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第一章规划背景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投资、贸易制度,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利于提升国际国内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
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市场监管工作,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行政执法一体化、安全监管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质量基础一体化、市场监管发展一体化,全面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放心、质量领先、满意消费、示范引领”的长三角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1.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深化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提升通办服务效能。
按照省局部署推动长三角地区企业迁移便利化、电子档案信息共享共用,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更多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拓展应用场景。
(责任单位:注册局)2.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鉴定能力建设,引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及评估分析服务,做好年度电商领域知识产权纠纷侵权鉴定工作,积极培育申报知识产权鉴定机构。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围绕各类创新主体的多元化需求,拓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协作。
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微导航”服务。
(责任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科、知识产权运用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3.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深入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对区域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提供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典型案例;开展长三角双随机跨区域联动抽查;全面落实长三角统一不实承诺信息修复机制。
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一、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政府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地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发展潜力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社会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然而,由于人口密集和资源有限,该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均衡、医疗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社会的协同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环境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生态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环境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区域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同发展是该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区域合作、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推动资源共享。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六、实施路径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加大投资力度。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定位 (5)(三)发展目标 (6)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7)(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7)(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7)(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7)(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8)(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8)(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9)(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9)(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9)(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0)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10)(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0)(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10)(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0)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11)(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11)(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1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12)(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12)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12)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6.07•【文号】发改地区[2010]1243号•【施行日期】2010.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243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38号),现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具有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平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的修编调整,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要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紧密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总体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6-2010)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条件第二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二节功能定位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第一节总体开发框架第二节与区外发展的协调与统筹第四章城镇发展与布局第一节合理城镇布局第二节协调城镇功能第三节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第五章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第一节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第二节加快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第三节巩固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第六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完善区内交通通道建设第二节加快综合枢纽建设第三节能源设施建设第四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七章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八章区域发展政策和机制第一节国家支持政策第二节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第三节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前言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市,共16个市,国土面积11.0万平方公里,2005年底常住总人口9698.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3896.7亿元,分别约占全国1.1%、6.3%和18.6%。
区域内各城市经济社会联系密切、文化相融,具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厚实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长三角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高长三角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共同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作为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是区域内各城市编制和修订各类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及城市群的概述•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其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
平原上总共有湖泊200多个。
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城市众多。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其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等。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领先区域•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由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1. 城市功能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城市功能。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群整体经济竞争力。
此外,还应着重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涉及多个城市,要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
政府应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项目和重大建设,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要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易。
此外,还应推动城市群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4.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保护,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加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
6. 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到城市群工作和创业。
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发展现状 (1)(二)形势要求 (2)二、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建一体化设施网络 (6)(一)优化内联外通运输通道 (6)(二)打造城际交通网 (9)(三)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11)(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和辐射功能 (12)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14)(一)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14)(二)塑造港口群分工新格局 (16)五、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 (18)(一)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18)(二)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六、协同共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 (22)(一)率先探索建设下一代智能交通设施 (23)(二)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23)(三)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 (24)七、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4)(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25)(二)发展集约低碳运输 (25)(三)统筹交通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25)八、构建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 (26)(一)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 (26)(二)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7)(三)构建融合开放的市场管理体系 (28)九、保障措施 (29)(一)加强组织领导 (29)(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9)(三)推动重大项目实施 (30)十、环境影响评价 (30)(一)环境影响分析 (30)(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1)附图 (32)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作部署,指导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一、概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涉及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的合作与协调。
其目的是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联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路径与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1. 城市化发展差异明显。
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强劲,而其它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2. 制度瓶颈阻碍发展。
区域内的各城市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体系和互信机制,缺乏人才、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共享平台。
3. 各城市间竞争激烈。
由于缺乏制度性管制,各城市间竞争尤为激烈,致使资源抢占、恶性竞争等负面行为层出不穷。
三、路径与措施1. 建立多层次协同制度体系:制定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度,从多个方面打破过去致使发展停滞的制度瓶颈。
2.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加强实质性的合作与协同,从而促进城市化的企稳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加强区域内的科研和创新力度,打造“人才高地”,积极吸引国际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投资和落户。
4. 确定发展优先序列和重点领域:建立发展优先序列、严控投资和资源的总量,挖掘区域内营商环境优势,将精力等等投入到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的优势领域。
5. 完善区域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市间的物流和基础设施联通,打通区域内交通瓶颈。
四、结语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宏观引导,加强合作与协同,同时要突破制度瓶颈,进一步拓展内部市场和开放五港口的外部市场。
(本文所提出建议不具备一定普适性,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由上海、江苏苏州、南通、无锡、扬州、常州、镇江、泰州、南京、徐州、宿迁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和温州等城市组成,其地理范围跨越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中心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交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呼之欲出。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交通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问题也随之凸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开始了。
截至目前,该地区已经建成了武汉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2、3、4、5、6、7、8、9、10、11、12、13、15、16、17、18、19号线和苏州地铁1、2、4号线等。
此外,还有很多地铁在建或计划中。
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现代化进程。
但是,相比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呢?首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未来几年内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不可避免。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大减少城市拥堵现象,缓解交通压力。
尤其在大城市里,因为交通压力的加大,一些交通点的堵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起到直接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改善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
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许多地方的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好,这就导致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展缓慢。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1. 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之一,其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优质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布局,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规划,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2. 区域分析2.1 地理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和杭州湾之间,总面积约为22.2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以及肥沃的农田和河流,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多个交通枢纽,包括上海港口和苏州河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2 经济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江苏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浙江省以小微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为支柱;安徽省则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上有较大潜力。
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较为复杂,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3. 挑战与机遇3.1 挑战3.1.1 城市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缺乏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1.2 土地资源短缺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张。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的利用和分配问题亟待解决,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3.2 机遇3.2.1 产业转型升级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的制造业基础打下了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
可以发展高端制造业、创新型企业以及新兴产业,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3.2.2 区域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四个省市相互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可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上海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与浙江省和江苏省发展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一、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城市群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以期为该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构成及地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1/4,人口总量超过1亿,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
随着南京、杭州相继加入了全球城市群组织,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员,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发展规划不够统一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多个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却并不一致,这就会带来城市群内部发展的不协调性,难以完成城市群整体发展目标。
(2)城市发展不均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的城市发展不均衡,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地发展迅速,从而形成资源集中、产业规模较大,而其他城市则相对缓慢,相应的影响了城市群总体的发展。
(3)交通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一环,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并不够完善,缺乏快速连接各城市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及港口。
这就限制了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影响了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坚持整体发展,将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以整体发展为导向,将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形成规划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群体利益和整体效益,而不是仅仅关注当地的发展。
2. 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群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战略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上,更应该注重城市的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
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1、背景与现状2、城市发展策略与规划3、产业转型与升级4、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保护5、国际竞争与合作二、背景与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三角洲区域内共有13个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
这些城市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紧密合作,形成了群策群力的合作机制。
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三、城市发展策略与规划未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增进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
其中,城市规划应该是第一步。
在规划中,需要注重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和交通系统。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建设多元化文化、教育和艺术产业。
四、产业转型与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向世界舞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传统产业将面临旧设备、落后技术、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城市群应该加速转型,构建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城市群应该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五、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所有城市而言,人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口流动是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
但是,人口流动可能带来的城市中心地区的过度拥挤,将给城市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其中一个重点应该是建立良好的人口流动调控机制。
同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减少环境污染,建设更多的生态保护区。
六、国际竞争与合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全球经济处于转型期,与其他城市互通互动尤为重要。
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将与其他世界一流城市开展更紧密的加强合作,以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202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确立发展目标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铁路网密度达到55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1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11%。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9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
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和经济繁荣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城市群。
为了更好地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规划是必要的。
一、规划目标:1. 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
2. 完善城市群的功能布局:合理分工,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加强产业配套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
3. 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注重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推动城市群的社会发展: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以上海为核心,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形成明确的城市等级体系。
2. 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3.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制造业为主导,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
4.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水环境治理。
注重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三、规划实施:1.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总体方案,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2. 加强规划协调和合作机制:建立城市群规划协调机构,加强各城市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3. 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制保障: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中国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国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这个规划纲要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将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背景和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级行政区组成,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然而,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着区域协调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中国国务院发布了该规划纲要,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一体化发展对于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划纲要的发布,意味着将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实现优化发展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和政策,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1. 改革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枢纽,优化交通网络布局。
3. 产业合作: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创新,促进产业上下游链条的进一步融合。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合作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4. 环境绿色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生态保护投入,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教育协同:加强长三角地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动人才流动和人员交流,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三、影响和展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对长三角地区和整个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内容简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该建设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的沿海港口,以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为主,具体内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江阴、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的21%和39%。
2010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000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5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上海、宁波港口为重点,由苏州港等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等港口的进口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南京等港口的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舟山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共9个城市,2010年前,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区需新增吞吐能力4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100余万标准箱,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4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原油(含成品油、LNG、LPG)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地港口的资源优势,相应建设珠海、东莞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形成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尽可能减少港口资源的浪费;以惠州、深圳、珠海等珠江口外港口的进口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LNG)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建设珠江口内的广州、东莞等港口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渤海湾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三个省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2010年前渤海湾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4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2400万标准箱,大型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大型进口原油接卸能力3000万吨,大型煤炭装船能力233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和煤炭装船中转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港为主,相应发展营口、丹东、锦州、秦皇岛、京唐、黄骅、烟台、日照等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由大连、青岛、日照港和京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大连、青岛、天津等港口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由秦皇岛、天津、黄骅、京唐、青岛、日照港等组成的煤炭装船运输系统。
上述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的规划与实施,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三要完善港口功能,处理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要注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港口建设和改造,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要保护海岸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益。
三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及大型厂矿企业所需的港口、码头建设规划,国家将根据区域社会、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或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研究确定。
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东省交通厅2008年11月5日一、规划背景广东省沿海港口不仅是广东,而且也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广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对外交往的门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国家“三主一支持”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和《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全省沿海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东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
腹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省沿海港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规划是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国际、国内航运发展趋势和港口发展实际,从分层次、分系统等不同角度对全省沿海港口的布局进行规划,明确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各港口的功能定位,为指导全省港口发展提供依据。
二、沿海港口的发展定位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我国沿海港口的总体定位,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广东省的实际特点,未来广东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是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十分宝贵的战略性资源,是腹地承接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是促进腹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是腹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广东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泛珠三角合作,维护香港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依托;——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国内外客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多重网络汇集的关键节点。
三、规划目标根据未来沿海港口的发展定位,本次布局规划的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合理利用沿海的港口资源和条件,充分发挥港口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四、港口布局方案(一)分层次布局规划规划全省沿海港口分为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性港口两个层次。
规划广东省沿海将形成以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珠海港、汕头港为主要港口,潮州港、揭阳港、汕尾港、惠州港、虎门港、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分别是我国珠江三角洲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中心港口,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大通道的出海口,是连接华南和西南等地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是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和影响,将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枢纽港口。
(二)分系统布局规划1、煤炭未来广东沿海港口接卸的煤炭以满足本省需求为主,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供沿海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所需的煤炭,二是供应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粤东内陆地区的工业用煤和部分小型电厂用煤。
由于沿海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的煤炭需求量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且与周边港口的交通联系便捷,采用直达运输、分散接卸的运输组织是最经济的。
因此,为满足这部分煤炭需求,沿海港口应根据本地需求特点,相应建设大型专业化的煤炭接卸码头,承担本地所需煤炭的接卸任务。
规划沿海煤炭一次接卸港分别是:潮州港、汕头港、揭阳港、汕尾港、惠州港、深圳港、虎门港、广州港、珠海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和湛江港。
根据预测,未来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和粤东内陆等地区所需部分煤炭调入和外贸进口仍需要采用中转运输的方式。
为满足这部分煤炭运输需求,规划形成以广州港为主、珠海港和虎门港为辅的煤炭中转港布局,为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提供煤炭中转运输服务;同时,为适应未来煤炭到港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特点,煤炭中转港应重点建设10~15万吨级的大型煤炭接卸码头以及相应的中转配套设施。
对于粤东内陆地区需要经沿海港口调入或进口的煤炭,规划主要由汕头港接卸。
2、外贸进口原油广东沿海外贸进口原油主要为本省石化企业服务,以直达运输为主。
规划沿海主要原油接卸港为惠州港、茂名港和湛江港。
同时,汕头港等沿海其他具备建设20~25万吨级以上大型原油接卸码头条件的港口,可结合新炼厂布局或者扩建的新增能力需要,配套建设大型原油接卸泊位。
3、外贸进口矿石规划沿海外贸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接卸港为湛江港。
未来拟建的东海岛钢铁基地以及西南地区所需的外贸进口铁矿石由湛江港集中接卸;未来京广铁路沿线已有钢铁企业所需外贸进口铁矿石应考虑集中接卸,并应抓紧开展有关港址的比选及其它前期研究工作。
4、集装箱规划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为深圳港和广州港,其主要功能是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近洋和内贸集装箱运输,重点发展满足停靠远洋干线集装箱船舶的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汕头港、惠州港、虎门港、珠海港、湛江港等为集装箱支线港,主要功能是开辟内贸和近洋航线,同时也承担向周边集装箱干线港的喂给运输,有条件的港口可逐步开辟并发展远洋航线;其他港口为集装箱喂给港,以喂给周边港口和内贸航线为主,根据运输需求相应发展等级适宜的专业化或多用途码头。
5、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未来全省沿海大型成品油接卸码头应适度集中,二次接卸码头布局相对分散;液体化工品码头布局应根据全省石化产业基地现状和规划发展情况,采取适度集中布局。
规划形成以汕头港、深圳港、惠州港、广州港、珠海港和湛江港为主,虎门港和茂名港为补充的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转运体系,主要满足各地成品油、液体化工品进口和转运需求。
6、LNG(液化天然气)由于LNG运输具有专业性强、危险性高、运输船型较大等特点,因此LNG 码头必须与LNG接收站配套建设。
根据广东省LNG接收站的布局需要,规划近期沿海LNG码头布局以深圳港和珠海港为主。
未来随着广东LNG需求的增长,其他具备条件的港口可根据新的LNG接收站布点配套建设LNG接卸码头。
7、商品汽车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地,根据未来汽车产业、消费的发展需求和布局特点,规划广州港为沿海商品汽车的主要装船港,商品汽车的卸船港以广州港和虎门港为主。
8、旅客根据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规划以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为主布局国际邮轮运输设施;以汕头港、惠州港、深圳港、虎门港、广州港、中山港、珠海港、江门港和湛江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运输设施。
同时,沿海港口可根据本地居民生活需要和海上旅游发展要求,相应建设陆岛滚装和小型游艇码头。
五、规划的实施(一)分阶段规划目标1、2010年规划目标到2010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不足和大型专业化码头偏少的问题明显缓解,港口功能基本完备。
形成以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干线港布局,沿海集装箱支线港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煤炭、原油、油品、铁矿石、汽车等港口布局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未来运输需求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
沿海港口航道基本适应到港船舶的要求;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通畅,集疏运通道的能力基本适应港口发展需要。
形成以规模化港区为依托的临海产业带,港口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