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仪方法及参数设置有关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及参数有关的知识
1、导向知识: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分光光度计,或者俗称比色计。分光光度计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阐述了液体吸光度与液体浓度的关系,并且引申出相应的公式及推导公式。吸光度越高,溶液的色度也就越深,反之越浅。当然前提是同波长下。
一般来说,生化反应把吸光度增加的叫做正反应,或者叫做上升反应,色度越来越深;吸光度下降的反应叫做负反应或者下降反应,色度越来越浅。
应用和维修的界限其实很难划分,一般来说操作问题属于应用,故障属于维修。但结果问题有可能是应用问题,也有可能是故障,所以生化仪区分应用和维修我认为纯属找麻烦。
2、生化的测试方法:从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来说,有透射和散射两种方法,生化仪只用到透射法,因为它只有一套光路。贝克曼的自有机型和特定蛋白仪及免疫类血凝类设备,还增加有散射法等等。
生化的测试方法只有两种,那就是终点法和速率法,其余方法都是衍生法。
而单试剂或者双试剂与否与方法关系不大,只跟衍生法有关。
2.1终点法顾名思义,在反应终点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方法,其衍生方法有一点终点法,对应单试剂;两点终点法对应双试剂。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试剂空白、血清空白。
先声明一下,下面出现的所有例图都是选自日立、奥林巴斯、东芝、拜耳这些生化仪的手册,选择的目的一是有代表性,而是清晰度好,并非我个人有所倾向。
2.2一点终点法:也就是单试剂采用的方法。
这是奥林巴斯的曲线示意图,它是R1+S方式,所有生化仪都是以样本S的加入为正式读点的开始,之前加入的试剂读点都为0或负数。所有试剂和样本加入后,都进行搅拌。
上图中R1加入搅拌后进行第一个读点吸光度测试,读点编号为0,然后加入样本再次搅拌开始正式读点1-27。而测试读点是27,也就是反应终点。当然,不一定非要到最后一个读点,很多蛋白反应速度很快,几分钟就到达终点,所以根据情况设置。
奥林巴斯的机型算是一类机型,与贝克曼自有机型类似,R和S间隔读点,也正是这个特性引发了试剂空白和血清空白的应用。
而日立的机器代表着另一类机型,那就是S+R方式,但S和R在同一圈内加入,所以读点从1开始,没有0也没有负数。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点已经开始反应了,没有奥林巴斯机型那样有个平坦的水平线。这个图例反应时间比较长,直到30以后才趋于平稳反应终结,所以读点算在了33-34点。也就是最后两点。
上面两例都是一点终点法,日立的机型无话可说,它就没有平坦区域,那么奥林巴斯的呢?是否可以在平坦区域,也就是R加入后去一个读点,将空白扣除掉,这样结果不是更精确吗?话可以这么说,事情不能这么做,因为一点终点法都是以反应终结的吸光度为准的,不能出来第二个点,何况机型不同,有的你就出不来第一点。
那么在上面两张图里,大家都看到,反应的起点都不是Y轴的0点,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单纯的终点吸光度减去起点吸光度仅能适用于一点终点法。
所以奥林巴斯机型把R加入后的平坦区域,叫做试剂空白,这没错,这段区域只有R参与,根本没有任何样本。但它并不在测试时增加一个空白读点,而是在测试准备或定标准备前增加了一个试剂空白测试。试剂空白检测完毕后,数据保存在数据库里,在更换试剂之前,试剂到期之前都采用这个数据作为空白值参与结果的计算。
试剂空白有一定的范围,超过这个设定范围会认为试剂失效或者污染,所以在奥林巴斯的机型里,试剂空白是一定要做的,而且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报错。
除了试剂空白外,还有血清空白,因为血清的底色甚至高于试剂底色。所以在一点终点法中,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也要进行血清空白的测试。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很少使用,因为要
测定血清空白需要单独的通道。也就是说一个样本要被测试两次,一次是常规的反应,加入R进行测试,另一次是单独采集样本,不加入试剂,而加入生理盐水或纯水稀释到前一次的稀释比例,单独测试样本血清的吸光度。然后将终点反应的吸光度减去血清空白,得到的结果才是反应结果。如下图:
2.3两点终点法,也就是双试剂常用的终点法。
在奥林巴斯机型中,双试剂会出现两个或三个平坦的区域,R1加入之后,和S加入之后,如果是终点法,会在反应终点还会出现一个。如下图:
那么两点终点法除了在27点读一个之外,还要在10点读一个点,也就是在R2加入之前读一个点。这样反应吸光度值就等于终点吸光度值减去试剂样本空白,注意是试剂样本空白,不是试剂空白,所以这个点只能在S之后,R2之前。惯例一般在R2之前的一个点,而不是R2之前S之后的任意点。
下面是日立的图例:
由于是S+R1,所以曲线开始就进行反应,除去杂质消除干扰,直到R2加入前趋于稳定。16点之后加入R2,正式反应启动,直到27点趋于稳定,所以终点读点选在33-34上。而试剂样本空白选择在15-16上。
从日立的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选择一点终点法,那么反应的吸光度值应该是137-(-562)=699,而去除试剂样本空白的两点终点法的反应吸光度值呢?应该是137-(-477)=614,可以看出后者更为精确。
说明:如果是正反应,吸光度值等于终点值-试剂样本空白值;如果是负反应,吸光度值等于终点值-(-试剂样本空白值)。这就是为什么要告诉反应方向的原因,否则算出来是负的结果没法报了。
总结:一点终点法适用于单试剂,两点终点法适用于双试剂,但第一点要在R2之前的一点。
2.4速率法:使用最小平方法计算两点间的吸光度变化,确定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率,也就是ΔOD/min。
常规的速率法是在R2加入之后,给出两个读点,系统根据两点间的时间,自动计算每分钟的吸光度变化。下图是奥林巴斯的图例:
下图是日立的图例:
可以看出上图读点范围是22-28点。
采用常规速率法有个前提,那就是R1加入之后前期反应趋于稳定,比较平坦,加入R2之后迅速启动反应,形成斜线,读点范围取在斜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