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蓝采和人物形象考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中蓝采和人物形象考略
摘要:有关八仙传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八仙传说故事在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中融入到许多的文学形式里,并对这些文学形式产生了某些影响,如小说,戏曲等。本论题就明清小说中作为八仙之一的蓝采和进行研讨。目的是较全面梳理蓝采和的人物出处,明清以前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戏曲等,并分析他在这些作品中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明清小说中有关他的故事情节,以此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使这个在神话传说中资料并不多的仙人为人们所了解。
关键词:蓝采和;考源;民间传说;元杂剧;明清小说;人情味
一、前言
八仙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八仙的独特形象也深受世俗百姓的喜爱。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想象和传播,八仙的故事也越来越丰富,人们也把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附会在他们身上,他们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他们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种文学作品的素材,对他们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八仙故事的论著中,浦清江先生的《八仙考》最为详细,稍后一些学者也对八仙进行过补充性考证,但所做考证或研究其原型及流变,或在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上做探析。近年来,学者们对八仙个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如党芳莉的《吕洞宾黄粱梦传说考论》(2000)与《韩湘子仙事演变考》(2000),尹蓉的《八仙中的何仙姑》(2004)与《蓝采和与“来唱和”》(2005)等。其中涉及到吕洞宾和韩湘子的较多,而作为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单独研究则较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所以我选择这个论题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历代文学作品中蓝采和形象的研究得出这个人物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象征意义,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面貌、世态人情。
二、蓝采和人物出处考源
蓝采和作为八仙之一,他的事迹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的《续仙传》其文云:“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系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
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板拍,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之。机捷谐谑人间,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言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自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极多,率皆仙意,人皆莫之测,但将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却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苒苒而去。”①龙衮的《江南野史》也有一则记载:“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被褐,与一炼师舁药入城,鬻之获赀,则市鮓就炉,二人对饮自啖,旁若无人,既醉且舞,歌曰:‘蓝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时人见其纵逸,姿貌非常,每饮酒食鮓,疑为陶之夫妇焉,竟不知所终,或云得仙矣。”②到了马令《南唐书》则把炼师改为老媪,二人则更像陈陶夫妇。陆游的《南唐书》则把“篮采禾”改为“蓝采和”,把陈陶当做蓝采和。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亦有他的记载。
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中以蓝采和为许坚,许坚亦为南唐隐士。元曲中的许坚是一个优伶。沈汾所记的蓝采和的故事事实上成为许坚出家后的事情,但作者第三折许坚自白中说:“金陵故园,本是吾乡,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惹祸招殃,金陵不住,直至汴梁,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③从以上的人物出处我们基本上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蓝采和像八仙中的其他几位一样也是一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但他的具体身份如何还不确定,只能得出他可能是合于当时社会的一位隐士。
三、明清以前八仙中的蓝采和形象
(一)民间传说中的蓝采和
在民间,“采和一手把篮挑”的形象,十分符合市井中下层老百姓的生活:蓝采和手挽破竹篮,常常是穿着破蓝衫,醉唱踏歌,沿途说唱,叫卖形式如同市井里的小贩、说唱行乞等阶层民众,蓝采和的角色遂成为一位最贴近群众,最贴近生活的神仙,因此他与大众是一脉相通的,也最受老百姓推崇,因此关于的他的传说也很多。
1、蓝采和成仙的故事
有一个传说是说蓝采和被钟离权和何仙姑度成仙的故事:蓝家世代行医,一天采和入山采药,遇到钟离权幻化而成的肚脐流脓的老者,心中不忍,便拿出自
己的药箱帮老者医治,可是越治越糟,老者提醒他拿竹篮打水,大家都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复几次,都无功而返,最后在何仙姑的提醒下,把荷叶铺在篮子里打水,提来清水,治好脓疮,原来这清水是神水,在何仙姑的指引下蓝采和也喝了清水,遂得道成仙,随二人进入蓬莱仙境。这个传说给我们塑造出一位憨厚朴实、乐于助人又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最贴近群众的仙人形象。
2、蓝采和酒店赠金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蓝采和为赤脚大仙的转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数九天,他被人间的雪景所吸引,赤脚行走在雪地上,化作一个行乞的老头来到一家酒店,老板看到大冷的天他光着脚,以为他是傻子没人照顾,就收留了他,并为他提供酒食住宿,不嫌他脏臭,用心照顾他,没有任何怨言。蓝采和就赐金于老店家,并留下“世事何悠悠,贪心未肯休,昨夜烦相扰,临别薄礼交,店堂方丈地,童叟不可欺”的纸条。从此老板就更加热心地对待每个过路人。现在商人招牌上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几个字就是从这时流传下来的。
3、蓝采和帮老叟卖柴
神仙一般都具有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肠和济世精神。作为深受民众喜爱的仙人蓝采和也不例外,所以就有一个传说是蓝采和帮助老叟卖柴。张老头一大早担着一担柴火去卖,遇到可怜的要饭男孩,就把自己的饼子给了小孩,这一切蓝采和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帮助老人把柴火买了好价钱,并得到买家的热情款待。之后老人再次遇到化身为乞丐的蓝采和,坚持要给采和钱。蓝采和表明身份后道出实情,飘然而去。这正应证那句老话“善心结善缘,好心有好报”。
总之,民间传说中的蓝采和是个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神仙,没有森严的等级之分,没有其他仙佛的冷酷,他更像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喜爱人间的自然美景,贪慕人间的淳朴风俗,以游戏人间、助人为乐为本事,这是他深受人民喜爱的主要原因。
(二)元杂剧中的蓝采和
1、有关杂剧
在元代杂剧中流传下来的有关蓝采和的有两种:一是《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一般都简称为《蓝采和》)剧叙汉钟离见下方有一道青气,知道下界伶人蓝采和有仙缘,于是下凡来到蓝采和做场之处度脱他。汉钟离见他执迷不悟,于是显现恶镜头让他醒悟,并故意让他误了唤官身,官吏要责打他,蓝采和向汉钟离求救,答应随汉钟离出家,后参悟生死,功德圆满。一是《蓝采和锁心猿意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