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战例(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护战例分析一、救护队的现状
1、矿山救护队的发展
1949年,抚顺、阜新、辽源三个煤矿,成立新中国了第一支专业化的矿山救援队伍,共有指战员66人。

1952-1957年,煤炭部拨专款成立了北京、阳泉、大同、淮南、平顶山、开滦等44支矿山救护队,指战员1485人。

1962年,全国有58支矿山救护队,指战员3217人。

1978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部分地方煤矿、地区煤炭工业局和产煤县也组建了矿山救护队。

截至到2007年,全国共建立14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有矿山救护大队98支,救护中队609支,救护小队1831支,直接从事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人员24522人。

2、个人防护装备
氧气呼吸器作为救护指战员的重要防护装备,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它的研制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750年,史蒂芬.哈利设计出闭路式呼吸器的雏形,使用时间3-5分钟。

1779年3月25日,奥地利籍荷兰人,利用加热硝酸钾生成氧气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生氧式呼吸器。

1795年,法国人设计出呼吸器。

由气囊、鼓风机、半面罩组成。

使用时间几分钟。

1800年,法国人设计出行走式储存空气的容器。

1830年,奥地利人自给式呼吸器,由面罩、1.8升气囊、阀门、充气泵等组成,使用时间分钟。

1850年,法国人设计黄铜气瓶,充15-16个气压。

1853年,比利时列日大学生理学家秀恩教授主持,利用化学氧和二氧化碳清净罐技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Sohwann型呼吸器。

1859年,j.white机械师设计出了由储气袋、管子充气、呼气管呼气。

1860年,法国人设计出铁皮气瓶,30个气压,使用时间1小时。

1864年,法国人galibert设计出由鼓风机、羊皮气囊、口具、呼气管等组成的呼吸器。

使用时间8-9分钟。

1873年,h.fayol设计出由储气袋、口具、外接泵组成的呼吸器。

1853年,比利时秀恩博士利用氧化钡组装化学氧呼吸器。

1854年,schwann教授发明了无平衡减压器,这种设计没有制造出产品。

1878年,schwann教授采用了气瓶、清净罐、制成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氧气呼吸器。

1879年,英国亨利.A.弗兰阿斯工程师成功设计了氧气呼吸器。

由siebe gorman 公司生产出fleuss呼吸器。

1880年9月8日,在seaham矿发生的爆炸事故中,fieuss和三名助手佩用这种呼吸器救灾取得成功。

1882年,又使用此种呼吸器进行了救灾。

1885年,德国的一个煤矿发生事故,此种呼吸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同年,对此种呼吸器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旁路阀补充氧气,流量1.8-2升。

1895年,澳大利亚研制出Gaerfnor-Wacher型呼吸器。

1897年,德国研制出Mayer-Pilar型呼吸器。

1903年,德国鲁贝克设备专家德尔格(Draeger)教授发明了在氧气减压阀基础上造出氧气呼吸器。

1907年,法国研究研制出Tisset型呼吸器设想等。

1907年,弗兰阿斯(FLEUSS)同罗伯特.H.大卫和利欧拿.希里(SIEBE GORMAN)博士研究出新型自给式氧气呼吸器。

3、各国的使用情况
(1)英国
1907年, roberth.davis和leonard hiii博士,研制出新型自给式氧气呼吸器。

Proto在fieuss 基础上设计出另一种氧气呼吸器,重15kg,时间3h。

1902-1910年,救护队员佩用此种呼吸器抢救多名遇险人员。

1908-1919年,有14名救护队员发生伤亡事故,其中一半以上佩用的是proto型氧气呼吸器。

Siebe gorman公司制造了savox压缩氧自救器,由氧气瓶、洗手器、冷却装臵、减压器、排气阀、波纹呼吸管组成,重6 kg,时间45min.。

1912年,研制生产了meco压缩氧呼吸器,供氧量2.3升,12兆帕,时间130分钟。

(2)德国
1903年,draeger公司设计出闭路自给式呼吸器,采用平衡减压器和衡流供氧方式。

由减压器、气囊、清净罐、口具、旁通阀等组成。

1904年,开始生产氧气呼吸器,型号1904-1909、1904-1910、1912-1916、BG-1924、BG-170、BG-172、BG-174、BG-174A、BG-4、BG-4L、pss BG-4.
(3)美国
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W.E.GIBBS设计第一台肺动供氧呼吸器。

1922年,W.E.GIBBS设计了飞机供氧供给阀。

14年后,这种技术才成熟。

1920年2月15日,批准j.w.paui设计的paui氧气呼吸器。

1968年,仿造德国生产出proto-ten2h氧气呼吸器。

(4)苏联
1928年,设计pkp2呼吸器。

1948年,马克耶夫卡机修厂生产pkk-2、pkk-1型氧气呼吸器。

1958年,定型为pkk-2m。

1978年,苏联矿山研究所和顿涅茨克矿山仪器厂,研制生产了p12型氧气呼吸器。

1980年,呼吸器科研联合生产体研制p30型氧气呼吸器。

1983年,又研制p33型氧气呼吸器。

(5)波兰
法赛工厂生产w70和w65型氧气呼吸器。

所占比例为50℅、40℅,德国产品占10℅。

大同、抚顺救护大队,都拥有此类产品。

(6)日本
1927年,设计川崎1型。

1952年,川崎7型推广。

1977年,川崎10型。

(7)中国
1953年,建立了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

随后又建立了重庆、西安、湖南等安全仪器厂。

五十年代,抚顺和重庆安全仪器厂生产了AHG-4型负压氧气呼吸器,在很长的时期内,是矿山救护指战员的主要个体防护装备。

八十年代,装备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以抚顺、重庆两家安全仪器生产厂家为代表,在原苏联P30和波兰w70氧气呼吸器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AHY-6型和AHG-4A型负压氧气呼吸器,并很快投入使用,使个人防护装备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生产氧气呼吸器的单位发展到10家以上,生产的十几个型号的正压氧气呼吸器,基本上都是在德国德尔格、美国布马林公司的产品为基础,派生的囊式和舱式。

4、正压呼吸器研制现状
1967年,美国布马林公司研制出呼吸仓式正压氧呼吸器。

1970年,设计出biopak60氧气呼吸器,因温度高,没有推广。

1985年,biopak240型正压氧呼吸器,增加兰冰,解决温度高的问题。

1993年,德国draeger公司推出BG-4正压氧气呼吸器。

2003年,pss BG-4型正压呼吸器。

1998年,日本川崎重工研制生产life gcm11型正压呼吸器。

2005年,波兰法赛研制生产w-2000型正压呼吸器,结构同BG -4相同。

1998年,山西虹安科技公司和美国、德国公司,联合开发了biopak240lw、BG-4、HAY240、 HY4、HAZ4系列正压呼吸器。

1998年,抚顺总厂HAZ4、HAZ4a、HAZ4b、HAZ4c正压呼吸器。

1998年,重庆安仪厂,同德国公司合资生产BG-4正压氧气呼吸器。

2008年,又同美国公司合作,生产biopak240r型正压呼吸器。

2001年,抚顺分院引进日本川崎重工技术生产kf-1型正压呼吸器。

5、救护装备情况
2002年,国家从国债资金中投资1.14亿元,为全国86支矿山救护队伍配备了正压氧气呼吸器2253台,备用氧气瓶641个,各类矿山救护车255辆。

2004年国家再次投资7703万元,为14个矿山救援基地和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配备了矿山救护车辆、移动气体分析工作站、正压
氧气呼吸器、CO2灭火装置等先进的救援装备。

2010年,国家投资4000万元,重点装备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平顶山基地。

主要装备有美国探地雷达、英国蛇眼探测仪、德国宝峨救生钻机、荷兰荷马特破拆装备、宿营车、装备车、生活保障车、发电机组、二氧化碳灭火装置、25吨吊车、灾区视频通讯系统等。

2011年,国家投资8.5亿,为开滦、大同、鹤岗、淮南、平顶山、芙蓉、靖远七个国家队配备德国宝峨救生钻机、英国利兹水泵、220吨起重机、装备车、载重车、通讯指挥车、灾区视频通讯系统、发电车、宿营车等。

2012年,国家再投资12亿,为14支区域救护基地配备交通、通信、检测、排水等设备。

6、矿山救护队培训
1952-1955年,煤炭部组织了8期矿山救护队长学习班,培训矿山救护指挥员400余名。

1981年各省都建立了矿山救护小队长培训中心,各矿山救护大队都成立了救护队员培训基地。

1982年在平顶山和抚顺矿务局设立了救护大、中队长培训中心。

两个救护队长培训中心共举办培训班几十期,培训大、中队指挥员几千人次。

7、国内竞赛
1987年9月,煤炭工业部组织了首届全国矿山救护比武,有34支矿山救护队共370人参加了比赛。

目前,全国共举办九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其中1987年、1990年、1997年、2001年、2006年,分别举办了第一、二、三、四、六届矿山救护比赛在平顶山进行。

其他分别是山东兖矿集团(2004年)、山西汾西集团(2008年)、国投辛集集团(2010年)、宁夏神华集团(2012年)。

8、国际竞赛
1999年,我国首次派团观摩了在美国举行的首届国际矿山救护比武。

2002年,平煤集团救护大队代表国家首次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矿山救护比武并取得了呼吸器席位竞赛第一名、矿山急救第三名的好成绩。

2004年,兖矿集团救护大队代表国家参加了在波兰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矿山救护比武,取得了团体项目第二名、呼吸器操作项目第二、三名的好成绩。

获得了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护比武的承办权。

2006年,由国家局主办、平媒集团承办,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取得团体第一,医疗急救、模拟救灾单项第一,呼吸器席位第二名的成绩。

2012年,平煤集团、国投辛集煤业集团代表国家第三次参加了在乌克兰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矿山救护比武,取得了呼吸器席位第一名和最佳专业奖。

建国以来,我国矿山救援队伍已经成为矿山行业安全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救护队员已经成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支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

五十多年来,矿山救护队一直参与制定矿山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深入矿井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查工作。

从事矿井超限瓦斯排放、突出矿井和煤层震动性放炮、已封闭火区的锁风探查与启封、矿井或区域反风演习和其他一切需要佩带呼吸器进行排除事故隐患的工作。

进行矿井内外因火灾的灭火和封闭火区作业,处理瓦斯煤尘爆炸、矿井透水、冒顶等灾害事故。

9、抢险救灾
1960年,山西老白洞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

1990年,黑龙江鸡西小恒山煤矿发生皮带着火事故,死亡79人。

2001年,贵州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2人。

2001年,广西南丹发生透水事故,死亡81人。

2002年,黑龙江鸡西城子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4人。

2004年,陕西铜川煤业集团陈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

2005年,辽宁阜新煤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4人。

2005年,新疆阜康市神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87人,找到65人,18人下落不明。

2013年,3月29日、4月1日,吉林通化煤业集团八宝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2人,其中救护队员21人,第一次爆炸6人,第二次爆炸15人,救护队员来自三个救护中队。

同时,建国以来,在各类抢险救灾过程中,有510多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救护队在处理非煤矿山事故中,表现突出。

1976年,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平顶山、抚顺、大同等13支矿山救护队457人接到命令火速赶赴地震灾区进行抢险救灾。

特别是在一切通讯联系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开滦救护大队队员驾驶矿山救护车及时赶到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人汇报了震中位置和震情的情况。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平顶山、晋城等矿山救护大队赶到灾区,抢救出汉旺镇新平磷矿被困多日2000多名矿工和上万名群众。

1988年,江西丰城、萍乡、洛市、乐平等8支救护队100多名指战员抢救江西南昌老福山地下商场的特大型火灾事故。

1990年,华莹山、达竹和平顶山矿务局救护队扑灭郑州铁路局安康铁路分局梨子国铁路隧道油罐列车火灾爆炸事故等。

二、事故案例
河南省梁洼矿务局许坊矿火灾事故处理
1980年10月份,河南省梁洼煤矿许坊煤矿一采区皮带液压联轴节摩擦,引起巷道火灾,火势在风流的作用下迅速蔓延,造成在16091工作面的65人生死不明。

一、事故经过
瓦斯检查员检查时,从进风大巷来到皮带下山,沿进风巷道进入采区变电所,准备到轨道下山检查气体,当打开变电所风门时,浓烟滚滚,意识到皮带下山发生火灾,立即采取措施:。

1、打开进风大巷的2(A)道风门,减少风量。

2、打开皮带下山的2(B)道风门,形成区域反风系统。

3、通知矿井调度室,发生火灾事故的地点。

二、自救互救
1、沿进风、回风侧外撤。

2、通知矿井调度室灾。

3、在采面机巷里,挂了一道风帘。

4、沿采面机巷、风巷、轨道下山撤出。

三、处理经过
1、在靠近皮带下山(D)点,建1到临时风障,将原进风大巷恢复。

2、在靠近变电所与轨道下山的下侧,建1道临时风障,扩大新鲜风流面积,为确定火源地点做好准备。

3、从变电所到皮带下山,往上到(B)道风门,没有发现火源;又往下侦查,在20米位臵发现火源。

并进行封闭。

4、在靠近工具房与轨道下山的下侧,建1道临时风障,缩短救护队在灾区的距离。

5、从工具房到皮带下山,往下没有异常情况,往上发现火源,并立即封闭。

6、缩小火区范围,在火源两端进行封闭后,又建立了带门的防爆墙。

7、隔一段时间后,救护队再次前往,在轨道下山与总回风巷处,建1道临时风障,保证直接火时,火区的瓦斯含量与2℅.启封火区后,从进风侧进入,2个水枪一前一后交错前进,将火源、高温点一次解放。

四、风流变化原因
1、打开2(A、B)道风门,形成区域反风系统,减少了进风量。

2、应在打开(A、B)道风门后,条件具备时,在(C、D)处,各建1道临时锁风设施。

3、减少风流后,火源有一个热量聚集的时间,高温浓烟膨胀后,向上扩散,形成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4、这个事故被很多教材、汇编采用,作为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成功的区域性反风案例。

五、抢救体会
1、区域反风作用.如果运用合理,效果会更加明显。

2、检查员遇事头脑清醒,处理果断。

3、检查员精通业务,环境熟悉,方法正确。

4、矿工自救互救积极,措施得当。

5、救护队逐段恢复,稳打稳扎。

6、快速启封,一气呵成。

平顶山矿务局十一矿瓦斯爆炸事故处理
1993年5月8日1时22分,十一矿己七采空区己16-1717071风巷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在整个采区作业的113名矿工中,有64人脱险,10人受伤、39人遇难。

己16-17~17071风巷11人,己16-17~17060采面22人全部遇难。

一、矿井概述
该矿于1979年1月投产,生产能力60万吨/年。

发生事故的己七采区使用滑坡采煤法。

通风方式为中央副井进风,边界风井抽出。

发生事故的己七采区有1个滑坡采煤工作面(己16-17~17060),2个掘进头,(己16-17~17071机、风巷)和2个开拓头(己七下延皮带下山、-450m泄水巷)。

己16-17~17071风巷标高375m,设计长度510m,4月7日开工,事故发生时已前掘193m。

二、事故经过
5月8日零点班,己七采区出勤113人,其中己16-17~17071风巷掘进三队12人,己16 -17~17060采煤工作面22人,机电队15人,维修队10人,瓦斯检查和勤杂工27人,其它开掘工作面27人。

1时22分,掘三队队长刘培学在己16-17~17071机巷第一台溜子处理漂链时,向矿调度室作了汇报。

李跃民、机电工刘文立,也分别向矿调度室作了相同性质的汇报。

三、处理经过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我们大队共调集了五个中队、参战46个小队次、478人次。

指战员们冒着45℃的高温,在巷道垮落的恶劣环境中,搬运遇难矿工39人,救出遇险矿工28人,排放瓦斯52小时,处理巷道冒顶30余处。

1、建立抢险救灾总指挥部
由矿务局副局长张玉栓、总工程师黄国纲、救护大队长蔡东玉负责。

制定出抢救措施:○1全力以赴抢救遇险人员;○2对灾区进行侦察,注意CH4、CO、O2的浓度及通风设施的破坏情况,发现火源立即扑灭;○3为了防止扩大事故,侦察确认已经牺牲的人员,待通风后再进行搬运。

2、对灾区全面侦察
5月8日,直属中队出动2个小队19人直赴事故矿井,于2时
20分,第一批22人(其中矿辅助队3人)下井。

沿皮带下山到靠近事故地点,分为两个探险小队,对己16-17~17071风巷、机巷进行侦察,其余人员在基地待机。

在己16-17~17071风巷口,气体浓度是:CH4>10%、CO为8%、温度45℃,发现1名遇难矿工。

80m处,发现3名遇难矿工。

前行30m,在矿车旁发现1名遇难矿工,又前探40m,发现2名遇难矿工。

共发现7名遇难人员。

第二探险小队对机巷进行检查。

组织力量第二次对风巷进行全面侦察,在巷道迎头发现2名遇难人员,有2人没有找到。

2时50分,二中队的2个小队23人,到受到波及的己16-17~17060采面,从机巷进入30m处发现1人遇难。

气体浓度是:CH4为1%、CO 为0.003%、温度34度。

前行40m又发现2人遇难。

又前行100m又发现1遇难者。

将发现的4名遇难人员抬到2号风门外。

另1个小队到掘进一队、二队的工作地点,把27名矿工组织起来,准备好自救器,迅速地撤离危险区。

接着,在绞车房,发现1名遇险人员,佩戴呼吸器交给矿方。

3时05分,三中队2个小队28人,对己16-17~17060采面风巷进行侦察,从轨道下山进入风巷280m处,发现巷道受爆炸破坏而发生冒顶。

12个小时处理完两处冒顶巷道后,又遇巷道严重冒顶,人员无法通过。

在发生事故后80分钟内,调集了3个救护中队的6个救护小队,共70名救护指战员,分三批下井侦察,从灾区中抢救出遇险矿工1名、引导出矿工27人、抬运遇难人员5名及探明遇难人员14名。

3、排放瓦斯
○1先排放己16-17~17071风巷瓦斯,恢复巷道通风。

○2封闭己
17071机巷。

16-17~
5月8日四点。

直属中队、三中队、六中队各出1个小队进行排放瓦斯工作。

9日9时,顺利地完成了排放任务。

直属中队、三中队、五中队各出1个小队,查找遇难人,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奋战,将11名遇难矿工找齐,并运到1号风门以外。

处理己16-17~17060采面
指挥部决定:○1集中力量处理采面主4斜巷及回风巷中的冒顶区。

○2恢复皮带、溜子运转。

○3组织人员安装水泵,排除主2及主3巷口
淹水。

○4已
恢复
的巷
道进
行维
修。

9日四点班,调集8个小队103人,对己16-17~17060采面风进行重点突破。

2个小队查找遇难人员和处理冒顶。

6个小队分三班处理主4巷道中的冒顶。

首先,直属中队1个小队在主4冒顶处发现4
名遇难者,他们翻过主4的冒顶区,爬到副8副7巷道下口,又找到2名遇难人员;接着,三中队的2个小队也来到副1、副2、副3间小巷,找到2名遇难矿工;又在副7巷道内发现8名遇难人员;二中队的1个小队,在采面风巷冒顶处发现1名遇难者。

10日15时,机巷局扇开始运转,工作面恢复通风,水泵排水。

发现遇难人员32名,还有7人下落不明。

11日,三中队1个小队在采面副8斜巷排放瓦斯,处理冒顶,找到3名遇难人员,直属中队2个小队在机巷机尾发现1名遇难者。

12日,排放瓦斯、处理冒顶和寻找遇难人员。

在采面机巷水泵吸水坑内发现1人。

至此,还有2人下落不明。

14日,由矿方组织二个维修队,在主2斜巷从机巷向上20m处发现1遇难工人,又在主2斜巷维修至机巷以上40m处,发现最后1个遇难矿工。

四、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现场勘查取证,认定这次事故为瓦斯爆炸事故。

爆源点在己16-17~17071风巷距迎头60~70m的位臵,主要原因是:
1、己16-17~17071风巷部分风筒连接不合格。

易脱节,漏风严重,造成风量不足、风速低,至放炮后有时不能及时将瓦斯稀释排出,出现瓦斯聚积,达到了爆炸界限。

2、己16-17~17071风巷在掘进过程中,部分巷道顶部三角区域的煤脱落,梁上的高冒区形成瓦斯聚积。

3、放炮后有残炮存在,为处理残炮,放炮员准备第二次放炮。

联炮前,放炮员用放炮器放电试验放炮母线的导通情况,在试验时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4、瓦斯防治制度执行不严,如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五、经验与体会
1、井下工人防灾意识强、汇报及时。

2、启动救灾程序快、组织机构健全。

接到事故报告后,下设现场抢救、后勤医疗、事故调查、政治思想组。

3、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协调指挥果断。

大队长是现场抢救组的主要负责人,在方案的确定、实施,调动和指挥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技术措施正确、主次分明。

这次事故之所以能迅速、安全的处理,侦察,排放、封闭、恢复。

3、指挥员深入灾区,带头参加救灾。

副大队长连续奋战16个小时、总工程师经过10几个小时查找,三中队支部书记彭春波已50多岁、二中队长王云江等。

每次出动,各中队都有指挥员带领,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河南省韩庄矿务局二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9年8月24日17时,平顶山市韩庄矿务局二矿发生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4人受伤,多人遇难。

1、矿井概况
韩庄矿务局二矿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境内,1996年投产,年设计能力21万吨。

为低沼气矿井,矿井通风为中央边界压入式,井下有8个自燃火区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

2、事故发生过程
8月24日4点班,有59人在250采区工作。

其中通风科1人,7名救护队员。

16时50分,突然停电,救护队负责人到变电所汇报情况,16时58分左右,矿井恢复供电,主要通风机开始供风。

17时左右,采区先后突发两声巨响,井下瞬间烟雾弥漫。

3、救援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矿井形成自然通风,矿方安排人永远恢复了被破坏的一贯眼风门,风流路线为:运输大巷→250轨道下山→二贯眼→250机巷→皮带下山→主风井。

从24日至26日,县、区3个救护队陆续侦查到250机巷下十几米处,救出3名遇险人员和25名遇难人员。

26日,主要通风机恢复正压通风,检查副斜井回风流中CO:0,CH4:为0.1%;随后逐渐升高并有黄烟涌出;
27日,CO:120ppm。

为防止火势扩大,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井下重新处于自然通风状态。

27日至28日,区、县救护队分别在二贯眼以里机巷和轨道巷中,建造1号、2号板闭;在轨道下山安装一台11kw的局部通风机并启动供风,。

29日,救护大队2个小队对巷道的支护、冒顶、有害气体、温度、烟雾及火区情况进行全面侦查。

检查气体情况为:
轨道巷冒顶处:CH4为1.5%、CO为1400ppm、T为38℃。

2504火区板闭处:CH4为0.5%、CO为120ppm、T为45℃。

2502泵房处:CH4为1.0%、CO为4200ppm、T为43℃。

先恢复2504火区以外风,保证安全救护。

具体措施是:在2504火区密闭的里侧设上水幕,再建一道板闭,控制火区进风;然后积极处理轨道冒顶,寻找遇难人员。

29日四点班,救护队撬开3号密闭一块板子准备检查时,高温浓烟瞬时大量涌出,烟雾蔓延到变电所附近,人员立即撤到250平台,救护队将拆掉的板子强行复位。

30日八点班,救护大队在2504风巷建3号密闭和设臵水幕,并在密闭的外侧挂上风障,防止漏风。

然而,由于巷道的压力大,造成裂隙较多,一部分风量进入火区,使火势扩大。

在建造4号密闭时,3号密闭附近的CO浓度到大8000ppm,T为68℃。

31日,利用局部通风机排放有害气体,准备处理冒顶。

当风筒口接近2504风巷口时,大量的烟雾从4号密闭上方的裂缝往外涌出,在较短时间内,二贯眼以里近百米巷道内充满烟雾,CO浓度升高。

(1)开启主要通风机,改正压通风为负压通风,并适当控制风量,以利于减小火区压力,解决烟雾往轨道巷涌出的问题;
(2)密切监视2504火区,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直接灭火,解除后患;
(3)利用11kw局部通风机供风,继续处理轨道巷冒顶,由三贯眼进入机巷后,摸清2504溜煤眼冒顶及火区情况。

(4)加强火区检查,及时注水,防止复燃。

9月1日7时37分,主要通风机开启,将风量调整到420m3/min 左右。

八点班,检查2504风巷气体:CO为900ppm、CH4为0.5%。

打开
3号密闭进入灭火。

2日八点班,在轨道巷将第一个冒落区贯通,发现并就出2名遇难人员。

3日八点班,采取倔小巷、架套棚等方法,沿轨道巷向前推进。

对机巷和掘进头进行了侦查,在风门外侧冒顶处和掘进头发现6名遇难人员。

检查有害气体浓度:混合气体10%以上,CH4为6%,T为38℃。

4日八点班,由于个别救护队失职,导致2504火区冒顶下部烟雾增大,机巷中CO达到600ppm,正在恢复机巷设备的人员撤离现场。

控制火势后,通过冒落区,到达机巷绕道内,发现4名遇难人员。

将主攻路线转到轨道巷方向,继续沿轨道巷向采面方向处理冒顶。

(1)将风筒由二贯眼接到250机巷排放有害气体,处理冒顶;
(2)恢复机巷设备运转,清理冒落物;
(3)继续灭火。

6日至8日,控制2504火区,将风筒拉到轨道巷继续排放瓦斯,发现3名遇难人员。

9日,火区又出现变化,皮带巷风流中CO达到260ppm,机巷中CO达到620ppm。

10日5时47分,副斜井底变电所发现明火,人员全部撤出。

救护队到110变电所,11日处理完毕。

12日4时20分,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再次停止运转,到13日1时05分,主要通风机恢复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