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精选ppt
9.1.2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与某些有机化合物相似,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
荷转移跃迁产生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M n+L b - h M ( n L- -1() b + -1)
[ F3e+ S- C2+N h] [ F2e+ S2C+ N ]
电 子 接 受 电体 子 给 予 体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乙醇 水 正己烷 乙醇 异辛酯 乙醚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339,665 280 300,665 270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50000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n* n*
n*,n*
n*, n* n* n*
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
基团。
精选ppt
同一个化合物的数个 生色团,若不共轭, 则吸收光谱包含这些 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 且位置及强度相互影 响不大。
若彼此共轭体系,原 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 带消失,同时出现新 的吸收带,位置在较 长的波长处,且吸收 强度显著增加,这一 现象称为生色团的共 轭效应。
双键的环数,R环外为有环外双键的环数。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 3.Scott经验规则
精选ppt
9.3.1.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精选ppt
9.3.2 结构分析
• 9.3.2.1 顺反异构体的判别 • 一般来说,顺式异构体的max比反式异构体的小。
• 由此可见,只要测定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n*
第9章 紫外吸收光谱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溶液酸碱性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总结 规律
(a)苯酚的UV光谱图
(b)苯胺的UV光谱图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结论:
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 移,表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 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酸性时,吸 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为碱性物质。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共轭多烯的K带吸收位置λmax ,可利用伍 德沃德(Woodward)规则来进行推测。
该公式为: max= 母体二烯烃
取代基对共轭 双烯 λmax的影 响具有加和性
+ 环外双键 + 延伸双键 +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σ→σ*
E、π→σ*
C、n→σ* D、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3、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 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只考虑π→π*跃迁)
(3) CH2=CH-CH2-CH=CHNH2及 CH3-CH=CH-CH=CHNH2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4、已知某化合物在己烷中的λmax为327nm,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紫外吸收光谱 200400 nm(近紫外区),主要
分
用于含共轭结构化合物分析。
子
吸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
收 可见吸收光谱 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
光
物质的定量分析。
谱
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51000 m ,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 物结构鉴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全
8. B带
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产生的特征精细结 构吸收带。
特点: ➢ 230~270nm 呈 一 宽 峰 , 中 心 为 255nm 左 右 ,
且具有精细结构;(用于识别芳香族化合 物) ➢ε~200 L·mol-1·cm-1; ➢ 于极性溶剂中可能消失。
9. E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产生的特征吸 收带。可分为E1和E2带。 特点: E1带约为180nm(ε> 104 L·mol-1·cm-1 ); E2带约为200nm(ε~ 7000L·mol-1·cm-1 )。
测定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n* 跃迁吸收带,就能计算其在极性溶剂中氢键 的强度。
例:在水中,丙酮的n*吸收带为264.5 nm,
能量452.99 kJ·mol-1;在己烷中,该吸收带为
279 nm,能量为429.40 kJ·mol-1。
丙酮在水中形成的氢键强度为452.99 - 429.40 =
9.1.2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9.1.2.1 电荷转移跃迁(强吸收) 1. 金属配合物或水合离子
(FeSCN)2+、Cl-(H2O)n 2. 谱峰位置与给受电子能力有关。
Mn+-Lb- hν M(n-1)+-L(b-1)-
电子受体 电子给体
9.1.2.2 配位场跃迁 d-d跃迁和f-f跃迁 特点:ε小,一般位于可见区。
4. 溶剂的选择 ➢ 尽量选用非极性溶剂或低极性溶剂; ➢ 溶剂能很好地溶解被测物,且形成的溶
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 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9.1.4.3 pH的影响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2.1 仪器的基本构造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指示系统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3.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些适宜作为紫外 光谱测定中的溶剂? 甲醇、乙醚、苯、碘乙烷、乙醇、 正丁醚、环己烷 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max最长? CH4; CH3I; CH2I2
在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含有*、 n*、 *跃迁的化合物是 三氯甲烷、丙酮、丁二烯、二甲苯
在下列化合物中,那一个化合物能吸 收波长较长的辐射( ) 苯、二甲苯、对氯代甲苯、萘
1, 3-丁二烯:max=210nm, =20000L· mol-1· cm-1
1, 5己二烯:两个不共轭的双键,1-己烯:一个双键。 1, 5-己二烯与1, 3-丁二烯比较:两者都有两个双键, 摩尔吸光系数相近;区别: 1, 3-丁二烯中两个双键共
轭,吸收波长红移,最大吸收波长= 210nm 。因此,
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紫外可见法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原子吸收法
红外法
光谱分析法
spectrometry
原子发射法
核磁法
荧光法
光学分析法概要(P201)
依据:物质吸收、发射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光学分析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⑶ * 跃迁(NV跃迁)
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max一般在104以上, 强吸收。有机化 合物中含有 电子的化合物均可发生该类跃 迁。如不饱和烃 * 跃迁 ( 乙烯 * 跃 迁的max=165nm, max=104;乙炔*跃迁的 max=173nm 。 乙 醛 * 跃 迁 的 max 为 190nm,max:104。( <200nm ;生色团)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分析化学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散射
③运动方向改变
Raman散射 ①非弹性碰撞
Stokes线λ散<λ入
②有能量交换,光的频率改变
③运动方向改变
反Stokes线λ散>λ入
散射光强 I ∝ 1/λ λ散-λ入 为拉曼位移,与分子的振动频率有关。
h
10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折射和反射
反射:当光从介质1照射到与介质2时,一部分 光在界面上改变方向返回介质1的现象。
Planck常数:h = 6.626 × 10 -34 J . S 光速:c = 2.997925×1010cm/s
h
5
⒋波长越小、频率越大,能量越大。 ⒌单色光:
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⒍能量常用单位:eV erg J ⒎能量换算关系:
1 e V 1 .6 1 0 1 9 J 1 .6 0 2 2 1 0 1 2 e r g
2.发射
2
样品
1
E 21h21hC / 21 E2h2hC/2
火焰或电弧
0
E1h1hC/1
λ2 λ1
λ21
λ
火焰、电弧激发的发射光谱示意图
2
I0
样品
I
E 21h21hC / 21 2hC/2
E1h1hC/1
光致发光示意图
λ2 λ1
λ21
h
9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散射
Rayleigh散射①弹性碰撞 ②无能量交换,光的频率不变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 状和λmax不同。
h
15
h
16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仪器分析课件-第9章-紫外分析
第9章 P270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使用教材:朱明华编
13:13:52
第一节 分子光吸收谱 P270
一、光谱产生的原理
分子平动—整个分子的平动,不产生光谱; 电子能级—分子中成键电子跃迁 分子振动—整个分子内原子平衡位置运动 分子转动—分子围绕质量中心的转动
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量,用E电、E振、 E转表示 每一种能量都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的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13:13:53
4 π→π*跃迁 P275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B带230-270 nm e=200 苯
max(nm) 254
e max 200
p → p*与苯环振动引起; 甲苯
261
300
间二甲苯
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红移。
1,3,5-三甲苯
263 266
300 305
六甲苯
272
300
13:13:53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和镧系、锕系的f轨
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产生d一d、 f 一f 跃迁;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也称配位场跃迁;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物质的化学性质进⾏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组分测量的⼿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种技术设备,是⼀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仪器设备进⾏组分分析的⼀种技术⼿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先建⽴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定量分析校正。
第⼆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般组成包括:光源、单⾊器、样品引⼊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吸收包括激发到⾼能态;单⾊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式引⼊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放⼤、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然后以合适的⽅式输出。
2-2:单⾊器的组成包括:⼊射狭缝、透镜、单⾊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为:⼊射狭缝:采集来⾃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光;单⾊元件:将复合光⾊散为单⾊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元件⾊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器的出⼝曲⾯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射样品或检测器 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的类型有:、、、σσ*→ππ*→n σ*→、等。
σπ*→πσ*→(2)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的跃迁类型有:、。
ππ*→n σ*→9-2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的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n π*→答:(1)溶剂效应是指溶剂极性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极性不仅影响吸收带的峰位,也影响吸收强度及精细结构。
如溶剂极性对光谱精细结构、π→π*跃迁谱带和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2)①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的原因是:发生ππ*→跃迁的分子,ππ*→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小了,因此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的原因是:发生跃迁的n π*→n π*→分子,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大了,因此向短波方向移动。
9-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答:(1)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主要有两种类型: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2)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的原因为:电荷转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用于定量分析可以max ε41110L mol cm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配位场跃迁由于选择规则的限制,吸收谱带的摩尔吸光系数小,一般<,吸收光一般位于可见光区,因此其在定量分析方面不重要。
max ε11100L mol cm --⋅⋅9-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答:(1)生色团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不饱和键的基团,能够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内(200~800nm )产生吸收,且吸收系数较大,这种吸收具有波长选择性,吸收某种波长(颜色)的光,而不吸收另外波长(颜色)的光,从而使物质显现颜色。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
一.分子吸收光谱
1.分子能级图:微观上表现为能级跃迁
E电子 + E振动 + E转动 1~200ev 0.05~1ev 0.05ev
可见、紫外 红外
红外
2.分子吸收光谱图:宏观上表现为光吸收
E
E2 v3 v2
v1
v3
E1
v2
rr12
v1
E0
入
二.有机化合物的吸光特性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分子轨道理论)
(3) -不饱和醛酮 (4)苯及衍生物
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 →* (<200nm,空气对远紫外区有吸收。
一般分光光度计难以工作,可做溶剂) 杂原子取代饱和烃, →*
n→* 可能进入,200--400nm区 CH4 125~135( →*) CH3I 150~210 ( →*), 258 nm ( n→*)
n
*
△E
n
*
n
2.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四种
价电子跃迁: n n
吸收波长max:10200nm 150250nm 200700nm
吸收能量: n n
吸光系数max: ——
——
104(K带) 102(R带)
常见有机化合物: (1) 烷烃、卤代烷烃 (2)共轭多烯,
272nm 473nm
4.溶剂对光谱的影响: (1) 极性的影响
• 改变曲线形状 若溶剂由非极性改为极性,曲线变平滑,精细 结构消失。
B带:254 nm
• max改变 n
红移 紫移
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的极性大
n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 能量降得更多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1.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
1.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解: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2.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跃迁各处于什么补偿范围?解:从化学键的性质考虑,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为: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共享的或称为非键的ν电子.电子跃迁发生在电子基态分子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或基态原子的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处于基态的电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的光子之后,可分别发生σ→σ?6?5,σ →π?6?5,π →σ?6?5,n →σ?6?5,π →π?6?5,n→π?6?5等跃迁类型.π →π?6?5,n →π?6?5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大多落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跃迁类型.四种主要跃迁类型所需能量?6?2E大小顺序为:n →π?6?5<π →π?6?5≤n →σ?6?5<σ →σ?6?5. 一般σ →σ?6?5跃迁波长处于远紫外区,<200nm,π →π?6?5,n →s*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波长大致在150-250nm之间,n →π*跃迁波长近紫外区及可见光区,波长位于250nm-800nm之间.3. 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试举例说明.解: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CH 4 的吸收峰波长位于远紫外区,小于150nm但是当分子中引入-OH 后,甲醇的正己烷溶液吸收波长位移至177nm,-OH起到助色团的作用.当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时,会使这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移至紫外及可见光区,这种不饱和基团成为生色团.例如,CH 2 CH 2 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171nm处,而乙烷则位于远紫外区. 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s →s*跃迁吸收带,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s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n →s*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n轨道向反键s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低.如果存在不饱和C=C双键,则有p →p*,n →p*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K吸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一般在185nm,204nm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成为E1, E2吸收带,如果存在生色团取代基与苯环共轭,则E2吸收带与生色团的K带合并,并且发生红移,而且会在230-270nm 处出现较弱的精细吸收带(B带).这些都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5.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所提供的信息具有什么特点?解: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关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信息,而不能提供整个分子的信息,即紫外光谱可以提供一些官能团的重要信息,所以只凭紫外光谱数据尚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其它方法配合起来. 6. 距离说明紫外吸收光谱在分析上有哪些应用.解:(1)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通过测定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系数,或者将未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对照,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存在. C H C H C H C H trans- λmax=295nm εmax=27000 cis-λmax=280nmεmax=10500 (2)可以用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确定1,2-二苯乙烯的顺反异构体.(3)进行化合物纯度的检查,例如可利用甲醇溶液吸收光谱中在256nm处是否存在苯的B吸收带来确定是否含有微量杂质苯.(4)进行有机化合物、配合物或部分无机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2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比色法介绍
3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 长、频率、光速c、波数(cm-1)等参数来描述: = c ; 波数 = 1/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是连续光谱。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将Mn2+ 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 后,在525 nm处进行测 定。
23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配合物后,颜色发 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对比度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21
§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ε值104~105)、选择性好、生成物稳定、显色 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 差:“对比度”,要求△ > 60nm。 2.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 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例如:Cu2+与双硫腙配位形成的双硫腙铜在 λ=533nm 处的ε=5×104
27
2. 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为什么需要使用参比溶液? 调节参比的A=0,使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物的吸光强 度。扣除待测物的吸收之外的其他所有吸收。 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⑴ 若仅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其 它所加试剂均无吸收,用纯溶剂(水) 作参比溶液; ⑵ 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而试液 其它组分无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分子吸收光谱分为: 分子吸收光谱分为:● 远红外光谱 ●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 紫外 可见光谱
第二节
一、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 电子、 电子和n 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σ电子、π电子和n电子 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电子。 σ电子 —— 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 π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 电子。
2、溶剂从非极性→极性时,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 溶剂从非极性→极性时,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
溶剂选择原则: 溶剂选择原则:
(1)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溶剂对溶质应该是 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 惰性的。 惰性的。 即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即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例如: σ→σ* 跃迁范围在125 125例如:CH4 的 σ→σ* 跃迁范围在125-135nm 远紫外区 H H C H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 红移 ——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 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深色移动。 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深色移动。 红移或深色移动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 含有孤对电子, 助色团 含有孤对电子 原子官能团称助色团。 原子官能团称助色团。如—NH2、—OH、—OR、—Cl等 、 、 等 ·· I σ→σ* 跃迁范围在150 150CH3I的σ→σ* 跃迁范围在150-210nm →σ* 跃迁范围在259nm n→σ* 跃迁范围在259nm [1]
230230-270nm εMAX = 200
2、单取代苯
●
[1]
如果苯环上有助色团如Cl等 由于n→π* 如果苯环上有助色团如-OH 或 -Cl等,由于n→π* 共 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轭,使 E2 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化合物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到达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展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本一样。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根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那么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ΔE电 = h f〕,那么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收波长〔λmin局部,称为末端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P
(3)羰基化合物
a. 醛、酮:n R 带 例:丁酮 max(异辛烷)=278nm 环丁酮 max(异辛烷)=281nm
=17 =20
R带吸收:n与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不同, n跃迁,
结论: 250nm~300nm有吸收带 ,可能有醛、酮。
b. 不饱和醛酮:
带 220~260nm(相对烯烃红移) n R带 310~330nm(相对醛酮红移)
272nm 473nm
4.溶剂对光谱的影响: (1) 极性的影响
• 改变曲线形状 若溶剂由非极性改为极性,曲线变平滑,精细 结构消失。
B带:254 nm
• max改变 n
红移 紫移
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的极性大
n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 能量降得更多
例:亚异基丙酮:
O CH3 -C-CH=C
CH3 CH3
例:甲基乙烯基甲酮
O
CH2=CH-C-CH3
带max=219 nm R带max=324 nm
=3600 =24
C.羧酸及其衍生物 n R带
相对醛酮紫移
.. .. .. .. 由于 -OH , -NH2, -OR, -X 的孤对电子,与羰基双键的
n电子产生共轭,导致轨道能量有所升高,但不改变n轨 道的能级,所以使n跃迁能量变大,产生紫移。
成单键的 电子(sigma) 成 双键的 电子 未成键的 n 电子(弧对电子) 例:HCHO
1.分子轨道理论:
原子形成分子即原子轨道重叠,体系能量降低,形成分子轨 道。分子轨道有成键和非键轨道。分子处于基态时,电子处于低 能量的成键和非键轨道。一旦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被激发,价 电子就进入高能量的反键轨道。
一.分子吸收光谱
1.分子能级图:微观上表现为能级跃迁
第九章紫外光谱分析
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特征谱带都会 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2带和B谱带。
10 4
在共轭体系中, 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称为K (Konjugation)带。
K带 ( π→π* )的特点:强度大,εmax› ;10 4 位置一般 在217~280nm;λmax和εmax的大小与共轭链的长短及取代 基的位置有关。
根据K带是否出现,可判断分子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在 紫外光谱分析中有重要应用。
可见,有机化合物价电子一般主要有4种类型的跃迁:
n→π* 、 π→π* 、 n→σ* 和σ→σ*。各种跃迁所对
应的能量大小为
n→π* < π→π* < n→σ* < σ→σ*
[讨论]:
①σ→σ*跃迁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 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 紫外区,吸收波长λ<200 nm,甲烷的λmax为125nm , 乙烷 λmax为135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作为 溶剂使用。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电子光谱)是由分子 外层电子或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按分子轨道理 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 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轨道(不饱和烃);另 外还有非键轨道n(杂原子存在)。各种轨道的能 级不同,如图9-2所示。
相应的外层电子和价电子有三种:σ电子、π电子和n 电子。 通常情况下,电子处于低的能级(成键轨道和非键轨道)。 当用合适能量的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 而由低能级跃迁到反键*轨道。在紫外可见光区,可形成下 列几种跃迁类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溶剂极性增大
吸收峰呈规律性蓝移
3、溶剂效应
O
异丙叉丙酮(CH3-C-CH=C
CH3
CH3 )的溶剂效应
吸收带
p → p*
正己烷
230nm
CH3Cl
238nm
CH3OH
237nm
H2 O
243nm
波长
红移
n→ p*
329nm
315nm
309nm
电子跃迁类型主要有四种:σ→σ*、n→σ*、π→π*和
n→π*,各种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不同,次序为:
σ→σ*> n→σ*≥ π→π* > n →π*,
因此,形成的吸收光谱谱带的位置也不相同。
σ→σ*跃迁:
需要能量最大, λ<200nm ,真空紫外区,εmax > 104
饱和烃(远紫外区);
C-H共价键,如CH4( λmax 125nm)
(I) 顺式二苯乙烯 (II)反式二苯乙烯
2、跨环效应的影响
助色基团虽不共轭,但由于空间排列使电子
云相互影响,使 n→π*吸收峰长移。
O
CH3-C - CH3
O
C
S
lmax156,279 nm
lmax238nm
3、溶剂效应影响
溶剂的极性增大时,n p* 跃迁吸收带蓝移
p p* 跃迁吸收带红移
少,分析速度快。
2 灵敏度高。如在紫外区直接检测抗坏血酸时,其最低检出浓度可
达到10-6g/mL。
3 选择性好。通过适当的选择测量条件,一般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
体系中,对某一物质进行测定。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在仪器设备和其他测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第9章 紫外光谱分析
16:58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19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p
(HOMO
p*
max
p* 165nm p
p*₃
p* p₁ p
217nm p₂
LVMO)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跃迁吸收峰位置 可由伍德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max= 基+nii
34
Mn+—Lb-
h h
M(n-1) +—L(b-1) [Fe2+CNS]2+
[Fe3+CNS-]2+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 104 Fe2+与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此。
16:58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35
2.配体场跃迁(金属离子d-d和 f - f 电子跃迁) 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和镧系、
16:58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22
(1)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 (2)环外双键 +5
(3)双键上取代基:
酰基(-OCOR) 0 卤素(-Cl,-Br) +5
烷基(-R)
+5
烷氧基(-OR)
+6
16:58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23
261
263 266 272
300
300 305 300
16:58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27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键
芳香族化合物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C—C键 & C—H键: →*跃迁
lmax < 200nm
H原子被O、N、卤素等原子或基团取代: n→*跃迁
lmax 200nm =100~300 L mol-1 cm-1
二氢-b-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化合物
K带 双键数 ( konjuierte lmax,共轭谱
8
415
210 000
185 000
11
470
共轭多烯的紫外吸收计算——Woodward规则
伍德沃德( Woodward )规则是计算共轭二烯、多
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 π—π* 跃迁最大吸收波
R’
lmax 295.5
max 29000
-H -CH3 -CH3 -CH2CH3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CH3 -CH3 -CH2CH3 -CH2CH3
272 243.5 240 237.5
21000 12300 12000 11000
2. 取代基效应
共轭体系与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相连,极化↑,lmax↑
K吸收带波长λ/nm
R1为烷基时的基本值 246
O R1 R2
R1为H时的基本值
R1为OH/OR时的基本值 R2为下列基团时 烷基 -OH -OR 邻位 3 7
250
230 间位 3 7 对位 10 25
-O-Cl -Br
11
0 2
20
0 2
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达到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 ~ 5%之内。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行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则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内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 h f),则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量差时(即ΔE电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收波长(λmin);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部分,称为末端吸收。
同一物质的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形状相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
物质不同,其分子结构不同,则吸收光谱曲线不同,λmax不同,所以可根据吸收光谱曲线对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
物质吸光的定量依据为朗伯- 比尔定律:A=KcL。
表明物质对单色光的吸收强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长度L的乘积成正比,K为摩尔吸收系数,其单位为L·mol-1·cm-1,它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K反映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也反映定量测定的灵敏度。
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在某特定条件的吸收能力越强,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它是描述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特征,也是物质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9-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一、电子跃迁的类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因此,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取决于分子中价电子的性质。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价电子有三种: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和分子中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n电子。
当有机化合物吸收了可见光或紫外光,分子中的价电子就要跃迁到激发态,其跃迁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σ→σ*,n→σ*,n→π*,π→π*。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为:σ→σ*>n→σ*≥n→π*>π→π*。
电子能级间位能的相对大小见图9-2所示。
一般未成键孤对电子n容易跃迁到激发态。
成键电子中,π电子较σ电子具有较高的能级,而反键电子却相反。
故在简单分子中的n→π*跃迁需要的能量最小,吸收峰出现在长波段;π→π* 跃迁的吸收峰出现在较短波段;而σ→σ* 跃迁需要的能量最大,出现在远紫外区。
1. σ→σ* 跃迁成键σ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σ*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由单键构成的化合物,如饱和烃类能产生σ→σ*跃迁。
引起σ→σ*跃迁所需的能量很大。
因此,所产生的吸收峰出现在远紫外区,即在近紫外区、可见光区内不产生吸收,故常采用饱和烃类化合物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如正己烷、正庚烷)。
2. n→σ*跃迁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σ*轨道;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如O﹑N﹑X ﹑S等)的饱和化合物都可发生n→σ* 跃迁。
此类跃迁比σ→σ* 所需能量小,一般相当于150-250nm 的紫外光区,但跃迁概率较小,K值在102~103 L﹒mol-1﹒cm-1,属于中等强度吸收。
3. π→π* 跃迁成键π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π* 轨道;凡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C=C<、―C≡C―等)都能产生π→π* 跃迁。
其所需的能量与n→π* 跃迁相近,吸收峰在200nm附近,属强吸收。
共轭体系中的π→π* 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在200-7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
4.n→π* 跃迁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π*轨道。
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能产生这种跃迁。
如含有>C=O、>C=S、―N=O、―N=N―等杂原子的双键化合物。
跃迁的能量较小,吸收峰出现在200-400nm的紫外光区,属于弱吸收。
n→π*及π→π* 跃迁都需要有不饱和官能团存在,以提供π轨道。
这两类跃迁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研究对象,因为跃迁所需的能量使吸收峰进入了便于实验的光谱区域(200-1000nm)。
二、发色团、助色团和吸收带1. 发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π→π* 或n→π* 跃迁的基团称为发色团(或生色团)。
例如>C=C< 、―C≡C―、>C=O、>C=N―、―N=N―、―COOH 等。
2. 助色团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例如一NH2、―OH、―OR、―SR、―X等。
3. 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波带位置称为吸收带,通常分以下四种。
(1) R吸收带这是与双键相连接的杂原子(例如C=O、C=N、S=O等)上未成键电子的孤对电子向π* 反键轨道跃迁的结果,可简单表示为n→π*。
其特点是强度较弱,一般K<102 L· mol-1· cm-1;吸收峰位于200-400nm之间。
(2) K吸收带是二个或二个以上双键共轭时,π电子向π * 反键轨道跃迁的结果,可简单表示为π→π*。
其特点是吸收强度较大,通常K>104 L·mol-1·cm-1;跃迁所需能量大,吸收峰通常在217-280nm。
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其波长随共轭体系的加长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加强。
K吸收带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用最多的吸收带,用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
(3) B吸收带也是由于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三个双键共轭体系中的π→π* 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相重叠引起的精细结构吸收带,但相对来说,该吸收带强度较弱。
吸收峰在230-270nm之间,K≈102L·mol-1·cm-1。
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判断芳香族化合物,但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这些精细结构会简单化或消失。
(4) 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三个双键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向π*反键轨道π→π* 跃迁所产生的,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E1带出现在185nm 处,为强吸收,K>104 L·mol-1·cm-1;E2带出现在204nm处,为较强吸收,K >103 L·mol-1·cm-1。
当苯环上有发色团且与苯环共轭时,E1带常与K带合并且向长波方向移动,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简单化,吸收强度增加且向长波方向移动。
例如苯乙酮和苯的紫外吸收光谱(见图9-3)。
以上各吸收带相对的波长位置大小为:R>B>K、E1、E2 ,但一般K和E带常合并成一个吸收带。
三、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取决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能级跃迁,但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会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影响。
了解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对解析紫外光谱、鉴定分子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形成大π键,结果使各能级间能量差减小,跃迁所需能量减小。
因此共轭效应使吸收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加强。
随着共轭体系的加长,吸收峰的波长和吸收强度呈规律地改变。
2. 助色效应助色效应使助色团的n电子与发色团的π电子共轭,结果使吸收峰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随之加强。
3. 超共轭效应这是由于烷基的σ键与共轭体系的π键共轭而引起的,其效应同样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加强。
但超共轭效应的影响远远小于共轭效应的影响。
4. 溶剂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强弱能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吸收强度及形状。
如改变溶剂的极性,会使吸收峰波长发生变化。
表9-1列出了溶剂对异亚丙基丙酮CH3COCH=C(CH3)2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从表9-1可以看出,溶剂极性越大,由n→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短移或紫移),而π→π*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长移或红移)。
表9-1 异亚丙基丙酮的溶剂效应溶剂正己烷氯仿甲醇水π→π* n→π*230nm329nm238nm315nm237nm309nm243nm305nm向长波移动向短波移动因此,测定紫外可见光谱时应注明所使用的溶剂,所选用的溶剂应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内无明显吸收。
四、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特征吸收光谱1. 饱和有机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只能产生σ→σ*跃迁,所需能量较高,只有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行,在所研究的近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因此常被用于做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时的溶剂。
2.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1)含有孤立双键的化合物烯烃能产生π→π*跃迁,吸收峰位于远紫外区。
当烯烃双键上的碳原子被杂原子取代时(如>C=O、>C=S等基团),可产生n→π*、π→π*及n→σ*跃迁。
(2)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共轭二烯、多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中由于存在共轭效应,使π→π*跃迁所需能量减小,从而使其吸收波长和吸收程度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而增加。
其最大吸收波长除可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外,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推算,有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确定待测物质的结构。
α ,β―不饱和醛酮等化合物的λmax可根据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