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表现刘雨成PPT课件
肺 野 lung field
肺 门 lung hilum
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 经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右肺门:上叶后静脉或下后干静脉与右 下肺动脉构成肺门角,右下肺动脉内为 中间段支气管,可测量其宽度。正常成 人不大于15mm 左肺门:上有肺动脉弓,呈逗点状。左 肺门比右肺门高
膈运动两侧对称。膈肌麻痹时可引起矛 盾运动
膈局部发育较薄弱,可向上局限性隆起, 称局限性膈膨升
膈低位时,可显示出膈在各肋骨前端的 附着点,呈波浪状,称波浪膈。多见于 肺气肿病人
SUCCESS
THANK YOU
2019/5/31
胸部CT thoracic CT
纵隔 mediastinum
五、超声检查
超声波仅对肺浅表部位的某些病变有 意义,对胸腔积液和纵隔肿瘤的诊断 有一定作用。
胸部摄片 chest radiology
胸廓 thoracic cage
胸廓软组织 soft tissue of thorax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iod muscle)和 锁骨上皮肤皱褶(skin reflection over the clavicle)
有时呈半月状凹陷 胸骨breast bone 胸骨柄可突出于肺野 胸椎thoracic spine (vertebrae)
胸 膜pleura
只有走向与X线平行时才能显示 水平裂 horizontal fissure 斜裂oblique fissure 侧位胸片上可见。
从T4、5斜向前下方,终止于前肋膈角 或后方2~3cm
三、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价值较 大,根据流空效应有利于了解肿瘤与心脏大 血管的关系。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纵隔疝
一侧胸腔压力明显高于对侧胸腔压力,在 纵隔向对侧移位的同时,可伴有部分肺组 织及纵隔胸膜通过纵隔的生理薄弱点疝入 对侧胸腔。
纵隔疝表现为:纵隔、气管、心脏及大血管 明显向对侧移位,常见于一侧性张力性气 胸、大量胸腔积液、巨型肺大庖。
横隔改变
两膈升高常见于: 各种疾病所致腹内压增高,如腹水、腹内
人工气胸:为了治疗或鉴别诊断目的而将 气体注入胸膜腔内。
自发性气胸: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 膜腔。
张力性气胸:当胸膜裂口具有活瓣作用, 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
少量气胸
中等量气胸
被压缩的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显示为一层纤细的边缘。
气胸部位高度透露、无肺纹理
大量气胸
肺被压缩于肺门周围,表 现为:块状软组织影,很 像肺门肿块。纵隔向健侧 移位,患侧膈肌下降,肋 间隙增宽。
发病率约4%,中老年人多见,50岁以上者可 高达15%
Chronic bronchitis
支气管粘膜杯状细胞增生,腺体肥大,分 泌物增多、粘稠,粘膜水肿、充血、上皮 细胞萎缩,脱落,鳞状上皮化生。弹力纤 维破坏,管腔相对变细
合并肺炎症、肺气肿、肺大泡,继发肺心 病
咳、痰、喘,咯血少见 冬季发病较多,有并发症时症状加重
发状(囊性扩张) 肺内炎症;肺不张 支气管造影显示 柱状、囊状或混合型扩张
高分辨CT:诊断支气管扩张行之有效的方法
Bronchiectasis
Cylindrical
varicose
cystic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
➢ Multiple cystic shadows in the left lung,
Chronic bronchitis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PT
慢性支气管炎(图)
CR 片 : 两 肺 条 索 状 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纹理紊乱
慢支、肺气肿
慢支肺心病
慢 支 、 局 限 性 气 肿
病例分析
两下肺纹理增粗、模糊、排列紊乱 蜂窝状阴影、类圆形透光区。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特征
1、先天性:支气管弹力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 不全。 2、后天性:肺炎、结核、肿瘤、淋巴结的压 迫使之感染、牵引、阻塞而引起
发病机制
①慢性感染引 起支气管壁组 织的破坏
这三个因素可 互为因果并 加剧支气管 扩张
②支气管内分 泌物淤积及长 期剧烈咳嗽, 引起支气管内 压增高
③肺不张及肺纤维 化对支气管产生的 外在性牵引。
支气管扩张(示意图)
形态学分类
囊状 柱状 混合性。
临床特征 咳嗽、咯痰(脓、分层、特臭 )、咯血。
气管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活瓣性作用(图)
吸气相
呼气相
右支气管异物
右中间支气管异物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
1. 增多、紊乱、扭曲及变形。 2. 肺气肿 3. 肺部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 一种多病因的呼吸道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的诊断标准为慢性进行性咳嗽连续两年以上。每年 连续咳嗽、咳痰至少3个月,并除外全身性或肺部其他 疾病。临床常简称为“慢支”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及发热等。 包虫囊肿破入胸腔引起气胸和胸腔积液, 破入支气管时咳出大量囊液
X线表现
• 边缘光滑清楚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状密度增高 影
• 新月形透亮影(外囊破裂)
• 囊性气液平面(内外囊同时破裂,并与支气管相通)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增 殖 灶
浸润型肺结核 图片
纤 维 增 殖 灶
III型肺结核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虫蚀样空洞
空洞表现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结核球X线表现: 肺内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圆形
X线表现
• 部位: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 性质:多样,可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模糊阴影或
结节、索条影,空洞形成,可以是渗出、增生、 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并存。
• 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较小, 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伴钙化, 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 干酪性肺炎:大叶性或片状高密度阴影,高千 伏或体层摄影显示病变中多发虫蚀样空洞,下 肺常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吸收后,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 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 图片
CT表现 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病
灶表现为小叶性高密度影,可早期发现原 发灶内的干酪坏死
(二) 血源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肺内形成病灶。 病灶细小,易漏诊,两周后出现“粟粒样结 节”, 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特点,正常肺 纹理常 被遮盖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
右中叶实变(肺炎) 图片
CT:支气管气像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三)结节状阴影
1. 腺泡结节影: φ<1 cm呈类园形,花瓣状 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
呼吸系统影像学
呼吸系统6、慢支肺气肿描述:桶状胸(胸廓呈桶状,前后径增宽)、双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两膈面地平。
7、右下肺炎描述:右下肺野见斑片状模糊密影。
8、第一张治疗前:左下肺炎(左下肺野可见斑片状模糊影)、少量胸腔积液(肋膈角变钝、不清晰)第二张治疗后:左下肺炎治疗后吸收、少量胸腔积液9、支气管肺炎描述:双肺纹理增多模糊,见小斑片状模糊密影沿肺纹理分布。
10、右上肺周围型肺癌描述:右上肺野见一结节状密影,可见分叶及毛刺。
附加问题:图三是CT增强纵膈窗。
(图一是肺窗,图二、图三是纵膈窗)11、左侧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描述:左肺门影增大,见一团块状密影,团块的远端可见小斑片状模糊影,左侧支气管受压。
12、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50ml以下)描述:左侧肋膈角变钝,变平。
13、右侧中量胸腔积液描述:右下肺野大片致密影,密影下缘膈肌被掩盖,上缘出现外高内低的弧形影,弧形影上界超过第4肋前端下缘未达第2肋前端下缘。
14、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描述:右肺野大片致密影,密影下缘膈肌被掩盖,上缘出现外高内低的弧形影,弧形影上界达第2肋。
15、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左下肺炎描述:左下肺野可见向肺内突入的半圆形致密影,其基底部较宽,与胸壁相连,左下肺可见斑片状模糊影。
左侧气胸描述:左侧肺野外带透亮,透亮区无肺纹理分布,透亮区内缘可见肺压缩带影。
17、左侧液气胸描述:左侧肺野外带透亮,无肺纹理分布,透亮区内缘可见肺压缩带影,左下肺野可见大片致密影,膈肌被掩盖,肋膈角消失,左下肺野见液平面(由于气体压力,液面呈水平缘)。
左侧第九肋骨折描述:左侧第九肋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骨折端略错位。
19、右侧6-10肋腋段骨折描述:右侧第6-10肋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骨折端略错位。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表现-PPT
等构成,其中主要以肺动脉为主要成分,肺静脉 次之。 肺动脉、静脉与支气管的位置恒定,了解A、V、 B树的位置关系对肺门的横轴位解剖的理解就较容 易 肺动脉的分支总是伴随相应的支气管从纵隔走向 肺外围,而静脉的行程多不与支气管并行且变异 常见。
肺 动 脉
肺动脉
肺动脉
右肺动脉造影及示意图
左肺动脉造影及示意图
者肺野透亮度低,瘦弱者肺野透亮度高。
肺野示意图
(二)肺 叶
右肺由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肺叶-右上肺叶
肺叶-右中叶
右肺中叶炎症
肺叶-右下叶
肺叶-左上叶
肺叶-左下叶
(三)肺 段
右肺
上叶
尖段S1 后段S2 前段S3
中叶
内侧段S4 外侧段S5
5.升主动脉,6.降主动脉,7.左肺动脉,8.左主支气管,9.右主支气管,10. 奇静 脉,11.心包上隐窝,12.主肺动脉,13. 右肺动脉,14. 右上肺静脉,15. 左上肺 静脉,16. 中间段支气管,17.左下肺动脉,18.右中叶支气管,19. 右下叶支气管, 20. 左下叶支气管,21.左下肺静脉,22. 左心房,23. 右心房,24. 右心室25.左 心室,26.右叶间动脉
正常胸部CT冠状重建
正常纵隔CT横断面C
正常胸部CT横断面(肺窗)
19CT曲面重建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全貌
CT增强VR重建(A、C)显示肺内血管束;最小密度投影图(B)显 示肺内支气管束
胸部MRI检查方法
成像序列:FSE/IR/ 扫描层面:横断/冠状/矢状
层厚=5-8mm,间隔2-3mm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磁共振成像电影回放(Cine-MRI)
冠状面SE序列T2WI 1.主动脉弓,2.上腔静 脉,3.气管,4.食管,5.升主动脉,6.降主动 脉,7.左肺动脉,8.左主支气管,9.右主支 气管,10. 奇静脉,11.心包上隐窝,12.主肺 动脉,13. 右肺动脉,14. 右上肺静脉,15. 左上肺静脉,16. 中间段支气管,17.左下肺 动脉
肺 动 脉
肺动脉
肺动脉
右肺动脉造影及示意图
左肺动脉造影及示意图
者肺野透亮度低,瘦弱者肺野透亮度高。
肺野示意图
(二)肺 叶
右肺由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肺叶-右上肺叶
肺叶-右中叶
右肺中叶炎症
肺叶-右下叶
肺叶-左上叶
肺叶-左下叶
(三)肺 段
右肺
上叶
尖段S1 后段S2 前段S3
中叶
内侧段S4 外侧段S5
5.升主动脉,6.降主动脉,7.左肺动脉,8.左主支气管,9.右主支气管,10. 奇静 脉,11.心包上隐窝,12.主肺动脉,13. 右肺动脉,14. 右上肺静脉,15. 左上肺 静脉,16. 中间段支气管,17.左下肺动脉,18.右中叶支气管,19. 右下叶支气管, 20. 左下叶支气管,21.左下肺静脉,22. 左心房,23. 右心房,24. 右心室25.左 心室,26.右叶间动脉
正常胸部CT冠状重建
正常纵隔CT横断面C
正常胸部CT横断面(肺窗)
19CT曲面重建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全貌
CT增强VR重建(A、C)显示肺内血管束;最小密度投影图(B)显 示肺内支气管束
胸部MRI检查方法
成像序列:FSE/IR/ 扫描层面:横断/冠状/矢状
层厚=5-8mm,间隔2-3mm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磁共振成像电影回放(Cine-MRI)
冠状面SE序列T2WI 1.主动脉弓,2.上腔静 脉,3.气管,4.食管,5.升主动脉,6.降主动 脉,7.左肺动脉,8.左主支气管,9.右主支 气管,10. 奇静脉,11.心包上隐窝,12.主肺 动脉,13. 右肺动脉,14. 右上肺静脉,15. 左上肺静脉,16. 中间段支气管,17.左下肺 动脉
呼吸系统 正常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骨性胸廓
—
正 常 胸 部 肋 软 骨 钙 化
——
肋 骨 变 异 叉 状 肋
——
肋 骨 变 异 颈 肋
——
肋 骨 变 异 肋 骨 联 合
影像解剖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 5-6胸椎平面 分叉角 60~85度,不应
超过90度 右主支气管短粗 左主支气管细长 隆突
60 - 85
B图:主动脉弓层面肺窗
前段 尖后段
上段
二、正常胸部肺野的CT表现
R 前段
后段 上段
C图:主-肺动脉窗层面肺窗
前段 尖后段
上段
二、正常胸部肺野的CT表现
R 前段
前段
上段
D图:气管分叉层面肺窗
上段
二、正常胸部肺野的CT表现
R 内侧端 外侧段
上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上段
E图 :主动脉根部层面肺窗
内侧段 外侧段
J图 :经膈腔静脉孔层面肺窗
二、正常支气管的CT表现
右上叶尖段支气管
左上叶前段支气管 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A图:主动脉弓层面
二、正常支气管的CT表现
右上叶支气管
B图:主动脉窗层面
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二、正常支气管的CT表现
右中间段支气管
左舌叶支气管
C图:气管分叉层面
二、正常支气管的CT表现
右中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Plain radiograph
清晰显示胸部结 构,保存
胸部后前位摄影
Plain radiograph
胸部侧位摄影DR
High kilovoter radiograph :心 脏及膈顶后方病 变
Bronchography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大叶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充血期—阴性,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略低 实变期—叶或段分布密度均匀致密影, 内有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病变密度逐渐降低,密度不均 愈 后—完全吸收;索条影;机化性肺炎
胸部正位(A) 示右肺上叶大 片状模糊影, 密度较淡,下 界平直(↑)、 清楚(实变早 期);
胸片(B) 可见右肺中叶大 片实变阴影,上 界平直、清楚 (↑)(实变期)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可为局限性或弥 漫性,其形态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结节 、斑片或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像。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肺弥漫网格状及小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
肺脓肿
病 理: 化脓性炎症,病灶中心坏死、液化, 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
感染途径: 吸入性 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症状: 高热、寒战,咳嗽 大量脓臭痰,放置 后三层
X线表现:
脓肿形成前—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 空洞形成—实变区内出现含液面空洞 慢性肺脓肿—厚壁,多有液平 多房空洞—为多个大小不等透亮区 周围炎性改变 脓胸或胸膜肥厚 血源性肺脓肿—两肺多发大小不一球形病变
可有空洞,有液平
CT表现:
厚壁空洞,有液平
一侧肺不张可出现下列何种表现( ) A. 纵隔移向健侧 B.患侧肺野透过度增加 C.患侧肋间隙增宽 D.患侧膈肌升高
气管、支气管异物
Bronchial foreign body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异物分三类 ①植物性异物:花生米、豆籽、瓜子,多 见 ②矿物性异物:硬币、徽章、牙托,较少 见 ③动物性异物:碎骨、碎壳、鱼刺,少见
Acute mil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两肺从肺尖 至肺底均匀 分布、密度 相似、大小 一致的粟粒 样结节;即 “三均匀” 特征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
从2001年到2020,将有1000万人新感染结核 菌,200万人将患病, 如果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 去,35万人将死于本病。 -----WHO
• 临床与病理
(1)病原: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 (2)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基本 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和变质。 (3)临床起病缓慢,病程长。 • 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 振、消瘦;或有咳嗽、胸痛;或因咳血就 诊或体检发现;急性血播者可有高热、寒 战等。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块。痰菌阳性。
先天性
后天性
先天性免 疫球蛋白 缺乏
肺囊性 纤维化
慢性感染 分泌物淤积 支气管壁 纤毛无运 致支气管 长期咳嗽 被牵拉 动综合征 壁破坏
• 支气管扩张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 • 根据形态可分为: ①柱状扩张:“轨道征”、“印戒征”。 ②曲张型扩张:念珠状。 ③囊状型扩张:葡萄串状,合并感染时见气液平面。 ④粘液栓:指状征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图)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 结核菌累及胸膜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
– 干性胸膜炎X线表现可能无异常。
– 渗出性胸膜炎X线表现: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粘连、钙化。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厚度一般不超过1cm, 胸膜面光滑,以肺底部明显,纵隔胸膜增厚 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部位胸膜 ,可合并明显 胸膜粘连。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
肺脓肿
鉴别诊断---结核性空洞,肺癌性空洞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疾病诊断
支气管扩张 肺 炎
肺脓肿
肺结核 弥漫性肺病
肺肿瘤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临床与病理
(1)病原: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 (2)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基本 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和变质。 (3)临床起病缓慢,病程长。 • 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 振、消瘦;或有咳嗽、胸痛;或因咳血就 诊或体检发现;急性血播者可有高热、寒 战等。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块。痰菌阳性。
先天性
后天性
先天性免 疫球蛋白 缺乏
肺囊性 纤维化
慢性感染 分泌物淤积 支气管壁 纤毛无运 致支气管 长期咳嗽 被牵拉 动综合征 壁破坏
• 支气管扩张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 • 根据形态可分为: ①柱状扩张:“轨道征”、“印戒征”。 ②曲张型扩张:念珠状。 ③囊状型扩张:葡萄串状,合并感染时见气液平面。 ④粘液栓:指状征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图)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 结核菌累及胸膜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
– 干性胸膜炎X线表现可能无异常。
– 渗出性胸膜炎X线表现: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粘连、钙化。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厚度一般不超过1cm, 胸膜面光滑,以肺底部明显,纵隔胸膜增厚 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部位胸膜 ,可合并明显 胸膜粘连。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
肺脓肿
鉴别诊断---结核性空洞,肺癌性空洞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疾病诊断
支气管扩张 肺 炎
肺脓肿
肺结核 弥漫性肺病
肺肿瘤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
第一章 肺与纵隔总论
【概述】
呼吸系统包括胸廓、肺组织、膈肌及 纵隔等结构。胸部线检查和检查是临床 最普遍的检查方法。胸部具有良好的自 然对比,是线检查的有利条件。具有高 的密度分辨力,并为横断扫描图像,对 小病变的发现及病变细节的显示优于线 胸片。
第一节 肺与纵隔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线检查 (一)摄片
不张和瘢痕性肺不张。 、线表现 ①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
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健侧肺代偿性肺气 肿; ②肺叶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向心性 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③肺段不张: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影; ④小叶不张:小斑片状影。 、:与线相似,可显示阻塞部位和原因
结节,直接<
肿块,直接>,分叶、毛刺征
纵隔六分区
(二)正常胸部表现
胸部图像上各组织间有较大的密度 差异,通过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可 以显示胸部各个解剖部位,明显优于线 平片。
S
胸腔入口层面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气管分叉层面
左心房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中间支气管层面 中叶支气管口层面
第三节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一、气管、支气管 (一) 气管、支气管狭窄
原因:主要由于肿瘤、异物、炎症和结核等病因 引起。 、线表现:继发阻塞性改变—阻塞性肺炎、阻塞 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表现:除了显示继发阻塞性改变,可直接显示 狭窄的支气管。 (二)气管、支气管扩张
原因: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慢性感染的继发 改变;
分型:囊状、柱状和混合型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乳房
乳房
肩胛骨 乳头影
乳头
二、肺
(一)线胸片表现
肺的各解剖结构投影在线片上表现为肺 野、肺门和肺纹理。
.肺野
定义: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 显示的透明区域。
肺野的分区肺野的内、中、外三带和上、 中、下三野。
.肺叶、肺段、肺小叶 ()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
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指向肺门; 右肺个肺段,左肺个肺段。 ()肺小叶:由-个呼吸小叶(腺泡)组成, 是肺组织的基本单位(解剖和功能单位), 在线胸片上不能显示。
()正位:后前位(站立位),前胸靠片,距离米,双臂内旋(使肩胛骨旋出肺野) ()侧位:患侧靠片,双手抱头 ()仰卧位:用于体质衰弱,不能站立的患者 ()前弓位:观察肺尖部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
X-ray beam
X-ray tube
. .
Film
二. 检查
普通扫描 (肺窗、纵隔窗) 增强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 灌注反应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
三、检查
较少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但对于纵 隔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可不需增强扫描 能够区分血管与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
可以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
第二节 肺与纵隔正常影像表现
一、胸廓 (一)线胸片表现
. 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头及乳房
. 骨性胸廓 ()肋骨 ()肩胛骨 ()锁骨 ()胸骨 ()胸椎
右肺中下叶不张
(三)肺气肿( )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
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为局限性 和弥漫性肺气肿。
、线表现①局限性肺气肿 ②弥漫性肺气肿
、 ①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圆形的无血管低
密度区,薄壁或无壁,边界模糊。 ②全小叶型肺气肿:肺纹理稀疏,透光度增
强,广泛分布。 ③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囊状异常透光区,
五、胸膜
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胸膜,膈胸膜 返折处形成肋膈角。
()斜裂胸膜:侧位片上表现为自后上 第四、五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 密阴影,在前肋膈角后数厘米处与膈肌 相联。
()水平裂胸膜:正位胸片自右肺中部 水平走形的细线状影,约平第前肋间隙, 侧位上水平裂后端起自斜裂中部,向前
水平裂胸膜
斜裂胸膜
、支气管及其分支
四、肺的血管系统 主要包括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支气
管动脉和静脉。 (一)线胸片 .肺门
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和肺静脉形成; 左侧较右侧稍高; 右肺门角:上缘由上叶后静脉或上肺静脉后下干与右 下肺动脉起始部形成的一钝角。 .肺纹理 肺纹理是指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六、膈肌 (一)线胸片
膈肌穹窿部左右不对称,呈波浪状或阶梯状; 右侧膈肌一般高于左侧,但不超过; 膈肌和胸膜反折处构成肋膈角,膈肌和心脏之间 称为心膈角。
.纵隔()
范围: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与颈部相连,下达 膈肌。
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 巴管、胸腺、神经和脂肪等。
分区:主要采用六分区,即在侧位上以胸骨角和胸 椎体下缘画水平线,分为上下两个区,再以气管、 升主动脉、心脏前缘的连线和食管前壁、心脏后 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共区。
三、气管、支气管系统
气管和支气管为树枝状的管道系统,段 及以上的气管和支气管为管腔较大,段以 下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管腔较小。
(一)线胸片 、气管 正位胸片上位于上纵隔正中,呈管
状透明带,上缘平颈、椎体,下端平胸、椎体 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气管分叉 气管分叉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的走行较左侧陡直; 夹角为°,>°认为有病理意义。
范围局限。
局限性肺气肿
全小叶型肺气肿
间隔旁型肺气肿
(四)肿块和结节 最大直径>的为肿块,直径≤的称为结节。
、良性肿块:①卫星灶;②晕征;③空气半月 征。
、恶性肿块: ①分叶征:结节或肿块边缘的凹陷; ②毛刺征:分为细长毛刺、短小毛刺; ③支气管气象:显示结节或肿块内直径约的小 泡状或轨道样的空气低密度影。 ④血管集束征:显示肿块周围的血管受牵拉向 病灶聚拢移位 ⑤胸膜凹陷征:
二、或病理组 织代替后形成实变,见于各种急性炎症、结核、 肺水肿、肺出血等,以炎性渗出最常见。
肺实变范围可以为肺泡、肺小叶、肺叶的实 变,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 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 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象。
(二)肺不张 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阻塞性肺不张、压迫性肺
第一章 肺与纵隔总论
【概述】
呼吸系统包括胸廓、肺组织、膈肌及 纵隔等结构。胸部线检查和检查是临床 最普遍的检查方法。胸部具有良好的自 然对比,是线检查的有利条件。具有高 的密度分辨力,并为横断扫描图像,对 小病变的发现及病变细节的显示优于线 胸片。
第一节 肺与纵隔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线检查 (一)摄片
不张和瘢痕性肺不张。 、线表现 ①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
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健侧肺代偿性肺气 肿; ②肺叶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向心性 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③肺段不张: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影; ④小叶不张:小斑片状影。 、:与线相似,可显示阻塞部位和原因
结节,直接<
肿块,直接>,分叶、毛刺征
纵隔六分区
(二)正常胸部表现
胸部图像上各组织间有较大的密度 差异,通过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可 以显示胸部各个解剖部位,明显优于线 平片。
S
胸腔入口层面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气管分叉层面
左心房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中间支气管层面 中叶支气管口层面
第三节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一、气管、支气管 (一) 气管、支气管狭窄
原因:主要由于肿瘤、异物、炎症和结核等病因 引起。 、线表现:继发阻塞性改变—阻塞性肺炎、阻塞 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表现:除了显示继发阻塞性改变,可直接显示 狭窄的支气管。 (二)气管、支气管扩张
原因: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慢性感染的继发 改变;
分型:囊状、柱状和混合型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乳房
乳房
肩胛骨 乳头影
乳头
二、肺
(一)线胸片表现
肺的各解剖结构投影在线片上表现为肺 野、肺门和肺纹理。
.肺野
定义: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 显示的透明区域。
肺野的分区肺野的内、中、外三带和上、 中、下三野。
.肺叶、肺段、肺小叶 ()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
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指向肺门; 右肺个肺段,左肺个肺段。 ()肺小叶:由-个呼吸小叶(腺泡)组成, 是肺组织的基本单位(解剖和功能单位), 在线胸片上不能显示。
()正位:后前位(站立位),前胸靠片,距离米,双臂内旋(使肩胛骨旋出肺野) ()侧位:患侧靠片,双手抱头 ()仰卧位:用于体质衰弱,不能站立的患者 ()前弓位:观察肺尖部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
X-ray beam
X-ray tube
. .
Film
二. 检查
普通扫描 (肺窗、纵隔窗) 增强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 灌注反应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
三、检查
较少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但对于纵 隔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可不需增强扫描 能够区分血管与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
可以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
第二节 肺与纵隔正常影像表现
一、胸廓 (一)线胸片表现
. 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头及乳房
. 骨性胸廓 ()肋骨 ()肩胛骨 ()锁骨 ()胸骨 ()胸椎
右肺中下叶不张
(三)肺气肿( )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
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为局限性 和弥漫性肺气肿。
、线表现①局限性肺气肿 ②弥漫性肺气肿
、 ①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圆形的无血管低
密度区,薄壁或无壁,边界模糊。 ②全小叶型肺气肿:肺纹理稀疏,透光度增
强,广泛分布。 ③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囊状异常透光区,
五、胸膜
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胸膜,膈胸膜 返折处形成肋膈角。
()斜裂胸膜:侧位片上表现为自后上 第四、五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 密阴影,在前肋膈角后数厘米处与膈肌 相联。
()水平裂胸膜:正位胸片自右肺中部 水平走形的细线状影,约平第前肋间隙, 侧位上水平裂后端起自斜裂中部,向前
水平裂胸膜
斜裂胸膜
、支气管及其分支
四、肺的血管系统 主要包括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支气
管动脉和静脉。 (一)线胸片 .肺门
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和肺静脉形成; 左侧较右侧稍高; 右肺门角:上缘由上叶后静脉或上肺静脉后下干与右 下肺动脉起始部形成的一钝角。 .肺纹理 肺纹理是指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六、膈肌 (一)线胸片
膈肌穹窿部左右不对称,呈波浪状或阶梯状; 右侧膈肌一般高于左侧,但不超过; 膈肌和胸膜反折处构成肋膈角,膈肌和心脏之间 称为心膈角。
.纵隔()
范围: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与颈部相连,下达 膈肌。
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 巴管、胸腺、神经和脂肪等。
分区:主要采用六分区,即在侧位上以胸骨角和胸 椎体下缘画水平线,分为上下两个区,再以气管、 升主动脉、心脏前缘的连线和食管前壁、心脏后 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共区。
三、气管、支气管系统
气管和支气管为树枝状的管道系统,段 及以上的气管和支气管为管腔较大,段以 下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管腔较小。
(一)线胸片 、气管 正位胸片上位于上纵隔正中,呈管
状透明带,上缘平颈、椎体,下端平胸、椎体 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气管分叉 气管分叉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的走行较左侧陡直; 夹角为°,>°认为有病理意义。
范围局限。
局限性肺气肿
全小叶型肺气肿
间隔旁型肺气肿
(四)肿块和结节 最大直径>的为肿块,直径≤的称为结节。
、良性肿块:①卫星灶;②晕征;③空气半月 征。
、恶性肿块: ①分叶征:结节或肿块边缘的凹陷; ②毛刺征:分为细长毛刺、短小毛刺; ③支气管气象:显示结节或肿块内直径约的小 泡状或轨道样的空气低密度影。 ④血管集束征:显示肿块周围的血管受牵拉向 病灶聚拢移位 ⑤胸膜凹陷征:
二、或病理组 织代替后形成实变,见于各种急性炎症、结核、 肺水肿、肺出血等,以炎性渗出最常见。
肺实变范围可以为肺泡、肺小叶、肺叶的实 变,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 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 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象。
(二)肺不张 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阻塞性肺不张、压迫性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