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浅谈新课程中的史料运用新课标教材依据“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情操”的理念,在构建历史课程新体系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史料,增强了历史的亲切感、真实感、认同感;对于改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
使历史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复述,而是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加深对历史本质的认知和掌握,体现了新课改重视情景创设、鼓励探究求知的教育新观念。
面对如此丰富的史料,如何运用才能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感悟历史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史料的运用应注意兴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地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史料。
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一课时,我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乔冠华开怀大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游览长城,周恩来迎接来访的尼克松,毛泽东与田中首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照片投在大屏幕上,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然后围绕每一幅照片讨论教师事先设好的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梳理。
这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证据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史料的运用应有助于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新教材在课文中和课后引用的史料,有对课文说明和补充,也有的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选取具有一定情景的材料,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解读、探究历史真相,做出评价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与巩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PDCA循环图示
8
PDCA循环圈研讨
步骤二:设定目标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 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 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 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 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 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 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 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 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 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 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 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 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 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 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源自7PDCA循环圈研讨
PDCA循环运用与流程图
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中存在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结合PDCA 循环在制造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按照“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创新 过程中PDCA循环的运用可以参考图1所示来完成。 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 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初中历史各种形势图解教案
初中历史各种形势图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各种形势图解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历史形势图解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各种形势图解的分类和应用。
2. 常见历史形势图解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历史形势图解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介绍各种形势图解的分类和应用,包括时间序列图、空间分布图、统计
柱状图等,并分别讲解其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3. 示范演示:老师现场绘制一幅时间序列图或空间分布图,演示如何将历史数据转化为图形,并分析图中的信息和趋势。
4. 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段历史数据,绘制相应的形势图解,并用文字说明和分析图中的内容。
5. 展示讨论:每组呈现自己的形势图解,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和评价,分享各自的分
析和看法。
6. 拓展延伸:介绍更多类型的历史形势图解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各种形势图解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还有机会实践
和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
如何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历史数据和信息,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希望通过这样的
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形势图解,为深入研究历史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作者:王园园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7期摘要:文字史料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客观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如何选择和运用文字史料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文字史料;问题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文字史料,而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能够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帮助学生形成基本历史观的根本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方法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文字史料的合理选择1、真实性选用文字史料的第一原则即是真实性。
文字史料作为探索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种类必定是鱼龙混杂,而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选用的一定是真实史料,也是供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所必须要具备的。
此外,部分的文字史料均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需要教师在选用时加以辨别,这样才能够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
研究历史的学者们都明白,鉴别材料真伪是进行一切研究的前提,如果材料的真伪不清楚,那么一定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这充分地表明了,文字史料的真实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选用的第一原则,史料最好是第一手史料。
总的来说,教师所选史料必须要具有说服力且经典,这需要教师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相应知识,学会运用史料。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文字史料必须要注明出处,一方面既可以体现所选史料的真实性,也方便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追根溯源。
2、针对性针对性指的是教师对学情的考虑,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教学内容,选取相应地且能够紧扣教学重难点的文字史料。
要知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需要建立在所掌握的旧知基础上,那么如果教师所选史料过于难理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
分析文字史料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而并非考察的解读能力,所以选择学生能够轻易读懂的材料即可。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与知识点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与知识点历史材料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考察考生在历史学科中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等方面。
所以做好历史材料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审题,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在做历史材料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中表达的含义。
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后果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材料中的内容。
2.仔细分析历史材料,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材料是历史材料题的核心,需要认真分析历史材料中的信息。
历史材料中可能包含各种历史文献、文字、图片、图表、表格、史料等,需要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来回答问题。
在分析历史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来源、时间、地点、背景、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需要根据历史知识点,对历史材料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3.熟记历史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知识是历史材料题的重要基础,需要经常抽出时间进行复习和记忆。
学生首先要掌握历史大事和重要人物的生平,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相关背景等方面的信息;然后要理解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了解某一事件对当时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最后要将历史知识联系到当今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和政策,进行宏观思考。
4.注意连贯性,注重语言表达在回答历史材料题时,需要注意答案的连贯性,语言流畅,论述清晰、精准、有条理。
决不能简单地把历史材料的答案罗列出来,而应该采用逻辑连续的方式进行论述。
同时,在表达上,也需要注重用简洁、准确、严谨的语言进行描述,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进行说明,使答案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历史材料题,做到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语言表达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关键是多做历史材料题,熟练掌握历史知识和分析技巧,融会贯通,才能得到好的成绩。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发布时间:2023-01-28T08:08:51.9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8期作者:白琳[导读] 史料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合理地运用史料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课堂要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应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白琳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一中 723100摘要:史料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合理地运用史料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课堂要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应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新时期教师,要提高对于史料资源应用的认识,应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科学地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效率。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与当代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
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生活观点来了解悠久的历史和历史环境。
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还需要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乐趣。
历史故事史料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短故事史料的形式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听故事史料的过程中受到知识的微妙影响。
使用史料教学法可以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
一、史料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一)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史料内容初中历史的内容尽管难度相对较低,但其内容非常翔实、丰富,学生的学习体系也是在点滴的知识点之下有效建立起来的。
面对非常丰富的史料内容,如果教师没有做好正确的筛选或者引导,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学习。
所以,在传统史料结合的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史料阅读不耐烦和不充分等问题,对由大量文字组成的冗长史料文章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史料教学受到阻碍。
因此,教师需要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史料做出预先的筛选和分析,为高效使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优质文档】历史课观课评课报告-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史课观课评课报告篇一:历史课评课稿历史课评课稿这一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改课。
首先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王老师这堂课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民族关系对今天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教学落实较好。
第二.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两个有深度的问题: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用表格形式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史实后,接下来进行知识巩固:探讨深层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不仅让学生融汇贯通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当今社会...........第三,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王老师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和睦民族关系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学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也是这一堂课最大、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PDCA循环图示教学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3
⑥ PDCA循环圈研讨
⑦ ⑧
4
⑨
PDCA循环圈研讨
分析说明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
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
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
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
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
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
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5
PDCA循环圈研讨
循过程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 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 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各个学段的应用都相当广泛,它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清晰化,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体系结构纵横交错,知识点丰富,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迅速让学生建立起知识构架,理解历史知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引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它可以指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知识结构,健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科学记忆历史知识点、快速理解历史内容。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思维导图有着明显的特点,其制作灵活,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制作时可以根据知识特点进行创新,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新时期,教学理念发生变化,不再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
思维导图是由一个知识组织发散成多个知识构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发散,在脑中建立一个历史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历史学习质量。
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
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变化多端,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扩散。
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利用它进行授课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种启示,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运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初中历史知识错综复杂,知识点庞杂分散,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作者:丁海涛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历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空观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文章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就是时间和空间观念,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超时空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历史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学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历史性思维,使学生的视觉更具敏感性和准确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如,视频资料、图片、雕刻、建筑等作为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图片等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香港澳门的回归》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可以播放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图片或者是地图,然后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如:“让学生回到播放的图片是那两座城市,这两个城市是如何失去主权的?”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在播放澳门和香港回归的视频,然后在提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以什么方式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香港和澳门主权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以历史视频、图片、地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历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浅谈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具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史料。
史料是指能够反映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社会状况等的各种资料,包括文献、实物、口述等多种形式。
例如古代的史书、档案、铭刻、文物,以及现代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等,都属于史料的范畴。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其一,它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展示真实的史料,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材料,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而非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其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具体的史料往往比枯燥的文字叙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在分析、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判断、归纳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呢?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所选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二是针对性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能说明问题、最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史料。
三是多样性原则,尽量采用多种类型的史料,如文字、图片、图表、实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先展示相关的史料,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份史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它能证明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某一史料,交流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拓宽思路,进一步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史料。
例如,在学习某个历史时期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的史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视角下史料分析与历史教学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视角下史料分析与历史教学探究摘要:近年来,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我国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史料分析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史料分析,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历史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不充分。
史料作为历史学的基础,也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资源。
把史料分析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史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运用现状鉴于史料分析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史料分析。
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对史料分析的运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史料分析不够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已提出,但是,目前我国依旧是以中考、高考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
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以取得高分为主要目的,对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不够重视。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不利于史料分析在历史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讲解历史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对于一些史料的分析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讲解,不能使课内的历史知识和课外的史料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发挥史料分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史料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史料分析的作用。
巧用图示教学法,让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立意更明朗——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为例
··b))!34$46' #"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就是把讲述的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以图示作为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展开于空间、表现为动态、感知于视觉、达之于思维,实质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图示的“图”不是具体的某种事物的形象,而是体现具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示意图。
所以“图”只是表达的手段,可以多元化,“示”才是展现的目的,才是教学立意的价值。
图示教学法展示历史史实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展示历史教学的价值立意。
笔者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为例,对图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价值立意中运用的一些实践和认识进行探讨。
一、巧用教科书的框架图示,确立教学主题方向,深挖教学立意从图示教学法的定义看,它是向学生传达信息的方式之一;从手段看,它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法之一;从功效看,它是联系历史事件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和纵横结构的纽带。
所以,图示教学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借用“图”来展现教学主题,达到价值立意。
打破固有思维,给图示教学法以多元的“图”,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才能够凸显。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多,教学课时不够,已经成为当下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共同感触。
这样的感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教学主题的确立不明确。
如何才能够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之下,更好地找到教学主题确立的方向?图示教学法就是不错的选择。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为例。
在新授第一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时,若仅用教科书的阐述,教师就陷入教知识的怪圈。
显然,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为87此,可以图示确定这一子目的教学主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传授基本史学知识时代已经过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重视起来。
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却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关注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运用点线结合,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我们知道,时空是构建历史的前提,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
历史学科的知识也是在历史时空基础上构建而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我认为最简易且实效的方法是运用点线结合,将历史事物从零星的点串成有条理的线,再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通过设计绘制时间轴,不但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同一时期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解事件的始末。
比如,在复习国内外的改革专题时,学生经常无法理解国际因素对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若将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间与戊戌变法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心开意解。
再比如,在学习“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来建立时空观念,使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更好的把握。
另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示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地图使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可以画示意图来展现辽宋西夏的并立。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言: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使用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教学内容,更直观的理解复杂的文字信息。
而这也对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提出要求,合理的利用历史地图,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
本文意图通过阐述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原则,进而探究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历史地图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五大素养之一,而历史地图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的叙述大多都会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上的概念,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空间与时间,即历史都是发生于特定地点的特定时间,通过历史地图,学生能够自主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查找,通过查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能够在识图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明确时空观念,任何一个历史时间都不能够脱离时空独自存在,而历史地图正是连接二者的一个重要纽带,另外不同历史时期在空间分布上又都具有着不同特点,而只是依靠文字来进行这种变化的叙述,使得学生难以具体理解。
而通过两幅历史地图之间的区别,就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时空上的变化,进而明确历史发展的脉络。
诸如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中,分别呈现了《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两幅图片就直观的显现了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势力变化,通过对两幅图片进行对比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诸侯国之间发生变化的原因。
历史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字内容。
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有着大段的文字叙述,或者是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将全部内容包含在文字叙述中,这时文字下面附加的历史地图便格外重要,大段的文字有时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在脑中形成清楚的发展脉络,不易于学生记住。
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查看地图,查找地理信息的方法,应用地图将这些大段的文字串联起来,形成图画,直观的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得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更加的牢固,扎实。
历年全国自考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历年全国自考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课程代码:004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理论研究水平B.迁移推广水平C.探究原因水平D.测量评价水平2.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 )A.总体B.总量C.样本D.集体3.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分层随机取样也叫( )A.等距抽样B.机械抽样C.配额抽样D.整群抽样4.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的评论被称为( )A.内部评论B.外部评论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A.搜集、分析与鉴别史料B.揭示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C.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D.找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6.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运用、施行的情境是( )A.自然情境B.任何情境C.不可控制的情境D.实验室中的情境7.在设计问卷时,经常采用的问题设计形式是( )A.开放式B.是否式C.半封闭式D.封闭式8.采用单组后测设计进行教育实验分组设计时,作为实验处理效应的是( )A.前测结果B.前后测的差大于零C.后测结果D.前后测之和9.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其中对理论的外部检验是指( )A.实践检验B.逻辑检验C.专家检验D.群众检验10.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标准主要是研究的( )A.有效性B.逻辑性C.准确性D.一致性11.在定性分析的效度检验方法中,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得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的方法是( ) A.比较法B.检查法C.反馈法D.三角互证法12.定性资料分类法大致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以事物的多种内在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
高一年级历史课堂选择和使用史料的策略
高一年级历史课堂选择和使用史料的策略作者:杨永松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5期史料是我们研究和佐证历史的材料,站在历史教学的角度则是历史教学中的一切素材,包含了文字、图片和表格等类型的史料。
在高考中,运用史料来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是基本的能力要求,史料性的选择题、非选择题是很常见的题型,对考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务必重视史料的教学。
一、借助史料创设情境,还原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高一的学生刚接触高中历史,要引起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喜欢上“学历史”,合理地运用丰富的史料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应成为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上课的导入环节,可通过丰富直观的史料进行导入,增添历史感。
如学习“雅典民主政治”一课时,可展示雅典古代奥运会、古建筑和伟大人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启發学生思考“为何雅典会创造如此辉煌的古代文明”而导入新课。
另外,高一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点容易张冠李戴。
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通过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加以区别。
如对于“翻车”和“筒车”,可展示相关图片加以区分,两者的实物图像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印象更深刻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
二、培养学生对史料阅读的兴趣,多接触和感知史料,消除畏惧心理高一的学生,刚接触较多的史料,特别是文言文史料,难免产生厌烦甚至是畏惧心理,“谈史色变”。
不能让这种畏惧心理延续,务必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史料解读实际上并不难,树立自信去克服。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度接触各类型史料,见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能适应一定难度的史料分析,便不再惧怕史料。
首先,有一些常见的、经常在试卷中看到的史料,可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并形成知识点与史料的对应关系来加深印象。
如在讲到分封制的其中一个特点——分封对象的主体是亲族,教学中可对应这则材料“《荀子》载‘兼制天下,立71国,姬姓独居53人’”去理解掌握,形成知识点与史料间的对应。
初一年级历史成绩优异的实用策略
初一年级历史成绩优异的实用策略每一个初一学生在历史课上表现出色,都离不开一些实用的策略。
这些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信心和动力。
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每天固定时间复习历史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记忆。
建议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这种习惯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逻辑关系有更清晰的理解。
坚持每天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在考试时更加从容自信。
其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另一有效策略。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勇于提问,对老师讲解的不理解的部分主动发问。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也是一个展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理解的好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将历史学习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
例如,可以将课本分成几部分,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和笔记整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避免在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而是通过平时的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
此外,利用历史教材之外的资源也是提升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
许多历史书籍、纪录片和在线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不同的视角。
通过这些额外的资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掌握更多的细节和背景,提升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选择这些资源时,学生应当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练习历年试题和模拟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做过去的考试题,学生可以了解考试题型和出题重点,同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模拟考试能够帮助学生适应考试节奏,调整答题策略,提高考试时的应变能力。
定期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能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天津市第112中学
左彤光
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图示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文章的重点是怎样应用图示教学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图示教学法,高效教学
一、历史图示教学的概念、特点和使用原则
历史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图像或者表格为主要方式,揭示历史现象或者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促进高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法运用形象化的图形、图像、图表讲授历史基本概念,揭示复杂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突破疑难点。
图示法的实质就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纷繁复杂的过程清晰化,抽象晦涩的概念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生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值。
历史图示教学法具有如下的优点:1、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教师破解疑难点的“利器”。
2、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利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3、使复杂的概念,形象化,清晰化。
4、起到语言表述达不到的鲜明、易懂的效果。
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局限性表现在:1、容易片面的追求知识的单向度教学。
2、容易造成知识的缺失,甚至可能造成历史知识的教条化。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4、不利于培养综合的人文素养。
5、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历史图示使用的原则图示设计必须遵守三个个基本原则:一、简明抽象原则。
二、符合思维规律。
三、科学性原则。
二、如何科学的使用历史图示,构建高效课堂
一、历史图示教学应当在重难点处使用。
我们要因地制宜的使用历史图示。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以下三种情况采用图示法比较好:1、在教材中的那些头绪复杂、跨越章节的教学内容;2、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3、复习课,阐述宏观历史脉络的内容。
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错综复杂的联系,这课头绪繁多。
单纯依靠讲解和阅读教材不能很好的
理解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不能梳理清楚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如果无法理清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之间的影响,会造成后面相关内容学习的困难。
为此,我设计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示。
以总揽全局,将复杂的国际关系史内容叙述清楚。
图示不仅交代了巴黎和会
和华盛顿和约达成的主要内容,还揭示了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公正、脆弱、矛盾的特点。
教师在图示的基础上讲授使学生最终对这个疑难知识点有了比较准确清晰的理解。
历史复习课需要理清大量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许多内容跳跃性很强。
这时使用历史图示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复习课时,我发现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不是历史事件简单的叠加而是有其本身演变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教师要把有联系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归纳。
否则学生对四个历史事件对近代化的发展作用和推动关系搞不清楚。
对其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难以理出头绪。
那么,将近代化探索的专题用历史线索图示串起来,以探索实践为纵轴,以背景、探索、主要影响和探索的特点为四个维度,用箭头揭示近代化演进的规律。
这样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学生对于近代化探索这一个整体历史进程有了清晰完整深入的印象
二、图示的演示要富有艺术性。
历史教师在演示图示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布局合理;2、色彩对比鲜明;3、符号规范。
设计科学的历史图示就是一件精美的教学艺术作品。
它既能够科学准确的体现历史知识体系,又能欣赏品味图示的逻辑严谨之美。
设计图示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符号使用规范,文字规范工整,色彩鲜明。
将图示中的重点信息用鲜明的色彩标识出来。
颜色的使用要讲求规律。
切忌色彩过多,以免过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眼花缭乱之感。
并且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历史符号的能力的训练。
例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让学生明白的掌握一战的爆发时间、战争的目的、主要参战国及其关系。
我设计了一战参战国示意图。
在这幅图里大战爆发的时间在上突出鲜明便于学生记忆。
帝国主义两大交战国阵营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识。
主要交战国用两个长方框,将德奥意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德协约国集团核心参战国表示出来。
又用横线将背离同盟国的意大利和中途退出大战的俄国与一直交战的前两对交战国隔开。
标出脱离所在集团的时间。
将后来加入各自集团的国家用单独的方框标出并加箭头号以表示后来加入。
这样一战交战双方清晰的呈现。
便于学生理解一战各列强所属的集团。
三、历史图示要与图表、地图、图片、视频图像协同使用。
图示、图表、地图、图片、视频图像是有机的统一体。
如果科学合理的使用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图表、地图与图示的协同好,就会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中学教材《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方面的内容。
是历史教学的传统重难点。
需要将图、图示、地图协同使用。
我分两步设计。
第一步:出示《一战前欧美主要列强比较表》图表型图示,左边的图表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对比,教师进一步分析实力的变化的原因。
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右边的图示揭示了帝国主义集团争夺霸权的实质。
第二步:展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图示:
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顺着图示的思路,有条理的列举战前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和其中的关系。
①、普法战争德法矛盾尖锐,成为“世仇”。
②、沙俄和奥匈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矛盾激化,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德国与沙俄矛盾加深。
③、意大利和法国争夺北非的突尼斯和地中海控制权而矛盾加深。
但属于次要矛盾。
④、德法;俄奥;德俄之间的矛盾又促使法国和俄国与英国接近。
法俄原先就是传统的盟友,英法和英俄之间原本存在矛盾但最终在1907年结成三国协约。
⑤、在争夺世界霸权方面最主要的是英德矛盾。
德英互为最大的敌人,两强必然要通过战争分出伯仲。
通过两幅
图示学生理解
了两大军事集
团形成的原因
和过程,在引
导学生阅读
《帝国主义来
两大军事集团》
历史地图,从
空间和形象上
把握。
然后在
深入的阅读教
材。
这样就优
化了教学环节,将重难点的前移,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的作用。
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能力生成和知识巩固更快更好。
总之,历史图示教学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好方法。
其中的探索价值是无限丰富的。
既然是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要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
就好比“好钢一定用在刀刃上”,发挥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聪明才智,让这个好方法更好的服务教学。
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