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年鉴8 全国历年城市集中供热情况(1981-2018)
中国城市乡村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2-12 县城集中供热(2018年)
48
48
48
48
41
168
28
陕 西 Shaanxi 甘 肃 Gansu 青 海 Qinghai 宁 夏 Ningxia 新 疆 Xinjiang
425
425
296
296
3239 8529 2135 4105 11585
1155 1461
239 464 3013
County Seat Central Heating(2018)
40
4792
4747
40
22
25
2092
2092
22
11338
8895
河 南 Henan 湖 北 Hubei 湖 南 Hunan 广 东 Guangdong 广 西 Guangxi 海 南 Hainan
550
320
29
199
115
17
2370
1643
重 庆 Chongqing 四 川 Sichuan 贵 州 Guizhou 云 南 Yunnan 西 藏 Tibet
(ton/hour) by Co- Boilers (10,000 gcal) by Co- Boilers
Generation
Generation
供热能力 (兆瓦) Heating Capacity (mega watts)
热电厂 供热 Heating by CoGeneration
全 国 National Total 16790 14478
(km)
一级管网
First Class
二级管网
Second Class
供热面积 (万平方米) Heated Area
(10,000 m2)
中国城镇集中供热和燃气现状与发展.pdf
中国城镇集中供热和燃气现状与发展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刘贺明(2004年10月27日)一、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和城市燃气的情况(一)城市集中供热情况(二)中国城市燃气的基本情况(三)发展情况(一)城市集中供热情况1.以煤为燃料的热电联产2.城镇供热锅炉房3.热、电、冷联供4.热泵供热5.利用其他清洁能源供热(二)中国城市燃气的基本情况•中国最早的城市燃气1865年始于上海,主要用于外国租界点煤气灯。
•到1949年全国有七个城市使用煤制气。
•八十年代,建成了一批以利用焦炉气和工业释放气为主的城市燃气余气利用工程。
•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和国外液化石油气两个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九十年代末期,以陕气进京为代表的天然气供应城市拉开了序幕。
城市燃气使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用于炊事和热水•燃气空调(直燃机,夏天供冷、冬天供暖)•燃气锅炉•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热电联产等领域。
•由供应热量拓宽到供应动力。
(三)发展情况•到2003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05万人。
•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
•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847人/平方公里。
燃气汽车的发展•20多个城市开始了发展燃气汽车•有燃气汽车32039辆(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估计有10万辆•全国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237座•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511座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的政策(一)加快城镇集中供热和燃气的市场化进程(二)建立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三)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四)鼓励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的政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由30%到70%,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增长的阶段。
•我国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每年需要投入3000亿元到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总投资大约需要51000亿元到85000亿元。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41、行业监管体制 ....................................................................................................4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5)1、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 (6)(1)热源方面,供热能力持续增长 (6)(2)热网方面,供热管道总长度整体增长。
(7)(3)用热市场方面,城市供热集中度正在从东部地区逐步分散至中部和西部地区 . 892、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适合国情的绿色供暖供应链 (10)(2)加强供暖各环节管理 (10)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1)四、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2)121、周期性 ..............................................................................................................122、区域性 ..............................................................................................................123、季节性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13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13六、行业壁垒 (14)141、区域壁垒 ..........................................................................................................142、资金壁垒 ..........................................................................................................143、专业技能壁垒 ..................................................................................................七、行业主要风险 (15)15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152、产业政策风险 ..................................................................................................153、技术风险 ..........................................................................................................164、供求风险 ..........................................................................................................5、原材料价格风险 ..............................................................................................16八、行业竞争格局 (16)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监管体制热力供应行业涉及多方监管,主要监管部门有包含国家及地方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各级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及地方能源局、各级建设部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地方物价部门等。
中国城市建设年鉴8-1 2018年按省分列的城市集中供热
0 8776
704 68273
685 24003
19 44270
15871 100
2683 0
10874 3
8951 3
946
11076
0
299
5984 149
5092 150
0
117
121
0
225
112
64
0
48
0
121
25
18
6
0
112
435
138
297
48
0
30
30
0
5809 7467 4096 5277 10816
First Class
二级管网
Second Class
266317 8849
10083 28734 25961 32461
285330 79133 19173 13075 6919 12555
323665 20350 16517 27624 18062 30048
176062 7554 5837
17621 13949 20370
供热总量 (万吉焦)
Heating By Total Heat
Boilers
Supplied (10,000gcal)
热电厂 供热 Heating by Co-Generation
锅炉房 供热 Heating by Boilers
管道长度 (公里)
Length of Pipelines (km)
一级管网
热电厂 供热 Heating by CoGeneration
锅炉房 供热 Heating by Boilers
供热能力 (兆瓦)
中国城市乡村建设统计年鉴数据:1-2-12 城市集中供热(2018年)
5809 7467 4096 5277 10816
Urban Central Heating(2018)
热水 Hot Water
管道长度
供热面积
供热总量 锅炉房 (万吉焦) 热电厂
(公里) 一级管网 二级管网 (万平方米)
锅炉房 Length of
Heated Area
908 6594 3395 1371
533 6383 3245 1335
87982
8849
375 29256 10083
212 46799 28734
150 32941 25961
36 46267 32461
辽 宁 Liaoning 吉 林 Jilin 黑 龙 江 Heilongjiang
18456 2110 4550
43460 37794 65383 30660 36638
19472 北 京 11658 天 津 14811 河 北
6089 山 西 14365 内 蒙 古
44335 25066 22516
49605 26376 40921
16682 14655 24377
30385 11440 15797
55118 27748 19992
7554 5837 17621 13949 20370
12796 10669
6931 3927 8987
60549 29272 33956 18179 14428
3605 7578 8421 6046 4993
56944 21694 25536 12133
9435
62932 49452 83185 55161 58293
gcal)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城市集中供热形式在城市供热过程中,我国最常用的是煤炭这种能源,这与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国有直接关系。
除了煤炭,电力能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中。
常见的城市集中供热形式有热电联产、燃煤锅炉供热、电力供热、天然气供热。
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当属热电联产,其次是燃煤锅炉、天然气,最低的为电力供热。
二、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
城市集中供热根据供热的物质可以分为蒸汽供热和热水供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为103471吨/小时,同比上升2.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647827兆瓦,同比上升31.34%。
2017年以后中国热水供热能力整体上保持稳定,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566181兆瓦,同比上升2.84%。
三、城市集中供热总量蒸汽供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多,相对于热水供热,不论是在供热能力还是在供热稳定性上,都处于下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同比下降0.02%。
热水供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在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都是热水供热,热水供热还能够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热水供热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总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量上升至345004万吉焦,同比上升5.35%。
四、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黄河以南很多城市建筑都不采用供热措施,但是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城市建筑的集中供热。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中国的集中供热是指通过集中供热站将热能输送至各个家庭和建筑物,以满足取暖、生活热水和工业用热等需求。
这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对中国集中供热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的集中供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工业和部分城市提供供暖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供热网络。
目前,中国的集中供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技术特点1. 热网覆盖广泛:中国的集中供热网络连接着成千上万的住户和建筑物,形成了庞大的供热系统。
这些网络通过输送热能,将温暖送到每一个角落,确保人们的舒适生活。
2. 能源高效利用:集中供热通过集中供热站将能源转化成热能,并将其输送到用户端,实现了能源的集约利用。
与分散供热相比,集中供热节能效果显著,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3. 环境友好:中国的集中供热采用多种能源供热,包括煤炭、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而煤炭是主要的供热能源,通过优化燃烧和净化设备,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空气污染。
4. 服务便捷:集中供热由专业的供热公司负责运营维护,用户只需缴纳供热费用,就能享受到稳定的供热服务。
而且集中供热公司还提供管道维修和应急服务,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的集中供热将继续发展壮大,以下是其可能的发展方向:1. 新能源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集中供热将更加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进一步减少环境影响。
2. 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中供热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温度、用能等的精准控制,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3. 供热网络扩大:未来,集中供热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为更多人群提供供热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产业全景分析(附城市集中供热管道长度、供热面积、供热能力、发展问题对策及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产业全景分析(附城市集中供热管道长度、供热面积、供热能力、发展问题对策及趋势分析)集中供暖是指将热能通过管路传递到用户室内,城市集中供暖作为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中的一部分,是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建设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能够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影响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设施,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具有以下优势: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热管道长度逐渐增加,2018年达到371120公里,同比2017年增长34.32%。
《2020-2026年中国城市集中供热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策略探讨报告》数据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不断完善的艰难历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2018年为8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68%。
截止目前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等省份已经广泛建设了城市集中供热系统,部分南方地区如安徽、湖北、贵州也开始尝试着进行城市集中供热,2018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山东、辽宁以及河北,供热面积为13.4亿㎡、12.7亿㎡和8.3亿㎡,占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的15.26%、14.44%以及9.47%。
我国国民对城市供热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00多个城市实施了集中供热,截止2018年我国城市蒸汽供热总量达5.77亿吉焦,热水供热总量达32.37亿吉焦。
我国城市供热能力整体上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蒸汽供应能力为9.23吨/小时,我国热水供应能力为57.82万兆瓦。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随之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冷热不均现象、跑冒滴漏现象等,除此之外,供热成本逐年上升,供热企业出现亏损并且较为严重,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致使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1958、城市集中供热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年东北地区的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个城市年北方只有10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
据统计,1980供热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专业网19891.56面积达亿m2。
据全国供暖。
尽管北京15%,其他占3%占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8487万m2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600个设市城市中,年全国只占19.8%。
2003倍。
热年的12m2,是15年前1989亿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1989北京市的热力供热面积由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
水管网万万m2,目前已突破90008487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1989.锅炉供热据全国供暖专业网。
m22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锅炉供热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
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
2.8MW年1975.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进入80年代,后在多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
炉,再次出现过24台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29MW年和1987年14MW和方呼吁下,198114MW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此后,在1997年前,首批投入了使用。
左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年2006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