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和基因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肿瘤生物治疗(课件幻灯)
绝经后妇女 雌激素主要由周围组织 如骨上腺、 脂肪、肌肉、肝脏产生,不受上述 反馈调节卵巢不再产生雌激素。 所以绝经前单独使用芳香酶抑制剂, 效果不佳,而绝经后较好。
病人治疗
△重新认识解救治疗
·受体阳性或不明首选内R
·绝经后应先选用芳香酶抑 制。
△内分泌治疗尽早用于一线解救
·我国坏习惯:每人化疗+TAM,对有 病灶者若不敢单独使用内分泌治疗
·后期多线治疗也不放弃内分泌治疗
·不要重复辅助治疗已用过的药物 (如TAM无效)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
·都是有效手段,建议序贯使用,而不联用
肿瘤生物治疗
前绪
肿瘤生物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 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 肿瘤生物治疗的前景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 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 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 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内容》 1. 基因治疗 2. 免疫治疗: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疫苗 3. 内分泌治疗 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5.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6. DNA治疗 7. 促进凋亡,诱导合化治疗 8. 双磷酸盐治疗 9. 中药治疗
25%-35%乳腺癌中过度表达
病人总生存期短;复发可能性高
ER(—)多见;淋巴结转移多见;
FDA批准Herceptin联用泰素 作为一线方案治疗转移的乳 腺癌
单用Herceptin治疗化疗后转 移的乳腺癌
△受体状况决定个体化内分泌治疗 1:ER(+)和/或PR(+),或受体不明 内R
2:ER(-)PR(-) 不利→内R
TAM疗效不好
3:ER(+),HER-2(+)
氟隆(HER-2(+)→芳香酶 抑制剂)
《肿瘤生物治疗》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可编辑课件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可编辑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可编辑课件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诱导产生免疫抑制 细胞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耐受 :机体对自体抗原不产生免 疫应答,即呈现出免疫耐受
可编辑课件
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肿瘤诱导产生免疫抑制细胞主要是指抑制性T 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其原因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机体对其免疫杀伤。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主要有TGF-β、IL-10和PGE2等 。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两方面。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 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 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 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主要的意义。
可编辑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的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毒性介质。
可编辑课件
T细胞亚群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不同群体的细胞通常具有不同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与CD分子的不同,将成熟T细胞又分 为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类 ,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通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免 疫调节作用;CD8+T细胞主要作为效应细胞特异性的 杀伤靶细胞,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
differentiation,CD ) T 细 胞 CD 分 子 主 要 有 CD1~CD8 、 CD27、CD28、CD38、CD39、CD60、CD45、CD95、 CD98~CDW101。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性抗原(MHC) (4) 细胞因子受体 (5) 病毒受体 (6) 致有丝分裂原受体
《肿瘤生物治疗课件》
了解如何使用CRISPR-Cas13技术来修饰和
基因的表达。
编辑肿瘤相关基因。
了解基因传递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2
肿瘤抑制基因
详细介绍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基因治疗来激活这些基因。
3
免疫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探索免疫基因治疗的最新技术, 如CAR-NK细胞和基因编辑。
生物治疗的免疫晚期疾病治疗应用
1
3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
2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
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反应的新策略。
个体化肿瘤疫苗
个体化疫苗设计
疫苗生产与质量控制
疫苗在临床中的应用
学习如何通过分析患者的肿瘤
详细介绍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生
了解个体化肿瘤疫苗在临床治
抗原来设计个体化疫苗。
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
发展方向。
对肿瘤的基因治疗
1
基因传递技术的进展
的使用。
3
挑战与机遇
详细介绍目前肿瘤生物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细胞免疫疗法
T细胞疗法
树突状细胞疗法
转移免疫细胞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攻击肿
树突状细胞疗法通过激活患者
通过将有活力的免疫细胞注射
瘤细胞,这一新颖的疗法提供
的免疫系统,帮助身体识别和
到患者体内来增强免疫系统的
了一种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生物治疗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肿瘤生物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免疫疗
法、新概念和新策略的转移性肿瘤治疗,以及个体化肿瘤疫苗和基因治疗的
应用。
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医学ppt-肿瘤生物学及基因治疗
精选课件
5
各类生物治疗的概况
一、细胞因子
1.干扰素 多个研究表明,IFN一旦与细胞膜结合,就会在细胞间产 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包括对某些酶的诱导作用可增强巨噬 细胞的吞噬活性,同时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毒性,所有 这些活性均可导致IFN发挥其临床功效。 在临床上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 髓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类癌等
精选课件
15
TRUST为既往至少一次标准方案放化
疗后疾病进展和不适进行放化疗的晚期 NSCLC患者提供厄洛替尼(特罗凯)治疗, 研究证实特罗凯对全球晚期 NSCLC二线治疗 的OR为13% ;非鳞癌、不吸烟患者达到更 高DCR(女性为80 %,男性为75%),不论 何种临床特征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50%, 吸烟、鳞癌患者用特罗凯治疗同样可获益。
2006年ASCO会议报道的ECOG 4599研 究为紫杉醇+卡铂方案联合贝伐单抗,可较单 纯化疗延长生存期2个月(12.3个月 vs 10.3 月) 。
NCCN指南推荐符合贝伐单抗治疗者可 联合化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 其符合 标准包括无脑转移、非鳞癌、既往无咯血史 及目前并未合并抗凝治疗。
精选课件
20
► 四、分子靶向性药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glivec、格列卫)是 靶向治疗最成功的范例,是Bcr-Abl酪氨酸激酶的选 择性抑制剂,能够与Abl激酶上的ATP结合位点相互 作用,从而阻止下游蛋白的磷酸化。
Bcr-Abl已被证明是造成白血病的癌基因,可以引 发CML,使用格列卫所获近期缓解率60%,其中 CR40%,预计1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生 存率分别89%和95%。
不能增强化疗疗效。
效率和患者的生存期。近 单克隆抗体:贝伐单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及临床应用 PPT【98页】
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调亡。
与肿瘤免疫有关的细胞--2
• 突状细CD胞4以+T及细表胞达与H特L异A性II的类抗分原子提的呈B淋细巴胞细(A胞P相C)互如作巨用噬。细H胞L、A 树II 类分子是具有12~20个氨基酸的长肽,由APC细胞摄取与加工外源 性蛋白而来。CD4(+)T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受体被活化后,细胞就 开始产生细胞因子,以增强B细胞抗体的产生、支持T细胞应答及 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基于细胞因子产生的方式和刺激他们的抗原 以及它们所支持的免疫应答,T辅助细胞能够进一步分为两个亚 类:Th1细胞促进细胞毒性细胞应答、迟发超敏反应以及通过分泌 白介素(IL)-2、干扰素(IFN)-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b而激活巨 噬细胞;Th2细胞支持B细胞应答,并通过分泌IL-4、IL-5、IL-6与 IL-10,支持IgG、IgA与IgE的产生。这两个亚类的CD4(+)细胞都 产生TNF-a、IL-3和例细胞巨噬细胞及落刺激因子(GM-CSF)。 TH1细胞通常接受病毒和细菌等感染因素的刺激。而Th2细胞对 过敏源和寄生虫发生反应。
与肿瘤免疫有关的细胞--3
•
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些大颗粒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与 T、B
淋巴细胞明显不同。 NK细胞参与宿主的第一线防御,是非特异性
的,这些细胞是 CD3(-)细胞,不表达 T细胞受体。 NK细胞表达促进
细胞粘附和免疫球蛋白受体( FcR)的 CD56分子。 NK细胞参与抗
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 NK细胞不是靶细胞特异
3、即使是早期病变,不少肿瘤仍有较高的转移率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3%~24、9%;I期恶性 黑色素瘤复发转移率11%);
4、放射治疗和化疗对多种晚期恶性肿瘤均有较 高的近期有效率,但对存活改善不满意;
肿瘤生物治疗PPT演示课件
12
2、细胞因子治疗
• 白细胞介素2 (IL2) 治疗: IL2 是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主要生物活性是促
进T细胞、CTL和NK 细胞增殖,促进B 细胞分化和增殖, 诱导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功 能. 在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 用。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L2的用途:IL2能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NK细胞、激 活LAK和TIL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和产生抗体。 几乎所有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其产生、活 化和增殖需要IL2的参加,因此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 要细胞因子。可作为肿瘤常规手段治疗后,以提高 免疫力为目地的免疫治疗或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 • IL2的副作用:较轻的副作用是发热、寒战、无力、 关节疼痛及消化道症状,停药即除。大剂量应用时 对心、肺、肝、甲状腺及造血系统、神经精神状态 有不同程度影响。治疗前给予消炎痛及肾上腺皮质 激素可减轻副作用。
11
1、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 卡介苗(:BCG) • 卡介苗细胞壁骨架 (BcG-cws) • 小棒状杆菌(c Parvum,C.P) • 诺卡菌细胞壁骨架 (N-CWs) • 溶链素 (Picibanil, OK-432) • 云芝多糖 (Kertin,P5-K) • 香菇多糖 (Lentinan) . • 裂涧多糖 (Schizophylian, SPG). • 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7
•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 • scc) • 组织多收抗原 (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
TPA) • 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2、细胞因子治疗
• 白细胞介素2 (IL2) 治疗: IL2 是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主要生物活性是促
进T细胞、CTL和NK 细胞增殖,促进B 细胞分化和增殖, 诱导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功 能. 在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 用。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L2的用途:IL2能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NK细胞、激 活LAK和TIL细胞、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和产生抗体。 几乎所有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其产生、活 化和增殖需要IL2的参加,因此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 要细胞因子。可作为肿瘤常规手段治疗后,以提高 免疫力为目地的免疫治疗或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 • IL2的副作用:较轻的副作用是发热、寒战、无力、 关节疼痛及消化道症状,停药即除。大剂量应用时 对心、肺、肝、甲状腺及造血系统、神经精神状态 有不同程度影响。治疗前给予消炎痛及肾上腺皮质 激素可减轻副作用。
11
1、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 卡介苗(:BCG) • 卡介苗细胞壁骨架 (BcG-cws) • 小棒状杆菌(c Parvum,C.P) • 诺卡菌细胞壁骨架 (N-CWs) • 溶链素 (Picibanil, OK-432) • 云芝多糖 (Kertin,P5-K) • 香菇多糖 (Lentinan) . • 裂涧多糖 (Schizophylian, SPG). • 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7
•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 • scc) • 组织多收抗原 (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
TPA) • 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ppt课件
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
……
.
5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效应细胞治疗
.
6
1.概述 2.临床应用 3.存在问题
.
7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定义
是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关键环 节,从分子水平来阻断或逆转其恶性 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 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 模式。
.
8
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的区别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
吴晖 福建省肿瘤医院
.
1
肿瘤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大分子( 细胞、核酸、蛋白质、肽)或调节 生物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治疗肿 瘤。
.
2
作用机制包括
干扰肿瘤生物学行为,如肿瘤生 长、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和 血管生成等 调节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使细胞毒性物质集中于肿瘤组织
.
3
生物治疗范畴比免疫治疗更为广泛, 免疫治疗只是生物治疗的一个分支。
.
10
种类
细胞信号传导阻滞剂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针对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抗
凋亡激动剂
M-TOR抑制剂
结合型单抗
多靶点药物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
……
.
11
细胞信号传导阻滞剂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Age阻nts断taprVagEtehtGwinFag途yth径e VEGF
VEGF单 抗
的射线照射有一定的射程,当
偶联物与肿瘤细胞结合后,对
周围细胞也有一定的照射作用
,对一些没有特异性抗原表达
的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最新技术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疗法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因素
肿瘤抗原表达不足 肿瘤产生局部免疫抑制因子 缺乏凋亡和破坏途径 肿瘤相关免疫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造成机体免疫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对肿瘤 细胞识别和杀伤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大疗法的局限性
手术
放疗
化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机体发生肿瘤后,尽早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 肿瘤的第一选择,但是单纯手术疗法不能清除残 留在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造成术后复 发转移率高(1年复发率达60%,死于复发和转移 的人超80%),5年存活率低。
1.做为抗原递呈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数量不足。 2.DC抗原提呈能力下降: (1)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抑制因子如(TGF- β)等抑制免疫反应。 (2)缺乏危险信号,DC细胞不能完全成熟。 (3)肿瘤细胞形成生理屏障阻碍DC摄取抗原。
肿瘤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淋巴细胞因素
1.抗肿瘤T细胞数量不足 2.抗肿瘤T细胞功能下降:T细胞的肿瘤细胞亲和性不足;T细胞耐受性T细胞传 导信号下调;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时发生凋亡;T细胞不能进入肿瘤基质; Treg细胞的抑制。
肿瘤细胞因素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杀伤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杀伤性T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的生物治疗演示文稿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概念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BRMS
➢ 天然产生的生物物质 ➢ 能改变宿主与肿瘤平衡状态的方法
与手段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直接抗瘤作用:干扰细胞生长、转化 或转移 ➢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及其所分泌 的因子,达到杀伤与抑制肿瘤的作用
BRMs的概念
• 手术后1~2周 • 放疗,化疗前 • 放疗,化疗中 • 放疗,化疗后
BRM的用量
• 免疫活性多为钟状曲线 • 应适量,多于、少于,活性均降低
细胞因子 (Cytokines)
• 是由细胞产生的可溶蛋白(多肽),它 们可以影响自身细胞(Autocine)或周围 细胞(Paracrine)的生长和代谢,是通过 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而实现的。
直接或间接
+
—
宿主
肿瘤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定义
(Mitchell 1 )
➢ 直接增强宿主抗肿瘤的反应
☆ 经免疫刺激来增加效应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 增加可溶性中介物的生产,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
➢ 减少抑制性机制,间接增强宿主对肿瘤免疫反应 ➢ 增强宿主对细胞毒物质造成损伤的耐受能力,
如增加骨髓的白细胞前体来提高患者化疗耐受力
生物治疗的种类
➢非特异主动免疫治疗: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并同时 能够非特异地增强免疫功能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用自体肿瘤或异体同一组织学类 型的肿瘤提取物作为瘤苗免疫癌症患者构成肿瘤的特
异 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被动免疫:用人癌细胞免疫异体或动物,用所产 生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癌症患者
➢过继性免疫治疗:是通过给荷瘤机体输注抗肿瘤免疫效 应细胞的方法治疗肿瘤
细胞因子 (Cytokines)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详解演示文稿
第七页,共139页。
(四)树突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0、
CD40、CD86….
❖ 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高表达MHC-I类和MHC-II类分子
❖ 功能:DC携带抗原通过MHC限制性途径把 抗原递呈给T细胞,激活T细胞而激发免疫 应答
第八页,共139页。
(五)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68
1)处理和呈递抗原 2)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酶直接杀伤 3)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4) 合成和释放NO 5)ADCC
第九页,共139页。
二、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定义 细胞因子(cytokines,CKs)是一类由活
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如成纤维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某些肿瘤 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能 够作用于分泌细胞本身或邻近其他细胞, 具有调节免疫效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 学活性。
2、CD8+T细胞:在机体抵抗肿瘤效应中起关键 作用。 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A. 通过其细胞膜上的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TCR),特异性识别MHC分子-肿瘤抗原 肽复合物,引起T细胞活化、增殖,杀伤肿瘤 细胞。
B. 分泌细胞因子
第三十三页,共139页。
第三十四页,共139页。
3、抗原递呈细胞: Mφ、DC
❖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 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 ❖ 细胞因子: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
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肿瘤抗原递呈
(四)树突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0、
CD40、CD86….
❖ 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高表达MHC-I类和MHC-II类分子
❖ 功能:DC携带抗原通过MHC限制性途径把 抗原递呈给T细胞,激活T细胞而激发免疫 应答
第八页,共139页。
(五)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68
1)处理和呈递抗原 2)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酶直接杀伤 3)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4) 合成和释放NO 5)ADCC
第九页,共139页。
二、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定义 细胞因子(cytokines,CKs)是一类由活
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如成纤维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某些肿瘤 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能 够作用于分泌细胞本身或邻近其他细胞, 具有调节免疫效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 学活性。
2、CD8+T细胞:在机体抵抗肿瘤效应中起关键 作用。 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A. 通过其细胞膜上的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TCR),特异性识别MHC分子-肿瘤抗原 肽复合物,引起T细胞活化、增殖,杀伤肿瘤 细胞。
B. 分泌细胞因子
第三十三页,共139页。
第三十四页,共139页。
3、抗原递呈细胞: Mφ、DC
❖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 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 ❖ 细胞因子: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
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肿瘤抗原递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和 基因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肿瘤的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免 疫和基因治疗
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Tumor cell
为什么肿瘤细胞能够逃避 机体的免疫监控?
•肿瘤细胞合成免疫抑制因子 •癌细胞表面缺乏MHC II分子 •肿瘤细胞低表达MHC I分子 •由于缺乏第二信号导致免疫耐受 •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抗原递呈效率下降)
肿瘤坏死因子
用法:100-400万单位,每周2-3次, 肌肉或局部注射 特点:野生型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国内改构型已上市 联合化疗对肺癌和淋巴瘤可提高疗效 真正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单克隆抗体
• 又称之为生物导弹技术,通过补体系统和自然杀伤细胞起抗 肿瘤作用。
• 嵌合型单抗达到95%以上 人源化,减少了免疫原性
• 美罗华-治疗恶性淋巴瘤 • 赫赛汀-治疗乳癌,联合
化疗增强疗效体,除了对肿瘤细胞的杀 伤作用外,还可以封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西妥昔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通过补体和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杀伤肿瘤
• 单抗也可以与同位素或毒素耦联,通过靶向作用将放 射性同位素或细菌毒素聚集肿瘤组织内,达到抗肿瘤 目的。
Erbitux
Colorectal cancer
Bevacizumab
Avastin
*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Colorectal cancer
2001
2002 2003 2004 2004
过继免疫治疗
• Rosenberg八十年代首创了LAK细胞,TIL取自浸润淋巴 细胞
③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Ⅰ类抗原,增加对杀伤细 胞的敏感性。
• 适应症:联合化疗治疗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的治疗有效。
白介素-2
用法:40-80万单位,每周2-3次, 皮下或局部注射 特点: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有效
有效率大约在20%左右 对其它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局部应用比全身应用效果好。
肿瘤免疫反应
•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 • 体液免疫在肿瘤病人普遍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CD8+)
辅助性T细胞(CD4+) 。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
• 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胞壁佳 短小棒状杆菌 卡介苗 高聚金葡素 单克隆抗体(美罗华、赫赛叮、西妥昔、贝伐) 过继免疫治疗(TIL细胞、CIK细胞、LAK细胞)
2000
Alemtuzumab Ibritumomab tiuxetan*
Campath Zeval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Non-Hodgkin lymphoma
Tositumomab*
Bexxar
Non-Hodgkin lymphoma
Cetuximab
J. W. Kylstra, et al. ASCO2003
CEA病毒感染的DC(I期临床)
• 方法:表达CEA禽痘病毒感染的DC(5106), 每周二 次,一个月一个疗程,1-3疗程
• 病例数:6个病人 • 副作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结果:一个病人CEA水平从46降低到6.8,并有锁骨上
淋巴结的部分退缩。5/6个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对CEA表达的载体有增殖反应。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
•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核酸疫苗(DNA,RNA) 肿瘤细胞疫苗 抗原蛋白疫苗或多肽疫苗(包括基因重组蛋白) 树突状细胞疫苗
干扰素
• 用法:300-900万单位, 每周2-3次,连续使用8周 • ①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②诱导NK细胞、CTL,并协同IL-2增强LAK的活性;
• 病人: 高表达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人 16例 • 方法: HER500冲击的自体APC 2108 to 5 109 ,
二周一次,共三次。 • 副作用:主要为寒战和发热,没有 ¾级的毒副反应 • 结果: 12个可评价的病人 1例PR • 结论: HER500冲击的自体DC使用安全,有一定
疗效,但效率仍不够高。
• 在LAK细胞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 迄今为止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过继免疫治疗 特点: • 繁琐的制备过程和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推广 • 治疗疗效有限 • CD3AK和CIK的问世没有产生新的局面 • 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 细胞瘤苗:最常采用转基因肿瘤制备; • 分子疫苗:单独的分子抗原性弱,需要佐剂; • 多肽疫苗: 8-10个氨基酸的多肽是T细胞识别的基础; • 重组蛋白疫苗:与细胞因子、毒素等重组形成融合蛋; • 病毒疫苗:用病毒作为载体进行蛋白的表达; •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原需要被提呈并致敏原始T-淋巴细胞,
需要树突状细胞,是获得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
树突状细胞
体内最强大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激活
血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抗原冲击
细胞回输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递呈
外源性蛋白 内源性蛋白
MHC II 途径 激活CD4+ T细胞
MHC I 途径 激活CD8+ T细胞
抗原冲击DC治疗乳腺癌(I/II期临床)
美国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
MAb Name Rituximab
Trade Name Rituxan
Used to Treat:
Non-Hodgkin lymphoma
Approved in:
1997
Trastuzumab
Herceptin
Breast cancer
1998
Gemtuzumab ozogamicin* Mylotarg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
腹腔灌注IL-2治疗卵巢癌(II期临床)
• 方法:IL-2 60万单位/m2 1/周 共十六周 • 病人:泰素、顺铂抗拒的卵巢癌病人31例 • 副作用:可耐受,无IL-2相关的3/4级毒性 • 结果:24 可评价病人中 4 CR, 2 PR, 7 SD,
11 PD 总有效率 25.0%
R. P. Edwards,et al ASCO2003
优选肿瘤的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免 疫和基因治疗
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Tumor cell
为什么肿瘤细胞能够逃避 机体的免疫监控?
•肿瘤细胞合成免疫抑制因子 •癌细胞表面缺乏MHC II分子 •肿瘤细胞低表达MHC I分子 •由于缺乏第二信号导致免疫耐受 •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抗原递呈效率下降)
肿瘤坏死因子
用法:100-400万单位,每周2-3次, 肌肉或局部注射 特点:野生型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国内改构型已上市 联合化疗对肺癌和淋巴瘤可提高疗效 真正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单克隆抗体
• 又称之为生物导弹技术,通过补体系统和自然杀伤细胞起抗 肿瘤作用。
• 嵌合型单抗达到95%以上 人源化,减少了免疫原性
• 美罗华-治疗恶性淋巴瘤 • 赫赛汀-治疗乳癌,联合
化疗增强疗效体,除了对肿瘤细胞的杀 伤作用外,还可以封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西妥昔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通过补体和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杀伤肿瘤
• 单抗也可以与同位素或毒素耦联,通过靶向作用将放 射性同位素或细菌毒素聚集肿瘤组织内,达到抗肿瘤 目的。
Erbitux
Colorectal cancer
Bevacizumab
Avastin
*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Colorectal cancer
2001
2002 2003 2004 2004
过继免疫治疗
• Rosenberg八十年代首创了LAK细胞,TIL取自浸润淋巴 细胞
③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Ⅰ类抗原,增加对杀伤细 胞的敏感性。
• 适应症:联合化疗治疗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的治疗有效。
白介素-2
用法:40-80万单位,每周2-3次, 皮下或局部注射 特点: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有效
有效率大约在20%左右 对其它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局部应用比全身应用效果好。
肿瘤免疫反应
•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 • 体液免疫在肿瘤病人普遍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CD8+)
辅助性T细胞(CD4+) 。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
• 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胞壁佳 短小棒状杆菌 卡介苗 高聚金葡素 单克隆抗体(美罗华、赫赛叮、西妥昔、贝伐) 过继免疫治疗(TIL细胞、CIK细胞、LAK细胞)
2000
Alemtuzumab Ibritumomab tiuxetan*
Campath Zeval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Non-Hodgkin lymphoma
Tositumomab*
Bexxar
Non-Hodgkin lymphoma
Cetuximab
J. W. Kylstra, et al. ASCO2003
CEA病毒感染的DC(I期临床)
• 方法:表达CEA禽痘病毒感染的DC(5106), 每周二 次,一个月一个疗程,1-3疗程
• 病例数:6个病人 • 副作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结果:一个病人CEA水平从46降低到6.8,并有锁骨上
淋巴结的部分退缩。5/6个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对CEA表达的载体有增殖反应。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
•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核酸疫苗(DNA,RNA) 肿瘤细胞疫苗 抗原蛋白疫苗或多肽疫苗(包括基因重组蛋白) 树突状细胞疫苗
干扰素
• 用法:300-900万单位, 每周2-3次,连续使用8周 • ①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②诱导NK细胞、CTL,并协同IL-2增强LAK的活性;
• 病人: 高表达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人 16例 • 方法: HER500冲击的自体APC 2108 to 5 109 ,
二周一次,共三次。 • 副作用:主要为寒战和发热,没有 ¾级的毒副反应 • 结果: 12个可评价的病人 1例PR • 结论: HER500冲击的自体DC使用安全,有一定
疗效,但效率仍不够高。
• 在LAK细胞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 迄今为止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过继免疫治疗 特点: • 繁琐的制备过程和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推广 • 治疗疗效有限 • CD3AK和CIK的问世没有产生新的局面 • 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 细胞瘤苗:最常采用转基因肿瘤制备; • 分子疫苗:单独的分子抗原性弱,需要佐剂; • 多肽疫苗: 8-10个氨基酸的多肽是T细胞识别的基础; • 重组蛋白疫苗:与细胞因子、毒素等重组形成融合蛋; • 病毒疫苗:用病毒作为载体进行蛋白的表达; •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原需要被提呈并致敏原始T-淋巴细胞,
需要树突状细胞,是获得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
树突状细胞
体内最强大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激活
血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抗原冲击
细胞回输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递呈
外源性蛋白 内源性蛋白
MHC II 途径 激活CD4+ T细胞
MHC I 途径 激活CD8+ T细胞
抗原冲击DC治疗乳腺癌(I/II期临床)
美国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
MAb Name Rituximab
Trade Name Rituxan
Used to Treat:
Non-Hodgkin lymphoma
Approved in:
1997
Trastuzumab
Herceptin
Breast cancer
1998
Gemtuzumab ozogamicin* Mylotarg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
腹腔灌注IL-2治疗卵巢癌(II期临床)
• 方法:IL-2 60万单位/m2 1/周 共十六周 • 病人:泰素、顺铂抗拒的卵巢癌病人31例 • 副作用:可耐受,无IL-2相关的3/4级毒性 • 结果:24 可评价病人中 4 CR, 2 PR, 7 SD,
11 PD 总有效率 25.0%
R. P. Edwards,et al ASCO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