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合集下载

2.1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2.1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 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大冶铁矿对武汉的城市发展有没有影响?
武汉
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气候: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 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 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 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 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科技 旅游
影响力越来越强
如何分析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

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 么原因把它吸引到一定的地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这个城市 的发展,从而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发展阶段,它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同。所以,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运用 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少 多
大 小


大 小


(1)中心地: (2)中心地布局原则: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
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 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上海
区域经济、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高级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服务范围:长三角及全国 一级中心:核心城市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城市形成 地形 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地 的基础 河谷低地:山区城市的分布地 气温:中低纬度 自然 气候 降水:沿海地区 地理 供水:临河分布 城市 条件 河流 水运:水运起点或终点、 两河汇合处、 河口位置 区位 因素 军事防卫: 始终具 工业革命后各类新兴工业城市有强大 自然资源: 社会经 交通运输: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引力 济条件 政治 军事 一般位于主要交通线上 宗教 影响力减弱

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 1

() 1 在城市T 发展到T 过程 中,由于 l 2 逐渐扩大和 影响。 ( 假如该城市位于东北三江平原 ,发展种植业 2) 将受 到哪些 自然条件的限制? ( 从地形.气候方面 回 答 ) ( )若D 3 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业 ,主要种植 原产 不断增多等原因,农业生产规
9 0o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 为世 界 四个 国 家局 部 地 区 简 图 ,读 图回答 7 8  ̄

0农业 区




C .土壤条件 D .地形条件 3 .下列对③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夏季 日 照时间长 ,雨热同期
B .工 业基 础好
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主要取决于 A.优厚 的倾斜政策 B .发达的通讯网络
c .便捷的交通运输 D.丰厚的居民收入 - - 6 .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
素考虑应建在
A 甲 B 乙 C . . .丙 D .丁
l .若该海港城市要建一海滨浴场 ,从影响浴场 0 的区位因素考虑应建在
A 甲 . B 乙 C . .丙 D.丁
3 7
21 0 1年 第 9期
专题复 习
l .若该海港城市准 备建一机场 ,从影 响机场 的 1 区位 因素考虑不选择A 处的理 由是 A 处离城区较远 B 处地势较高 .A .A
地形 、气候 、河流 、资源等 自然因素和交通 、政治 、
及 区位 选 择
旅游 区位 游资源的开发 条件 ;旅游 区的 区位选择 旅
三 、 复 习方法 指要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动态性
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某些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时效性
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区位因素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分析 区位因素时,需要充分考虑时效性。
不可预测性
某些突发事件或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区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 要做好应对措施。
区位因素的综合评价
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如 土地、水源、气候等,而经济因素则影 响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方向,如市场、交 通、政策等。
VS
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对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如资 源、劳动力等,而间接因素则通过影响直 接因素来影响区位选择,如技术、环境政 策等。ຫໍສະໝຸດ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总结词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区位因素分析的重要应 用领域,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交通状况等区位因素的深入分析, 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
详细描述
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区位因素分析为决 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确定区域发展的 重点方向、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通过对区 位优势和劣势的识别,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 发展策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和制度,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 环保政策等,这些政策法规会影响企 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环境。
经营成本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会影响企业的 经营成本,包括税收成本、环保成本 、劳动力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变化会 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05
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与影响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包括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
•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C
• A.河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 B.森林茂密的地区
• 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 D.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 5、造成台湾东西部城市密集程度差异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B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6、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C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沿海
2、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 A、科技中心——日本筑波科学城 B、旅游胜地——张家界 C、国家政策——深圳
小结
• 一、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 • 二、交通与城市区位 • 三、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 四、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 1、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B
布达拉宫
耶路撒冷 梵蒂冈
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三、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1、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 ——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西利亚
2、宗教职能突出的城市 ——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随 科 技 进 步 发 展 起 来 的 城 市
四、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变化 A、宗教、军事的影响——已经很弱 B、交通、自然资源的影响——依然巨大
二、交通与城市区位
1、建在交通线上的城市 • 古代:
南方城市——河流汇合处——宜宾、重庆、武汉 北方城市——大道汇合处——邯郸 现代: 铁路枢纽: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 京沪线——蚌埠、济南 陇海线——宝鸡、徐州 2、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扬州、济宁
新建首都:荒芜人烟的高原上 崛起的首都巴西利亚
(二)地形与城市区位 1、平原——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或在开阔低地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小专题6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小专题6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所以C
正确。
[2015·全国卷Ⅰ] 甘德国际机场(图Z6-4)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
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
经停此地。据此完成3~4题。
图Z6­4
3 .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 因素是 ( )
地形
岩港修建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
积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
地广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无结冰期,利于全年通航;有结冰期,不利于通航
题组巩固 [2017·江苏卷] 图Z6-3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Z6-6
【答案】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口;腹地广阔。
【解析】港口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要从位置条件、自然条件(水域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和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经济腹地大小、依托的城市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图Z6­1
(3)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建设成本 比较内容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沿线村镇 施工难度 沿线灾害 占用耕地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 占用良田多少
气候
②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01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02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03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区位因素分析PPT

区位因素分析PPT

(2)明确要求:
即要明确试题在问我们什么。区位分析时有不同的 要求,有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对比分析(两者的 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因 素)、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邻近高速 公路和研 究院分院
3、试分析b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接近研究院分院,科技条件好;接近高速公路,便于快速运输;本身 无污染,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讲解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B地早期位于A城市 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回归教材,亚洲水稻 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 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 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年来,在 回顾教材,美国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B 地早期位于A城市的远郊,在不同 高新技术工业区 的区位因素 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四、区位分析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1、分析方法:掌握要素、明确要求、横找异同、 纵看变化、综合分析、抓住主导。 ◆具体如下: (1)掌握要素: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位置要素(经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 等)和社会经济要素(经济基础、资源、市场、交通、 劳动力、技术、政治、历史等)。
(4)早期,B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部 分,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形成相应农业地域类型 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人 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讲解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B地早期位于A城市 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一、答题策略㈠把握主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农业区位:六种地域类型及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区位选择及传统、新兴工业区城市区位:单个城市兴衰、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功能区布局交通区位: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港、汽车站商业区位: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市场最优、交通最优旅游区位:旅游点和旅游区地缘政治区位:国家和区域组织㈢整合信息提取与分析要领工业区位分析: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信息。

农业区位分析:重点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信息。

港口区位分析: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㈣建立区位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1、明确某一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2、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

3、评价区位因素优劣(对相关区位因素作出有利和不利的分析)。

4、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对其合理性或偏差性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㈤关注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关注市场、交通、科技(保鲜、冷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

工业区位:关注、原料、市场、交通、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传统工业:关注原料、动力、市场及廉价劳力等因素的变化。

新兴工业:关注技术、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变化。

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和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二常见的失分原因㈠审题时不注重条件的变化、不能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区位因素考查一般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

例如就某一城市发展纺织工业而言,考查区位分析可做出如下设问:①指出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②简述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③扼要说明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限制性因素。

注意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同学们思维的方向。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区位因素分析详解

区位因素分析详解

区位因素分析【总揽全局】【第一讲】城市(七)城市区位:1.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考点一: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②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分析如下:a。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b.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

c。

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1)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2)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3)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教学指导)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Word版含解析

(教学指导)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较全面的观察、分析和认识农业生产。

(区域认知)2.能够从区域视角认识水稻种植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评价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3.观察、调研生活中的农业生产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评价。

(地理实践力)4.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人地协调观)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考情分析】
高考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其存在的意义。

在对某一人文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贸、旅游等)进行区位分析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从近几年高考看来,人文地理命题对区位因素的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在全套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

复习时,要对某一人文要素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疏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交汇】
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经济等区位的分析和选择,是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历年来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

同时,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几乎年年会出现,且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1.认识区位的地理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所以一定要重视区位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思想方法】
(一)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全面性)
从有利和不利两角度(辩证性)
抓住主要(突出)的因素进行分析(主导性)
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动态性)
A.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
(1)经济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
(2)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3)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4)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政治(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国防安定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性:区位因素中有些是有利的因素,还有些是不利的,评价时应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作全面的分析。

如:分析天津港的区位
条件
B.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
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就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住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C.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
2.注意地域的特殊区位如: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
D.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
1.自然要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
以上也就是所谓的动态性: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的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外,还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二)、高考人文地理有关区位选择有以下类型
A.农业区位分析:
1.某区域某农产品生产的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对对一个地区农业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并具有“木桶效应”,即某一条件不足,就会影响农业的整体区位;社会经济因素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

2.某区域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
3.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地价(地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
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

4.某灾区的区位分析(如河西走廊)
B.工业区位分析
1.某区域某工业区(带)的区位分析
2.某区域某工业部门区位分析
3.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
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
4.某地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C.城市区位分析
1.某“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2.某“点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3.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
4.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
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D.交通区位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2.港口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3.内河航运发展区位的宏观分析
4.大比例尺图上城市交通区位的微观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
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

(2)港口的微观区位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

(3)航空港的微观区位
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地质——地基稳定;
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地形——开阔.平坦;
(4)汽车站的微观区位
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E.商业区位分析
1.点状城市的商业区位分析
2.面状城市商业区位的微观选择
F.旅游区位分析
1.某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分析
2.某区域旅游发展的区位分析
(三)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