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字号:小大2013-01-09 16:58 来源:南报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刻不容缓。

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南京市目前已拥有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剪纸、古琴艺术(金陵琴派)等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含人类非遗项目),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9项(含人类非遗、国家级项目),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0项(含人类非遗、国家级、省级项目),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5项。

自2006年始,通过组织推荐、申报、评审、认定等程序,南京市现已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25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我市十分关注并致力于重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分层次建立重点项目传承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计13个。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必要的保护,而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早年收集的档案材料有些已开始发黄霉变,录音、录像带也有一些报废,有些单位原计划要抢救老一辈表演艺术、演唱艺术、传统行当的脸谱艺术等,都因为没有经费而无法实施。

二、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南京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应阻止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的步伐。但由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遗产生存情况参差不齐,在管理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讲究世代祖传、师徒相授、口口相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传承方式逐渐凸显出它们自身的缺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体现出来的是,传统技艺因人在而存、人亡则艺绝的局面,因无人继承而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文化传人年龄偏大,吸引的年轻人继承人不多,一些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技艺、风俗和礼仪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特色技艺和民俗早已失去了以往的辉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市普通市民对于南京云锦、秦淮花灯较为了解,而对于南京白局、南京绒花则知晓较少,这与上述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基本吻合。对于前者,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通过一些重要、特殊的活动和传统节日在大力宣传,并形成了有规模、有知名度商业运作品牌。而后者,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鲜于见到,少于了解,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眼球。虽然,文化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表达了关切之意,但广大市民对于非物质

文化遗产特别是南京市独有的非遗了解较少,不清楚“文化遗产日”及“非遗法”的颁布。上述问题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

3、保护措施、法规匮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商业化的浪潮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遭仿冒甚至抢夺的现象不断涌现,文化权益受到侵害,最典型的就是云锦织品。很多在南京打着云锦旗号销售的丝织品都是浙江和苏北生产的山寨“云锦”。此外未设立财政专项保护资金,保护工作较难进行。涉及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不全面,存在一定的纰漏。

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资本,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它是国家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打下文化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

1、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普查工作是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全面科学地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忠实记录下各种民俗文化事项,掌握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全貌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遗产和民间传承人的登记、分类、整理、出版,将普查的结果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信息化,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遗产设定不同的保护级别。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收集民间保存、流传的民俗作品,出版相关图片和文字性的成果,建设南京市民俗展览馆,既能保存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又能对其收藏物进行生动的展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中外民间文化交流。应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宣传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遗的风气。还可以将诸如剪纸、绒花、扎灯等对于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引入社区,通过居民了解、互动达到传播和保护的目的。

3、非遗进校园,教学助传承。几乎所有的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难题--传承,非遗走出困局必须克服后继乏人、人去艺绝的羁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社会、政府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进传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观念与知识。可以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类课程,在中专、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在高校研究保留非遗精髓的前提下加入现代因素创新出路,从实践和技艺入手,让兴趣去当学生的老师,使得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4、加大财政投入,多方面募集经费。要全面实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物质保证。应设立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采录、保护、教学、研究、传播、出版,以及资助培养传承人等。因此资金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除了由市财政拨款外,还可以吸纳企业和社会的赞助,还可以考虑从与民俗文化有关的经济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用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

5、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此规约下,科学合理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开发和利用。开发与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