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38c1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7e02c243323968001c9279.png)
四、当堂训练 成长册第 1-2 页。 五、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成就我们 我与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身份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本课时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
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交流探究,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分析问题的能
力。
课例研究综
设计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播放文字和图片等资料来
述
进行设问导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教材,交流探究,
更好地与父母、老师,身体、智力、能
学生学习能 力都已提升,人际交往的圈子也在不断扩大,了解的事
力分析 情也越来越多元,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
渴望自立,渴望成长。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较单纯,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他们既渴望走进社会又害怕走进社
多媒体播放羽凡的歌曲《奔跑》,教师顺势导入新
课:同学们,你们大家都是不怕风雨,坚强勇敢,怀揣
梦想,努力奔跑的追梦者。梦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土壤。
那么,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的?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我与社会》。
二、学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感受社会生活(同桌之间交流,并说出自己
的想法)
1、你认为什么是社会?
会。因此,特别需要师长的引导和帮助。
通过创设情境法(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案例分
析法(抛砖引玉法),交流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生活 教学策略选
即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合作学习法 择与设计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https://img.taocdn.com/s3/m/aa4b04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f.png)
作业布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每人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结合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观察图片法是道法教学中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五: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针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引导学生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2:播放图片。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暑假里发生的事情及相应感受和体会。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分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同时让学生理解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环节三:
欣赏视频
播放视频。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
八上道法《》教学设计
课题
《1.1我与社会》
册别
八年级上册
班级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5972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7.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1067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6.png)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构成(二)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独立,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和合作探究。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匮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八年级学生可能对社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纠正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康辉2分钟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思考: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1—6页)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3、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怎样的?(重点)4、社会关系有哪些类型?【新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情境一:周六早上6:30,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9cc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1.png)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e4cf4090c69ec3d5bb759b.png)
1、现代社会,个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2、请举一例说明。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可以找医生。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要从社会中获取;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活动:介绍我自己
(1)向身份不同的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2)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小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三)课堂小结: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投身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 知识巩固:
《自主测评》
五、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六、教学后记:
一、感受社会生活
▲学生活动:晒晒你的暑假生活
1、说一说:两个月的假期已经结束了,这个暑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有哪些?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
2、结合以上情景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我们参加这些社会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9e66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
2.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2.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
2.新课讲授
1.感受社会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介绍不同的社会关系,
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分享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
4.课堂总结
1.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a5c2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0.png)
2.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3.仔细阅读相关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社会生活。
4.理解识记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社会关系我来晰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预设过程(15分钟)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活动:绘制“我”的世界——引导学生绘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思考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展示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名人名言。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情景演绎:身份大揭秘——面对不同对象,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2346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a.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c01f5bceb19e8b8f6bab8.png)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作业
待定
教学反思
2017年8月9日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课型
√新课 复习课 讲练课
教学方法
经验分享、讨论、情境模拟、讲授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情境四:……
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的?
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四】名言赏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课堂知识小结
暑假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社会生活的经验,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发现需要我们去完善的地方。从社会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而言,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之中确定的。因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
讲解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fa105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②走进工厂,看到……③走进商场,看到……④走进博物馆,看到……⑤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教师总结: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二)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4)(PPT图片+材料呈现)2024年你了解了哪些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你有什么感悟?感受这些社会生活对我们有哪些意义?时政一:观看视频:嫦娥六号取土回家之路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时政二:5月21日上午十点,一辆罐车缓缓驶入河北燕郊一家粮油公司。
一个小时后,这辆罐车满载三十多吨大豆油驶出厂区。
鲜为人知的是,这辆满载食用大豆油的罐车,三天前刚将一车煤制油从宁夏运到河北秦皇岛,卸完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
时政三:观看视频:广州三元里:电动自行车观看视频材料阅读思考并感悟各抒己见了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表现。
了解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禁止入村停放。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打响广州城中村禁停电动车的“第一枪”。
根据三元里经济联社发布的《关于对提前将电动车移至村外的奖励通告》(以下简称《通告》),5月16日0时后,对仍未自主移至村外的车辆进行有序清理。
教师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社区)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国家)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PT图片+材料呈现)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deb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3.png)
《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与社会》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曾经在与社会接触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对社会有哪些感受?你觉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与分析(20分钟)3.引导思考(25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个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适应社会?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
5.归纳总结(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和归纳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我与社会》的教学,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认识到了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我与社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93ec00b7360b4c2e3f6480.png)
1、当前年龄的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入。
2、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现阶段认清自己所涉及和需处理的各种社会关系,认清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核心
素养
教学目标
文化
基础
能够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形成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的的能力,能够更深刻感受和认识社会生活,培养关于社会生活的人文底蕴;正确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坚持自己是社会一员的正确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科学精神,培养亲社会行为。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看,记得某本小说里边有个环节,主角修仙失败转世重修,轮回十次。在第十世会转世为书生,读书开悟成仙,主角读万本书后却没有任何成仙的迹象,随后受高人指点,行万里路,白日飞升。请问:为什么书生读万本书后还要行万里路?
生:为了感受世间万象。
师: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所以我们要主动去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去学习、成长,在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发展。我们投身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成熟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自主
发展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能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认识和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进一步明确自己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热爱社会,健康生活。
社会
参与
帮助学生培养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人;能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去观察社会现象,创新的去认识和处理自己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点。
四、课后拓展
课后完成教材第6页拓展空间内容。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社会》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教材内容设定旨在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错综
知道我们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关系中确定身份。
复杂。
知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2.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社会生活的案例,针对学生的生活坏境收集跟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实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略。
感受社会生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社会生活成就自我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