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区划ppt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区域PPT课件( 28页)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中国有多大?
最西端
漠河
中国地理概观
辽阔的国土
汇合处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曾母暗沙
约占全球陆地的1/15,居世界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新疆乌恰县以西的 帕米尔高原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资料库]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3个省 2个特别行政区 13亿人口
的摩崖石刻非常丰富;之二为
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本区有成
都平原和峨眉山地组成的旅游
地带和沿江的重庆至三峡(包
括大足、乐山等石刻区)等著
名旅游地带。
四川 重 庆
五、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 五省市(皖、苏、赣、浙、沪)
本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 上海五省市。本区具有沿长江两岸、名产 遍布、风光秀丽、城市游憩系统完善、园 林古迹著名、购物旅游兴盛等特点。本区 旅游点的分布非常集中,密度占全国首位。 赣 本区可分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带(城市景 观、园林景观),江南名山旅游地带(以 黄山、庐山、雁荡山、九华山、普陀山等 为重点节点)和沿江旅游地带等等。本旅 游区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可达性好。
滇 黔
桂
十、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 二省区(青、藏)
本地区包括青、藏二省区。本
区旅游点密度虽为全国最小之一, 但其雄伟的山峰和粗狂的自然景色 以及宗教为主的民族文化特色却为 世之罕见,是有着极大开发潜力的 旅游区。
青 藏
十一、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 两大自治区(新疆、内蒙古)
• 本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两大自
沪
皖 苏
浙
六、闽台侨乡文化宝岛风光旅游区 两省(福建、台湾)
中国有多大?
最西端
漠河
中国地理概观
辽阔的国土
汇合处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曾母暗沙
约占全球陆地的1/15,居世界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新疆乌恰县以西的 帕米尔高原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资料库]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3个省 2个特别行政区 13亿人口
的摩崖石刻非常丰富;之二为
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本区有成
都平原和峨眉山地组成的旅游
地带和沿江的重庆至三峡(包
括大足、乐山等石刻区)等著
名旅游地带。
四川 重 庆
五、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 五省市(皖、苏、赣、浙、沪)
本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 上海五省市。本区具有沿长江两岸、名产 遍布、风光秀丽、城市游憩系统完善、园 林古迹著名、购物旅游兴盛等特点。本区 旅游点的分布非常集中,密度占全国首位。 赣 本区可分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带(城市景 观、园林景观),江南名山旅游地带(以 黄山、庐山、雁荡山、九华山、普陀山等 为重点节点)和沿江旅游地带等等。本旅 游区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可达性好。
滇 黔
桂
十、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 二省区(青、藏)
本地区包括青、藏二省区。本
区旅游点密度虽为全国最小之一, 但其雄伟的山峰和粗狂的自然景色 以及宗教为主的民族文化特色却为 世之罕见,是有着极大开发潜力的 旅游区。
青 藏
十一、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 两大自治区(新疆、内蒙古)
• 本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两大自
沪
皖 苏
浙
六、闽台侨乡文化宝岛风光旅游区 两省(福建、台湾)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旅游地理学PPT——第10章 旅游区划
•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 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 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 画无不让人神往!
•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
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 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 可以不相连。
第二节 区划案例
一、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 区划。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 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区划方案。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的层次之分, 各个层次的旅游区组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外及旅游区经营管理都达到 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 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 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 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 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三亚旅游区
南山海上观音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金玉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 3.8 米 ,由观音 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 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金 100 多 公斤、南非钻石 400 粒、翠玉 100 多公斤、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 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数千粒。其总 价值人民币 1.92 亿元。
二、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 1、区划原则 • 阎守邕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为三级:一级、
二级、三级区。
• 五个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 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 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 画无不让人神往!
•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
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 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 可以不相连。
第二节 区划案例
一、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 区划。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 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区划方案。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的层次之分, 各个层次的旅游区组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外及旅游区经营管理都达到 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 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 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 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 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三亚旅游区
南山海上观音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金玉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 3.8 米 ,由观音 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 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金 100 多 公斤、南非钻石 400 粒、翠玉 100 多公斤、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 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数千粒。其总 价值人民币 1.92 亿元。
二、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 1、区划原则 • 阎守邕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为三级:一级、
二级、三级区。
• 五个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 善。来长白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 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华东旅游资源区课件PPT
普陀山—位于舟山普陀区,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
中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最高佛顶山283米。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
是个具有六千余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 乡,丝绸之府”之称。现在的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 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嘉兴市区,规划区域总
面积2.7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0.98平方千米。南湖因 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以“轻烟 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
江苏次 旅游区
山水、园林景观在全国占据重 要地位。城内小桥、流水、巷 深、人家,充满水乡情调。 “东方的威尼斯”
黄浦江—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源
于青浦县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长114千米,宽 约400米。上海的母亲河象征和缩影。
豫园—上海市区唯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始
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规模宏大,有胜景40余 处,被誉为“东南名园冠”。
人民广场—“城市绿肺”,位于市中心,市人民
2、优美的园林景观
园林荟萃,独具特色,成为旅游 的大亮点。苏州的拙政园、上海 的豫园、无锡的寄畅园、梅园、 扬州的何园、绍兴的沈园
区域旅 游特色
3、悠久的水乡文化
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乌镇、周庄、 西塘、南浔、同里、甪(lù)直 “十字”、“井字”的河街格局
上海次 旅游区
东方明珠
外滩—“财政街”、“东方华尔街”
周庄
富安桥
双桥
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 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 “江南第一名湖”、 “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优质课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
中国旅游资源 地理区划
第1页
一、旅游资源区划概述
(一)旅游资源区划概念、目标和意义 1、旅游资源区划概念 按照不一样标准,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进 行划分 2、旅游资源区划目标 认清自己,找准定位,合理开发 3、旅游资源区划意义 四大优势
第2页
(二)旅游资源区划标准 1、相对一致性标准 2、地域完整性标准 3、综合性标准 4、主导原因标准 5、旅游中心地标准 6、旅游特色相同性标准
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云南、贵州、广西二省一区
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宁夏、甘肃、新疆一省二区
青海、西藏一省一区 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第7页
冰雪林海 关东风情 东北文化旅游区
本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山海关以 东,故称关东。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 三省全境。特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乡 土气息醇厚关东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汇城 市建筑等特色旅游资源,造就区域特色鲜 明、品位很高自然和人文景观。
(三)旅游资源地理区划命名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分区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划分依据
区域自然景观相同性和差异性、区域 历史文化同一性和旅游要素关联性
划分基础
自然地理区划和中国文化区 划相结合
命名方法
自然景观、地域方位和旅游 文化
第6页
(二)各旅游资源地理区域概况
东北文化旅游区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世界屋脊 雪域藏乡 青藏文化旅游区
包含青海、西藏一省一区。辽阔高原、 高山及连绵不停雪山和草地组成了其独特 高寒景观。同时,本区神秘、古老藏传佛 教文化和浓郁、独特藏族风情更使青藏高 原充满了神奇魅力。
第17页
两岸三地 海天归一 港澳台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含香港、澳门地域和台湾省, 地处我国南部南亚热带、热带地域,面对 辽阔海洋,背靠祖国大陆。港澳地域分别 位于我国珠江口东西两侧,台湾省地处我 国东南海面上,是我国最大岛屿。
第1页
一、旅游资源区划概述
(一)旅游资源区划概念、目标和意义 1、旅游资源区划概念 按照不一样标准,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进 行划分 2、旅游资源区划目标 认清自己,找准定位,合理开发 3、旅游资源区划意义 四大优势
第2页
(二)旅游资源区划标准 1、相对一致性标准 2、地域完整性标准 3、综合性标准 4、主导原因标准 5、旅游中心地标准 6、旅游特色相同性标准
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云南、贵州、广西二省一区
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宁夏、甘肃、新疆一省二区
青海、西藏一省一区 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第7页
冰雪林海 关东风情 东北文化旅游区
本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山海关以 东,故称关东。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 三省全境。特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乡 土气息醇厚关东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汇城 市建筑等特色旅游资源,造就区域特色鲜 明、品位很高自然和人文景观。
(三)旅游资源地理区划命名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分区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划分依据
区域自然景观相同性和差异性、区域 历史文化同一性和旅游要素关联性
划分基础
自然地理区划和中国文化区 划相结合
命名方法
自然景观、地域方位和旅游 文化
第6页
(二)各旅游资源地理区域概况
东北文化旅游区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世界屋脊 雪域藏乡 青藏文化旅游区
包含青海、西藏一省一区。辽阔高原、 高山及连绵不停雪山和草地组成了其独特 高寒景观。同时,本区神秘、古老藏传佛 教文化和浓郁、独特藏族风情更使青藏高 原充满了神奇魅力。
第17页
两岸三地 海天归一 港澳台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含香港、澳门地域和台湾省, 地处我国南部南亚热带、热带地域,面对 辽阔海洋,背靠祖国大陆。港澳地域分别 位于我国珠江口东西两侧,台湾省地处我 国东南海面上,是我国最大岛屿。
中国旅游区划课件
名城、佳园、奇山、秀水
5、华中旅游区(湖南、湖北)
山水、文化胜迹
4、华南旅游区 (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港、澳、台)
南国神韵、山海、岩溶景观
7、西北旅游区(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
风成地貌、草原风光、丝路古迹
6、西南旅游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峡谷山水、天然动植物园、民族风情、岩溶地貌
1、概念
旅游区是专门指根据区域发展的各方面条件, 规划建设旅游点与旅游地,统筹交通运输与接待服 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促进区域旅游 业发展而划分的旅游区域。
第一节
旅游区与旅游区划
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域差 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 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 为一个旅游区。
(3)罗兹柏、张述林(8个)
中原(华北)旅游大区——京都古迹、名山海景;
江南(华东)旅游大区——名城佳园、秀山丽水;
岭南(华南)旅游大区——南国风情、山海景观; 华中旅游大区——山水峡谷、文化胜迹;
西南旅游大区——丝路古迹、边塞风情;
东北旅游大区——冰城雪野、林海火山。
(4)濮静娟、朱晔
中国大陆
以各地最佳旅游月份适宜旅游 季节,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并采用区域方位和热量带主导 因 子 复 合 命 名 法 。
北方温带气候大区
南方亚热带气候大区
青藏云贵高原大区
18个气候区
22个气候亚区
(按照气候舒适月份作气 候区的指标)
( 按照舒适有风月份和闷热有不明显 风的月份作为气候亚区的区划指标)
二、本书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8个)
第八章
中国旅游区划
第一节 旅游区与旅游区划 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5、华中旅游区(湖南、湖北)
山水、文化胜迹
4、华南旅游区 (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港、澳、台)
南国神韵、山海、岩溶景观
7、西北旅游区(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
风成地貌、草原风光、丝路古迹
6、西南旅游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峡谷山水、天然动植物园、民族风情、岩溶地貌
1、概念
旅游区是专门指根据区域发展的各方面条件, 规划建设旅游点与旅游地,统筹交通运输与接待服 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促进区域旅游 业发展而划分的旅游区域。
第一节
旅游区与旅游区划
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域差 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 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 为一个旅游区。
(3)罗兹柏、张述林(8个)
中原(华北)旅游大区——京都古迹、名山海景;
江南(华东)旅游大区——名城佳园、秀山丽水;
岭南(华南)旅游大区——南国风情、山海景观; 华中旅游大区——山水峡谷、文化胜迹;
西南旅游大区——丝路古迹、边塞风情;
东北旅游大区——冰城雪野、林海火山。
(4)濮静娟、朱晔
中国大陆
以各地最佳旅游月份适宜旅游 季节,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并采用区域方位和热量带主导 因 子 复 合 命 名 法 。
北方温带气候大区
南方亚热带气候大区
青藏云贵高原大区
18个气候区
22个气候亚区
(按照气候舒适月份作气 候区的指标)
( 按照舒适有风月份和闷热有不明显 风的月份作为气候亚区的区划指标)
二、本书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8个)
第八章
中国旅游区划
第一节 旅游区与旅游区划 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
《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 理学界公认为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 文。 50年代,旅游地理学被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旅游地理学研 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 法系统研究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理 论体系和方法构架。
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 上,第一次把旅游地理列为大会的一个专业组, 这标志着旅游地理这门新学科得到了地理学家的 承认,从此,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被确立下来。
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包括8个主类、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5 37) 水域风光类(6 15) 生物景观类(4 11) 天象与气象景观类(2 8) 遗址遗迹类(2 12)
建筑与设施类(7 49)
旅游商品类(1 7)
人文活动类(4 16)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象与气候景观
DA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 旅游资源)等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 理学界公认为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 文。 50年代,旅游地理学被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旅游地理学研 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 法系统研究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理 论体系和方法构架。
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 上,第一次把旅游地理列为大会的一个专业组, 这标志着旅游地理这门新学科得到了地理学家的 承认,从此,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被确立下来。
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包括8个主类、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5 37) 水域风光类(6 15) 生物景观类(4 11) 天象与气象景观类(2 8) 遗址遗迹类(2 12)
建筑与设施类(7 49)
旅游商品类(1 7)
人文活动类(4 16)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象与气候景观
DA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 旅游资源)等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1)精品PPT课件
• 旅游点与景点不同:
景点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最小观光 地域单元,强调的是不宜再分割的地域性审 美景观。
旅游点强调的是经过旅游开发建设后, 由一定旅游资源和相关旅游设施共同形成, 能具体实现一定游乐功能的集中性旅游活动 场所。
旅游点可以由一个景点构成,也可以有 几个景点共同构成。
• (二)旅游地的涵义
49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我国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名城
• (一)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 1、山地型风景名胜区 • 2、特殊地质地貌型风景名胜区 • 3、陆地水体型风景名胜区 • 4、陆地生态型风景名胜区 • 5、海滨海岛型风景名胜区 • 6、人文景观导向型风景名胜区 • 7、复合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 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蜀 南 竹 海
• 海滨海岛型风景名胜区
三 亚
海坛
• 人文景观导向型风景名胜区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韶 山
麦积山
西夏王陵
• 复合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浙江仙都
荔波漳江
• (二)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1
座)
凤凰 山海关 濮阳 安庆 泰安 吐鲁番 特克斯 绩溪 金华 海口 无锡
形成的,一般由若干个旅游点构成,也可 以由具备旅游地条件的一处旅游点构成。
• 旅游地具有比旅游点更加完善的综合性旅
中国旅游区划课件
逐渐发展,与经济、文化因素相结合
详细描述
随着近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区划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旅游区划不仅考虑自然地理因素,还逐渐与 经济、文化等因素相结合。例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旅游区划,旨在更好地推广 各地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旅游区划
总结词
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旅游需求
智慧旅游建设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提高旅游 管理的效率和游客的便利性。
旅游区划与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旅游区划与周边地区 的协同发展。资源 Nhomakorabea享与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 体竞争力。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吸引着不同需求的游客前来 观光和旅游。
旅游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旅游区划的原则包括完整性原则、地域相对一致性原则、旅 游联系性原则、旅游市场导向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指导旅游 区划的基本准则,确保了旅游区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方法
旅游区划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GIS技术等方 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 特点,为旅游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绿色旅游发展
02
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03
在旅游区划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广低碳、环保的旅
游方式。
旅游区划的创新发展
创新旅游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 客的个性化需求。
详细描述
随着近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区划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旅游区划不仅考虑自然地理因素,还逐渐与 经济、文化等因素相结合。例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旅游区划,旨在更好地推广 各地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旅游区划
总结词
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旅游需求
智慧旅游建设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提高旅游 管理的效率和游客的便利性。
旅游区划与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旅游区划与周边地区 的协同发展。资源 Nhomakorabea享与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 体竞争力。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吸引着不同需求的游客前来 观光和旅游。
旅游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旅游区划的原则包括完整性原则、地域相对一致性原则、旅 游联系性原则、旅游市场导向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指导旅游 区划的基本准则,确保了旅游区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方法
旅游区划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GIS技术等方 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 特点,为旅游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绿色旅游发展
02
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03
在旅游区划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广低碳、环保的旅
游方式。
旅游区划的创新发展
创新旅游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 客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山水风光、水乡风情
详细描述
华东旅游区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旅游区,如黄山、九寨沟等,同时该区域还拥有许多水乡风情的小 镇和村落,如周庄、乌镇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华南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热带风光、海岛风情
详细描述
华南旅游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自然风光和海岛风情,如海南岛、涠洲 岛等。该区域的海滨和海岛是夏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
总结词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关 系的学科,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张家界等。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 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对于指导旅游业发展、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旅游开发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还可以深入了解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四川省
九寨沟、都江堰等
云南省
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
重庆市
解放碑、磁器口古镇等
贵州省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西北旅游区
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等
青海省
青海湖、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
青藏旅游区
青海省
青海湖、塔尔寺等
西藏自治区
青藏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高原风光、宗教文化
详细描述
华东旅游区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旅游区,如黄山、九寨沟等,同时该区域还拥有许多水乡风情的小 镇和村落,如周庄、乌镇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华南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热带风光、海岛风情
详细描述
华南旅游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自然风光和海岛风情,如海南岛、涠洲 岛等。该区域的海滨和海岛是夏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
总结词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关 系的学科,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张家界等。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 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对于指导旅游业发展、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旅游开发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还可以深入了解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四川省
九寨沟、都江堰等
云南省
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
重庆市
解放碑、磁器口古镇等
贵州省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西北旅游区
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等
青海省
青海湖、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
青藏旅游区
青海省
青海湖、塔尔寺等
西藏自治区
青藏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高原风光、宗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
(一)宋家泰
根据:
在《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经济运 行的自然网络,保持行政区划体系的完整性
方法:
采用单一区位因子命名方法
八大旅游区:
东北、华北、华东、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南、 青藏、西北
-
2、郭来喜(1985)
根据:
旅游资源的相似性、行政区划体系的完整性和 运输便捷性、管理方便性等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3、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重点、难点 旅游地理区的概念和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本
书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分方案
-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
1、旅游地理区
指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基本相似,自然旅 游风光与旅游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区域综合体。 它的形成,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为基础, 以自然旅游风光为依托,以旅游文化为精神。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包括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省一区。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二个特 别行政区一省。
-
4、中国旅游区划示意图
丝
绸
之
塞
林
海
外
雪
风
原
光
世界屋脊
文明渊薮
路 山
水
长河深峡
园
广西) (6)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湖北、湖南、江西)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8)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福建、广东)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藏、青海) (10)台湾和港澳中西文化海岛风貌旅游带
-
3、李娟文分区方案(1999)
思路:博采众长,体现旅游文化在各旅游 区的作用和地位
范围 基本状况与特征 旅游业状况与主要旅游地
-
四川、湖北、湖南一市三省。 5.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包括上海、
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市四省。
-
6.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包括福建、广 东、海南三省。
7.石林洞乡——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省一区。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宁 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二区。
林 南
奇境幻域
国 海
台 湾
香
澳 韵门
港
南海诸岛
-
1、文明渊薮——京津冀鲁豫晋陕 2、林海雪原——辽吉黑 3、山水园林——沪苏浙赣皖 4、长河深峡——鄂湘川渝 5、塞外风光——蒙宁 6、丝绸之路——甘新 7、奇境幻域——滇黔桂 8、南国海韵——闽粤琼 9、世界屋脊——青藏 10、台湾省与香港、澳门特区
2、旅游地理区划
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对 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地理区域划分。
3、目的和任务:
揭示各旅游地理综合体的特征及其与本区域自然地 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发展的基 本规律
-
二、旅游地理区划原则
-
1、相对一致性原则 2、地域完整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主导因素原则 5、旅游中心地原则
方法:
采用区域名称或文化景观主导因子综合命名方 法
10个旅游带、29个旅游省、149个基本旅游 区
-
(1)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北京、天津、河北) (2)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辽宁、吉林、黑龙江)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 (4)华厦文明访古旅游带(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5)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根据:自然景观、地域方位、旅游文化 命名:三因子综合命名法
-
-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1.京畿要地——燕赵文化旅游区:包括北京、天
津、河北二市一省。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旅游区:包括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 3.中华民族摇篮——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四省。 4.峡谷巨川——巴蜀与楚文化旅游区:包括重庆、
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
(一)宋家泰
根据:
在《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经济运 行的自然网络,保持行政区划体系的完整性
方法:
采用单一区位因子命名方法
八大旅游区:
东北、华北、华东、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南、 青藏、西北
-
2、郭来喜(1985)
根据:
旅游资源的相似性、行政区划体系的完整性和 运输便捷性、管理方便性等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3、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重点、难点 旅游地理区的概念和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本
书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分方案
-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
1、旅游地理区
指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基本相似,自然旅 游风光与旅游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区域综合体。 它的形成,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为基础, 以自然旅游风光为依托,以旅游文化为精神。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包括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省一区。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二个特 别行政区一省。
-
4、中国旅游区划示意图
丝
绸
之
塞
林
海
外
雪
风
原
光
世界屋脊
文明渊薮
路 山
水
长河深峡
园
广西) (6)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湖北、湖南、江西)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8)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福建、广东)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藏、青海) (10)台湾和港澳中西文化海岛风貌旅游带
-
3、李娟文分区方案(1999)
思路:博采众长,体现旅游文化在各旅游 区的作用和地位
范围 基本状况与特征 旅游业状况与主要旅游地
-
四川、湖北、湖南一市三省。 5.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包括上海、
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市四省。
-
6.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包括福建、广 东、海南三省。
7.石林洞乡——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省一区。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宁 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二区。
林 南
奇境幻域
国 海
台 湾
香
澳 韵门
港
南海诸岛
-
1、文明渊薮——京津冀鲁豫晋陕 2、林海雪原——辽吉黑 3、山水园林——沪苏浙赣皖 4、长河深峡——鄂湘川渝 5、塞外风光——蒙宁 6、丝绸之路——甘新 7、奇境幻域——滇黔桂 8、南国海韵——闽粤琼 9、世界屋脊——青藏 10、台湾省与香港、澳门特区
2、旅游地理区划
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对 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地理区域划分。
3、目的和任务:
揭示各旅游地理综合体的特征及其与本区域自然地 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发展的基 本规律
-
二、旅游地理区划原则
-
1、相对一致性原则 2、地域完整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主导因素原则 5、旅游中心地原则
方法:
采用区域名称或文化景观主导因子综合命名方 法
10个旅游带、29个旅游省、149个基本旅游 区
-
(1)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北京、天津、河北) (2)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辽宁、吉林、黑龙江)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 (4)华厦文明访古旅游带(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5)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根据:自然景观、地域方位、旅游文化 命名:三因子综合命名法
-
-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1.京畿要地——燕赵文化旅游区:包括北京、天
津、河北二市一省。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旅游区:包括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 3.中华民族摇篮——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四省。 4.峡谷巨川——巴蜀与楚文化旅游区:包括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