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现状及防范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
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
在 执 业 时坚 守 独 立 、 观 、 正 的 原则 , 而使 审计 质 量 得 以保 证 。 客 公 从 但 1 审计 风 险 的 概 念和 特 征 是, 从最 近 几 年 发生 的审 计 案例 看 , 少是 由于 会 计 师 事务 所 及注 册 不 在 风 险 导 向审计 模 式 中 , 该 如何 界 定 审 计 风 险 的概 念 , 职 业 会 计 师 受到 被 审 计 单位 甚 至 是 某 些 政府 部 门 的压 力而 不得 不 违 规 、 应 在 界 和 学 术界 有着 不 同 的认 识 。 计 风 险 的概 念 是从 审计 过程 认识 的 , 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 报告。 审 一旦 出现问题 , 就会使 自己处于非常被动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客体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 ( 其中包括 的 地位 。 重大错报风 险和检查风险 ) 而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 , 出不恰当的审 作 22转变观念 , _ 强化风险意识 应该看到 , 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 计 意见 的可 能性 。 职业界 自身发展 的要求 ,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审计 审计风险的特征 期望值 的不断提高, 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 职业界将会 11 审计 风 险 的 客观 性 。 . 现代 审 计 的 一 个显 著 特征 , 是采 用 抽 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 方法和程序 , 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 , 就 在 样 审计 的方法,即根据 总体 中的一部 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 的特 高 质 量 完 成 审计 任 务 , 有 效地 避 免 审 计 风 险及 其 损 失 。 因此 , 并 审计 性 , 样 本 的特 性 与 总体 的特 性 或 多或 少 有 一点 误 差 , 种误 差 可 以 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 的束缚 , 而 这 从思想上, 观念上深入理解审 控 制 , 一般 难 以 消 除。 但 因此 , 不论 是 统 计抽 样 还 是 判 断抽 样 , 根据 计风险 , 若 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 中, 寻求积极有效 的方法和措施控 样 本审 查 结果 来 推 断 总体 , 总会 产 生 一定 程 度 的误 差 , 审计 人 员 要 制 审 计 风 险 。 即 承 担 一 定程 度 的作 出错 误 审 计 结 论 的风 险 。 即使 是详 细 审计 , 由于经 23 引入 风 险 管理 的模 式 首 先 , 前 对 审 计 风 险 进行 评 估 。 为 . 事 济 业 务 的复 杂 、 理 人 员道 德 品 质 等 因素 , 存 在 审计 结 果 与 客 观 实 管 仍 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 , 应对客户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企业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能够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在进行企业审计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一、企业审计的风险1. 假冒、伪造和篡改资料风险在进行企业审计时,存在着企业资料被假冒、伪造和篡改的风险。
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一些经济目的,可能会在财务报表、业务资料等方面进行欺诈行为,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也是一个审计中的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密,就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流失、资产损失等问题,从而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
3. 技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技术安全风险。
企业的财务软件可能存在漏洞,导致财务数据被非法篡改或者泄露,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隐患。
4. 人为因素风险审计工作中还可能面临人为因素的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可能存在疏忽、偷懒、甚至被贿赂等行为,这些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企业审计的防范对策1.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体系,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对涉及企业重要经济利益的业务进行严格的控制。
2. 完善审计制度和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和程序,明确审计工作的程序和责任,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结合企业实际,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 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审计软件等,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完善审计团队建设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独立。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措施与防范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措施与防范对策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专职或非专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效果进行审计和评估,以发现和纠正错误、欺诈和不法行为等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和管理运作的合法性和正常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商业营运、财务披露、信息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因此,应该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与防范对策以减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
一、公司治理风险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利益相关方对公司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认可程度。
企业内部审计应当与公司治理结合,审计应检查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特别是跟公司治理有关的风险如有关方利益冲突、董事会内部缺陷、管理机构不当等进行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提供有关的信息和建议。
为应对公司治理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
应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及执行委员会,规定权力、责任、义务。
制定公司章程、伦理规范及道德标准、内部控制制度等规定,执行高品质公司治理。
2.明确公司治理目标。
制定公司治理体系,明确公司治理目标,并落实到日常管理活动。
3.规范董事履职。
董事应遵照公司章程、伦理规范及道德标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按照实际情况,审慎决策,规范管理。
4.加强公司治理培训。
定期开展公司治理培训与有效的沟通,提高治理效应和风险管理技能。
二、商业营运风险商业运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日常商业运营风险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流程、内部审计机制和信息系统建设得以控制。
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1.加强经营管理。
企业需要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完善营销、采购、生产、物流等管理流程,并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制和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短处和漏洞。
2.为业务流程设定有效的规章制度。
制订明确的流程和操作细则,定期审查和调整,保证业务的规范和良好的运作。
3.加强质量管理。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审计风险防范的探讨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审计风险防范的探讨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在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以及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隶属于管理层,这种设置使得内部审计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往往受到管理层的干扰,难以保持独立性。
这导致审计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内部审计范围有限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对于非财务领域如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相对较少。
这种有限的审计范围使得内部审计难以全面评估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难以发现潜在的管理漏洞。
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这不仅影响了审计效率,也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然而,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复杂的审计任务。
三、审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企业应优化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确保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独立于管理层。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由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涵盖企业的各个领域,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
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与防治策略论文
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与防治策略论文一、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审计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活动中,审计工作既维护着市场经济合理的秩序,也利于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
因此,审计工作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企业审计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认清形势,着力解决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目前,审计部门尚未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而是仅仅进行表面化的象征性的研究。
审计部门要及时约束和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健全审计风险相关责任制度,培养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审计的完全独立性,并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审计模式。
二、新时期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1.引入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推广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首先,企业审计工作应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大力普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这里提及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在审计工作全过程植入审计风险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它包含风险的辨别、分析、约束三个阶段,以分析性检查和实际性测试为基础,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能辨别审计对象所面临的风险,然后对风险的性质、危害和破坏程度、是否可约束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管理层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应对措施,最终帮助规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破坏性。
正是得益于其能够规避或降低风险的优点,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普及;其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要广泛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过去审计工作主要分为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
伴随着网络构架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在线审计已逐步成为企业审计工作的第三种选项。
审计工作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实现相关资料通过网络的快速传输,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由企业传递到审计部门。
以计算机等信息终端为依托,审计人员可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手工审计操作。
直接在计算机上对企业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
因此,审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地对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将数据挖掘最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审计工作中用以控制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措施与防范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措施与防范对策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威胁,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等。
为了有效防范和管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和防范对策: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审计职责和权限、明确的审计程序和流程、完备的审计制度和规范等。
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审计工作的进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2. 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的审计部门可以专注于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3. 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审计理论和方法、法律法规、风险识别和防范技巧等。
通过培训与素质提升,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主动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可以通过制定风险清单、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5. 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如数据挖掘、风险评估软件等,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6.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有效管理和防范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建立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当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规范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内部审计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1、审计独立性不足基层内部审计机构往往隶属于本单位,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受到单位内部的制约。
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可能会受到来自上级领导或其他部门的干扰和压力,难以保持客观、公正的审计立场,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并非审计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培训。
他们对审计法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此外,部分审计人员还存在职业道德缺失、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审计范围狭窄目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对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领域关注较少。
这种狭窄的审计范围无法满足基层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4、审计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业务运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系统。
然而,基层内部审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难以对大量的电子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5、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问题的整改和规范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整改措施不力,导致问题屡审屡犯。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审计整改的落实情况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将其纳入单位的整体管理体系中。
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审计风险控制现状1.引言1.1 概述审计风险控制现状旨在研究和分析当前审计领域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实践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成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审计风险控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审计风险,确保审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欺诈、虚报和违规等情况,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审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失误、内部控制不力或员工行为不端等原因导致的潜在风险。
外部风险则是指来自于外部环境或第三方因素,如法规、市场竞争、商业关系等,对企业审计过程产生影响的潜在风险。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有效的审计风险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同时,审计风险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审计错误和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然而,当前审计风险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审计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审计师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审计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审计行业的竞争也对审计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
因此,为了应对当前的审计风险挑战,需要不断改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控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同时借助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保障审计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企业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和专业的评价和检查,以求证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企业审计的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监管风险等方面。
针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审计结果的准确可靠。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一、财务风险1.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在会计上的造假行为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审计风险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
企业可能通过虚构交易、隐瞒损益、操纵资产负债表等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从而误导投资者和行政机构。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带来财务损失,还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防范对策:企业应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还要积极与审计师合作,积极配合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展现形式,对外界来说,也是企业真实情况的主要依据。
如果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遗漏重要信息等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影响市场的稳定和规范。
还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法律责任和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报表编制机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监督和审查,确保财务报表的合规和规范。
在审计期间,企业应积极配合审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二、经营风险1. 经营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如果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合理或者执行不到位,就会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带来较大的风险。
而这些风险在审计中往往会被放大和暴露出来,给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带来一定影响。
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3篇
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3篇第一篇[摘要]伴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针对风险管理导向构建完备的内部审计体系也日益成为企业做优做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首先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风险管理视角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流程体系,并提出了健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1引言内部审计,就是对一个组织中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确认与评价,明确其是否遵循相应的规则并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及是否对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实现相应的目标,其不仅是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也关注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包括发展战略、销售、人事等非财务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审计的系统和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其对于物流企业的财务监督、企业管理等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是企业或组织内部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审计过程中基于风险管理导向,对企业或组织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和范围,确保企业或组织改善运营管理,实现价值增值。
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自身做优做精、实现内涵式发展,以及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构成及其影响因素2.1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特征,可得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
2.1.1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的影响。
这些情况的相关信息实质上包含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这三大报表当中。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出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一、企业纳税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企业各种税务门的发生,违规纳税而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不依法纳税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也会让企业蒙受信誉上的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税务机关对纳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越来越大,违规纳税的风险也日益加大。
因此,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纳税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纳税风险基本分析(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1.增值税纳税风险。
增值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税种,相关的税收政策很多,如果纳税人对增值税的政策把握不准,就很容易出现多缴或漏缴税款的情况,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带来税务风险。
2.所得税纳税风险。
作为我国的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征收,汇算清缴的主体纳税人在自主申报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
企业在汇算清缴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运用税收法规,是企业能否产生税收风险的关键。
3.发票管理风险。
发票开具不规范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发票的开具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企业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不仅会增加购货方逃税的可能,同时自身也会受到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
虚假发票流入企业的风险。
企业涉税人员在发票鉴别方面的技能相对欠缺,而对于取得的虚假发票,无论是否出于善意均不得抵扣,其列支的成本费用也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1.筹资的纳税风险。
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各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重视风险、主动管理风险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为确保风险管理有效性,开展好风险管理审计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不仅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有利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并提高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标签:风险管理;审计;问题及对策我国风险管理审计是以企业风险经营与风险管理为出发点,从财务报表的源头去分析审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这种审计模式满足了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应对内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
企业可以借鉴内部审计程序的九个步骤:选择被审计者、制定审计计划、初步调查、审查内部控制、扩大性测试、形成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进行后续审计、最终评价来等程序进行风险管理审计。
同时,内审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审计技术,开发新的审计软件,优化审计方法,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以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研究实践较浅。
国家制定准则可操作性差,因为与国外风险管理审计相比,我国对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开始的较晚,对风险管理审计认识不够,缺少经验,在短时间内制定可操作性工作指南有难度。
2、风险的范围很广,变动性大。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范围较广。
如煤炭企业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如:国家对煤炭业、电力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如: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风险包含的内容多而杂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市场及公司内部情况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的一系列性质加大了风险管理审计开展的难度。
3、成本不足。
首先,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需要配备不仅有较好的审计知识更要精通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员工,聘请高精尖人才难度大成本也较高。
其次,风险管理审计的开展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的,风险管理的开展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企业审计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核和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的一种重要管理工具。
在企业审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需要企业及审计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防范。
本文将主要围绕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展开说明。
一、企业审计的风险1. 财务造假风险企业可能会为了各种利益诉求,采取虚增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从而虚增企业财务状况,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2. 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容易导致资产流失、财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
3. 法律法规遵从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法律法规的违反,这会导致企业面临着诉讼风险,从而影响审计工作。
4. 征信不良风险企业可能存在与金融机构在征信信息上的不一致,这会引起审计人员的怀疑,从而对企业形象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5. 战略决策的风险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可能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这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市场份额流失等风险。
二、企业审计的防范对策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以保障企业运营的正常和健康。
2. 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3.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强化员工的职业操守和内部合规意识,避免人为因素给企业带来风险。
4. 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应该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5. 提高财务透明度企业应该提高财务透明度,及时公布相关财务信息,增强相关各方的信任度,降低审计风险。
6. 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合规管理,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7. 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企业可以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独立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6篇)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6篇)第一篇: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思考【摘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战略,使企业在目标轨道上运行。
目前企业在内部审计控制中存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充分认识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对于黑龙江垦区企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运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目标与现代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发挥传统职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职能。
一、黑龙江垦区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必要性传统的内部审计被认为是对外部审计的补充,主要围绕财务信息、政策法规遵循及财产安全与完整上查错防弊,地位并不高。
随着黑龙江垦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明显的变革是实施公司治理改革,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这些变化使垦区内部审计传统的评价和监督职能受到挑战,当前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与发展相适应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客观情况要求内部审计职能要进行拓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始全面深化农垦改革。
这次改革,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农垦管理方式为重点,破除农垦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弊端,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政企、社企分开,确立国有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农垦企业集团和国有农(牧)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坚持体制创新,转变管理方式,建立与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农场由政企、政社不分的特殊组织形式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改变垦区、农场内部管理落后的现状。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一、引言自1940年诞生时起,内部审计的概念便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来评价、改善风险管理、控制过程及治理效果,旨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我国则适当借鉴了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界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相较之下,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重在强调是组织内部的监督、评价活动,审计对象则主要涉及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审查,更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毕竟,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尚未在我国企业中得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在新环境下,良好的管理是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十分重要,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开始得到凸显,尤其在重大财务丑闻屡屡发生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对于内控管理、公司风险的事前监督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存在着各种“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较高,难以发挥其改善组织运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平。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一)受到不恰当外部干预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内部审计虽然早已引入我国企业,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水土不服”,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内部审计意识,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的了解,由于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不少管理层都将内部审计视为“麻烦事”,利用权力干预内审结果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进行外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对管理层舞弊风险进行评价,与此类似,内部审计也会面临着来自管理层的压力,加之内部审计作为组织结构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受到组织领导层级的影响,因而管理层不恰当的外部干预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陌生,在现代治理结构下,管理层与股东存在的代理问题可能会自发地将内部审计推向管理层或相关利益者的对立面,利益相关方出于各种考虑很容易干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发现问题的本质很容易被扭曲。
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
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高。
审计风险是指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欺诈、违法行为等情况,可能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流程,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审计流程和方法。
同时,企业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对企业合规性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合规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合规性管理制度,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四、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企业应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审计风险。
总之,企业要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企业合规性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审计主要监督管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以及资料真实度等情况,加强审计工作,可以确保企业稳定运行,为建立公正、客观的经济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当前我国审计机制还不够完善,审计工作还有诸多风险,所以对审计风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针对性建立防范机制,让审计工作得到改善。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审计风险分析1.客观原因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缺失,因而造成审计风险。
在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机构以后,领导者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单位内部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所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若是在独立性与权威性上存在不足,则审计工作必然会受到单位利益限制。
对于审计事项,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公正、客观的提出准确的审计意见。
第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规范的作业标准。
在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现阶段法律级次还不够高,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且缺少具体、明确的作业标准。
因此,内部审计法律依据的缺失,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审计人员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去判断和分析,这样会导致审计结论显得不够准确。
2.主观原因内部审计人员若是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不高,也会增加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不熟悉相关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技能不强以及职业道德缺失等。
对审计人员而言,审计经验是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积累,审计对象与内容是复杂多变的,审计人员若是受到能力与经验的限制,则工作很难开展,无法在审计工作中查找出问题,存在漏查或查的不深不透等问题。
这样就很难挖掘出一些现象与有价值的线索,并导致出现误判。
审计人员若是缺乏较强的职业道德感,对待工作不负责,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如在审计工作中徇私舞弊,没有深入追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审计结论与事实不符等。
这样会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导致审计分项增加。
此外,受到被审计对象的制约,也会增加审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现状及防范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第1篇: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探讨一、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一)电子商务运行中存在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网民的数量也逐渐攀升,因此中国的网络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但是其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就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审计制度存在的漏洞还未完全解决,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困难。
中国内部电子商务网络的高危风险太多,其相关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物流行业的链接网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审计准则不完善有关部门看重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十分重视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条文定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促进了其发展,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范例。
当然审计工作进行的的困难还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设立较晚,其次不够全面,最后不够贴合实际。
(三)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内部控制企业内部对自身信息的管控不够严密,对信息管理存在着极强的依赖心理,进一步加大风险降临的几率。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往往意识不到过度依赖所造成的风险,再加上自身在对于信息系统内部环境的控制和维护会计数据程序方面安全意识的缺失,都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二、防范我国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建议(一)降低电子商务审计环境风险电子商务类公司可以逐渐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如果可以提高物流水平便能有效节省资源,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还要继续改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审计规制、法律法规,加快有关法律条文的研究速度,把握电子商务的创新提高速度,努力打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重中之重便是在国家审计部门管辖范围内另外开设一个专业的电子商务审计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为发现电子商务的审计规制及职业规范中的漏洞,制定出完善的可行性高的审计规范标准,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审计运行速度,同时注意风险防范。
(二)做好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企业要对电子商务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先保证可信性再进行投资,降低风险。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要继续加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原理的认识,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改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条件,改善控制环境,发现系统本身的问题,进行有效高效的控制。
保证数据的安全行,确认系统数据的有效性,有利于抵抗各种病毒的破坏,使计算机程序正常运行,数据被破坏和泄露的问题会大大减少。
(三)加强技术开发,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水平若要从本质上保证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发挥电子商务的最大作用,有关单位不能轻视电子信息技术开发,防火墙的安全问题、信息保密工作、身份确认技术等都是提高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部分。
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也很重要,审计人员不但要拥有灵活运用商务审计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系统的优点。
(四)建立审计通用数据通道,开发高效审计软件审计软件和会计电算软件连接时可以合成审计数据并保证数据一致,建立审计接口便是审计软件和电算软件连接的主要方式。
利用计算机,连接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数据和网络审计的系统数据,所有数据都可以从网络审计系统中得出,也可以通过交换文件传输数据。
三、结束语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在会计假设、会计记账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审计标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的会计方式。
因而在企业发展管理和相关财务处理方面,电子商务有其新的标准。
现在电子商务的审计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没有更好的审计经济形式的方式,无法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交代,会计也会渐渐失去核算和监督的根本职能,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对审计风险的风险进行预防才能更好的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者:李延春第2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管理问题刍议一、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内涵及要求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是由医院内审部门推进启动的、以医院收入和支出情况为基本审计客体、以识别评估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提升财会水准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目的的审计工作。
具体而言,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应该涵括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基于收入的审计,其二是基于支出的审计工作,其三是基于往来款项的审计。
目前,随着审计理念的逐渐成熟及医改的日益深入,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具体而言,应该确保如下“六全”。
其一是应该确保全覆盖,在收支审计中应该确保把所有涉及到的资金、所有涉及到的部门或单位、所有的相关方均纳入审计工作的视野中。
其二是应该确保全方位,如上所言的三个方面是主要或者说粗线条的分类,具体而言还包括物业管理审计、采购招标审计、医保结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或相关成分,其中采购审计甚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其三是确保全精细,医院收支审计关照的资金流动情况中的部分偏于零碎繁杂,应该始终始终确保落实精细化转型或升级。
其四是应该确保全维度,不仅应该关照收支方面对应资金运用的真实度、可信度及循规情况,还应该在中观层面关照诸如支出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及本身的完善程度,同时更应该注意审视宏观资金方面的事项。
其五是应该确保全流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不是特定时段或时点的问题,而是需要关照诸如特定会计年度等时段中的全部情况,或者确保审视全时段,或者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量践行全流程跟踪。
其六应该确保全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都应该全方位而彻底的实现整改,规避审而不改、屡审屡犯的可能。
二、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风险问题(一)基础组织风险部分医院審计岗位人员同时往往兼负部分财会管理事项,确切说同时还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挑战了其原本的独立性。
这种两栖状态,影响了部分医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水准;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内审岗位设置数量偏少,制约了其整体上的胜任能力。
(二)事前准备风险部分医院内审启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时候,基于在岗人员两栖态势及对单位内部情况有一定熟悉度的自负心理,对审前调研的关注度不够,对基础信息搜集事项的重视度相对缺乏,甚至存在直接忽略或跨越的现象。
(三)审计过程风险事前准备的严重不足,及部分医院借力信息化及大数据相关技术情况方面的局限,审计效率偏低,精细化落实往往缺乏基础性前提条件。
另外,因为审计效率及审计规划时间安排之间的矛盾,具体审计工作往往比较匆忙,审计审慎及职业判断能力等作用的发挥有限,让相当一部分风险事项遗漏而去。
(四)审计深度风险因为认知层面残缺及过程环节的系列风险问题,致使审计深度方面偏浅,在审计意见中往往只是起到部分查账的作用,对于诸如重复收费、违规销售、骗保事件、串通舞弊等系列报表背后的系列风险事件的确认及识别成效有限,对于全维度要求之中观和宏观方面事项的落实往往没有涉及到。
另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整改风险,审而不改、审而不能改、审而后犯等现象依旧存在,另外就是因为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事后审计性质导致整改时效普遍较差。
三、提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水准的可行思路(一)有针对性地推进准备工作推进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准备工作的时候,无论在事前人员专项培训、审前调研抑或基础素材搜集等事项中,既要规避疏忽形式化倾向,还要规避僵化全方位落实而导致工作重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顺应补缺逻辑有针对性的推进。
无论是准备阶段,还是后续审计推进阶段,都需要重视规划或计划的厘定,提升事项安排的规范有序即科学程度,进而提升准备阶段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充分借力大数据时代优势推动提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水准,应该充分借力信息技术及最近几年涌现而出大数据优势,扩大基础资料搜集范围,提升基础数据处理效率,强化多维度的信息分析,不仅能较好地破解审计任务及能力之间的矛盾,利于风险问题识别,有助于推动审计工作精细化转型,同时还能推动审计深度的实现。
比如在审视特定采购项目涉及款项的时候,如果能借助大数据的信息优势,把医院主管采购事宜的领导等相关方的行踪信息汇总搜集,可能会根据具体航班情况倒逼发掘和涉及公司串通舞弊的线索。
(三)强化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适当提升对职业判断能力的依赖程度,强化这方面作用的发挥,以能更好地透过报表数据中看出医疗费用补偿虚高、药品执行价格不符合具体规定、救助对象所发非人、专款挪用等诸多风险问题。
对此,应该在人员聘用或岗位调整环节选择审计经验及职业判断能力水准较高的人员,在审计工作计划制定及相关场合适当提高对类似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强化落实审计整改一应该强化厉行问责,尽量提升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比率;二应该强化审计意见思考和出具环节的事项,确保审计结果具有较高的操作可行性;三应该尽可能的推动事中或事前审计,同步提升整改环节的时效。
最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医院打造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不管是财务收支审计,还是其他审计项目,确保一旦结果建议形成上报后,即可无障碍地进入整改流程中,不仅能提升整改效率,而且能规避因强化整改环节出现的额外成本。
作者:郑英第3篇: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研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与经济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因为审计人员审计的局限性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审计虚假、不公平问题。
审计风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个过程中,这是我们应该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帮助。
一、发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较为复杂,涉猎范围较广,对审计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具有财政预算能力,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并能够熟练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
除此以外,审计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谨慎度,若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或是职业谨慎度较低,在其工作过程中,必然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2.审计项目众多,但审计力量不足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突发性,对时效性有着一定的要求,经常会出现突发性审计工作,这会打乱原有的审计计划,也会出现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无法及时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同时,一项审计工作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某项审计工作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展新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突发性审计工作。
除上述原因外,在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与资产使用、资产管理、资产保值、资产增值的环节,导致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无法对所有内容一一进行审计,然后出现漏审的情况,最终导致审计结果不够科学、不够完整,增加审计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