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千秋功过秦始皇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秦统一的原因1.客观条件(1)根本原因: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2)社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加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3)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2.主观条件(1)商鞅变法:使秦实力最强(2)赢政个人素质,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秦统一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主要措施政治:(1)皇帝制度(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建立郡县制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重农抑商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军事: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征南越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1>焚书范围<2>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囹圄成市”“赭衣塞道”(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1>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2>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3>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暴政的影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功过是非评价功:(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3)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过:(1)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严刑峻法,徭役赋税沉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总评:功大于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观上(1)吸收隋之教育(2)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客观上(1)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2)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贞观之治的内容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影响: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法律:重视法制,颁布《唐律》影响:化重为轻,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影响:选贤任能扩大统治基础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影响:复苏唐初经济民族: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影响:巩固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论: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评价贞观之治(1)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2)阶级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3)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5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58人民版PPT课件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即: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 (时代性)
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彼时彼地的历史人物,必 须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内加以考察;正确 把握时势和英雄的关系——时势造英雄;但不能否认 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行动可以改 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 用。
人物评说训练
捍卫。
第二
孔子பைடு நூலகம்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和谐
单元 柏拉图 西方文化的奠基者。
3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第三 单元
3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军事独裁。 不贪恋权势;坚持民主。 军事独裁。
关注人物杰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单元
第四 单元
3
人物 孙中山
甘地 马克思
品质 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放眼世界; 与时俱进。 崇尚个人精神力量;强烈的民族意识;妥协性。
从动词看:指出+概括:8次
从设问的角度看
评述/评价6次 说明2次
从答题词看:背景/原因:8次 措施2次 意义、作用、目的各1次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1、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客观性)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 前进的决定力量。不能过分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克服英雄史观。(不要主观,既不崇拜,也不诋毁)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结合性)
注意历史资料的搜集、鉴别、去伪存真, 对有关历史人物方面的史实进行认真的甄别。
关注历史人物的品质 个性品质:
单元 人物
品质
第一 单元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通过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在评价人物时引导学生注意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方面: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其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有关秦王朝留下的历史遗迹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研究资料,并能透过秦始皇去感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作为古代一个极具特点和争议的人物,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也有着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秦始皇崇信严刑酷法,以为这样能够使他子孙万世相传,但在广大民众的反抗怒涛中,这也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

从长远的历史发展看,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方法】投影、影视作品【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兵马俑在哪里?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是陪葬谁的?都牵涉到一个著名的人物——秦始皇。

(提出问题)投影:战国秦世系表材料一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吕不韦列传》云:“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

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8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82人民版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探究三:结合以上所学,试评 价秦始皇功过。
功: 过: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顺应 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 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开
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
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上均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绝先王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仁义,尚诈 力,任刑罚。
——《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祖龙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开阡陌,置郡县, 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 也……卒为胡亥、赵高二竖子所败。惜哉!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两千年来之政,秦政,皆大盗也。 ——谭嗣同《仁学》
问题探究一: 阅读材料,思考: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 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时代环境、阶级立场、史料掌握程度、评价角度、 价值尺度、个人好恶、知识结构……
问题探究二:怎样才能较好地评价历 史人物?
1.有“依据”地说话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2.说“历史”的话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评价 3.说“全面”的话 --多角度全方位评价 4.说“辩证”的话 --一分为二,突出主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千秋功过秦始皇
千秋功过秦始皇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在不同的时间框架下理解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的 变化与多样,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对史料的辨析、 解释,形成对秦始皇正确、客观的认识。 4.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增强对祖国的 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中历史 专题一 1.1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 人民版选修4-人民版高二选修4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1.1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 人民版选修4-人民版高二选修4历史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教材分析: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以源源流长、连绵不绝而著称。

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朝大一统国家的创建、盛唐气象和“康乾盛世〞是中华文明承继、繁盛的关键阶段。

这三个鼎盛时期的形成与出现,尽管有着诸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位历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

在他们身上,浓聚着彼时彼地的时代特性,他们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时代性代表人物。

专题教学策略:评价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首先需要了解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专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法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自主地开展人物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与中华文明发展、嬗变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本质特性性;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力避空泛、片面、主观和机械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历史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地探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一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

第一编 DIYIBIAN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初期思想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韩欲疲秦人 ,使无东伐 ,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 劝秦开凿沟渠 )中作而觉 ,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 :“臣为韩延数年之命 ,然渠成 ,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 )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资料二(韩人计策被觉察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略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请全部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 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结怨于诸侯,求国无危 ,不行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两则资料所反应的事件中 ,秦王分别作出了什么决议 ?秦王的决议致使了什么结果 ?(2)假如你是客卿 ,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劳吗?请说明原由。

思路分析第(1) 问注意依据资猜中的重点信息进行判断,其结果要联合所学知识剖析。

第(2) 问能够选用随意一种看法睁开阐述,注意要史论联合。

参照答案 (1)决议 : 坚持达成郑国渠的开凿 ; 不采用“逐客”建议。

结果 :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获得浇灌 ;留住和吸引了大量人材 ;秦国日趋强盛 ,最后灭掉六国。

(2)留。

原由 :秦王重点时辰采用客卿建议 ,说明他重视客卿作用 ,在这样的环境里 ,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不留。

原由:秦王一度气度狭小,郑国一度险象环生,秦国一旦统治稳固 ,留在秦国就很危险 ,不如走开秦国另寻实现志向的地方。

2.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皇帝之功 ,勤奋本领。

上农除末 ,黔首 (指老百姓 )是富。

普天之下 ,抟心揖志 (专心一志的意思 ),器材一量 ,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 ,舟舆 (指船和车 )所载 ,皆终其命 ,莫不喜悦忧恤黔首 , 朝夕不懈。

举错 (同“措”)必当 ,莫不如画。

——《史记》资料二1973 年 8 月 5 日 ,毛泽东作《读<封建论 >呈郭老 (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议。

千秋功过秦始皇

千秋功过秦始皇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美国三权分立制
三公九卿制和三权分立本质上有何区别?
三公九卿制目的是强化皇权,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治的特点。 三权分立制目的是避免绝对权力,维护民主制度,体现了 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特点。
3、地方行政制 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 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中 央 地 郡 郡守、郡尉、监御史 方 行 郡县制推行的意义: 县令、县丞、县尉 县 政 1、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 体 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乡 三老 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 ------苏洵《六国论》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军事方面 4、文化方面
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的来 历 (2)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伟大建筑 民族象征 劳民伤财 暴政见证 秦皇陵兵马俑
阿房宫、骊山墓 秦长城,全长 1万多华里 140多万人/年 辽东 秦皇陵地下宫殿
40多万民工 5年
临洮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故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汉书· 食货志》
根据《大秦律》秦的刑罚种类大致有8大类30余种。包括死刑、 肉刑、流放刑、徒刑、笞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57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57人民版PPT课件

第二步,请对上主要活动进行同类合并,并逐一分析其影响。
第二步, 请对上主要活动进行同类合并,并逐一分析其影响。 政局上:1.结束了……开创了……;
2.加强了各地联系,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制度上: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专制主说明:抓住关键句,文段首句、尾句进行分析;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
第一步,快速阅读教材,利用文段、文句阅读法,概 述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整理之后展示。
秦始皇的主要活动:
1.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一目三段)
国家政局
2.确立皇帝制度(二目二段) 3.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二目三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推行三公九卿制,加强君主专制(二目三段) 5.统一文字(三目一段)
经济措施
6.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三目二段)
7.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三目三、四段)
8.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四目一段) 9.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四目一段)
思想文化
10.征收大量徭役、赋税(四目一段)……
经济上:1.方便了的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
思想文化上:1.对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禁锢人们的思想。
是否还有其它分类方法,说出你的依据。
秦始皇的主要活动:
1.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一目三段) 2.确立皇帝制度(二目二段) 3.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二目三段) 4.推行三公九卿制,加强君主专制(二目三段) 5.统一文字(三目一段) 6.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三目二段) 7.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三目三、四段) 8.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四目一段) 9.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四目一段) 10.征收大量徭役、赋税(四目一段)……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选修4 专题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教案(2)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选修4 专题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教案(2)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历史唯物观,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辩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文科A班的学生,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较高的参与意识。

本节内容为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节,基于必修一、二、三学生都已经学习过,因此有较充沛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还没有正确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学生在之前必修课中学习和掌握了秦始皇的相关史实。

因此,这节课可以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本节课重点知识主要通过学生探究、小组讨论自主完成;对于秦始皇的评价由教师引导学生,以模拟法庭审判秦始皇的方式完成,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媒体与资源】1、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史料;2、学生以完成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和小组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设计与秦始皇相关的史实,以“猜猜他是谁”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本节内容。

2、当学生都判断出这个历史人物是秦始皇之后,播放《秦始皇的机密》片段从而引入第二个话题——我心目中的秦始皇。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帝王之一,他统一了中国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其一,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四百多年的割据局面,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事业创造了基础。

秦始皇创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得以世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官制的基础,这样一套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的下次统一和国家治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二,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他编纂了《史记》,奠定了中国历史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记录开创了先例。

秦始皇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三,秦始皇在文化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把古代的汉字优化改良,统一了汉字的规范,为后来的文字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还大力的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修建长城、修缮大运河等,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二、秦始皇的遗憾秦始皇生前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发了历史事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和政治干预的极端例子。

其一,秦始皇对于知识分子的打压。

秦始皇严禁私人拥有各种古籍文献,焚书坑儒,这些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巨大损失,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其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是以暴力和高压镇压政治反对派,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不注重。

如“无劳之民,俱走避”和“一人失道,全家出走”的政策,导致百姓生活异常困苦。

其三,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他的政策过于专制,过于峻厉,朝政的高度集中以及官僚体系的等级化所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

尤其是制定分封制、缩小封地和征发劳役,都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三、秦始皇的启示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的成就和失误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首先,中国的分裂和统一历程显示,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各个时代都有努力追求全国统一的人物。

而建立系统的制度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课件+练习:专题一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1)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课件+练习:专题一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1)
(3)秦始皇有功有过: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 激化,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 D 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12
材料三 在历史活动课上,某历史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法庭”活 动: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原告:秦朝人民大众 被告:秦始皇 法官:全体学生 原告陈词:你不体恤人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被告辩护: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 了物质基础。 (2)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 (3)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增强。 (4)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人 民厌战、渴望统一。 (5)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知识点三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 D 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知识点一 秦朝的统一(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历史条件
概况
意义
经济基础
秦王才略
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 不韦;重用王翦父子等 将领;采纳李斯、尉缭 的建议,采取正确的统 一战略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3)康熙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六次 南巡,视察河工;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等措 施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基准考点一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主题四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1)秦始皇对北方的匈奴族一方面进行军事战争,一方面 修筑长城,防止匈奴南下侵扰。对南方的越族地区采取 军事措施,统一岭南后,实行郡县制进行管辖。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仁”:仁者,爱人 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 他人。 ②行“忠恕”之道,即人要尽己为人。
(3)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 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知识整合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信息解读]
上述史料反映了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传入韩国、日本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传 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并从中得到启发;当今世界 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主题二
领域 哲学 思 想 政治
基准考点一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三
主题四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主题四
秦始皇、唐太宗、康煕帝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共同影响
1.政治上: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统一车 轨,修筑驰道,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唐太宗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奠定了唐朝基业,他吸取隋 亡教训、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心存百姓,奠定了“贞观之 治”的局面。采取了灵活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 的交流和发展。

2023人民版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ppt1

2023人民版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ppt1

《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
《人物史》学习三要求
要求1:把握人物特点,避免千人一面—— 掌握每一位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和他对历 史所作出的贡献。(个性) 要求2:时势造英雄——把握这位历史人物 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共性)
要求3:站在历史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同 时学会举一反三。(规律)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
请阅读课本P.4~P.5的第一目“秦王扫六 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统一六国的 原因(条件)。
(1)秦统一六国
1、秦统一的原因
1)客观条件:(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 社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 加强;(统一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② 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一)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定皇帝称号,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在地方
废除分史 大夫
丞 相
太 三公 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九卿
内 史
(二)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控制,文化摧残
不利政令推行; 不便文化交流
(三)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
(一)根本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历史潮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社会阶段的向前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二)方法: 1.知世论人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 2.就事论人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3.评估标准 --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发展演变进程(轨迹) 2、核心内容 3、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趋势 4、原因分析 5、影响: 1、消极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省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省赛
课题:
第 1 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程标准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掌握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正
学习要求
确评价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在地理民风方面出示材料让学生概括“地利兵强,民风
统一之后的秦王身份发生变化,成为始皇帝, 如何掀开时代新命题······
强悍”。
此处让学生列举统一措施,用一个词形容他的
公元前 230 至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掉韩、赵、魏、
丰功伟绩就是“千古一帝”。 继续列举秦始皇暴政的表现。
楚、燕、齐,完成统一。
(二)暴政
(2)结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看待制度创新与
①焚书坑儒:a、限制思想,摧残文化;b、维护专制 王朝兴衰的关系。
统治 ②修筑长城:a、百姓徭役增加,大量死亡,民怨沸
腾 b、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消耗大量钱财、 挥霍无度
④秦律强调“轻罪重罚”,律法严苛。 三、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千古一帝”与“一代暴君”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举,可怜焦土。出示
二、统一之后实行措施
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
(一)统一措施
邑而促短促。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 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
2、开疆拓土: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一: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 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 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请 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示 对秦始皇评价不同的原因:评价者所处的角度和阶 级立场不同,评价的观点也不同,古代人还不具备辩证看待 历史人物的客观方法。
探究主题一 秦始皇统一全国 情境材料 秦军扫六合得天下一统,兵威之猛世所罕见, 无论哪个将领指挥大军,都可打出辉煌的战绩。 探究思考 秦军能一再大捷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有利条件有 哪些?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标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 1.背景
(1)秦孝公任用 商鞅 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 较快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 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战 争。
3.作用 (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 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 制。 (2)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组建起空前 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国家。
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1.统一文字
(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 小篆 。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 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 政税收。 (2)为使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
[探究点 3] 有利于“大一统”的经济、文化政策
情境材料
秦统一货币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探究思考 (1)材料涉及到哪些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现象? 答案 (1)现象:在全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的 标准、形式。 (2)结合所学说一说秦始皇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在六国中最强大是根本条 件;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用人唯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正确决策 等也加快了统一进程;顺应了民意,得道多助。
[重点精讲] 秦统一的条件 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 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 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 一走向全面统一。 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 一整体。“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 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
答案 原因:①分封制下的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 极大地自主权,爵位世袭,易形成地方割据。②郡县制下的 地方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有任期限制,分权制约,有专职 官员监督,从而有利于中长城? (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人民的生产生活; 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中华民族的象征。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
3.影响 (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 1.中央
(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 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 手中。 2.在地方实行 郡县 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 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设县。
[学习思考] 1.提示 秦国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
民族的融合,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主要原因:秦国商鞅变法彻底,实力增强,具备了进行统一 战争的条件。 具体原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嬴政任用人才,部署 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2.提示 丞相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 夫负责监察百官,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者分权独立,又 相互制约。目的是加强皇帝专制集权。
探究主题二 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知识主线
[探究点 1] 郡县制 情境材料 战国时,各诸侯国开始有郡的设置,长官初为 武职,主要职能是防守边郡,后逐渐成为地方长官。秦朝时, 每郡置守。西汉初年,郡守改称太守。
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与所学说一说郡守职能有何变化? 答案 变化:由防守边疆的武职演变为普及全国的地方行政 长官。 (2)为何秦代的郡县制比西周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探究点 2] 三公九卿 情境材料
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说一说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案 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官吏选拔
制度等。
(2)由材料信息说一说秦政府各职能机构之间权力运行体现的 原则与作用。
答案 原则: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 专制、官员间分权制衡等原则。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3.大力发展交通 (1)陆路方面:以咸阳 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2)水路方面: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
4.巩固边防 把秦、赵 、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 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四、历史的余音 1.功绩
(1)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 展。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 权巩固的措施。 2.过失:唯我独尊、专制暴虐。 (1) 焚书坑儒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滥用民力、物力,大建宫殿、陵墓,征收沉重的赋税。 (3)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经过 (1)公元前 230 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 229 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 第二天,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3)公元前 226 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 225 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 降。 (5)公元前 223 年,秦军灭掉楚国。 (6)公元前 221 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