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7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1973

作者:李方军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第15期

40年前,日本上映了一部电影《日本沉没》,这部根据小松左京同名小说改编的灾难片,堪称当时日本电影史上制作费最高的电影,日本入场总人次约880万,到2006年又被重

新翻拍。《日本沉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以日本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人性及国民性为基础,模拟了一场旷世之灾“日本沉没”,虽为虚构,却直指世道人心。

而对于1973年日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和经济而言,这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谶言。

日本在战后约30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因为战争而倒下,反而实现了所谓“日本战后经济奇迹”,从1945年到1973年的平均经济增速都在9%以上。但这种经济增长在1973年戛然而止,随后的日本经济增长率骤降至4.0%,一直到1986年因“泡沫经济”略升至4.9%。但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自90年代之后开始了持续至今的“平成萧条期”,日本再没能回到1973年前的经济增长速度。

对于日本人而言,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日本沉没”。

今天从历史的维度可以清楚地看到,1973年的日本经济如同一个分水岭,横亘在其经济发展史中。而当时的日本依旧沉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自信中,没有谁是先知,能准确预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伏笔

然而从1973年日本的经济数据来看,伏笔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

1972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1.5%,远远超过美国的6.4%和英国的3.4%。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名义增长率高达23%,实际增长率却降至仅5.4%。1973年,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日本经济白皮书可以看到,此时日本的通货膨胀持续高涨。1973年日本CPI高达

16.1%,较之于1972年的5.2%上涨了三倍不止。1972年世界性的农业歉收,导致了食品价格的增长。1973年米面的政府买入价分别上涨了15%和14%,以鸡蛋和牛奶为中心的畜牧业产品价格,1972年增长9.1%,1973年增长了23%。蔬菜价格比1972年增长了42.2%。同时工业制成品价格水平迅猛增长,1972年增长率4.1%,1973年高达18.5%。

从1973年前后的政府政策里,我们也能看出些许端倪。1972年6月,在即将就任首相前,曾经的建筑商田中角荣公布了其施政纲领《日本列岛改造论》。这本政治书发行量高达91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许多人将日本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梦寄托在这本书上。在此之前的1961至1968年,日本第一次实施“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建设新产业城市,避免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均衡发展国土。1969年至1976年,日本为实现高福利社会,制定了“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进入到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时期。田中的列岛改造计划便处于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时期。

田中内阁成立后,以“列岛改造”思想为指导方针,对“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重新加以调整和修订,建立起更大规模的新的“新全综”,列岛改造计划以1985年为即期年限和目标,实现

GDP年平均增长率10%以上,比1970年度GDP和工业生产总值提高3倍。和池田首相在1960年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一样,发展成为硬道理——日本政府和国民依旧相信,即使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经济的发展依旧会一往无前。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池田的“收入倍增计划”是以经济高速增长前提的,而1973年的田中角荣却正站在经济增速的转折点上,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凸显。

1955年至1973年,日本通过确立贸易立国、赶超欧美战略目标,实现了以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1970年日本制造业中有62.3%为重化工业,出口产品中约77%为重化工产品。正如日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所称:“1955年至1973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人口的增加,另外是对新的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长已在70年代基本消失,此时的日本经济陷入到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之中,已经存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

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忽略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日本的产业污染在70年代初达到顶峰。1953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1931至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发生骨痛病,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1973年,经过确诊,日本全国约有18万人患有哮喘、“水俣病”、骨痛病等。

在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列岛改造论”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方面在短期内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刺激了内需,促进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盲目追求增速所带来的问题会日益突出,过度投资导致生产设备普遍过剩,产品积压,对房地产价格自然产生了上升压力,引发了房地产热。从各种建设投资的增长率来看,1971年增长率为14%,到了1972年高达28.1%,1973年高达29.2%。1972年下半年经济形势还十分乐观,民间设备投资、各种建设活动活跃。1973年,因设备投资与住宅投资的需要扩张,各种建设活动依旧扩大。在70年代前期,房地产价格在1973年达到了顶点。

而此时的国际环境,给已经是漏屋的日本下了一场连夜雨。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

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GDP下降7%,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