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近现代思想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思想

(一)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活动:他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评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内涵及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历史意义

(1)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

(2)使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二、中体西用

1.背景

(1)内忧外患,危机加深——要学西方

(2)西学传播,冲击中学——怎么学

2.代表人物和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封建伦理道德)

西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关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倡“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外来侵略

对比洋务派与顽固派

相同: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中学为体

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

4.影响

(1)积极:

①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际,开启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冲击保守思想,促进西学传播

(2)消极:

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三、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80年代)

1.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王韬,认为“商富则国富”

2.思想主张

(1)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文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四、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1)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2.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1)康有为

活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2)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兴民权);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

(3)谭嗣同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借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3.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目的是借儒学的主流地位,减少改革阻力,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4.作用

(1)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2)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①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二)三民主义

五、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在《民报》阐发为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4.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历史意义

(1)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2)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六、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客观原因: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植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好权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3.历史意义

(1)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2)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

七、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背景

(1)政治: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热潮

(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1912-1919)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主要思想阵地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4.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无知

(3)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②鲁迅对旧礼教的抨击出自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性》,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