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
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者:陈宝生《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3日01版) 【光明专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场大考,目前已经到了决胜阶段,到了一鼓作气冲刺的关键时刻。
我们要把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我们所干的事情结合起来,把各项推动改革发展的措施尽快落地落实,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经济发展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与关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确立了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三步中的第一步就是实现“温饱”,第二步就是实现“小康”,第三步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契合时代脉搏提出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是硬道理,到发展就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的一条主线就就是: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就是基础、就是支撑。
发展就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就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来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
一就是物质基础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经济实力快速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二就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科技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历史性提升。
三就是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不断拓展市场发展新的空间。
四就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
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历程、问题与对策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多重合力
历程、问题与对策: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多重合力周学良(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需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从温饱、小康到全面小康,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地追求发展的进取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城镇化推进、乡村发展滞后等诸多制约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需要凝聚从理念到行动的诸多合力。
面对问题,全面建成小康应充分发挥共享发展、精准扶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乡村振兴等合力作用,助力全面小康的实现。
[关键词]凝聚全面小康多重合力[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8X (2021)01-0007-05收稿日期:2020-11-10作者简介:周学良(1989-),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邓小平的把小康社会比作我国的现代化,先解决温饱和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奋斗目标。
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总是在不断向前推进并朝着一个伟大目标前进。
在温饱、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达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已到全面小康建成的收官之时,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面对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的发展形势,从现存的制约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出发,如何发挥各方面合力作用,使全面小康如期建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首先,我们发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仍然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我们发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却相对匮乏。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最后,我们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
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使命。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和任务。
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需要持续努力,确保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核心。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决胜期,我们需要继续创新,加强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足等。
在决胜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稳定、产业化能力不足等。
在决胜期,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科技成果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在决胜期,我们需要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确保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完善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治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面。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治理体系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充足等。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定位,强化建设的重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要重视补短板问题,加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区和领域的力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补短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补短板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东部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对东部地区来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部分地区由于欠发达,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老化等问题。
因此,补短板问题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2.教育水平不足教育是一座大山,解决好教育问题是社会治理中的重头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是让所有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目前仍存在着教育水平不达标的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教育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
同时,一些地方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
3.养老服务不足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养老服务的支持。
然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不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会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问题更为严峻,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因此,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供给,是补短板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二、补短板解决方案1.加强投资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要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的方针是推动经济发展势头延续,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优质、可长久的经济发展。
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节奏。
同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宏愿,旨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这一宏愿实现的关键时期,本文将探讨决胜期的含义、关键任务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决胜期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意味着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发展进入小康阶段的过渡,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决胜期具有以下特点: 1.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决胜期的经济发展面临物质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污染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 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不断增加。
3. 党和政府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决胜期需要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个方面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不仅要推动经济发展,还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治理等。
关键任务决胜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确保经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治理的提升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面临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1. 复杂的国际环境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需要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第6期习近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
——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
从人类发展指数看,2017年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在第86位。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18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人,2012年底以来累计减少8239万人,成效举世公认。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如以家庭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作为标准,已超过4亿人。
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降至28.4%。
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辆,高于新加坡和香港;住房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9和46.7平方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2018年已达48.1%。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76.7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
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100%(2016年),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95.8%(2015年),均远高于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困难原创
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 总数为 601,938,035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 总 数为723,070,26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的全国人口为 1,031,882,511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全国总人口 113051万人,9年净增人口1.27亿。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 129533万人。
23、 天津 0.36 24、 山东 0.35 25、 吉林 0.35 26、 贵州 0.34 27、 陕西 0.34 28、 甘肃 0.33 29、 宁夏 0.33 30、 青海 0.3 31、 西藏 0.28 32、 香港、澳门及 台湾地区 无相关数 据
五.经济结构不合理
英文为Economic Structure 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 构造,它有多重含义。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 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影响经济结 构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最终产品 的需求,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有 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 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经济可能性之上。结构合 理就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状况是衡量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 经济发展趋向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状况差异 甚大。
一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如何解 决“三 农”问 题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七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 产
八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访问次数: 6 发布日期:2015-01-13 16:02:32 字体:【大中小】陈雁桦〔内容摘要〕按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六盘水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80.3%。
但是按国家统计局监测方案,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
农村是六盘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则是重中之重。
本文就如何重抓农村、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康;重点;难点〔作者简介〕市政府研究室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不断丰富。
党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指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任务”,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针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主注教育、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的战略部署。
1六盘水市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按照国统字(2008)77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标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23项指标,市统计局依此测算出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
其中,经济发展方面为54.5%,社会和谐方面为87.1%,生活质量方面为79.1%,民主法制方面为84.7%,文化教育方面为53.6%,资源环境方面为66.3%。
其中,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最低(详情见表一)。
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
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重点风险有效防范。
加大金融风险案件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积极防范化解养老保险金穿透风险,保证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整治,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防范。
扎实开展产业效益提升、住房安全动态监管、安全饮水日常监控、基本医疗多层保障、教育扶贫深化提升、村屯绿化美化等专项行动,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成效和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意事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定科学精准的应对措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
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
加强调研统筹,避免同一时间到同一地方扎堆调研。
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政策要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
政策执行中要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了解具体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完善。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和着力点是: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建设目标科学全面、任务艰巨前所未有、决胜阶段时间紧迫等四大特征。
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四个重大难题,即经济增长失速、社会保障不力、农村扶贫艰巨、生态欠账严重。
基于这四个重大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传递出直面难题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决胜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和坚定决心。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全面、清醒、深刻、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重大风险,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层面把握其性质、特点、表象、原因,从标本兼治、主动攻防和积极应对的视角。
找到防范化解的有效办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者:李洪军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9期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防风险,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集中显现的时期。
如果发生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而又扛不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也可能成为镜花水月。
所谓风险,就是由于事物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可能发生的危险。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风险不少,但重大风险最有可能来自经济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逐渐显现,处置“僵尸企业”的融资风险,高杠杆下的汇市、股市、债市风险在不断上升,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也在增大。
2015年我国股市出现的异常波动,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从2014年4月29日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由2026点上涨到5178点,上涨幅度达到156%;而在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下跌32%,创1992年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大跌幅记录。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既要防范非理性上涨,也要防止断崖式下跌。
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减少因素在增多,特别是部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承受范围,导致政府债务负担过重,有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担保,债务风险超过警戒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问题
三、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的探讨
(一)抓住机遇: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报告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 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是: 1、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宁期”。 2、可能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3、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高水平调整我国 经济结构的“成熟期”。 4、可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 的“磨合期”等。
未来50年内我国的现代化必须跨过城镇化、信 息化和知识化三道坎,才可能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 化。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必须跨越城镇化和信 息化两道坎。采用“运河战略”我国落后区域应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缩小与发达地区 的发展差距,尽快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河段。
欢迎指正、赐教!
谢谢!
助落后地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扶持贫困群体; 政府创造让不同经济主体平等进入社会、平等参与竞争的机遇; 积极培育中产阶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选准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 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
立片面地实现工业化;
二是在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重点难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难点问题之一: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至关重要。
由于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还需注重教育扶贫,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补充和优化,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问题之二: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增加问题农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领域,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增加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来实现土地流转。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土地流转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些做法积极推动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水平。
三、重点难点问题之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但也是困扰我们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方面,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在医疗方面,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养老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养老保障。
四、重点难点问题之四:环境污染与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并重 、 富民优乡居 民收入水 平与经济发展 实现 同步增长 。同时, 切 实保障 和改 善民生,大力实施 民生工
内蒙古 在法 制建设过程 中,始终 把 实现好 、 维护好 、 发展好人 民群众 的 根本利益 ,作 为法制 创建工作的 出发 点 和落脚点 , 努力营造社会安定 、 百姓 安 宁的 良好局 面 ,促 进了经济社会持 续稳定健康发展 ,推 动了全区法制化 进程 。监测结果 显示 , 2 0 1 2 年, 内蒙古
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中呈现 出
以下几方面特点。
( 一) 整 体 经济 实现 平稳发 展 , 发 展
的质 量 效益 不 断提 高
视 和支持下 ,全 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公共 文化 设施投 入持续增长 ,公共文化服务设 施网络 基本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 能力 逐步增 强, 重大文化工程发展迅速 , 群 众文化
在 民主 法制 建设 方 面 的小 康 指数 为
7 7 . 0 9 %, ̄2 o o o 年提高 了6 . 6 1 个 百分 点,  ̄ L 2 0 1 0 年提高 了0 . 3 9 个百 分点 , 与
上年基本持平 。
( 三) 文化 建设 快速发展 , 群 众 文
化 活 动 日益 活跃
个百分点 , 比上年提高2 . 0 9 个百分点 。
会投 资中的比重 ,提高投资项 目的技 术含量 , 提升建设项 目的层次 , 促进投
社会保障 、卫生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 差距 。 农村牧 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生 产 生 活条 件 和 防灾减 灾 能力 依然 较
( 5 3 . 9 %) 、 甘肃 ( 4 o . 2 %) 、 宁夏 ( 4 2 %) 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
这一阶段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福祉,还关系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讨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中国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贫困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仍然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通过减贫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此外,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滞后。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环境污染也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同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和提供社会保障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振兴战略,包括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等,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提倡绿色发展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等措施,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除了政府的努力,全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来。
人民群众是小康社会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民群众应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自主创业和就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
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要点如下: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建设目标科学全面,任务艰巨而空前,决定性时期迫在眉睫。
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保障薄弱,农村扶贫困难,生态债务严重的四个问题。
针对这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扶贫工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脱贫。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措施,传达了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要面对关键问题,弥补不足和不足。
弱点,赢得全面小康社会。
扩展数据:
我们必须坚决打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有必要全面,清醒,深刻,与时俱进,认识和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重大风险,从宏观和微观,从宏观上把握其性质,特征,表象和成因。
从解决症状和根本原因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攻击,预防和积极应对。
寻找预防和解决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从检查和防范最困难,最危险的风险出发,要加强风险防范,尤其要注意各种突发性风险,坚决规避系统性和颠覆性风险。
第三,要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
加强对国内外关键领域主要风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判断,系统评价和科学控制,积极消除或控制各种存量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各种增量风险。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内在逻辑和有机联系的历史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起点,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延续,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
实现了这一目标,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阶段,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重要历史阶段,也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部室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我国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也是曲折而艰难的。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前进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风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内在逻辑和有机联系的历史过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难点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几显著增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必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难点,寻找突破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康社会;实现;难点;对策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01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难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小康社会。
据有关专家学者测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GDP增速应该在7.1%左右,但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7%,可以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重道远。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存在困难第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结果。
我国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尽管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经济趋缓,但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不断加大,新旧动力的转换正在进行,新动力的优势还未完成释放,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近几年,我国始终把调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国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健全,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
(二)社会矛盾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经济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起步落后于经济改革,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也使很多问题暴露出来。
第一,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表现为贫富差距、区域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较大。
第二,腐败问题严重,寻租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医疗、住房被戏称为新的“三座大山”,民生问题突出。
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
简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社会理想。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成为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共同指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我国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城市发展,要求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城市存在的一些问题,思考应对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一)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不少城市近几年更是频繁出现雾霾、酸雨等天气现象,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2.降污减排压力增加。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聚集发展、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大量工程项目投产,对降污减排新增巨大压力。
再加上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处理滞后、节能减排设施陈旧落后或建设不足、行政管理不严格等因素,都使城市降污减排压力不断增加。
(二)社会安全问题1.治安管理难度增大。
城市较乡村而言人口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客观上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治安管理难度。
2.应急救灾能力亟需提升。
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空间狭窄,因而在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时,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巨大,如果应急救灾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则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
从近几年我国城市的表现来看,仍存在继续提高的地方,比如重视程度不够、预警机制不到位、信息公开不及时、基础设施善后安置工作不细致等等。
(三)居民住房问题1.供求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高端住房供过于求,中档住供给不足,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给严重短缺。
尤其一部分中小城市,还出现住房空置率过高与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无法满足的矛盾现象。
2.住房质量有待提高。
城市中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使用时间长、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此类质量较差的住房影响了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市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旧城改造和新住宅区建设,但并没有解决全部住房质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是: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建设目标科学全面,任务空前艰巨,决胜期迫在眉睫。
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四个问题: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保障薄弱、农村扶贫困难、生态债务严重。
针对这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扶贫项目,实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定向扶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措施,传达了正视重点、弥补不足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
薄弱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扩展数据:
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要全面、清醒、深刻、与时俱进,认识和把握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重大风险,从宏观和微观、宏观上把握其性质、特点、表现形式和成因。
从标本兼治的角度,主动出击,主动预防,积极应对。
找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要从排查防范最困难、最危险的风险入手,加强风险防范,特别关注各种突发性风险,坚决避免系统性、破坏性风险。
三要积极防范和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
加强对国内外重点领域主要风险因素的研究、判断、系统评价和科学控制,积极化解或控制各类风险,有效防范或减少各类增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