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个文言实词解释.pptx
120个文言实词全新、精校、详解-课件-(654张)
![120个文言实词全新、精校、详解-课件-(6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e32804f9f8c75fbfc77db249.png)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焉用亡邻以倍郑 4每逢佳节倍思亲 5管仲反,入,倍屏而立
通“背” 背叛,违背 一倍,加倍 增加 越发、更加 背向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 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 义项意义与“背”同。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背叛,违背) 翻译:希望项伯详细地对他(项羽)说,我 不敢做违背道德的事。 2、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一倍,加倍) 翻译: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 努力战胜敌军。 3、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 翻译:怎么能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土地 的方法)呢? 4、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 翻译:每当遇到好的节日就越发思念亲人。
敬时爱日:指珍惜时间。出处:《吕氏春秋· 上 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 非死不舍。” 爱毛反裘:为了怕裘衣上的毛受损害,把裘衣 反穿起来。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爱重:❶喜爱看重;❷爱惜尊重。
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 一、 爱 •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 人爱( )其高洁,称之。 •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 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 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文言文实词解释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6fb98d03d8ce2f01662370.png)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
25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答案:C “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
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
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
对待贫民百姓如同子弟
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 ”
.
12
练一练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烤肉) (打)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
13
02
句式推断法
.
14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 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
1.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
10
字形推断法
02 由本义引申词义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芷”是“艹”,与植物有关 “岸芷汀兰”结构:并列短语,芷”与“兰”相应 “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 “芷”则为“香草”
.
11
字形推断法
02 由本义引申词义
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 休:在树下乘凉休息 引申义:停止 翻译:好像水向下流,没日没夜没有停止的时候。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
24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 卜者名大著。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0文言实词解释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0文言实词解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1bde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d.png)
空,光 灭亡,死亡 灭亡,死亡 无,没有 无,没有 无,没有
孰为汝多知乎 众服为确论
中间 中间 中间 中间
期间 期间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挑选,选拔
挑选,选拔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看见,看到 (了解) (领会,知晓) 拜见,谒见 拜见,谒见 同“现”,表露
尽,完(耗尽,消失) 尽,完(耗尽,消失)
(全部用上)
完,没有了 完,没有了 完,没有了
舍弃,丢弃
舍弃,丢弃
(同“释”,解除,消除)
浏览,阅读
(草木)生长,诞生,产生 (草木)生长,诞生,产生
生存,活着 生存,活着 生命 后生,晚辈 胜利
胜利 尽,完 优美的 军队 老师
首都,京城 实施,施行
实际,事实(实在) 诚实,真实
吃,吃饭
吃,吃饭 吃,吃饭
食粮,食物
食粮,食物 食粮,食物
食粮,食物 食粮,食物
(吃完) (发挥完) 全部,都(毫无保留)
到朝廷,出来做官 进献,奉献 停留 居住,安居 处在,处于
处在,处于 处在,处于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选拔,推举 选拔,推举
具备,具有 通“俱”,全部,详细地
通“俱”,全部,详细地 通“俱”,全部,详细地 全,都 全,都 一起 集合 集合 就
分辨,判断
靠近 靠近 来到 面对,对着
面对,对着 正当,将要,就要
思虑,思绪,心思 思虑,思绪,心思 议论,谈论 议论,谈论 议论,谈论 议论,谈论 议论,谈论 判定,评定 遍,到处都是 长
文言文实词解释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aaf84ff242336c1eb95eba.png)
练一练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烤肉) (打)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02
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 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
1.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课堂练习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作何解释?
【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 之”,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品”无关。
小结
01 字形推断法 02 句式推断法 03 语境推断法
词义 变化
1.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2.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1.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2.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 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句式推断法
文言句式特点:上下文结构常相近或相同 对应词语特点: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反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562bade53a580216fcfe7d.png)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
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滥竽充数Βιβλιοθήκη 《韩非子》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 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 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 之。处士逃。
利令智昏
《吕氏春秋》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 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 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 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 见金耳。”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 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 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仔细看,观察) (考虑)
(了解,弄清楚)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2973f8011ca300a6c390ae.png)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2)其日牛马嘶(
)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7)蟪蛄不知春秋(
)
■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国”,“家”是衬字。(7)否。春天和秋天。 ■ (8)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
第二课时
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 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 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 的词类活用。
■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具通俱,音jù,都;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12也)生通性,音xìnɡ,资质、
本性。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 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2019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注解
![2019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07ad579f111f18582d05a17.png)
醉翁亭记(九上)
捕蛇者说(九下)
桃花源记(九下)
桃花源记(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黄生借书说(八上)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
黠鼠赋(八下)
捕蛇者说(九下)
出师表(九下)
12
定
①安定,稳定
②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出师表(九下)
出师表(九下)
13
伐
狼(八下)
出师表(九下)
为学(六上)
21
观
①仔细看,看
(观赏)
②观察,考察
③景物或景象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启窗而观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观夫巴陵胜状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传一乡秀才观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
是日观道中石刻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曩与吾祖居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小石潭记(七上)
登泰山记(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岳阳楼记(九上)
41
举
①举起,抬起
②兴起,发动
③成就,成功
④选拔,推举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登泰山记(九下)
2019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注解
![2019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17a5b86eefdc8d377ee3217.png)
2019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注解36见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下见小潭吾不得而见之矣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见渔人,乃大惊稍见云中白右摴蒱数十立者曹刿请见于是入朝见威王……见公输盘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卒见使于一鼠伤仲永(七上)周处(七上)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小石潭记(七上)黄生借书说(八上)黔之驴(八下)桃花源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公输(七下)黠鼠赋(八下)黠鼠赋(八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七下)尽,完(耗尽,消失,彼竭我盈曹刿论战(七下)37竭全部拿出,全部用上)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九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出师表(九下)①完,没有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八下)骨已尽矣狼(八下)(过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九下)(吃完)以尽吾齿捕蛇者说(九下)38尽②全部,都断其喉,尽其肉黔之驴(八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孟论学(八上)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九下)(毫无保留)其远古刻尽漫失登泰山记(九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孔孟论学(八上) 醉翁亭记(九上) 伤仲永(七上) 黄生借书说(八上) 捕蛇者说(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出师表(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孔孟论学(八上) 桃花源记(九下) 橘逾淮为枳(六下)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孔孟论学(八上) 黄生借书说(八上)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黠鼠赋(八下) 黠鼠赋(八下)为坛而盟 譬如为山 酿泉为酒 并自为其名 为一说,使与书俱 故为之说功宜为王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为屯长陈胜自立为将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全石以为底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武陵人捕鱼为业 橘生淮南则为橘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轩敞者为舱 义兴人谓为三横 以为妙绝 为是其智弗若与 非独书为然以《项羽本纪》为最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乌在其为智也 项燕为楚将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v1.0可编辑可修改3131。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1d92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0.png)
四类文言文实词卡卡 信息循环 高效学习
年份 2022 2021
卷别 新高考II 全国甲
全国乙
浙江 新高考I 新高考Ⅰ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翻译:禹数与语,其人勇
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实词:数、语、勇鸷、鲜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实词:约车、宣言、孤国、阴 合 ①实词考查有两种方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 ,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 要有: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②方位名词“ 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③普通名词作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西__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手__ (3)良庖岁更刀:__岁__ (4)蝉蜕于浊秽:__蝉__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舟__ (6)常以身翼蔽沛公:_翼___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席__、__包__、__囊____ (8)大石侧立千尺:_侧___
知识拓展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
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
这样的词语有:
①“沽”,买或卖; ②“置”,置办或放弃;
③“报”,报恩或报仇; ④“从”,跟随或率领;
⑤“纳”,收进或交出; ⑥“迁”,升官或降职;
⑦“市”,卖出或买入。
二 一词多义
卡卡
【词语的意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_图文(精)
![@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_图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a9664476011ca300a6c39076.png)
初中重点150个文言实词121 云 122 123 责章香远益清虎大骇,远遁缀行甚远衔远山,吞长江忘路之远近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偏僻之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久远(指时间漫长)其远古刻尽漫失③深远,深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差距大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⑤疏远,不亲近,不接亲贤臣,远小人近①说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孔子云:“何陋之有?”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临表涕零,不知所云②句首、句中、句末语盖大苏泛赤壁云气词,无实在意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天空里的云,云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极天云一线异色(像云一样高的)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责备,责罚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①花纹黑质而白章②印章又用篆章一①知道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以我酌油知之不可知其源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慭慭然,莫相知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先帝知臣谨慎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汝亦知射乎?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卜者知其指意不可谓知类爱莲说(七下)黔之驴(八下)狼(八下岳阳楼记(九上)桃花源记(九下)出师表(九下)岳阳楼记(九上)登泰山记(九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出师表(九下)周处(七上)陋室铭(七下)桃花源记(九下)桃花源记(九下)出师表(九下)核舟记(七上)黄生借书说(八上登泰山记(九下)醉翁亭记(九上)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公输(七下出师表(九下)捕蛇者说(九下)核舟记(七上)为学(六上周处(七上)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黔之驴(八下)陈涉世家(九下)桃花源记(九下)捕蛇者说(九下)出师表(九下)出师表(九下)卖油翁(七上)公输(七下黄生借书说(八上醉翁亭记(九上)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公输(七下 16 124 知(懂得) (了解(明白)②主持,管理③(zhì通“智” ,聪明,智慧①停止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登泰山记(九下)两小儿辩日(六上)(非考试篇目)口技(林嗣环)(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孔孟论学(八上)狼(八下)黠鼠赋(八下)黠鼠赋(八下)狼(八下)黔之驴(八下)狼(八下狼(八下黠鼠赋(八下)黄生借书说(八上孔孟论学(八上)捕蛇者说(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出师表(九下)口技(林嗣环)(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公输(七下爱莲说(七下)醉翁亭记(九上)伤仲永(七上)曹刿论战(七下)捕蛇者说(九下)孔孟论学(八上)黄生借书说(八上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七上)(非考试篇目)口技(林嗣环)(七上)黠鼠赋(八下)捕蛇者说(九下)核舟记(七上)登泰山记(九下)为学(六上公输(七下公输(七下出师表(九下)桃花源记(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黠鼠赋(八下)曹刿论战(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 17 125 止②阻止,禁止③只是,仅仅 126 127 致质①招引,引来②取得,得到③用尽,极尽质地,底子①众人,众人的 128 众(大家)②多,众多③一般的,普通的①独有,独占 129 专②专门,专一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既止复作拊床而止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技止此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黑质而白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教我先威众耳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众宾团坐众妙毕备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泯然众人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覆而出之,堕地乃走永之人争奔走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吾一瓶一钵足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卒皆夜惊恐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0 周周遍,遍及①跑,逃跑 131 走②奔向,趋向①脚②足够,充足 132 足③值得,够得上,配①士卒,士兵 133 卒②最后,终于①振作,奋发 134 作②发出,出现③写作,创作④建造,建筑⑤做,制作⑥劳作,劳动①坐着,坐下(古人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135 坐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②座位③犯……罪,获罪平民百姓轻视,小看断绝往来彼此交错相通节骨眼儿,关键之处与世人隔绝的地方其,它的。
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ppt优秀课件
![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fc7511b90d6c85ed3ac608.png)
• ⑤动词,通“薆”,隐蔽,躲藏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 增加: • ①爱护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 ——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 ②喜欢,爱好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 ——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3)形容词, ③ 吝啬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 (2)副词,更加,倍加 •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 增加: • (3)数词,一倍 •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 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 (4)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 篇》) •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 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 ④书本,稿本,版本 •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 的内容并不改换。 • (4)④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 因呢?
考纲要求的120个
•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 传· 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 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 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 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150个文言实词_课件(共183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150个文言实词_课件(共18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38185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e.png)
接接受 受 供供给 给
侍侍奉奉 奉奉行行,,遵遵守守 奉奉承承,,讨讨好好 信信奉奉 遵遵照照
23.【服】 (1)众服.为确论 (2)寤寐思服. (3)朝服.衣冠 成语助记:(4)心悦诚服.
(5)水土不服. (6)以理服.人
信信服 服 思思念 念 穿穿戴戴 信信服服 适适应 应 使使信信服服
24.【复】 (1)复.前行 (2)不敢出一言以复. (3)兴复.汉室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成语助记:(5)死灰复.燃
11.【诚】 (1)帝感其诚.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诚.宜开张圣听
诚诚心心 真真正正,,确确实实 确确实实,,实实在在 确确实实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确实实
(6)今诚.以吾众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如如果果
成语助记:(7)竭诚.相待
诚诚意意
(8)诚.惶诚.恐
(5)浅尝.辄止 (6)艰苦备尝.
曾曾,,曾曾经经 曾经 经 曾曾经 经 辨辨别别滋滋味味,,品品尝尝 尝尝试试,,试试探探 经经历历
10.【称】 (1)先帝称.之曰能 (2)不以千里称.也 (3)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成语助记:(5)铢两悉称.
称称赞赞 著著称称 称称说说 号号称称、、称称作作 符符合合,,相相当当
再再,,又 又 回回答答,,答答复复。。这这里里是是辩辩解解的的意意思思 恢恢复复,,复复兴兴 重重叠叠、、重重复复 再再,,又又
25.【负】 (1)负.势竞上 (2)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3)至于负.者歌于途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成语助记:(5)负.薪救火
(6)忍辱负.重 (7)决一胜负.
成语助记:(6)更.名改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3
强本而节用。(《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 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 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 形容词。原来的。 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 副词。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此 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1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 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 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 安在。(《鸿门宴》)
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 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 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介词。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鄙 1 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 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 者鄙。(《曹刿论战》)
2
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 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 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1 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 ②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 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 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150 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 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 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 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 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 左 150、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