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操作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ad52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f.png)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操作标准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腕关节附近)发生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为了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通常需要进行夹板固定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的操作标准。
1.骨折部位检查:在进行夹板固定操作前,首先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骨折部位。
通过触诊和X线片,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包括背侧骨折、腕关节内、外或行程式骨折等。
2.术前准备: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材料和夹板。
确保环境整洁,保持手术器械的消毒和无菌。
3.局部麻醉: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可以选择常规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
4.患肢准备:在骨折部位消毒后,需要对患肢进行准备。
包括刮剃患肢周围的毛发,用消毒溶液对患肢进行清洗。
5.夹板选择: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
常用的夹板有石膏夹板和塑料夹板。
石膏夹板适用于简单的骨折,对于复杂骨折,可以选择塑料夹板。
6.夹板固定:夹板固定操作的目的是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背侧骨折,可以选择手掌侧夹板;对于内侧骨折,可以选择反对侧夹板;而外侧骨折则需要行程式的夹板固定。
7.夹板调整:在固定夹板之前,需要对夹板进行调整,确保骨折部位得到适当的支撑和稳定。
调整夹板时要注意不要使夹板过紧或过松,以免进一步损伤患肢。
8.夹板固定:调整好夹板后,将其固定到患肢上。
用绷带或者胶带将夹板牢固地固定在患肢上,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9. X线检查:固定好夹板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骨折部位的正确定位和夹板的有效固定。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调整和再固定。
10.术后护理:完成夹板固定后,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包括定期更换绷带或者胶带,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患肢碰撞和承重。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操作的标准主要包括骨折部位检查、术前准备、局部麻醉、患肢准备、夹板选择、夹板固定、夹板调整、X线检查和术后护理。
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d9dd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8.png)
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采用手法复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复位是指将断裂的骨片准确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手法复位方法。
1. 手法按摩: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并有助于促进骨折位置的复位。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片的位置,采用适宜的按摩手法进行复位。
2. 轻柔拉伸:在一些骨折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和韧带可能会受到拉伸,阻碍骨折位置的复位。
中医师会使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拉伸,以松弛肌肉和韧带,有助于更好地复位骨折片。
3. 中医拨正:中医认为,通过骨折断端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牵引,可以实现骨折片的复位。
中医师使用特定的拨正手法,通过施力的方向和力度,帮助断端复位,从而促进愈合。
4. 骨力复位:骨力复位是一种直接的手法复位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骨折的情况,使用手指或特殊的刺激器对骨折位置施加压力,以帮助骨折片复位。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手法复位方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骨伤科医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复位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最合适的复位方法。
此外,复位过程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控制和安全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包括手法按摩、轻柔拉伸、中医拨正和骨力复位。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恢复骨折的正确位置,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
在接受治疗时,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并注意安全和舒适度。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bdb9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e.png)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11%。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正骨方法治疗,很少采用手术固定处理。
不论骨折粉碎与否,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全面理解正骨要领,采用以下治疗步骤,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血肿内麻醉虽然在伤后1~2小时内复位较易成功,有些甚至可以不用局麻,即可复位或基本矫正。
但疼痛会造成患者恐惧,甚至影响复位效果,所以应当使用麻醉,最简单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5%利多卡因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约1~2分钟左右,将血肿内血性液抽出,既起到麻醉作用,又减轻局部肿胀。
X线检查结合触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将理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后世又称为正骨八法。
强调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
若想取得闭合复位的成功,单纯依赖X线透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在复位前认真分析其创伤解剖和受伤机制。
在复位中熟练的运用手的感觉,如台阶感、上下端对比、骨端摩擦感、稳定感,把X线检查所见和手的触诊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运动的立体概念。
充分运用正骨八法,才能得心应手。
手法复位首先,麻醉后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屈肘90度。
其次一助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腕及拇指,另一助手握住肘部拔伸2~3分钟,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弯曲。
第三步术者在桡骨远折端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可闻及咔嚓音。
第四步保护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即可达到解剖对位。
复位过程完成后,即进入外固定阶段。
外固定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是具有可塑性、韧性和弹性的自然材料,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
能通过压垫的杠杆作用及肌肉收缩运动,矫正骨折的成角和侧向移位。
随时间调整布缚带松紧度,观察方便。
缺点是复诊次数较多。
小夹板固定步骤:首先复位后松松缠上3~4层绷带。
第二步放置胶布条固定压垫。
改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3例体会
![改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3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b46ad02763231126edb1197.png)
能 ; 良: ② 骨折 移位 在 0 3m 以 内 , 关 .c 腕 节外 观正常 , 腕关节功能基木 正常 ; ③差 : 骨折移 位在 0 3m 以上 , 关 节外 观 呈 .c 腕 “ 餐叉” 畸形 , 述标 准 评定 , 1 根 优 3 2例 ( 8 6 % ) 良 17例 ( 8 8 % ) 5 6 .1 , 4 2.7 , 优 良率达 9 . 8 ; l 7 1 % 差 4例 ( . % ) 1 2 8 ,2 例差 者均为 8 0岁 以上患 者 , 因害 怕疼 痛
资料 与方法 20 年 8月 ~ 0 8年 9月 收治桡骨 01 20
远 端闭合性骨 折患 者 5 3例 , 13例 , 1 男 8 女 3 0例 ; 3 左手 2 1 , 0 例 右手 2 6例 , 9 双侧 1 ; 6例 4 0岁 以下 ( 4 含 0岁 ) 9 12例 ,0岁 4 以上 3 1例 。所 有患者 复位 前 均摄 桡骨 2 远 端正侧位 片 , 证实 为桡 骨远骨 折 , 骨折 远端 向桡背侧移位 , 复位固定后均马上再 次摄 片复查 。所有患 者均 进行 随访 , 随访 时间 3—1 5个月 , 平均 9个月 。 复位方法 : 仔细 阅读 x线 片 , 准备好 大小合适 的桡骨远 端夹 板 , 患者 平仰 位 , 患肩外 展 9 。 屈 肘 9 。 前臂 旋前 , 0, 0, 手心
改 良手 法 复位 小 夹 板 固定 治疗 桡 骨 远 端 骨折 5 3例体 会 1
端牵开后 , 首先矫 正掌 背侧 移位 , 者两 术
焦秋里 周 景 国 164 辽 宁大 连 市 旅 顺 口 区 中 医 医 院 10 1 骨 伤 科
移位 , 骨折解 剖复位 , 治疗 目的是恢 复关
手拇 指在背侧扣住远折端 , 其余 4指 在掌 侧顶抬近折端 , 速极 度使 腕关节 掌 屈 , 快 纠正前后移位 , 顺势在牵 引下将前 臂旋 前 中立位 , 双手 拇指 在挠侧 扣住 远折 端 , 余 4指在尺 侧 顶抬 近折 端 , 正挠 偏 移位 。 纠 触摸骨折处 。一 般 1次可 复位 成 功。若 骨折 处畸 形 纠正 不 彻底 , 可重 复 上 述 步 骤, 直至复位 成功 。维持 有效 的牵 引 , 外 敷 中药小 夹板 捆扎固定 , 注意尺侧板不 要 超过腕关 节 , 而桡侧 板应 稍超 过腕 关节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4f993f0975f46526d3e1ab.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发表时间:2014-08-04T08:56:5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苏长生[导读] 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行骨折端石膏外固定,这时术者一定不能松开双手。
苏长生(河北省泊头市医院骨科河北沧州 062150)【摘要】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特别是中老年人外伤后患此病机率更高,这与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有直接关系。
对于它的治疗,目前大多数基层临床骨科医生仍采用中医骨折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我本人在20余年的骨科临床工作中使用此方法治疗过很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愿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85-02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20例,女55例;年龄6~90岁,平均52.3岁;左侧57%,右侧43%。
致伤原因:跌倒致伤61例,交通致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
我们使用“人名分类法”,其中Colles骨折57例,Smith骨折12例,Barton骨折6例。
按AO分类法,A型:52例 B型:16例;C型:7例。
其中开放骨折4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至治疗时间为1~3天,治疗前我们均行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全部采用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2治疗方法首先,患者就诊后,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全身情况允许后,观察患者腕部的畸形情况,初步判断患者骨折的类型,然后让患者行腕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确定患肢是那种类型的骨折,然后再确定采取何种手法整复方法。
如为开放性骨折,大部分为骨折端刺破皮肤所致,一般伤口不会太大,可先给予伤口彻底清创后,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缝合或直接纱布覆盖,然后再实行骨折手法整复。
如为老年患者,可给予骨折处血肿麻醉,用1%利多卡因5~10毫升注入骨折端血肿内,待麻醉成功后,再给予骨折手法整复。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1821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
主要多发于两个人群: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前者是由于运动或交通引起的高能量损伤,并常合并软骨、韧带损伤;后者是老年人群中,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会造成桡骨远端骨折。
那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呢?桡骨在整个手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桡骨远端骨折在手腕部位,主要是在关节面3cm内骨折。
在松质骨与致密骨交界处,切面呈四边形。
骨皮质薄弱,结构薄弱。
骨折后易发生松质骨塌陷、皮质骨压碎和桡骨缩短。
更容易发生在中老年和经常运动以及跌倒后手接触地面的人。
桡骨远端骨折会导致手腕严重疼痛和肿胀,手腕畸形等。
如发生桡骨远端骨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西医的治疗方法是:石膏或外固定板闭合复位;腕带外固定用支架;切开复位固定等。
我院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临床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如下:1 .正骨手法: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探索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其正骨手法在治疗中最为常用,桡骨远端骨折伤后其症状为骨折、脱位、筋伤。
经正骨使骨折后脱位的部分复位,再加药膏类进行敷治,90%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2 .内治法:主要是通过内给药来治疗全身,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择药物。
但重点应放在脏腑、经络、气血、筋骨上。
它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在血肿形成的早期,主要因素是发作,中期和营是主力,后期主要是补益气。
3.外治:外治是指对受损部位的处理,使用纯中药成份的膏药对受损部位贴敷。
成效也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结合上述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可在3-4周内可实现临床治愈,多数患者通过传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经过药物和手法的治疗之外,同时搭配康复运动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康复治疗1. 功能锻炼(1)早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复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注意事项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cd1f9e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2.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注意事项一:要知道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
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
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
阳江市中医院骨三科(骨关节病科)陈大乐二:分类: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
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
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Colles骨折。
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
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
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三.临床表现:受伤后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
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
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注意正中神经有无损伤。
四.诊断:可行X片检查以明确诊断: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
伸直型者桡骨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
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
屈曲型骨折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
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应做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质疏松情况。
五.并发症:1.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骨折不愈合等。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巧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f393e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1.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巧
1. 哎呀呀,你知道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关键第一步是什么吗?就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得先精准判断骨折情况呀!比如小明那次桡骨远端骨折,医生就是仔细查看后才开始复位的呢。
2. 嘿,复位时的力度把握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多了少了都不行。
我记得有个病人复位时,医生那恰到好处的力度,就像舞者的舞步一样精准。
3. 哇哦,角度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呀!你想想看,要是角度不对,那不就像射箭射偏了一样嘛。
上次老张的复位,医生就特别注意角度,效果那叫一个好。
4. 可不是嘛,牵引可是个技术活呢!这就好像拔河比赛,要掌握好节奏和力量。
有一次看到一个医生牵引得特别到位,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船长掌控着船的方向。
5. 哎呀呀,固定这一步也不能马虎呀!好比给宝贝盖上保护罩,得稳稳当当的。
之前小李复位后,那固定得可严实了,让人特别放心。
6. 你说,后续的观察是不是也很重要呀?这就跟照顾小婴儿一样,得时刻留意。
有个病例就是因为医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效果才那么好呢!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真是处处都有技巧,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12bd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2.png)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复位手术。
在手术中,复位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
以下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的介绍。
1. 桡侧切开法
桡侧切开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复位手法。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会进行桡侧切开,然后通过切开口将桡侧肌腱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各种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2. 背侧切开法
背侧切开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复位手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背部进行切开,并将桡骨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3. 关节镜下操作
关节镜下操作是一种比较新颖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通过小孔径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对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时间也更短。
无论采用哪种复位手法,都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此外,在手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帮助骨头更好地愈合。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在手术中,采用不
同的复位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医生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且患者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800d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2.png)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分析
为了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我们对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首先,我们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和复位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
骨折类型有背侧截骨型、侧向远端骨折型和桡骨头骨折型。
受伤机制以跌倒为主,占55%。
手术方式以近端桡骨钉内固定为主,占70%。
手术时间在1-3小时之间,手术难度较高,其中5例患者需要行间歇放血术。
接着,我们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评估。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
良好,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恢复率分别为90%、95%和98%。
患者的手部功能逐渐恢复,疼痛减轻、手部活动能力提高、手指活动正常。
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如切
断动脉、肌肉肌腱损伤等。
最后,我们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及手法复位治
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需要严格掌
握手术的时机、方法和技巧,避免出现手术失败和并发症的情况。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治
疗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图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图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d446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1.png)
图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理解,有助于正确的治疗。
(图2-1)图2-1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桡骨远端骨折,若有移位,意味着一侧的深筋膜撕裂,失去了“软组织夹板”的作用。
(图2-2,图2-3)图2-2 Colles骨折后软组织损伤示意图图2-3 Smith骨折后软组织损伤示意图完全性骨折,往往由于剪切力所致,需要手术治疗。
(图2-4,图2-5)图2-4 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A.完全性骨折;B.不完全性骨折图2-5 Barton骨折A.掌侧;B.背侧除了上述成人典型的骨折类型,还有桡骨中央压缩骨折、青枝骨折、儿童骨骺骨折Salter-HarrisⅡ型等。
(图2-6~图2-8)图2-6 桡骨中央压缩骨折图2-7 桡骨远端青枝骨折(一)图2-8 桡骨远端青枝骨折(二)A.正位片;B.侧位片复位参数桡骨远端的复位参数主要有三个,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
(图2-9)图2-9 桡骨远端的三个重要复位参数A.桡骨高度:1~1.5cm;B.尺偏角:20°~25°;C.掌倾角:10°~15°麻醉麻醉:血肿内麻醉(图2-10)。
图2-10 血肿内麻醉回抽发现血液,表示进入骨折断端,一般打入3ml即可,麻醉效果优良手术要点1.拔伸牵引,折顶侧按(图2-11):先由两位医师对抗牵引,纠正桡骨短缩,根据X线片施加合理的牵引力度。
如果是Colles骨折,以牵引第一掌骨为主。
图2-11 拔伸牵引,折顶侧按示意图充分牵引后,由第三位医师纠正前后移位,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先加大畸形、顶住一侧皮质,然后复位。
2.目标形态:蓝线表示目标轴线,红线作为参考线,注意在复位过程中、石膏未坚固前始终保持这个位置。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经皮穿针技术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经皮穿针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381b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0.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经皮穿针技术体位及术前准备:•臂丛麻醉;•平卧位,患肢平放于床旁的可透视托架上;•C形臂等影像监视。
手术技术:•克氏针于背侧撬拨恢复掌侧倾角:自背侧进针,针尖朝向远端,与手掌平面成45°左右,向骨折线内置入一枚1.5mm克氏针,撬拨复位掌侧倾角:进针位置可通过透视观察骨折线确定。
克氏针进针方向应同肌腱走行方向平行,可减少对肌腱损伤。
克氏针接触骨面后沿桡骨背侧皮质滑动,直至针尖键入骨折线。
撬拨与牵引联合,复位骨折块:手法牵引,通过韧带整复作用,恢复桡骨长度;同时采用克氏针撬拨,恢复桡骨远端骨折块的解剖位置,恢复掌倾角,至少>0°;注意恢复掌倾角的同时,尽量使掌侧和背侧皮质的接触,否则取出克氏针后可能再次移位,不能因为过度追求掌倾角的恢复,而造成骨皮质分离或接触不良,影响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
•克氏针透过近端对侧皮质,维持骨块的复位。
•应用同样的技术在桡骨远端背侧置入另一枚克氏针,两枚克氏针形成一个平面,联合复位。
克氏针于桡侧进针恢复尺偏角:从桡骨茎突骨折线进针,撬拨桡骨茎突一侧,恢复尺偏角,角度≥22°。
克氏针透过近对侧皮质,维持骨块的复位。
采用另一枚克氏针从桡骨茎突进针,固定骨块。
•检查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如果下尺桡关节存在不稳,则应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或者固定尺骨茎突的骨折。
•将露出皮肤的克氏针剪短,弯曲末端,无菌敷料覆盖。
•术后处理:石膏或夹板辅助固定;术后疼痛减轻后早期开始手指的屈伸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消肿;复查X线片,6周左右拔除克氏针;拔除克氏针后逐渐开始腕关节的活动。
经验与技巧:•患者的选择:经皮穿针技术适用于没有严重粉碎和没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如果背侧粉碎明显,因不能获得良好的支撑,容易导致骨折塌陷。
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同样容易导致骨折塌陷。
桡骨茎突骨折可使用拉力螺钉固定,因为肱桡肌的牵拉会使克氏针弯曲,骨折再次移位。
关节内骨块很难通过经皮穿针复位和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66e3b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f.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拟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分型: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概述】是桡骨远端3cm以内的伸直型骨折,临床上很常见。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常伴旋后畸形、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诊断】①.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
②.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
③.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a.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b.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亦消失;c.桡骨长度缩短,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
④.必须与屈曲型骨折相鉴别,后者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治疗】绝大多数可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
①.无移位骨折可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②.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复位完毕后用短臂石膏托,腕关节略掌屈与尺偏。
如肿胀消退明显,可更换功能位石膏托。
③.复位后位置不良的年轻患者,或骨折涉及关节且难以复位时,可手术切开内固定或应用骨固定器治疗。
④.对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影响前臂旋转活动者,考虑手术治疗。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概述】是指桡骨远端2.5cm以内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者。
致伤机制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摔跌时手背着地。
【诊断】①.典型外伤史(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
②.其临床表现与Colles骨折相似,诊断多无困难。
③.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④.结合X线片即可作出诊断。
注意有无并发神经及肌腱损伤。
诊断方法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查体及X线检查可确诊。
【治疗】①.无移位骨折,可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②.有移位者,可先行闭合复位;③.复位失败或不稳定性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dae64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6.png)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会因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基本步骤:
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手术暴露:在手腕背部做一个小切口,暴露桡骨远端骨折端。
4. 骨折复位:使用牵引、撬拨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
将内固定物固定在骨折端,以保持骨折的稳定。
6. 检查固定:在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端的位置和固定的稳定性。
确保骨折端对齐良好,固定牢固。
7. 关闭切口:冲洗切口,逐层缝合,以关闭手术切口。
8.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给予适当的止痛和抗感染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指导,具体的手术操作可能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如果你对具体的手术步骤有更多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骨科医生。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c464467c1eb91a37f1115c33.png)
桡骨远端骨折1.定义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 ~75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
2.诊断依据2.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2症状体征伤后腕部疼痛并迅速肿胀,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1/3,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做握拳动作时疼痛加重,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畸形不明显;暴力重,Colles骨折移位严重者,腕掌侧隆起,而其远侧向腕背侧突出,从侧面可见典型“餐叉样”畸形。
移位严重的Smith骨折呈“锅铲样”畸形,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Barton骨折较少见,属于关节内骨折,伴有掌侧和背侧腕关节半脱位和脱位,骨折端有时可触及移位的骨折块。
2.3影像检查X线检查即可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并可作为复位的依据。
常规摄腕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典型的Colles骨折移位表现为以下几点: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侧移位;骨折处向掌侧成角;桡骨缩短,骨折处背侧骨质嵌入或粉碎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正位片示尺偏角小于200,侧位片上示掌倾角小于100。
典型的Smith骨折X线片表现是桡骨远折端连同腕骨向掌侧、近侧移位,尺骨茎突可发生骨折。
很少有嵌入骨折,掌侧骨皮质常有粉碎骨折块,骨折块旋转,桡骨缩短。
Barton骨折典型X线表现为骨折位于桡骨远端背侧缘或掌侧缘,骨折块较大时常与腕关节一起向掌侧或背侧半脱位。
X线片上常见合并有尺骨茎突骨折,骨折的尺骨茎突不同程度的分离,严重者向桡侧移位。
3.骨折分型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1
.
病例2
.
病例3
.
病例4
.
病例5
.
病例6
.
病例7
.
病例8
.
病例9
.
病例10
.
病例11
.
病例12
.
功能锻炼
固定时 手指及关节主动伸曲活动,前臂大小云手、 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抬举练习,禁止前臂 旋转。
解除固定后 腕屈伸及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
桡骨远端解剖
.
.
骨折原因及分类
●伸直型骨折 (Colles骨折)
跌倒:手掌着 地, 远端背桡侧移位
●屈曲型骨折 (Smith骨折)
跌倒:手背着地, 远端掌尺侧移位
●纵斜型骨折 (Barton骨折)
跌倒:手掌或手背着地, 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骨折, 远端向掌或背侧 移位
.
BARTON FRACTURE(背侧缘)
.
3、辅助检查:
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 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 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 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 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 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 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 远端骨折块旋后。
.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整复与固定 手法整复应根据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
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 利于功能恢复为原则。稳定性骨折复位后骨折端 不易再移位,应采用腕关节伸直位固定,有利于功能 恢复。对于移位骨折,整复后维持牵引,用4块夹 板超腕关节固定。
.
整复前准备
物品准备
.
体位
.
整复(伸直型)
.
单人复位法(伸直型)
提按复位法:适用 于老年患者,骨折 累及关节,粉碎骨 折病人。
倾斜20-25°。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桡骨远端骨骺1岁出现,18-20岁闭合。
.
尺侧倾斜角:桡骨 下端外侧的茎突, 较内侧长1.5CM, 故其关节面向尺侧 倾斜20~25度。
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 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 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 节面向掌侧倾斜为10~ Leabharlann 5度。端提、与挤捏.
单人复位法(伸直型)
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 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 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 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 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 骨折即可复位。
.
双人复位:牵抖手法
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 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 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 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 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 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
单人复位
.
双人复位:牵抖手法
.
手法操作时注意事项
术前仔细读片,准确判断骨折类型与移位 方向。
术前仔细检查有否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 室压力。
而复合”的道理,要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 离,充分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 骨端长度。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 侧方移位。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 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
.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以夹 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棉花、棉垫、绷带等辅 助材料组成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 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棉压垫对骨 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
.
BARTON FRACTURE (掌侧缘)
.
COLLES FRACTURE(伸直型) 餐叉样畸形
.
SMITH FRACTURE(屈曲型) 锅铲样畸形
.
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骨骺分离
.
COLLES FRACTURE(伸直型)
.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 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及《临床诊疗指 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 断。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 固定
常州市中医院骨科 侯为林
.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 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 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 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 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 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
解剖概要
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处于薄弱地带 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
掌侧半脱位:腕关节掌屈30度牵引。双手四指扣 住腕背侧,双拇指推顶腕掌侧骨折块使之复位
固定方法:背侧半脱位: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半脱位:掌屈位固定。固定时间均4~6周左 右。
.
有关巴通氏掌侧缘骨折复位与固定的常见 错误: 1、腕关节背伸复位是难以达到良好复位 效果,该体位是产生本骨折因素之一。 2、背伸固定时骨折极其不稳定,应置掌 屈位固定。
屈曲型骨折牵引方法相似,复位方向相反。 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 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 制桡偏和掌屈。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 持固定4~6周。
.
BARTON FRACTURE
背侧半脱位:患者取坐位,前臂中立位,助手握 住肘部,术者握住腕部拔伸牵引后,术者一手维 持牵引,一手用掌部环握患者腕部近端,用拇指 将远端骨折块及脱位部向掌侧推挤复位,牵引下 徐徐将腕关节掌屈,使伸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 骨折片移位。
.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 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 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 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 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 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 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 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 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 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术中操作轻巧,切忌暴力加重损伤。 对伸直型骨折掌侧皮质重叠移位者应充分
拔伸牵引
.
注意:夹板放置要有均匀衬垫,否 则会引起皮肤损伤
.
固定方法
伸直型骨折:桡背侧夹板过腕关节。固定 于掌屈、尺偏位;
屈曲型骨折:桡掌侧夹板过腕关节。固定 于稍背伸、尺偏位。
.
固定(伸直型)
.
屈曲型骨折复位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