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公共管理论文
《2024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部门的运营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职能之一,其有效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的运行效果和公众满意度。
新公共管理视角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概述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哲学。
它强调公共部门的效率和责任,以及与私营部门的竞争力和创新性。
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绩效,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公共管理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其次,公共部门在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渠道单一、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导致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影响了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转变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以职位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优化招聘和培训:建立多元化的招聘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共部门。
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公共部门的工作需求。
3. 激励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晋升、奖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 绩效管理的强化: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反馈绩效结果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5. 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篇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篇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新公共管理模式下职业技能改进探究1职业技能培训将面临的挑战(一)不能单纯的以传统视角来看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培训教育的市场氛围中,绝大多是是采取机构和学院签订合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从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角度思考,作为委托代理的这种合约形式,双方应当在法律层面是权利义务责任对等。
但是,现阶段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职业培训机构和学生仍然处在从属关系的层面,其消费者的个人属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权利保护。
职业培训机构往往从传统管理模式出发,主要通过授课式的管理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不会考虑到学员是否学会,是否达到合同中所要求的水平。
(二)教学的市场必然会在近年面对严重的“买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愈发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成果产出将被完全的市场化和商品化。
而现在很多职业培训学校并没有从市场出发,其教育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甚至学院学习的知识已经在互联网大潮下被淘汰,长此已久教育产品的落后必然会冲击培训教育机构的活力与升级,职业培训机构自然实力也会不断减弱。
我国人口最高峰的一代将会面对职业教育,全国各大职业培训机构将会面对强大的“买方市场”,职业培训机构的竞争将会从地区性的竞争向寡头竞争逐渐发展。
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必须认识到市场的残酷性,和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认真对待新公共管理模式之下的“买方市场”。
(三)二本、三本院校等优势地位教育机构进入职业培训市场随着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到来,国家教育部将会在开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上再次进行严格限制。
同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家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开设职业培训机构。
而在近几年,职业培训机构必然会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大批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要求,届时将会有大量处于优势资源地位的本科院校进入职业技术培训的领域。
因此,在政府政策还没有放开前,职业培训机构必须要认真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2新公共管理模式下职业技能培训的改进对策(一)增强职业教育行政的灵活性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将政府治理与市场经济互相融合,从市场角度将各种私人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到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治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过程,旨在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管理则是在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项目、监督和评估等方式来管理和运作公共事务。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人民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部门治理的重要性公共部门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利益:公共部门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公共部门治理的有效性决定了这些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2. 有效分配资源:公共部门具有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公平的潜力。
因此,公共部门治理需要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并预防腐败和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
3. 促进社会发展:公共部门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良好的公共部门治理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福祉。
二、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应对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针对性的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及应对措施:1. 参与度不足:公共管理需要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但现实中常常缺乏充分的参与和民众的反馈机制。
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增加公众对决策的参与度,充分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
2. 资源短缺:很多公共管理项目受到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应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3. 制度建设不完善:公共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制度,但现实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备、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三、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与创新在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和创新方式:1.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部门改革与公共管理
公共部门改革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促进政府机构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在公共部门改革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管理涉及公共资源的配置、决策制定和执行,以及组织和监督政府机构的运作。
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改革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以及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理解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管理,还包括公共机构、非盈利机构和一些私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时所采用的管理方法。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这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体系,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责任,强化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
其次,公共部门改革旨在提升公共管理效能。
公共部门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灵活和透明的政府机构。
这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重新定义。
为了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行政流程、推进电子政务、引入绩效评估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然而,公共部门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政府机构的传统观念和作风是一大障碍。
传统上,政府机构喜欢按照既定流程和规定去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民对公共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政府机构需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态度。
其次,公共部门改革还需要解决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最后,公共部门改革还需要解决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利益诉求,需要政府具备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在推动公共部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例如,可以借鉴新加坡的行政改革模式。
新加坡政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和严格的绩效评估机制。
此外,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风险管理经验,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政府机构的应变能力。
公共管理的内涵范文
公共管理的内涵(-)关于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正在华夏大地兴起,专家学者推出的教材、着作、论文颇为可观。
但是在什么是公共管理问题上,可谓见仁见智。
不说中国,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公共管理”概念象“瞎子摸象”,难以确定。
在此,本人拟作一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尝试,把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具体说来,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作为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管理(如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运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作为“公共”管理,它在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上,又与其他管理有明显区别。
以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为例,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
两者的具体差异在于:一是管理目的不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公共利益,工商管理的目的是谋求组织利润;二是管理性质不同,传统的公共管理具有垄断性,工商管理则具有竞争性;三是管理手段不同,传统公共管理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工商管理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我们既要把握二者的联结点,更要着力找出二者的差异处,以求对公共管理有全面的认识。
(二)关于公共管理类型1.国家公共事务。
据英国《大众百科全书》对国家作出如下定义:“由政治单位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政府的功能:①立法;②司法;③执行、行政管理。
”这是广义的政府(国家)观。
应当指出,这里所指的国家是特指狭义的国家,即广义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①立法以及②司法。
这种国家公共事务主要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制定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等,侧重于与国体、政体方面有关的,关乎整体职能把握的宏观控制和影响类型的公共事务。
2.政府公共事务。
《美国百科全书》指出:“政府一词适应于管理团体和国家的机构及其活动。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共部门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更加高效和灵活地管理其资源和人力资源。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并成为了现代公共部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
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SHRM)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价值,将人力资源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强调结果导向,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出发点,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公共部门面临着人才短缺和老龄化等问题。
其次,传统的官僚体制和僵化的管理方式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公共部门还需要应对日益严峻的财政压力和绩效要求。
因此,如何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绩效、推动组织创新成为了公共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强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应将人力资源视为组织的核心资源,制定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确保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2. 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例如,可以通过招聘优秀人才、实施绩效管理等措施来引入市场机制。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篇一浅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摘要: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本文分析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绩效管理在效率公共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当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总结我国公共部门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效率型公共部门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新模式随着我国MPA正式启动,公共管理日益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通过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摒弃公共服务供给中传统的官僚制独占模式,引进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激励手段;强调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等一系列改革,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及其在效率建设中的地位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1.1.1公共部门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部门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等,它指公共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其功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1.1.2高绩效组织及其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
《2024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部门的改革与优化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实现政府目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市场的引入、竞争的机制以及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公共部门的实践运用,尤其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本文旨在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以及服务化。
在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招聘、培训、考核等传统人事管理活动,更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活动,需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激励与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当前,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度建设、人员配置、培训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
(二)问题1. 制度不健全:部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求。
2. 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公共部门的人员结构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缺乏活力和创新力。
3. 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公共部门在员工激励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不高。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优化人员结构通过内部调配、外部引进等方式,优化人员结构,增加年轻力量和专业人才的比例,提高组织的活力和创新力。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与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
新公共管理视角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传统的以职位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人员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招聘、培训、激励、评估等方面。
然而,尽管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
2. 挑战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二是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 理论框架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市场导向和顾客中心的理念,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理论框架上,新公共管理视角主张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效率、效果和满意度。
2. 研究内容(1)招聘与选拔:采用多元化的招聘渠道和科学的选拔方法,吸引和选拔优秀人才。
(2)培训与开发:根据员工需求和组织目标,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3)激励与评估: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组织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实证研究与应用分析1. 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现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吸引和留住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应用分析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组织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PDCA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其消解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公共部门也开始引入绩效管理。
和私人部门不同,公共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兼顾效率和公平。
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性、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和行政人员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以难以对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文章试图利用戴明循环——PDCA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壁垒;路径思考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PDCA的结合绩效管理一般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统一框架,然后通过相互能力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个人取得理想结果的一个过程。
PDCA模型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模型,最早是由休哈特(WalterA.Shewart)提出的,1950年在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tsDeming)进一步研究下,质量环被广泛应用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
PDCA循环不是原地周而复始的运转,而是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目标,每一次循环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绩效的提高。
实现戴明循环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和效益。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两者结合有利于保证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行为的正当性,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
二、PDCA视角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问题的背景绩效管理在我国各部门、各行业试行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理论体系不健全,导致绩效管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矿难”、“自焚”等事件将公共部门推向了风口浪尖,违规开采、强制性拆迁以及种种环境污染使公共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应单以GDP这个指标来进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价值梳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为公共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手段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工具。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论文公共事务管理是一门涉及政府、组织和公民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旨在提升公共事务的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中,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培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公共问题和促进公共参与至关重要。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公共事务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领域和实践。
首先,公共事务管理是指组织和运营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企业的过程。
它涉及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分配资源、监督执行以及评估成果等环节。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问题。
其次,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帮助提高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能力和执行效率。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可以确保政策的良性运作,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公共事务管理能够促进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意见和需求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公共事务管理也能够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鼓励创新思维和跨领域合作,公共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在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首先,政策制定和政策分析是公共事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分析问题、制定目标、选择手段,并进行政策评估和效果追踪。
其次,公共管理和组织行为是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旨在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绩效,通过科学的管理实践来实现公共目标。
此外,公共领导和决策也是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需要探索公共领导者的特质和行为,以及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和机构安排。
除了学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实践也非常重要。
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实践包括实地考察、实习以及研究项目等。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是政府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组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新发展与新挑战分析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商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届)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成都成功召开。
围绕“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这一主题,本届会议设置3场主题报告,6个分会场,举行11场分组讨论,并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日本、韩国、英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荷兰等世界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公共管理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名誉主席、《公共管理评论》主编詹姆士•L•玻利教授,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学会主席(2005-20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安德鲁•鲍哲教授分别就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结构和层次;《公共管理评论》75年历程与未来趋势;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与价值培养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一总目标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也是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
高小平会长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原则应从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现代西方先进的治理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几方面来确定。
此外,高会长还从价值、制度以及行动三方面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层次。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例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例浅析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完善公民参与形式,达到高质量公共管理活动开展目标,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据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实施现状不断完善自身价值的发挥,最终达到最佳的公共管理状态。
以下就是对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公共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带动我国物质文明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构建。
一、当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1、网民素质存在差异性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网民素质差异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公共网络参与机制实际实施过程中其是基于某一话题的讨论而实现的,如网络论坛中即会通过对特定话题的讨论而引发公民主动参与到话题讨论中。
但是在公民网络平台中,由于网民的素质存在差异性,从而导致其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而引发出偏激言论,最终严重的影响到讨论活动整体质量。
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政策实施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网民立场的不同,因而很容易引发过激行为,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判断。
2、网民代表利益不够全面网民代表利益不够全面也是当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网民自身所掌握的网络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性,从而导致其在运用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层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最终由此影响到了网络代表利益的全面性;第二,经过大量的调查表明,网民间还存在着相应的城乡差距,此现象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部分网民的利益,并致使网络环境较差的农民无法在公共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话语权;第三,政府对农民利益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也是导致网民利益呈现出缺乏全面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公共管理水平不足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由此发展起来,但是在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公共部门对公共舆论的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公共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舆论的引导功能来完善自身的工作事项。
《2024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任何组织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公共部门而言。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成为了众多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其重要性、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新公共管理视角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标。
在这种视角下,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部门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推动公共部门的战略实施。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尽管新公共管理视角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如何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关键。
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其人力资源需求往往受到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其次,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也是一大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共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此外,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和发展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速,员工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策略与方法针对上述挑战,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提出了以下策略与方法:1.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招聘和选拔流程,确保选拔出符合组织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转向及启示在快速变迁与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均力求通过公共管理改革来提升国家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经历了由“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范式转换。
然而,在风靡全球30余载以后,曾作为主导范式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并未兑现其承诺的改革成果,没有真正实现其预期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省,甚至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着认同危机,正在或者即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范式———“后新公共管理”。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缘起、衰落以及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其最新转向探寻对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带来的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的缘起、特点及其衰落“新公共管理”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强大的民意压力,要求推进行政改革,提升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
1989年,英国著名行政学家克里斯多夫•胡德(ChristopherHood)首次用“新公共管理”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的政府改革进行总结,并将这一新的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预测“新公共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①“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发达国家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现象。
由于公共管理改革依赖于特定的管理环境,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论指引和具体实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新公共管理典范”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模式,而是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用克里斯多夫•胡德的话来说,“新公共管理”就是“一个为了方便起见而做的标签”①。
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论文
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论文公共部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各种基本服务和社会福利。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逐渐成为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旨在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并讨论其实施的挑战和前景。
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旨在评估组织的效率、效力和效果。
这种方法将组织的运营与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组织能够更加客观地界定和评估其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公共管理中,绩效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公共部门的职责非常复杂。
它们必须为大众提供各种基本服务,并保障公民权益,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必须在固定的预算内满足公众需求。
其次,公共部门的任务通常涉及到政治困境。
例如,公共部门需要在各种利益和政治压力之间取得平衡,以保障公共利益。
最后,公共部门的职责涉及到大量的规章制度和政府规定,这加重了公共管理的复杂程度。
绩效管理的实施挑战尽管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中非常有意义,但它实施起来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界定公共部门的目标仍然是一个问题。
公共部门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为了达成一项目标,需要协调和平衡各种理念、有关方面的想法和需求等。
这也会影响到如何设置公共部门的目标和绩效评估标准。
其次,如何制定评估体系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质以及上述挑战,开发出适应于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些评估标准来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对如何制定自适应的绩效评估标准提供了参考。
第三,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公共部门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建立分析模型来评估其效率、效力和效果。
这需要管理人员有丰富的数据处理经验和相关分析技能。
最后,如何将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绩效管理评估员工的表现,而薪酬激励制度作为奖励体系则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表现。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参考一、政府作为职能部门与企业性质存在差异二、政府与企业的组织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市场经济开展了几百年,但是在其影响下,产权较为明晰的中小企业或私营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产量或目标,必然会采取降低本钱的手段来提高利润,企业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主要通过衡量以下几个指标,即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利润总量等。
要想做好下一步的经济决策工作,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只有真实的量化的标谁才能真正表达企业的具体情况,从而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
政府的组织目标与企业不同,利益的最大化和本钱最小化都不是政府调控的重点,政府所重视的是GDP、cPI、PPI及利率等宏观经济数据,因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爱到广泛关注,由于以上宏观数据均不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且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局部考核指标缺乏确定性是广阔人民的利益是政府的最根本目标,其中人民的利益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客观指标的非经济利益。
再者,政府组织的多元化开展所导致的自由活动空间过大,从而缺乏有效监督。
三、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于市场经济中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首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交易的一方成心隐瞒、夸大或歪曲事实而引起信息的不对称,其次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即交易的一方并非成心造成的,而是因精心大意或丧失信息所造成的,第三也存在着交易双方均已公开信息,但其中的一方对所公开的信理解不透彻或根本没有了解。
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人们没有发现时,对政府或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一旦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发现,势必会产生严重后果,市场竞争与垄断行为是信息不对称的始作俑者,然而信息不对称对于垄断者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结束语:总之,任何一种组织的内在机制都是自生的,如果不加以评估、加以控制,在企业内部会出现问题但管理人员是不知道的。
对于这种企业内部的控制和评估应该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来完成。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论文我国即将启动MPA项目。
因为MPA(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被译为“公共管理硕士”,即其中的Administration被译成“管理”,而不是如以往那样更多地译成“行政”,因此,MPA内涵的外推使得公共管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此受人关注。
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公共管理都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讨论清楚,十分有必要对其展开争鸣。
比如,Public Administration与PublicManagement都翻译成“公共管理”,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难道仅仅是适用层次不同?有些学者认为,Administration指层次高的管理,Management指层次低的管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国研究生专业目录在管理科学类中,把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定为“PublicManagement”,而把二级学科“行政管理”定为“PublicAdministration”的看法,似乎从道理上讲不通。
①同样,在MBA中BusinessAdministration译为“工商管理”,这里所用的Administration,又如何用层次的高低来解释?也有人认为Management主要用于操作层面,更多地从技术角度讨论管理问题。
如果仔细查阅中外管理学的相关著作,好象这种理解也不太全面。
虽然我们不可过于注重词义,但确实需要面对现实认真思索一下:“公共管理”与“一般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究竟在哪里?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比如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在他主编的《公共管理学》一书中介绍了西方政府管理(行政学)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所出现的三次范式转换,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
②国家行政学院季明明教授在“当代公共行政的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的崛起”一文中也指出,当代“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公共行政学体系,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作了铺垫;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科的三大支柱。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范文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部门的运营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职能之一,其有效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的运行效果和公众满意度。
新公共管理视角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篇论文将围绕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展开深入研究。
二、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效率、效果、责任和顾客满意度的公共管理理念。
它要求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 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价值,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
2. 强调员工个人发展,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竞争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注重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机制不科学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体系,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竞争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强化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以绩效为导向,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5. 重视员工个人发展,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机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公共管理论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公共管理学的问题引起了行政管理学界的关注。
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两者的差别是由于翻译的不同而造成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等同。
但这种差别何在?后者没有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笔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探讨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以西方学者的观点为依据,而主要应根据中国目前的理论与实践来探讨。
本文试图首先通过对公共部门的科学界定来确定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一、关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之区别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然而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人们可以对这些不同的部分给予不同的称谓,如社会团体、社会群体、社会部门等。
其中,有关这些社会部门的分类,人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标准对之加以区分。
例如,传统社会科学一般将整个社会部门分为政治部门、经济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科学技术部门,等等。
为了从更宏观上对社会部门进行分类,并有助于研究不同社会部门管理的规律,当代一些社会科学家将整个社会部门区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西方的一些学者将之称为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这些部门非常复杂,有的更具有工商企业的特点但又不同于工商企业,往往被称为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有的则更类似于或依赖于政府组织,往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前者如在城市中由市政府投资兴办和经营的自来水公司、城市公共交通公司等;后者如由政府投资兴办和主管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机构以及类似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中介组织等等。
政府作为所谓“纯粹的”公共部门,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这里所说的公共事务包含了社会中除私人领域(按西方学者的观点,竞争性的工商企业一般属于私人投资领域,因而这方面的事务被划归于私人领域,属私人事务)以外的所有事务。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固然可以通过私人或私人组织来进行处理,小到个人的谈情说爱、结婚生子,大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由私人或私人组织来办理的。
例如,人口的控制和管理、社会治安、大江大河的治理和维护、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公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智力开发,等等。
有关这些事务的管理,必须由一个超越私人或私人组织之外的公共组织来进行处理或加以管理。
第二,政府组织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把这种权力称之为公共权力,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理由:一是这种权力就其性质而言,它总是表现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某一个阶级的权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私人权力。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尽管皇帝把皇权当成自己的一种家族权力,但它实际上是代表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离开了它所代表的整个阶级,这种权力就不会存在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组织的权力被宣称为是一种来自于全体公民的权力,尽管它实际上仍然是有产阶级的权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已经被写入了共和国的宪法。
一句话,自从政府产生以来,几乎所有社会的政府组织的权力在性质上都是公共的,当然,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在“公共”这一概念下所隐含的意义有所区别。
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
我们知道,政府要通过行使其权力来实现其职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资源为前提。
没有一定的人、财、物作基础,整个政府组织就无法运转起来。
而在人、财、物等资源中,从政府控制的角度而言,对财源的控制又是非常基础的。
政府组织的财政来源于全体公民的税收,因而其财政实质上是一种公共财政。
此外,政府所控制的国土、矿山、水利等重要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全民所共享的。
第四,政府组织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
这种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它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不能单独提供给每一个人,而是自动提供给社会中的所有人。
例如,国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便是如此。
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保卫着该国的全体居民,而不需要每一个人单独购买。
因此,单个个人不会花钱也可能享受公共物品,即所谓的“搭便车”现象。
这样,单个个人一般不会自己花钱来购买公共物品,这种物品只能由政府来购买或提供。
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服务组织,从理念上讲,它应该把全体公民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它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对于政府组织来说,凡是追求自己本组织、本部门利益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因此,政府应该是一种“公益人”而不应该是一种“自利人”。
它应该也只能把追求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本组织、本部门的行为目标。
在这里,公共利益应该理解为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
当然,在一个存在着不同阶级、不同团体的社会里面,由于不同阶级之间、不同团体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而且这此不同阶级、不同团体的利益与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也可能发生冲突,因此,在政府如何对待社会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也有一个哪个阶级、哪个团体的利益优先的问题,但这并不能因此否定政府组织行为以公共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这一事实。
竞争性工商企业作为“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竞争性工商企业的基本投资主体,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私人,因而其权益主要归私人所有。
这表明,这类组织所控制的资源,实际上归企业的所有者所有,因而是一种非公共资源。
当然,这里的私人不一定是某一个人,而可能是多个人的联合,但其产权是非常明确的,因而每个人所享有的权益也是非常明确的;在我国,国有资产也将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
在有些竞争性企业,虽然国有资产还占有很大比例,但已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实行自负盈亏,因而也正在逐步向真正的非公共部门过渡。
第二,竞争性工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一般属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它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一般不会对他人产生外部效应。
因此,个人对私人物品的消费是可计价的,这样的物品可以由私人自己购买,而不必由政府来提供;其价格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加以确定,而不必由政府来加以控制。
第三,竞争性工商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竞争性工商企业活动所遵循的是“经济人”原则,这种原则实际上是一种“自利人”原则,其目的是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尽管企业必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但就其基本动机而言,为社会提供产品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这种经济人的实质正如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利己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1](第14页)。
这就是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人”,这也是竞争性工商企业的基本特性。
以上分析表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之间至少存在以下三点区别:一是在它们所占有的资源问题上,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所占有的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共权力也可以看成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而作为“纯粹的”非公共部门的竞争性工商企业所占有的是一种产权明确的非公共资源。
二是在它们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政府组织所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竞争性的工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则是一种私人化的产品。
三是在它们的行为价值取向上,政府组织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其行为的价值取向,而工商企业则往往以其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行为的价值取向。
二、关于第三部门及其与公共部门的关系第三部门即公共企业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既不同于竞争性工商企业,也不同于政府组织,但又既与竞争性工商企业相联系,也与政府组织相联系。
在保罗·A 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有这样一道供讨论的问题:“思考一下一种从纯粹公共物品到纯粹私人物品序列是有用的。
在一张纸上画出这种序列并用下面这些例子填上:纯粹私人、大部分私人、一半私人一半公共、大部分公共、纯粹公共。
”[2](第1211页)这个问题表明,从私人物品到公共物品之间存在一个链条,并且这个链条又存在着由细(私)到粗(公)的变化。
同样,在竞争性工商企业与政府组织之间也存在着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也是变化的,即第三部门由这样一个链条构成:公益性企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
第一类组织即公益性企业,如城市自来水公司、城市公共交通公司、城市公共工程公司等。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由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准公共物品,生产由政府垄断,其服务或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但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必要时由政府补贴。
如果套用萨缪尔森等人的话来说,这类组织所生产的是大部分私人或一半私人一半公共的物品,其性质属于(竞争性)企业化倾向比较明显的准公共部门。
第二类组织即公共事业,如公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公立高等院校;政府投资兴办的科学研究机构;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如老年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福利院等。
这类机构的基本特征是:主要由政府投资,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提供,部分资金由其为社会服务所得收入予以补充;其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准公共产品,其服务或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但一般不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对这些组织实行必要的行政管制,要求这些组织的活动优先体现政府的意图,甚至直接用来为实现政府的目标服务。
这类组织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的服务,按萨缪尔森的说法,是大部分公共的。
第三类组织即非政府公共机构,如中国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这类组织活动所需的经费一般可能由政府或财政提供,如中国妇女联合会等组织便是如此;也不一定由政府或财政提供,如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便是如此。
但无论其经费是否由政府或财政提供,它的职能在很大意义上与政府相似,承担着很多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或公共服务工作。
这类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纯粹公共的,至少也是大部分公共的。
以上三类组织除了分别具有上述特征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非营利性。
当然由于这三类组织所具有的“公共性”程度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非营利性”程度也不同。
一般说来,第一类组织还具有一定的“赢利”,即“非营利性”程度较低;第二类组织基本无“赢利”或只有少量“微利”,“非营利性”程度较高;第三类组织就其实质而言属于完全无“赢利”组织,因而是真正“非营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