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向超-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针刀及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https://img.taocdn.com/s3/m/de4c18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4.png)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崔宝佶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寰枢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部位,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寰椎、枢椎、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及关节囊等。
其中发挥旋转功能的为位于寰枢椎间的骨性结构齿状突[1]。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崔宝佶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按摩医院,2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2.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研究
3.Mulligan手法治疗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4.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5.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研究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寰枢椎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
![寰枢椎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247082a0116c175e0e480b.png)
[14]胡岚.牵引配合手法修复治疗寰枢 关节半脱位36例[J].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21. [15]戴春玲,忙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 寰枢椎半脱位临床观察[J].内蒙古 医学院学报,2009,31(6):653—654. [16]林砚铭,杜好,王建凯,等.手法结合 颌枕带牵引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 位6例临床报道[A].2012年四川 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c],2叭2:109一111. [17]高云,李华庆,徐一川,等.中西医结 合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J] 中国伤残医学,2013(8):288—288. [18]黄臻,杨婉芳,闫金玉,等.中西医结 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 [J].按摩与导引,2009,25(6):19—
[11]赵聪酩,李青梅.推拿结合中药治疗 寰枢椎错缝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0,26(6):428—428.
[12]刘涛,王明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 位9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8):864—865. [13]陈志龙,徐霞,李卫平,等.中药洗剂 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 枢椎半脱位60例[J].西部中医药,
引发以头晕、头痛、恶心为主要症
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 程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 愈28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对 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 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 78.1%。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1 年,洽疗组复发6例(9.8%),对照 组复发13例(26.0%),治疗组总有 效率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6~10岁的儿童十字韧带以 及寰横韧带还没有完全发育,但是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又非常好动且 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发生 该病。白久泉等∽j应用定点旋转 复位法治疗儿童患者80例,所有 患儿接受手法治疗,次数为2~9 次,平均4次,总有效率达90.0%。 1.2仰头摇正法刘达等:,3采用 仰头摇正法治疗本病。患者正坐 位,头前屈30度;医者行准备手 法后,以右拇指顶在颈3~4棘突稍 左侧,左肘托住下颌上提一定幅
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
![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2bc260250066f5335a812121.png)
[ 李 全真 . 拿治 疗 高血 压 4 3] 推 6例 疗 效 观 察 [ ] 针 灸 临 床 杂 志 , J.
2 0 ,1 4 5 . 0 5 2 ( ):3
血压 患者 血压 改善 的程度 。 由于 高血 压病人 临床症 状
做好 标记 。
13 3 操 作 .. 选 用 朱 式 5号 针 刀 , 者 俯 卧 于 治 疗 床 患
1 1 一 般资 料 本组 患 者 3 . 5例 , 1 男 5例 , 2 女 0例 ; 年 龄最 小 2 O岁 , 大 6 最 8岁 , 均 年龄 4 平 4岁 ; 病程 最 短
一
倾斜 4 。 与寰 椎 突呈 6 。 。针 刀从 正 侧 面乳 突 下进 5, 0角
上三项 综合 判 断 , 可诊 断 为寰枢 椎 半脱位 型 颈椎病 。
刀, 直达寰 椎 横 突尖骨 面 。然后 , 刀体逐 渐 向脚侧 倾 针
・
8 0。 7
光 明中医2 1 0 0年 5月 第 2 5卷 第 5期
[ ] 黄 开 斌 . 贤荒 . 国针 刀 学 [ . 界 医药 出 版 社 , 0 0: . 2 胡 中 M] 世 2 0 4
2 2 典 型 病 例 患 者 李 某 某 , ,0 岁 , . 女 6 已婚 。 于
20 0 9年 7 月 1 日来 我 科 诊 治 。 主 诉 : 晕 恶 心 、 慌 8 头 心
王 东红 孔 箫翰 陕 西省核 工 业 2 5医院 中医康复科 ( 阳 7 2 0 ) 1 成 10 0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组3 例该病患者, 5 采用针刀及手法 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 以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针刀加手法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是一种创 伤小, 安金性高, 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临床针灸治疗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临床针灸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d3a87d00b4e767f5bcfce3b.png)
3.压痛点多在枕骨粗隆下1~2cm处,即项韧带和环枢关节处压痛明显,并有棘突偏歪。
二、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侧位片显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增大(正常成人为2.5mm,儿童为4.5mm)。开口正位片显示两侧块与齿状突距离不相等。
治疗
一、复位治疗
1.卧位复位法:患者仰卧位于床上,两肩与床边边缘平齐,一助手用两手按压在两肩部位以固定之,医者坐于低凳上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护在患者下颌部作对抗牵引3分钟后,将患者头左右旋转约45°,一般在复位时可听到“咯噔”声响后,将头放回到中立位。
2.坐位复位法:患者端坐靠背椅上(以C2棘突向右偏为例)。一助手站在患者左侧,右手掌心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掌心推扶后枕部,使患者头颈部维持略向前倾位(约成20°角),然后再根据医者需要变换头颈的方向。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左手拇指尖顶握住偏向右侧的C2棘突,右手掌心握拿助手之右手,用力沿头颈矢状轴向右上旋转(约30°左右,具体情况酌定),已觉左手拇指下有力即可向左外侧顶推C2棘突,此时多觉指下棘突轻向左移,伴随一声响,术后检查C2棘突已不偏歪,说明已复位。
【关键词】寰枢椎半脱位针灸治疗
寰枢椎半脱位实际上是指环齿关节半脱位,是临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疾病。除可因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引起之外,头颈部外伤及软组织劳损等均可引起本病。
诠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颈项部疼痛强硬,头部功能活动受限,头向一侧倾斜,动则疼痛加剧,患者多呈强迫体位。
针刀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效果
![针刀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19efa154693daef5ff73d1f.png)
针刀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討针刀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石家庄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60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用区组随机化分组设计分为两组。
针刀组30例采用小“T”型松解术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周;针灸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 A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V 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针刀组V AS评分显著低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0~60岁;③近期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④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只有临床症状但X线张口位片无异常者;②椎体及颈部软组织肿瘤、结核者;③颈椎骨折、颈椎病术后、严重骨质疏松、严重的颈椎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滑脱患者;④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极度体虚患者及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⑥同时参加其他临床治疗对本研究有干扰者;⑦不能坚持治疗者;⑧对利多卡因过敏者。
1.3 方法1.3.1 针刀组①体位: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如必要需剃掉枕外隆突水平以下的头发,避免消毒不彻底引起感染)。
②体表定位:行小“T”形针刀整体松解术:确定枕外隆突为中点,在上顶线上向两侧旁开2.5 cm确定两个点,再向外旁开2.5 cm确定两个点,最后取枢椎棘突点(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
将选定的治疗点用记号笔标明。
③消毒:常规术前消毒准备,用新鲜准备的碘伏棉球以治疗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3遍,施术者戴口罩、手术手套,铺无菌巾,准备无菌纱布止血。
④麻醉: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按照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5]中退出式局部浸润麻醉法操作,在麻醉过程中要边退针边注射,注射前需回吸,只有确认回吸无血液时才能继续注入麻药,每个治疗点注药1 mL(麻醉用药使用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0.1 g,生产批号:1711022)。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推拿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推拿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19667c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8.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失稳寰枢关节失稳又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枢向前、向后脱位,或寰齿两侧间隙不对称,引起关节不稳,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出现头部活动功能障碍、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等临床症状。
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以男性多见。
本病属中医“骨错缝”“筋节伤”范畴。
【应用解剖】1.寰椎寰椎呈环形,无椎体及棘突,分为前弓、后弓、侧块及横突。
前弓中央前面为前结节,有颈长肌附着;后面为一圆关节面,与枢椎齿突构成寰齿关节(寰枢中央关节),寰齿关节以旋转运动为主,其旋转范围占颈椎活动的40%~60%。
前弓上缘有寰枕前膜附着,下缘有寰枢前韧带附着。
后弓正中后方为后结节,有头后小直肌附着;后弓上缘有寰枕后膜附着,下缘有寰枢后膜附着;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处为椎动脉沟,椎动脉进入枢椎横突孔后穿经寰椎横突孔走行至椎动脉沟内。
此段椎动脉行程中有4个连续而明显的弯曲,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最易发生部位。
椎动脉沟内还有第1颈神经通过;后弓下面两侧近侧块处有一浅沟,与枢椎椎弓根上缘围成一孔隙,内有第2颈神经穿过(其后支的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前后弓两端之间为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上关节面为椭圆形,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以屈伸运动为主,其活动范围可占颈椎屈伸的40%~50%。
下关节面圆而凹,与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外侧关节。
侧块外侧为横突,其与侧块交界处为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2.枢椎枢椎棘突较大,椎体上方有齿状突,其余结构与第3~6颈椎大致相同。
齿状突上端膨大,基底部稍窄,尖上有齿突尖韧带附着,膨大部两侧有翼状韧带附着;齿突基底部后方有横韧带将其束于寰椎前弓后方。
齿状突前面的圆形关节面与寰椎构成寰齿关节。
枢椎横突前方有交感神经干中最大的神经节(颈上神经结节)。
3.寰枢关节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和椎间孔。
寰枢椎之间的关节有寰枢关节和寰齿关节(齿状突前、后关节)。
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施术特点概述
![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施术特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54edbd0ce2f0066f5332250.png)
5 ・ 6
.,m a fGu n x a i o a i e e M e i a ie st 1L l a g i ・i o Tr d t n lCh n s d c lUn v r i i y
2 1 。 1 4 N . 0 1 Vo . o 3 1
[ ]王会 肖 , 6 白玉 , 晓娜 . 抑制 剂的作 用机制 和临床 应 李 免疫
[5 廖 小平 , 1] 周波 , 杨安生 . 穴位埋 线治疗 甲状腺 机能亢进症
4 例[ ] 7 J.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9 8 1( )2 2 19 ,8 5 :7 . [6 1 ]路 建香 . 穴位埋 线治 疗 白细胞 减少症 2 例 [ ] 1 J. 中西 医结 合与祖 国医学坛 ,0 8 1 (4 :3 . 2 0 ,2 1 )4 3 [7 1 ]吴 湘 , 磊 , 刘 伦新 , . 疗法治疗 男性 免疫性 不育症 等 埋线 的临床研究 [ ] J. 中国医药导报 ,0 9 6 2 ) 13 14 20 ,( 2 :2 — 2 .
② 环枢椎不稳 , 以外伤最为常见 , 还可 见于发育 畸形 、 咽部炎
低局部肌 肉因重力增加 而产生的阻力。旋转式错位选用仰头
症 等 。外伤包括环椎椎 弓骨折 、 齿状 突骨 折、 枢椎椎 弓骨折及 摇正法 : 患者仰卧 、 枕 , 低 术者一手托其下颌 , 另一手托枕部并 环 枢椎脱位等 。畸形包括环齿分离 、 环椎前后 弓发育不 良、 齿 用拇指 置于患椎偏歪 侧横 突后方 , 使头上仰 , 侧转 , 慢摇动 缓 状 突短小或缺如等。③其他发育畸形 , 如环枕融合 、 多椎体分 2 3 , - 下 嘱其放 松颈部 后 , 将头 转至 最大角度 时 , 术者 双手稍 割 不全 、 半椎 体及枢椎齿状突高位等 。有 学者 以 为对病情 加有 限度 的闪动力 。侧摆 式错 位常用侧 向搬正法 : 患者仰卧 , 重、 进展 快 的病例 , 巨大椎 间盘 突出 、 如 中央型椎 间盘突 出伴 术者立 于床头 ,一手 托其 颈后并以拇指按住 患椎横突侧 向隆 有 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 已破裂 、髓核突入椎管者应慎用或禁 起处 , 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 紧贴其 面部 , 双手合作将其头部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治疗三叉神经痛4例报告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治疗三叉神经痛4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59f03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0.png)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治疗三叉神经痛4例报告
郭韧;张路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与三叉神经痛发病间的关系。
方法:手法整复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并观察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4例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在1周内消失,期间患者未接受其他干预,平均随访半年,最长11年。
3例患者未出现三叉神经
痛症状,1例11年中复发2次,每次复发平均间隔5年,采用同样手段治疗后,症状消除。
结论: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目前尚需观察更大样本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三叉神经痛并发病例进一步探讨二者间关系。
【总页数】3页(P1048-1050)
【作者】郭韧;张路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10;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29
【相关文献】
1.牵引加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20例 [J], 周爱民
2.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J], 顾昭华;许光旭;孟殿怀;蔡可书
3.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07例临床观察 [J], 蔡奇伟
4.针灸结合手法整复治疗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J], 陈文潇;黄长军;郑甦
5.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所致颈枕痛的疗效观察 [J], 陈昌欢;高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生物力学损伤观点
切线1% 球 头与颈连 接的形态 茎 作用于球(头) 的外力方式 弦线98% 轴线1%
头发生旋转 头发生旋转 头发生前移
受力点集 中点在
C2棘突偏歪
枢椎旋转半脱位(FRAS) 枢椎侧方半脱位(LAS) 枢椎旋转半脱位(RAS) 韧带拉伤, 局部萎缩、 变形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3、颈部X线片:摄C1-2的正位张口位片 A.齿状突形态左右不对称;
B.齿状突颈部形态左右不对称;
C.寰枢椎关节面长度、形态左右不 对称; D.枢椎棘突向一侧偏位; E.枢椎椎弓根断面同向移位; F.颈2、3棘突不在同一轴线上; G.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左右不对 称; H.寰椎椎关节面错位。 A-F项为RAS特征,G、H项为LAS特征。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针刀及手法治疗
赵向超
海军总医院 针刀硕士
寰枢关节半脱位
1 2
概述 局部解剖
3
4 5 6
病因病理
诊断及分型
鉴别诊断 针刀及手法治疗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寰枢关节半脱位又叫寰齿 关节错位,寰枢关节不稳 症(紊乱)。或枢椎旋转 半脱位(RAS)。临床表 现为枕项痛、偏头或头项
二、局部解剖
• 枢椎是上颈椎旋转的应力中心。枢椎作为颈部10块 肌肉的起止点:棘突肌6块(左右头后大直肌、头 下斜肌、颈半棘肌),横突肌4块(左右中斜角肌、 肩胛提肌),是寰枢椎旋转的动力,也是受影响的 关键因素。因此,外伤、劳损及炎症因素都会对上 述肌肉造成长期慢性损伤,造成寰枢关节动态平衡 失调,进而引起半脱位(力平衡失调)。
痛、头晕或眩晕发作、恶
心、胸闷、眼胀、视物模 糊等交感神经机能增强和 脑供血不足的症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本病于1907年由Corner 首先报道,1968年 Wortzman正式命名为 “寰枢关节旋转—固 定”。近年来有关本病
的诊断、治疗和病因病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 • 4、寰齿间距: 潘之靖提出:寰椎关节紊乱 者ADI<3mm,成人ADI>4mm,
儿童ADI≥5mm为半脱位。
• • 熊友之提出:成人ADI<3mm即 可诊断半脱位及功能紊乱症。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提出:
正常人ADI维吾尔族为
六、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疤痕
2、操作常规 (1)寻找压痛点及软组织损伤点:上下项线内测、头 后大、小直肌起止点、头上、下斜肌起止点、C2棘 突、项韧带旁侧压痛点。 (2)在上下项线之间平行与后正中线进针,在压痛点 行纵行剥离,在横行剥离2-3刀,再将针尖滑向棘突 旁侧纵行剥离2-3下出针,按压针孔2-3分钟,防治
二、局部解剖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 寰枢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靠横韧带、翼状韧 带、前后纵韧带以及关 节囊韧带来维持。关节 运动幅度大,软组织易 在外力(剪力)作用下
变性损伤,成为半脱位
或脱位的解剖学基础。
Company Logo
齿端韧带
齿状突与侧块间距左右不对称
上述特点+寰齿间隙≥3mm
翼状韧带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一)诊断 1、病史与临床表现 ①病史:有头、颈部外伤史、劳损史。 ②临床表现:枕项疼痛、偏头痛、颈项痛;头晕、 视力模糊、失眠、耳鸣、健忘、胸闷、恶心、颈 椎歪斜、头位不正广泛神经系统相应症 2、触诊 ①颈部触诊,枢椎棘突偏歪,有明显压痛及条索 状物;有偏歪侧的项肌萎缩,上下项线压痛阳性。 ②枢椎的棘突、横突、局部压痛,颈肌紧张。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齿端韧带: 枢椎的齿突与枕骨大孔 前缘的一条韧带。 枕骨与枢椎的 连接的韧带 翼状韧带: 齿突与两侧枕骨髁下内 侧面之间的二条韧带。
组成头与颈之间作 前后倾和左右旋转 时的牵制性韧带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创伤炎症观点
创伤 劳损 炎症
寰枢关节周围关节 滑膜渗出、韧带 挛缩、肌痉挛 。
关节错位 (半脱位)
形成旋转、偏移、倾斜 等细微改变,椎动脉受 牵拉、扭曲、压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软组织进一步 痉挛、疼痛加重、 颈椎失稳加重、广泛 的神经系统相应症状。 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 枕神经卡压 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丛 (颈上神经节)过度兴奋足
3.08±0.71mm,汉族 2.16±0.68mm。不同民族ADI 不尽相同。 • 戴力扬提出:国人成人ADI在 中立位为2-4mm,个别4-5mm, >5mm应高度怀疑寰枢椎不稳, 需结合临床。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关于寰齿间距(ADI)与诊断 • 报道“寰枢椎脱位的机制及诊断”(颈腰痛杂志,
1998.(19).3:215)一文。将是否造成脊髓压迫
表现作为脱位程度的判断。 • 对临床51比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ADI(A-O距离:寰 椎前结节后缘至对应齿状突、前结节下缘之距离) 脱位程度与脊髓受损例数作了比较: • 因此,结合上表及前述寰齿间距不同的诊断依据, 我们似可将寰枢椎半脱位的ADI诊断标准适当放宽一 些,小于5mm如何?关键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
中度脱位(A-O 6-9mm)
15
12(80.0)
重度脱位(A-O 10mm以上)
2
2(100)
Company Logo
五、鉴别诊断
1、寰椎前脱位:ADI≥5mm 2、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前脱位
3、枕神经痛
4、寰枕后膜挛缩症
5、颈椎病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齿状突前关节 中部 寰 枢 关 节
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后关节
外侧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上关节突构成的 一对关节突关节,该关节囊大而松弛, 关节面平坦,活动度较大。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四、诊断及分型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二)分型
脱位程度 病例数 脊髓受损例数(%)
半脱位(A-O 3mm以内)
轻度脱位(A-O 3-5mm)
12
22
0(0)
6(27.3)
机研究增加,但缺乏统 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针刀医学认识本病主要是 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 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 指颈部(特别是上颈段) 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形成 粘连、疤痕、挛缩等病理 变化,造成上颈段软组织 的动平衡失调而致病。力 平衡是指长期的慢性的软 组织损伤破坏了颈椎的静 力平衡,使颈段椎体处于 失稳状态,寰椎关节紊乱, 患椎骨质增生等骨性改变。
局部出血。
Company Logo
六、针刀治疗
注意事项:针刀操作时针尖不离骨面,有刺痛及麻木感立 即停止进针,调整进针方向后才能继续操作。头皮血管丰 富,注意压迫止血。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 (一)、王氏卧位成交定点复位法(王燮荣老师)
程序:手力牵引—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枕牵引,持续数分钟。(利用患者体重作反 牵引力) 2.成角调节: 上段(C1-2):略低头 (0—15度)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 •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 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 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 (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 挫旋转,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 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一复位 矫正。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二) 、拇指推压旋转复位手法:张仁元手法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
1、病因:尚无统一定论, 与如下因素相关。
头颈部外伤 上颈段失稳
局部韧带松弛
先天性变异 炎症感染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 2、病理 • 创伤炎症观点: • 生物力学损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