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伏羲制嫁娶之礼

合集下载

华夏传统结婚礼仪

华夏传统结婚礼仪

华夏传统结婚礼仪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

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小姐的仪节。

9、世本·作篇。

9、世本·作篇。
(调制药物;调和药物) (yáo大锄) (nòu锄草的农具)
黄帝造火食、旃冕。 ○火食谓吃熟食。《礼记· 王制》:“东方曰
夷 ,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郑玄注: “不火食,地气煖不为病。”旃冕:通帛为旃 冕,冠之有旒 者。通帛 制的冕冠。
(zhān毡)。 liú (纯色丝帛)
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观察星象

jiù yáo
fèi


祝融:1.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 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高诱注:“ 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 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回禄。 2、传说中的古帝。汉· 王符《潜夫论· 五德志》:“世传三皇 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 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雍父发明舂米方法,雍父制作杵臼。夷牟制
作箭,挥制作弓。共鼓、货狄制作船只舟浆。
祝融设立集市。鲧建造城郭,化益开挖井,
咎繇制作耒耜,后益预测年成吉凶,皋陶制 定五种刑法。巫咸创立占蓍术,巫咸制作鼓, 巫咸发明医术。毋句制作磬。舜最先制作陶 器,舜制作箫,夔制作乐曲,垂制作钟,叔 制作磬。经堂丛书》); ③陈其荣补订孙本(《槐庐丛书》); ④秦嘉谟《世本辑补》(琳琅仙馆拦本); ⑤张澍
稡 集补注本(《二酉堂丛书》); ⑥雷学淇辑本(《畿辅丛书》); ⑦茆泮林辑本(《十种古逸书》); ⑧王梓材《世本集览》(《三明丛书》。仅 有《序》、《目》、《通论》、《缘起》, 无正文)。
世本· 作篇
《世本》,战国时赵国通史性的著作,久佚。 为避李世民讳,唐代改称《系本》或《代
本》。
该书记载黄帝以来史事,原15篇,有《帝系
篇》、《王侯世》、《卿大夫世》、《氏姓 篇》、《作篇》、《居篇》等。

伏羲有什么神话故事经典传说_传说

伏羲有什么神话故事经典传说_传说

伏羲有什么神话故事经典传说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伏羲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伏羲的传说故事一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叫“伏羲”(xī)。

伏羲的出生就很神秘。

据说远古时候有一片大水泽叫雷泽,里面住着人头龙身的雷神。

有一次,雷泽中出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脚印,据说就是那个雷神留下的。

当时有个叫华胥(xū)氏的部族中有个女子,她偶然踩上了这个大脚印,就怀孕了。

过了十三年以后,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伏羲。

这样看来,伏羲可能就是人头龙身的雷神和华胥氏女子的孩子。

伏羲的样子也很不一般,他人头蛇身,身上长着鳞片。

这样特殊的相貌,足见他是一位不一般的神人。

果然,伏羲长大后有圣明的德行,做了天下的君王。

他向上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向下观察地上的山川地理,向周围观察鸟兽的花纹足迹,画出了八种符号,用来标志天下的万事万物,这八种符号被后来的人称为八卦。

也有人说,八卦是伏羲坐在一个方形的土台上,听着八方吹来的风的声气画出来的。

还有一种更神奇的说法,说是伏羲做天下之王的时候,忽然从黄河水中冒出一匹龙马,背上驮着一幅图,伏羲就效法龙马背上的图画出了八卦。

伏羲还创制了婚姻嫁娶的礼法规矩,用成对的鹿皮作为嫁娶时的礼物。

伏羲发明了瑟这种乐器,瑟长七尺二寸,有二十七根弦,也有人说有三十五根弦;他还创作了《驾辩》、《扶来》等美妙的乐曲。

总之,传说中的伏羲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事物,使人类从愚昧一步步走向,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景仰。

有人说,后来做了东方天帝的太皓实际上就是伏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后来伏羲还是司春之神,在他的下,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蓬勃生长。

伏羲有个女儿,在一次渡洛水时掉进河里淹死了,后来就变成了洛水女神,人称“宓(fú)妃”。

宓妃具有惊人的美貌,后世文人曹植还写了一篇《洛神赋》来着力描写她。

劝戒色欲的17个传统小故事

劝戒色欲的17个传统小故事

劝戒色欲的17个传统小故事一、伏羲制礼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在其著作《古史考》中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也就是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配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

赞曰:五千文明,三皇奠基,伏羲制卦,更制礼仪,男女有别,尊天法地,阴阳和谐,万世不易。

二、黄帝娶妻古代有四大丑女,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黄帝之妻嫫母,因她为人贤德,黄帝娶她为妻。

并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吕氏春秋遇合篇》:“嫫母执乎黄帝。

黄帝曰:厉汝德而弗忘,与汝正而弗衰,虽恶何伤!”)。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赞曰:五帝治世,以德为尊,黄帝娶妻,上应天心,内经劝诫,寡欲保真,繁盛华夏,万古功勋。

三、桀宠妹喜夏桀,夏朝末代昏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嗜酒好色,宠妹喜,废朝政。

忠臣谏曰:“好色为亡国之基。

”桀曰:“朕闻庶民,男分女归,暖衣饱食,出入共车,夫妇相随。

朕为一国之君,与妹喜共乐,何好色之有?”后被成汤所灭,放于南巢,自焚而死。

评曰:桀骜不驯,自持孔武,沉迷妹喜,忠臣谏阻,德衰而亡,自取其辱,兴替由天,武可凭乎?四、纣迷妲己商纣,殷朝无道暴君,刚愎自用,喜谗拒谏,宠爱妲己,不理朝政。

听信妲己之言,惨无人道,诸侯弃之,百姓恨之。

周武王为拯救兆民倒悬之苦,率领诸侯,吊民伐罪。

纣王之臣民,众叛亲离,自知大势已去,着玉衣,于鹿台自焚。

评曰:前车之鉴,不以为然,更甚于桀,叛道逆天,独宠妲己,刚愎专权,武王振臂,亲离众叛。

五、坐怀不乱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人,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流传。

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文献综述】

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本论文欲探讨《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之所以选择媒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对它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兴趣,想要通过毕业论文对它有所了解。

再是通过阅读《金瓶梅》的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西门庆和几个妻妾的探讨,对媒妁这一块研究得不多。

想要研究《金瓶梅》中的媒妁,这就不得不对迄今所做的媒妁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来说一下媒妁的定义。

《说文解字》上说:“媒,谋也。

谋合二姓者也。

妁,酌也。

斟酌二姓者也”。

媒妁就是谋合、调适两个不同姓氏家庭联姻的中介人。

许慎的这个定义非常精辟。

关于媒妁这个主题,历来争论的焦点是媒妁的起源问题。

而地位和功能的变化是可以从很多古书上探寻出来,大家的观点也比较一致。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媒妁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关于媒妁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起源,二是地位和功能的发展变化。

说到媒妁的起源,现在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女娲之说。

宋代罗泌《路史后记·女皇氏》载:“太吴氏之女弟,出于承匡,生而灵,亡景亡响。

少佐太吴,褥于神祈,而为女妇。

正姓氏,职婚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则,是曰神媒。

”罗苹注:“《风俗通》云,‘女娲褥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行媒始此明矣。

”二是伏曦之说。

《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伏羲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唐初孔颖达疏《礼记·月令》时说:“不知初为媒者其人是谁?按《世本》及谯周《古史考》,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既用之配天,其尊贵先媒当是伏羲也。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司马迁和孔颖达都认为伏羲是最早的媒人,这就是关于媒人产生年代的最早记载了。

那么,“以俪皮为礼”是什么意思呢?陈顾远举证了刘师培论“俪皮为礼,即买卖妇女之俗也。

伏羲婚姻制度

伏羲婚姻制度

伏羲婚姻制度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传说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世界上几乎所有人、动物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

太白金星叫他们结婚,生育后代。

女娲认为两人是兄妹,便不肯答应。

推脱不过,出了一个主意,如果伏羲能够追上自己,就可以成婚。

结果,伏羲始终追不上女娲,一只乌龟教伏羲从山的另一面沿着相反的方向追赶。

女娲没有防备,果然一下子被伏羲抱在怀里;两人只好成婚。

这是中国最早的婚礼仪式。

为了后代繁衍,而有了男婚女嫁。

伏羲氏制定了婚姻嫁娶的时候用双数的兽皮作为礼品的礼节,他还给当时的人们制定了姓氏,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制度,以便使那当时的人们懂得以及重视人伦道德,从而使得人们脱离了蒙昧。

伏羲伏羲内容简介

伏羲伏羲内容简介

伏羲伏羲内容简介传说中伏羲作历法、定姓氏、制嫁娶、兴礼乐、刻书契,开文明之先河,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于他你知道多少内容?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五帝之伏羲,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伏羲的内容一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去海边玩时见一个巨大的脚印,由于好奇便踩上去,结果发现怀孕了,12年之后才生下一子,有人的头,却是蛇的身体,她给这孩子取名为伏羲,他就是五天帝之一,是各族的先祖。

伏羲出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类的历史还很短,生活原始,还属于狩猎生食的方式,那个时候人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认识几乎为零。

然而,伏羲与众不同,他有过人的胆识和聪明的头脑,他出生以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了很大的贡献。

他善于观察,观察天象和飞禽走兽研究出八卦图,观察蜘蛛织网想到渔网捕鱼……他的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得到村民的敬仰,村民一遇到问题便去问伏羲,如果他也答不上来,那么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感到恐慌,由此可见伏羲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伏羲的传说传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有圣人之德,日月之明,故称太昊。

《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等古文典籍记载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因此孕育而生伏羲。

伏羲在神话传说中生就一副“龙相”。

有文字记载,因风而生,以“风”为姓,以“龙”为纪,风龙相因。

前秦.王嘉《拾遗记》言其“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曰:“蛇神之神,即羲皇也。

”《春秋合诚图》称伏羲“龙身牛首”、“龙唇龟齿”;《白虎通》说伏羲“衡连珠,唯大目,鼻龙状”。

《云中记》直言“伏羲龙身”。

《帝王世纪》记载:“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

”这庖牺,即伏羲。

《太平御览》“伏牺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龙图腾》中记载,流传至今仍然完好的汉画像石,多有伏羲与女娲蛇身人面交尾图。

这些文献记载现在看来多有不实之处,可能是古人为纪念伏羲的伟大贡献,感怀伏羲的圣人恩德,因而在记载伏羲的时候将他神化。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演变ppt课件

早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带普遍性的习俗. 《后汉书 任延传》载,东汉建武初,
这种普遍性表现在“纵”、“横”两个方面.
任延为九真太守,当时"骆越之民无 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
从纵的方面看,三国、两晋、南北朝各个时期都
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 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
有大量的早婚记载;
《三国志 魏书 邴原传》载:"原女早亡,时 太祖爱子仓舒亦没,太祖欲求合葬.
冥婚是一种变态的婚姻,其存 在与流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 响,又有现实宗教及伦理方面 的原因,它与人世间的正常婚 姻意义是不同的. 冥婚的事例 中,大部分是为早夭的爱子,爱 女所举行的,它形式上是为亡 者完婚,实际上是生者对自己 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它的特点特点是在同血缘的氏族内相同辈分的男女亏为夫妻即所有的祖父祖母所有的父亲母亲所有的兄弟姐妹按辈数亏为夫妻只要是同辈男女都可以自由的发生性兰系但排斥祖孙奷传说丨的伏羲呾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生下一丧肉团里面有15对童男童女他仧有亏相结合生男育女才有了人类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
“问名” 是男方派人送信给女方,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和名字,女方复信具告。
“纳吉”是问名以后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字通过巫师卜卦,卜的吉祥即可相配;凶则 女方告吹。古人迷信,这一礼至关重要。
“纳征”是经占卜可以成亲,男方正式给女方下聘礼,历代礼物不同,不外Leabharlann 金银 布帛茶。女方收到,事就定了,
“请期”是请巫师选一即日经双方议定嫁娶的日子。
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远古时代,人类群居野处,男女混杂, 是一种非常混乱而又自由的性关系,并没 有什么婚姻概念。

9、世本·作篇。解析

9、世本·作篇。解析
②孙冯翼辑本(《问经堂丛书》); ③陈其荣补订孙本(《槐庐丛书》); ④秦嘉谟《世本辑补》(琳琅仙馆拦本); ⑤张澍
稡 集补注本(《二酉堂丛书》); ⑥雷学淇辑本(《畿辅丛书》); ⑦茆泮林辑本(《十种古逸书》); ⑧王梓材《世本集览》(《三明丛书》。仅 有《序》、《目》、《通论》、《缘起》, 无正文)。

东汉末以来有多种注解。 宋代目录书不著录该书,高似孙(1158—1231)《史
略》说他曾有辑本,说明当时即已失传。
清钱大昭(钱大昕之弟)、王谟、孙冯翼、陈其荣、洪
饴孙、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 王梓材等皆有辑本。
1957年商务印书馆汇印《世本八种》:
①王谟辑本(《汉魏遗书钞》);
归卜於庙,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即与 女方订婚。《仪礼· 士昏礼》:“纳吉用鴈,如 纳采礼。”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 家礼一》: “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 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
⑷纳征:
即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仪礼· 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 如纳吉礼。” 郑玄注:“徵,成也,使使者 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疏:“纳此,则昏 礼成,故云徵也。” 《晋书· 礼志下》:“ 江左以来,太子婚,纳 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 《南史· 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 玉璧虎皮。”
著作。 赵王迁在位8年,约当秦王政12年至19年(前 235-前228),续补本子应成于这段期间。
有的本子记“汉高祖”,当为汉人补入。
据各古书征引文‍ 字看‍ ,‍ 《世本》内容有‍ :
《‍ 帝系》《世家》记黄帝到东周列国王侯的世
系‍ ; 《谱》记周王室和诸侯国执政的世卿大夫的年 表‍ ; 《传》记春秋前的名人事‍ 迹‍ ; 《氏姓篇》先秦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的状况 族谱‍ ;‍ 《居篇》记三代王‍ 都和列国都邑变迁‍ ; 《作篇》记上古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 。 ‍ 各篇文字很简单‍ ,仅记事实而无评论。材料以 春秋前最详,‍ 也有一点战国到西汉初的记录。‍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by:欧姆调零
婚礼 仪式 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
开始有婚姻关系。流传於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县的一个洪水神 话:传说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把世界上几乎所有人、动物都 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太白金星叫他们结婚,生育 后代,但他们认为两人是兄妹,便不肯答应。但是如果不这样 人类就会灭绝。他们提出,如果能将割成许多段的竹子再接起 来,就可以结婚。后来果真把竹子接上了,而且下许多竹节。 两人还是不愿答应,又提出,从两座山上往下滚两盘石磨,如 果石磨能滚合到一起,就可以结婚。但是当石磨又伏羲能够追上 自己,就可以成婚。结果,伏羲始终追不上女娲,一只乌龟教 伏羲从山的另一面沿著相反的方向追赶。女娲没有防备,果然 一下子被伏羲抱在怀里;两人只好成婚。由於伏羲、女娲的成 婚,才传下了后世的人烟。
8、礼车 9、燃炮 10、摸橘 11、牵新 12、跨火盆 13、喜宴 14、送客
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 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跨 火 盆
中式婚礼嫁妆必备—喜盆 喜盆,亦称聚喜宝盆,有送 喜招吉之意,是陪嫁必备品。 盆中一般要放置花生、红枣、 莲子、桂圆等物,以寓意早 生贵子,婚姻幸福,家庭团 圆。喜盆中则多要放置:花 生、红枣、莲子、桂圆,以 寓意早生贵子;大葱和明子, 以祝福将来生孩子聪明;最 后便是梳子、镜子等梳妆陪 嫁品。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 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 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中式婚礼中没有此环节,此环节为 西为中用)

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

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Capi 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9年增刊(Social Sciences Edi tion)古史考辨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李昭摘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婚姻中较为关键的两个因素,本文试从媒妁入手,对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媒妁形象的多样化等方面加以介绍。

笔者认为唐代秉承前代,媒妁在婚姻中起着先导作用,媒妁的活动也较为活跃,媒妁形象的多样化正是唐代婚恋观念开放的表现。

关键词:媒妁;唐代;媒妁形象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09)增刊-0024-05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昭,女,河北秦皇岛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北京)媒妁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行业。

学者皆从媒、妁二字入手,上溯自女娲、伏羲,对其起源有了较多的讨论,如李宁、龚世俊的媒妁起源考论(学术交流2001年第3期,126~128页),罗尚容、王琪的古代媒妁产生之我见(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26~128页)等等,认为中国媒妁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学者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婚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矣。

[1](p.147)本文针对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及唐代的媒妁形象试以介绍分析。

一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男女婚配的先行条件。

释名曰: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

[2](卷3释亲属,p.166)可谓是无媒不成婚。

诗经卫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p.130)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4](卷6滕文公下,p.143)可见,在战国时期,媒妁之言便与父母之命并称。

唐代秉承前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较为普遍,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婚必有媒。

旧唐书王徽传:徽大中十一年进士擢第时宣宗诏宰相于进士中选子弟尚主,或以徽籍上闻。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张新斌中国淮阳网共尊炎帝与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少开始于司马迁撰著《史记·五帝本纪》的汉代,也就是在与此基本同时的《汉书·古今人表》中,在依据古帝所作贡献并确定这些古帝的等级时,将伏羲、炎帝与黄帝,共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上上圣人”,而且伏羲为“上上圣人”之首。

由此我们在追溯中国历史长河的源头时,在讨论海内外华人所维系的中华人文始祖为标志的中华文化源头的奠基者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历史的真实性,还是从历史的传承性而言,应该旗帜鲜明地将伏羲与炎黄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以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方面的一种科学的共识,并避免某种混乱。

一人文始祖最核心的是文化的发明与创造,在人类的初始阶段,“上上圣人”之所以可以列位在最高等级的9等之列,其核心是他们成为了中华文化源头象征性的符号。

(一)文献记载的黄帝及其族群的贡献1、经济文化方面黄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管子·轻重戊》:“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反映了黄帝发明了火和熟食,并因此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太平御览》卷八五〇引《周礼》:“黄帝始蒸谷为饭。

”该书卷七五七引《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黄)帝作灶。

”可见,由火、到熟食,到熟食用的灶,到盛放食物的器具釜甑,所有这些发明,似乎都与黄帝有关。

《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世本·作篇》:“黄帝作旃。

黄帝作冕毓。

黄帝造火食。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无论车、衣、帽、井,这些与生活最有关系的发明也与黄帝直接有关。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贡献是属于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族群的。

《吕氏春秋·勿躬》则有一个更为综合的说法“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益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

汉至隋唐的伏羲女娲形象之文献探究

汉至隋唐的伏羲女娲形象之文献探究

对伏羲、女娲科学意义上的研究是从五四以后开始的,其时茅盾、常任侠、芮逸夫、闻一多、袁珂等均对伏羲女娲的神话起源地、两者之间关系等进行过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伏羲考》《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神话》及《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杨利慧等学者又运用古代文献与考古学、民族志资料,重新审视女娲神话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伏羲、女娲的神格、传说起源地等),并运用民俗学的办法对这些基本问题给予说明。

对伏羲、女娲信仰的起源地,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南方说”与“北方说”。

在伏羲、女娲的关系上,多数学者认为两者经历了从独立神到对偶神的演变。

利用文献学研究历史是学界通常采用的方法,但通过前人记载的史实,则往往会受限于记录者的方法、立场、信息面等因素,从而或多或少与真实情况产生偏差,于是以文献资料与田野考古相结合,便成了当今学界较多采用的方法。

就对伏羲、女娲的研究而言,散见于祖国南北的大量雕刻画像遗存为我们结合史料完善伏羲、女娲形象提供了难得的依据,其中包括自汉以降至隋唐的不少画像砖、墓室壁画和伏羲、女娲雕像。

1 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成1.1 女娲形象探源女娲形象最早出现在《楚辞·天问》和《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①“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②“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③“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④“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⑤以上材料主要涉及两个命题:一是女娲像什么模样?二是女娲曾为人类创立了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就第一个命题而言,在《楚辞》和《山海经》中,似没有对女娲体型、相貌的明确描述。

屈原问是谁将女娲造成了这模样的?可惜他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己所见女娲的模样,而《山海经》则讲的是她死后变成了什么,也未涉及她死前的模样。

中华探源工程(四)??伏羲女娲定婚姻制嫁娶

中华探源工程(四)??伏羲女娲定婚姻制嫁娶

中华探源工程(四)伏羲女娲定婚姻制嫁娶在前我讲过了盘古开天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女娲搏土造泥人。

现在讲一讲伏羲、女娲“定婚姻,制嫁娶”。

中华百万年,中华民族坎坎坷坷一路发展过来不容易,在这《十纪》百万年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无数个对中华发展作过重大贡献的英雄豪杰。

女娲氏是其中一,在下三皇中称为女皇,伏羲氏也算一皇,名叫:春皇。

还有一皇是神农氏,名为农皇。

既有春,必有夏,所以史中又谓“ 三皇春,五帝夏,三王秋,五伯冬,七雄冬之余。

”何谓春皇?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欣欣向荣,酷然曦日东升,气象万千。

而四川新津宝子山汉墓,以及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但这些汉墓砖画中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也可说明一万二千多年前的伏羲时代之前则是冰川时代,酷似严寒冬日,一片荒凉。

春皇则是指冰川世纪后人矣。

龟蛇都有共同特点,即可冬眠,可在陆地爬行,亦在可水中游动的两栖冷血长寿动物。

大者为蟒,小者似虫。

所以在古时常作图腾,受到敬畏。

仔细查阅中国史籍文献,古人在讲到伏羲时有三名:即伏羲、疱牺、密牺。

因为伏羲是一个很长的时代,三人音似,所以古人将他们合而为一。

在讲到他们距今多少年时也有三种,一说是距今五十多万年,一说五万多年,最近一说不言多少年,只言伏羲为有熊氏。

既言有熊氏,当然离轩辕黄帝也就不远了。

为什么要称第一位伏羲氏为春皇呢?因为在一万年至五十多万年前,中国是小冰川时期,其时气候恶劣,人员稀少,简直是我们人类的冬天。

五十多万年后,小冰川期逐渐结束,春意盎然,人类好似从冬进入了春季。

所以应称:伏羲春皇。

伏,伏藏,为埋伏之义;男伏女偃,伏又为男性之义;男刚女柔,伏又为阳刚之义。

羲为曦之义,即早上红日初升、朝阳、春之义。

伏羲又被称呼为太昊,其意也是指像天上的太阳。

然而到了黄帝时代,中国又出现了方伯,史谓太皡,古人将又把太昊与太皞相混,使伏羲时代向后晚了许多年。

伏羲两字在中国最早的“树文”及甲骨文象形文字中,就是左边画一个人,右边画一条狗。

《史记补.三皇本纪》.唐鸡脖 司马贞

《史记补.三皇本纪》.唐鸡脖 司马贞

《史记·三皇本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陜西韩成)人。

约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仕汉武帝建元、元丰间,任太史令,临终对其子曰:「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者矣。

」司马迁公元前98年,李陵被俘投降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

按汉朝的法律规定,可以出钱赎罪,但司马迁家贫无钱自赎,也没有人肯帮助他,因此残遭腐刑。

出狱作了中书令,完成不朽的著作「史记。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从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作历史的伟大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无形宝贵遗富。

中国陕西韩城芝川镇南原头上有司马迁祠和墓,芝川镇西原上高门村有司马故里、祖墓碑。

韩城民间传说:司马迁获罪后,其族人多改姓避祸,如姓「同」、「冯」。

补史记序、三皇本纪、史记索隐作者河内司马贞:唐(公元六一八-九0六年。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

司马贞补《三皇本纪》。

《史记》为我国第一大典籍,而中华书局之本缺憾如此,岂可使学者餍足?况顾颉刚先生当时整理此书,字里行间,于司马迁颇存不许。

今假披阅之余,据张元济百衲本录入此篇,用惠学人。

三皇本紀補史記〈唐,國子博士,弘文館學士,司馬貞,補撰并注〉[索隱] 小司馬氏云:太史公作史記,古今君臣宜應上自開闢,下迄當代,以爲一家之首尾。

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爲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以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爲首。

其實三皇已還,載籍罕備,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論古史,不合全闕。

近代皇甫謐作帝王代紀,徐整作三五曆,皆論三皇已來事,斯亦近古之一證。

今並採而集之,作三皇本紀。

雖復淺近,聊補闕云。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氏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平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於陳,東封太山,立一十一年崩,其後裔當春秋[戰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風姓之也。

婚姻家庭法自考题-19

婚姻家庭法自考题-19

婚姻家庭法自考题-19(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7,分数:50.00)1.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起点是______∙ A.订婚∙ B.婚姻成立∙ C.婚姻的存续∙ D.离婚(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婚姻的成立又称结婚,即婚姻的缔结,婚姻关系的确立就是以结婚这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为前提,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也以此为起点。

答案为B。

2.以下关于婚姻成立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婚姻的全部法律效力,都是以婚姻的成立为前提的∙ B.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法对订婚作了具体规定∙ C.广义的婚姻成立包括订婚和结婚∙ D.狭义的婚姻成立仅指结婚(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纵观古今各国的婚姻制度,婚姻的成立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前者包括结婚与订婚;后者仅指结婚,这也是现代意义上婚姻成立的含义。

婚姻的全部法律效力,都是以婚姻的成立为前提的,鉴于其重要性,我国婚姻法对婚姻的成立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并无有关订婚的规定。

答案为B。

3.婚姻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A.合习惯性∙ B.合礼仪性∙ C.合法性∙ D.合风俗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自结婚制度出现以后,不论任何时代,国家都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婚姻成立的各种要件。

在国家形态下,结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具备法定的要件。

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

答案为C。

4.在我国法学和法律实务的习惯用语中,一般将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称为______∙ A.结婚条件∙ B.必备条件∙ C.公益条件∙ D.结婚程序(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婚姻的成立又称结婚,是产生婚姻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各国都对婚姻的成立规定了一定的要件,这些要件一般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前者指婚姻法规定的确立婚姻关系必须符合的当事人自身状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后者即结婚的法定程序。

帝王世纪 山海经 逸周书

帝王世纪 山海经  逸周书

《帝王世纪》帝王世纪第一(自开辟至三皇)天地未分,谓之太易。

元气始萌,谓之太初。

气形之始,谓之太始。

形变有质,谓之太素。

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为象。

惟虚惟无,盖道之根。

道根既建,由无生有。

[“由”,一作“犹”,通“由”。

]太素质始萌,萌而未兆,谓之庞洪,盖道之干。

既育万物成体,于是刚柔始分,清浊始位。

[“位”,一作“立”,古通。

]天成于外而体阳,故圆以动,盖道之实。

质形已具,谓之太极。

[《御览》一。

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见《列子·天瑞篇》《易乾凿度》。

又《易稽览图》推《易》天地人之元术云:“先置天元太初癸巳元年,一百九十万八千八百五十三岁,乃始太初元年已来载数。

”其言天元太初者,谓元气始萌之太初也。

言太初元年者,谓汉之太初也。

盖自元气之萌,而已有可推之数。

《御览》又引《礼斗威仪》曰:“二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岁而反太素。

”《礼含文嘉》曰:“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二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

”郑注:“上元太素已来至所求年。

”据此,知太初、太始、太素已来俱有年可求,故《世纪》叙之于首。

]天皇大帝,曜魄宝。

地皇为天一,人皇为太一。

[《五行大义》五。

]天子,至尊之定名也。

应神受命,为天所子,故谓之天子。

故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

[“洞”,一作“动”。

]是以功合神者称皇,德合天地称帝,义合者称王。

”[《御览》七十六。

按:《艺文类聚》十一引作“仁义合者称王”。

又按《公羊·成八年》注引孔子曰:“德合天地者称帝,河洛受瑞可放。

仁义合者称王。

”此“义”上当有“仁”字,本《春秋说》也。

] 功合神者称皇。

德合地者称帝。

德合人者称王。

[《初学记》九。

]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

[按:《初学记》引此,下有“有景龙之瑞,故以龙纪官”十字。

]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

[《路史·后纪一》引作“天皇伏羲都陈留”。

]作瑟三十六弦。

[按:《初学记》引此,下有“长八尺一寸”。

]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

伏羲为什么要建立婚嫁制度

伏羲为什么要建立婚嫁制度

伏羲为什么要建立婚嫁制度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在上古时期,伏羲就是中国婚嫁与嫁娶制度的肇启者。

那你知道伏羲为什么要建立婚嫁制度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

“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

这也是伏羲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原因。

据相关专家考证,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洪荒时期和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在6500多年前,开始逐步进入父系社会。

据古籍记载,当时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率部落由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阳县)。

随后,伏羲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

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还画八卦、取火种、造书契、创乐器、兴嫁娶,肇启了中华文明。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伏羲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正姓氏、制嫁娶”,创立了男女对偶的婚配制度,最终使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据介绍,在太昊伏羲氏时代,原始畜牧业迅速发展,九州大地和睦相处,一片太平景象,最让伏羲伤脑筋的是当时出生的婴儿中,常常出现畸形怪异现象。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伏羲发现,这与当时存在的男女群婚、乱婚现象有关。

于是他在华夏九州开始了“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制。

他先定姓氏,以防止乱婚和近婚,又首创中国最古老的风姓,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跨越。

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真正姓什么伏羲是人类的始祖,是传说中古代的君主,是古代三皇之天皇,伏羲对于早期文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伏羲以前人类没有姓氏,也没有婚嫁制度,人们都是乱婚,伏羲制定了姓氏,让人们有了婚娶习俗,避免了近亲结婚,所以文明就从伏羲开始了,伏羲让人们利用植物、居所和官职为姓氏,那么伏羲姓什么?据说伏羲姓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马洞,也叫白马洞、女娲洞,位于卦台山斜 对面、渭河之北的九龙山半山腰,距地面约60米, 是一眼天然的石质洞窟。明胡缵宗在《龙马洞说》 一文中说:“龙马山(即九龙山) 之阳有洞焉,相 传古龙马洞也。云:昔有龙马负图出于是洞,羲皇 则之以画卦,故洞在卦台之侧。”
关于“龙马洞”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即为伏羲女娲成婚的洞房,故有 “天下第一洞房”之称。
《春秋世谱》云: 华胥氏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敦煌写卷伯 4016 号卷子 《天地开辟以来帝 王纪》 残卷中有三次提到伏羲、女娲兄妹成婚之事 , 其中一处曰:
伏羲、女娲, 人民尽死, 兄妹二人⋯⋯见天下荒 乱, 唯金岗天神, 教言可行阴阳, 遂相羞耻。即入 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 女娲在右巡行。挈许 相逢, 则为夫妇。天遣和合, 亦尔相知。伏羲用树 叶覆面, 女娲用芦花遮面, 遂为夫妇。
第四讲 伏羲制嫁娶之礼
伏羲出生的时代为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 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 这个过渡时期也其跨度同秦安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 一致, 距今约有 7800~ 4500 年的历史。
一、对偶婚
大地湾先民的婚姻形态是对偶婚(即过渡性的 婚姻形态: 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相对稳定 地偶居; 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而一个 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 。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谓伏羲“始 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
《仪礼·士昏礼》载有俪皮礼制。所谓俪皮, 就是两张或用刀划为两半的鹿皮, 用以作为男女双 方订婚之礼。
订婚礼物或婚姻信物的发明和应用, 变革了原 始婚姻制, 维持了一夫一妻制,对发展生产, 繁衍 人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伏羲“始制嫁娶, 以俪皮为礼”的记载有两点启示:
从地理位置上看, 伏羲与女娲在远古 属于清、渭流域的两大部落。
《楚辞·天问》称:“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 ” 王逸注:“传言: 女娲人头蛇身, 一日七十化 。”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 女娲蛇 躯。”
伏羲和女娲作为夫妇的两位一体。
三、族外婚
杂交群婚和血族群婚的被排除, 使某一氏族的 青年男女不得不到其他氏族去寻找配偶的机会。各 个氏族的男女青年因到族外配对而聚会,现流行于河 南淮阳伏羲陵二月会的习俗即源于此。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描绘的“仲春之月 会男女” :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周礼·媒氏》: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 奔者不 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仲春之月会男女的习俗,既因伏羲对原始 婚姻制的变革所致,又对伏羲变革原始婚制的 功绩具有纪念意义。
中国传统的婚姻制:
群婚制——兄妹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其一,在生产形态上,当时已由渔猎生产过渡到畜牧 生产,因此伏羲才有资格“以俪皮为礼”;
其二,在社会形态上,结束了原始群婚,实行了嫁娶 之制, 使一夫一妻制(族内婚、族外婚)的父系氏 族社会得到了正式确立。
二、伏羲与女娲兄妹婚
《稗海》载唐李冗《独异记》云:“昔宇宙初开之 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 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 ,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 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 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在唐代, 人们娶妇以扇遮面之俗, 以至后来新娘子遮红盖头, 亦与伏羲女娲 “以叶遮其面”一脉相承。
伏羲女娲兄妹成婚 ——血族群婚(族内婚)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
庖牺氏与女娲氏,或说是兄妹, 或说是夫妇; 如果不是当作两个真实的人,而是当作人类婚姻制的 某一发展阶段来看,兄弟妹妹间通婚的血缘家族,在 原始人中间是存在过的。这种按辈通婚的血族群婚 与原始人两性之间的杂交群婚相比,是人类婚姻制度 史上的一大进步,是人类社会婚姻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男婚女嫁、制办嫁娶之礼恰是伏羲的一大功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