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0040)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自考法学概论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自考法学概论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自考法学概论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7年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

(简答)(一)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或基本成分是:法律的要素(单选)※简述法律概念的定义及其功能:法律概念是指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以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用语。

其功能有:认知功能、构成功能、规范功能。

(简答)※我国法律的性质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是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即:1956年(单选)※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法经》/《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单选)※旧中国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单选)※法律规范:是指每个单一的法定行为模式。

(解释)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古今中外法律渊源的种类:(多选)(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供参考)

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供参考)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名词解释题1,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由特地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2,禁止性规范: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委任性规范: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4,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5,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6,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7,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8,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简答题一、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二、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论述题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的时间不同。

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人类社会共始终。

2,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

3,实施方法不同。

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的实施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4,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来表现;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之中,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无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名词解释题1,社会主义立法: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00040法学概论最新知识重点含真题

00040法学概论最新知识重点含真题

法学概论001法的目的的价值★★定义:法的目的价值是法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或增进的价值。

内容:法对秩序的维护法对自由的确认法对正义的实现法对效率的促进001法的目的的价值★★(一)法对秩序的维护1、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首先体现在法对统治秩序的维护。

2、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其次体现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001法的目的的价值★★(二)法对自由的确认第一,法律以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及其实现方式。

第二,法律通过设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提高了主体的自由选择能力。

第三,法律是自由与责任相联结的纽带。

(三)法对正义的实现首先,法律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

其次,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重要标准,正义观念也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

(四)法对效率的促进①:法律通过确认和维护生产者的基本权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②:法律通过确认、保护和创造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模式,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③:法律通过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法律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间接实现效率的提高。

001法的目的的价值★★【201904·简答】法对效率的促进001法的目的的价值★★【答案】①:法律通过确认和维护生产者的基本权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②:法律通过确认、保护和创造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模式,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

③:法律通过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持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法律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间接实现效率的提高。

【考点】法的目的的价值002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权力分工与制约原则(三)基本人权原则(四)法治原则002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国家独立处理内部和国际事务不受他国干预的最高权力,是一国之中绝对的永恒的权力。

2024年下半年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下半年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下半年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部分原题一、单项选择题1、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调查机关一般应是______。

A.监察机关B.检察机关C.公安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2、甲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作出改变,但甲仍不满意欲提起诉讼。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应以原机关为被告B.应以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C.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D.谁为被告应由法院指定3、“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该规范属于______。

A.双边冲突规范B.单边冲突规范C.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D.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______。

A.法是永恒存在的B.恶法也是法C.法是主权者的命令D.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5、在国际贸易术语中,CIF是指______。

A.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B.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C.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D.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6、下列属于国际直接融资方式的是______。

A.国际金融机构贷款B.政府贷款C.国际证券发行与上市D.国际项目融资7、下列有关国际经济法特征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只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B.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包括自然人C.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公私并存的特性D.国际经济法的原则是互不干涉内政8、19世纪末以前传统宪法的分类中,美国宪法属于______。

A.不成文宪法B.钦定宪法C.刚性宪法D.模仿宪法9、暴雪将至,甲见邻居乙家无人,乙的房屋很可能在暴雪中坍塌,于是甲主动对乙的房屋进行了加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乙可以事先未同意为由拒绝支付任何费用B.乙若拒绝支付任何费用则构成了侵权行为C.甲可以要求乙支付劳动报酬D.甲可以要求乙支付必要的加固材料费用10、甲男(19岁)与乙女(22岁)结婚,5年后乙女起诉离婚,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0040)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0040)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密训资料】法学概论00040

【密训资料】法学概论00040

宪法概述 3.我国现行宪宪法。
★★
4.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于 2004 年。 5.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它是“法律的法律”。
第二节 宪法基本 制度★
1.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公民的基 本权利与 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劳动、受教育。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两权”和“六自由”:“两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公民中除了人民之外,还有少数敌人。 4.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结社自由和示威自由是政治权利。2.信仰自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法学概论
目录
第一章 法理学............................................................................ 1 第二章 宪法................................................................................ 1 第三章 行政法............................................................................ 1 第四章 刑法................................................................................ 2 第五章 民法................................................................................ 3 第六章 商法................................................................................ 4 第七章 经济法............................................................................ 5 第八章 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5 第九章 刑事诉讼法.................................................................... 6 第十章 民事诉讼法.................................................................... 7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法................................................................ 7 第十二章 国际法........................................................................ 8 第十三章 国际私法.................................................................... 8 第十四章 国际经济法................................................................ 8

00040法学概论考试重点大全

00040法学概论考试重点大全

单选:1.. 一切法律的共同的本质概括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 实体法和程序法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

3.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5. 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以法律规定。

有权为特别行政区制定这种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 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根本原则②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法制原则④效率和精简的原则7. 我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即5年。

委员长,负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8. 有权进行行政立法的行政机关主要有:①国务院②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③国务院直属机构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⑥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⑦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9. 我国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以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的原则。

10.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这8种罪行。

(出题形式:绑架不负刑事责任)11.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2.从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上划分,可划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13.我国刑法也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14.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5.从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上划分,即以是否有预谋为标准,可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16.根据刑法第67、68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③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类:①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9.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起算。

法学概论00040

法学概论00040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套用公式:谁依照法律权限按照法律程序做什么每一道刑法案例题如:16-18周岁都应该加上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12-14周岁犯故意杀人、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并从轻或减轻处罚第一章法理学(第三重要)第一节法的起源、本质与基本特征一、法的起源(选)原始社会:没有法,有类似于法的习惯奴隶社会:法律自奴隶社会产生;产生了农业、畜牧业,生产力增加了(不强壮的人依附于强壮的人)就产生了奴隶社会;奴隶主要压迫奴隶便产生了奴隶社会的法律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为了保护地主的权力便产生了封建社会的法律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为保护资产阶级而产生了资本主要的法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保护的所有的人民(一)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出现而渐进生产的。

1)原始社会中最典型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是氏族(姓)。

2)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二)法同早期氏族习惯的根本区别:a)两者反映的利益不同b)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c)两者反映的意志不同(想法)d)两者的实践结果相同: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二、法的发展(选)1.从法的形式上看,法的发展体现为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程。

从法的内容上看,法的发展经历了从法与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浑然一体到逐渐分离和相对独立的过程。

【了解】不同的法学家对于法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英国法学家梅因将法的发展总结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德国思想家韦伯认为法的发展是从不合理走向合理、从实质合理性走向形式合理性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发展是从一个历史类型向另一个历史类型依次更替的过程。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原因:社会革命「生产力对应矛盾」2.人类历史上的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前三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属于剥削阶级类型。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法学概论(0040)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供参考)

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供参考)

00040法学概论总复习资料(供参考)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名词解释题1,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由特地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2,禁止性规范: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委任性规范: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4,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5,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6,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7,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8,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简答题一、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二、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论述题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的时间不同。

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人类社会共始终。

2,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

3,实施方法不同。

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的实施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4,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来表现;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之中,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无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名词解释题1,社会主义立法: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2017年⾃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第⼀章法律的⼀般原理第⼀节法律的起源1、法律产⽣的社会根源及其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

(简答)(⼀)法律是⽣产⼒发展到⼀定阶段,伴随⽣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产⽣的。

(⼆)法律产⽣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制的出现。

※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或基本成分是:法律的要素(单选)※简述法律概念的定义及其功能:法律概念是指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以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语。

其功能有:认知功能、构成功能、规范功能。

(简答)※我国法律的性质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是在我国⽣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那⼀年即:1956年(单选)※我国最早的⼀部成⽂法典是:《法经》/《汉漠拉⽐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早的⼀部成⽂法典(单选)※旧中国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单选)※法律规范:是指每个单⼀的法定⾏为模式。

(解释)第⼆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法律是⼀种⾏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法律渊源:指⽤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古今中外法律渊源的种类:(多选)(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1)根据法律的创制⽅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法和不成⽂法。

成⽂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形式的法律⽂件,即规范性⽂件。

⼜称制定法。

不成⽂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形式的习惯。

⼜称习惯法。

2023年下半年自考00040法学概论练习考题含解析

2023年下半年自考00040法学概论练习考题含解析

2023年下半年自考00040法学概论练习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______。

A.关贸总协定B.牙买加协定C.巴塞尔协议D.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组织构成形式是______。

A.一审制与二审制B.合议制与独任制C.简易制与一般制D.员额制与陪审制3、只存在于汇票关系中的票据行为是______。

A.保证B.出票C.提示D.承兑4、下列关于环境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环境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B.环境民事责任采用严格责任原则C.主体不能因同一环境行为同时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D.故意是主体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5、甲与乙共同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只能由出资最高的人担任董事长B.该公司的董事长一定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C.甲和乙均以个人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D.该公司的经理对董事会负责6、下列关于法的价值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的价值只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B.为了实现正义可以不考虑其他价值C.法的各种价值之间可能存在冲突D.法的价值是一个实体范畴而非关系范畴7、“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该规范属于______。

A.双边冲突规范B.单边冲突规范C.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D.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8、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听取陈述和申辩等内容体现了______。

A.正当法律程序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比例原则D.越权无效原则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______。

A.宏观调控法B.市场规制法C.市场主体法D.金融调控法10、票据行为人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单的行为是______。

A.出票B.提示C.背书D.承兑11、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可以采用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模式B.战略的非全球性C.各实体之间的关联性不强D.不是一个法律实体12、离婚的请求非依夫妻的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具有离婚的理由的,不得提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名词解释题1,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由特地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2,禁止性规范: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委任性规范: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交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4,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5,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交件。

又称制定法。

6,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7,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8,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简答题一、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二、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论述题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 存在的时间不同。

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人类社会共始终。

2, 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

3, 实施方法不同。

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的实施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4, 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来表现;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之中,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

5, 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无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名词解释题1, 社会主义立法: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2,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律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3, 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4, 法律责任: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5,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指受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6, 法律事实:那些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剥消灭的情况。

7, 法律关系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简答题•一,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3)法律的通过;・(4)法律的公布。

•二,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3)民主原则•(2)维护法制统一;(4)科学原则•三,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2,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平等受到法律的追究•四,违法的构成要件・1,违法的客体•2,违法的客观要件•3,违法的主体•4,违法的主观要件论述题•一,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二,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社会主义法是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同时,彻底废除旧法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社会主义国家彻底废除旧法律,绝不意味着否认法律文化的继承性。

•(3)社会主义法的产生,还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社会主义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2)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实现对敌专政•2,社会主义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作用:•(1)消灭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4,社会主义法律在对外方面的作用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名词解释题•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利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瞳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利社会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

简答题•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前提•2,有法必依——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重要条件•4,违法必究——保证论述题•一,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 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

•(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

•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四,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1)维护法律的权威•2)完善法律体系•3)强化民主制度•4)坚持依法行政•5)保障公正司法•6)搞好法律监督第四章宪法名词解释题•1,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乂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日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4,国家结构形式:调整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即调整国家整体和其所属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形式。

-5,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7,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简答题•一,宪法的性质与特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内容方面的特点;-效力方面的特点;•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三,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

•2)为人民服务原则。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帮简的原则。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1)选举权的普遍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4)无记名投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2)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3)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修改、监督宪法•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4,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5,其他职权•七,单一制国家特征•1,一个宪法,一个中央机关体系-2,中央统一•领导•3,地方权力由中央以法律规定论述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 ,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 三,论述宪法实施的保障•1,宪法自身对宪法实施的保障•1)规定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

-2)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和解释宪法的机构。

•3)规定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宙查。

•2,普通法律的保障•3,党的领导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第五章行政法名词解释题1, 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4,行政执法指行政机关依法执行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

•5,行政决定: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件而采取的处理决定。

•6,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7,行政强制执行:指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依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

•8,行政司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裁决人,对行政争议作出裁决的活动。

•9,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向有关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申请后,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司法活动。

简答题•一,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1)行政执法的主体合法•2)行政执法的内容合法•3)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真实4)行政执法的相对人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5)行政执法的程序合法6)行政执法的形式合法•二,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1,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在职权范围内•3,只能由具有性质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实施•4,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案例应用•一,行政复议的范围•可以申请审查的抽象行为:国务院部门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规定。

•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不能申请审查。

•二,行政复议提出的时间60 n•三,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P211•对县教育局的行为不服•对深圳海关的行为不服-对县政府的行为不服•对教育部的行为不服•对广东省政府的行为不服•四,对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判断-处罚机关、处罚程序、听证、人身自由处罚的机关、•一事不二罚、罚款的罚缴分离、当事人的权利、第六章民法名词解释题1,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