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模式。

使用政治经济学解读,显然它包括三个方面:制度、行为和收益环境。

首先,在制度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色在于建立了一种中央导向的重型政企双轨制度,即“党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企业主体自身发展”的双重模式。

这种制度体系满足了中央政府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需求,并支撑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基础支撑—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当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行为特征时,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劳动力三个方面来考虑:政府通过制定宏观政策、建立体制机制和开展行政调控等活动,实施“新常态”的经济改革;企业向国有垄断方向发展,将各种资源整合,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注重行业聚集效应,通过建立内部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活动,实现企业内部的改造和发展;劳动力依靠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财富的累积。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收益环境也是其特点之一。

政企双轨制度下,政府采取宏观政策,实施统一标准;国家机关和企业分别维护自身利益,有效地避免了政府“过大干预”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干扰,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收益环境,是一种“以计划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收益环境。

总之,政治经济学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拥有显著的特点,它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又可以保证企业主体发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收益环境,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六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六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体会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我对经济运行的法则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多元要素有了透彻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知识,更锻炼了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习政治经济学使我深刻领悟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它揭示了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关系,使我明白经济现象本质上是人类对资源和利益的追求。

通过学习供给与需求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为未来在实际生活中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这得益于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我理解到政府在经济中的关键角色,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和稳定经济运行。

政府对资源分配和市场监督的重要性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都是政治经济学学习的宝贵收获。

学习政治经济学也促进了我批判思维和问题分析技巧的提升。

在研究经济理论和案例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多维度审视问题,具备了辨别和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这使我能够在面对经济现象时保持客观,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深入剖析的过程。

在我个人的学习旅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门学科对我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它赋予我理解和解读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技巧,为我未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将继续深化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分析能力。

我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密切关注经济动态和政策变化,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总之,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库,更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能够有效地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轻松看懂政治经济学四大概念

轻松看懂政治经济学四大概念

轻松看懂政治经济学四大概念文/《求学·考研》杂志金天鸿政治经济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大部分之一,是整个考研政治学科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繁杂的概念也导致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很难直接“死记硬背”下来。

同时,由于《政治大纲解析》文本的限制,一些哲学内容很难通过书本直接讲明白。

期待在考研政治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一定要理解好这些概念,同时将整个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总结出来,才能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一、给生产力一个形象如果仅仅按照书面的概念理解生产力概念,不易进入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核心。

因为,生产力这个概念是链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物质和意识的一个宏观、抽象概念,这样的概念对于没有学习过哲学的考同学来说难以一下子接受。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物质可以变意识,意识可以变物质。

”这句话在考研史上难住了许多人。

这句话的前半段很好理解,“物质可以变意识”就是说:物质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产生了拥有意识的人类这个物种。

那么后半句“意识可以变物质”又作何解?这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让我们回忆实践的定义:人主观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只要是实践,就一定必须有人使用了自己的意识并主动地进行。

主动地进行?怎么样主动进行并变成了物质?看一看你身边的桌子,同时想象旁边放着制造桌子所需的原料——木头、金属、油漆等。

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堆原料和这张桌子到底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桌子的物质组成和它的原料完全相同,桌子仅仅是将原料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产物。

那么,这样物质完全相同的东西,又带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价值,区别到底在哪?答案已经很明显:在于组合的规则和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人的思维赋予物质的,也就是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物质一个形态,而这个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停留在了物质上,意识创造了物质。

这时有一些同学会有疑问,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实体吗?并没有,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形式,而形式也是物质的内容之一。

那么实践既然是将意识转化为物质的途径,那么具体它做了什么呢?它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成你需要的形态,比如树木成为木材,木材成为桌子。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2024/1/30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特征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对立;市场竞争与垄断 并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危机。
8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扩 展;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
局限性
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 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难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等。
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在政治 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各种经济制 度的优劣和改革等问题。
6
CHAPTER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24/1/30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2024/1/30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2024/1/30
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与挑战
新变化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力度加强;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 本流动日益频繁。
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冲击;生 态环境问题日益严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 斯·布坎南等。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自由竞争的 重要性。

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6
“市民社会”概念
“市民社会”是前面所说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 这里的“市民社会”可以用“经济基础”的概念代替, 国家和法的形式则可以用“上层建筑”概念代替。“经济 基础”指“物质的生活关系”,正如上层建筑指“法的关 系和国家形式(关系)”一样。 由此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他不是把“法的 关系”和“国家的形式”看作是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而 是把它们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 ,而这种特殊 的“精神现象”根植于物质生产关系,换句话说,国家、 法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9
基本内容
(四)《序言》结论
第四段是整个《序言》中最重要的一段,也是马克思主 义著作中引用率最高的段落之一。 它可以看成两个部分:
《序言》第四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20
基本内容
(四)《序言》结论 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部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 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 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 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 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 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 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 稿时加的。
马克思在大学本科阶段开始是学法律的,后来发 现当时的法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于是转变研 究方向,学习和研究欧洲古典哲学,获得了哲学博 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由 于发生了林木盗窃案,他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状 况,1843年至1857年,马克思潜心研究了15年的政 治经济学,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没有 读过大学,但投身于工人斗争,关心工人疾苦,研 究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出了与马克思经济学相同的 结论。
27
基本内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读讲课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读讲课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
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一方面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另一方面贫困在工人阶级中积累 。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积累的速度不断加快,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一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
02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象及方法
批判对象: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同时,它只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历 史局限性。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 历史性和暂时性。它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 进行劳动,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制度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严重
的贫富分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 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这些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
劳动价值论
01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科技创新与产业 升级
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 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与 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人才培养与激励 机制
强调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 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和 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创新环境营造与 政策保障
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的 影响,阐述政府在营造创新 环境、提供政策保障方面的 作用。
2024/3/28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3/28
1

CONTENCT

2024/3/28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
望 •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政治经济学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构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3/28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商品的价值 和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爆发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
2024/3/2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举措, 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内涵与目标
解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概 念,明确其在国家发展全局 中的核心地位。

冯道《政治经济学》原文及解读

冯道《政治经济学》原文及解读

冯道《政治经济学》原文及解读
简介
本文对冯道的著作《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原文解读,重点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政治经济学》是冯道对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包含了对资本主义制度、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的深入分析。

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关系。

冯道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基于剩余价值的经济模式,通过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阶级斗争来维持自身的运行。

在经济发展方面,冯道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他认为,资本积累是通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通过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来实现的。

而技术进步则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同时,冯道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经济周期和危机现象。

在社会关系方面,冯道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阶
级斗争是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主要手段。

冯道还探讨了不同阶级的
利益冲突和社会变革的可能趋势。

总结
冯道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进行
了深入的剖析。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阶级
斗争等方面的研究,冯道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
内在矛盾。

该书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例文(2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例文(2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例文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着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对经济体系、市场机制和社会政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经济学教会了我如何理解经济体系和市场机制。

在过去,我的认知中经济活动主要是市场驱动的,市场的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然而,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督市场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众福祉。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经济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社会政策的重要性。

社会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制定的政策措施,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的介入和调节。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了解到社会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效率和可行性等多个因素。

政府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强调了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在过去,我对政治和经济往往认为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发现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政治决策和政府的行为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而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塑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使我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证据的支持,避免了主观臆断和片面看问题的倾向。

经济学强调的理性决策和效用最大化等理念,也让我更加注重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以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以推动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劳动价值论。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然而,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例如,创意、知识和技能等无形的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就需要我们对劳动价值论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以更好地解释这些新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比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的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也对生产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应对危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宏观经济调控、金融监管等,使得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我们需要对这些新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在危机应对方面的机制和效果,以及其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实现质的飞跃,从百万到十亿的经济总量曲线快速上升,由政府所引导的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行的是一种有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模式,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政
府介入并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政策提高了市场竞争的力度,促使企业加快发展。

一是以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政策提供政策空间,取消负面政策,实施相关政策,改革传统行业,取消行业垄断,改革和扩大政府投资,实施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结构的优化和改革,实施政府采购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投资经济,以确保发展的持续性、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为基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施法治,加快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司法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执法能力,增强法律监督、纪律执行和司法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融合,提升城乡社会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发展。

总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融合。

它不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实行,而且注重政府投资和介入改革,兼顾市场活力和社会稳定。

它努力实现有效的政治和社会
管理,推动企业运作更加有效率、灵活和竞争力,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解读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解读
更进一步地,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获得交换价值有2个途径:一是稀少性;二是获取它时付 出的劳动量。李嘉图认为,亚当·斯密准确说明了交换价值的最初来源,所有物品的价值与生产它们所 耗费的劳动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并未单独以劳动量来衡量物品的价值,而是又设立了另一重标准,他 认为物品价值的大小是随着交换衡量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
并且,李嘉图对于斯密的“商品的价值只取决于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无关”有相反看法。 他采用了亚当·斯密的一个例子来解释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原始社会中,捕猎一只海狸所需 要的时间是捕猎一头鹿所需要的时间的两倍。因此海狸的价值是鹿的两倍。李嘉图把这个简单 的模型进行了扩展,他考虑到生产捕猎工具需要的时间的因素,并把捕猎工具或生产工具的磨 损计算在内。用一件捕猎工具(机器)捕猎的动物(产品)越多,这一捕猎工具所分摊到每一 只动物上的价值就越小。这样李嘉图就率先提出了工业中大批量生产的决定性的成本因素考虑 问题。
李嘉图认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到土地而生产出来的谷物,应分别归三个阶级所有:分给地主阶级的就 是地租;分给资产阶级的就是利润;分给工人阶级的就是工资。李嘉图认为土地的利用对商品价值没有影 响。土地所有者只是因为土地具有优劣之分而能够收取地租。他举原始社会的例子对此进行说明:只要幼 稚的土地足以养活所有的人,就没有人支付地租。当人口数量增长,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劣质土地,这需要 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使得产品变贵。拥有肥沃土地的土地所有者也调整自己的价格,这样他们就获得了 额外的收入,因为他们的土地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笔额外的收入就是他们收取的地租。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
作者简介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 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 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李嘉图的经典代表作,曾被 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这部巨 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以社会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称,涉及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理论中,政治经济学被用于解读政治实体和政治环境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学则研究国际贸易和金融、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研究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模式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以下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1. 解决结构性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注重从生产端入手,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意味着改革将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高供给质量。

2. 转变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需求和供给的双向关系,不再依赖过度扩大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推动需求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改革中注重提高供给侧的能力和效率,使得企业和产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 优化资源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推动产业转型、推动创新、减少无效供给等手段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样可以使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到支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领域,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推动改革和市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深化改革的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淘汰无效供给和推动市场化改革等方式,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5. 政策调整和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调整。

政府在推行改革时需要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改革措施,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注重改革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目标是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与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采取的一种经济外交手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日益加强,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双边与多边经济合作,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调整和重构。

传统的全球经济格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而“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从而减弱了西方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推动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的一种经济援助和投资方式。

通过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国向这些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援助和投资,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这种援助和投资方式有助于中国更好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变革,实现中国的外交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采取的一种经济外交手段,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重构,是中国对外的一种经济援助和投资方式,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体现。

通过理解和研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国际关系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211254864_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211254864_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本”具有必然性。

资本是一种“总体性权力”,如果任由其无序扩张,必将阻碍国民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并将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扩散至非经济领域。

我们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个视角提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具体措施。

从现阶段的生产关系来看,遏制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的任务是由公有制经济来完成的,国有企业肩负着遏制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任务。

从现阶段的上层建筑来看,则要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和意识形态管控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资本逐利性;无序扩张;生产关系;平台经济;上层建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08)[作者简介]周绍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23)03-0125-10周绍东【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方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

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

‘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

’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

”〔2〕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本的必然性,梳理了资本无序扩张的主要表现及其造成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个视角提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防范资本野蛮生长的具体措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一)作为历史范畴的资本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以不断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
二是联合,即原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 新的更大的资本;
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 散资金集中起来使之转化为资本。
教学要点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 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教学要点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又有明显的区别:
教学要点
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
教学要点
1.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它是资 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
教学要点
2.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 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 售的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
教学要点
3.无形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 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地为 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 相应的收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 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亦称专 有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等。
企业对社会各类闲散资金的集中,超出了对 既有资本进行集中的局限,使单个资本的扩大有 了更广阔的资金来源。
教学要点
企业融资方式可按不同角度划分为:
一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企业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方式。直接融资是 企业向资金的最终所有者或各类投资者直接融通 资金的方式。
二是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通过发行股票等 体现权益关系的方式筹集资金,是直接的资本集 中的方式。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通过发行企业 债券等负债方式筹集资金,形成的是企业债务, 企业对所借入的资金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
最后,通过资本积聚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 一般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则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实 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教学要点
4.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规模较大、效益 较好的资本,击败竞争对手,将其吞并,促进资 本集中。
信用关系的发展,使企业有了更多的融资渠 道,企业对这些融资渠道的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对 社会各类闲散资金的集中,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 的信用。
教学要点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教学要点
1.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是指劳动者用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 而付出的劳动。
剩余劳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 出必要劳动的部分。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
教学要点
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在资本所 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并且劳动力进入市场 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 值理论及其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资本的本质, 以及资本的运动形态和表现的特点;积极引导同 学们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来分析现实的经济活 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教学要点
一、资本的含义
教学要点
1.什么是资本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 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首先,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 资本集中不以积累为必要前提。
其次,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 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 有资本之间的兼并和联合的途径,则较少受社会 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制。
教学要点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又有明显的区别:
再次,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 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 间的兼并或联合的途径,则一般不能直接增大社 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教学要点
二、资本经营
教学要点
1.什么是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 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 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教学要点
2.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 动的联系和差异
(1)联系:目的都是价值增殖。 (2)差异: 首先,资本经营的内容和对象的差异。 其次,资本经营的方式的差异。 再次,资本经营的市场的差异。 此外,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的特点不同。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 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它各种 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经济制度中的资本体现了不同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2.资本的特点 第一,资本的增殖性; 第二,资本的运动性; 第三,资本的返还性; 第四,资本的风险性。
教学要点
3.货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 一是流通的形式不同; 二是流通的目的不同; 三是流通的限度不同。
以上(1)式表示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又被称为资本利润率。(2)式表 示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
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教学要点
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第一,劳动的因素; 第二,资本的因素; 第三,市场的因素。
教学要点
第二节 资本经营
教学要点
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比例,以及剩余劳动 的表现形式和占有形式,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方 式的特点,反映了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 系的属性。
不同社会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的生产关系 不同。
教学要点
2.价值增殖与利润
商品经济的存在,使生产过程成为劳动过程 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存在,使商品生 产过程成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是资本运动的原动力和目标。
价值增殖额,如果从它活的源泉考察即定义 为活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是剩余 价值;如果把它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即看作大于 预付资本的增殖额,则是利润。
教学要点
价值增值程度有两种评价公式:
利润率
利润额 预付资本
100
%

(1)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价值
100 % (2)
教学要点
3.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1) 利用证券市场或其它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 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 (2) 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 (3) 对资产存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 (4) 无形资产经营。
教学要点
1.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 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 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 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 力。
教学要点
2.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 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