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单元训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检测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4分,共48分。
1.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
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远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
这说明( )A.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3.短信、微信拜年、低碳过年等新的文化潮流、文化手段与中国传统春节相结合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春节亮丽的人文景观,只有引导新的文化潮流,运用新的文化手段,春节新文化才会实现,才会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春节“年味”。
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下列对短信、微信拜年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4.“随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一”前后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
下列关于“随礼”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C.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D.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5.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2单元测试题 [第2套] 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2单元测试题 [第2套] 含答案《化生活》第2单元测试题 [第2套] 含答案《化生活》第2单元测试题 [第2套] 含答案
《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套] 含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体现了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化的进步
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化。
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字
3.下列景观属于世界化遗产的是
①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②智利的复活节岛国家园③长白④白马寺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相对于世界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化的多样性。
民族化的多样性体现在
①语言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5.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化传播方式是 A.手机 B.电视广播 c.互联网 D.人际传播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A.民族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化的发展
B.世界化的繁荣以各民族化的繁荣为基础。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分析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2分)1.2006年12月1日,精彩纷呈的第15届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亚洲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广袤的亚洲空间浓缩,向世界人民表现了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历史、风俗。
回答: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元素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纷呈,说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文化发展开始趋同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木槿花是韩国国花,象征着大韩民国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
美国人认为玫瑰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为国花。
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
这反映了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200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8日举行祭孔大典,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10月6日,“海峡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又首次实现了大陆主会场和台湾分会场间的同台直播,晚会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
回答以下2题。
3.上述材料表明①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文化富有时代精神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海峡两岸携手祭孔,同台直播中秋晚会,使全球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
这种文化交流是A.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B.促进祖国统一的有效措施C.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D.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5.从古到今,“中国龙”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
西方文化中也有龙的形象,但与“中国龙”的形象截然不同,“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由于英语翻译中把中国龙和西方龙等同起来,一些外国人由此对我们的民族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高二政治上学期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政治班检测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每小题2分,共48分。
)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动漫目前已成为新的艺术形式。
电脑影像合成技术和电视,使动漫产生并迅速发展。
6月1日至6日,杭州举办了第一后国际动漫艺术节。
据此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A.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传统文化必然与时俱进B.只有全新的艺术才能得到发展C.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D.思想运动是艺术发展的先导2.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使电视荧屏更加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 (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繁荣B.文化创新的需求来自社会实践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年4月,中国国民主席连战和亲民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中国大陆。
他们都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民众都是中国人,同根、同祖、同脉。
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在大陆和台湾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B.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继承C.只要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祖国就会很快统一D.祖国统一在即4.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
闽剧、梨园戏、木偶戏等地方戏剧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因时而变B.两岸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这是两岸同根、同祖的文化证明C.两岸有相同的传统习俗D.的“大同”思想影响着两岸5.年4月南方网报道,有关研究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文学家、诗人、画家。
这说明 ( )A.每次社会变革,都会再现一批聪明的文人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完成6~8题。
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意是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意是A.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C.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D.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作用有…(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能更好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消除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的完全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 D.①②③④9.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
这表明侗族大歌D①是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③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④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
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DA.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3.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
这说的是B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4.“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
”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A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5.节日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传承与振兴属于后者。
以下选项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C①保存民间节日风俗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③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者成语的方式追求广告效应,喜欢利用谐音修改成语,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的奉献”(灭蚊广告);“天长地久”变成了“天尝地酒”(啤酒广告);“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药物广告)。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1.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于1月30日正式启动,本次“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传递今日中国文化精髓,关注中国今天和明天韵文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D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A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B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
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这说明B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A.①②B.①④ C.③④ D.②③5.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B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内涵是强调CA.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C.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7.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书目,强调现场的冲突性、选手的实力与情感,剔除了大量综艺节目中过于陈旧的“秀”的套路,把好声音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让其迅速超越所有选秀类节目,成为今年夏天最热的娱乐事件。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份解析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石狮八中2021—2021学年第一期入团踊跃分子毕业考试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目脑纵歌即目脑节。
“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一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庆贺目脑节是(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最近几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偏向。
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怪诞性去解构历史,为所欲为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画成一笔糊涂账。
这种偏向属于( )①保守主义②封锁主义③民族虚无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风俗节日。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风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术”,建设和谐文化,提倡文明新风。
这表明风俗节日( )①表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
儒学仁、义、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赞并吸收利用,儒学此刻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一路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一路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时,别动不动就一脸羡慕的样子,一厢甘心地去套近乎,仍是要培育一下自己的文化优越感。
”这种观点( )A.错误,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B.错误,违背各民族文化一概平等的原则C.正确,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D.片面,不知道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6.最近几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愈来愈稳,愈来愈快。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Ⅰ1、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
对此我们应该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2-4题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A.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4.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C.公平、公正、合理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5. 木槿花是韩国国花,象征着大韩民国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
美国人认为玫瑰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为国花。
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
这反映了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6、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A.商业贸易活动B.汉代"丝绸之路"C.人口迁徙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
【VIP专享】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③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 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目
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者成语的方式追求广告效应,喜欢
利用谐音修改成语,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
第1页共7页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虫1.过适观1、于察程3观阅 六寄蛔.内列察读 、生虫出蚯材 让生标容3根常蚓料 学活本教.了 据见身: 生的,师2、解 问的体巩鸟 总形看活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态雌动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结蛔生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构虫活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生形教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理状学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线人 归特四、意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点、大图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动文 本以请小引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物明 节及3学有言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和历 课蚯生什根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环史 学蚓列么据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节揭 到适举不上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动晓 的于蚯同节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物起 一穴蚓,课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教, 些居的体所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学鸟生益色学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目类 习活处和习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的。体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特表内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点有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进么引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生。课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物2课。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体观题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的察: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形蛔章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态虫我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结的们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构内学,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与部习.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功结了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能构腔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相,肠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适你动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应认物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的蛔扁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观虫形部8特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教哪物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些,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2构解.互。办特生认线益通特了动手征观识形减过点它,抄;察吗动少理是们生报5蛔?物,解与的.参一了虫它和有蛔寄主与份解结们环些虫生要其。蚯构都节已对生特中爱蚓。会动经人活征培鸟与飞物灭类相。养护人吗的绝造适这兴鸟类?主或成应节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危?就感系么征灭害来教;?;绝,学育,使习。我学比们生它可理们以解更做养高些成等什良的么好两。卫类生动习物惯。的根重据要学意生义回;答3的.通情过况了,解给蚯出蚓课与课人题类。的回关答系:,线进形行动生物命和科环学节价动值环观节的动教物育一。、教根学据重蛔点虫1病.蛔引虫出适蛔于虫寄这生种生典活型的结线构形和动生物理。特二点、;设2置.蚯问蚓题的让生学活生习思性考和预适习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完整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二)试题及参考答案(1)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2017年7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第4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肯定了中国在遗产保护方面所作的工作。
她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支持者。
文化遗产()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准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为此,必须()①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同一的地球文明④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源远流长难过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标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二)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8、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
庆云一中《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二)
命题人:徐修坦审核人:孙秀芹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8、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与日俱增,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③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二)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行,有利于(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②消除两国文化差异③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④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亲自看望一线教师,表明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教育的特定功能在于( )A.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B.传道、授业、解惑C.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 D.传递、沟通、共享6.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2)
郸城一高高二下学期《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参考答案1.A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②: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说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错在“渗透”,③排除。
④: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④错误。
2.C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
①:“遗产丰富”可以让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和资源蕴藏更加丰富多样,①符合题意。
②: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是认同全世界的非遗文化,②错误。
③“特色鲜明”,是让非遗资源始终保持各自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③错误。
④:“民众受益”意思是让非遗保护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④符合题意。
3.C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上述公益广告并未反映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①不符合题意。
②:上述公益广告形象地表达了诚信观念,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符合题意。
③:上述公益广告获选2019年优秀公益广告作品,这说明上述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符合题意。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错误。
4.D本题考查民族节日、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错误。
②④:改良的中山装既保留了中式服装的传统,又采纳了西服某些元素,使之巧妙结合在一起,既展示出中华文化风采,又传扬出时代信息,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②④符合题意。
③:错在“趋同”,③排除。
5.D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A: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世界性,A排除。
B:一则材料未涉及实现民族复兴,一则“坚守文化个性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说法片面,B除排。
C: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C错误。
2019-2020学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doc2019-2020学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2013新课标《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06 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 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3.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民,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4.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
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 ④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4--46
• 3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 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46
• 33、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P48 • 34、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推 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28、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双重性,但不管是赞成还是反 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 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 活。P42--43 • 29、①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P44 ②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4849
• 35、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社会实 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富有生 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36、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要想成为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必须自觉投身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 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 民的文化作品。
8、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生机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班级姓名座号成绩石狮八中2013—2014学年第一期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目脑纵歌即目脑节。
“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庆祝目脑节是(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近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
这种倾向属于( )①守旧主义②封闭主义③民族虚无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莫言、篮球巨星姚明等十位个人与孔子学院总部一个集体获此殊荣。
这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华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
此举( )A.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B.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C.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D.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12.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
“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
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
以上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作用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3.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
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一脉相承、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的习俗。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C.传统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14.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
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5.中华文化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
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求学,学习外国技术、管理经验等。
这说明( )A.文化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6.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透露,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
这也是以科技成就书写传统文化“九天揽月”梦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传统民族文化( )A.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B.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力C.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为我国探月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17.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
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中的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
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18.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19.2011年10月,由陈文贵编剧、阎建钢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拍。
2 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此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要让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先进和优秀的文化,接触到只有走进城市电影院、图书馆、美术馆才能欣赏到的文化作品就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
文化传播借助信息技术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2.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并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各种文化作品和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载体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
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4.2012年国家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A.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D.教育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手段25. 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届大运会的核心理念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不一样”,意味着深圳大运会不会简单重复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模式,而是展现经济特区全新的创意与智慧。
这表明文化创新( )A.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B.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源泉D.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2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27.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8.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2005年开始热播至今,创收视奇迹。
在“喜羊羊”形象的创作过程中,创作组先去小学、幼儿园,让小朋友们从中挑选他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这种创作方式是该动画片取得轰动效应的原因。
这表明( )A.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B.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C.教育影响着文化创新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9.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编、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的影片《肤色》在英国上映,受到各方好评。
该片导演介绍说,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能从影片讲述的故事中找到或多或少内心的共鸣。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动力②大众传媒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0.2011年,全国27个省市推出了各自的城市精神标语。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的作用。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1.【解析】选A。
目脑节是景颇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是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故选A。
③④夸大了其意义。
2.【解析】选D。
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不能正确地对待,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是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而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表现是盲目肯定传统文化而否定外来文化,所以③④符合要求。
【变式备选】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反对( )①守旧主义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历史虚无主义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解析】选B。
②④不符合题意,因为这是正确的做法。
①③则是必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故选B。
3.【解析】选A。
传统民俗节日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民俗节日今天被赋予了建设和谐文化的内容,体现相对稳定性,①②正确,选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④错误。
4.【解析】选D。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C。
观点强调要重视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A、B、D认识错误。
6.【解析】选A。
题干要求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①②符合要求。
③不是从文化“走出去”的视角讲的,④“一元化”的说法错误。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径,以上四种途径都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8.【解析】选C。
《送别》的歌词和曲子表达了共同的送别情感,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选C;“趋同”说法错误,B、D与材料主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