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奇偶性教案

函数奇偶性教案教案标题:函数的奇偶性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能够根据函数的公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1. 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与图像的关系。
2. 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函数图像,引发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思考。
2. 教师解释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当自变量变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步骤二: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1. 教师通过示例,介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定义: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有f(-x) = f(x),则函数f(x)为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有f(-x) = -f(x),则函数f(x)为奇函数。
- 判断方法:通过替换变量,检查函数值是否满足奇偶性定义。
2. 教师通过多个函数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奇偶性的判断练习。
步骤三: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1. 教师展示奇函数和偶函数的特点:-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如y = x^3。
-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如y = x^2。
2. 教师通过样例展示函数奇偶性与图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
步骤四:函数奇偶性的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奇偶性的应用场景,如解方程、求曲线的对称点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步骤五: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判断一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解释判断依据。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查找函数奇偶性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分组进行奇偶性判断竞赛,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并结合示例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函数的奇偶性教案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函数的奇偶性则是函数的一个性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函数的特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函数的奇偶性,并提供一份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一、函数的奇偶性是什么?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某个点上,函数值的正负关系。
如果函数在某个点上的函数值与该点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偶函数;如果函数在某个点上的函数值与该点关于原点对称并且函数值的符号相反,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奇函数。
二、奇偶函数的性质1. 偶函数的性质:- 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 偶函数的奇数次幂项系数为0。
2. 奇函数的性质:- 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 奇函数的偶数次幂项系数为0。
三、奇偶函数的判断方法1. 函数图像法: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对称性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如果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
2. 代数法:通过代数运算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一个函数f(x),如果满足f(-x) = f(x),则函数为偶函数;如果满足f(-x) = -f(x),则函数为奇函数。
四、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和性质。
- 学会通过函数的图像和代数运算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 能够应用奇偶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对称的花朵、对称的蝴蝶等,引导学生思考对称性的概念,并与函数的奇偶性进行关联。
(2)概念讲解:讲解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3)图像判断:给学生一些函数的图像,让他们观察图像的对称性,并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4)代数判断:给学生一些函数的表达式,让他们通过代数运算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5)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奇偶性的练习题,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

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这是函数的奇偶教学设计一等奖,是老师和家长可以借鉴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
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xxxx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日期新增确诊病例数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新课教学(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二)典型例题1.求函数定义域课本P20例1解:(略)说明:○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课本P21例2解:(略)说明:○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从认知层次的三个维度对课标进行了分解,具体如下:依据行为动词,我又从能力层次将课标进行了再分解,具体如下:由此确定的学习目标为:1.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通过观察一些具体函数的对称性(关于y轴或原点对称)形成奇偶函数的直观认识。
然后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并发现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奇偶性的研究历经了从直观到抽象,从图形语言到数学语言,理解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钻研的数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我采取“教学、评价、学习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借助五个环节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熟悉的与入手,顺应了同学们的认知规律,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偶函数的概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教师板书和学生板书两块内容,教师板书,我侧重将本节的四个主要内容展示在黑板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板书,我将留给学生展示课堂演板,便于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课后实践:1.课本P42练习2, P46102.设y=f(x)为R上的任一函数,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 F(x)=f(x)+f(- x) (2)F(x)=f(x)-f(-x)。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能够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学会运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及其判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函数奇偶性的定义2.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奇偶性的性质;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奇偶性与什么有关。
2. 新课讲解:(1)介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2)讲解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分析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3. 例题解析: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奇偶性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函数奇偶性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4 函数的奇偶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 函数的奇偶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4《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函数的奇偶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数学1的第二章第2.1.4节的内容。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常伴随着函数的其他性质出现。
函数奇偶性揭示的是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数量规律,直观反映的是函数图象的轴对称性和点对称性。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此类函数的问题常为我们展示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函数的奇偶性也是学生今后研究三角函数、二次曲线等知识的重要铺垫,而且灵活地应用函数的奇偶性常使复杂的不等问题、方程问题、作图问题等变得简单明了。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函数奇偶性质学习的第一课时,因此通过学生先对实物图的观察、分析、理解来获得函数的奇偶性再结合理论推导来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就显得比较流畅。
这样一方面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吻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本教案在例题的选择及处理方式方面也可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学会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的理解及判断。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探索、启发、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数形结合,增强直观性,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图象对称性演示,使学生享受到数学的美感。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中,有过许多对美的感受,请大家观察下列事物给你的感觉体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呢?”在屏幕上给出一组图片设计理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反应在图像上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函数奇偶性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形与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
(2)通过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从代数的角度来严格推证并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制和展示优美的函数图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Array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三、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四、教学过程探究(一)知识回顾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两个重要特点:1任意性:自变量2特定性:区间师生互动:学习函数单调性有什么用?(二)情境设置:展示生活中的一组图片(PPT 展示星座图片),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师生互动:观察这些图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预想:对称的。
生活中存在这种对称美,数学中是否存在这种对称美呢?通过两个熟悉的函数图像,展示对称美。
(1) 2x f(x)= (2)|x |f(x)=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画图(同桌之间各画一图),然后PPT 展示两个函数图像。
思考:这两个函数图像对称吗?关于什么对称?(三)新课讲解提出疑问: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这一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函数值对应表,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PPT 展示 2x f(x)=函数值对应表)提问:在这个表中,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f(-3)=f(3),f(-2)=f(2),……归纳:也就是说,当x 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两函数值相同。
猜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上述结论还成立吗?给出证明 ,我们给具有这样特点的一类函数一个名称,偶函数!给出偶函数的定义:偶函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
强调“任意”二字。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章节一: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2. 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 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引入奇偶性的概念;2. 举例说明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 总结奇偶性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奇偶性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奇偶性例子;2. 给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解释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4. 引导学生总结奇偶性的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奇偶性概念的理解程度;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章节二: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2. 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2. 举例说明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回顾奇偶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3. 总结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奇偶性性质的理解程度;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定理;2. 学会运用判定定理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定理;2. 举例说明判定定理的运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定理;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判定定理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 总结判定定理的运用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理解程度;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章节四:函数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函数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5篇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5篇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奇偶性的方法.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1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基本初等函数习题课(一)。
(二)解析: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掌握,要先根据其图像来分析与记忆,这样更形像更直观,这是学习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对数函数的两种情况的性质做一个比较,使之更好的'掌握.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及其奇偶性.(二)解析(1)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重要是学习其性质,要掌握好性质,从图像上来理解与掌握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2)每类基本初类函数的性质差别比较大,学习时要有一个有效的区分.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易区分各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容易抓住其各自的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一次递推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5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及证明.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严格的逻辑语言证明函数的性质,并在今后解决初等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值域、不等式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方面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归纳抽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以及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由于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常常要综合运用一些知识(如不等式、因式分解、配方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所以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把自变量的变化方向和函数值的变化方向定性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如下 (1)函数的单调性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函数的奇偶性.2.内容解析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从“形”的角度,函数的奇偶性揭示了函数的整体图象与函数在y轴右侧的局部图象之间的关系;从“数”的角度,函数的奇偶性刻画了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数量规律.用数量关系刻画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研究方法上看,它延续了函数单调性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用数量关系刻画函数的图象性质,这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提供研究的方法与角度.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一节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奇偶性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方面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充满着数学方法论的渗透教育,同时又是数学美的集中体现.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是某些函数的特殊性质.奇偶性是把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几何特性)转化为代数关系,并用严格的符号语言表示,沟通了形与数,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和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借助函数图象,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几何意义;(2)会运用概念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在抽象函数奇偶性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及符号表示的作用.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知道函数奇偶性是把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几何特性)转化为代数关系,并用严格的符号语言表示,沟通了形与数,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2)会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按一定的步骤证明函数的奇偶性.(3)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函数的学习侧重于直观形象和定性讨论,而高中阶段研究函数,侧重于数形结合和符号逻辑语言结合,用精确的量化(符号)语言、形式推理来刻画变量之间关系和规律,即通过形式化、符号化来使函数性质数学化,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抽象概况等思维能力和素养,感受数学符号语言的魅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对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也非常熟悉.对于具体函数,能够观察函数图象,描述图象的对称性,能从数量关系上对函数的对称性进行初步刻画,但学生并不明确数与形转化的过程,即为什么对于定义域内任意x ,当满足()()-=f x f x 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通过函数单调性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初步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学生接触到了由形象到具体,然后再由具体到一般的科学处理方法,这些对本节内容刚开始的引入和概念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用数学规范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函数奇偶性本质的认识.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还是比较薄弱,通过恰当的培养和引导能够使得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对关系式()()-=f x f x (或()()-=-f x f x )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 情景导入我们知道函数是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函数性质是“变化中的规律性,变化中的不变性”.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用符号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函数图象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上“上升”(或“下降”)的性质,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二)概念的形成问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P a b 关于x 轴、y 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Q 、R 、S 的坐标.追问:一般地,若两点关于x 轴对称,它们的坐标之间有何关系?若关于y 轴对称呢?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知识复习导入,通过具体的点引导学生感受对称与坐标的关系,为后续奇偶性定义中的任意性做一些铺垫.问题2:画出并观察函数2()f x x =和2()g x x =-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利用PPT 展示函数图象.学生观察后,不难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 轴对称.那么,如何使用符号语言精准地描述“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这一特征?所以,教师继续追问.追问:对于上述两个函数,1()f 与1()f -,2()f 与2()f -,3()f 与3()f -,()f x 与()-f x 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追问: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 ,都有()()-=f x f x 成立吗?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师生活动:以2()f x x =为例,其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R 内任意的一个x ,都有x R -∈,()f x 与()-f x 均有意义.因为22()()f x x x -=-=,所以()()-=f x f x 是成立的.同样的,验证函数2()g x x =-,结论依然成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从多个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特征,形成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简洁性,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问题3:从偶函数的定义出发,如何证明函数()=y f x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充分性:设P x y (,)是函数()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则()=y f x .因为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x y -(,)也在函数()f x 图象上,即()=-y f x .所以对任意的x ,都有()()-=f x f x ,所以函数()=y f x 是偶函数.必要性:设P x y (,)是函数()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则()=y f x .记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Q ,则Q x y -(,).因为函数()f x 是偶函数,所以()()-=f x f x ,即()-y =f x ,所以点Q 在函数()f x 图象上,所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问题4:画出并观察函数()=f x x 和1()g x x =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师生活动:教师利用PPT 展示函数图象,学生观察图象后回答问题.不难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如何使用符号语言精准地描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这一特征?所以,教师继续追问.追问:对于上述两个函数,1()f 与1()f -,2()f 与2()f -,3()f 与3()f -,()f x 与()-f x 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 x 与()-f x 也是一对相反数.追问: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 ,都有()()f x f x -=-成立吗?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师生活动:以()f x x =为例,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R 内任意的一个x ,x R -∈,()f x 与()-f x 均有意义.因为()f x x -=-,所以()()f x f x -=-是成立的.同样的,验证函数1()g x x=,结论依然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从多个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特征,形成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简洁性,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当函数()f x 是偶函数或奇函数时,称()f x 具有奇偶性.问题5:从奇函数的定义出发,如何证明函数()=y f x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该问题类比问题2的证明过程.充分性:设P x y (,)是函数()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则()=y f x .因为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 x y --(,)也在函数()f x 图象上,即()-=-y f x .所以对任意的x ,都有()()-=-f x f x ,所以函数()=y f x 是奇函数.必要性:设P x y (,)是函数()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则()=y f x .记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 ,则Q x y --(,).因为函数()f x 是奇函数,所以()()-=-f x f x ,即()y =f x --,所以点Q 在函数()f x 图象上,所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三)概念的辨析问题6: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f x x =(); (2)2()f x x =,2 0x ∈-(,];(3)3()f x x =,2 2x ∈-(,]; (4)3f x x =(),21 1 2(,]∪[,)x ∈--.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组织全班交流.答案:(1)偶函数;(2)非奇非偶函数;(3)非奇非偶函数;(4)奇函数.设计意图:从同一个函数出发,学生更为容易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我们不难发现,(1)、(4)中每一个x 、-x 同时属于定义域,所以()-f x 与()f x 都有意义.而(2)、(3)中则无法满足每一个x 、-x 同时属于定义域,所以()-f x 与()f x 无法满足都有意义.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不对称,则可直接判断其为非奇非偶函数.追问:奇函数()f x 若在0x =处有定义,0()?f =师生活动:因为()f x 为奇函数,所以00()()f f -=-,200()f =,00()f =.(四)概念的深化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4()f x x =; (2)5()f x x =;(3)1()f x x x =+; (4)21()f x x=; (5)21()()f x x =-; (6)()=xf x x .师生活动:本例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可让几个学生进行板书,完成后再进行点评完善.解:(1)函数4()f x x =的定义域为R .因为x R ∀∈,都有x R -∈,且44()()()f x x x f x -=-==,所以,函数4()f x x =为偶函数.(2)函数5()f x x =的定义域为R .因为x R ∀∈,都有x R -∈,且55()()()f x x x f x -=-=-=-,所以,函数5()f x x =为奇函数.(3)函数1()f x x x =+的定义域为{}0x x ≠. 因为{}0x x x ∀∈≠,都有{}0x x x -∈≠,且11()()()f x x x f x x x-=-+=-+=--, 所以,函数1()f x x x =+为奇函数. (4)函数21()f x x =的定义域为{}0x x ≠. 因为{}0x x x ∀∈≠,都有{}0x x x -∈≠,且2211()()()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21()f x x=为偶函数. (5)函数21()()f x x =-的定义域为R .因为x R ∀∈,都有x R -∈,且2211()()()()f x x x f x -=--=+≠±,所以,函数21()()f x x =-为非奇非偶函数.另解:函数21()()f x x =-为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显然,其对称轴为1x =. 函数图象如下:故函数21()()f x x =-为非奇非偶函数.(6)由函数解析式可得定义域为{}0x x ≠.因为x R ∀∈,都有x R -∈,且()()x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f x 为奇函数.另解:()=x f x x 1010,;-,.x x ⎧>=⎨<⎩ 函数图象如下:从图可知,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f x 是奇函数.追问:你能总结例题的解题过程,归纳一下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吗?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师生共同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教师给出解答示范.第一步,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步,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第三步,作出相应结论:若()()-=f x f x 或0()()f x f x --=,则()f x 是偶函数;若()()-=-f x f x 或0()()f x f x -+=,则()f x 是奇函数.通过具体的函数,深化学生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的理解,尤其是“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三是通过例题让学生能够了解有些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例2 (1)判断函数3f x x x =+()的奇偶性.(2)如右图,是函数3f x x x =+()图象的一部分,你能根据()f x 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 轴左边的图象吗?(3)一般地,如果知道()=y f x 为偶(奇)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怎样简化对它的研究?师生活动:本例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完善.(1)奇函数;(2)图象如下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根据奇(偶)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画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图像及函数值对应表归纳和抽象,概括出了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定义.然后,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了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实例.最后,为增强前后联系,从各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讲清了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难点是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使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以下各函数有什么共性?观察以下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2()f x x = ()||1f x x =- 21()x x x =通过讨论归纳:函数2()f x x =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抛物线;函数()||1f x x =-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折线;函数21()f x x=是定义域为非零实数的两支曲线,各函数之间的共性为图象关于y 轴对称.观察一对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归纳:若点(,())x f x 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对应的点(,())x f x -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二)研探新知函数的奇偶性定义: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偶函数.(学生活动)依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奇函数.注意: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例1.判断以下函数是否是偶函数.(1)2()[1,2]f x x x =∈-(2)32()1x x f x x -=- 解:函数2(),[1,2]f x x x =∈-不是偶函数,因为它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 函数32()1x x f x x -=-也不是偶函数,因为它的定义域为}{|1x x R x ∈≠且,并不关于原点对称. 点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先看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奇偶性的教案

函数奇偶性的教案【篇一:《函数的奇偶性》教案】1.3.2《函数的奇偶性》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及数、三角函数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
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
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或f(-x)=f(x)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
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由于,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把“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设计为本节课的难点。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 能够根据函数的奇偶性,进行函数图像的变换;4. 能够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和定义;2.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3. 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变换;4. 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和定义;2. 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变换。
四、教学难点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2. 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吗?函数的奇偶性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例说明。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和定义;- 说明奇函数和偶函数的特点;- 阐述函数的奇偶性变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3.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20分钟)- 讲解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如用函数的表达式进行判断、用函数的图像进行判断等;-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4. 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变换(20分钟)- 奇函数关于y轴对称,偶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变换。
5. 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如图像的对称性问题、函数的对称性问题等;- 让学生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和性质,强调函数的奇偶性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奇偶性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函数的对称性、图像的变换等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和性质的掌握情况;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函数的奇偶性相关的题目,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3. 结合平时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对函数的奇偶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奇偶性精品一等奖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网站推荐
函数奇偶性练习题
教师整理和编写的练习题集,包含多种题型和难度层次,适合学生课后巩固和提高。
函数奇偶性教学视频
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对函数奇偶性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合学生自学和复习。
函数奇偶性PPT课件
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了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性质和判断方法,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作业正确率
分析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找出易错点和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作业态度
评估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作业是否整洁、规范。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统计班级平均分,了解班级整体掌握情况。
平均分
统计及格率和优秀率,了解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情况。
及格率和优秀率
对测试中的错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
01
02
03
04
巩固练习:例题演练,提升能力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奇偶性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强调奇偶性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回顾重点
04
CHAPTER
学生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函数的奇偶性相关概念和性质。
分组讨论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系》
相关数学书籍推荐
03
网易公开课
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公开课程,也有数学相关的课程,可以寻找到有关函数性质的讲解。
01
慕课网
提供大量在线数学课程,包括初等数学、数学分析等,可以搜索到与函数奇偶性相关的课程。
02
Bilibili
拥有众多数学爱好者上传的数学视频,可以搜索到针对函数奇偶性的讲解视频。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2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课 题函数的奇偶性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的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弄清()()f x f x 与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较多的函数图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在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对称图形,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初中主要学习了哪两种对称图形?生:1、轴对称图形(提醒学生:轴对称——图形沿轴翻折180度);2、中心对称图形(提醒学生:中心对称——图形绕点旋转180度)。
师:观察下面几幅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特征?(1)(2)师:数学中,对称也是函数图象的一个重要特征,观察这些函数的图像,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中心对称图形或者两者都不是?生:图像①③⑥是以y 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图像②⑤⑥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函数图像对称有关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任务一 偶函数活动1:观察函数2()f x x =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O xy①2)(x x f =② O xy xx f =)(③Ox y||)(x f =④O xy ||1)(x x f =O xy ⑤3)(x x f =x1y x=y⑥(1) 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哪条直线?(2) 用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截抛物线,你有什么发现? (3) 对称轴两侧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发现:如果函数()x f y =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① 其图象上的任意一点()()00,x f x A ()D x 定义域∈关于y 轴对称的点()()00,-x f x A ' 一定也在这个图象上;② 由于A '是函数图象上的点,所以它的坐标也可以写成()()00,x f x --,因此,()()00x f x f =-;③ 由于点()()00,x f x 与()()00,x f x --总是同时存在于函数的图象上,所以00x x -与 也同时存在于定义域D 内,因此,函数()x f y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O 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2)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掌握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探究函数的奇偶性;(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奇偶性的定义;(2)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3)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本质;(2)灵活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2. 学具: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函数相关知识;(2)提问: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为什么要有奇偶性这个概念?2. 知识讲解:(1)讲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2)举例说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本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函数的奇偶性;(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应用拓展:(1)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五、课后作业(1)f(x) = x^3 x;(2)g(x) = x^2 + 1。
2.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1)已知函数f(x) = x^3 3x在区间[-2, 2]上的值域为[-8, 16],求f(-x)在区间[-2, 2]上的值域;(2)设计一个函数,使其在区间[0, 10]上的奇偶性为奇函数,并解释原因。
六、教学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2. 强调函数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和困惑;2.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课后自主学习1. 探究更多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和规律;2. 尝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2 教学内容:引入函数的概念。
介绍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
举例说明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路。
1.4 教学活动: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知识。
讲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举例说明其性质。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第二章:奇函数的性质2.1 课程目标:理解奇函数的性质。
学会运用奇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2 教学内容:回顾奇函数的定义。
介绍奇函数的性质,如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等。
举例说明奇函数性质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奇函数的性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路。
2.4 教学活动:回顾奇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讲解奇函数的性质,举例说明其应用。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奇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偶函数的性质3.1 课程目标:理解偶函数的性质。
学会运用偶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回顾偶函数的定义。
介绍偶函数的性质,如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等。
举例说明偶函数性质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偶函数的性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路。
3.4 教学活动:回顾偶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讲解偶函数的性质,举例说明其应用。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偶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四章:奇偶性的判断4.1 课程目标: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理解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探讨奇偶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路。
《函数奇偶性》优秀的教学设计

《函数奇偶性》优秀的教学设计《函数奇偶性》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分析本节讨论函数的奇偶性是描述函数整体性质的、教材沿用了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即先给出几个特殊函数的图象,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获得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然后利用表格探究数量变化特征,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奇(偶)函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会使数与形的结合更加自然、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奇函数,教材在给出的表格中留出大部分空格,旨在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填写数据,仿照偶函数概念建立的过程,独立地去经历发现、猜想与证明的全过程,从而建立奇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奇偶性,如函数y=x与y=2x—1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可以通过图象看出也可以用定义去说明、三维目标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中,有过许多对美的感受,请大家想一下有哪些美呢?(学生回答可能有和谐美、自然美、对称美)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对称美,请大家想一下哪些事物给过你对称美的感觉呢?(学生举例,再在屏幕上给出一组图片:喜字、蝴蝶、建筑物、麦当劳的标志)生活中的美引入我们的数学领域中,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以麦当劳的标志为例,给它适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大家发现了什么特点呢?(学生发现:图象关于y轴对称)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谈到的与y轴对称的函数展开研究、思路2、结合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请同学们观察图形,说出函数y=x2和y=x3的图象各有怎样的对称性?引出课题:函数的奇偶性、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如图1所示,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图1(2)如何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描述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呢?填写表1和表2,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表1x—3—2—10123f(x)=x2表2x—3—2—10123f(x)=|x|(3)请给出偶函数的定义、(4)偶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征?(5)函数f(x)=x2,x∈[—1,2]是偶函数吗?(6)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7)观察函数f(x)=x和f(x)=1x的图象,类比偶函数的推导过程,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活动:教师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1)观察图象的对称性、(2)学生给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后,教师指出:这样的函数称为偶函数、(3)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描述、(4)偶函数的性质:图象关于y轴对称、(5)函数f(x)=x2,x∈[—1,2]的图象关于y轴不对称;对定义域[—1,2]内x=2,f(—2)不存在,即其函数的定义域中任意一个x的相反数—x不一定也在定义域内,即f(—x)=f(x)不恒成立、(6)偶函数的定义域中任意一个x的相反数—x一定也在定义域内,此时称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7)先判断它们的图象的共同特征是关于原点对称,再列表格观察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而抽象出奇函数的概念,再讨论奇函数的性质、给出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定义后,要指明: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③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④可以利用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这种方法称为图象法,也可以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这种方法称为定义法;⑤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性质,是“整体”性质,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的子集上的性质,是“局部”性质、讨论结果:(1)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类比学习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网络信息资源、手机作图软件GeoGebra、雨课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阶段
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
1、搜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上传至
班级数学交流群中;
2、利用手机APP中国大学MOOC
学习“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并完成课前任
务单;
3、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
“常见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要求学生完成
任务单,并用手机作图软件作出8个函数
的图像;
1、完成对称图形的搜集任务并上
传;
2、利用手机APP中国大学MOOC
学习“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并完成课前
任务单;
3、观看微课视频,用手机作图软件
GeoGebra做出8个函数图像。
1、使学生对图形
的对称有初步的了
解,为后续学习函数
图像的对称性奠定基
础;
2、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使用信息化
的手段参与课堂的能
力。
课堂教阶段: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1、从学生搜集到的对称图片中选择
一些,制作成电子相册,在课堂上播放,
和学生一起领略生活中的对称美;
2、通过动画展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图形;
观看老师展示的对称图形和图
像,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更进一步
的了解,建立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
念。
通过生活中的对
称,过渡到函数图像
的对称,创设了轻松
愉快的探索情境,使
学生更快地融入课
堂。
2课外到课,讨论交流
将学生分成六个讨论小组:
1、图像展示:展示课前用手机作图
软件作出的8个函数的图像;
2、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函数的图
像,请学生分组讨论,布置讨论任务:
1、组讨论,从对称性方面对图像
进行分类:
2、通过计算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当自变量在定义域任取互为相反数的
两个数时,函数值是相等的(互为相反
数)。
从函数图像的对
称,到对称点的坐标
特征,从特殊到一般,
引导学生归纳概念,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
3、根据学生的讨论结论,初步归纳
出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定义;
3感性
到理
性,形
成概念
1、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进行总
结归纳,向学生设问:你能找出偶函数和
奇函数概念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引导学生从奇偶性方面对函数进
行分类。
1、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进行
比较,通过讨论得出概念中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相同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不同点:
2、从奇偶性方面对函数进行分
学生自己经历定
义得出的过程,而不
是由教师直接得出,
可以对定义有更深刻
的理解,同时也能体
会到成功的乐趣,但
是学生的定义不够完
善,需要教师进一步
进行补充和对定义进
行深入地剖析。
3、设问:函数奇偶性判断的方法有哪些?
4、强调:用图像和定义法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前提: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类:偶函数、奇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3、通过讨论,总结出函数奇偶性判断的两种方法:图像法和定义法。
4 讲解训练,归纳总结
1、例题讲解
例题2:判断函数f(x)=2x的奇偶
性。
方法一:图像法;
方法二:定义法:强调步骤的完整性。
例题3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
例题4判断函数的奇偶
性。
2、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习题,学
生完成后提交,而后进行数据分析,讲解
总结。
1、用图像和定义两种方法完成例
题;
2、完成老师用雨课堂推送的习
题,及时提交;
3、利用数学画板作图,或用定义
法,通过讨论,总结出常见函数的奇
偶性。
1、学生自己总结
出函数奇偶性判断的
两种方法,对奇偶性
的理解更为深刻;
2、通过对例题的
讲解,加深学生对两
种判断方法的理解;
3、学生在“雨课
堂”的环境中进行课堂
练习,便于及时向老
师反馈信息,也利于
老师对教学效果进行
评价和及时采取应对
措施。
4、总结出常见函
数的奇偶性之后,便
于加深对奇偶性的理
解。
3、设问:通过图像或定义法,如何得出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奇偶性。
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雨课堂评
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
合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综
合表现,增强团队合
作意识。
课后巩固阶段
1、请学生利用手机APP中国大学
MOOC进行慕课学习,容是“根据定义判
断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课后习
题,要求学生限时提交,及时反馈;
3、请同学们登录中职教学资源网进
行课后学习zj5u./
用户名:mczjjt 密码880088
1、利用手机APP中国大学MOOC
进行慕课学习;
2、完成老师推送的课后习题,及
时提交;
3、登陆中职教学资源网进行课后
学习和交流
1、通过课后慕课
学习,可以弥补学生
对课堂容掌握上的不
足;
2、通过雨课堂向
学生推送习题,便于
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
知识的掌握情况,采
取应对措施;
3、通过登陆中职
教学资源网进行课后
学习,可以开阔学生
的眼界,扩大知识面。
附1:板书设计;附2:课前任务单;附3:课后作业。
附:1
函数的奇偶性板书设计一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1)
(2)
2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图像关于y轴对称---偶函数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
(2)定义法:
.
函数的奇偶性课前任务单
一、课前学习: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1 如图(1)画出点A关于轴的对称点A';
(2)画出点B关于轴的对称点B';
(3)画出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C';
(4)画出点D关于y轴的对称点D'。
.
2 (1)点A(3,2)关于y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为;
(2)点;
(3)点。
二、用描点法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
2
A B
C
D
三、用手机作图软件GeoGebra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上传。
课后作业
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