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江南园林的特点

江南园林的特点

江南园林的特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江南园林的特点江南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

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都反映在居住环境中。

江南园林其用色为:白墙、黑瓦、灰色的假山、红色的柱、绿树碧水、翠竹、蓝天,构成了一幅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使人在其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高尚,色彩的运用与其功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江南园林有五个显着特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即讲究整体布局,又着重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整体布局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和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相映成趣。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细处也下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

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着眼画意。

江南气候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和明画家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摘要: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因此本文主要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它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分区、各级园路、铺地、园林建筑、小品等要素,并对其处理手法,规划设计理念,以及造型,材料,体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与论述,归纳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方法,并总结出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布局分区建筑小品园路铺地结构工程正文:江南自宋朝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地方,私家园林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其中苏州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其许多独特之处。

无论说到古典园林还是苏州园林,都不得不提到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园路铺装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江南园林色彩的详细分析

江南园林色彩的详细分析

江南园林色彩的详细分析1.用色整体特点:白墙、黑瓦、灰色的假山、红色的柱、绿色的树碧水、翠竹、蓝天。

2.整体感觉: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使人在其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高尚3.建筑色彩:江南园林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 但建筑的色彩却非常简单。

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柱, 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

这简单的色彩, 看似单纯, 却以不变应万变, 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江南园林里建筑类型丰富, 亭台楼阁高低错落, 如果色彩过于复杂, 势必不能统一, 甚至有可能喧宾夺主, 突出了个别建筑而破坏了园内的整体协调。

在形式美的创造中, 色彩比造型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建筑全部采用粉墙黛瓦的无彩色, 它们非常容易和有色彩协调起来, 丰富的形象极为和谐, 配以水石花木, 就产生了平淡素净的色彩美, 显示出一种恬淡雅致, 有若水墨渲染的山水画的艺术效果, 使江南园林园林真正成为立体的诗, 立体的画。

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

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4.色彩选择的影响因素:自古以来, 造园一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 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作用。

黑白二色, 是道家最推崇的色彩。

黑色是最深暗的色, 庄重、高贵、超俗、沉静, 《易经》定天色为玄(黑) , 地色为黄, 所谓“天玄地黄”。

老子曰“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玄(黑) 色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

白色是最明亮的色彩, 轻快、朴素、纯洁。

它也是道家所重视的, 《淮南子原道训》载“色者, 白立而五色成矣”。

道家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 而无是最根本的, “无”就是道, 按这一观点解释, 白(无色) 和五色应该是同统一的, 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依存; 但无色是本原, 五色与白(无色) 相生、相和, 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绘画美学思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涂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摘要: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生动的形态,具体地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争研究。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画;文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

寄情于山水。

使私家园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是必然的。

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形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

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

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文学的空灵境界融入到江南古典园林中。

使文学与自然之间,文学与园林、山水之间相互融通.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他们把园林作为寄托心灵的场所。

与园中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阁完全相通、相融。

“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

人与园林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都有文学的痕迹。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融入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把江南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赋予了极俱东方特色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与西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标志。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摘要:在自然风景中,山因水而幽,水依山乃活,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同样道理,人工山水园的叠山与理水也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

水池一般都濒临着假山,或以水道弯曲而折入山坳,或由深涧破山腹而入于水池,或山峦拱伏而曲水潆流。

凡此种种,都合于“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

江南古典园林遵循自然之道,地形之势,叠山理水手法多变,适宜地形,彰显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其手法源远流长,值得后世借鉴发扬。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叠石造山园林理水形式处理引言: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

山水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之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平地起造的江南人工山水园林的叠山﹑理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一般不大,这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能否合理恰当地利用园林周围环境和天然资源,也是决定园林精致与否的客观条件。

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江南古典园林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

同绘画一样,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

模拟的原则是忠于客观,但又不完全照搬,重在神韵﹑气质的相似而非单纯地具体形态的相像。

从江南古典园的动机或目的来看,不同的园林类型模拟的具体内容不同。

但总体而言,也无外乎是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

这里面又可分出叠山和理水两个不同的语支。

1 叠石造山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江南园林造园艺术

江南园林造园艺术

探析江南园林造园艺术摘要:江南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其造园艺术手法多样,形式丰富多彩,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通过研究江南园林的布局、叠山、理水、借景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其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实际运用,阐明江南园林的艺术性。

关键词:江南园林,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有着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江南园艺,从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江南园林主要指苏南、浙北地区的古代城镇私家园林,它一般建于城镇平地上,与住宅相连,在用地有限、缺乏镇山真水的环境中,通过写意的手法再现自然山水,把大自然的美景微缩平移到园内,追求空间爱你一书的变化,讲究细部的处理,巧于因借,风格素雅。

纵观保留至今的明清古典园林,可以将江南园林的造园基本手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尤其与文人画家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就山水画而言,画家所描绘的山水不同于真实的山水,是画家寄寓自己思想情感和思辩观念的产物,是具有意境美的艺术品。

例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

以其代表的刚健、有节、不畏严寒来寄托画者自我的情操和抱负。

又如苏州留园“揖峰轩”厅中正墙上开了三个尺幅窗(无心图),俨然挂了三个尺幅竹石图;“竹林小院”两旁的六角形小窗,收入窗外芭蕉竹石,俨然两幅门六角形的宫扇画面;网师园“殿春移”北面正墙上的画窗,和“竹外一技轩”两端尽头的窗框都是一样做;而拙政园从“批杷园”月洞门,可以远望“雪秀之蔚亭”;“梧竹幽居亭”四面有月洞,周围景色尽在环望中;扬州瘦西湖上构鱼台四面亭,四面也有月洞门,其中一个月门可以收玉亭桥画面,另一个月门可以收入白塔画面。

自古以来,中国画非常讲究情景交融,讲究以形传神,在作品中把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意境的表达上,将作品提高到更深的精神层面上。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苏东坡得到皇上的赏赐,首先想到的就是 我们天下第二泉。
“二泉亭”初 建于南宋初期,是 宋高宗赵构到此巡 游时特地下令建造 的,并题有“源头 活水”四字。亭壁 上石刻“天下第二 泉”出自元代书法 家赵孟頫手书。
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 “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 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 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
天下第二泉占院子的主要部分。 泉池分上、中、下,上、中池 建泉亭。
亭壁上 留有元书法 家赵孟頫题 “天下第二 泉”额。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 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 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苍 凉 古 朴 、清 幽 淡 雅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李德裕做了宰相后,命地方官,通过驿 站,把水千里迢迢的运往长安,这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水递。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讽刺说: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皮日休这首诗,起到了轰动的广告作用。
南长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北宋年间,苏东坡多次慕名而来,与
桥的南面,沿水池还设置了临水长廊,依次不仅分布着… … 等建筑,在长廊的廊壁上还有御赐的唐宋年间的名贴以及历代名人 题额的刻石,形成了一道可供漫步观景的画廊。
知鱼槛
4650 518
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 翘角飞檐。
寄畅园二十咏之知鱼槛 明 秦耀
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 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
陆羽,唐代人,无意做官, 寄情山水,精于茶道。著《茶经》 三卷,开创了茶文化的理论,总 结了唐代以前对种茶,煮茶,品 茶以及水质品定等的经验,千百 年来,对我国和东南亚各国有着 极为深远的影响。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著称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和精妙的园林布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的建设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苏州园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苏州园林以小而精致的特点著称,常见的园林结构包括园门、廊宇、假山、水池等。

在有限的空间内,苏州园林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追求自然、雅致和协调。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草木等元素都是为了呈现自然的美。

园林内的建筑多采用假山、亭台、走廊等形式,以独特的构造和布局展现出雅致和精巧。

园林内的道路和桥梁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和协调的状态。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是其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

假山是通过堆砌石头、砖块等材料而成,形状各异,有时宛如山峰,有时宛如峭壁,或是模拟自然中的风景,如山、水、云等。

假山的堆砌需要经过精心的计划和施工,以达到自然、生动、富有变化的效果。

不同的假山代表着不同的意境,有的寓意山水之间的相依相融,有的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另一个重要的景观是水池。

水池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地布置,使园林中的水池与建筑、花木等元素形成对应和衬托。

水池中常种植一些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添了园林的生气和色彩。

在水池的周围,常设置一些小亭、小桥,以供游客休憩和观赏。

苏州园林的美不仅体现在其建筑和园林布局上,更重要的是其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石刻、书法作品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苏州园林中,可以欣赏到许多传统的艺术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这些艺术作品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

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为全园精华所在。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1. 建筑风格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以传统园林建筑为主,注重自然美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传统园林建筑以古琴台、亭、池、岛、跨桥、回廊、游廊等为主要建筑形式,同时也融入古老的中式建筑技艺,形成了充满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2. 建筑布局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以“有园有居”为主要原则。

传统园林建筑的考究体现
在布局上,布局要求紧密而不拥挤、错落有致而不乱糟糟。

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注重规划,通常分为前进后庭、东西厢房、主屋连廊和农耕劳作区等。

3. 建筑材料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材料多选用砖、石、木为主,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所得,给人一种古朴、自然、雅致的感觉。

园林中的建筑物多被涂抹上青瓦红墙的颜色,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显古韵之美。

4. 建筑装饰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主要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作为主要图案。

同时,饰有
各种精致的木雕、石雕、彩画等装饰品,突出了传统园林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5.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江南私家园林强调建筑与造园的相互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
围合着自然的水系、草木,呈现出一种集中生命、凝聚自然、显达人文的景观特色。

6.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是其文化、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体现,其建筑风格、布局、材料、装饰、与环境的融合等特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不仅仅在艺术美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今天的建筑文化中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特色浅析——江南私家园林网师园摘要:网师园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通过对网师园造园方式进行分析来探讨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

关键词:古典园林;网师园;建筑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网师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 网师园缘起及现状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

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

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韵味清新,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2 网师园之特色2.1 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网师园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东部宅第,中部主园,西部内园。

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

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

场南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

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下面店铺整理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

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

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

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

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

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

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

南方园林的类型和特点

南方园林的类型和特点

南方园林的类型和特点一、类型南方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闽南园林等。

这些园林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

1.江南园林:江南地区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园林以小巧玲珑、布局精巧、环境雅致而著名。

江南园林多以山水景色为主,建筑依水而建,以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为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2.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规模较大,布局灵活多变,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岭南园林的建筑风格以华丽、细腻、繁复为主,常常采用木雕、石雕等装饰手法,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

3.闽南园林:闽南园林以福建南部地区的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多采用天然材料和仿自然的山水景色。

闽南园林的建筑风格以红砖、灰瓦、石柱等为主,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二、特点南方园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自然美:南方园林多采用天然的山水景色,注重表现自然美。

园中的建筑和景点布局均以自然为依托,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

2.布局精巧:南方园林的布局精巧,常常通过借景、引景等手法,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使园内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园中的建筑和景点布局也十分精细,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效果的呈现。

3.文化内涵丰富:南方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点。

园中的景点和建筑常常寓意深刻,富含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实用性较强:南方园林不仅注重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注重实用性。

园中的设计和布局均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使人们在园中既能享受到美景,又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

明清江南园林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明清江南园林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明清江南园林艺术的特点与意义江南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精致、优美的园林艺术之一,形成于明清时期,以苏州、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

它的特点是建筑精致典雅,风景秀丽多姿,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明清江南园林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一、建筑精致典雅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始于宋代,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繁盛期。

园林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呈现出典型的“秦汉唐宋元明清”历史风貌,传承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古典美学。

其特点是结构规则、布局精致,无一不体现了“一处风景,缩影天下”的艺术意境。

建筑材料精美,造型仿古,特别是园林里的石头是精选的白石、青石、太湖石等,结构合理、雕刻精美,使整个园林显得更为优美。

二、风景秀丽多姿江南园林艺术的特点也体现在它的风景上。

江南园林从湖泊、望峰亭、曲桥、花亭、廊下到假山、石台、亭台、楼阁等多种园林装饰手法,构成了美丽多姿、别有情趣的风景画卷,让人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深邃和宁静美。

例如苏州平江路、拙政园、留园、天一阁等园林,它们的风景各具特色,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体验。

三、园林的文化意义明清江南园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而且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工艺、音乐、建筑、园林等多种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文化传统。

在它的文化传统中,有着人文关怀、自然情趣和审美态度,强调与自然共处,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和谐的生命美学。

总之,明清江南园林艺术以其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秀丽多姿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传承,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在人类文明的宝库中值得研究和珍爱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更是沉淀于历史的智慧之光,为后人留下了无限启示和感悟。

江南园林的特点范文

江南园林的特点范文

江南园林的特点范文江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优美的环境、精细的布局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江南园林的特点包括水,建筑,植物,雕塑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江南园林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水景。

江南地区河流众多,因此许多园林都采用了水景元素。

水是江南园林的灵魂,它给园林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常见的水景包括池塘、小溪、喷泉和水帘等。

水景通常与园林中的石桥、廊亭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同时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降温的作用。

江南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

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等各种形式,这些建筑通常精美而华丽,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理念。

建筑材料常常使用红木、檀香木等,建筑风格注重对称与和谐,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非常重要,它们通常与水景、假山、花草相互呼应,使园林整体呈现出精巧而和谐的效果。

江南园林的植物也是其独特之处。

园林中植被的选择非常讲究,通常是以四季花卉为主,如梅、兰、竹、菊等,同时还有一些常见的树木,如松、柏、柳等。

这些植物不仅美观,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园林设计师通常将植物与水景、建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

雕塑是江南园林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江南园林的雕塑通常以石雕为主,石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的外形多样,常见的有动物、人物、花鸟等形象。

这些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外观,为园林增添了艺术氛围,也象征着园林主人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

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涵也是其独特之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园林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与哲学思想。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诗句、对联、石刻等,这些文化符号引导人们进入一种理想的境界,也让人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水景、建筑、植物、雕塑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这些特点使江南园林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

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

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

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

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

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

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

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

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艺术、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分享一下关于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
江南园林: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3、北方叠石为假山的规模比较地要小一些,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协调。
4、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
5、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比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3、园林建筑则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
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5、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
岭南园林:
1、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2、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美化园林环境,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
3、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
江南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

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
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

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