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础知识之三字经小儿推拿特色手法(1)(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
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
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
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判断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赞叹不已。
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推拿之所以有特色,就是与其它流派相比具有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用独穴、五脏辨证五行取穴、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具有便于掌握与操作的特定穴等三字经流派主张取穴少而精:常用穴不过30几个,临床治疗中,一般每次取穴3~5个,尤其擅长用独穴治病,在他们看来“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风寒感冒,一般采用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三个穴位。
慢性痢疾用清补大肠独穴即可。
所谓独穴治疗: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拿的时间要长,以得效为度,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儿推原则和注意事项及普通感冒推拿手法——《三字经小儿推拿》学习笔记之一
儿推原则和注意事项及普通感冒推拿手法——《三字经小儿推拿》学习笔记之一一、推拿原则:1、三字经小儿推拿只推拿手臂手掌,因为小孩躯干部最接近脏腑,如果力度不对会伤害宝宝;2、离心为清,向心为补;3、要求推拿速度为100~150下每分钟,一般是一岁一个穴位推拿一分钟,比如5岁小孩推拿5分钟,但也不是绝对的,体质好的可适量减少,体质差的可适量增加;4、推拿时要轻而实,快而稳。
要紧贴宝宝皮肤,不能有悬空。
二、注意事项:1、推拿环境要安静、明亮、保暖;推拿的人要安心、静心、专心、专注,不能三心二意;宝宝哭闹时不能推拿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能推拿,或者说过饱过饥时不能推拿;3、子时、午时不能推拿。
肝心当令,魂与神宜安宁,不可打扰。
4、推拿部位有骨折或皮肤溃烂时不能推拿;5、推拿时要有推拿介质,用医用滑石粉或者宝宝爽身粉。
三、一般感冒的推拿方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1、一般感冒的主要症状:发热、流鼻涕、打喷嚏、恶寒怕冷,咽部不红肿、有或无咳嗽、有或无痰、舌苔薄白。
重点是有流鼻涕、打喷嚏、恶寒怕冷、咽部不红肿。
当感冒初起时,邪气在表,及时干预,效果更好。
三字经的推拿是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这是一组常用穴位,是肺脏调理的组合穴。
2、肝穴肝穴位于食指的远端指节的指腹部,对应肝脏。
肝为将军之官,只能清(平),不能补。
除非肝气非常虚弱,才可以用补法。
平时补肝时,用补肾水润肝木。
操作:在食指指腹面,从指根推到指尖,直线推拿。
操作者用食指或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沾上滑石粉,而不是把滑石粉撒在孩子手上。
操作者的手法要轻柔与稳实,不能飘,不能像扫地一样,跳跃式操作。
当孩子比较大,推拿时间长时,可以中间停下来休息一下,接着再操作。
3、肺穴肺穴位于无名指的远端指节的指腹部,对应肺脏。
一般用清法,不能单纯用补法,偶尔会用到清补法。
肺为娇脏,补则气满、胸闷。
肺弱时,一般用补脾土生肺金。
操作:在无名指指腹,从指根推到指尖,直线推拿。
平肝清肺一般是一起操作,也就是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的左手,手心向上,把食指与无名指置于中指与小指之上,并拢,操作者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沾上介质,从指根推到指尖。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3)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细心详细心诊察病情,辨证取穴,认真施治,无不生效。
眼翻者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出现两眼窜视,斜视或直视,常见于急慢惊风等症。
上下僵目睛向上下左右斜视或直视转动不活,揉二马揉二马穴,大补肾中水火,有滋阴潜阳之功;捣天心捣小天心穴,此穴在手掌坎宫穴下。
翻上者两眼上视,眼球上翻,捣下良向下捣小天心;翻下者两眼下视,眼球翻下,捣上强向上捣小天心;左捣右眼球右翻,向右捣之;右捣左眼球向右翻,向左捣之;若对眼,向两旁捣之。
阳池穴阳池穴属阳,在手背面手腕下约1寸(小儿约2寸)的前臂凹陷中,头痛良头痛者,取阳池穴左右揉之,以愈为止。
风头痛因外感风寒引起两太阳穴痛者,蜂入洞食、中指入鼻孔,左右旋左右旋转不必拘数。
立无恙可祛风寒,立刻去病。
天河水天河水穴通心、膻中,舌为心之苗,若心火旺盛,此穴能清心火。
口生疮心脾为母子关系,口生疮多因心脾蕴热,推天河水可清热泻火。
遍身热脾生肉,心生火,手心热脾火旺,应清补脾、清天河水主之。
多推良凡有效之穴,多推为好。
中气风皆因内伤而外感风邪,气虚痰生。
男女逆逆推,男推右手,女推左手。
右六腑右手六腑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男用良男推此穴,立刻见效,愈后不复发。
左三关左手三关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但必须逆用。
女用强女用左三关有效,治此病男女逆用,方有良效。
独穴疗凡言独穴,不可用二穴,用则有害,互相牵制。
数三万用独穴必须推的时间长,少则不验,但不必拘泥3万数。
多穴推若病情复杂,必须采用多穴,分清主穴配穴,恰当配伍。
约三万治缓症推拿时间要长,并非一次而愈。
遵此法诸病遵此推法。
无不良诸症无不见效,不可妄自更改穴位。
遍身潮遍身潮热而皮肤不滑润,是汗脉未动,分阴阳以两大拇指,从掌根向两旁分推,为分阴阳,能分寒热,平气血。
拿列缺列缺穴在掌根腕踝两侧的凹陷处,用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拿之。
汗出良汗出即愈。
五经穴即五指根纹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肚胀良治腹胀便结效佳。
水入土运水入土自小指根向坎宫推之,土者指脾胃,水者指肾水。
山东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所有穴位用图说话(一),总共42个穴位(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
山东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所有穴位用图说话(一),总共42个穴位(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三字经小儿推拿易学简单,吴老师倾心推荐,天下喜欢,不一定非要相见,总计42个穴位送上。
因为三字经流派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如果有和您学习的不一致的地方,请勿喷。
1、脾穴为三字经中少有的补法中的重穴,非常常用。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
一般用补法,遇热证、实证时可用清补。
脾胃有病,必用脾穴;肺系有病,可以培土生金。
可用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脱肛、喘嗽、口舌生疮、湿疹等。
2、肝穴食指上节指腹,常用清法又叫平肝,小儿肝多有余爱哭爱闹,肝穴非极虚不补(肝虚用补肾代替),一切炎症用平肝。
临床平肝也极常用。
3、心穴(中指指腹,三字经讲究简单易推,一般都是推整个指面),三字经流派心穴临床一般不用(担心会动心火),用的时候也是清补法,就是来回推,叫清补心法,不单纯用补法,也不单纯用清法(用清天河水代替)。
宝宝哭闹神不安的时候可用心穴。
4、肺穴无名指指腹常用清法,肺非极虚不补。
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是肺系、痘疹疾病的基础方。
如果需要补肺,用补脾代替。
呼吸系统疾病用清肺。
5、肾穴小指指腹,肾穴用于虚火,补肾滋阴补肾水,虚火则退,肾穴不用清法。
虚症用补肾。
以上五穴在小儿推拿中称五脏。
6、小肠穴小指外侧,从指跟到之间为清小肠,清小肠利小便,有的人认为清小肠可分清别浊,可以用于腹泻。
需要补的时候只用清补法。
7、大肠穴食指虎口侧面,来回推为清补法,泄泻痢疾,一穴可愈。
用清法可治便秘。
8、胃穴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只用清法,可以清胃热、降胃气,治疗呕吐、积食、口腔问题等。
胃穴不用补法,胃以喜为补,高兴胃口就好。
9、胆穴食指下节掌面,一般不专用,平肝时就一起推过(肝胆相表里)。
10、三焦穴不专用,清肺时一并推之。
11、膀胱穴小指下节侧面,不专用,和小肠穴一起推,利尿。
以上为六腑穴位。
12、板门穴大鱼际中心,板门为脾胃之门,通三焦,虚热实热都能清,主治上吐下泻、胃脘痛、消化不良,揉三万病去如矢(像箭一样)。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
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
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
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
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
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
`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
三字经小儿推拿
三字经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分好多派别,光山东就有3派。
三字经是其中之一。
何为“三字经”推拿?之所以叫三字经,是因为创始人徐谦光为清朝人(后来李德修将其发扬光大),留下的资料三个字一句,如:“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祥。
”。
其推拿取穴,一般每次只取3~5个穴位。
经常遇到网络上的朋友,一起探讨推拿取穴的时候,对方取穴往往多至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与我不同。
现介绍一下三字经推拿的基本特点:取穴少,用独穴,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疗效较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1.取穴少常用穴位30个左右,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5个穴位,尤擅用独穴治病。
其他派是全身取穴,穴位近百个,治一病常用10多个穴位。
李先生说:“取穴不宜太多,多则杂而不专。
”他认为“穴位是脏腑气血的聚集点。
通过推拿的刺激,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淤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
暖穴能催动人身生热的能力;凉穴能催动人体散热的能力;补穴能加强脏腑功能,扶助正气;泻穴能加强人体的排泄功能。
因此,取穴必须少而精,若通身杂推则气血乱动,只能造成混乱。
”2.用独穴所谓独穴治病,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时长,以得效为度。
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推拿三字经》指出:“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
”3.手法简练推拿手法只用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容易掌握,运用方便。
要求推拿时手法熟练,操作正确,精神集中,轻重快慢适当,用力均匀,绵绵不断,扎实稳定,不可飘浮,方可取效。
切不可因其简单易学而马虎从事。
4.推拿时间长在施治时,每穴操作的次数多,主张久推取效。
《推拿三字经》载“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
推拿时间长短、次数多少是因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灵活掌握的。
因为取穴少,所以特别适合初学者。
只要辩证准、取穴对、手法好、时间够,临床疗效是可靠的,有时超过药物治疗。
小儿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
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
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
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
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
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
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推拿基本原则:
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
会引起紊乱;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小儿特定穴的功能。
三字经小儿推拿
小肠穴:小指尺侧缘,有指根 到指尖 操作: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小肠。 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应用:清小肠可泌别清浊,多 用于小便短赤不利,水泻而无 小便,口舌生疮。
三字经小儿推拿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 点,从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 径,画一圆圈。 顺运、逆运 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作用:顺气化痰、消宿食,降 胃逆
三字经小儿推拿
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 横纹处 操作:揉小横纹 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临床上揉小横纹治疗肺部湿啰 音有效。
三字经小儿推拿
阴阳:掌根,小天心两侧,靠 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 为阴池。 操作:分阴阳、合阴阳 次数:100-500次(1-3分钟)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消食积,化痰涎
三字经小儿推拿
作用:发汗解表,开窍复苏 主治:惊风、癫痫发作时急救。 不省人事,目闭口噤而阴脉不 绝者拿之可苏。风寒感冒。风 寒头痛拿之发汗。
三字经小儿推拿
阳池:前臂一窝风上2寸凹陷中。 操作:揉阳池。 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主治:头晕头痛,闭塞流涕, 感冒,急慢惊风
揉二马退虚热;退六腑治高热。
三字经小儿推拿
三、推拿时间长,临床疗效高
1、穴位比作中药来用的,都要讲 究用量的,小儿推拿也是一种从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2、注重临床主 穴时间长,辅助穴位时间短甚至不
推,不浪费得气的黄金时间
三字经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的速度和时间
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 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
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 纹成一直线。 操作:推三关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第三章常用穴位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
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三字经流派)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三字经流派儿推)(一)感冒1、一般感冒:解表散寒清热发热轻(37.1~39):清肺10,平肝10,清天河水15,掐五指节2、3遍。
发热重(39~40):清肺平肝10,退六腑15,提捏大椎5~10次,掐五指节2、3遍加减:鼻塞加揉阳池10,呕吐加清胃10,咳嗽加运内八卦102、感冒夹痰:兼咳喘、苔微黄、腻,脉浮滑。
——解表清热,宽胸化痰平肝10,清肺15,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加减:痰多加清补脾10,高热加退六腑15.3、感冒夹惊:兼烦躁惊厥,高热,苔黄干,脉弦数。
——解表祛风热,息风镇惊平肝30,清肺15,清天河水30.加减:高热加退六腑15,惊厥加捣小天心2,眼斜视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4、感冒夹滞:兼纳呆、泻吐、腹胀、肠鸣或高热苔厚脉滑。
——解表祛风热,理气化积平肝清肺15,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清脾10.加减:呕吐加清胃10,食积加清大肠10,高热加退六腑15.5、感冒寒热往来:寒热错杂或邪传少阳者——分疏阴阳,调和气血分手阴阳10,推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加减:见少阳证加清肺平肝15,清天河水15(二)支气管炎1、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症状+咳嗽加重(发热、胸闷、气促、纳差,初为干嘛,久则痰增多)解表清肺,止咳化痰基本方:清肺平肝10,清天河水10,运内八卦15,清胃10发热>38.5+退六腑喘重:逆运内八卦15,痰多有湿罗音:加揉掌小横纹10咳喘重少痰改小横纹为推四横纹102、慢性支气管炎早晚有咳嗽,有痰,活动后可闻及痰鸣音,纳减消瘦面黄。
健脾益气,止咳平喘补脾经10,揉二马10,清肺平肝10。
慢支急性发作:发热,咳嗽,痰多。
清补兼施。
基本方一:补脾10,揉二马10,清肺10,清天河水10。
基本方二:逆运八卦10,揉二马10,推四横纹10,清胃5,退六腑15(三)肺炎1、热、咳、痰、喘、煽清肺化痰初起基本方:清肺平肝10,逆运八卦10,揉掌小横纹10,退六腑10高热惊厥加捣小天心1分钟头痛鼻塞加揉阳池10(或四大、拿列缺)2、热退,痰减,有干湿罗音(呼吸音粗)中期基本方:清肺平肝10,运内八卦10,清天河水10,推四横纹10(四)鼻炎:鼻塞流涕风寒、风热、肺气虚寒、胆热犯鼻鼻塞色黄绿,质稠味重或血丝——胆热移脑宣肺通窍,清泻肝胆风寒基本方:清肺平肝10,揉一窝风10,外劳宫10风热基本方:清肺平肝10,清天河水10,揉阳池10胆热移脑:平肝清肺20,退六腑10,揉阳池10(五)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胃,邪毒郁结(发热,咽痛,烦躁口干便秘。
捏捏小手,发烧赶走:三字经少儿推拿
捏捏小手,发烧赶走:三字经少儿推拿孩子感冒发烧有四种类型:风热发热、风寒发热、积食发热和受惊发热,到底是哪一种,要认真学习、仔细观察,分辨清楚。
下一步才是对症下手,为孩子做推拿治疗。
我们推荐的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取穴简单,操作方便。
无论男宝女宝,都只推左手即可。
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创建于1877年,山东人士徐谦光写成《推拿三字经》,以342句琅琅上口的三字口诀构成一篇推拿技术的要点,通治大人、小儿之疾。
李德修(1893~1972)在徐谦光三字经学派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此疗法在中医儿科界逐渐发展成颇有代表性的一门流派,获得广泛流传。
2013年入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德修先生的著作好了,下面我们进入正式的学习。
风寒发烧推拿方孩子风寒发烧,推拿时重点清肺平肝,拿列缺,清天河水,揉一窝风。
1清肺平肝在推拿中,同时清肝经和肺经,是感冒的常规手法。
手掌面手背面肝经穴在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于一个线性穴位。
清肝经即从食指指根推向指尖;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也是一个线性穴位。
清肺经即从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
功效:疏风清热解表。
时间:5-10分钟。
2揉一窝风一窝风在手背腕横纹中央的凹陷中。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缓解鼻塞。
时间:5-10分钟。
3推列缺列缺穴在手腕的凹陷中,取穴是两手虎口相交,食指所达凹陷处就是。
一般用拿法。
功效:发汗解表,不出汗时用。
次数:出汗则止。
4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清天河水即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功效:解表去热,化痰止咳。
时间:5-15分钟。
风热发烧推拿方清肺平肝,退六腑,提捏大椎是小儿风寒发烧的要点。
1退六腑退六腑穴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成一条直线。
退六腑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证。
功效:退高烧、降实火、清痰热。
时间:5-15分钟。
2捏捏大椎大椎在后正中在线,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用提捏法。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自参加全国小儿推拿大会至今已三个月了,这次盛会收获甚丰,至今仍常常回味。
举办者用心良苦,不断为小儿推拿爱好者们和行业输入正能量,这是小儿推拿界的福音。
此次论坛会有幸作为特邀首席专家参会并做小儿推拿临床报告与大家分享经验,感谢业界的认可。
经过三个月的沉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为让大家能更清楚地认识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下面就把三字经流派百年经典小儿推拿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在发热及呼吸道疾病中的取此穴的思路理一下,愿与各位朋友探讨。
了解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它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只在业界,而且在无数地妈妈心中扎下了根,因三字经辨证简单、取穴少、疗效好、容易掌握、便于普及的特点,三字经小儿推拿是非常适合妈妈学习的流派。
三字经小儿推拿自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应用一百多年来,以其卓越的疗效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将三字经小儿推拿推向巅峰的青岛市中医院儿科已故老中医李德修(1893~1972),深得其精髓,将其广泛应用于儿科,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成为国内小儿推拿主要流派之一。
手法:食指和无名指从指根一起推向指尖,每分钟200次以上频率。
小儿推拿穴位:清天河水了解三字经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平肝清肺、天河水”这组穴位的。
它在三字经小儿推拿里的份量也是最大的,临床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包括发热疾病基础方:平肝清肺,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6个。
《推拿三字经》云“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推拿时间不可拘泥,可因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掌握。
对于呼吸道疾病:三字经基础方就是平肝清肺、天河水。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小儿推拿是中医的重要分支,它是一种治疗儿童疾病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则是小儿推拿的基础,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关键要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小儿推拿。
一、金针徐插——“金针徐插”这句话是小儿推拿三字经的开篇,它表明了小儿推拿的首要原则——缓慢、温和、轻柔。
小儿推拿的操作必须要温柔,不能过于用力,否则会对儿童造成伤害,而金针徐插则是最好的比喻。
二、拨轻撩重——“拨轻撩重”是小儿推拿三字经的第二句话,它强调了小儿推拿中的重要技巧——轻拨、重撩。
轻拨是指在小儿的身体上轻轻地拍打、揉搓,以刺激皮肤、经络;而重撩则是通过运用指、掌、肘等部位的力量,来施加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
拨轻撩重需要根据病情、病因、体质和年龄等因素灵活掌握。
三、慢揉轻推——“慢揉轻推”是小儿推拿三字经的第三句话,这表明了小儿推拿所具有的独特特点——缓慢、柔和。
小儿的筋骨健脆,经络活泼,小儿推拿的操作必须要非常温和,避免过度的按摩、推拿或者是揉捏等技术。
四、对称调和——“对称调和”是小儿推拿三字经的第四句话,这是因为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与对称调和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应该注意对称性,例如在进行推拿、揉捏或拍打等手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左右对称,保持按压力量平衡,而对称性的好处则在于可以平衡全身的气血、阴阳、筋骨、经络等各项因素,并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五、先手后足——“先手后足”是小儿推拿三字经的第五句话,它反映了小儿推拿中先手后足的操作顺序。
一般来说,先给儿童进行手部推拿,随后再在足部进行推拿,这是因为手脚是小儿身体的重要器官,通过手部和足部的推拿,不仅可以保持手足的灵活度,还可以通过经络的调节,来起到治疗的作用。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表明了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点,它是小儿推拿的基础,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实现正确的小儿推拿。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应该始终牵扯到以上五句话的操作要点。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六腑穴
第 38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清脏腑之实热,消积 ■前壁尺侧小指面 ■沿肘横纹推至腕横纹 ■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天河水穴
第 39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清心除烦,惊镇安神、退热发表 ■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至肘横纹止 ■推法 ■感冒发热、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五经穴
第 23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调理五脏六腑之气 ■掌面五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共五穴 ■拇指端来回推之 ■积滞、纳呆、腹胀、便秘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八卦穴
第 24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行气宽中、利膈消滞 ■内劳宮一周 ■运法 ■腹胸胀痛,咳嗽痰喘、百日咳、积滞、纳呆
■补肾健脾 ■自掌面小指尖沿掌边至大鱼际中点 ■运法 ■腹泻,便秘,痢疾,疳积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运土入水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补肾健脾 ■自掌面拇指尖到小指跟 ■运法 ■吐泻,痢疾,消化不良
第 36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后溪穴
第 37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行气,消滞 ■小指掌指关节下横纹起沿掌边引弧线至小天心 ■运法 ■积滞,纳呆,小便赤涩,不利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肝穴
第 17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梳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震惊
■食指末节掌面 ■一般用清法,称为平肝,自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 端;;其补法则反之 ■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透发斑疹
小儿推拿手法(一)
2、要求: 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3、补泻: 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小儿推拿手法】
1、介质: 滑石粉、水、婴儿油、凡士林、葱姜汁 2、顺序: 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3、处方: 手法+穴位+操作时间(操作次数) 如:开天门100次、捏脊5遍、摩腹2分钟
推拿手法分类:
■ 【适用部位】
■ 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推拿特定 ■ 穴中的面状穴位,如旋推脾经 ■ 、肺经、肾经等。
■ 3.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指面或桡侧缘,或用食、中指 指面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作反向直线或弧线推 动,称分推法。 ■ 【动作要领】 操作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 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 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作弧线分 推。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 快而平稳。 ■ 【适用部位】 分推法适用于 ■ 头面、胸腹、腕掌及肩胛等部 ■ 位,如推坎宫、分阴阳等。
分别用指端、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定的穴 位或部位上,带动皮下组织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 针方向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法。根据着力部分的不同, 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三种。频率一般为 120~160次/分。
■
■ 【动作要领】 操作时,着力部分不能与患儿皮肤发 生摩擦运动,也不能用力下压。揉法的动作与摩法颇为 相似,需注意区别,揉法着力相对较重,操作时要吸定, 并带动皮下组织;而摩法着力相对较轻,操作时仅在体 表摩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适用部位】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 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如开 天门、推天河水、推大肠、推七节骨等。
■ 2.旋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 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称旋推法。 ■ 【动作要领】 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 ■ 松,仅依靠拇指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
三字经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不明,则来回推之平补平泻,揉法之左右同数。
5.惧左手,男女同:无论男女只推左手。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第 10 页
概述
二、揉法介绍
操作:吸定基础上回旋运动为揉法。临床有拇指揉、多指揉、掌根揉和鱼迹
揉等。
技术要领:
1.指下吸定,不得移动,即“肉动皮不动” ;
2.沉肩、垂肘、腕部放松。
临床运用:
1. 揉法柔和舒适,最能放松;
2.调和阴阳、调理气血,一般左揉主升,右揉主降,作用多偏补,也含有清 补的作用。
汗、醒神、激活神经、抑制癫狂 ;
2.重要的放松手法,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用于肢体疼痛、强直、肩背酸痛;
3.方向为向上向外,有升提气机,发散外邪的作用,如拿风池;
4.腹部拿法可减肥助消化。
第一章
第 12 页
概述
四、捣法介绍
操作:节奏性敲击穴位的方法为捣法,可用屈曲的中指 端或食中指指间关节髁击打。
第4 页
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第一章
概述
第5 页
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腑清灵 易趋康复
第一章
第6 页
概述
小儿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1.轻快:轻指手法力度,快指手法频率:小儿肌肤柔弱、不耐中来, 手法必须轻,因为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到有效几次,就必须快, 频率多在200次/分左右。
1.用于弧形或圆形穴位; 2.有运输、运转、输送之意。能平衡起点、终点的关系,如运土入水,运水如 土,能调整水火,或土的偏盛偏衰,总的作用化郁、调整气血阴阳;
3.因其摩擦产热而用于虚寒证,如运丹田。
第一章
第 16 页
概述
七、掐法介绍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端爪甲部掐一定的穴位或部位,逐渐用力切 掐,可持续用力也可间歇用力。 技术要领: 快进快出、垂直施力。 临床运用: 1.急救醒神,如掐人中、掐攒竹、掐合谷、涌泉等; 2.借助其强刺激发汗祛邪,用于外感,如掐耳背高骨; 3.中病即止,严格控制次数,不宜作为常规手法不要掐破皮肤。
代表人物:徐谦光、李德修(1893-1972)、赵鉴秋等。
第一章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第3 页
概述
1.取穴少,强调用独穴:多用上肢取穴,常用穴34个,临证取 穴一般3-5个;急症只用1个穴位。取穴少,干扰少,主攻明确, 操作方便,疗效好,患儿易接受。
2.推拿手法简单:归纳起来有推、拿、揉、捣、掐、分、合、 运八个常用手法。
第1 页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之
三字经小儿推拿特色手法
2020年5月22日
第一章
第2 页
概述
三字经流派学术思想
1.“百脉皆汇于掌”:推两掌-调血脉-治百病; 2.抓主诉、用主穴:各型处方都以针对主诉穴位为君,久推、先推; 3.重视纯阳、以清见长:小儿热病、热证最多,它邪致病易于热化, 故普遍用清法。
4.重视脾胃、调中土,长养万物:重视后天脾胃,处处顾护脾胃, 中焦有病脾经多补,久补。虚实同补(实证配合清胃经)。虽有肺 经、肾经,二者少补,若虚继以补土生金、补后天以养先天之法。
3.指揉法多用于点状穴位(三字经派多为指揉)、掌揉多用于腹部、鱼迹揉 多用于头部。
第一章
概述
第 11 页
三、拿法介绍
操作:捏而提起谓之拿。分为拇指与食中指的三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五指拿。
技术要领:
1.沉肩、垂肘,朝后上方拿起;
2.各指同时用力卡压,快拿快放,节奏感强。
临床运用:
1.本派专用于列缺穴,是一种强烈刺激手法,用于发
操作:医者用两手拇指罗纹面同时从穴位中点向两旁做推动,为分法。 从两边同时向中央推动称合法。
技术要领:
1.两侧用力对称,部位对称,速度均一; 2.轻快而不滞,频率120-200次/分; 3.头面、手腕、背部多用拇指,腹部可用拇指、多指或大鱼际。 临床运用:
分推即“分阴阳”,合推即“合阴阳”,有调节阴阳、气血、寒热之功。 分推多用于起式,二者能分别阴阳、分理气血,激活经络与穴位,还 能消积导滞,化痰行气。
第一章
第 17 页
2.柔和:柔和是一种境界与状态,当寓于各种手法之中,柔和与力 度有关,但不等于轻手法。手法柔和是小儿推拿的基本保障,应当 在反复演练、理解、长期功法训练中获得。
3.平稳:单一手法操作时。力度、频率、幅度基本保持一致;手法 与手法之间转换也不能太突然。
4.着实:着为吸附,实为实在。着实能有效激活经络与穴位,具体 操作为轻而不浮,着而不滞。
技术要领:
1.瞬间作用,快落快起,节奏感强; 2.小儿穴位区太小,应注意部位的固定和击打的准确性。 3.有下捣(离心)、上捣(向心)、左捣(身体左侧)、右捣(身体右侧) 之区别。
临床运用:
作用在于矫筋脉拘急或偏盛,总功用为升降与矫正如急喘、实火、惊悸, 直捣有镇降疗效。
第一章
第 13 页
概述
五、分法、合法介绍
第一章
第7 页
概述
基本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揉、拿、捣、分、合、运、掐法; 同时还有2个穴位并推的情况 。
第一章
第8 页
概述
一、推法介绍
操作:
在穴位上向前、向后或来回往复有规律的,轻重均匀地连续直线 推动。
技术要领:
1.拇指、并拢的食、中、无名指紧贴皮肤。沉肩、垂肘、轻快推 动,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2.频率多在200次/分钟左右; 3.要求顺穴位、顺经络、顺纤维、顺趋势。
第一章
概述
第9 页
一、推法介绍
临床应用:
1.用于线性穴位; 2.上推为补、为升、为温,如推三关;下推 为泻、为降、为清,如:退六腑;
3.来回往复为清补; 4.顺纤维为筋伤之理筋手法(三字经派无此 内容)。
注意:力量轻重视患者年龄、体质而定,以 不使皮肤红肿为度。
第一章
第 14 页
概述
五、分法、合法介绍
第一章
第 15 页
概述
六、运法介绍
操作:医者用拇指侧面或食、中、无名指指端罗纹面(可单用或二指并用) 循穴位向一定方向做弧形或环转推动,或半环形推动。如运八卦、运土入水、 或运水入土。
技术要领:
1.弧形或环形轨迹要流畅,不能突然转折、中断、停止; 2.弧形运动可一个方向,也可来回运作; 3.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80-120次/分。 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