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2(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2(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2(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

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

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第1页共17页人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XXX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XXX中,博士XXX使行风俗。

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XXX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

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XXX,偃穷诎,服罪当死。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XXX①。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

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XXX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XXX,XXX听许,请举国内属。

XXX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

越相XXX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注】①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以下对文中画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最新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最新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11、班昭续《汉书》2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3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4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52、蔡文姬求情6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 7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8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93.被动词。

103、炳烛而学11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①哪有做臣12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13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下面一段话。

4.活14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154、薛奎识范镇16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17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18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195、芮伯献马贾祸20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12.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①你没什22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23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24这是芮伯的过错。

256、及之而后知261.①哪②翻阅2.泰山、华山、恒山、衡27山、嵩山 3.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28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实践第一。

2930 7、管仲破厚葬31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32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33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34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358、董叔攀附权贵361.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37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38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39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409、王昭君出汉宫41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想要召哪个宫女, 42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434.报出。

4410、商於子驾豕45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46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47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48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49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①。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②,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释】①白下:南京的别称。

②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 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C. 代为治筐箧治:备办D. 朅来旧邦朅:离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往往于旧治之所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与谈乃父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身之老且衰彼且恶乎待哉D. 离而合襟三江而带五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一)敏慧(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如初升的弯月。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略。

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责难、驳斥。

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生儿子。

(二)学习(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王羲之。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

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

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

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

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

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使……狭小B.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D.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到则披草而坐B.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士大夫之族D.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或曰:“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骈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作品的种种言章加以涵摄”,这就是我定义骈文的标准。

凡首尾对应、左右相承者,无不是。

首尾对应,是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的语句相呼应;左右相承,是指作品中各种言章相承继,层层递进或反复出现。

以这样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整篇的涵摄,可以形成巧妙的对比、有效的衬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骈文的方法应属于修辞的范畴,它是修辞的一种高才艺术。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骈文的哪种修辞方法?答案:骈文的修辞方法主要是对作品的首尾对应和左右相承。

2.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其唐游论既含了在田园诗中大量涉足的古典意象(比如,长历山兰亭的风貌再现了它在唐诗中的意义,瓦屋杏园奇峰的风景再现了它在元曲中的意义),又以书生意式观察出了一幅人间世,地也可凭借大量的对讽关联来提供有关古典意象真实传统的理论思考。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唐游论的哪些内容?答案:唐游论主要涉及到古典意象在田园诗和元曲中的意义,并通过书生意式观察展示了人间世界。

此外,唐游论还通过对讽关联进行理论思考,传达了有关古典意象的真实传统。

二、填空题1. 请用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是古代汉族文化中的一种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________特点,对于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古典性特点。

2. 请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如对仗、____________、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答案:比兴三、判断题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正确的句子在括号中写“对”,错误的句子在括号中写“错”。

乃徐尚进之,邀平生之友,得大石为茶席,净服继席,编一诗以赠之,自己至书并玩而后,因题诗,弘之以盖书以寄诸君,以次乎各幅所叙之画上,然后,因题之以诗,此尚未有诗之士也。

1. 乃徐尚进之,是指徐尚进邀请冯梦龙。

(对)2. “得大石为茶席”是指买了一块大石头来做茶席。

最新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最新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史记管宴列传》)1.给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为下面句中加黑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①鲍叔遂进管仲()A.进献B.进言C.靠近D.举荐②鲍叔不以我为不肖()A.不像B.不才C.不孝敬D.不好3.与句中加黑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及小白立为桓公()A.立土动及百尺B.今其智乃仅不能及C.及至始皇D.战、守、迁皆不及施②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A.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C.多见其不知量也D.是以古之人易财,非仁也,财多也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而心目耳力俱穷C.固将愁苦而终穷D.穷凶极恶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吾从而师之C.鲍叔终善遇之D.孟尝君客我5.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冀君实或见恕也D.吾幽囚受辱6.下列两句的译文正确的项是:①召忽死之()A.召忽也死在这件事上B.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②以身下之A.把自己放在下边B.自己(鲍叔)甘居管仲之下C.(鲍叔)能亲身礼贤下士D.(鲍叔)就此退下,不再参政7.文中说“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8.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二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正文)1. 题目:高二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2. 正文:古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是提高语文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几道高二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文,提升阅读能力。

第一篇:题目:《韩非子·亡徵》中的“亡羊”比喻了什么情境?文本:田中之羊,不啻者,韩献邓析之土也。

秦庄公以亡羊之刃动于中山,取卢雍,灭韩、献、邓、析,以为地尽美。

及其亡也,中人有言于庄公曰:“取韩献邓析者,君之力也,夫中山者,君之亡也。

”庄公曰:“然。

”再中人言曰:“丈人将亡何国?”庄公曰:“陈。

”又中人言曰:“得亡羊者亡何如?”庄公曰:“立地而吼。

”再中人言曰:“何为立地而吼?”庄公曰:“父子妻妾将为皆亡,焉有委亡之地,固足以告人乎?”题目要求: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韩非子·亡徵》中的“亡羊”比喻了什么情境。

答案:《韩非子·亡徵》中的“亡羊”比喻了庄公失去中山的情境。

亡羊比喻了庄公失去了中山。

亡羊的意思是牧羊人发现自己的羊群中有一只羊丢了,于是他发出一声巨大的叫声,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羊丢了,不要让它逃跑。

庄公用“亡羊”这个比喻来表达他在失去中山后的心情,他希望尽快找回失去的地盘,避免一切可能的损失。

通过这个比喻,庄公告诉大家,他失去了中山,就像牧羊人失去了一只羊一样,他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避免更多的损失。

他还强调,失去中山后,他将面临家破人亡的局面,这不仅涉及到他自己,还涉及到他的父母、妻子、妾室等亲人。

因此,庄公用“立地而吼”来形容他对当前情境的焦虑和紧张,希望能够及时警示他人,并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深思熟虑的智慧和观察力。

古文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2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节选自韩愈《师说》)(乙)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4分)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②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③仆.道不笃:谦称,相当于“我(的)”④未见可师.者:学习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尊称,相当于“您”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责怪A.①②B.①⑥C.②④D.③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选文甲开头连用三个叹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社会风气的深刻感慨。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解析版)-【上好课】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解析版)-【上好课】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史记管宴列传》)1.给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为下面句中加黑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①鲍叔遂进管仲()A.进献B.进言C.靠近D.举荐②鲍叔不以我为不肖()A.不像B.不才C.不孝敬D.不好3.与句中加黑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及小白立为桓公()A.立土动及百尺B.今其智乃仅不能及C.及至始皇D.战、守、迁皆不及施②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A.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C.多见其不知量也D.是以古之人易财,非仁也,财多也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而心目耳力俱穷C.固将愁苦而终穷D.穷凶极恶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吾从而师之C.鲍叔终善遇之D.孟尝君客我5.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冀君实或见恕也D.吾幽囚受辱6.下列两句的译文正确的项是:①召忽死之()A.召忽也死在这件事上B.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②以身下之A.把自己放在下边B.自己(鲍叔)甘居管仲之下C.(鲍叔)能亲身礼贤下士D.(鲍叔)就此退下,不再参政7.文中说“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8.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

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徙二年,罚铜二十斤。

太宗从之。

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曰:‘供舆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

’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

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

”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更令定议。

德彝执议如初。

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得,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

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污法。

”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时朝廷大开选举..B.太宗令其自首..C.今断从法,是示天下..耶..以不信矣D.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C.太宗将从.其议备必喜而从.命D.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吾属今.为之虏矣3.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太宗)召B.(太宗)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C.更令(戴胄)定议D.而生死顿殊,(大臣)敢以固请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②误不如法者,皆死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复议。

B.戴胄引法典“……误不如法,皆死”,劝太宗不要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段谋官骗财,建议太宗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就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显示太宗的“大信”。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太宗下令“……不首,罪至于死”,也与法典相背。

戴胄敢于据理力谏,足见其忠直不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十五年春,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

晋侯欲救之。

伯宗曰:“不可。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天方授楚,未可与争。

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

”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

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

遂致其君命。

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榖,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

义无二信,信无二命。

君之赂臣,不知命也。

受命以出,有死无霣①,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②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

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

曰:“毋畏③知死而不敢废王命。

王弃言焉。

”王不能答。

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从之。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

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注:①霣yǔn同“陨”坠落,引申为丢掉。

②考死:善终。

③毋畏:申犀之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郑人囚而献诸楚。

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

B.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

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

C.郑人囚而献诸楚。

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

D.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薮..藏疾山薮:山林草莽之中。

B.使解扬如.宋如:往,去。

C.楚师将去.宋去:往,到。

D.析骸而爨.爨:烧水煮饭。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译文:即使鞭子很长,也达不到马肚子。

B.原文:遂致其君命。

译文:于是便传达了楚王的命令。

C.原文: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译文:死了能完成使命,这是下臣的福气。

D.原文: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文: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4.不属于楚宋最终讲和原因的一组是:()①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动,即将到来.。

②解扬不惧威利诱,不辱君命。

③楚王听信了申叔时的劝告。

④华元夜入楚师,说服了子反。

⑤宋人宁可亡国也不愿签城下之盟。

A.①③B.①④C.②⑤D.③④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了宣公十五年楚国围攻宋国,无功而返与宋订立盟约的过程。

B.本文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C.本文关于楚宋战和过程的描写简练有序,主要是通过对话揭示双方战和的原因。

D.几位策士的描写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战国策》高超的记事写人艺术。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

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

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

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

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

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

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

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

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官名官名B.官名一般尊称C.别号官名D.爵名官名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A.母亲B.妻子C.儿媳D.姊妹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B.所请不当圣意C.以是方镇跋扈D.求无不得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敕.不下敕:帝王的诏书、命令B.自艰难..以来艰难:艰苦困难C.是以方镇..跋扈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D.言虞候纵横..之状纵横:这里指放肆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6.对“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需经过宰相)不知体贴人啊!B.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C.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D.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7.“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C.朝廷姑息方镇武臣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五、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⑴以乱则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