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求的钢的材质及温度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及力学性能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及力学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db3e037ba26925c52cc5bf8d.png)
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四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四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8c3c8c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3.png)
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 表面到半马氏体区 (50%M + 50%P)的深 度。
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
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
硬化能力.
M深量度和的硬变度化随
②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 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
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 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
浴中保温足够长时间,从而获得 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经等温淬火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 力学性能,淬火应力小. 适用于形状复杂及要求较高的小 型件。
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是钢的主要热处理性能。 是选材和制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网带式淬火炉
①淬透性的概念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其大小是用
介质中冷,却躲过鼻尖后, 再在另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 介质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方 法。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
优点是冷却理想,缺点是不 易掌握。用于形状复杂的碳 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
3、分级淬火法 在Ms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内外温度均匀后再取出
缓冷。 可减少内应力,用于小尺寸工
件。
盐浴炉
4、等温淬火法 将工件在稍高于 Ms 的盐浴或碱源自40钢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200℃以下,由于马氏体中碳化物的弥散析出,钢的硬度并 不下降,高碳钢硬度甚至略有提高。
200-300℃,由于高 碳钢中A’转变为M回, 硬度再次升高。
大于300℃,由于Fe3C 粗化,马氏体转变为 铁素体,硬度直线下 降。
3、回火脆性 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 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 为多边形.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39eb8c4b4daa58da1114aac.png)
之答禄夫天创作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更,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 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坚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使用。
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分歧,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坚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解析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cd651d0740be1e650e9aee.png)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工艺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
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啥意思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啥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b479f1aef8941ea76e05bf.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啥意思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一).退火的种类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基本知识与区别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基本知识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9846dccf01dc281e53af0fe.png)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基本知识与区别什么叫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310712533687e21af45a9c7.png)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GB/T699-1999标准规定的45钢推荐热处理制度为850℃正火、840℃淬火、600℃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一)低温回火(150-250度)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
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二)中温回火(250-500度)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
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
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9dccf4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4.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分别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分别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7af709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8.png)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分别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退火和回火的区别退火与回火的区别在于:(简单地说,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回火: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回火一般不单独使用,在零件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得到要求的组织,回火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
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屈氏体和索氏体。
其中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
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退火:退火过程中发生得是珠光体转变,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
采用去应力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
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
内应力主要是通过工件在保温和缓冷过程中自然消除的。
为了使工件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
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
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
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
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热履历及目的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热履历及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749fac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c.png)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热履历及目的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是材料热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方法,在五金加工行业可以算得上是热处理的四大天王,它们有不同的作用,可针对材料性质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工程应用需求。
1.淬火淬火是一种将高温金属或合金迅速冷却的过程,以达到增强产品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淬火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硬度和强度,但缺点是容易引起材料脆性,并且易于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以下产品可选择使用淬火:-机械零件:如轴、齿轮和摩擦片等。
-刀具:如钻头和刀片等。
-弹簧:如扭簧和拉簧等。
2.退火火是一种将材料加到一定温度,并慢降温的过程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并提高其可加性和塑性。
退可以使材料更易于成形但其缺点是会导致材料降低硬度和强度。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退火:-薄壁零件:如汽车外壳、钣金制品等。
-大型铸件:如汽车发动机缸头、齿轮箱等。
-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
3回火回火是一种先淬火再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加热和保温的过程,通过消除淬火过程中材料产生的内部应力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可以使材料更耐用,但其缺点是会降低硬度和强度。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回火:-刀具:如切割机刀片等。
-弹簧:如压簧和张簧等。
-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工件:如汽车发动机零件等。
4.正火正火是一种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的方式。
通过正火可以调整钢材的性质,通常用于控制钢材的硬度和韧性,让其性能更加符合生产需求。
以下产品可以选择使用正火:-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大型设备:如汽车、拖拉机、挖掘机等-农具、锯条等传动部件:如镰刀、锯齿等-工矿企业的机械设备:如电机、风机、污水处理设备、起重机等。
除了上述四种热处理工艺,还有调质、表面硬化等。
调质是将已经淬火后的金属加热至温度区间内保温,使得金属组织均匀化和完善化,以达到硬度和韧性的平衡状态。
表面硬化是指通过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在材料表面产生一层高硬度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一般用于制造高强度、高耐磨材料的零部件。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作用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554a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作用正火、回火、退火、淬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中常用的四种方法。
它们在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正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细化,提高硬度和强度。
在正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细化,晶界的强化效应增强,从而提高了金属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正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的情况,如机械零件的制造。
回火是指将经过正火处理后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下,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回火可以消除正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硬脆性,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回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重新调整,内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改善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的情况,如刀具的制造。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退火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退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长大和调整,晶界的强化效应减弱,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情况,如冷加工后的金属材料的处理。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强度和高硬度的组织。
在淬火过程中,金属内部的晶粒得到抑制长大,形成了一种硬脆的组织,从而提高了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一般适用于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的情况,如刀具和轴承的制造。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方法,它们分别在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以及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工艺: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以及目的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工艺: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以及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28b657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f.png)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工艺: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以及目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因工艺的不同而分为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
1.什么是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2. 什么是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3.什么是正火?正火是一种改善钢材韧性的热处理。
将钢构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
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正火时可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一些低合金热轧钢板、低合金钢锻件与铸造件经正火处理后,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ac9d9db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d.png)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火处理工艺。
它们的含义如下:
1. 退火(Cooling):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使金属内部组织变得均匀,消除过度的熔融和结晶,使金属表面硬度降低,韧性提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退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2. 正火(Hot pressing):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增加,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正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热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硬度增加,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表面的硬度提高,内部的韧性和强度降低。
淬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Re恒温):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降低,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除了上述四种火处理工艺,还有其他一些火处理工艺,如渗碳、氮化等。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火处理工艺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及力学性能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及力学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db3e037ba26925c52cc5bf8d.png)
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6e33c7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6.png)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是指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四个指令和操作方法,是一种典型的
加工变形方式。
它们在机械制造行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淬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
它的目的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形成
所谓的“硬化相”,从而提高金属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和硬度,同时降低其硬度和延伸性,从而实现特定的使用性能。
一般来说,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表面会变得更加光滑,厚度也
会有所增加。
退火也是一种金属热处理过程,它旨在缓解金属材料经过淬火得到的高度张力。
将高
强度金属经过淬火处理后,应该再行退火来减弱金属的张力,增加金属的柔韧性和延伸性,有利于结构强度、塑性和脆性的平衡。
回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它是将经过退火处理后的金属回复到更高
强度的温度状态。
它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冷锻表面,并防止金属材料结晶和折叠不均匀,而且它还可以预防金属材料失去强度。
正火是将金属从未淬火状态转变到淬火状态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可以调节金属深度硬
化的厚度,有效改变金属强度和硬度,同时可以改善金属的刚性和韧性,使金属对外部应
力抗拒性增强,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也变得更强。
总之,淬火退火回火正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四个操作的统称,它们的作用是
使金属材料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最佳状态,从而满足特定的加工要求,是行业技术工艺中不
可或缺的有效环节。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8fa7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1.png)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篇一: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的四种常见方法。
以下是它们的含义和简要解释: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金属的残余应力和均匀化组织。
退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这样可以减轻金属的变形和裂纹,并使组织均匀化。
退火通常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铜合金等材料。
2. 正火 (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塑性,适合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正火通常用于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
3. 淬火 (quenching)淬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变得非常紧密,从而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用于钢材、轴承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4. 回火 (tempering)回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平衡金属内部的组织,减轻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例如汽车发动机缸盖和连杆等部件。
以上是四种常见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定义和简要解释。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金属的性能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篇二: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这些工艺旨在提高金属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金属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下面是这些工艺的含义和简要说明: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软化金属的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得到均匀的硬度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会存在一些应力和硬度不均的问题,退火可以帮助这些金属慢慢软化,从而使其更加均匀和稳定。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076512c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76.png)
什么是退⽕、正⽕、淬⽕及回⽕什么是退⽕、正⽕、淬⽕及回⽕,它们的⽤途各是什么?最佳答案退⽕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艺。
正⽕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度完全奥⽒体化,保温后再在空⽓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艺。
退⽕或者正⽕的主要⽬的⼤致如下: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
消除残余应⼒,以稳定钢件尺⼨。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主要是消除内部应⼒; 正⽕主要是加⼯前降低硬度,提⾼切削加⼯能⼒; 淬⽕主要是增强表⾯硬度,从⽽提⾼综合机械性能.回⽕⼀般在淬⽕或正⽕后进⾏,淬⽕加低温回⽕的⼯艺⼿段还叫淬⽕,低温回⽕是必须进⾏的⼯序。
正⽕加回⽕还叫正⽕处理,这两项处理⼿段⽬的是消除淬⽕和正⽕后的材料的组织应⼒。
退⽕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处优先形成奥⽒体晶核,并不断长⼤,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2.淬⽕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淬硬⼯件的热处理⽅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的马⽒体.3.回⽕是紧接于淬⽕之后的热处理⼯序,淬⽕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所得的组织不同,因⽽其机械性能差别很⼤,总的趋势是:随着回⽕温度升⾼,其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提⾼。
淬⽕钢中的马⽒体和残余奥⽒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转变。
随着温度升⾼,碳原⼦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回火又称配火。金属热处理工艺的一种。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材料一般是低碳钢以上,不同的材料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也不同。
回答者: 圣龙龙骑士 | 二级 | 2010-11-11 13:03
退火就是随炉冷却,正火就是空冷,淬火就是将加热的材料放入淬火介质中(水、煤油等等)回火就是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是工件再回到一定的温度中保温。淬火主要是为了增加材料表面的硬度。退火正火,都是为了增加材料强度和减小裂纹出现的概率。这是个庞大的问题,看看热处理工艺学的书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正火工艺
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正火和退火的区别?
正火和退火主要区别:
(1)正火的温度较高,退火的温度较低.
(2)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的冷却速快.
(3)使用效果不同,在渗碳处理以后,正火能消除网状渗碳体,退火则不能.对含碳量在o.25X以下的钢, 正火后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退火却做不到。
(4)正火的周期短,操作方便;退火的周期长,操作较麻烦(指需要控制一定的冷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