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保险需求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选取了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了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模型,并引入了总保险费的滞后变量来修正模型。
修正后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论述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费收入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回归模型
目前国内关于单个经济变量对保险需求影响的分析较为集中,但从宏观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对宏观因素对保险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却少之又少。
本文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并选取1989以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实际背景情况,来研究实证结果与现实情形的关联。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因素指标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消费者(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愿意并且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保险的需求量。
影响保险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几个显著的宏观经济变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跃进步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保险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而与GDP相比,DPI有时更能代表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用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来代替GDP。
社会储蓄存款余额。
个人储蓄的增加意味着个人财富与资产的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的保险消费,即储蓄对保险的收入作用;储蓄的保障作用也减弱了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即储蓄对保险的替代作用。
当储蓄的收入作用超过替代作用时,储蓄的增长就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率。
保险业务一般采用固定的预定利率来计算保费,当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远高于保险预定利率时,保费就显得较为昂贵,从而削减了人们的投保意愿,不仅新单需求减少,已有的保单持有人退保套现的风险也会加
大。
通货膨胀还会使人们形成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促使其扩大即期消费,降低了对长期寿险的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意味着在建工程的增加和中间物品投入的增长,从而直接拉动了市场对非寿险产品的需求。
以2006年为例,2006年我国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93472亿元,假设2/3资产投入到当期的在建工程中,以1%的费率为以上工程进行投保,仅此一项就会带来623亿元的保费收入,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极为明显。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前,本文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lngdp、dcpi分别在1%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平稳;lninv、dpi在5%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平稳;lnsave在10%的置信水平下近似平稳。
(一)回归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总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储蓄额(SA VE)、通货膨胀率(CPI)、固定资产投资(INV)、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做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多元回归方程:
LNBF=2.42-2.38×LNGDP+1.79×LNSA VE+0.89×LNINV+0.0073×DCPI+8.78e -0.05×DPI (回归方程1)
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以及调整系数R2均达到了0.99的较高水平,表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很好;F统计量等于413.49,回归系数显著;回归系数的T值除DCPI以外均显著,模型结果令人满意。
但lngdp符号为负,回归结果显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保险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这与事实极为不符;且D-W值为1.21,低于对应的DW下限值,回归方程存在序列相关。
同时,DCPI回归系数通不过T检验,可理解为通货膨胀率对保费收入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而lnGDP 系数与事实不符。
(二)模型的改进
基于以上分析,可剔除变量DCPI以及LNDGP;考虑到保费的累积滞后效应(保险赔付期限的长期性以及责任准备的结转,以及寿险保险的分期缴纳都有滞后效应),加入总保费的一期滞后项AR(1)作为解释变量;常数项在5%的置信水平下不显著,剔除。
改进后结果如下:
LNBF=1.09×LNSA VE+1.06×D(LNINV)+4.214e-005×DPI+0.54×AR(1)
(回归方程2)
改进后的回归模型克服了原模型的缺陷—在保险原有的较高拟合程度下,各回归系数均在10%置信水平下达到显著水平;D-W及DWt都通过了检验,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在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储蓄的T值最显著,系数也是最大的,可见在所有的宏观经济变量中,储蓄对保险收入的影响最明显,相关度最大。
此外,D(LNINV)、AR(1)两项系数均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且均为正常数,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上一年的保费收入都对当期保费收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上一年的总保险额都对当年保费额有着明显的影响。
个人可支配收入项在10%的置信水平下对当期保险产生影响,表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人们对人身和财产保障的需求逐步增加,直接拉动了保险需求、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
实证结果分析及政策评价
全社会储蓄额的积累,促进了居民财产及人身保险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深入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累积,个人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人们纷纷把手头富余的货币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存款的目的除了获得短期利息收入外,更主要是做为日后意外开支的后备资金,因此个人储蓄的保障作用明显。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个人储蓄这种内部风险消化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为了应付重大意外支出而需要的货币资金,个人财富的积累越多,对外部保障的需求就越大。
因此储蓄对保险需求的收入作用明显,远大于储蓄对保险需求的替代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间接拉动了相关产险的需求,成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间接拉动了商业保险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在建工程资金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各建筑主、项目所有人以工程承包商均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迫切需要外部风险保障。
这种风险保障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和科技工程保险等一系列工程保险的需求。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风险意识的不足,我国的保险业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发展阶段,保险需求也被长期压制而没有得到释放。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的保险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各类保险需求持续增长。
保险业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促进保险业发展。
滞后一期的总保费收入的增长可理解为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提高和经营水平的改善。
只有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保险业的发展才是健康稳健的。
通货膨胀率对保险需求的反作用不显著。
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经济水平过热而引起的。
一方面,保险公司会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来调节产品的收益率,并通过投资类保险产品来吸引偏好收益的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官方公布的数据滞后以及人们理财观念的缺乏都导致通货膨胀作用的稀释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