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年度

目录

第一章调查工作概述

一矿井概况与矿界范围 (1)

二气象水文 (2)

三地形地貌 (3)

四地层岩性 (3)

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

稳定性 (8)

六工程地质条件 (8)

七水文地质条件 (9)

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

环境的影响 (12)

第二章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2)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3)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一矿山建设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

危险性预测 (14)

二矿山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

危险性的预测 (15)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16)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6)

三矿山适宜性评估 (16)

四防治措施 (16)

结论与建议 (17)

第一章调查工作概述

一、矿井概况与矿界范围

1、矿井概况:

该矿于2009年经xxxxxxx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由xxxx整合而成,主体企业为xxxx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证号:xxxxxx);采矿权人为xxxx有限公司;地址为xxxx村;矿山名称xxxx有限公司;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年xx万吨,矿区面积xx平方公里,采矿许可证有限期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颁证机关为xxx。主井和风井口,均布置在矿区中部地面工业广场内,主井口标高为xx米,为立井开拓,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主采4#和10#煤层,现采4#煤层。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对该矿的基本建设进行了批复。地面办公楼、联合建筑和职工宿舍以及生产和生产配套设施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当中,井下矿建工程也正在同步进行。

2、矿山范围及交通概况

该井田位于xx西北约12km处的xx,行政区划隶属xx镇,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xx。

井田东南距离石区约12km,井田内有xx公路通过,经xx公路相连。井田xx高速公路约10 km,南距xx,交通较为便利,矿山范围由7个拐点连线圈闭,各拐点坐标为:

重组后矿界拐点坐标表表1-1

开采深度:由xx米至xx米标高。

矿区范围面积:xx平方公里。

二、气象水文

井田地处xx,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雨水集中,冬季雪少寒冷,年平均气温8.6-11.4℃,极端最高气温38.1℃(xx年x月x日),极端最低气温-21.7℃(xx年x月x日)。年平均降水量464.2m,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1766.2-2171.7mm。霜冻期一般始于10月上旬,终于翌年3月。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4m/s。最大冻土深度为1m左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xx,地震烈度为Ⅵ度。历史记载附近未发生过大地震。只在xx 年4月xx发生过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xx,东经xx。

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但沟谷发育,属xx两侧树枝状发育小的沟谷,这些沟谷旱季无水,雨季汇集洪水向东流入xx,属xxx水系。

三、地形地貌

本井田属xxx系,为典型的xx地貌,侵蚀地形,为强烈切割的xxx 丘陵,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形,与黄土梁、峁、垣相间分布。总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后梁圪塔,高程为xx,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属xx沟谷,高程为xx,地形最大相对高差约xxm。

四、地层岩性

一、地层

该井田位于xx矿区中段的西部边缘,井田内大部为黄土覆盖,井田南部沟谷中零星出露的基岩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根据地表出露、矿井揭露和钻探揭露资料,现将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区域地层简表表2—1

区域地层简表表2—1续

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之基底,区域厚度大于100m。上部50m 左右为灰色、蓝灰色石灰岩夹浅灰或灰黄色泥灰岩,灰岩致密坚硬,较为纯净,多呈厚层状或巨厚层状,地表及浅部溶洞发育;其下40m段距为石膏带;再往下为深灰色石灰岩,富含珠角石,左旋螺等动物化石,属浅海相沉积。

二.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全组厚24.05~48.71m,平均35.33m,通常底部为黄铁矿及铝土混生体。中上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夹1-3层不稳定的石灰岩及薄煤线。

三.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层厚度76.86~98.52m,平均86.25m,根据岩性岩相和沉积旋回特征,可大体分为两部分:

下部:由K1砂岩底至L1灰岩底。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层位稳定,厚度2.03~7.91m,一般5.02m。含煤3层,分别为10、11、12号,其中10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它煤层不可采。

上部: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主要由深灰色、灰黄色、褐黄色石灰岩、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3层石灰岩自下而上分别为L1灰岩、K2灰岩、L5灰岩,L1灰岩深灰色、灰黄色、褐黄色,厚约16m左右,顶部有时为泥灰岩,中部常夹薄层砂质泥岩或泥岩;K2灰岩深灰色,致密,坚硬,常见有腕足类及其它动物化石,厚度一般8m左右;L5灰岩深灰色,致密,坚硬,裂隙中常有方解石脉充填,含黄铁矿集合体,厚度3.15m左右。含6、7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四.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