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生产影响人际关系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
村民协力打谷晒谷
人际关系
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介绍了这么多,你能来总结下稻作生产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吗?
项目
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比较稠密
聚落景观、民居 高脚屋,通风防潮
日常饮食 文化活动 人际关系
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其他米制品
柬埔寨“御耕节” 越南“水上木偶戏”
人际关系
人口分布
水稻生产
聚落景观
日常饮食
文化活动
稻作生产影响日常饮食
水稻生产的环节
精耕细作
播种
育苗
插秧
田间管理
收割
晒谷
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湄公河平原上聚集 着泰国87%的人口
精耕细作
湄公河平原 人口稠密
稻作生产影响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观
俗称“高脚屋”,在东南亚地 区分布广泛。以木、竹为建筑 材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 不住人,用来摆放杂物,蓄养 牲畜等。
不怕水,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 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 且能避免蛇虫的危害
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
水上木偶戏
是越南最具特 色的传统民间 舞台戏,很多 动作来源于水 稻生产环节, 如插秧、打谷
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
御耕节是一项由国王亲
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 年的五月初举行,人们以 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地形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或者 起伏较小的地区。
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
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 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 积而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5张PPT)

在泰国,这种“高脚屋”十分普遍。大都盖在 稻田边和河流上,屋顶呈“人”字形,分上、下两层, 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既不怕水, 又能通风防潮,使人免受潮气,还可以避免虫子、蛇 的危害‥‥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1、谜语:“黄布袋,包银珠,秋天 一
物)
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 稻谷
水稻是人类最主要
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 上约有1/2的人口以它为 主要食粮。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2、“杂交水稻之父”是
谁?
袁隆平
袁隆平,他是世界上成功 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 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 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 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 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 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命”。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二、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 帮助和协作劳动
自然 环境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物质文化——稻米,水渠,高脚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的第一子目“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程内容包括:1. 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古代先民如何最早驯化水稻,以及水稻种植技术在古代的发展和传播。

2. 稻作文化的影响:探讨水稻种植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

3. 古代水利工程:分析如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已学习过中国古代农业的知识,本节课将加深学生对古代农业技术的了解。

-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将水稻种植与古代文明进步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实证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使学生能够:1. 运用史料实证,理解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运用时空观念,认识水稻种植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 运用历史解释,理解古代水利工程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作用。

4.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差异及其原因。

5. 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稻作文化的历史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代水利工程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作用。

3. 稻作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难点:1. 水稻种植技术在古代的发展和传播的原因和过程。

2.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和背后的智慧。

3. 稻作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生动展示水稻种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遗址或通过视频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稻作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二、稻作生产的特色
1、水稻生产需要经过___育__秧___、________、__收__割____、 __打_谷_____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 ____大__量__的__劳__动____,所以水稻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仔 细 读 图 找
2.湄公河平原地跨泰国 、越南 、老挝 、柬埔寨、等国家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仔 细 读 图
湄公河平原地形图
3.湄公河是冲积平原,平原地势 低平
,土壤 肥沃。
4.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类型为 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绕田 而建:
方便田间管理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田建高脚屋?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三、寻找湄公河平原上稻作文化的小印组记 讨论说一说
饮食方面: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米制食品。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神奇民居——高脚屋
屋顶:人字形,
斜坡状
排水
多雨
门窗: 数量多
通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潮湿闷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17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17张)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季风影响,雨量充沛,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高温无霜,光照充足
稻作文化 水稻传统生产流程
水稻是精耕细作 的以人工劳作为
主的传统农业
结合教材p59页水稻生产流程介绍和图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 水稻生产的特点。
稻作文化
思考:水稻生产对我们当 地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住: 住农田边 、屋顶坡形等 用: 用稻草结绳、稻杆作燃料 行: 田间小路(“阡陌纵横”) 吃: 米饭、米酒、粽子、汤团 民风民俗 : 拔河比赛 、划龙舟
稻作文化
阅读教材思考:这种稻作文化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主要项目 稻作生产
主要影响
人口疏密 人工劳动
人口稠密
民居特色 充足的水分(水
渠河流多)
高脚屋
饮食习惯 水稻是主要农 作物
以大米为主
精神生活 牛是主要帮手、 爱护牛、祈求风调雨顺
敬畏自然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自然 环境

4.对于话题作文的拟题我们一定要多 一些有 针对性 的训练 ,掌握 一定的 技巧, 达到需 要应用 时信手 拈来, 出语不 俗的效 果,感 动自己 ,征服 读者。

5.这些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进一步 挖深、 提炼出 来的题 目,源 源源于 材料而 高于材 料,加 进去个 体的感 悟与理 解,充 满了理 性的光 辉,于 平凡中 见奇倔 ,也是 很多喜 欢定议 论文的 同学拟 题一种 好方法 ,很有 思想深 度。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民居绕稻田
充足的水分 或河流形成 [水渠和河流] 悬空架设
稻作文化——饮食文化
看了视频会发现湄公河平原的饮食文化主要与什么有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3张PPT)
书P59页四幅图片,体现了一个什 么特点?
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由此分析水稻生产对人力的需求, 进而认识到做呢生产影响着湄公河 平原的人口分布——人口十分稠密
四、湄公河平原上的稻作 文化
居住
干栏式房屋
俗称“高脚楼”, 在泰国 十分普遍。一般只分上下 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充足的水分 民居绕稻田 [水渠和河流] 或河流形成
充足的阳光
泰国“谷仓”
当我们漫步在泰国田间 小路上,经常看见……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湄南河 平原上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
三、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的 特色
水稻生产流程
插秧 收割
育秧 播种
田间管理
晒谷
从这些水稻生产的环节,你看出 了什么?
水稻种植周期长,其间又需要经历 众多复杂的环节,由此认识湄公河 平原稻作生产的特点——精耕细作
悬空架设
饮食
主食是米饭,因为这里的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
交通
水上交通发达,因为这里水网密布。
风俗 习惯
民俗——春耕礼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
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 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 日,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 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 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水稻生产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 适宜的温度(高温) 水分: 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土壤: 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日照: 充足的阳光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适宜 水稻生产需要的条件
气候: 高温多雨
重要水稻产区
适宜的温度(高温)
水分: 水网密布
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地形: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泰国的春耕礼
祭祀谷神、稻母
祭神舞
这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 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
同:1、深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 润,
降水丰沛。 2、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3、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4、人口众多,稠密。 5、种植水稻,以米饭为主食。 原流行干栏式房 屋。
稻作文化的印记
找一找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
说一说
本地的自然 条件以及适 合哪几种农 作物生长?
湄南河平原
泰国风光图
活动一:水稻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
主要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从自然环境的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稻作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分析稻作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古代稻作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稻作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5)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探讨了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如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广东的基塘农业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答案:古代稻作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水稻品种的改良、耕作制度的创新、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对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
3. 题型:讨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讨论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答案: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表现在:许多民间习俗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具体案例包括:赛龙舟起源于庆祝水稻丰收,吃粽子源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对学生的反应感到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很浓,也说明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大片稻田,水网密布
协作劳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生活需要,增加收 入,提高生活水平 民居沿河或稻田而建, 悬空架设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 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口稠密 高脚屋 比较集中

人口稀少 平房或矮层楼房 比较分散
生活水平
一般
较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两个平原,农作物为何不同? 美国大平原位于中纬度,气温、降水 都不如湄南河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
家住平原
———— 稻作文化的印记
位置:
湄 地处低纬,
南 河 平
光照和温度 充足 地形:
冲积平原,
原 地势低平
的 气候:
自 高温多雨
然 水文:
环 水网密布
境 土壤
深厚、肥沃
湄南河平原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世界水稻产区:
中国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南亚
占世界总产量的90%
说一说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稻作文化的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稻作文化的发展和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稻作文化的印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⑤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高产稳产,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抗病抗逆,提高作物品质;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九、板书设计
①古代水稻种植技术的特点: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稻种植周期长,需精心管理;使用农具进行耕作,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水利建设,保证水源供应。
②古代水稻种植中使用的农具:犁、耙、锄、镰刀、水车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水稻种植在中国的起源、发展以及稻作文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水稻种植对我国文明进程的贡献,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获得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二、生产篇 1.水稻生产过程
播 种 、 育 秧 插 秧 、 田 间 管 理 收 割
打 谷 思考: 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工劳动
二、生产篇
2.生产特色
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这些劳动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湄公河平原上人 口稠密。高产的水稻也同时满足了众多人口的生 活需求。 水稻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为了灌溉和排 涝,平原上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密集 的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 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
春 耕 礼
民居:干栏式民居
高脚楼
为了灌溉和排涝,需要修建水渠,形成了密集 的水网。因此,地面比较潮湿,不宜居住。而且就 地取材,当地木、竹较多。 这种民居有很多好处:避免潮湿,保持居室干 燥、凉爽;避免虫蛇,居住安全、舒适;就地取 材,简单易建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生产 (秦 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动主要依靠 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
长岭 江 淮 三 河 角 洲以 、南 珠的 江南 三方 角地 洲区 )
五、总结篇
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
自然环境
气候 水文 地形 土壤
民居特产
精耕细作
精神生活
崇尚神灵 团结协作
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 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也求 吃 在 是天 好 每 春 一神 食 年 耕 年, , 的 礼 开保 过 五 是 始佑 好 月 泰 种农 日 初 国 植家 , 举 的 水风 预 行 一 稻调 兆 。 项 的雨 丰 这 由 标顺 年 一 国 志, 。 天 王 。五 人 , 主 谷们耕持 丰以牛的 登此打宫 。大扮廷 这典一大 一来新典 天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稻作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稻作文化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稻作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的起源时间、稻作技术的演变、稻作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②稻作文化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稻作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批改作业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你的思考很有深度,加油!”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可以让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测试则可以让我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业评价
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时,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批改关于稻作文化影响的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稻作文化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于是,我通过点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4. 江南地区的稻作文化特点包括精耕细作、水利工程发达等;华南地区的稻作文化特点包括水田种植、水稻品种多样等;华北地区的稻作文化特点包括旱作农业、农具简陋等。
5. 稻作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体现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6. 保护和传承稻作文化的建议包括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稻作文化的教育、举办稻作文化活动等。
3. 了解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4. 认识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农具、水利工程、民间习俗等。
5.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稻作文化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价值?”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稻作文化的印记,了解了稻作文化的定义、特点、种植技术以及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我们还探讨了稻作文化在各个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稻作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稻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稻作文化的建议。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稻作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关系,以及稻作文化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美国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 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 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 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15、下列平原中,用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华北平原
16.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有“世界粮仓”美誉的是(
A中国东北平原
B湄南河平原
C美国中部平原D西欧平原源自不夯实基础,难以成高楼1.请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美国、东 南亚的位置,并比较三个区域的纬度位置. 2.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湄南河平原和美 国大平原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8、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平原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美国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湄南河平原
9、被誉为“泰国谷仓”的是() A曼谷 B芭提雅 C清迈 D湄南河平原
10、湄南河平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最深() A.中国的传统文化 B稻作文化 C西方文化 D佛教文化
11、我国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平原 C青藏高原 D山东丘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19张)ppt
播种 育秧 插秧
田间管理
收割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生产水平低 手工劳动
人口密集分布在平原地区
房屋沿河而建, 竹木结构,悬空架设
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 密切相关
湄南河民居
在东南亚国家,如泰国、 缅甸、老挝、越南等国, “干栏式”民居非常普遍。 “干栏式”实际上是建筑学 上的名称,俗称“高脚屋”。
一般的高脚屋分上、下 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 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 和其他物品。
美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 (商品性农业的特点):
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 生产效率高,产量高,储存条件好,交通 发达,农产品作为商品大量输出。
商品农业对乔治一家的吃、住、行、交往的影响: 吃 以面食、肉食为主 住 居住得比较分散 行 交通发达,出行工具是车 交往 平时与邻居来往不多,只有在假日探亲访友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湄南河平原:
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适合精耕细作; 平原面积较小,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以手 工劳动为主。
美国大平原: 地广人稀,地势低平,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 美国科技发达,拥有先进的农用机械,所以用 机器种庄稼。
乔治家收获的农产品哪里去了?
作为商品粮输往美国其他地方及世界各地。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 与中国大米短缺对比,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泰国 今年大米的库存将会上升40%,达到创纪录的1820 万吨,泰国的米仓将会“米满为患”。
1、你认为中国出现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2、泰国“米满为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亚州东南部 中南半岛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在哪里?
稻作文化的印记
探究:湄公河平原为什么适合种植水稻?
找一找:湄公河平原地跨 的主要国家
泰国、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说一说:湄公河平原所在的纬度带、温度带、 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
低纬度、热带、 海拔都在200
米以下
热带季风气 候,气温较 高、降水充 沛,主要集 中在5—10

湄公河平原发展稻作生产的条件
纬度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你知道哪些平原? 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高铁换泰国大米”
• 2013年10月 11日在泰国访 问的中国总理 李克强再次推 销中国高铁, 并同意以泰国 农产品大米抵 偿部分项目费 用。
李克强向泰国总理英拉介绍中国高铁的竞争优势
• 对中国而言,用高铁技术交换泰国的大米主要是 基于我国面临着大米短缺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和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1/4, 但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85%,也就是 说大约2亿中国人的粮食需求要依赖从外国进口来 满足。
翻到书本57页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自然条件 2人文特色 3人们生活状况与地域环境特点 的密切关系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知识回顾:
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是?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对稻作文化历史发展脉络的时空观念。

2.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史料,了解稻作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能够对稻作文化进行正确的历史解释。

4.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 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难点:- 理解稻作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成因。

- 分析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决办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稻作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呈现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稻作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成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 设计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理解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稻田、考古遗址等,增强学生对稻作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2. 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相关课程资源。

3. 信息化资源:稻作文化的图片、视频、相关文章等。

4. 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

五、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预习: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稻作文化的印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36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36张)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2.所以如 果你有 愿望, 如果你 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开秧门
拔秧插田开始之日,农家要在田头或道坛上祭 拜天地,叫做“开秧门”。祭品颇丰,内有20个 米桃,在果盘上叠成山形,称为“生盘儿”,取 “积谷如山”之意。祭毕,农民绕秧田一圈,拔一 把秧带回家,挂在门墙上,意为谷神进门。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因地制宜 发展生产
查一查
为迎接泰国考察团的来访, 请你回去查阅或收集相关资 料,准备向他们介绍我国水 稻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人们的生活与水稻生产有怎 样的关系?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 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 扮一新,吃好食,过好年,预兆丰年,人们以 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 丰收,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爱护牛
传统农业,敬畏自然 祈求风调雨顺 灾害
民—俗———春春耕耕礼礼
一般的高脚屋分上、下 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 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 和其他物品。
傣家竹楼
湄南河民居
水上市场
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季风影响,雨量充沛,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高温无霜,光照充足
稻作文化 水稻传统生产流程
水稻是精耕细作 的以人工劳作为
主的传统农业
结合教材p59页水稻生产流程介绍和图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 水稻生产的特点。
稻作文化
思考:水稻生产对我们当 地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住: 住农田边 、屋顶坡形等 用: 用稻草结绳、稻杆作燃料 行: 田间小路(“阡陌纵横”) 吃: 米饭、米酒、粽子、汤团 民风民俗 : 拔河比赛 、划龙舟
看地图,找位置 亚洲东南 部的中南 半岛
找一找:湄公河平原上的主要国家
泰国、越南、 老挝和柬埔

看地图,寻成因
读图:湄公河平原上的主要气候特 征是怎样的?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较高、降水 充沛,主要集中
在5—10月
读图:湄公河平原上地形有怎 样特点?
低纬度、 海拔都在200
米以下
看地图,寻成因
分析湄公河平原符合哪些水稻生产的条件?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牛是主要的劳动帮 爱护牛
手传统农业,敬畏
自然灾害
祈求风调雨顺
稻作文化——精神生活文化
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
兴修水利
人口聚居
自然灾害多 抗御能力差
团结互助 关爱弱者
邻里友善和睦
敬畏神灵,崇尚 谷神、稻母

1. 高考作 文不同 于“自 由写作 ”高考 作文为 了达到 一定的 考察目 的,考 生要“ 根据要 求写作 ”,在 这个基 础上鼓 励考生 发挥想 象和联 想写出 自己的 思考和 感悟, 因此, 若要写 好高考 作文, 既不能 不顾写 作要求 信马由 缰,也 不能被 要求所 限,畏 手畏脚 。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不同区域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因为 不同而美丽。 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生存的自然条件不同, 各地的人们都要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来选择发展 道路,因地制宜的开展生产。 所以,我们面对世界上不同的民风民俗、社会风 尚、生产式时,要尊重不同,认同差异。

4. 出现大 量的叙 述文字 ,而缺 少相应 的议论 性语言 点睛, 给人以 罗列事 例或者 啰嗦叙 事的感 觉,并 且暴露 自己欠 缺说理 能力的 缺点。

5. 空洞乏 味的议 论,缺 乏必要 的理论 和事实 支撑, 车轱辘 话绕来 绕去, 论述肤 浅无力 。

6. 段落中 有事例 有论述 ,但却 水是水 ,油是 油,没 有分析 融合, 论点就 如同生 硬地贴 在论据 上面的 标签, 缺乏说 服力。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民居绕稻田
充足的水分 或河流形成 [水渠和河流] 悬空架设
稻作文化——饮食文化
看了视频会发现湄公河平原的饮食文化主要与什么有关?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 米制食品。
稻作文化——饮食文化
稻作生产影响饮食
稻作文化——精神生活文化
稻作文化——精神生活文化
春耕礼,傣语称"湾暖",即出门 开始耕种劳作之意。刚过完春节 后的一周之内,每个村寨都要选 一吉日举行"湾暖"活动,即春耕 礼。

2. 而要既 符合要 求,又 要有张 扬个性 的出彩 的地方 。所以 说高考 作文不 是自由 写作, 既有限 制又有 开放的 空间, 既有考 生必须 完成的 规定动 作又要 有彰显 特色的 自选动 作。

3. 一篇议 论文如 果能有 几个联 系密切 并具有 较强论 证力度 的主体 段,那 就会增 加论证 的深度 、广度 和厚度 ,颇具 层次感 ,使议 论文富 有说服 力。因 此,同 学们写 好议论 文的主 体段至 关重要 。
稻作文化——生产文化
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
人工劳动 人口分布密集
湄公河平 原上聚集 着泰国 87%的人 口。
稻作文化——民居文化
阅读教材思考:这种建筑特色当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当地高温多雨
不怕水,且通风防潮。 避免虫蛇,简单易建。
就地取材,当地木和竹较多。
稻作文化——民居文化
干栏式房屋
俗称“高脚楼”, 在泰国 十分普遍。一般只分上下 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
稻作文化
阅读教材思考:这种稻作文化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主要项目 稻作生产
主要影响
人口疏密 人工劳动
人口稠密
民居特色 充足的水分(水
渠河流多)
高脚屋
饮食习惯 水稻是主要农 作物
以大米为主
精神生活 牛是主要帮手、 爱护牛、祈求风调雨顺
敬畏自然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自然 环境

7. 这是一 则新材 料运用 作文, 先是列 举了古 往今来 中外青 年成人 礼仪和 节日的 沿革; 接着从 国际和 国家层 面,对 青年提 出了明 确的希 望和要 求;最 后指出 “你们 ”成年 ,青年 们前赴 后继, 成就自 我人生 ,勇作 社会脊 梁。

8. 在运用 部分, 则指出 结合材 料进行 联想和 思考, 致即将 成年的 自己。 整道题 条理明 晰,从 现象到 本质, 逐一得 到揭示 ,很好 地拓展 了考生 的写作 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