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苏辙(代表著作)-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合集下载

【语文知识点】唐宋八大家简介

【语文知识点】唐宋八大家简介

【语文知识点】唐宋八大家简介中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就是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宋朝文学家。

1、韩愈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因论事被贬,历都官员外郎等职。

元和二年,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

长庆四年病逝,年57岁。

他的代表作品是《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2、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他一生作品达600余篇,骈文有近百篇,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贞元九年进士,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46岁。

他的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3、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诗人。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但是科举之路却非常坎坷,两次落榜。

天圣八年,参加宋仁宗主持的殿试,位列二甲进士,而后被恩师胥偃定为女婿,步入官场。

他的代表作品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4、苏洵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

少时不好读,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返回家中,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北宋宝元三年,苏洵刻苦研读学问已成。

代表作《权书》《衡论》《嘉祐集》。

5、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

宋朝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嘉佑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等地任职。

宋哲宗时,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

有多方面的才能,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留下很多作品,苏轼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代表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6、苏辙苏辙,字子由,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北宋文学家,诗人,官至宰相。

宋神宗时,为制置三司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与父亲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7、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仙,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

苏辙简介11

苏辙简介11

苏辙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1039年二月二十日(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

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

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

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廷”罪被捕入狱。

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春(1098)移化州别驾(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贬谪官,正九品。

),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

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评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史籍记载)-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史籍记载)-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史籍记载)|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ﻭﻪ《心术》曰:ﻪﻭ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当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ﻪ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嶮。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ﻭﻪﻭ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迁,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ﻭ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敛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

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ﻪﻭﻪ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苏辙简介_苏辙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苏辙简介_苏辙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苏辙简介_苏辙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苏辙(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辙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辙代表作品:《孟德传》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辙。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佑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

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

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翻译】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不能实现。

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

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辙-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辙-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辙|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ﻪﻭ

唐宋八大家简介--王安石(变法的成果)|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
全-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

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王安石的变法成了我
国的重大改革。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

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王安石的变法成了我国的重大改革。


ﻭ。

苏辙介绍和词句整理

苏辙介绍和词句整理

一、苏辙介绍1、选自《栾城集》。

(以郡望命名作品集)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谥文定。

北宋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人称“小苏”。

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2、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文坛虽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但也自成一家。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3、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4、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快哉亭作[1]苏轼[2]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3]。

长记平山堂上[4],倚枕江南烟雨[5],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6]。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7]。

堪笑兰台公子[8],未解庄生天籁[9],刚道有雌雄[10]。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1]。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

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黄州后坦然自适,在长江边筑亭以陶冶性情,苏轼为之取名为"快哉亭",并赋此词相赠。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宋神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新党罗织下狱,是为"乌台诗案"。

出狱后谪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元祐间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因反对尽废新法而遭旧党排挤。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4课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4课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

第14课武昌九曲亭记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特别关注“适”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本文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

3.学习作者正确对待逆境的思想。

1.作者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

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

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

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

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

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故称苏文定公。

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栾城集》。

2.背景探寻《武昌九曲亭记》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氏兄弟因乌台诗案的牵连,政治上都很不得志。

苏辙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这篇题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当然,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苏辙自己的意绪。

3.文学常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关于三苏的对联: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陂.陁.( ) ②徜徉..( ) ③林麓.( ) ④睥睨..( ) ⑤褰.裳( ) ⑥撷.林卉( ) 答案 ①pōtuó ②chán ɡyánɡ ③lù ④pìnì ⑤qiān⑥xié2.通假字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羊肠九曲而获少.平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栎” 树名 ②“稍” 稍微3.一词多义①其⎩⎪⎨⎪⎧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②适⎩⎪⎨⎪⎧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以⎩⎪⎨⎪⎧ 以.此居齐安三年 不可加以.斤斧 ④于⎩⎪⎨⎪⎧子瞻迁于.齐安 皆效于.左右 答案 ①指示代词,那里/指示代词,树 ②到……去/恰好/适合,适宜/满足,畅快 ③连词,因此/介词,用④到,往/介词,在4.词类活用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②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③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④倚怪石,荫.茂木: 答案 ①名词用作动词,居住。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摘抄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摘抄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苏辙简介

苏辙简介

苏辙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苏辙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苏辙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生平1039年二月二十日(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

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

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

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

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春(1098)移化州别驾(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贬谪官,正九品。

),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

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评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

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

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苏澈,北宋散文家。

字子由。

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苏辙简介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

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即位后,召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绍圣元年(1094年),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

此后连贬数处。

崇宁年间,蔡京当国,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

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辙人物生平三苏游京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时其兄苏轼四岁,父苏洵三十一岁,游学四方。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至和二年(1055年),娶同里史瞿之女,苏辙时年十七岁,史氏十五岁。

嘉祐元年(1056年)春,苏辙父子三人同游都城东京(今开封),经过成都时,拜访益州知州张方平。

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苏轼兄弟参加礼部会试,当时欧阳修知贡举,将苏轼、苏辙兄弟置于高等,苏辙名登五甲。

苏辙简介_苏辙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苏辙简介_苏辙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请确保付费时的浏览器及电脑和复制文章时所用的浏览器是一样的
苏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唐宋八大家之苏辙
苏辙(1039-1112)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解》、《龙川志略》、《古史》、《解》、《栾城文集》等。

三苏之苏辙

三苏之苏辙

三苏之苏辙姓名: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四川眉州眉山出生时间:公元1039年去世时间:公元1112年父亲:苏洵兄长:苏轼职业:文学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自己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共称三苏主要作品:《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仁宗嘉佑二年,苏辙参加科举考试,与自己的兄长苏轼一起高中进士,一时成为美谈。

不过还不等朝廷派遣为官,苏辙就因为母亲去世,必须返回家里奔丧。

按照古时候的规定,父母丧需守孝三年,期间不得为官。

所以一直到三年孝期期满后,苏辙才开始踏入官场。

初时任大名府推官,后来宋神宗开始实行新法,苏辙上书神宗皇帝,历陈法不可变,对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因此在熙宁五年被外派为官,出任河南推官。

不止苏辙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他的哥哥苏轼同样的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苏轼一生仕途跌宕,都与新法有关。

元丰二年,苏轼被人弹劾,说他所写的诗词有诽谤朝廷,暗讽朝局之意,苏轼因此以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

苏轼被捕之后,苏辙上书皇帝,希望以自己的官位换取哥哥的平安,恳请神宗将苏轼放出来。

宋神宗不仅拒绝了苏辙的请求,并且他自己也因此受到牵连,遭到贬谪,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年,新党势弱,旧党当政,苏辙重新返回政治权利的忠心,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元佑四年,更是被宋哲宗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出使契丹事了后,任御史中丞,后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等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之后,再次起用新党人士。

苏辙仍然对于新法持反对态度,多次上书哲宗,陈说时局。

对于新法的发对,惹来宋哲宗的不满,他被贬官到汝州、袁州当知府。

崇宁三年,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

北宋政和二年,苏辙卒于许昌,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辙(代表著作)|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

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ﻭﻪﻭ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等ﻭﻪ诗作有:ﻭﻪﻭ【次韵子瞻上元见寄】ﻪﻭ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

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

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

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

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

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

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

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

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

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ﻪ【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ﻭ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

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

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ﻪﻭﻪﻭﻭ阴淫夏为秋,雨暴溪作渎。

缺防旧通ﻭ【次韵侄过江涨】ﻭ市,流潦几入屋。

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

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

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

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

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

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

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

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ﻭﻪ【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ﻭ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

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

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

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

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ﻭﻪﻭﻪ【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ﻪﻭﻭ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ﻭﻭﻭ【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ﻪﻭ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ﻭﻪﻪ【筠州州宅双莲】ﻭﻪﻭ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ﻪﻭﻭ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ﻭﻪﻭ【奉同子瞻荔支叹】ﻪ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

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

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

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

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

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

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

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

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

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

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ﻭﻭ【次韵子瞻梳头】ﻪﻭﻪﻭ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

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

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

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

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ﻭﻭﻪ【劝子瞻修无生法】ﻪﻪ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ﻪ【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ﻪﻭﻭﻪ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

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ﻭ【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ﻭﻪ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ﻭﻪﻪ【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ﻪ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

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

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ﻪﻭﻭ【东西京二绝】ﻪﻭﻪﻭ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

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ﻪ【唐相二绝】ﻭﻭﻪ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

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ﻭ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

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ﻭﻭ【寓居六咏】ﻪﻭ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

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

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

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

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

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

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

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

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

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

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

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

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

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

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

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

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ﻪ【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ﻪﻭﻭ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此说见佛书。

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

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

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

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ﻭﻭﻪ【次迟韵二首】ﻪﻭﻪ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

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

累以二孀女,辛勤具餱粮。

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

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

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

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

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

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ﻭﻪﻪ【次远韵】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

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

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

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

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

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

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

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

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

更念ﻪﻭﻭ【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ﻭ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ﻭ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

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ﻭﻭ【次韵子瞻过海】ﻭﻭ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

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

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

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

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

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

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

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

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

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

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

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

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ﻪﻭﻭ【过侄寄椰冠】ﻪﻭﻭﻪﻭ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

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

束发装成老法师。

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

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ﻪﻭﻪﻭ【寓居二首东亭】ﻭﻭ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ﻪﻭ【寓居二首东楼】ﻭﻭ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

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

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

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ﻪﻭﻪﻭ【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ﻪﻭﻭﻪﻭ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

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ﻭﻭ【浴罢】ﻭﻭ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ﻪﻭﻭ【次远韵齿痛】ﻪﻪﻭ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

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

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91;。

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

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ﻭﻪ【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ﻭﻭﻪ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

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ﻭﻪ【次韵子瞻独觉】ﻭﻭ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

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

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

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

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

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ﻭﻪﻭ【次韵子瞻夜坐】ﻭﻭﻪ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

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

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

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ﻭ【次韵子瞻寄贺生日】ﻭﻪﻪ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

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

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

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

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

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

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

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

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

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ﻭﻪﻪ【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ﻭﻪﻭ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

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

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

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

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

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

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

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ﻭﻪﻭﻪ【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ﻭﻪﻭﻪ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

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ﻪﻭﻭﻪﻭ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

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

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

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

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

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

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

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