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 1

合集下载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3. 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素材。

2. 设计经典诵读的活动环节和流程。

3. 准备相关的诵读指导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讲解经典诵读的定义、特点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经典诵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4. 指导:给予学生针对诵读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诵读的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经典诵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多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诵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或朗诵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一份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惯。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XXX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研究古诗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XXXXXX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XXX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相识古诗意思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识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设想画面,豪情朗读: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XXX”XXX,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假如你是“XXX”XXX,你会如何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四、课后作业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默写古诗。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1.doc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1.doc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刘桂芳活动一:祖国风光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诸子百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四部分节选,每部分精选五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文言文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代表性文章的解读与诵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助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详细解读四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4.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

5. 诵读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四家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2. 代表性文章:《论语》、《孟子》、《庄子》、《墨子》3. 重点词汇及句子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四家学派的文章,进行朗读并录音。

2. 答案:(1)录音文件。

(2)翻译: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了解其他学派的思想。

(2)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针对四家学派的思想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经典诵读 教案

经典诵读 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气;2. 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

教材准备: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准备音频或视频资源;3. 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经典文学作品1. 给学生播放一段经典诵读的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兴趣;2. 和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对这段经典诵读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分析经典诵读的要素1. 和学生一起分析经典诵读的要素,如语音、语调、语气等;2. 引导学生思考经典诵读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Step 3: 针对特定作品进行诵读练习1. 选择一个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2. 提供该作品的相关材料,如小说片段、诗歌等;3.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作品内容;4.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练习,鼓励他们模仿经典诵读的表达方式;5. 学生可分组进行朗读表演,提升互动和表演能力。

Step 4: 分析和讨论1. 在学生进行诵读练习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他们的诵读效果;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反思,提升个人表达能力。

Step 5: 扩展训练1. 继续选择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2. 进行类似的诵读练习和表演;3. 提供更多表达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如情感表达、角色刻画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1. 和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成果;2. 对学生的诵读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练习经典诵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经典诵读的教学,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朗读表演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和反馈机制,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提升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予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爱好,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预备: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这两首诗的都是谁啊?(李白)李白是唐朝一位特别出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

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很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观赏古诗。

师:“今日,徐老师又给我们小伴侣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

”(老师完好朗诵古诗)请你们听认真了哦!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动身)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师:“今日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

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观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动身,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观察了许很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很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知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完好朗诵,留意节奏)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老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小结:刚刚我们小伴侣都听的很认真。

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旧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

出示猿,小舟的图片。

(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课题: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领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经典作品的诵读技巧。

3.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表达出经典作品的情感。

2.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作品的文本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音频或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二、学习背景和作者(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可以提问或讨论相关问题。

三、朗读技巧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教师示范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或一首,让学生听后感受并模仿朗读。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可以分组进行。

四、分析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如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整理。

3.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五、表演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和同伴合作表演朗读经典作品的片段或整篇。

2. 学生可以进行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分享,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六、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

板书设计:经典诵读学习背景和作者- 背景- 作者朗读技巧学习- 语调- 节奏- 停顿分析和解读- 艺术特点- 情感内涵表演和分享- 合作表演- 分享和交流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审美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仁爱篇”,详细内容包括《大学》、《中庸》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着重解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仁爱”这一国学核心概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仁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以及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爱”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a. 解读《大学》中“仁者爱人”的论述,分析“仁爱”的内涵。

b. 解读《中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探讨如何践行“仁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仁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仁爱篇2. 内容:a. 《大学》仁者爱人b. 《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

2. 答案要点:a. 理解“仁爱”的内涵,明确“仁者爱人”的意义。

b. 从自身做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播“仁爱”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材:经典诗文、成语故事、古代散文等。

2. 教学安排:每个学期安排10篇经典诵读作品,每周一篇,共计20篇。

三、教学方法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体验经典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4. 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讲解:教师对经典作品进行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句式、语法等知识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作品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 应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创作。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经典的准确性、流畅性、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经典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熟练掌握经典作品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 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掌握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2)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之美。

2、讲解法对于国学经典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思想内涵,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教师讲述一个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范围,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

(2)讲解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读音、停顿、重音等。

3、诵读练习(1)教师范读一篇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语调。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感悟(1)教师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如仁爱、诚信、孝顺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思想。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国学经典作品。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国学经典,积累更多的知识。

6、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篇一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诗歌朗诵——《静夜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诵读《静夜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教学内容:1. 学习《静夜思》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 逐句梳理《静夜思》的意境和表达;3.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和停顿;4. 进行反复朗读练习,掌握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夜晚时的感受,并与《静夜思》建立联系。

2. 学习背景:简要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李白的生平。

3. 逐句解析:将《静夜思》的每句话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意境和表达方式。

4. 朗读指导: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

5. 练习训练:分组进行诵读练习,互相点评并不断完善朗读效果。

6. 全班集体朗读:整个班级一起进行集体朗读,提醒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7. 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发音或语调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提供反馈意见。

8. 展示:选择几位出色的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朗读,让其他同学倾听和欣赏。

教学评估:1. 诵读音准评估:对学生的发音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准确、流利。

2. 语调表达评估:评估学生的语调和感情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贴合诗词意境。

3. 团体协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4. 自我评估: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拓展:1. 探究其他经典诗歌的朗诵,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诗歌比赛,增加学生对诗歌朗诵的了解和兴趣。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进行诵读展示或录制分享。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学习《静夜思》,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诗歌朗诵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利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训练不断改进自己的朗诵效果。

然而,对于发音和语调等技巧的指导还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歌朗诵的要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思考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辨析能力。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诵读训练,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3.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简介。

2. 经典诵读的技巧与要求。

3. 经典诵读作品的选择与分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对个人素养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或正在诵读的经典作品,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 解读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向学生传达对经典文学的尊重和欣赏。

2. 分析经典诵读的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韵律、发音准确等方面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传统散文等,并对其特点和风格进行简要解读。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25分钟)1. 教师进行一段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示范,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2. 学生跟读示范,注意模仿教师的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在小组内相互诵读和点评。

步骤四:作品选择与分析(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几个经典作品的选择,并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作品。

2. 引导学生分析选定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特点,提升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轮流展示自己诵读的经典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完成一篇经典作品的诵读,并写下对该作品的个人感悟和评论。

2.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观察记录。

2. 学生的诵读表现和技巧的评价。

3. 学生对经典作品分析和欣赏能力的评估。

备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安排。

经典诵读活动教育教案及反思

经典诵读活动教育教案及反思

经典诵读活动教育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活动教育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寓言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等诵读技巧。

3. 合作演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绎,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段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表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概念,与学生分享一段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正文(30分钟):- 选择一段经典文学作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诵读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跟读。

-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合作演绎。

- 指导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节奏感强等方面的表现。

3. 总结(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各小组的合作演绎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和评价。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经典诵读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 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诵读和合作演绎方面的练习时间不足,下次可以适当延长课时或安排更多的练习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总结环节,我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3. 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学生在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面临困难,下次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1. 初步了解三字经。

2.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教学内容:道,贵以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新句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 3.指名领读。

.讲解句子三.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专”“贵”重要的,好的方面;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 ,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教学内容:名俱扬。

子,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1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2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3.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4. 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读1(音。

)(3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学生自由读,2()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指读,随时正音。

(4 )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5 )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6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你们想听一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试着自己读一读。

2()(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3))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4律。

3、质疑释义。

)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1(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2(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三)拓展升华、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1(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说理由。

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句内容。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 、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3 教学重点:句内容。

5-8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学过程: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一、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2二、讲解课文内容。

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讲解: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1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学生背诵前面所学过的第四课时教学目标:诵读《三字经》原文“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一段,让学生懂得从小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激趣: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个小朋友,播放《爱迪生的故事》《凿壁偷光》《程门立雪》课件。

2.看了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呢?二、配乐诵读,品味解意:1、师范读原文。

2、认读生字。

3、领读原文。

4、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自读、指名汇报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等)5、边读边探究。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原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朗读原文。

、同桌互相背诵。

7 、背诵比赛。

8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看了今天的这几个小故事,同学们都是怎么想的呢?1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从小爱学习的故事呢?2 你现在都是怎样学习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呢?3、四、总结。

齐背《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晓理: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弟子规》第1课《弟子规》总叙学习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仪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入则孝”之“父母呼学习目标: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