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本构模型综述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地基》课程论文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洋

学号

软土本构模型综述

1 引言

土体具有复杂的变形特征,如剪胀性、各向异性、受应力路径影响等。土体变形的这种复杂性是在复杂受力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复杂应力状态存在 6 个应力分量,也有 6 个应变分量。其间的关系是一种多因素物理量与多因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由试验直接建立。须在简化条件的试验基础上,做某些假定及合乎规律的推理,从而提出某种计算方法,把应力应变关系推广到复杂应力状态。这种计算方法叫本构模型。

1.1 土的本构模型

发展到现在,土的本构模型数目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1) 非线性模型;

( 2) 弹塑性模型;

( 3) 粘弹塑性模型;

( 4) 结构性模型。

对于软土而言,比较适用的一般为弹塑性模型。弹塑性模型是把总的变形分成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用虎克定律计算弹性变形部分,用塑性理论来解塑性变形部分。

1.2 变形假定

对于塑性变形,要作三方面的假定:

( 1) 破坏准则和屈服准则;

( 2) 硬化准则;

( 3) 流动法则。

不同的弹塑性模型,这三个假定的具体形式也不同。最常用的弹塑性模型为剑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2 剑桥模型与修正剑桥模型

1958 年,Roscoe 等发现了散粒体材料在孔隙比-平均有效应力-剪应力的三维空间里存在状态面的事实,1963 年,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模型,1968 年,

形成了以状态面理论为基础的剑桥模型的完整理论体系。

Roscoe 等人将“帽子”屈服准则、正交流动准则和加工硬化规律系统地应用于Cam 模型之中,并提出了临界状态线、状态边界面、弹性墙等一系列物理概念,构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塑性模型。剑桥模型又被称为临界状态模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弹塑性模型,它是第一个全面考虑重塑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粘土的压硬性和剪胀性的模型,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1968 年,Roscoe 等人在剑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剑桥模型,将原来的屈服面在p',q 平面上修正为椭圆,并认为在状态边界面内土体变形是完全弹性的。在状态边界面内,增加的剪应力虽不产生塑性体积变形,但可产生塑性剪切变形。修正剑桥模型是一种“帽子”型模型,在许多情况下能更好地反映土的变形特性。修正剑桥模型至今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 形式简单,模型参数少,参数确定方法简单( 只需常规三轴试验即可) ,参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很好的反映重塑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粘土的压硬性和剪缩性,因此修正剑桥模型是土力学中比较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修正剑桥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屈服面只是塑性体积应变的等值面,只采用塑性体积应变作硬化参量,因而没有充分考虑剪切变形; 只能反映土体剪缩,不能反映土体剪胀; 没有考虑土的结构性这一根本内在因素的影响; 假定的弹性墙内加载仍会产生塑性变形等。修正剑桥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假定:

①屈服只与应力球量p 和应力偏量q 两个应力分量有关,与第三应力不变量无关; ②采用塑性体应变硬化规律,以为硬化参数; ③假定塑性变形符合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即g( σ) = f( σ) ; ④假定变形消耗的功,即塑性功为:

剑桥模型是当前在土力学领域内应用最广的模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有: 基本概念明确; 较好地适宜于正常固结粘土和弱超固结粘土; 仅有3个参数,都可以通过常规三轴试验求出,在岩土工程实际工作中便于推广; 考虑了岩土材料静水压力屈服特性、剪缩性和压硬性。王清等分析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其为基础引进了接触单元和杆单元,运用修正合格模型,用有限元程序模拟了

工程实例中的开挖过程和开挖要素,模拟计算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地表沉降、基坑隆起和水平位移,根据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在软土地区此模型是适用的,此外,王清等人还对基坑开挖施工、地面沉降预测作了定性分析。

3 岩土模型的发展

岩土模型的发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 1) 基于经典塑性理论框架的修正。

( 2) 非关联流动准则的引用; 由于关联流动准则要求塑性势函数和屈服函数一致,给寻找和选取符合条件的屈服函数带来了很大困难,而非关联流动准则将二者区分开来,从而带来更多选择的余地,可以通过试验较为容易地确定屈服函数,所以随后发展出了很多基于非关联流动准则的本构模型。

( 3) 亚塑性理论与临界状态理论相结合。亚塑性理论以有理力学为理论基础,扬弃了经典弹塑性理论中总应变分解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屈服准则、硬化规律、塑性势及流动法则等基本概念和假设,直接建立起联系应变率空间与应力率空间的各向同性非线性张量函数表达式,从整体上表述砂等无黏性散粒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 4) 考虑有限应变,使模型摆脱了传统的小应变假设,将分析范围从仅适于小应变扩展到亦适用于有限应变,从而在计算假设上更接近于岩土问题的实际情况( 即岩土问题的大变形) ,使岩土数值计算工作变得更加有实际意义。

( 5) 考虑土的时间相关性。即把时间相关因素加入粘土应力-应变关系中,从而把总变形分为瞬时应变和粘性应变部分,得到了时间相关粘土模型。

( 6) 考虑土的各向异性及结构性。

( 7) 模拟土在循环荷载下特性。

( 8) 推广到一般三维应力空间。

( 9) 将本构扩展到砂土、非饱和土。

4 剑桥模型的发展

近年来,针对这种模型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改进或扩展。Dimaggi 等在剑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帽盖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描述塑性屈服前的非线性、剪胀性等特性,还能描述屈服后的各种破坏性状与塑性硬化性状。魏汝龙根据不排水

三轴压缩试验资料得到了正常固结粘土模型,比修正剑桥模型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修正剑桥模型仅是它的特例。Banerjee 等基于剑桥模型框架,采用塑性增量理论,分析各向同性正常固结及微超固结粘土的不排水应力应变反映,建立了关联和非关联流动的弹塑性本构模型。Masin将次塑性理论与临界状态土力学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既适用于正常固结也适用于超固结粘土的本构模型。孙德安等改进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面形状,提出了一种介于剑桥模型和关口-太田模型两者之间、考虑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不等向塑性体变硬化弹塑性模型。此模型考虑应力Lode 角和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的影响,从而反映三维应力状态下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还有考虑长期荷载或循环荷载作用下多种应力路径的影响,从而反映土的蠕变效应以及循环变形特性等。为了使模型在三维应力下较好地反映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模型的剪切屈服准则使用SMP 准则。模型的土性参数与剑桥模型一样,其预测值与粘土实测值的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是简单合理的。徐连民等进一步尝试用最新三维修正剑桥模型研究超固结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将土的超固结比引入到修正剑桥模型中,将超固结比作为屈服函数的一个状态量,再通过这个状态量的演化来反映超固结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经过这样扩展后的三维修正剑桥模型不仅可以模拟正常固结土的体积剪缩特性,而且还可以模拟三轴压缩和伸长条件下超固结土的体积剪胀特性,而本构模型仅增加一个和超固结比有关的材料参数。最后,采用超固结比OCR ( Over Consolidated Ratio) 分别等于1、2、4、8 的藤森黏土在平均有效应力一定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和伸长试验结果验证了三维修正剑桥模型在各种应力路径下对超固结黏土的变形和强度预测能力。

Wu 等( 1996) 等提出了一个基于临界状态理论的亚塑性理论本构模型,用以描述粒状材料的三维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以及体积剪胀特性; Masin 等( 2005)研究了近期提出的粘土亚塑性模型的数学方程,主要研究了亚塑性模型对状态边界面( state boundary surface) 的预测问题,随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和松岗中井破坏面的粘土亚塑性本构模型; 2007年,Masin又提出了一个针对亚稳结构粘土( clays with metastable structure) 的亚塑性本构模型。

Yatomi 等提出了考虑有限应变的剑桥模型,并加入了非共轴因素,使模型能够模拟土的局部剪切带; Callari 等,Borja 等也分别建立了有限应变剑桥本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