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fece4b8f67c1cfad6b884.png)
绿心总规
对绿心总规及相关文件政策进行研究
相关规划
对比株洲市已批相关规划, 确定与总规有冲突地块。 现状建设情况 对绿心总规,尤其有冲突地块 分专项进行研究。并提出调整原则。 对绿心总规分区进行评估
GIS分析
重金属污染分布情 况
绿心总规评估
绿心总规调整
对绿心总规进行调整
指标校核
对调整方案进行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1.2 相关政策与规划解读
相关政策解读
1.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2.11.30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明确了三区可开发建设的项目: •禁建区--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土地整理、公益设施建设、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 •限建区--禁建区允许开发项目、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村镇建设 •控建区--无污染项目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总规调整
1.1 项目概况 1.2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读 1.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评估 1.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调整 1.5 相关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https://img.taocdn.com/s3/m/0f64f8ebe009581b6bd9eb20.png)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9288d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e.png)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从而达到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内容;掌握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等情况。
2.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图,以便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和案例。
4.小组讨论:提前分组,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案例: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合集
![【地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案例: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ae8aff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再见
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 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 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 间的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 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避免特大 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 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电信部门一体化建设
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0731,三市之间通话按市内标 准而不是按长途电话标准收费, 为市民节省话费。
旅游部门一体化建设
把三市的观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构建 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圈。
马王堆汉墓
橘子洲
株洲炎帝广场
毛泽东故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部门一体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三市之间 开行城际公共汽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环保部门一体化建设合集
湘江流经三市市区,从上游 到下游依次是株洲、湘潭和长沙, 要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 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85f4f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7.png)
现代经济信息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丁 咚 周 敏 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党校摘要: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跳马镇作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绿心”保护区域面积大、任务重。
2015年跳马镇从长沙县划入了雨花区,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然而因绿心规划严格、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薄弱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文章从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分析,提出了跳马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心;跳马镇;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78-022015年初,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跳马镇行政区划由长沙县划入雨花区,成为了雨花区唯一的乡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起点。
2017年跳马镇的常住人口为74526人、财政收入7600万元、财政支出14701万元;全镇以花卉苗木为主打的农业产值近12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4.545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次65万人,旅游收入6000万元;规模企业营业收入32771.6万元、规模企业税收952万元。
然而,跳马镇与雨花区其他街道相比,规划建设起点偏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瓶颈。
同时,跳马位于长株潭绿心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跳马镇区位优势的提升和绿心保护规划的实施,绿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求得平衡,是跳马发展的现实两难困境。
一、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发展定位不统一:省、市、区三级对跳马镇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跳马镇特殊的地理位置、积淀的发展基础使得其承载了不同维度、各有侧重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
湖南省级层面强调对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其中跳马镇总面积的97.13%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78.41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90.12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仅为3.406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https://img.taocdn.com/s3/m/8bd343a0cc22bcd126ff0c6d.png)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考察报告石嘴山市发改委(2010年4月12日)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
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
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
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9b8c8b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2.png)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长株潭成为中国珠三角,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长株潭——3+5的城市化构想,在《中部蓝皮书》指出,湖南“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也称广义长株潭城市群。
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单单是长沙一个城市的目标,而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之后的战略要求之一。
长沙的区位条件也决定了自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
从而使“长沙”真正成为“3+5”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过千万级的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大都市。
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
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核心增长极功能初步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显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融城”效应日益显著。
再此特从主客观优劣势两方面分析长株潭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主观自我优势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
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
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
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生态建设构想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生态建设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ad643be3856a561252d36f4b.png)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委 、省政府关于长株潭 “ 两型社会”
2 长株 潭城 市群 “ 绿心 区” 生态背
景
21 分布 现 状 . 昭山 、凤形 山 、虎 形 山 、仰 天 湖 、 东 风 水 库 、红
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以及市 委、市政府 的科 学决策 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确立 以长沙、株洲 、
长株潭城市群 绿 心 区” 生态建设构想 “
陈 国强
( 湘潭市林业局 ,湖南 湘潭 4 1o ) 1 1o
摘
要: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 市群 “ 绿心区” 的现状以及 所存在 的问题 ,构建 了以 昭山风景 区为 中心 的 “ 心” 区 绿
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持续发展等理论 ,运用生 物、物理 、化学 、管理及其 他相关学科 的理论 与技术 ,通过林业 、水 利、农业等 综合措施对脆 弱生态 环境和退 化生态环 境进行保 护、 治理 、恢复 与重建 的工作…。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 的核心 ,对某一 区域 、领域进行生态建设的关键就是
长株潭城市群 “ 心区”位于湘中东北 部、湘 江 绿 中游的湘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 5 l。5 ,北纬 。8一l30 1 1 2 。l 80 72 _2。6。湘潭 与长沙、株洲构成 湖南省政 治、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 “ 金三角”地带 ,距离长沙市区、
枯竭型工矿 区,长期 以来 ,承受着初级资 源输 出和生
域 “ 一心 、一带 、多廊 道、多斑块” 的生态建设框架 ,提 出了 “ 绿心区” 湘江风光 带建设、大昭 山和金 霞山森林
公 园保 护 建 设 、城 区产 业 结 构调 整 、空 间生 态布 局 优 化 、 加 强 人 居 环 境 建设 、 受损 生 态 区 恢 复 与 主 要 污 染 源 治 理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768106ba1aa8114431d9ab.png)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aa5f410a21614791711289b.png)
湘潭大学学年论文论文题目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姓名郭南希学号 2008130509所在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2008级金融一班指导教师楚尔鸣日期2010年4月13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思路和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中部崛起“两型”社会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所谓城市群就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既是创造就业和人口居住的密集区,也是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更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引领者。
目前中部地区有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三大城市群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为中心,加上株洲市和湘潭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土地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13.2%;人口1298万,占全省的20.4%。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长株潭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2001~2006年GDP年均增长率达13.6%。
2006年, 长株潭实现GDP总额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占全省38%。
其中长沙市实现GDP总额达1799亿元, 增长14.8%, 占全省24%; 株洲市实现GDP总额达605.3亿元, 增长12.3%, 占全省8.1%; 湘潭市实现GDP总量达422.1亿元,增长13.2 %,占全省5.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文本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abd5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f.png)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保障条件
长株潭都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旳结合部,内部构造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旳都市群资源,具有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旳区位优势。
1980年代以来, 长株潭都市群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成效明显。长株潭经济社会综合实力领先湖南, 区域内大中小都市与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作用日益增强, 科教文化资源全国突出,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在全国拥有一定优势, 为长株潭在新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株潭都市群所在旳湖南省东部城镇密集地区近年发展迅速, 为长株潭发展提供了广阔旳发展空间, 也为实现长株潭辐射全省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纽带。
第三节 发展目旳
近期目旳。到, 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共建共享旳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以湘江为重点旳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模式基本建立, 以清水塘、竹埠港为重点旳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长株潭与周围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市旳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均GDP超过3.8万元, 总人口到达1450万人, 都市化水平高于60%。
《长株潭都市群区域规划(—)》在《长株潭都市群区域规划(-)》基础上, 根据党旳十七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增进中部地区崛起旳若干意见》(中发〔〕10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意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旳告知》(发改经体[]3428号)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长株潭都市群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加以提高, 为有效配置都市群资源、增进都市群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带动区域跨越发展提供指南。
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fb03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d.png)
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并探讨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城市和城市群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群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长株潭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差异,加深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认识;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资料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
通过地图、资料等,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长株潭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差异,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教材、地图等,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格局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格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119bb2f121dd36a32d8247.png)
、
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格局
( 一) 城 镇 化 进 程 改 革 开 放 后 ,以 长 沙 为 中 心 的城 市 群 加 强 发 展 ,工 业 和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口增长较快 ,空间城 镇化水平 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 快速发展阶段 ( 1 9 7 8~1 9 9 0) 长期 以来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 、农业和能源基 地 ,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由计划经济转变 为市场经济 ,市 场经济 与乡镇企业促进 了小城镇发展 ,城镇
健康城镇化的发展轨道 。
( 二) 城 镇 化 空 间 格 局
长株潭城 市群城镇 化 稳步 缓慢 发展 ,2 0 世纪9 0 年代 以
燮
壅
经 济 融 合 度 城 市
人 口融 合 度 城 镇 人 口比 重 ( %)
6 8 . 5
生 活 融 合度 城 乡居 民 恩格 尔 评 估 值 系数 比 ( % )
上 升 ,2 0 1 1 年 达 到6 2 . 1 % ,B L 2 0 0 0 年 高 出2 9 . 2 个百分点 , 不 仅 量 上 有 所 增 长 ,而 且 质 上 也 有 提 高 。 湖 南 省 同 期 达 到
潇
蒋 博 尧
4 5 . 1 % ,提高了1 5 . 3 个百分点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跟 全 国7 %的增幅和 东部沿海五省均高于5 %的增 长相 当。具体 随着我 国城 镇化进 程 的加 速 ,城 市功 能的广 域化和城 市 间社 会经济联 系的密切化 已成为近年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 现的新特 点 ,城市群成 为左右 区域经济 的主体。 目前 ,我国 中部城 市群 正以前所 未有 的势头快速发展 ,日益成为学术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 绿(CZT Pilot Zone)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 绿(CZT Pilot Zone)](https://img.taocdn.com/s3/m/ebcc63f56294dd88d0d26b3b.png)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文本 图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目录调整说明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发展基础 (3)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9)第一节战略定位 (9)第二节战略重点 (9)第三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3)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3)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4)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4)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6)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7)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8)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20)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2)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3)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4)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6)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6)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7)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30)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3)第五节交通建设 (33)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4)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4)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6)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7)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9)第一节产业发展 (39)第二节交通规划 (41)第三节基础设施 (46)第四节公共服务 (50)第五节资源利用 (51)第六节环境保护 (53)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7)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7)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7)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8)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9)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62)第一节近期行动 (62)第二节法制保障 (64)第三节组织保障 (65)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6)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9)调整说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08版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株潭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与政策研究
![长株潭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与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ca8ce4172ded630b1cb619.png)
长株潭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与政策研究摘要:从长株潭城市化发展水平入手,研究、探讨和分析城市化过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长株潭区域土地总体利用的结构、城市内部的用地结构、城市用地效益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做出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化;土地利用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的三位一体的变化。
土地作为人的活动空间、城市的依托、农业的手段,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的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基础,也是城市化的结果和表现。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与核心问题。
目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发展加速,但存在耕地侵占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因此,本文试将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即长株潭三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大城市,研究其土地利用问题,探讨城市化过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结构效益与问题,以冀为城市发展的合理调控和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一、区域基本情况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一)区域基本情况长株潭三市位于湘中偏东, 湘江贯穿而过,土地总面积为28088.12km2。
三市市区呈“品”字型分布,彼此相连,市中心之间相距为49km(长—株)、37km(潭—株)和51km(长—潭)。
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长株潭三市GDP达2412.6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3%;三市城市化率达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位居中部6省前列。
同时,2005年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8.9%的人口、13.3%的国土面积占据了全省36%的一般预算收入、50%的国内外投资、74%的对外贸易。
(二)城市化发展水平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呈快速增长势态。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7aa4f4aef8941ea76e058c.png)
2 . 1 经 济 驱 动 力
资产投资 、 财政支出等经济投入 因素 ; ③ 地区生产 总值 、 人 均生
产总值等 经济 产出因素。
2 长株 潭 建设 用地 扩张 的驱 动力分 析
中间 地 带 , 具 有 承东 ( 南) 启 西( 北) 的 作用 。
研 究 结 果 有 利 于 从 驱 动 因素 着 手 指 导 城 市 规 划 的 编 制 。
[ 关键词 ] 驱动力; 建设用地扩张 ; 长株 潭 城 市 群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节 奏 加快 ,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也 相 应 地 发 生 着 变 化。 人 多 地 少 的 现 状 导 致 耕 地 减 少 与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的 矛 盾 日益 突 出 。对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的 特 点 及 驱 动力 进 行 分 析 , 有 利 于制 定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 划 , 促 进 土 地 资 源 的 科 学 合 理 利 用 及 社 会 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 本 文从 《 湖 南省 统计 年鉴》 中选 取 长 株 潭 1 9 9 6 2 0 0 9年 的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及 经 济 发 展相 关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 以探 求 l 4年 间 长 株 潭 城 市 发 展 的驱 动 力 所 在 ,为 城 市 规 划 提 供 参 考 性 意 见 。 本 文 拟 选 择 建 设 用 地 面 积作 为 衡 量 土 地 集 约 节 约 利 用 的 标 准 。 影响建设 用地 面积 的因素错综 复杂 , 参考相 关文献 , 主 要 选 择
长 株 潭 城 市群 1 9 9 6年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为 2 6 . 2 0 x l O 4 h m , 2 0 0 9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和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d50bce52bed5b9f3f90f1c66.png)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 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 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 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位来说,长沙是省会,株洲 是铁路枢纽,湘潭是工业基地和旅游城市,三市共同构建湖南 的核心城市群。就机械行业来说,长沙侧重工程机械,株洲侧 重铁路机械,湘潭侧重电工机械,三市共同构建大型机械工业 基地。就冶金行业来说,株洲侧重有色冶金,湘潭侧重黑色冶 金,长沙侧要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按钮使用说明: 点击进入内容导航,浏览并链接到 相应知识点
点击可以回到你刚刚浏览过的那 张幻灯片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毛泽东故居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株洲炎帝广场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沙火车站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读图,说一说 长株潭城市群的 地理位置特点。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读图,说一说 长沙、株洲、潭 三市之间的位置 关系和交通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征
1、位置: 长沙、株洲和湘潭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这三个 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 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人口与经济: 三市市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的核心区域。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湖南教育出版社 制作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及策略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及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0bf8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c.png)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及策略分析一、土地利用变化现状1.城市用地扩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需求日益增加。
城市规划中的新区、新城经常出现在农田或者未利用的土地上,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城市扩张的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2.工业用地转型:长株潭城市群在过去以重工业为主,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工业用地逐渐转型。
一些老旧工业区被改造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住宅等,工业用地的空间弹性得到更大的释放。
3.乡村土地利用变化: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改造成为新的城市住宅区、商业区,部分村庄被拆迁改造为乡村旅游景点;另一方面,部分农田转向农村集体经济用地、农村产业园等规模经济的发展。
二、策略分析1.加强规划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应加强城市规划引导,合理控制城市土地的扩张。
应以节约用地为原则,优先利用存量城市用地进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在新城区规划中要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进土地整治:长株潭城市群应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对闲置土地、废弃厂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
通过改造废弃土地和改善环境,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保护农村土地资源:长株潭城市群应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防止乱占耕地和非法建设。
4.促进产业转型:长株潭城市群应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要引导传统工业用地进行优化改造,转型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的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在城市扩张、工业用地转型和农村土地利用等方面表现出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长株潭城市群应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土地整治,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促进产业转型等策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细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异类-蛮族勇士
![细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异类-蛮族勇士](https://img.taocdn.com/s3/m/e9b83a26482fb4daa58d4be2.png)
『房产观澜』[经验交流]细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异类蛮族勇士经过近几天艰难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发掘数据规律,本文终于可以面世了。
从明天起开始连载,并会迅速完成。
本文将会系统分析城市群的本质: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吸血。
我国所有的城市群都表现出了这个本质性的特征。
中心城市的发展一定吸纳周边城市的财富,造成周边城市的普遍贫困,并且不会有任何我们想象中的反哺行为。
本文将会总结出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迥异于其它城市群的特征,有些特征非常有趣:譬如长沙市区扩容竟然会造成其吸血性下降,而中心城市的市区扩容,在一般情况下,一定会增加其吸血空间,强化其吸血能力,令其周边城市更加贫困。
我相信本文的可读性将会很高,不会让房观的老朋友们失望。
但是,我必须按例提出如下请求:第一,我希望无论如何,不要有任何人出来点菜,或是咨询任何买房的问题。
我以前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回答任何咨询。
凡是试图向我咨询买房问题的,都会遭遇毫不容情的羞辱,无例外。
第二,多军、空军都别进来瞎扯淡。
我和你们不是一个路子,你们的逻辑我听不明白,我的理论你们也绝对无法理解。
看清楚了:是多军和空军。
在我眼里你们的愚蠢程度是一样的,别来惹我,不然砸死你们。
第三,金融技术流和政治装逼犯别来发表谬论。
你们熟悉的什么K线图什么走三浪四,什么政府一句话就能决定经济决定房价,都是我嗤之以鼻的玩意。
我知道你们把自己那套东西当成宝,那就请你们赶紧离开这个贴,自个找个地方去玩你们那套玩意去,我相信在这个反智的天涯,找到这种蠢货集中的地方很容易,烦请你们放过我,让我能好好完成这个帖子。
当然,本帖最终还是会落到这个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上,请注意,我仍然不会给出任何预测,更不会给出这个城市群是否可以出手买房的咨询意见。
试图看这些意见的同学,请赶紧离开。
本帖最后只会对这个城市群的地产市场是否健康做出判别,仅此而已。
本帖不会再细述中部诸省的困境和崛起,关于这个话题请去阅读本人的上一个贴中武汉篇里中国第二次产业大转移的内容,地址在这里:/publicforum/content/house/1/353107.shtml 没阅读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务必先阅读完武汉篇,再来阅读本贴。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590d7f0941ea76e58fa0474.png)
第 4 条 规划依据
1.《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2.《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 7.国家和湖南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8.长株潭城市群及其三市相关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文本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 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01 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发展战略 ....................................................... 2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2 第二节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3 第三节 建设规模...................................................... 3 第五节 发展战略...................................................... 4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6 第一节 聚落规划...................................................... 6 第二节 空间结构...................................................... 7 第三节 土地利用...................................................... 8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 10 第一节 建设目标..................................................... 10 第二节 生态格局与功能区划........................................... 10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利用............................................... 11 第三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14 第四节 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 18 第一节 环境保护..................................................... 18 第二节 资源循环利用................................................. 19 第六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20 第七章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 ...................................... 21 第八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23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23 第二节 产业布局..................................................... 24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与布局...............................................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处理好
ppt课件
规划背景
2、城市群概况
• 从1980年代开始,湖南致力于长 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许多富 有成效的探索,被称为“中国第一个 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 例”。
• 经过多年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 市群成为了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 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1.8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16元, 为全省的1.8倍。它以占全省13.3%的 土地、19.5%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 37.9%的GDP、46.5%的固定资产投 资、42.8%的社会消费品总额、 64.4%的外贸出口。
出口(亿美元)
14.3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7445
入(元)
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 2822
35.8
1038
38
12.2
85.7
40.4
86.5
25.5
1.20倍 11604
1.28倍 4348
42.2
58.9 67.3 68.3 1.22倍
1.39倍
1204.8
15.8 49 34.7 12992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作业——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ppt课件
目录
区位与交通 1
资源条件
2
产业分析
3
核心区规划 1 统筹发展战略 2 支撑体系规划 3
参考文献 1
附件
2
一、规划背景
二、区位竞争力分析
三、战略定位与目标 四、规划内容
六、附录
五、总结
ppt课件
1 区位分析 2 城市群概况 3 战略意义 4 指导思想与原则 1 战略定位 2 发展策略 3 发展目标
28088
13.3
28088 13.3
1138 53.5 312
30.8
2410.8
37
2818
37.6
30.2
148.7
37.6
181.6 38.2
29.3
1193
46.6
1503
46.4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489 (亿元) 实际 利用外资 (亿美 元)2.6
进出口 (亿美元)
21.5
6199
42.5
60.9 66.6 68.2 1.24倍
1.58倍
ppt课件
规划背景
3、战略意义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城市群和国家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工 业化中期阶段,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加快长株 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 需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
• 株洲市: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 沙市东南面,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湖南 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荷塘、芦淞、天元、石峰 四区,株洲、攸县、茶陵、炎陵四县和醴陵市, 全市土地总面积11262km2,市区面积537km2, 2004年建成区面积69.6km2。
• 湘潭市: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长沙市西南面 ,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岳塘、雨湖二区 ,湘潭县和湘乡市、韶山市,全市土地总面积 5006km2,市区面积280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 67.5km2。
ppt课件
规划背景
长株潭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表
项目
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GDP(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00年长株潭
2005年长株潭
2006年长株潭
总量
占全省% 总量
占全省% 总量
占全省%
1238 28088
18.9
1289.5
19.2
1301.5 19.2
13.3
ppt课件
规划背景
• 长沙市: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 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是全省政治、经济 、文化、科教、信息的中心,长江中游地区重要 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芙蓉、天心 、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 县和浏阳市一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19km2,市 区面积554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140km2。
ppt课件
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 长株潭城市群东部、南部、西部的山区,是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和 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 大。长株潭城市群中北部的盆地平原地区(包括长株潭三市市区及其周 边紧密联系地区)是现状人口、城镇和经济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是城 市群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拥有城市群承东起西、连南接北的交通要道,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少,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分析 2 城市群概况 3 战略意义 4 指导思想与原则
ppt课件
1、区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 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 潭三市。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 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 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 合部,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 市群资源,具备建设区域性中 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 区位优势。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能 够为全国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为中 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积累 经验,可以为全国探索区域发展 新模式做贡献。
ppt课件
规划背景
4、指导思想与原则
4.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 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 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 动实现富民强省、赶超跨越,为推动全国的体制改革、科学发展提供示 范,积累经验。
ppt课件
规划背景
4.2基本原则 • 改革创新的原则。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科学的轨道,为规划体制
的改革创新搭建科学的平台。在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和环境 友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 走出新路子。
• 服务发展的原则。为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教育、科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