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市场常用杀虫剂种类、作用机理及发展史

市场常用杀虫剂种类、作用机理及发展史
吡蚜酮(吡嗪酮)
吡咯类
1987年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含有三氟甲基吡咯腈的杀虫杀螨剂。
虫螨腈(除尽、溴虫腈)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烯虫酯,是1973年第一个商品化保幼激素类杀虫剂;1985年美国罗门哈斯则第一个开发出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抑食肼。
保幼激素类:蚊蝇醚、双氧威、苯虫醚---主要用于卫生害虫防治;蜕皮激素类:抑食肼(虫死净)、虫酰肼(米满)
Ⅰ型:结构中不含α-氰基,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苯醚菌酯、二氯苯醚菌酯等;
Ⅱ型:结构中含有α-氰基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氯化烟碱类
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拜耳公司于80年代中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日本曹达紧接着在80年代末开发出啶虫脒,武田1989年开发了烯啶虫胺,瑞士诺华(先正达的前身公司之一)1991年开发出噻虫嗪。
1925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属于天然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40年代开发出第一个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地麦威,1953年联合碳化公司合成甲萘威。
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涕灭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以及杜邦的茚虫威
拟除虫菊酯类
模拟天然除虫菊植物中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杀虫活性、稳定性更好的药剂。美国人在1947年首先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丙烯菊酯,1949年商品化生产,日本人紧随其后,在70年代初开发出苯醚菌酯和含有α-氰基的氰苯醚菊酯;英国人在1972年开发出第二代菊酯类药剂,二氯苯醚菊酯,接着,日本人、德国人相继开发出多个新类型的药剂。
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等
沙蚕毒素类
异足索沙蚕,日本人钓鱼用的鱼饵,是一种生活在海滩泥沙中的环节蠕虫,起初发现这种虫子对蚊蝇有毒,接触多的人也有恶心、头痛等反应,1934年Nitta从中分离出一种活性成分——沙蚕毒素NTX,1962年Hagriwara首次人工合成,1965年武田公司首次开发出第一个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概要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概要

§5 灭幼脲的作用机理
§1 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属剧毒和高毒,主要品种有滴滴涕(DDT)、林丹和 六六六(已于1983年4月1日停止生产,禁止在果蔬及农 作物使用)等,目前准予使用并在生产上流行的是硫丹 (赛丹、硕丹、安杀丹)。对果品相对安全,年可间隔 使用1~2次。
2、结构与作用机理
1、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通道)
2、膜受体通道(配体门控通道)
(1)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昆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且在神经节上大量 表达。此外,在昆虫的脑部和神经肌肉接 头处还有一种可被蕈毒酮激活的蕈毒酮样 受体。nAChR在突触膜上与神经递质ACh 特异性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目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前言 第一章:杀虫剂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前 言
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控制病虫害,保 证树木生长,鲜花盛开,粮食丰收;但是如果 使用不当,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危害人 类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深入了解不同 类型杀虫剂的特性,掌握其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的有利因素,以达到环境 优美,身体健康的目标。
第二章: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化学农药通常是指用来杀灭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生长 的化学物质。根据农药的用途及成分、防治对象、作用方式 机理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杀虫剂依据其有效成分的 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除虫菊酯农药和无机农药等。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分为神经作用、呼吸作用、昆 虫生长调节作用三大类。其中与神经系统有关的乙酰胆碱酯 酶抑制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钠通道抑制剂拟除虫 菊酯类已成为杀虫剂市场的三大支柱。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G.激活作用:天然拟除虫菊酯比其他杀虫剂有更强旳激活作 用,它能够驱使在洞穴中旳害虫爬出而同杀虫剂接触。
(2)缺陷: A. 它在害虫体内十分轻易被代谢而迅速失去活性; B.光不稳定性。
(3)拟除虫菊酯旳开发 从除虫菊花中提取除虫菊酯,不但成本高,而
且也满足不了各方面旳大量需要,所以当除虫菊酯 旳构造被拟定后来,各国旳学者就开始经过分别变 化酸部分和醇部分旳构造来筛选和寻找新旳杀虫剂 。1949年.美国旳Schechter和La Forge合成了拟 除虫菊酯丙烯除虫菊酯。
一般在气温高时药效明显。因为数年推 广旳高效剧毒品种因其易造成农药残留、害 虫产生抗性、易致果锈及伤害天敌等缺陷已 逐渐被淘汰,目前正向着更高效和低毒化方 向发展。
3、 应用中旳注意事项
(1)尽量选用毒性低旳品种 (2)尽量避开已应用数年旳老品种 (3)花期至采收前尽量不用
§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旳作用机理
欣赏价值, 白花除虫菊中具有杀虫活
(2)天然除虫菊酯优缺陷
(1)优点: A.高效:天然除虫菊酯一旦同害虫接触,立即作用于其中 枢神经系统,造成其迅速死亡;
B. 低毒:对人和温血动物低毒,虽然意外食用或接触,也 可迅速在体内放代谢。例如,美国政府同意天然除虫菊酯类 产品能够在蔬菜和食品运送至超市和加工厂旳途中使用;
3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机理
昆虫旳神经冲动在传导过程中,轴突
有大量旳Na﹢、K﹢进出,离子进出受离子 通道旳控制,除虫菊酯类农药,就是破坏 轴突离子通道而影响神经功能旳神经毒剂 ,和它C3们是大两都个具不有对一称种碳环原丙子烷,,使环得丙这烷个中环具C1 空间立体构造,当整个分子所具有旳构型 与其作用旳轴突受体构型取同一致时,易 与受体结合,变化神经膜旳三维构造,离 子通道空隙变小,神经膜对Na﹢、K﹢透 性降低产生毒性,构型越吻合,杀虫活性 越强。拟除虫菊酯分子构型及作用机理与 除虫菊酯类相同。

杀虫剂作用机制

杀虫剂作用机制

类型代表种类特点作用机制备注有机氯类DDT以苯为合成原料(六六六也是)在环境中的高残留性及在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性作用于神经系统轴突部位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引起动作电位的重复后放,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信号传递中断,最终死亡。

1874年合成,1939年发现其杀虫活性,1948诺贝尔奖,1973年禁止使用。

六六六、环戊二烯类(毒杀芬、狄氏剂、艾氏剂、七氯、灭蚁灵、硫丹)不以苯为原料。

化学性质稳定,水中溶解度低,脂溶性强,易被动植物吸附,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不易分解(硫丹除外)。

作用于GABA受体上的苦毒宁位点,促使GABA门控的Cl-通道开放,使大量Cl-涌入膜内,造成神经膜电位超极化,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致使虫体对兴奋性的信号传递反应不敏感,影响其正常的神经活动,最终死亡。

有机磷类(OPs)磷酸酯(速灭磷)、硫逐磷酸酯(对硫磷、辛硫磷、内吸磷、毒死蜱)、二硫代磷酸酯(乐果、灭蚜松、甲拌磷、特丁硫磷)、硫赶磷酸酯(氧乐果、丙溴磷)、磷酰胺酸衍生物(乙酰甲胺磷)、磷酸酯(敌百虫)磷酸氟衍生物、焦磷酸衍生物、次膦酸酯类高效、广谱具有触杀、胃毒、熏蒸等多种作用方式在植物体内可代谢降解,有些残效期短、低毒,如马拉硫磷;有些残效期较长,如甲拌磷有些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有的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施于叶面对叶背害虫也有效抑制神经突触传递中的递质水解酶—乙酰胆碱酯酶,使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大量积累,从而阻断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导致昆虫死亡。

有机磷酸酯与AChE酯动部位丝氨酸的羟基共价结合后,由于磷酰化酶的解离速度非常缓慢,使AChE无法恢复而抑制其活性。

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颜色深,有大蒜臭味沸点一般很高,在常温下蒸气压很低。

但敌敌畏蒸气压高。

大多数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有的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如敌百虫、乐果、甲胺磷、磷胺等。

碱性条件易分解失效对土壤害虫有效的品种:甲拌磷、二嗪磷、毒死蜱、特丁硫磷、辛硫磷(施用时浸种/拌种、配成毒土)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乐果,氧乐果,甲拌磷,乙拌磷,异丙磷,灭蚜松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列入“PIC”名单的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氨基甲酸酯类(CAs)N,N-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抗蝇威、敌蝇威、异索威、吡唑威、嘧啶威、地麦威)、N-甲基氨基甲酸芳香酯(甲萘威、仲丁威、灭害威、残杀威、除害威、速灭威、害扑威、叶蝉散、克百威)、N-甲基氨基甲酸肟酯(涕灭威、灭多威、棉果威、杀线威、抗虫威)、N-酰基(或羟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棉铃威)大部分氨基甲酸酯类比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对鱼类比较安全,但对蜜蜂具有较高毒性;对人畜的毒性都比较小。

杀虫剂作用机理是什么

杀虫剂作用机理是什么

杀虫剂作用机理是什么最早发现的是天然杀中剂及无机化合物,但是它们作用单一、用量大、持效期短;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有机合成杀虫剂,它们的特征是高效高残留或低残留,其中有不少品种对哺乳动物有高的急性毒性,那杀虫剂种类有哪些呢?无机杀虫剂有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盐、氟化钠、氟硅酸钠、硫磺、磷化锌等;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氮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等;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棉铃虫颗粒体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菜蛾颗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赤座霉菌等,这类药施用时应将药剂喷洒在害虫取食的植物叶片上,防治多种食叶性害虫,或拌入饵料中,制成毒饵来防治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2、触杀作用:即通过害虫表皮接触药剂,渗入虫体内而引起中毒死亡。

这类药剂种类多,杀虫范围广,如乐果、辛硫磷、菊酯类农药等。

施用时可直接喷洒在害虫体上,或害虫取食活动的场所,直接或间接接触虫体,能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

3、内吸作用: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将药剂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疏导、散布、使植物体带毒并能存留一定时间,或产生毒性更强的代谢物。

当害虫取食带毒的植物组织或汁液后中毒死亡,如乐果、内吸磷等。

施药可4、采用喷洒、拌种、涂茎、施毒土等方法,使植物体带毒。

这类农药对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以刺吸口器为害的病虫有特殊的杀伤力。

5、熏蒸作用:药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的呼吸作用从气门进入虫体而致害死亡,如溴甲烷、磷化铝等。

这类农药多用于仓库熏蒸,也可用于田间熏蒸。

6、诱致作用:即药剂能引诱害虫前来接近,以便集中捕杀。

如性诱剂,又称为性外激素,经过人工化学合成,制成诱芯,招引同种异性害虫飞来。

目前主要采取直接捕杀和干扰交配两种方式。

直接诱捕常做为害虫预测预报的有效手段,从而降低田间下一代害虫的虫口数量。

干扰交配即迷向法,在田间施用性诱剂,可以破坏雌雄虫正常的信息联系,使雄虫失去对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而不能交配、繁殖。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常见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分为以下几种:1.神经毒剂作用机理: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其神经递质的传递,导致神经元受损或死亡。

常见的神经毒剂有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累,干扰神经传递。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前膜上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中积累,从而破坏神经传递。

2.窒息剂作用机理:窒息剂通常是通过阻碍昆虫的气呼吸系统,造成虫体缺氧而达到杀灭昆虫的目的。

窒息剂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这些化合物能够阻止昆虫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虫体中氧气水平降低并且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最终导致昆虫窒息而死亡。

3.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生长调节剂通过与昆虫的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干扰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昆虫激素模拟剂和昆虫激素拮抗剂两类。

昆虫激素模拟剂作用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激素受体,模拟自然的激素信号,引起生长和发育的异常而导致昆虫死亡。

昆虫激素拮抗剂则是干扰昆虫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4.刺激剂作用机理:刺激剂能够直接刺激昆虫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活跃性增加,引起神经失调或神经毒性反应。

常见的刺激剂有咪饮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这些化合物通过刺激昆虫神经细胞的放电,干扰神经传递,最终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受损。

5.疟疾杀虫剂作用机理:疟疾杀虫剂通过对疟原虫或蚊子的特殊靶点进行作用,杀死疟原虫或蚊子。

中常用的疟疾杀虫剂有灭蚊胺和氰菊酯等。

灭蚊胺作用于疟原虫的线粒体呼吸链酶,阻断其能量代谢。

而氰菊酯则作用于蚊子神经系统的特定靶点,干扰神经传递,导致蚊子死亡。

总的来说,不同的杀虫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干扰昆虫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这些杀虫剂通过农业和卫生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昆虫害虫的数量和传播,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常见杀虫剂介绍

常见杀虫剂介绍

常见杀虫剂介绍杀虫剂是一种能够用来对抗、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通过靶向害虫的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其杀虫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杀虫剂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式。

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常见的农药,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其中最著名的有机磷杀虫剂是马拉硫磷(Malathion)。

其分子结构式为:CH3O-S-P(O)(OCH3)22.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中的氯化物通道,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阻断。

其中最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是氯虫苯菊酯(Chlorfenapyr)。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6H4-CH(CO2C6H5)-O-C4H2O2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常见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是氟虫腈(Fenoxycarb)。

其分子结构式为:OC6H4CNHC(O)OC6H54.有机氟杀虫剂有机氟杀虫剂是一类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神经传导和破坏虫体的酶系统。

最常见的有机氟杀虫剂是氯氟氰菊酯(Deltamethrin)。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CH3)CH2OCOCH2CHO5.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对害虫有高效杀灭力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和抑制氧化酶系统。

最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Imidacloprid)。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2NN(C3H7)2这些杀虫剂只是常见的几种类型,还有其他许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被开发出来。

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杀虫剂的类型

杀虫剂的类型

杀虫剂的类型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品。

根据其成分和作用方式,杀虫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类型,它
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可以杀灭大多数害虫。

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种低毒性的
杀虫剂,对环境污染较小。

但是,其杀虫效果较差,需要使用较高浓度的药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具
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害虫的神经系统来杀死害虫。

4. 磺酰脲类杀虫剂:磺酰脲类杀虫剂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可
以杀灭多种害虫。

但是,由于其残留时间较长,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或制造的杀
虫剂,如细菌、真菌等。

它们对环境污染较小,并且不会对人类和宠物造成伤害,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总之,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 1 -。

杀虫剂杀虫原理

杀虫剂杀虫原理

杀虫剂杀虫原理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化学药剂对害虫进行毒杀。

其主要成分能够干扰害虫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杀虫剂通常分为接触性和内服性两类。

接触性杀虫剂涂覆在害虫体表,通过直接接触而使害虫中毒和死亡。

内服性杀虫剂则通过害虫摄食含药物的饵料或植物组织,进入害虫体内,从而达到毒杀效果。

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咪唑类、大环内酯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进入害虫体内后,通过与害虫的神经系统、酶系统或其他生理过程发生作用,影响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能够抑制酯酶的活性,从而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累,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异常,最终引发麻痹和死亡。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则能够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停留时间增加,产生神经传递紊乱和抑制作用。

除了直接对害虫产生毒杀效果外,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也要考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安全性。

合理使用和控制剂量,遵循使用说明,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杀虫剂作用机理

杀虫剂作用机理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控制或预防各种昆虫的药剂。

它们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化合物组成的,其作用机理大致分为六类: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呼吸抑制剂、顺式调节剂和生长调节剂。

一、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酶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酶的有效作用成分。

神经酶是传递神经脉冲的化合物,它们能够从一个神经元中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中,并且通过神经酶将神经信息作为化学信号传递。

有些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蜘蛛,同时具有乙酰胆碱酶和胆碱酰转移酶,这些昆虫可以通过阻止神经递质的正常破坏而被杀死。

杀虫剂中的神经酶抑制剂会阻止神经酶的生物催化作用,从而导致神经递质聚积,昆虫的正常神经传递将被干扰,最终导致中毒死亡。

二、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模拟剂是化合物的一类,它们模拟或激活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一种关键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调节神经冲动和昆虫行为,例如飞行、搜索和交配。

许多杀虫剂中的化合物可以模拟或增加昆虫体内的特定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谷氨酸、五羟色胺和胆碱等,从而破坏昆虫正常的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导致昆虫死亡。

三、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是一类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杀死昆虫或控制昆虫数量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模拟昆虫体内的一些近似神经递质,并激活神经元,导致神经递质大量释放。

大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会打断神经元传输和接受信息,干扰内脏、肌肉或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死亡。

四、呼吸抑制剂昆虫的呼吸依赖于扩张和收缩的气管,将氧气吸入体内。

杀虫剂中的呼吸抑制剂可以通过干扰气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抑制昆虫的呼吸。

呼吸抑制剂可分为两类:儿茶酚类和有机磷酸酯类(OP)。

OP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抑制剂。

它们可以直接抑制气管收缩,导致氧气无法进入昆虫体内,因此昆虫就会死亡。

五、顺式调节剂顺式调节剂包括在昆虫体内调节顺式脱水素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激素。

它们能够影响昆虫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可以被用作杀虫剂来防止虫害。

杀虫剂的原理

杀虫剂的原理

杀虫剂的原理
杀虫剂通过多种不同的原理来杀死或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杀虫剂原理:
1. 神经毒剂:这类杀虫剂会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和死亡。

它们作用于害虫神经传递物质,阻断其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

2. 级联酶抑制剂:这些杀虫剂干扰害虫体内的酶系统,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它们通常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胃毒剂:这类杀虫剂通过害虫口部或皮肤侵入体内后,通过胃道或体液循环被害虫摄入,进而引起其中毒死亡。

胃毒杀虫剂的毒性通常较高,效果持久。

4. 接触剂:这些杀虫剂作用于害虫的外骨骼表面,干扰其保护层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体内水分和气体调节失衡,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5. 生长调节剂:这类杀虫剂以模拟或干扰昆虫的生长调节激素,阻止其正常的蜕皮和发育过程,从而杀死害虫或阻止其进一步繁殖。

6. 诱杀剂:这些杀虫剂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或激素,吸引害虫进入陷阱或接触染毒物质,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害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抗药性,不同种类的杀虫剂可能会采用多种原理的组合,以提高杀虫效果和减少害虫对某一原理的抵抗能力。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三)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三)

秀品种。
H3C
N
பைடு நூலகம்
N
C
N
H N
N H
吡蚜酮
pymetrozine
22
作用机理
• 吡蚜酮不具有“击倒效果” ,对昆虫也没有直接毒性。 但昆虫一接触到该化合物,立刻因口针穿透阻塞停止取食 ,但阻塞机制尚不明确。
• 研究表明,在处理后3h,蚜虫的取食活动可降低90%, 处理后48h,死亡率接近100%。
23
• 亚致死剂量下,取食含有吡虫啉汁液的蚜虫从叶片上逃逸 或掉落,对蚜虫有拒食作用,可引起蚜虫惊厥、蜜露排放 减少、最终饥饿而死。
•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害虫也都表 现拒食作用。
7
作用机制
与AChR -亚基胞外亲水区的ACh作用位点 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中 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导致昆虫死亡。
6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
1. 烟碱类
发展简史
• 1890年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
2. 第一代新烟碱类
N
N
CH3
烟碱 nicotine
• 1972年,壳牌公司开发了一类含硝基亚甲基杂环结构的化合物
• 1978年,Soloway等人报道了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硝塞嗪
nithiazine
Cl
O
O
C NH C NH
Cl
Cl
毒虫脲
26
主要品种
OO
CNHCNH
Cl
F OO
CNHCNH
Cl OCF2CHF2
Cl
灭幼脲 chlorbenzuron
F
Cl
氟铃脲 hexafluron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作用机理的不同,杀虫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1.神经毒剂(神经递质拮抗剂):神经毒剂是一类干扰昆虫或其他害虫神经递质正常传递的物质。

它们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或降解,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常见的神经毒剂包括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氨基甲酸酯、噻虫胺等)等。

2.肠毒剂:肠毒剂是针对害虫消化系统的杀虫剂。

它们通过干扰害虫肠道中食物的吸收和代谢,或通过破坏肠道细胞,导致害虫无法正常摄取和利用食物,最终导致其死亡。

典型的肠毒剂包括石油石硫磺、丁酮裂苞碱等。

3.破坏壁膜剂:破坏壁膜剂是一类能够破坏害虫外壁的杀虫剂。

害虫的外壁是由角质素等成分组成的,破坏壁膜剂可以通过破坏外壁的完整性,导致害虫体内水分丧失,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有些破坏壁膜剂还可以同时刺激害虫的神经系统,加速其死亡。

典型的破坏壁膜剂包括各类硫、铜、氮素化合物等。

4.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影响昆虫或其他害虫生长和发育的杀虫剂。

它们主要通过影响害虫的激素系统,干扰其生理过程,如幼虫的蜕皮、成虫的产卵等,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

生长调节剂分为昆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抑制剂等几种类型。

5.逆境胁迫剂:逆境胁迫剂是利用对害虫产生逆境刺激的特殊物质,以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这类杀虫剂通过增强害虫的抗性和适应能力,提高害虫的生存压力,从而有效地抑制害虫种群的发展。

典型的逆境胁迫剂包括退火剂、淹溺剂、饥饿剂等。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杀虫剂,如抑制酶剂、引诱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害虫,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根据害虫的具体情况和应用需要选择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杀虫剂是一种用来防治害虫的化学药剂。

它们通过对害虫的特定生理过程或器官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杀灭害虫的作用。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神经毒剂作用机理:神经毒剂是最常见的杀虫剂类型之一。

它们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引起神经传递障碍,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神经毒剂按照作用位点可以分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钠通道抑制剂两类。

2.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生长调节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杀虫剂,主要通过调节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来达到杀虫效果。

它们可以干扰害虫的生长激素合成或代谢,导致幼虫不能完成正常变态或成虫无法产卵,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3.呼吸抑制剂作用机理:呼吸抑制剂通过干扰害虫的呼吸系统,特别是干扰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阻止氧的吸收或二氧化碳的排出,造成害虫氧气供应不足、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引起害虫死亡。

4.消化道毒剂作用机理:消化道毒剂主要通过害虫口服进入体内,影响害虫的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这类杀虫剂会引起害虫的胃肠病变,破坏害虫体内的微环境,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5.触杀剂作用机理:触杀剂是通过害虫触碰杀虫剂而发生中毒的杀虫剂。

它们通过直接接触害虫的外壳表面,引起局部或全身中毒,阻断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最终使害虫死亡。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对害虫的影响途径。

了解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机理,能够帮助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杀虫剂,科学合理地进行害虫防治工作。

同时,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开发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虫剂,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

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1.神经毒剂:神经毒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它们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传递,抑制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致使昆虫生理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其死亡。

常用的神经毒剂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2.线粒体毒剂:线粒体毒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系统,抑制ATP的合成和能量代谢,引起细胞能量耗竭和代谢障碍,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线粒体毒剂有二氯乙酰胺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等。

3.呼吸毒剂:呼吸毒剂作用于昆虫的呼吸系统,通过抑制呼吸链中的氧化酶活性,干扰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和ATP合成,导致氧代谢受阻,细胞缺氧和能量耗竭,最终引起昆虫的死亡。

典型的呼吸毒剂有二硫苏糖酸类杀虫剂、杀虫威类杀虫剂等。

4.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通过干扰昆虫的蜕皮、发育和生殖功能,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昆虫的病态死亡。

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激素类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抑制剂两类。

激素类生长调节剂包括虫激素类似物和虫激素拮抗剂,如虫脱素类杀虫剂;生长抑制剂主要是影响昆虫的酵素活性和代谢功能,阻碍昆虫生长发育的正常进程。

5.消化系统毒剂:消化系统毒剂是通过影响昆虫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破坏昆虫的消化道和相关组织,引起昆虫的营养不良和毒性反应,从而导致昆虫的死亡。

常见的消化系统毒剂有菊酯类杀虫剂、酰胺类杀虫剂等。

总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涵盖了神经毒剂、线粒体毒剂、呼吸毒剂、生长调节剂和消化系统毒剂等多个方面,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对昆虫进行干扰和杀灭。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害虫和应用环境选择适当的杀虫剂,以达到高效杀虫的目的。

农药杀虫剂分类

农药杀虫剂分类

杀虫剂分类及其作用原理一、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1)作用机理: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昆虫中枢神经中的关键酶,参与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能促进神经元发育和神经再生,在昆虫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执行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昆虫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传导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无法分解成胆碱和乙酸,阻断神经传导而使昆虫致死。

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下降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生化表现,AChE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编码,ace基因突变导致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变构,导致对底物的亲和能力下降或是酶量的增加。

这是引起这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2)化学结构类型: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包括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3)通性: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遇碱性环境分解;有机磷酸酯类为正温度系数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药效对温度不敏感;在自然条件中,如日晒、风吹雨淋的作用下易水解、氧化;有机磷杀虫剂不同种类间毒性相差较大,氨基甲酸酯类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4)有效成分: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杀螟硫磷、丙溴磷、乐果、三唑磷、喹硫磷、稻丰散、哒嗪硫磷、二嗪磷、甲拌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噻唑膦、克百威、灭多威、异丙威、甲萘威、残杀威、混灭威、抗蚜威、速灭威、仲丁威、硫双威、丙硫克百威、丁硫百威。

二、钠离子通道调控剂(1)作用机理:钠离子通道是选择性允许钠离子跨膜通过的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兴奋性及正常生理功能上十分重要。

钠离子通道主要是由一个大型糖基化α亚单位和多个β亚单位组成的,在钠离子通道的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毒素受体点。

神经毒素在钠离子通道上作用,DDT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神经轴突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该通道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其电压依赖性激活、失活、选择性通透等生理学过程都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

常用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是指用于农田、作物以及家庭和公共场所防治害虫、杂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指农药在目标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以下是常用农药的作用机理。

1.杀虫剂:(1)神经毒性杀虫剂:通过阻断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来杀死害虫。

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氯化物类杀虫剂。

(2)胃毒杀虫剂:害虫摄食后,在其消化道或体液中起作用,破坏消化道上皮细胞或干扰营养吸收。

如有机磷类、二噁英类和苯酰脲类杀虫剂。

(3)接触毒杀虫剂:害虫触及农药拮抗剂后吸入,通过气孔或腹足表皮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如拟除虫菊酯、合成氨基甲酸酯和有机锡类杀虫剂。

2.杀菌剂:(1)细胞壁合成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丝断裂,并抑制孢子发芽和菌丝延伸。

如苯醚呋菌酮、丙环唑和三唑酮类杀菌剂。

(2)细胞膜磷脂合成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脂类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停止和菌落变形。

如三唑酮类和吡唑酮类杀菌剂。

(3)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内色素P450酶的活性,干扰真菌细胞内酶系的正常功能。

例如环唑类杀菌剂。

(4)核酸合成抑制剂:阻断真菌DNA或RNA的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停止和细胞死亡。

如嘧菌酯、有机锡类和四唑类杀菌剂。

3.除草剂:(1)通过植物生长激素调控:模拟植物生长激素的功能,干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死亡。

如拟除虫菊酮和橙烯酮类除草剂。

(2)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阻断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植物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最终死亡。

如苯甲酸类和硫酸隆草酮类除草剂。

(3)阻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合成途径:干扰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生长和发育。

如吡啶氧草酮和吡咯沙隆类除草剂。

4.杀线虫剂:(1)神经毒性杀线虫剂:通过刺激或抑制线虫神经系统来杀死线虫。

如二噁英类和有机磷类杀线虫剂。

(2)肌肉麻痹剂:破坏线虫体内肌肉的正常运动,导致其无法正常进食和寄生。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什么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什么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什么农药是一种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它们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发挥着对害虫和病原体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农业工具。

作用机制杀虫剂(杀虫农药)的作用机制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神经系统抑制:部分杀虫剂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其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从而导致瘫痪和死亡。

2.生长调节:某些生长调节类杀虫剂可以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导致发育异常或无法完成生命周期。

3.窒息作用:部分杀虫剂能通过阻碍害虫的气体交换,让其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

杀菌剂(杀真菌剂)的作用机制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细胞膜破坏:杀菌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破坏病原真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其细胞内容物外渗而死亡。

2.核酸或蛋白质合成抑制:有些杀菌剂可以干扰真菌的核酸或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阻止其正常生长繁殖。

作用机理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在作用害虫或病原体时,往往会与其特定的生理结构或生物化学途径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其死亡或生长受阻。

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具体包括:1.受体结合:某些农药能够与害虫或病原体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信号传导受阻,从而瘫痪其正常功能。

2.酶抑制:一些农药通过抑制害虫或病原体中的关键酶的活性,干扰其代谢过程或合成途径,最终导致其死亡。

3.细胞膜破坏:部分农药可以破坏害虫或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细胞死亡。

通过对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农药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科学使用原则,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对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
农药是一种用于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机理是农药在植物或害虫体内产生效应的原因和方式,了解这些对于正确、有效地应用农药至关重要。

作用机制
杀虫剂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作用:部分杀虫剂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
统,引起传导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2.生长调节素作用:一些昆虫生长调节素类杀虫剂可
以干扰害虫的发育过程,例如阻止幼虫蜕皮或干扰昆虫的生殖功能。

除草剂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合作用干扰:一些除草剂能够干扰植物的光合作
用过程,导致植物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最终死亡。

2.生长调节作用:某些除草剂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调
节激素的合成和运输,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或死亡。

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性作用:农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害虫
或杂草,而对作物或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实现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效果。

2.残留性:农药在作物或土壤中残留的时间长度与降
解速率密切相关,残留时间长的农药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3.抗药性问题:害虫或杂草可能产生对某种农药的抗
药性,这就需要通过轮换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以减少抗药性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作物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农药管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虫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构与作用机理
有机磷农药主要有磷酸酯类化合物、硫 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 (Z一般是S或0,X是一NH2、一OCH3、一 CH3、一H、一Cl、一NO2 等),是含C-P键、 C-O-P、C-S-P、C-N-P键的有机化合物, 此类农药中心磷原子非常亲电子,是显示毒 性作用的关键,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与化学结 构有关。如(RO)2 -P≤结构中,R基含C数多 的毒性大,异丙基>乙基 >甲基。乙基1605 比甲基1605毒性大2.5倍,硫联结构 比硫离结构 的毒性大。
第二章: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化学农药通常是指用来杀灭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生长 的化学物质。根据农药的用途及成分、防治对象、作用方式 机理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杀虫剂依据其有效成分的 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除虫菊酯农药和无机农药等。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分为神经作用、呼吸作用、昆 虫生长调节作用三大类。其中与神经系统有关的乙酰胆碱酯 酶抑制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钠通道抑制剂拟除虫 菊酯类已成为杀虫剂市场的三大支柱。
§1 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2、结构与作用机理
§2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2、结构与作用机理 3、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2、结构与作用机理
§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从天然除虫菊酯到拟除虫菊酯 2、农药的品种 3、作用机理
第一章:杀虫剂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 §1 信息的传递机制
• 1、轴突传导 • 2、突触传导
• §2 离子通道
• 1、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通道) • 2、膜受体通道(配体门控通道)
• §3 递质分解酶系
§1 信息的传递机制
信息的传递分为轴突传导和突触传导。
1、轴突传导
(即一个神经元内的传导)
3、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尽量选用毒性低的品种 (2)尽量避开已应用多年的老品种 (3)花期至采收前尽量不用
§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氨基甲酸酯类卫生杀虫剂自20世纪50年代问 世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发展成为与有机磷 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并驾齐驱的三大类农药 之一。这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以及轮换、交替使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类化合物对昆虫多数都具有触杀和胃毒作 用,有的还兼有熏蒸和内吸作用,他们速效性好, 选择性强,残留低,残效期长。 与有机磷杀虫剂相比,优越性在于:①较有 机磷类杀虫剂原药纯度要高,含杂质少,对环境 造成不良影响也要少;②昆虫对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杀虫剂所产生的抗性一般较对有机磷类杀虫剂 产生抗性要慢、低。
§5 灭幼脲的作用机理
§1 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农药毒性与品种
属剧毒和高毒,主要品种有滴滴涕(DDT)、林丹和 六六六(已于1983年4月1日停止生产,禁止在果蔬及农 作物使用)等,目前准予使用并在生产上流行的是硫丹 (赛丹、硕丹、安杀丹)。对果品相对安全,年可间隔 使用1~2次。
2、结构与作用机理
树突
细胞 体
轴突
端丛
2、突触传导
(即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肌肉之间的传导) 一个 神经 元的 端丛 另一 神经 元的 树突
§2 离子通道
离子和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的基础。 特定类型的神经元离子通道已被证实是杀 虫剂的主要靶作用位点。除了有机磷酸酯 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阻断乙酰胆碱酯酶 外,大部分杀虫剂作用于钠通道和 一氨 基丁酸(GABA)受体。 靶标不敏感是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 极为重要的一种机制,尤其与高水平抗性 有关。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 和环戊二烯类杀虫剂的抗性都已先后被证 明与其作用靶标钠离子通道和GABA受体 的某些氨基酸置换有关。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昆虫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使昆虫的神经持续兴奋, 直至死亡
§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从天然除虫菊酯到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是继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之后具有生物活性优异、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大 类杀虫剂,在国际农药市场中占19%的份额,在 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作物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 (1)除虫菊 除虫菊分为红花除虫菊和白花除虫菊两个品种, 红花除虫菊仅具有观赏价值, 白花除虫菊中含有 杀虫活性物质。白花除虫菊的地面以上部分均含 有天然除虫菊酯,花中含量最高,是种植、加工 业注意的焦点。从1995~200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天然除虫菊的产量分布为:肯尼亚约10000kg, 坦桑尼亚约2552kg,我国云南红河森菊公司约 5000kg。
有机磷农药是典型的酶毒剂,杀虫机理 是吸附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使传导昆虫神 经冲动的乙酰胆碱无法正常水解,在突触处 大量积累,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诱发 神经毒素,导致昆虫死亡。 一般在气温高时药效显著。由于多年推 广的高效剧毒品种因其易造成农药残留、害 虫产生抗性、易致果锈及伤害天敌等缺陷已 逐渐被淘汰,目前正向着更高效和低毒化方 向发展。
不 同 点 吸附昆虫体内的胆碱酯 酶,使传导昆虫神经冲 动的乙酰胆碱无法正常 水解 先水解呈磷氧化而抑制 胆碱酯酶,其抑制程度 与水解程度成正比。 共同 点
氨基甲酸酯类
以化合物分子整体与昆虫内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反 应
水解后抑制作用降低故毒性一般较有机磷要低, 这类化合物在动植物和土壤中能较快地代谢为无 害物质,在人体内也不造成积蓄,不污染环境。
(3)GABA受体 GABA受体与昆虫毒理学关系最 密切。所有亲离子GABA受体都属 于一个含半胱氨酸环的神经传送体 受体超家族。这些受体包括nAChR, 马钱子碱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和5-羟 色胺3型受体(5-HT3受体)。这些 受体都由5个亚单位低聚而成,环 绕一个中央传送门控性离子通道。 占领或破坏GABA受体之后神经冲 动的正常传导受阻 。 随着对GABA受体研究的逐步 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GABA受体 与乙酸胆碱酯酶和电压敏感钠通道 一样也是杀虫剂重要的作用靶标。
(2)谷氨酸受体 谷氨酸(glutamieaeid,Glu)是昆虫的 神经肌肉连接处和哺乳动物脑中的兴奋型 神经递质。研究发现,溴氰菊酯可作用于 大脑突触膜上的谷氨酸受体(GluR),促进 Glu的合成,并使Glu与GluR的结合量明显 增加。除了GluR以外,溴氰菊酯还对蛋白 激酶C(PKC)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研究发 现,溴氰菊酯可引起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水 平明显升高,这种升高可能是溴氰菊酯引 起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 增强了PKC的活性所致 。然而,PKC活性 的增高,一方面可诱导早期反应基因,如 c-fos和c-jun的表达,另一方面可能调节 抑癌基因p53的活性从而参与溴氰菊酯弓l 起的神经细胞凋亡。上述情况的发生被认 为是拟除虫菊酯干扰了Glu递质合成与释放, 使得信号传递发生紊乱所致。
(3)拟除虫菊酯的开发 从除虫菊花中提取除虫菊酯,不但成本高,而 且也满足不了各方面的大量需要,所以当除虫菊酯 的结构被确定以后,各国的学者就开始通过分别改 变酸部分和醇部分的结构来筛选和寻找新的杀虫剂。 1949年.美国的Schechter和La Forge合成了拟除 虫菊酯丙烯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发展到今天.已先后经历了从对光 不稳定性到对光稳定性.从环丙烷结构到非环结构、 从羧酸酯类到非羧酸酯类,以及引入含氟基团、杂 环结构等一系列过程。 目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朝着下列方 向发展: ①开发低鱼毒的品种; ②结构中引入氟原子,提高生物活性以及解决其抗 性问题; ③开发第二除虫菊酸类拟除虫菊酯; ④开发土壤用药品种; ⑤开发具杀螨活性的药剂; ⑥光学异构体拆分、立体有择合成高活性化合物。
(2)天然除虫菊酯优缺点
(1)优点: A.高效:天然除虫菊酯一旦同害虫接触,立即作用于其中 枢神经系统,导致其迅速死亡; B. 低毒:对人和温血动物低毒,即使意外食用或接触,也 可迅速在体内放代谢。例如,美国政府批准天然除虫菊酯类 产品可以在蔬菜和食品运送至超市和加工厂的途中使用; C.低抗性:结构的复杂性阻止害虫抗性的产生; D. 广谱:天然除虫菊酯包含6个结构相近的化合物,杀虫谱 比单一杀虫剂广.可以防治室内和花园内的苍蝇、蚊子、蟑 螂、蚜虫和蚂蚁等; E.环境兼容性:天然除虫菊酯容易被光和空气降解; F.驱避性:天然除虫菊酯是一种低毒的强力驱避剂,可以在 食品和仓储谷物中使用; G.激活作用:天然拟除虫菊酯比其它杀虫剂有更强的激活作 用,它可以驱使在洞穴中的害虫爬出而同杀虫剂接触。 (2)缺点: A. 它在害虫体内十分容易被代谢而迅速失去活性; B.光不稳定性。
§3 递质分解酶系
和杀虫剂作用机制关系密切的是 乙酰胆酯酶(AchE)。昆虫体内, AchE分子类型较简单,主要是球型 二聚体(G2),其次是球型单体 ( G1)。不同的AchE分子具有相同 的底物催化特性,因为AchE氨基酸 序列在不同的酶分子之间完全相同。 乙酰胆酯酶的作用是催化水解神经 递质乙酰胆碱为胆碱和乙酸。
1、农药的毒性与品种
2、结构与作用机理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基本结构属于碳酸衍生物, 此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神经系统的酶活 性,使昆虫先出现兴奋,发生痉挛、麻痹死亡,该 类化合物分解产物一般为C02 、胺类、酚类和醇类, 这些分解物是无毒低残留的,是比较安全的农药, 具高效广谱等优点。
有机磷类
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目 录
• • • • 前言 第一章:杀虫剂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前 言
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控制病虫害,保 证树木生长,鲜花盛开,粮食丰收;但是如果 使用不当,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危害人 类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深入了解不同 类型杀虫剂的特性,掌握其对害虫的作用机理, 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的有利因素,以达到环境 优美,身体健康的目标。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氯代芳香烃的衍生物,烃类化合 物中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毒性增大,取代越多,毒性 越大,如六六六,DDT,狄氏剂等。 此类化合物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和毒性大, 主要是侵害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的毒物使神经系统 高度兴奋引起抽搐,并可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和肝脏等, 有机氯杀虫剂易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是脂肪组织中, 因此是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尤其是DDT具明显 的致癌性能和遗传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