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明代卫所武官的类型
浅析明代镇虏卫武官的来源——以《镇虏卫选簿》为中心
来自山西的 43 名武官中,平阳府有 40 名: 26 名来自河津县,11 名来自隰州,永和县、吉州、蒲州 各 1 名; 汾州府有 2 名: 石楼县、平遥县各 1 名; 太原 府祁县有 1 人。从武官的职级构成来看,指挥同知 1 名,正千户 3 名,副千户 4 名,百户 33 名,冠带总 旗 2 名。总的来说,来自山西的武官集中来自平阳 府且主要是河津县和隰州人,而且来自山西的武官 普遍职级较低,主要以百户为主。又山西的这 43 名 武官中,有 16 名武官的贴黄在选簿中记载到其始祖 在来镇虏卫时的任职状况,将其汇总如表 1:
靖难之役对于武官的调入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镇虏卫; 武官; 来源; 《武职选簿》
中图分类号: K248
文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777X( 2019) 01 - 0041 - 07
镇虏卫,又称“镇远卫”“镇鲁卫”,是明代九边 之一大同镇下辖的一个重要的边防卫所,隶属于山 西行都司,对于防备北边蒙古入侵以及加强明王朝 北边的边防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镇虏卫的建卫时 间,《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大同 后卫及东胜左右、阳和、天城、怀安、万全左右、宣府 左右十卫于大同之东,高山、镇朔、定边、玉林、云川、 镇 虏、宣 德 七 卫 于 大 同 之 西,皆 筑 城 置 兵 屯 守”[1]3295 。而其治所从置卫伊始到洪熙元年( 1425) 却发生了两次改变,洪武二十六年镇虏卫置卫时,其 治所位于和林格尔(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 县) 南。建文四年( 1402) ,明成祖令“都督陈用、孙 岳、陈贤移山西行都司所属诸卫官军于北平之地设 卫 移 屯 种 ”,徙“镇 虏 卫 于 涿 州 ”[2],永 乐 元 年 ( 1403) ,改隶北京行后军都督府。洪熙元年,“改高 山、玉林、镇虏、云川四卫经历司隶山西行都司”[3], 置所移至天城卫城,自此至明亡乃至清中叶废卫置 县时,镇虏卫的置所没有发生改变。
试析明代卫所武官的类型
永乐以后,除了非军功所升职级不准世袭外, 有些军功所升职级也不能世袭["] (卷"$% 《兵部三 ·铨选三·武职袭替》 “功次减革”),这类职级多 授为流官。例如,府军前卫前所试百户刘昶在景泰 八年遇例实授。成化十年,又因征战 “当先”升署 职一级为署副千户。因为遇例及当先所升职级不准 世袭,所以刘昶在成化十一年钦与流官署副千户。 到正 德 年 间 就 将 遇 例 及 当 先 职 级 革 去。[!] (明 " 《府军前卫选簿》前所实授百户刘"选簿)岳兴原 来是羽林前卫左所副千户,因 “在大庖厨办膳”有 功,历升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因为升职不由军功, 所以在宣德十年钦与流官。到其子袭职时,只准袭 正千户。[!] (明" 《府军前卫选簿》后左所正千户 岳崇选簿)可见永乐以后的这种流官其实仅仅是世 官中不能世袭的某级 “流职”而已。
$失蛮原来是平溪卫后所世袭所镇抚,革除年 间升除安陆中护卫中所副千户,永乐以后与流官。 宣德四年,$失 蛮 嫡 次 子 $ 昭 只 准 袭 父 原 职 所 镇 抚,仍回平 溪 卫 后 所 管 事。[’] (明 &# 《平 溪 卫 选
"’
簿》后所副千户!时选簿,!昭选条)可见革除年 间所升职级被废止不算。
“流官” 八 等, 包 括 都 督、 都 督 同 知、 都 督 佥 事、都 指 挥 使、都 指 挥 同 知、都 指 挥 佥 事、正 留 守、副留守,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 (行都司、留守 司)中的高级武职。之所以称为 “流官”,是相对 卫所世官 而 言,这 些 高 级 武 职 不 能 世 袭。[#] (卷 ##+ 《兵部一·铨选一·升除》、卷#!" 《兵部三· 铨选三·武职袭替》“流官不袭”)洪武四年,明太 祖曾就此事对中书省官员说: “国家设都卫节制方 面,所系甚重。当于各卫指挥中遴择智谋出众以任 都指 挥 之 职,或 二、三 年,五、六 年,从 朝 廷 升 调,不许世袭。”[!] (《明太祖实录》卷B$,洪武四 年十一月甲戌)即考虑到五府、都司武职负责管理
明朝文武官职
明朝文武官职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的官衔!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明初,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丞相制度被废除,殿阁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
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为各部正官,侍郎为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
正二品官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为从二品[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正二品[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从二品,[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长官,从二品,[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正二品。
明代基层武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基层武官的考核
明朝对武官的考核有多种方法。全国普遍施行军政考选与风宪官举劾两种;“九边”地区又有阅视与甄别练兵官员两种专门的考核。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明廷开始规范武官选拔标准。一方面,明确规定参将以上将领由中央任命,守备以下由总兵等自选;另一方面,总兵自行选官的权力受到限制,需要与镇守内臣、镇守与参赞军务的文臣共同选用。镇守文臣、参赞军务的文臣不久演化合一为巡抚,这种选官方法就被称作 “镇巡会选”。因为是地方军政长官自行简选委任,明代官方文献也常将这种选官方法称为 “委用”。
基层武官的种类和职责
基层武官以职能划分,可分为中军、坐营、千总、把总、管队等管营官和操守、守堡、防守中起来,训练巡哨。管营官数目、种类繁多,有总兵、千总、把总、管队等等。总之,管营官的职衔名目相当繁杂,各镇并不划一,其职能均为分领营兵,平日负责训练,战时领兵陷阵,使该营主将如臂使指,便于统率。
2 可以发挥广泛搜罗和历练军事人才,以备将领之选的积极作用。
然而,督抚从宜设置、自主委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嘉靖后期,行伍白身人开始受到委用,尽管有其积极意义,但委用渐滥,又不在军政考选的范围内,成为明朝武官管理体制的一大漏洞,渐成积弊。于是,镇戍营兵的基层武官制度开始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成为明季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其表现在:
1 军中滥设官职,营制混乱,官职冗滥,必然产生遇事推诿、将帅指挥不灵等问题。
2 冗员靡费军饷、占役军士,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也使明朝严峻的财政问题雪上加霜。
3 基层武官数量庞大,鱼龙混杂,仕途普遍暗淡,士气涣散。
明朝军队的卫所军与营兵
明朝军队的卫所军与营兵
明军分为卫所军与营兵是两个系统。
卫所军的官员级别由低到高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上至五军都督府统辖。
卫所军的卫指挥使以下的官职世袭,都指挥使和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均不世袭,由世袭官员及武举选授。
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不再变动。
营兵即募兵而来,由应急到大规模推行,逐渐成为军队主力。
营兵官员级别由低到高是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游击、参将、副总兵(副将)、总兵,直属兵部(兵部尚书为文官)。
营兵一般不世袭,也不会终身服役(由卫所军转为兵者例外),兵无户籍的规定,军队供应则全部由朝廷提供。
武官的品级如下(品级高于文官,地位低于文官):
小旗为(从七品);总旗为(正七品);百户为正六品;千户为正五品;卫指挥使为正三品;都指挥使为正二品;五军都督府都督正一品。
虽然,小旗和总旗有相应的品级,但未列入武官序列。
把总为正七品;千总为正六品;守备为正五品;游击为从三品;
参将为正三品;副总兵为从二品;总兵最初都是朝廷委派的公候担任,官阶无定制,后来多为正二品武官担任。
卫所军与营兵的武官品级相比较(只是参考,不准确):总兵相当于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从二品)相当于副总兵(副将);卫指挥使相当于参将;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相当于游击;千户相当于守备;百户相当于千总;总旗相当于把总。
如果很牵强的与现代体制相比较:总兵相当于军长;副总兵(副将)相当于副军长;参将相当于师长;游击相当于副师长;守备相当于团长;千总相当于营长或连长;把总相当于连长或排长。
明朝简史——卫所制度
明朝简史——卫所制度明太祖即皇帝位后,刘基奏⽴军卫法。
(《明史》卷⼀⼆⼋《刘基传》)《明史》卷⼋九《兵志序》说:明以武功定天下,⾰元旧制,⾃京师达于郡县,皆⽴卫所。
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上⼗⼆卫为天⼦亲军者不与焉。
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
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
这制度的特点是平时把军⼒分驻在各地⽅,战时才命将出师,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军⼒全属于国家。
卫所的组织,《兵志》⼆《卫所门》记: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率五千六百⼈为卫,千⼀百⼆⼗⼈为千户所,百⼗有⼆⼈为百户所。
所设总旗⼆,⼩旗⼗,⼤⼩联⽐以成军。
卫有指挥使,所有千户百户。
总旗辖五⼗⼈,⼩旗辖⼗⼈。
各卫⼜分统于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司有都指挥使,为地⽅最⾼军政长官,和治民事的布政使司,治刑事的按察使司,并称三司,洪武⼆⼗六年(1393)时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七(北平、陕西、⼭西、浙江、江西、⼭东、四川、福建、湖⼴、⼴东、⼴西、辽东、河南、贵州、云南、北平三护卫、⼭西三护卫)。
⾏都司三(北平、江西、福建)。
留守司⼀(中都)。
内外卫三百⼆⼗九,守御千户所六⼗五。
成祖以后,多所增改,都司增为⼆⼗⼀(浙江、辽东、⼭东、陕西、四川、⼴西、云南、贵州、河南、湖⼴、福建、江西、⼴东、⼤宁、万全、⼭西、四川⾏都司、陕西⾏都司、湖⼴⾏都司、福建⾏都司、⼭西⾏都司)。
留守司⼆(中都、兴都)。
内外卫增⾄四百九⼗三,守御屯⽥群牧千户所三百五⼗九。
全国卫军都属于中央的⼤都督府。
⼤都督府掌军籍,是全国的最⾼军事机关。
洪武⼗三年(1380)分⼤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洪武⼆⼗六年(1393)定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
其组织如下:每府设左右都督各⼀,掌治府事。
成祖以后,⼜改组如下:各地都司分⾪于各都督府,其组织如下:清吏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都督府是统军机关,各省各镇镇守总兵官副总兵都以三等真署都督及公侯伯充任。
明朝的官位等级制度
明朝的官位等级制度明初洪武皇帝极力加强皇权,废丞相后,预见到皇帝和宦官的关系过近,会导致太监权力膨胀,专门强调过宦官不得干政,可纵观明代,恰恰是宦官最滥政的一朝。
如正统朝的王振,成化朝的汪直,正德朝的刘瑾,天启朝的魏忠贤。
永乐皇帝靖难时,曾得到过南京朝廷内太监的帮助,在夺取天下后,将一些太监委以重用;因为明朝许多皇帝不上朝,内阁无法面见皇帝,皇帝的旨意也难到达阁部,这中间,就需要太监起上传下达的作用,然而也其能够上下其手,暗中操作,攫取权力,而且太监居大内,与皇帝关系近,一些政务皇帝懒于处理,便干脆交给太监,使其权力不断膨胀。
明朝后期,夸张时内阁首辅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要作揖,甚至一些时间掌印太监就是这个帝国的皇帝。
地方上各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全省行政,还包括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分别管民政,司法,军政。
地方单位分道、府、州、县。
六部中兵部治兵,中央设五军都督府统兵,地方都指挥使司领兵,统领各地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
后地方领兵权逐渐属于总兵,游击将军等,受总督,巡抚节制,后发展为封疆大吏。
中央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皇帝亲军上十二卫,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锦衣卫。
中枢和地方各有哪些部门,都有哪些职位,人数品级如何,职责为何,哪些是虚衔,哪些有实权,军事官制皇宫辅臣各有哪些部门职位,散官和勋级制度怎样。
一、中央决策机构1.公、孤公、孤为明朝中央政府最高级职官。
明初,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
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
三公、三孤虽然位尊权重,但却是虚职,是一种名誉职务。
这种职务多由朝中重臣和德高望重的大臣充任,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显示皇帝对大臣的宠信恩荣。
到惠帝、成祖时,曾一度废公、孤官,至仁宗时复置。
此时的公、孤为皇帝之辅佐官,职位崇高。
蹇义进少师、夏原吉进少保、杨士奇进少傅、杨荣进太子少傅,四人在宣宗时犹受恩宠。
自蹇义等以后,公、孤之官无专授,实际上又成为一种虚衔,主要是作为勋戚及文武大臣之加官、赠官。
古代特务机构职位
古代特务机构职位咱来唠唠古代特务机构那些职位哈。
一、明朝锦衣卫。
1. 指挥使。
这可是锦衣卫里的老大啊,就像现在公司里的CEO一样。
权力大得很,整个锦衣卫都得听他的。
他就负责指挥锦衣卫干各种事儿,什么监视大臣啦,收集情报啦,都得他来统筹安排。
要是他想整谁,只要给下面人使个眼色,那下面的小特务们就开始行动了。
2. 千户。
千户算是锦衣卫里的中层干部。
手底下管着一千来号人呢,这一千人可不是小数目。
千户要负责带着手下的兄弟执行任务,比如说去某个地方调查一个官员是不是贪污腐败。
他得跟当地的各种人打交道,有时候还得偷偷摸摸地去搜集证据,要是办好了,指挥使一高兴,说不定还能再升一升呢。
3. 百户。
百户就管着一百个小特务。
他就像个小队长一样,直接带着手下的兄弟在一线干活。
要是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比如说听到老百姓在传哪个官员有不轨的行为,百户就得赶紧带着人去查探。
而且百户还得跟千户汇报情况,要是出了岔子,百户可就惨了,上面的千户肯定不会轻饶他。
4. 总旗。
总旗管着五十个人左右。
这职位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也很重要。
总旗得负责训练手下的小特务,让他们学会怎么跟踪人、怎么偷听情报。
总旗自己也得有点本事,比如说武功得不错,要是遇到个硬茬子,得能镇得住场子。
而且总旗有时候还得亲自出马去执行一些比较机密的小任务,像去某个大臣的府上偷偷放个窃听器(古代当然没窃听器啦,就是类似偷听的装置)之类的。
5. 小旗。
小旗是最基层的小头目,管着十来个人。
别看他官小,但是作用可不小。
小旗每天带着手下在大街小巷溜达,眼睛就像鹰一样盯着周围的人。
要是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人或者事儿,就得赶紧向上级汇报。
比如说看到有个陌生人老是在皇宫附近晃悠,小旗就得把这个人的情况详细地报给总旗,一点都不能含糊。
6. 校尉。
校尉就是普通的锦衣卫特务啦。
他们干的都是最实际的活儿,什么跟踪啦、抓人啦。
校尉得有一身好武艺,这样才能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被人发现还能顺利把人抓住。
他们还得会一些特殊的技能,像易容术(虽然可能没有武侠小说里那么神乎其神,但也得能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外貌,不被目标认出来)。
《明代官衔介绍》
的辅佐官。唐朝之后,府丞使用编制较少。清朝之后,此官制复用,也是辅佐官的沿用。例如宗人府内设有府丞。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詹事
一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二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3
由皇帝亲统六部。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 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 权甚重。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 相。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 大学士本职其实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秘书。在其名称前要加殿名,数目为六人。在明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 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类似人大秘书、政府秘书)。
左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复杂的朝代,官员级别的划分在明朝政治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官员级别划分的准确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政治和社会的运行,因此对于了解明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力求科学合理地将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划分不仅仅是为了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
在明朝的官员级别体系中,高低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职位高低,更意味着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差异。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主要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以官员的职务大小为基础,二是以科举考试的成绩为依据。
官员的职位大小是根据明朝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需求确定的,分为九品和十八级。
九品是指从第一品至第九品的等级划分,九品以上的官员称为正员;十八级则是指六品以上的官员分为正员和佐员两个级别。
科举考试则是明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成绩将直接影响官员的晋升和调动。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员级别划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二是官员级别之间的明显差距和层级关系。
官员的级别划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考试选拔可以有效评价官员的才干和能力。
而官员级别之间的差距和层级关系,则是明朝政治和社会结构中权力分配和控制的体现。
明朝官员级别划分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它为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保证了政府各个层级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它对官员的选拔和晋升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才干和素质的官员。
因此,了解明朝官员级别划分的概念、原则和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也能够为我们认识明朝社会结构和了解历史演变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明朝官员级别划分展开论述,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明朝官员级别划分的概况进行简要介绍,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范围。
明朝武官官职排序?
明朝武官官职排序?明朝武官官职:正一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垍頭條萊武职外官:无垍頭條萊从一品:垍頭條萊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萊垍頭條正二品:條萊垍頭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萊垍頭條从二品:頭條萊垍武职京官:散秩大臣頭條萊垍武职外官:副将萊垍頭條正三品:頭條萊垍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垍頭條萊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萊垍頭條从三品:垍頭條萊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萊垍頭條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條萊垍頭正四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萊垍頭條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條萊垍頭从四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頭條萊垍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萊垍頭條正五品: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頭條萊垍从五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頭條萊垍正六品:垍頭條萊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萊垍頭條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垍頭條萊从六品:條萊垍頭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萊垍頭條正七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萊垍頭條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條萊垍頭从七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七品典仪萊垍頭條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萊垍頭條正八品:條萊垍頭武职京官:无條萊垍頭武职外官:外委千总萊垍頭條从八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條萊垍頭武职外官:无垍頭條萊正九品:條萊垍頭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萊垍頭條武职外官:外委把总萊垍頭條从九品:萊垍頭條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萊垍頭條武职外官: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明朝官职,如果冠以“都”或“左”字,则代表着高大上
明朝官职,如果冠以“都”或“左”字,则代表着高大上
明朝武官中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是卫指挥使司(相当于现在的市师级)的指挥官,分别是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
如果冠以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则是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级)的指挥官,分别是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
看一看,多了个“都”字,整整高了两个品级。
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和右都督,虽然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但左都督比右都督的职权要大,相当于现在的“正”与“副”之差。
在都察院的文官中,监察御史为正七品,而都御史则为正二品,副都御史为正三品,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同样左都御史的职权大于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的职权大于右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的职权大于右佥都御史。
六科(吏户礼兵刑工)中的给事中为从七品,而都给事
中则为正七品。
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尚书相当于部长为正二品)为正三品,但左侍郎比右侍郎的职权要大。
在布政使司中,布政使为从二品,参政为从三品,参议为从四品,但都是冠以“左”字的职权更大。
另外,在洪武年间设置的中书省(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为正一品,但左丞相的职权要大于右丞相,下设的左丞(正二品)职权,也要大于右丞(正二品)。
可以这么说,在明朝的官职中,如果冠以“都”或“左”字,则代表着高大上。
明朝等级制度
明朝的官阶如何划分?如何从服饰区别?明朝朱元璋制定了“一品玉带,二品花犀,三品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的详细规定。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
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
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
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
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
三品散搭花,径二寸。
四、五品小杂花,径一寸。
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
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
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
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
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雀等。
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明朝的官阶制官排序及待遇指挥使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
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
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
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
长官之中有一人统司事,称掌印,简称都司,位次在布、按两司之上。
《明史•职官志五》说:“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卫指挥使司设官与京卫同。
外卫皆统于都司及行都司。
卫以下为千户所,千户所又辖百户所。
千户所有正千户1人(正五品),副千户2人(从五品),镇抚2人(从六品)。
其属吏目1人。
千户所辖百户所10个,共有百户10人(正六品),总旗20人,小旗100人。
刑狱则归镇抚掌管。
凡卫所皆隶于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
自卫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袭,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都督府的都督名称后来变为空头的官阶,而统兵之官则须别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名目。
明朝武官体系
明朝武官体系一级标题:明朝武官体系的概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武官体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明朝武官体系是一套组织结构完善、等级分明的体系,这个体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明朝武官体系的组成、等级体系、选拔方法以及职责。
二级标题1:武官的组成明朝武官体系由不同的职位组成,这些职位根据权力、地位和责任的不同而划分。
以下是明朝武官体系的主要职位:1.禁军将官:这些将官负责统领禁军,在军事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
2.抚军将官:抚军将官负责统领边境军队,保卫国家的边疆。
3.巡抚:巡抚是地方官员,负责维护地方的治安和稳定。
4.清廉官员:明朝注重廉政,设立清廉官员以监督军队和官员的行为。
二级标题2:武官的等级体系明朝的武官等级体系严格而明确。
武官等级包括将级、佐级和佐级以下。
以下是明朝武官等级的具体划分:三级标题1:将级1.将军:最高的将级官员,负责统帅大军。
2.都督:负责统领一府或一州的军队。
3.资政大夫:武职最高的文官,也是将级官员。
三级标题2:佐级1.参将:将级以下的军事指挥官。
2.校官:负责直接领导士兵的官员。
3.阵前指挥官:负责指挥军队在战斗中的行动。
4.报功官:负责记录军队的战斗成绩和功绩。
三级标题3:佐级以下1.督镇官:负责管理军事边防和驻地的官员。
2.将领:将级以下的军官。
3.官兵:士兵和军队中的其他官员。
二级标题3:武官的选拔方法明朝武官的选拔方法以文武兼备为原则。
以下是明朝武官的选拔方法:1.进士及第:进士考试是明朝选拔武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取进士者可以担任许多文官职位,包括武官。
2.武科考试:明朝设立了专门的武科考试,以选拔具有军事才能和素质的人才。
3.军队提拔:军队内部也存在着将士的晋升机制,表现出色的官兵有机会获得提升。
二级标题4:武官的职责明朝武官在各个职位上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
以下是明朝武官的主要职责:1.统领军队:武官负责统领、组织和训练军队,确保国家的安全。
明代卫所新旧武官制度探析
第25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5 No.5 2016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6106 文章编号:1008-8717(2016)05-0106-03明代卫所新旧武官制度探析郑红飞1 马振霞2(1. 伊犁师范学院科研处,新疆 伊犁 835000;2.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摘 要:明代卫所新、旧武官的区别始于永乐初年,是靖难之役的直接产物。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成功后,为了犒赏自己的部下,在永乐元年(1403)规定:凡是在洪武三十二年(1399)至三十五年(1402)间随自己 “奉天征讨”获功升职的武官皆为“新官”,而洪武三十一年(1398)以前及永乐元年(1403)以后升授的武官皆为“旧官”。
二者的差别主要是新官在优给、优养、比试制度等方面都要优于旧官。
终明之世,新、旧官之间的差别一直存在。
关键词:明代;卫所;武官中图分类号: K248 文献标识码:A 卫所制度是明史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它是明代军事制度的一代定制,在中国军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着重探讨明代卫所新旧武官之间的区别及影响,以利于明代卫所制度的深入研究。
一、明代卫所新旧武官制度的形成新、旧官的区别始于永乐初年,是因“靖难之役”而产生的。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酬赏跟随自己起兵造反的武官们,于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定武职新旧官袭替法”:以靖难之役为界限,凡是在洪武三十二年(1399)至三十五年(1402)`之间,参与“奉天征讨”的有功武官皆为“新官”[1];而洪武三十一年(1398)以前者及永乐元年(1403)以后升授的武官并为“旧官”。
二、新、旧武官的特权对比新、旧武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区别,两者在待遇上有很大不同,明人陆容对武官内部这两大群体的待遇做了比较充分的对比:旧制,军职疾故,子弟年十五得承袭官职者,比试武艺而官之。
明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明朝各级官职和职能⼀览表朱元璋中年时期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
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军事官制三部分。
为了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了沿⽤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政机构。
地⽅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政机构。
军事官制,明朝设锦⾐卫,武官第⼀次掌有监察百官万⺠之权。
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直延续到清朝,甚⾄是今天。
⼀品官:太师、太傅、太保【都是太⼦的⽼师,太师是太⼦太师的简称,有些也是虚职】宗⼈令【明代宗⼈府的负责⻓官。
掌皇族属籍等事。
】左右宗正、左右宗⼈、左右都督。
【也是宗⼈府的,低于宗⼈令。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夫【⽂散官名】升授特进光禄⼤夫【⽆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事】勋位,⽂官叫左柱国【明朝的极品勋爵】武官叫右柱国。
【明朝的极品勋爵】从⼀品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太师、太⼦太傅、太⼦太保【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都督同知【为分散⼤将事权,便于皇帝集中控制兵权】那是有太师头衔的。
⽐如张居正的官职,你可以参考⼀下:内阁⾸辅、正⼀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学⼠两个⼀品官的头衔,⼀个五品头衔,内阁⾸辅是实权在握。
明宣宗打猎图正品官正⼆品官:太⼦少师、太⼦少傅、太⼦少保、【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六部尚书:吏部【⼜称天官,掌管全国⽂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户部【掌管全国⼟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等事务】礼部【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物】刑部【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物】⼯部【掌管各项⼯程、⼯匠、屯⽥、⽔利、交通等政令】(各部的⻓官称“尚书”,副⻓官称“侍郎”。
)都御史【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纪之司。
明代卫所军政官述论
明代卫所军政官述论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从军制、行政区划、户役、人口迁移、土地等方面对明代卫所进行了整体与区域性的研究,成果丰硕。
但于卫所官制还关注不多。
多数学者对明代卫所官制的了解主要依据《明史》的简略记述,存在以下三点较普遍的认识:其一,卫所以指挥使、正千户为长官,指挥同知、佥事、副千户等为佐贰官;其二,卫所武官世袭任职,直到清初才“由世袭制改为任命制”;其三,卫所武官依靠在本卫世代任职的特权,役占军户为其“世奴”。
有明近三百年,卫所官制并非一成不变。
上述认识仅存在于某一时期,用来概括整个明代的情况,并不确切。
本文勾稽档案、“实录”等资料,以卫所的主要管事武官———军政官———为中心,对明代卫所官制的演变做一较全面的考述,或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明代武官与卫所制度有所裨益。
一军政官的设立据《明史·职官五》记载:“凡管理卫事,惟属掌印、佥书。
”此即军政官。
该书又载:“(洪武)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书,专职理事。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集团“立部伍法”,整编军队,全面推广卫所制。
明朝建立后,卫所官制屡经调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新定制,规定:每卫指挥使1员,正三品;同知2员,从三品;佥事4员,正四品;卫镇抚2员,从五品。
每所正千户1员,正五品;副千户2员,从五品;百户10员,正六品;所镇抚2员,从六品。
皆世官。
这就是说,在当时指挥使、正千户即卫、所长官,掌管印信;同知、佥事、副千户等即佐贰,并不存在《明史·职官五》中所说的佥书官。
事实上,军政官正式设立于宣德八年(1433年),是明廷针对洪武官制存在的弊端而进行的调整与改造。
明初,“卫所制经历了由战时军队编制向平时地方驻守体制的演变”。
卫所因所在地区不同,职能各有侧重。
边方卫所偏重防守边境,腹里江北诸卫有轮班边操与京操的任务,沿海诸卫要巡海备倭,漕运十三总卫所担负运粮重任,而管理军士、守城、练兵、巡捕、屯田、养马、兵器生产(管局)等乃卫所的基本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利用明代 “武职选簿”档案,对卫所武官的类型划分加以考察,有利于对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
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明代;卫所武官;类型;武职选簿
[中图分类号]D!E+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A$#B!(!""#)",A""+*A"B
众所周知,卫所制度是有明一代的军事定制。 明代的卫所遍及全国各地,各自隶属于当地的都司 而统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形成了五军都督府—都 司 (行都司、留守司)—卫 (王府护卫)—千户所 (王府仪卫司)的管理体制! 。在这个军事系统当 中,武官根据职级的高低被分为 “世官”和 “流 官”两大类。
永乐初规定,凡是 “奉天征讨”有功升职的武 官,现在升为 都 督、 都 指 挥 者, 照 洪 武 旧 例 与 流 官;现在升为指挥者,除了已定流官、世官者仍旧 外,未定者俱与流官;现在升指挥以下千、百户等 各级武官者俱与世袭。而靖难期间归附燕王、后来 又立功升职的建文方面的武官,如果是在洪武年间 原授职役,今升千、百户等官者,俱与世袭;升指 挥者与流官。如果是在 “革除年间”(即建文时期) 升授的官职今归顺又升职者,以及全国各都司卫所 中凡是在革除年间升授官职的武官都 “与流官,止 终本身。”[!] (卷 !!" 《兵 部 一 · 铨 选 一 · 升 除》) 由此可知,在永乐初,凡是在靖难之役中升为指挥 的武官,一般都与流官。而升为指挥以下的各级武 官,俱与世袭。但是在 “革除年间”由朝廷升授的 武职,只准本人任流官到身终为止,不准世袭,显 然这是对建文时期所授武职的一种否定。可见永乐 初年的流官大多是靖难之役的政治性产物。选簿实 例为我们展示了这类流官的具体形态。例如:
由此可见,明代的武职虽然有流、世之分,但 是充任武职的人员都是世官,即世袭的卫所武官成 为整个明代武职的基础。而在卫所武官当中,又存 在着不同类型 的 差 别。 这 一 问 题 目 前 尚 少 有 人 论 及。本文拟利用明代的 “武职选簿”档案资料" , 对卫所武官的类型划分进行具体的考察,以利于明 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的深入研究。
除了流官、世官外,从选簿看还有因故 “未定 流世”的武官。如卞铎在洪武十八年佥充力士,后 升总旗,革除年间升除试百户,洪武三十五年八月 升锦衣卫水军所副千户,“未定流世”,病故。永乐 七年,嫡长子卞昱准与伊父原职总旗升一级作百户 全俸优给。[!] (明&# 《锦衣卫选簿》 [南京]衣前 所百户卞虎选簿,外黄、二辈卞昱)实际是将卞铎 在革除年间升除的试百户一级不算,把副千户作流 官对待了。宁夏中护卫左所世袭百户王政 “因随侍 年深钦升副千户,未定流世,病故。”永乐三 年, 嫡长子王"准袭本卫所副千户, “覆启敬与世袭附 选”,即准其子孙世袭副千户。[!] (明$! 《宁夏中 护卫 选 簿 》 左 所 副 千 户 王 臣 选 簿, 二 辈 王 昇 ) 在 《汀州卫选簿》中有一条选条这样记载:“永乐十六 年四月,汀州卫未定流世授世袭左所正千户朱真户 名朱宗。”[!] (明’# 《汀州卫选簿》左所正千户朱 廷相选簿,一辈朱真)朱真由未定流世武职被直接 授为世官。可见未定流世武官只是世官与流官之间 的一种过渡形 态,这 也 从 一 个 侧 面 说 明 在 明 初 洪 武、永乐年间流官普遍转为世官的基本事实。
$失蛮原来是平溪卫后所世袭所镇抚,革除年 间升除安陆中护卫中所副千户,永乐以后与流官。 宣德四年,$失 蛮 嫡 次 子 $ 昭 只 准 袭 父 原 职 所 镇 抚,仍回平 溪 卫 后 所 管 事。[’] (明 &# 《平 溪 卫 选
"’
簿》后所副千户!时选簿,!昭选条)可见革除年 间所升职级被废止不算。
钟成在乙未 (!%&&)年从军,并充总旗。后因 患病由子钟敬代役。钟敬在靖难之役中随燕王 “奉 天征讨”,先后 立 功 升 百 户、副 千 户、指 挥 佥 事, “永乐三年与流官职事。”这是 “奉天征讨”升为指 挥而授予流官 的 例 子, 以 后 子 孙 只 准 袭 祖 职 副 千 户。[’] (明!) 《青州左卫选簿》中所副千户钟佐选 簿,外黄)
盐城人单信在丙午 (!%)))年归附充军,洪武 元年因功拨充海宁卫所镇抚,“钦授流官敕命”。洪 武四年 “授世袭”。后调平溪卫,病故。洪武二十 三年,其子单义 “袭平溪卫后所世袭所镇抚”。洪 武三十一年,因年深钦除沅州卫卫镇抚, “永乐三 年与流官”。其子单文 “于永乐十九年袭世袭所镇 抚,仍回 平 溪 卫 管 事。”[’] (明 &# 《平 溪 卫 选 簿》 后所副千户单廷勋选簿,外黄)单义在洪武三十一 年因年深钦除的卫镇抚一级在永乐初年被定为流 官,不能世袭,因此其子在永乐十九年仍袭世袭所 镇抚。
同样,高荣在 “洪武十七年东川侯收集,以贯 战头目充小旗”,洪武二十四年充总旗,洪武三十 三年选署百户,三十五年钦准实授百户。因为是革 除年间所升职事,所以永乐四年授与流官。后来当 高荣在景泰元年在大同、代州等处立军功升职时, 仍是由总旗升为试百户的。[!] (明"# 《青州左卫选 簿》左所试百户高一飞选簿,外黄、一辈高荣)
永乐以后,许多流官也和洪武时期一样最终变 为世官。例如,南京锦衣卫衣中所流官百户沈友于 洪武三十四年垛充小旗,洪武三十五年升总旗,永 乐九年升实授百户, “敬与流官职事”。宣德二年, 沈友有功未升病故,嫡长子沈旺准袭流官副千户。 以后沈氏子孙一直世袭副千户,可见流官已变为世 官了。[’] (明") 《锦衣卫选簿》 (南京)衣前所副 千户沈承宗选簿,内黄、二辈沈旺)卜彦者是澜沧 卫中左所总旗,正统六年征进麓川斩首三颗,升澜
所谓 “世官”,是指这些武职皆可以世袭。“世 官”分为九等,包 括 指 挥 使、指 挥 同 知、指 挥 佥 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所镇抚、百户、试 百户,即卫所中的全部武职。此外,王府仪卫司的 仪卫正、仪卫副、典仗,其品级分别与千户所中的 正千户、副千 户、百 户 相 同, 也 属 于 世 官 九 等 之 列。因为这些世官都是都司以下卫所中的武职,所 以本文统称之为 “卫所武官”。换言之,卫所武官 皆为世袭之职。
“流官” 八 等, 包 括 都 督、 都 督 同 知、 都 督 佥 事、都 指 挥 使、都 指 挥 同 知、都 指 挥 佥 事、正 留 守、副留守,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 (行都司、留守 司)中的高级武职。之所以称为 “流官”,是相对 卫所世官 而 言,这 些 高 级 武 职 不 能 世 袭。[#] (卷 ##+ 《兵部一·铨选一·升除》、卷#!" 《兵部三· 铨选三·武职袭替》“流官不袭”)洪武四年,明太 祖曾就此事对中书省官员说: “国家设都卫节制方 面,所系甚重。当于各卫指挥中遴择智谋出众以任 都指 挥 之 职,或 二、三 年,五、六 年,从 朝 廷 升 调,不许世袭。”[!] (《明太祖实录》卷B$,洪武四 年十一月甲戌)即考虑到五府、都司武职负责管理
根据不同的标准,卫所武官可以划分为以下四 大类型。
一、世官与流官
事实上,卫所武官并不是清一色的世官,其中 往往有一些流官。因此 《明史》说卫所设官 “率世 官,或有流官。”[*] (卷CB 《职官志五》)不过这种 流官与前面所讲的 “流官八等”有所不同。 “流官 八等”有固定的职级,专指都司以上的高级武职。
全国或方面军政,事关重大,因此要由朝廷选授, 不准世 袭。 不 过, 虽 然 八 等 流 官 的 职 位 不 能 世 袭 ———偶有世袭者,乃出自特恩,非常例[*] (卷C! 《职官 志 一》),但 是 这 些 流 官 又 都 是 “以 世 职 升 授”[#] (卷##+ 《兵部一·铨选·升除》),即选拔 卫所世袭武官中的优秀者出来担任。因此,五府— 都司—卫—所系 统 中 的 武 职 其 实 都 是 由 世 官 充 任 的。另 外, 镇 戍 兵 制 系 统 中 的 总 兵、 副 总 兵、 参 将、游击、守备、把 总 等 武 职, 明 初 多 以 公、 侯、 伯、都督等高级武臣充任,后来则基本上由卫所系 统的世袭武官选授升除,因此这些武职本身 “无品 级,无定员”[*] (卷CB 《职官志五》)。
通过以上实例看,永乐初年的政治性流官的规 定,一直被朱棣的子孙严格地执行着。由此也或可 透漏出永乐及其以后的历朝对于建文一朝的基本态 度。
永乐以后,除了非军功所升职级不准世袭外, 有些军功所升职级也不能世袭["] (卷"$% 《兵部三 ·铨选三·武职袭替》 “功次减革”),这类职级多 授为流官。例如,府军前卫前所试百户刘昶在景泰 八年遇例实授。成化十年,又因征战 “当先”升署 职一级为署副千户。因为遇例及当先所升职级不准 世袭,所以刘昶在成化十一年钦与流官署副千户。 到正 德 年 间 就 将 遇 例 及 当 先 职 级 革 去。[!] (明 " 《府军前卫选簿》前所实授百户刘"选簿)岳兴原 来是羽林前卫左所副千户,因 “在大庖厨办膳”有 功,历升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因为升职不由军功, 所以在宣德十年钦与流官。到其子袭职时,只准袭 正千户。[!] (明" 《府军前卫选簿》后左所正千户 岳崇选簿)可见永乐以后的这种流官其实仅仅是世 官中不能世袭的某级 “流职”而已。
沧卫中左所实授百户,正统十二年钦与流官。以后 子孙世袭百户职事。[’] (明%) 《大罗卫选簿》左所 世袭百户卜坤选簿,外黄)。府军前卫前所世袭百 户刘海在正统十四年于德胜门等处杀敌阵亡,照例 该升二级。因此其嫡长子刘璿在景泰四年出幼袭流 官正千户。到弘治年间刘璿子刘祯袭职时,钦与世 袭职事。[’] (明! 《府军前卫选簿》前所正千户刘 刚选簿)
!""#年$月 第*+卷第,期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0123.45.0(67&8(5.0923:1;<&08;(= (%.>;23%>;&1>&8)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