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系结构计算

合集下载

舵系计算书

舵系计算书
1、计算数据:
总长 Lwl70.80m
垂线 间 长 Lpp67.00m
航 速 V14.81km/h
计算 速 度 VP18.52km/h(VP=1.25V)
吃 水 d5.51m
2、舵的型式及尺度:
型式:双支撑式平板舵
全船舵数:M = 2个
舵面积系数:µ=2.1%
单舵面积:Ad=µLd/M=5.64m2`
3.1.4正车时最大舵扭矩
3.1.5转舵力矩
3.2倒车舵水动力和舵机扭距计算
3.2.1舵压力
3.2.2压力中心至前缘的距离
3.2.3舵压力中心距舵轴的距离:
3.2.4倒车时最大舵扭矩
3.2.5转舵力矩
3.3操舵装置
实际选用转舵力矩为100KN·m的操舵装置。
4.舵杆计算:
根据CCS《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的要求进行计算
7.材料:舵杆及法兰为#35锻钢;舵叶为CCSB
8.舵性能估算:回转直径
即Dh≈4.38L回转性能良好.
6.水平法兰(§3.2.8.2)
6.1连接水平法兰螺栓的个数:n=6
连接水平法兰的螺栓直径
实取d2=40mm加25.4%的裕度
6.2舵叶与舵杆的连接法兰厚度(§3.2.8.4)
法兰厚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实取t=40mm
螺栓中心至法兰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2倍,1.2×40=48mm
实取50 mm数:e=0.27
平衡面积 : A0= eAd=1.66m2
展 舷 比 : λ=1.61
舵极限角 : θ=35º
舵剖面形状: 平板舵
3、舵机扭矩计算
3.1正车舵水动力和舵机扭矩计算(乔塞尔公式):
3.1.1舵压力

第五章 舵系统设计(1)解读

第五章  舵系统设计(1)解读

ui 0
ui 0
i
相对应的负角度.
4.3
舵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一般要求 1) 应满足控制系统提出的最大舵偏角 max 。 和空载最大舵偏角速度 max 的要求. 2) 应能输出足够大的操纵力和操纵力矩,以 适应外界负载的变化,并且在最大气动铰链力矩状 态下,应具有一定的舵偏角速对舵面反操纵作用, 应具有有效的制动能力(或称刹车能应具有足够的 带宽,以满足弹上飞行控制系统的需要.体积小、 质量轻、比功率大、成本低、可靠性高及使用维护
液压和气压舵机而言,是指包含带活塞的连杆 和带舵面的操纵机构; 对电动舵机而言,应包括电动机的转子和带舵 面的减速机构.在负载状态下,必须把舵机的传动 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环节研究.根据需要可以折算到 舵轴上分析计算,也可以折算到连杆上(或电动机 转轴上)分析计算. 现以液压舵机为例,直接给出不同类型负载状 态下的舵机传递函数,而略去中间推导过程.
25%
8)带舵面的操纵机构传递函数为
kch Wch ( s) 2 2 X (s) Tch S 2chTch S 1
( s)
kch max / X max 1.28
ch 0.05
Tch 1/ (2 fch )
fch 40( Hz )
9)弹上液压油源工作压力为;
(2)舵系统动特性计算 舵系统开环频率响应; K z K yD K FK e
s
根据计算方框图,得舵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W0 ( s ) s (TyD s 1)(TFK s 1)
K0 , ( 0) s (TyD s 1)(TFK s 1) K 0 K z K yD K FK ; 舵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5)最大舵指令(对应±30°)±6V. 6)舵系统等效传递函数为

辅机安装,舵系结构(2)

辅机安装,舵系结构(2)

衬套同舵钮孔采用紧配合,
轴承端部设止动垫圈固定或 制成凸肩。 舵销锥体部分应无阶梯地过 渡到圆柱部分,锥体端部有 螺纹端,用螺母固紧,螺母 应装设止动装置或开口销。 “海船规范”对舵销及舵钮 连接的锥形配合、锥体长度、 舵销直径、螺母的尺寸、销 座的厚度、舵销轴承的长度 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㈤舵销和舵销承
舵叶与舵柱或挂舵臂上的舵钮连接采用舵销,舵销
插入舵钮孔中,用锥体连接方式予以固定,使舵叶 与舵柱或挂舵臂可靠地连接。 舵叶与尾柱底座的连接也采用采用舵销连接。 结构型式如同锥体连接的舵与舵杆,但很少用键。
F:\23000吨\舵系\舵系\JR462-023-08舵系布
置图.dwg F:\23000吨\舵系\舵系\JR462-023-11舵 销.dwg
⒉中间舵承和下舵承
均为支承舵承,仅能承
受径向负荷。中间舵承 很少使用,设有两个以 上舵销的舵有时不设下 舵承。 下舵承的本体多为铸钢 件,同船体结构焊接固 定,舵承下端没有密封 圈和压盖,适用于浅水 泥砂较多的水域。
⒊连接通海的舵杆套筒
应在最大载重水线之上安装密封填料函、以防止海
水进入舵机舱,冲走舵承上的润滑剂。如果上舵承 安装位置低于最深载重水线时,还需另设一道密封 填料函。 舵杆套筒、上舵承座和下舵承座,经常制成整体, 内部加满黄油。
㈥舵轴及其轴承
舵轴用于辛浦莱舵,舵轴下端为锥体,形如舵销,
固定在尾柱底骨承座中。上部为垂直法兰同推进 器柱连接。舵铀在舵叶内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轴 承,对应的铸钢轴承座设置在舵叶的钢管内。舵 叶与尾柱底骨之间设置平的或楔形的支承环,其 表面有向外延伸的槽,工作表面用海水润滑。
㈦舵承

⒈舵销与舵销承的间隙要求

30000吨散货船舵系计算书

30000吨散货船舵系计算书

审 定日 期 2004.01标 检审 核校 对描 校编 制 吴 强描 打30000吨级散货船详 细 设 计舵系计算书JH403-230-01js上海佳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标记数量修改单号签 字 日 期总面积 m 2 0.6875 共 页 11 第 页1 会 签旧底图登记号 底图登记号1、概述本船为单甲板、双底层、艉机型、单机、单桨、单舵船。

航行在国内沿海港口。

本船装载货物以煤炭为主,兼运铁矿石谷物等散货。

2、计算依据本计算书是根据“2001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第2分册第3章第一节的有关要求进行计算的。

3、船舶的主要尺度及要素:总长L0a 178.00m垂线间长Lbp 170.80m型宽B 27.60m型深D 13.90m设计吃水d 9.60m服务航速v 13.5m4、舵的要素计算型式:半平衡半悬挂舵舵数量:1只4.1舵面积:A=A1+A2=25.26m2A1= A11+ A1ƒ==15.482m2A2= A22+ A2 ƒ==9.78m2ą1——系数0.33(正车),0.66(倒车)ą2——系数0.25(正车),0.55(倒车)A1ƒ=5.318 m2 A11=10.16 m2 A2 ƒ=1.425 m2 A2 2=8.357 m2正车:F=132×1.27×1.1×1.0×25.26×13.52=848.93KN 倒车:F=132×1.27×0.8×1.0×25.26×6.752=154.35KN 4.3舵杆扭矩T=F ·R NM式中:F —舵力 正车 F=848.93KN 倒车 F=154.35KNR —臂矩 m R=c 1(α1-β1)A A 1+ c 2(α2-β2)AA2 (m) 式中:A 1=15.482 m 2 A 2=9.78 m 2 c 1=78.32432.1614.2=+ c 2=22h A =2158.2815.2+=2.49β1=11A f A =482.15318.5=0.343 β2=22A f A =78.9425.1=0.146 正车时:R=3.78×(0.33-0.343)×235.25482.15+2.49×(0.25-0.146)×235.25753.9 =-0.03+0.1=0.07 m 又在正车时 R>A 101(A 1c 1+ A 2c 2)=26.25101⨯×(15.483×3.78+9.753×2.49)=0.328取R=0.328m 倒车时:R=3.78×(0.66-0.343)×235.25482.15+2.49×(0.55-0.146) ×235.25753.9 =0.735+0.389=1.124m∴正车时舵杆扭矩:T=F ·R=848.93×0.328=278.45KN.m 倒车时舵杆扭矩:T=F ·R=154.35×1.124=173.1 KN.m考虑船在风浪中及航行中受到的附加扭矩和舵系的摩擦扭矩。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
唐宁生
【期刊名称】《船舶》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本文给出了按船级社规定的模型计算舵和舵杆中的弯矩和剪力的公式.舵和舵杆被视为阶梯式变断面梁,且尾框底骨或挂舵臂处的支点被视为弹性支座.文中详细讨论了四种静不定结构的舵.
【总页数】6页(P49-53,57)
【作者】唐宁生
【作者单位】708研究所,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4.36
【相关文献】
1.基于全船有限元建模直接计算法的3800TEU集装箱船总体强度分析 [J], 张小芳;施涛;郑莎莎
2.基于ABAQUS的海冰单元开发及冰载荷直接计算法 [J], 龚榆峰;张正艺;刘敬喜;董问;解德
3.|sinx|原函数的直接计算法 [J], 朱家桢;顾燕华;刘春平
4.舵系直接计算法设计 [J], 田野;张文斌;王平;于博;杨营;张光涛
5.基于ABAQUS的破损船舶静稳性曲线直接计算法研究 [J], 令波;张正艺;解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辅机安装,舵系结构

辅机安装,舵系结构

⒉平衡舵
设置一个舵销的双支点平衡舵中, 设置一个舵销的双支点平衡舵中,舵销设在舵叶下部插入 尾柱底骨的承座中,舵叶的上部用法兰或锥体与舵杆连接。 尾柱底骨的承座中,舵叶的上部用法兰或锥体与舵杆连接。 舵杆的下舵承设于船体最下部或舵轴简内, 舵杆的下舵承设于船体最下部或舵轴简内,并尽可能靠近 舵叶,以减少下舵承处舵杆所受到的弯矩。 舵叶,以减少下舵承处舵杆所受到的弯矩。 设置舵轴的双支点平衡舵又称辛浦莱simplex舵。其舵轴 设置舵轴的双支点平衡舵又称辛浦莱 舵 上端用垂直法兰固定在尾柱上, 上端用垂直法兰固定在尾柱上,下端插入尾柱底骨的承座 下舵杆上下两端设舵轴承。 内。下舵杆上下两端设舵轴承。 各类双支点平衡舵的舵叶及舵杆的重力均由上舵承承受。 各类双支点平衡舵的舵叶及舵杆的重力均由上舵承承受。
⒊半悬挂舵
半悬挂舵通常设置一个 或两个舵销,多固定于 挂舵臂上,其与舵钮的 连接采用锥体形式,其 舵叶和舵杆的重力均由 上舵承承受。 大多数船舶的挂舵臂为 铸钢件,而且与舵轴筒 结合为一个整体同船体 结构连接。
⒋悬挂舵
悬挂舵在中小型船舶中 经常使用。 悬挂舵的舵杆和舵叶通 常采用锥体或直接焊接 连接,舵叶在同舵杆连 接部位设置铸钢件,舵 杆锥体插入其中用螺母 固定。 在悬挂舵中,舵叶及舵 杆的重力均由上舵承承 受。
不同型式的舵由于其同船体 连接方式或舵叶与舵杆的连 接方式的不同, 接方式的不同,舵系的组成 也会有所不同。 也会有所不同。
㈡舵的主要型式
按舵的固定方式分为舵踵支承舵、 按舵的固定方式分为舵踵支承舵、半悬挂舵 和悬挂舵。 和悬挂舵。 按照舵杆轴线在舵叶宽度上的位置分为不平 衡舵和平衡舵。 衡舵和平衡舵。 按照舵叶剖面的形状可分为流线型舵和平板 舵。
㈢舵叶与上舵杆的装配

舵系的设计计算

舵系的设计计算

舵系的设计计算1. 目的通过对舵系的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和验算确保本设计设计的舵系能满足船舶航行实现转向及安全的需要。

2. 适用范围本设计计算中的有关设计数据和内容,只适用于本设计中的舵系。

2. 舵系计算分析本设计采用双舵销半平衡舵,从图可知舵梁有三个支座,因此它是一个一次静不定梁系,也就是说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二个方程式无法求得三个支反力。

为此我们去掉一个“多余”支座(通常取为弹性支座),而代以“多余”支反力,使梁系成为静定梁系。

这样即可求得另外二个支座的支反力(为“多余”支反力的函数)。

可以计算梁及弹性支座的变形能,b V 和s V 系统的总变形能s b V V V +=。

根据最小变形能定理可得到一个补充方程:0=∂∂aR V(1) 这样就可以由(1)求得弹性支反力a R 。

再由二个静力平衡方程式即可求得另二个支反力b R 和c R 。

接着就可按材料力学的方法作出断面剪力和弯矩图了。

因为 ⎰=lz b d z EI z M V 02)(2)(所以 ⎰∂∂⋅=∂∂l z aa bd R z M z EI z M R V 0)()()(。

又因梁是由几个不同断面的梁段组成,所以又可写成:zi ni l b d EIizi M V ∑⎰==1212)(, ∑⎰=∂∂⋅=∂∂n i l z aa bi d R zi M EIi zi M R V 10)()(弹性支座a 的支座变形能aas Z R V 221=,所以aaa s Z R R V =∂∂ (1) 式可写为:aa zi a ni l Z Rd R zi M EIi zi M +∂∂⋅∑⎰=)()(11(1a ) 式中 )(z M ,)(zi M —距原点z 处的断面变矩)(z M 和第i 段梁的距第i 段梁原点zi 断面弯矩)(zi M ;)(z I ,Ii —距原点z 处的断面惯性距)(z I 和第i 段梁段数;a Z —弹性支座a 的支座弹簧常数。

舵系设计分析

舵系设计分析

舵系设计分析作者:孙程程来源:《硅谷》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船型开发工作的进行,舵系设计越来越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但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数据、经验不多,使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因此通过查阅资料、规范,汇总出现在造船界常用的十种类型的舵系布置,并且针对十种类型的舵系布置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

关键词舵系布置;数学模型;受力分析;弹性系数中图分类号:U6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06-021 计算符号说明L:舵叶的高度(m);l10,l20,l30,l40:舵系系统中各个单元的长度(m);l50:舵踵的长度(m);J10,J20,J30,J40:舵系系统中各个单元相对于x轴的惯性距(cm4);J50:舵踵相对于Z轴的惯性距(cm4);CR:作用在舵叶上的舵力(N);CR1,CR1:作用在舵叶单元上的舵力(N);E:弹性模数(N/m2)E=2.06×1011 N/m2;G:剪力弹性模数(N/m2)G=7.85×1010 N/m2。

2 不同舵系布置的数学模型及受力分析类型一:作用在舵叶上单位长度的舵力(单位:N/m):(1)舵系结构的受力情况:1)舵杆上的最大的弯距(N/m):MB=0。

2)各支点处的支反力(N):FA1=FA2=FA3=CR/3,FA4=0。

3)对于流线型的舵叶,作用的舵叶上的弯距(N.m):MR=CRl/24。

类型二: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10和PR20(N/m):对于弹性支点处的弹簧系数Zp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类型三: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N/m):作用在舵系结构上的力:1)舵杆上的最大的弯距(N/m):MB=02)各支点处的支反力(N):FA1= FA2= CR/2 FA3=0。

类型四: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N/m):对于弹性支点处的弹簧系数Zc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舵系直接计算与优化

舵系直接计算与优化

计。
关键 词 : 量法 能

引 言
根据 2 0 年 C s规 范 , 01 c 可将 图 l双支 点 平衡舵 简化 为 图 2所示 的梁 系 , 模 型 由几 个 该 不 同截 面梁 组成 。
图 l 双 支 点 平 衡 舵 布置 图
图 2 模 型 图
二 能 量 法 求 解 过 程 简介
该 梁起 点 的距离 。
R :
y 。 oF. a 詹. 2— —Z



Z.
所 以( ) 写 为 2式
角 .+ 主 E・詹…z 。 . r a出 .。 1 o =
由() 3 式和再 个 静 力平 衡方 程 , 即可 求耨 支 反力 R 、 和 R 。 .R 。
广



20 0 6年第 1期
×l Os
式中:。 D 为上舵 承处 的舵杆直 径 ;
D 为下舵 承处 的舵 杆直径 ; Mb为 Mb和 Md中数值较 大 的一 个 。 D 和 Mb 是未知 的 , c 都 因此可先 假 设 D , 出 L, c求 然后 计 算 出 Mb和 Md 比较 两 弯矩 数 , 值 大小 , 将较 大 的重新赋 给 Mb 带 人 ( ) , 6 式求 D 。在 求 解 过 程 中往 往会 发 现 , c 假设 的 D 值 c 与式() 6 求得 D 值并不 一定相 等 , c 或相 等时 不 一 定 满 足 强 度要 求 , 因此 要得 到准 确 的满 足 强 度要 求 的 D 必须 进行多 次计算 , 程 可用 循环 结 构求 出 。 c 编 由于 f段 部 分为锥形 , D >D , | 且 c t则可 取 D 作 为 的初始 值 , l 步长为 0 5 . mm。设 由式 () 6 求得 的端 直径 为 D 以 I c lI m 为 循 环 控 制 条件 , c以 O 5 m 为 步 长进 行循 c, D —D ≥l m D .m 环计 算 , 直到两 直径 差值小 于 l mm; 在循 环 当中 , c以 O 5 m 为步 长递增 , D .r a 因此 f 段的 惯性 l 矩 , 也 是递增 的 , . 而且此 段为锥 形 , 以用 以下 式求 ,: 可 |

舵系计算书

舵系计算书
六、舵系零件
1.舵杆计算
A.根据§3.2.2.1规定,下舵承处的舵杆直径D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D =73.25
式中: A--舵面积 A = 3.64m2
V--设计航速 V = 16Km/h
σb--材料抗拉强度,本舵杆选用25号钢
σb=430 N/mm2
N--系数 取N = 1
K--系数 取K = 3.5d2= = =27.5 mm实取d2=40mm。
根据§3.2.8.4规定,法兰厚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螺栓中心至法兰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2倍。
实取法兰厚度t =40 mm,螺栓中心至法兰边缘的距离b = 48 mm。
日 期
一、概述
本计算按中国船级社2002年版《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第一分册第3章第2节及2004修改通报的有关要求进行。
该船为双机、双螺旋桨、平板舵,舵杆中心在F0-250肋位。
二、设计数据
水 线 长 LWL63.05m
两柱间长 LBP61.80m
型宽B11.3m
型深D4.2m
设计吃水 T.3.4m
Cn--系数 Cn= 0.604 (平板舵)
∵Cp=0.357
r1=∣Cp-e∣b =∣0.357–0.32∣×1.77=0.065
r2= 0.1b = 0.1×1.77= 0.177
∴r = 0.177
由h = 1.33 (舵面积形心至下舵承中点的垂直距离)得:
R= = = 0.37
D =73.25×
设计航速 Vd16Km/h
最大转动舵角α 左、右各350
三、舵形状
四、舵形参数
1.舵叶面积: S=3.64m2(单叶)
2.平衡部分面积: S1=1.18m2

舵系计算书——精选推荐

舵系计算书——精选推荐

舵系计算书一、概述:JHC667A-230-01JS共 3 页本船舵系按中国船级社《内河小型船舶建造规范》(2006)对B 级航区船舶的有关要求进行选配。

本船设悬挂平板舵一门。

二、船舶主要参数:总长:Loa=13.50m甲板宽:B=2.80m设计吃水:d=0.50m 垂线间长:Lpp =11.90m型深:D =0.90m计算航速:V =12km/h三、舵要素:舵面积:A=0.244舵面积系数:u=4.1舵宽:b=0.58展舷比:λ=0.724舵前缘距舵杆中心a=0.145平衡比:e=0.250舵型:悬挂平板舵m2%mm四、舵杆:1、由《规范》7.2.2.2 规定舵杆直径应不小于35mm。

本舵实取舵杆直径D =60mm,材料为#25优质碳素钢。

五、舵叶:1、由《规范》7.2.4.1规定平板舵的舵板厚度应不小于5mm。

实取舵叶板厚度为:t =5mm2、由《规范》7.2.4.1 规定平板舵舵叶上增设加强筋实取角钢L63×63×5 双复作加强筋。

六、人力操舵装置传动零件1、舵链直径由《规范》7.2.5.2 规定舵链(索)直径应不小于7~9 mm。

本舵实际选用φ7-6×7+FC-1570钢丝绳。

2、传动拉杆由《规范》7.2.5.3规定舵的传动拉杆直径应为舵链直径的1.2倍,即d′=9~11mm本舵实际传动拉杆直径为 d =9mm 的圆钢。

七、舵柄、舵柄毂本船的舵柄、舵柄毂参照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第1篇第3章的要求进行计算。

由《规范》3.2.10.1规定矩形舵柄在距离舵杆中心线1.5D1处的剖面对其垂直轴的剖面模数应不小于W=0.14(1- 1.5D1/R)D13 cm3 式中:D1=4.9cm R=40cm则:W=13.44cm3实际舵柄的剖面模数不小于13.44cm32、舵柄毂由《规范》3.2.10.1规定44mm实取h=50mm舵柄毂的高度h≥0.9D1 =舵柄毂的外径D0≥1.8D1 =88mm实取D0=100mm1JHC667A-230-01JS共 3 页八、舵机扭矩计算舵叶来流速度:正航时, Vr = V=3.33m/s 倒航时, Vr'= 0.6(Vr)=2.00m/sa=0.15mA=0.24m2b=0.58mα=35°sinα=0.573舵上水压力Pn、舵上水压力中心距舵叶前缘的距离Xb、水压力对舵杆扭矩M:正航计算:Pn = [20sinα/(0.2+0.3sinα)〕AVr2 kgf=83.4kgfXp = (0.195+0.305sinα)b m=0.21mM = 9.8Pn(Xp-a) N.m =56.8N.m倒航计算:2Pn'= [20sinα/(0.2+0.3sinα)〕AVr'kgf=30.035kgfXp'= Xp =0.21mM'= 9.8Pn'(b-a-Xp') =64.9N.m由正、倒航计算,舵杆最大扭矩Mmax =64.90N.m现舵扇半径R =0.40m因此,拉舵钢丝绳上的最大拉力为:P =61.94/0.40=162.24N现取钢丝绳安全系数n=6则选钢丝绳允许负荷为Pˊ= 6×162.24 =973.447N现本舵实际选用φ7-6×7+FC-1570钢丝绳,其破断拉力为P0=25.5kN,此值大大超过实际受力,故满足要求。

舵系结构计算

舵系结构计算
正车时 正=0.33,倒车时 倒=0.66,
--平衡系数, = e =0.25;
则:R正=0.08c=0.0224m ,取R正=0.1c =0.028m,
R倒=0.41c =0.115m,
带入上式,则得:
正车时:T正=509.17 Nm;倒车时:T倒=653.5 Nm;
3、舵机选择:
考虑到风浪阻力及各舵承处的摩擦力矩,故按1.5倍的舵杆扭矩选取舵机,即舵机的最小扭矩:T=1.5 x T正= 1.5 x 509.17 =763.76 N.m = 77.85 Kg.m
2、舵叶板厚度:
按3.1.14.2规定,舵叶板t厚度就不小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1.5sVd+2.5 mm;
式中:s=0.602 m,Vd=V正=12.96 Kn ;
则:t=1.5 x 0.602 x 12.96 + 2.5 = 14.20 (mm) ;
实取:t= 16 mm ,不设加强筋,满足要求。
1.5、下舵承支持力:
P=F+ =9321.65 N;
1、舵杆直径核算:
2.1、舵柄处舵杆直径:
按3.1.5.5,舵柄处传递舵扭矩的舵杆直径D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Dt=4.2 = 18.38 mm;
式中:T=T正=136.35 Nm; =(450/235) =1.628;
实取Dc=63.5 mm。
3、舵杆轴承的核算:
本船舵杆的下舵承为滑动轴承(铜套),上舵承为滚动轴承(向心推力滚柱轴承)。
按3.1.13.1,轴承应具有足够的润滑,其支承面积Ab(支承面的长度乘以直径)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P—为轴承的支承力,对下舵承P=9321.65 N ,

舵系计算书.龙de船人

舵系计算书.龙de船人
实取:Dt=160 mm
3.1.2
197.8mm
式中 MB=34107.5N·m T=22160.2N·m
实取:Dc=200mm,#25船用锻钢
3.1.3
43.52N/mm2
14.13N/mm2
49.93N/mm2<158 N/mm2
式中 MB=34107.5N·m DC=200mm T=22160.2N·m
2.4
2.4.1
图中:l1=1.8ml2=0.52m
l3=2.5ml4=0.22m
l=l3+l4+l2=3.24m
计算载荷P
正车:P=F/l3=38539.56N/m
倒车:P=F/l3=8478.68N/m
2.4.2
34107.5N·m
式中 F=96348.9N取FA=0.1F FC=0.6F
2.4.3
本计算书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第2分册第3章要求计算。
1.1
总 长LOA79.650m
设计水线长LWL77.500m
垂 线 间长LPP75.800m
船 宽B14.000m
型 深D6.200m
设 计 吃水d5.000 m
设计航速V10节
1.2
型 式:普通双支点平衡舵
舵面积:A=6.26m2Af=1.5m2
1.445×107N/m
式中 I5=18706cm4l5=2.0m (取自规范计算书)
2.4.4
57809.3N
2.4.5
4mm
3
3.1
3.1.1
正车:Dt=4.2(T/KS)1/3=107.001mm
式中:正车时的舵杆扭矩T=22160.2N.m

舵

反应舵
单板舵:
又称平板舵。舵叶是一块钢板,正 反两面交替安装的横向加强筋(舵 臂)等构成。这种舵的特点结构简 单,容易制造,造价低廉,但舵效 不高,阻力大。

用途:驳船和内河小船。
流线型舵:
剖面呈流线型。它是骨架的外围 用复板覆盖而成的。这种舵水动 力性能好,小舵角舵效高,阻力 小。将舵做成空心水密而获得一 定的浮力,可减少舵承上的压力。 其强度也高。虽结构比较复杂, 但被广泛采用与各种船舶上。

λ越小, 绕流的影响就越大,即在同样舵角上所产生的舵压力 越小,而达到最大转船力矩时的舵角就越大。
舵叶的λ值受到船舶吃水及船尾形状等条件限制


海船 (λ=2~2.5), Mmax的舵角多介于30º ~35 º 之间,规定35 º 河船 (λ 1.0~2.0), Mmax出现在35 º ~45 º 舵角之间
这种舵由于水平截面呈对称机翼形,故又称流线型舵
舵的型式很多,图8—1示出三种

舵叶的偏转由操舵装置(通常称舵机)来控制 舵机经舵柄1将扭矩传递到舵杆3上 舵杆3由舵承支承,它带动舵叶7偏转 舵承固定在船体上,由承及密封填料组成 舵叶还可通过舵销5支承在舵柱8的舵托9或舵钮6 上
几种舵
整流帽舵
转子舵
- 是在普通舵的前缘装一高速旋转的圆柱, 由于圆柱的高速旋转,产生了一股侧向流, 此流即提高舵的升力,同时增加了绕舵的 环流,又增加了升力,从而明显地提高了 船的回转性能,此种舵多被回转性能要求 高的船所采用。
5、以提高舵压力为目标,一般在普通的 流线型舵上增加一些附体,以更好的 控制尾流,设计成一种高性能的舵。 ⑴希林舵:应用控制螺旋桨尾流的思路 设计成功的一种高性能舵,它的专利 技术包括上下制流板,尾导流板或称 支撑楔板,这种舵广泛应用于出口船 舶。 ⑵主动舵 ⑶襟翼舵:80年代推船船队多用

3-舵系中心线

3-舵系中心线

2019/3/20
22
2019/3/20
图11.7 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 的相互位置
16
2)舵系运动件校中技术要求 校中前,在车间将舵杆与舵叶组装在一起,以便校准舵 杆中心线与舵叶轴承孔中心线同轴。通过刮研法兰平面、 铰削紧配螺栓孔等以使相对位置固定。 (1)采用组装拉线校中时,舵系运动件法兰连接螺栓中至 少应有4个紧配螺栓,法兰结合面应紧贴; (2)舵叶轴承孔与舵杆轴须同轴度偏差不得大于舵承安装 间隙的0.7倍。
2019/3/20 18
11.4 普通三支点舵的装配与安装 1. 上舵承座的安装 1)根舵线初步确定上舵承的位 置。 2)检查其上平面与舵线的垂直 度,如图11.8所示。 3)测量轴系轴线至上舵承座上 平面的距离,该距离数值大于 规定数值的部分应从上舵承座 下部割去。 4)将已割准高度的上舵承座重 新找正位置,点焊固定,复验 无误后,将上舵承座焊牢在舵 机甲板上。 5)当焊缝冷却之后,根据舵线 划上舵承座内孔的加工圆和检 验圆线。
4. 上舵杆与舵叶的安装
2019/3/20 21
5. 下水前的准备 船下水前,应将舵叶与舵叶连接法兰上、下的螺 母和螺栓头用水泥敷设,并要使得下水时水泥已 干。 此外,应将舵固定,防止它在船下水时造成不良 影响。 一般可用钢丝绳从两边将舵柄拉紧,或用角钢等 从两边将舵柄与甲板焊牢等办法使之固定。
3
1-舵柄; 2-压紧环; 3-套环; 4-承压环; 5-压盖;6-滚动轴承; 7、15-压板; 8-上舵承体;9-垫片; 10-衬环; 11-密封圈; 12-衬套;13-上舵杆; 14-舵柱;16-外衬套; 17-铁梨木;18-内衬套; 19-舵叶;20-上摩擦片; 21-下摩擦片; 22-舵轴衬套; 23-垫圈;24-止动板; 25-舵斗; 26-下封板

舵机结构

舵机结构

3、襟翼舵- 将舵叶做成主舵和子舵两部分,子舵即是襟翼舵。当主舵 转动一个角度时,子舵相对主舵再转动另一个角度。这样一来,就明显 地提高了舵效,改善了操纵性能。此种舵的缺点是结构和制造较为复杂。 4、转子舵- 是在普通舵的前缘装一高速旋转的圆柱,由于圆柱的高 速旋转,产生了一股侧向流,此流即提高舵的升力,同时增加了绕舵的 环流,又增加了升力,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船的回转性能,此种舵多被回 转性能要求高的船所采用。
1.转船力矩随舵角而变化; 2.转船力矩有最大值Mmax 3.海船的转船力矩最大值出 现在30°~35 °之间; 内河船的转船力矩最大值 出现在35°~45 °之间。
CL升力系数 CD阻力系数
CX压力中心系数
各项力矩的定义
1.转船力矩MS 水作用力 F 对船舶重心所产生的力矩。 2.舵的水动力矩Ma 3.转舵力矩M 5.转舵力矩
转 船 力 矩
水 动 力 矩
对舵机的要求
舵机是保持或改变船舶航向,保证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一旦 失灵,船即会失去控制,甚至事故。因此,我国《钢质海船人级与 建造规范》(1996)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的规 定,对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 (1)必须具有一套主操舵装置和一套辅操舵装置;或主操舵装置有两 套以上的动力设备。当其中之一失效时,另一套应能迅速投入工作。 主操舵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在船舶处于最深航海吃水并以 最大营运航速前进时将舵自任何一舷35°转至另一舷的35 ° ,并 且于相同的条件下,自一舷的35 °转至另一舷的30 °所需的时间 不超过28s。此外,在船以最大速度后退时应不致损坏。 辅操舵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且能在船舶处于最深航海吃水, 并以最大营运航速的一半但不小于7kn前进时,能在不超过60s内 将舵自任一舷的15 °转至另一舷的15 ° 。

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直接计算分析

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直接计算分析

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直接计算分析徐蓉;奚君【摘要】大型船舶半悬挂舵的舵—舵杆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挂舵臂对其弹性支撑作用进行直接计算分析.介绍了采用挪威船级社(DNV)3D-BEAM软件对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的力学模型进行受力计算和分析.【期刊名称】《船舶设计通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舵杆;挂舵臂;3D-BEAM【作者】徐蓉;奚君【作者单位】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201203;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4.70 前言大型船舶大多采用的半悬挂舵由于受到挂舵臂的影响,受力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根据船级社规范中的简化公式计算,不考虑挂舵臂的弹性支撑,往往使构件尺寸尤其是舵销直径的计算结果偏大,带来不必要的重量,影响船舶的经济性。

故有必要在舵-舵杆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挂舵臂的弹性支撑,并引入梁的弯曲理论进行直接计算,建立舵杆的力学模型,对舵-舵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在舵-舵杆系统设计中关键的参数,即挂舵臂在舵销处实际的支撑力B1。

1 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力学模型分析图1是挂舵臂弹性支撑的舵-舵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1700 TEU集装箱船的半悬挂舵为例,其舵叶外形尺寸如图2所示,CR=2196.017 kN。

根据德国船级社(GL)规范规定,在初步确定构件尺寸时,可忽略不计挂舵臂的柔性,支撑力B1按下述式确定:式中:B1——支承力,N;CR——舵力,N;b——颈部轴承距舵面积重心的距离,mm;c——颈部轴承距舵销中心的距,mm假设舵销的屈服极限σeH=280 N/mm2,那么根据GL规范,按照以上支撑力B1可得舵销直径的最小值:式中:kr——材料系数;ReH——材料的屈服极限,N/mm2上述支撑力B1除用来确定舵销直径以外,还可用以校核挂舵臂的构件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得到初步的挂舵臂设计尺寸,如截面面积、板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车时 正=0.33,倒车时 倒=0.66,
--平衡系数, = e =0.25;
则:R正=0.08c=0.0224m ,取R正=0.1c =0.028m,
R倒=0.41c =0.115m,
带入上式,则得:
正车时:T正=509.17 Nm;倒车时:T倒=653.5 Nm;
3、舵机选择:
考虑到风浪阻力及各舵承处的摩擦力矩,故按1.5倍的舵杆扭矩选取舵机,即舵机的最小扭矩:T=1.5 x T正= 1.5 x 509.17 =763.76 N.m = 77.85 Kg.m
1.5、直径核算:
2.1、舵柄处舵杆直径:
按3.1.5.5,舵柄处传递舵扭矩的舵杆直径D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Dt=4.2 = 18.38 mm;
式中:T=T正=136.35 Nm; =(450/235) =1.628;
实取Dc=63.5 mm。
3、舵杆轴承的核算:
本船舵杆的下舵承为滑动轴承(铜套),上舵承为滚动轴承(向心推力滚柱轴承)。
按3.1.13.1,轴承应具有足够的润滑,其支承面积Ab(支承面的长度乘以直径)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P—为轴承的支承力,对下舵承P=9321.65 N ,
【P】---舵承材料的许用表面压力,按表查得P=7 N/mm ,
二、主尺度:
总长:Loa=13.350m,水线长:L=11.40m
型宽:B =4.020m,型深:D=2.770m,
设计吃水:d=0.915m,航区:遮蔽航区,
设计航速:52.5km/h,最大舵角:θmax=±35°,
舵叶类型:双支点平板舵,舵叶面积:A=0.16m ,
舵杆材料:316不锈钢,抗拉强度: ,
舵面积系数: ;
展弦比: ,平衡系数:e=
三、舵叶外形及安装尺寸:
舵系强度计算书
JTAR43-231-01JS
共4页
第2页
四、舵力与扭矩:
1、舵力:
按规范3.1.2.1,舵力F应按下式计算:
N;
式中:A---舵面积,0.16 m ,
---航速,本船V=52.5 Km/h = 28 Kn,则:
正车时V正=28 Kn;倒车时V倒=0.5V正=14 Kn;
2、舵叶板厚度:
按3.1.14.2规定,舵叶板t厚度就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1.5sVd+2.5 mm;
式中:s=0.602 m,Vd=V正=12.96 Kn ;
则:t=1.5 x 0.602 x 12.96 + 2.5 = 14.20 (mm) ;
实取:t= 16 mm ,不设加强筋,满足要求。
则:Ab= (mm )
舵系强度计算书
JTAR43-231-01JS
共4页
第4页
本船实取下舵承支承面D x h = 63 x 90 = 5670 (mm ) > 1331.66 mm
六、舵机及操舵系统:
本船舵机及操舵系统采用法国进口的LS185P型成套配供的船用手动液压舵机1套,配备全套的推舵油缸、舵柄、管路阀件和操纵手轮等。舵柄处设有限位器,使转舵角度限制在±35°之间。其公称扭矩为:185kg.m,大于计算要求的操舵扭矩(20.87kg.m);满足各项要求。
舵系强度计算书
JTAR43-231-01JS
共4页
第1页
一、概述:
本船系适航于遮蔽航区的玻璃钢游艇,属B型游艇,主要用于短途水上浏览观光等。采用柴油机动力驱动的轴系螺旋桨装置推进,尾机型、双机双桨双舵推进。
本船采用悬挂式平衡、单板舵,其舵设备按CCS《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第三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计算。
---系数, =1.248;
---系数,正车时 正=1.1,倒车时 倒=0.8;
---系数,1.0;
带入上式,则得:
正车时:F正= 22730.9 N;倒车时:F倒= 5682.7 N;
2、舵杆扭矩:
按规范3.1.3.1,正车和倒车时,舵杆扭矩均按下式计算:
T=FR Nm;
式中:R—臂矩,R=c m , C—舵叶平均宽度,C=0.28 m
本船选用Kg.m的自动液压舵机。
五、舵及舵设备计算:
1、舵杆---舵叶系统受力计算:
按3.1.4.4,计算模型按悬挂舵模式计算。
1.1、下舵承处舵杆弯矩:
=39665.4 Nm;
式中: =0.251 m, =0.196 m,取F = F正=22730.9 N
舵系强度计算书
JTAR43-231-01JS
共4页
第3页
=0.576 m, =0.545 m, =0.384 m ;
1.2、舵叶弯矩:
Fh=9456.05 Nm;
式中: =A=0.16 m ,h=0.416 m ;到F=F正=22730.9 N;
1.3、舵叶剪力:
F=F正= 22730.9 N ;
1.4、上舵承支持力:
=103294.3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