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习题课-武汉大学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答案(10) 刘连寿
3.反演 u(x,t)=L-1[u(x,p)]=L-1[x b -p b L [- 2 e a ] L-1[ 2 ] p p -1 x b -p b e a 2] 2 p p
(1)L-1[
b ] bt p2
f (t ), t 由延迟定理L-1[e p F(p)] f (t ) 0,t< x x b(t ), t p b - x a a L1[- 2 e a ] p 0,t x a
F[
8.用傅里叶变换求解下列定解问题:
2u 2u 0, x 2 y 2 x , y 0;
u y 0 ( x), u x 0, u y 0.
(k , y ), f ( x) f (k ) ,则原定解问题称为 解:设 u ( x, y ) u
x 0, t 0
t 0
u x 0 0, u t 0 0, ut
b
解:对方程及边界条件作关于变量 1. t的拉氏变换。
2 2 2 d p u(x,p)-pu(x,0)-u (x,0)-a u(x,p)=0 t 2 dx u(0,p)=0, u (x,p) 0 x x
(t )
A 0 0 t t0 t 0, t t0
如图 4,求电流。
5.试证明
(1) n 2 cos( a) 2 sin 2 ( a ) n ( n a )
式中实数 a 0, 1, 2,
6.求解半无界弦的振动
utt a 2u xx 0
2
C ( p ) ,则有 4.证明象函数 C ( p) 的位移定理,若有 f (t )
e ip0t f (t ) C ( p p0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Q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Q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 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武汉大学数学物理方法考试习题
n n xm xm n 本征值:km , m 1,2, Rm (k ) J n ( ), m 1,2, a a
Wuhan University
三、S-L本征值问题
2、 S-L本征值问题的性质:
16.1 S-L问题
(2) m 0, m 1,2,
(3)
n (k m ) 2 0 如:
x 2 y xy [k 2 x 2
d dy m2 [(1 x 2 ) ] y l (l 1) y 0 2 dx dx 1 x d dy n 2 2 [( x ] y k 2 xy 0 n ]y 0 dx dx x
d dy [k ( x) ] q( x) y ( x) y 0, a x b (1) dx dx
b
a
( x) ym ( x) yn ( x)dx N
a
2 n mn
(见附2)
a2 2 n J n1 (kln a) ml 如: J n (km )J n (kln )d 0 2 1 b (4) f ( x) cm ym ( x) cm 2 a ( x) f ( x) ym ( x)dx Nm m 1
Wuhan University
第十六章 斯-刘问题
问题的引入:
d 2 dy (1 x ) y 2 xy l (l 1) y 0 [(1 x ) ] l (l 1) y 0 dx dx
2
m2 (1 x 2 ) y 2 xy [l (l 1) ]y 0 2 1 x
) 解: 1 k ( x) 1, k (0) k (l ) 1, , q( x) 0, ( x) 1;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
第八章习题P201:1,2,5,6,11,12,13,16,17,201.长为l 的弦,两端固定,弦中张力为T ,在距一端为0x 的一点以力0F 把弦拉开,然后突然撇除这力,求解弦的振动。
解:此题的定解问题为200000000,(0),(0,)(,)0,,(0),(,0)(),(),0.tt xx t t u a u x l u t u l t F l x x x x T l u x F x l x x x l T l u =⎧-=<<⎪==⎪⎪-⎧⎪<<⎪⎪⎨=⎨⎪⎪⎪-<<⎪⎩⎪⎪=⎩)4()3()2()1(令(,)()()u x t X x T t =代入泛定方程(1)中得X T X aTλ''''==- 可得20T a T X X λλ''⎧+=⎨''+=⎩ (0)()0X X l ==求解关于x 本征值问题,得到本征值和本征函数()2/n l λπ= (1,2,3,n =⋅⋅⋅⋅⋅⋅()sinn X x C x lπ= 将本征值代入关于t 的常微分方程,得到22220a n T T lπ''+= 其解为 ()cossin n n n n a n aT t A x B t l lππ=+ 1(,)()()cos sin sin n n n n a n a n u x t X x T t A t B t x l l l πππ∞=⎛⎫∴==+ ⎪⎝⎭∑将u 的级数解代入初始条件(4)得到001|sin cos sin t t n n t n n a n a n a n a n u A x B t xl l l l l πππππ∞===⎛⎫=-+ ⎪⎝⎭∑1sin 0nn n a n B x l lππ∞===∑ 0n B ∴=则1(,)cossin n n n a n u x t A t x l lππ∞=∴=∑ 根据初始条件(3)有0001000,(0),(,0)sin (),(),n n F l x x x x n T lu x A x F x l l x x x l T l π∞=-⎧<<⎪⎪==⎨⎪-<<⎪⎩∑02()sin l n n A d l l πϕξξξ=⎰ 000000022sin ()sin x l x F l x F x n n d l d l T l l l T l l ππξξξξξξ-=+-⎰⎰ 02000022222sin cos cos x lx F l x F x l n l n n l n l T l n l n l l T l n l ππξππξξξπππ⎧⎡⎤-⎪=--⎨⎢⎥⎣⎦⎪⎩020022sin cos lx F x l n n n T l n l l l ππξπξξπ⎫⎪⎡⎤--⎬⎢⎥⎣⎦⎪⎭000000000220()2sin cos cos cos xF l x l n x n x n x F x n x n l T n l l l T n l πππππππ⎧-⎪⎡⎤⎡⎤=---⎨⎢⎥⎢⎥⎣⎦⎣⎦⎪⎩0000022cos sin cos F x l n x n x n x n n T n l l l ππππππ⎫⎡⎤---+⎬⎢⎥⎣⎦⎭ 002221sin F l n x T n lππ=∴ 00221121(,)cos sin sin cos sin n n n F l n x n a n n a n u x t A t x t x l l T n l l l ππππππ∞∞==∴==∑∑2.求解细杆热传导问题,杆长l ,两端保持为零度,初始温度分布20/)(l x l bx u t -==。
数学物理方法快速学习资料及练习题
现代远程教育《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先林08年2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为便于学员尽快进入本课程的学习,下面将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及基本要求,并给出学习方法指导。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能将数学结果联系物理实际,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为学习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复变函数论的基本理论、微分和积分的方法、了解残数及其在积分中的应用2.掌握弦振动方程、热传导方程、电报方程的建模过程3. 初步学会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4.熟练掌握分离变量法、达朗贝尔法、付里叶变换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5.了解特殊函数的导出和意义三、学习方法建议学习本课程最基本的方法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做习题。
针对课前预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课时认真的学习,并尝试运用上课时所学容解决这些问题,或者通过课外指导书,仔细研究书中例题,在此过程中搞懂、会做课后习题,从而对课程容有进一步认识。
此外,每章结束后,做好阶段性总结。
还要制定学习计划,善于自主学习。
学习中,既重视知识的记忆,也重视对知识的反思。
此外,为方便大家自主学习,现将教材及参考书罗列如下:(一)教材:《高等数学》(第四册).大学.高等教育(二)参考书:1、《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高等教育,第三版2、《数学物理方法教程》,志旺,高等教育3、《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端正,科学希望各位学员善于这些教参书,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课时分配第一章复数和复变函数一、 章节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
2.掌握复数的几种表示法及互换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复数的实部、虚部、模与辐角,了解共轭复数的性质。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4. 了解各种区域。
5. 理解复函的极限与连续。
数学物理方法-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课程代码
0700136
0700340
2.课程名称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3. 授课对象
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材料物理、电子科技和材料化学专业。
4.学分
4
5.修读期
第三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责任教授:姚端正教授
主讲教师:姚端正教授;周国全副教授(在职博士生)
7.课程简介
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其内容包括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特殊函数、非线性方程四篇。
其中复变函数篇包括解析函数、科西积分理论、无穷级数、Taylor及Lauren 展开、留数理论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篇包括定解问题、行波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等内容;特殊函数篇包括勒让德多项式、缔合勒让德函数、贝塞尔函数等内容;非线性方程篇包括非线性方程的一些初等解法和孤子等内容。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CAI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并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日后开展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上机4学时,辅以上习题课
9.课程考核
平时课堂小练习、课外作业,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
10.指定教材
姚端正著《数学物理方法》(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11.参考教材
姚端正著《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2001。
12. 网上资源
有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专题网站(见武汉大学校园网)。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1)
16x2 + 25 y2 = (20)2 ,点集为椭圆: ( x )2 + ( y )2 = 1 54
(4)
z −1 = z +1
(x −1)2 + y2 (x +1)2 + y2
≤1
x2 − 2x +1+ y2 ≤ x2 + 2x +1+ y2
②
将①式与②式相除,易见 c 3 = 1,即 c = 1,由此得证。
8.试利用 Re z = x ≤ x2 + y2 = z 证明 z1 + z2 ≥ z1 + z2 , z1 − z2 ≥ z1 − z2
证 将第一个不等式两边平方,则不等式右边的式子为
z1 + z 2 2 = ( z1 + z 2 )( z1 + z 2 )∗ = z1 z1∗ + z 2 z 2∗ + z1 z 2∗ + z1∗ z 2
= 2sinα 2
iπ −α
e2
= 2sin α 2
⎡π ⎢⎣cos
−α 2
+
i
sin
⎛ ⎜⎝
π
−α 2
⎞⎤ ⎟⎠⎥⎦
(6) (
3 + i)−3 = (
( 3 − i)3
=
−1i
=
1
e
−i
π 2
=
− 1 i sin π
3 + i)3( 3 − i)3 8 8
82
(7)
2i −1 +
i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
第一章 复变函数1.1 复数与复数运算【1】下列式子在复数平面上各具有怎样的意义? 5,arg ,Re ,z a z b αβ<<<<(,,a αβ和b 为实常数)解:射线ϕα=与ϕβ=,直线x a =与x b =所围成的梯形。
7,111z z -≤+ 解:11111z z z z -≤⇒-≤++,令z x iy =+,则11z z -≤+即 ()()2222110x y x y x -+≤++⇒≥。
即复数平面的右半平面0x ≥。
【2】将下列复数用代数式,三角式和指数式几种形式表示出来。
3, 1+解:代数式即:1z =+2ρ=,且z 的辐角主值arg 3z π=,因此三角式:2cos2sin33z i ππ=+;指数式:232i k i z e eππϕρ⎛⎫+ ⎪⎝⎭==,k ∈。
7,1i1i-+ 解:21i (1i)2i i 1i (1i)(1i)2---===-++-,因此,其代数式:i z =-,三角式:33cos sin 22z i ππ=+;指数式:322i k i z e e ππϕρ⎛⎫+ ⎪⎝⎭==,k ∈。
【3】计算下列数值。
(a ,b 和ϕ为实常数)2解:将被开方的i 用指数式表示:22e i k i ππ⎛⎫+ ⎪⎝⎭=,k ∈。
2322eexp 63i k k i ππππ⎛⎫+ ⎪⎝⎭⎡⎤⎛⎫==+ ⎪⎢⎥⎝⎭⎣⎦,k ∈。
7,cos cos 2cos 3cos n ϕϕϕϕ++++解:因为,cos Re (1)ik k e k n ϕϕ=≤≤,因此()[]2323cos cos 2cos 3cos Re Re Re Re (1)Re Re 1cos cos(1)sin sin(1)Re 1cos sin 222sin sin cos 222Re 2sin sin 2i i i in i in i i i in i n e e e e e e e e e e e n i n i n n n i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 ⎪⎝⎭=222(1)2sin 2Re sin cos 2221(1)sin sin sin sin cos 22222Re sinsin2sin222n i i n i n e i e n n n n e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 ⎪⎢⎥⎝⎭⎣⎦⎛⎫++- ⎪⎝⎭===1.2 复变函数【2】计算下列数值。
《数学物理方法》第10讲.ppt
4. xJm'(x) mJm(x) xJm1(x);
5.
mJm ( x)
x 2
[J
m
1
(
x)
Jm1( x)];
6.
J
m
'(
x
)
1 2
[J
m
1
(
x)
J
m
1(
x)]
.
证明
d dx
J
m
x
(x
m
)
J
m1( xm
x)
.
Jm(x) xm
k0
k
(1)k (1)2k m !(m k)! 2
x2k
.
d dx
由定解条件及温度有限知
R(b) R( 0)
0
因此
.
Qm
0,
且
R( )
Pm Jm (
)
(0 b)
()
R(b) 0.
此为第一类边界条件下Bessel函数的本征值问题,
进一步的讨论涉及 Bessel 函数的零点等问题。
若 0, (**)式化为 2R '' R m2R 0 .其通解为
方程。它须满足条件 v |x2 y2 b2 0 . 为求其解,将方程 和条件写成极坐标形式。
v
1
v
1
2
v
v
0
,
( b)
v
|
b
Hale Waihona Puke 0.再令 v R( ) ( ) , 代入上式得 '' 0 ()
2R '' R '( 2 ) R 0 . ()
由(*)式及周期条件 ( 2 ) 得特征值 m2 ,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篇一:数学物理方法习题】1、求解定解问题:utt?a2uxx?0,(0?x?1),u|x?0?u|x?l?0,l?n0hx,(0?x?),?ln0?(p-223) ?u|t?0??hl(l?x),(?x?l),?ln0?l???n0u|t?0?0,(0?x?l).2、长为l的弦,两端固定,弦中张力为t,在距一端为x0的一点以力f0把弦拉开,然后撤出这力,求解弦的震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 utt?a2uxx?0,(0?x?l),u(0,t)?u(l,t)?0,?f0l?x0x,(0?x?x0), ??tlu(x,0)???f0x0(l?x),(x?x?l),0??tlut|t?0?0.] (p-227)3、求解细杆导热问题,杆长l,两端保持为零度,初始温度分布u|t?0?bx(l?x)/l2。
[定解问题为k?22u?au?0,(a?)(0?x?l),xx?tc???] (p-230)u|x?0?u|x?l?0,??u|t?0?bx(l?x)/l2.???4、求解定解问题??2u?2u2??a?0,0?x?l,t?022??t?x?ux?0?0,ux?l?0. ??3?x?u?u ?asin,?0.?t?0l?tt?0?4、长为l的均匀杆,两端受压从而长度缩为l(1?2?),放手后自由振动,求解杆的这一振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utt?a2uxx?0,(0?x?l),?ux|x?0?ux|x?l?0,??](p-236) ?2u|?2?(?x),t?0?l?ut|t?0?0.??5、长为l的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力f0而伸长,求解杆在放手后的振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utt?a2uxx?0,(0?x?l),?u|x?0?0,ux|x?l?0,??] (p-238)x?uxf?0?u(x,0)??0dx??0,?xys?ut|t?0?0.??6、长为l的杆,上端固定在电梯天花板,杆身竖直,下端自由、电梯下降,当速度为v0时突然停止,求解杆的振动。
武汉大学:数学物理方法课件1_3孤波
2、确定g (u )、f (v) : uζ = f (v ) vτ = g (u ) (6) (7) f (v), g (u ) − 待定
由(3)启示我们对(6)(7)求导来确定f , g的形式
d (6) : uζτ = f ′(v )vτ = g (u ) f ′(v ) (8) dτ d (7) : vζτ = f (v ) g ′(u ) (9) dζ 为了与Φζη 发生关系、Φζη
类似的由 (17 )得 : Φ = 4th −1 exp [α ⋅ τ + C2 (ζ )] 由的两个表达式
1 ∴ C1 (τ ) = ατ + δ , C2 (ζ ) = ζ + δ α 1 ∴ Φ = 4th exp ζ + ατ + δ α
−1
Φ ( x, t )
x−t α Φ = 4th exp + (x + t) + δ 2 2α 1 1 1 1 −1 = 4th exp ( + α ) x + (α − ) + δ 2 α 2 α
(10) + (11) : g (u ) f ′(v) = sin u cos v g (u ) cos v 令 = =α sin u f ′(v)
于是得 : g (u ) = α sin u (12)
f (v) cos u 令 (10) − (11) : = =β sin v g ′(u )
3、u和Φ
1 1 2 2 =a ⋅ θ =a ⋅ θ θ e + 1 + 2e e + e −θ + 2
= a2 ⋅
1 (e + e ) 2
武汉大学姚端正报告——浅谈数学物理方法的学习共54页
Wuhan University
一、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对物理问题的处理,通常需要三个步骤: ➢ 利用物理定律将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 ➢ 解该数学问题,其中解数学物理方程占有很 大的比重,有多种解法; ➢ 将所得的数学结果翻译成物理,即讨论所得 结果的物理意义。
Wuhan University
二、数学物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1.数理方法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 2.数理方法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工具 3.数理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 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 “朋友如粪土”
Wuhan University
二、数学物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数理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 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1.数理方法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
数理方法是普通物理与四大力学的“粘合剂”
力学
热学
电学
原子物理
理力
热统
Wuhan University
电动
量子力学
二、数学物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1.数理方法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
数理方法是普通物理与四大力学的“粘合剂”
力学
热学
电学 原子物理
数学物理方法
理力
热统
数理方法是普通物理与四大力学的“粘合剂” 数理方法是学习专业课的奠基石
材料物理: 热处理 热传导方程 光学、电子科技: 电磁波传播 波动方程
理论物理: 稳恒场 泊松方程
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这好比一把斧头,基础是斧背,专业是斧刃。 斧背要厚,斧刃要尖,这样的斧头才会锋利无比”。
《数学物理方法》答案
z 4 + a4 = 0 ( a > 0) 。
4
⎛z⎞ ⎜ ⎟ = −1 ( a > 0 ) 4 4 ; 解:由题意 z = − a ,所以有 ⎝ a ⎠
θ + 2 kπ i ⎛z⎞ z iπ = cos π + sin π = i e = e 4 (k = 0,1, 2,3) ⎜ ⎟ ⎝a⎠ ;所以 a ;
k = 0, ±1, ±2, ⋅⋅⋅
π
+ i 2kπ = ln 2 + i ( + 2kπ ) 4 4
π
3i = eiLn 3 = ei (ln 3+ 2 kπ ) = cos ln 3 + i sin ln 3 e 2+i = e 2 ei = e 2 (cos1 + i sin1) sin z lim =1 z →0 z 22,求证 sin z sin( x + iy ) lim = lim z →∞ x , y →∞ z x + iy 证: z = x + iy (x,y,均为实数),所以
z = z2 = z3 = 1; 试证明 z1 , z2 , z3 是一 11.设 z1 , z2 , z3 三点适合条件 z1 + z2 + z3 = 0 及 1
个内接于单位圆
z =1 的正三角形的顶点。
∴ z1 = − z2 − z3 ; z2 = − z3 − z1; z3 = − z1 − z2 ; 证明: z1 + z2 + z3 = 0;
∂v ∂u = e x cos y − y sin ye x + x cos ye x = e x ( x cos y − y sin y ) + e x cos y ∂ y ∂x ; ∂u ∂v = −e x ( x sin y + sin y + y cos y ) = e x ( y cos y + x sin y + sin y ) ∂y ; ∂x ∂u ∂v ∂u ∂v = ; =− ∂x 。 满足 ∂x ∂y ∂y x, y ) 可微且满足 C − R 条件,故函数在 z 平面上解析。 即函数在 z 平面上 (
数学物理方法第十章作业答案
分离变量法(驻波法)求一维有界区域的自由振动问题(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2000(,)(,) (0)0 , 0() , ()tt xx x x x l t t t u x t a u x t x l u u u x u x ϕψ====⎧=≤≤⎪⎪==⎨⎪==⎪⎩ 其中()x ϕ,()x ψ,为已知函数.解:依题意设定解问题的解为 (,)()()u x t X x T t =其中()X x 只是x 的函数,与t 无关,()T t 只是t 的函数,与x 无关.代入方程得22()()()()()()()()T''t X''x T''t X x a X''x T t a T t X x =⇒=等式两边分别是t 和x 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要使它们相等,必须都等于一个常数,设为λ- 即2()()()()T ''tX ''xa T tX x λ==- 则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2()()0 (1)()()0 (2)T''t a T t X''x X x λλ+=+= 由边界条件有(0)0 ()0 (3)X'X l == 当0λ<或0λ=方程(2)都只有平凡解(,)0u x t = 当0λ>时(2)的解为12()cos sin(4)X x C C =+ (12,C C 为任意常数)将(4)代入(3)的第一式得2(0)=0X'C C =⇒,而1C 不可能为0,再将(4)代入(3)的第二式得1(21)(21)()cos0cos 022n n X l C lππ--==⇒=⇒=⇒=(1,2,3,n =⋅⋅⋅)∴ λ只能取相应的一系列值222(21)4n n lπλλ-==(1,2,3,n =⋅⋅⋅)---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值而 1(21)()()cos2n n X x X x C x lπ-==---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函数将222(21)4n n lπλλ-==代入(1),解得(21)(21)()()cossin22''n n n n an aT t T t A t B t llππ--==+ (,''n n A B 为任意常数)∴ 1(21)(21)(21)(,)()()[cossin]cos 222''n n n n n n an an u x t X x T t A t B t C x lllπππ---==+(21)(21)(21)[cossin]cos222n n n an an A t B t x lllπππ---=+即 11(21)(21)(21)(,)(,)[cossin]cos 222n n n n n n an an u x t u x t A t B t x lllπππ∞∞==---==+∑∑而1(21)(21)(21)(21)(21)(,)[sincos]cos22222t nnn n an an an an u x t A t B t x lllllπππππ∞=-----=-+∑任意常数n A ,n B 的确定 由初始条件有1(21)()()cos(0)2n t n n ux x A x x l lπϕϕ∞==-=⇒=≤≤∑2(21)()cosd (1,2,3)2l n n A n llπϕξξξ-⇒==⋅⋅⋅⎰1(21)(21)()cos(0)22tn t n n an u x B x x l llππψ∞==--=⇒≤≤∑(21)2(21)()cosd 22l n n an B lllππψξξξ--⇒=⎰4(21)()cosd (1,2,3)(21)l n n B n n alπψξξξπ-⇒==⋅⋅⋅-⎰10.3分离变量法(驻波法)求一维有界区域的自由振动问题(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2000(,)(,) (0)0 , 0() , ()tt xx x x x l t t t u x t a u x t x l u u u x u x ϕψ====⎧=≤≤⎪⎪==⎨⎪==⎪⎩ 其中()x ϕ,()x ψ,为已知函数.解:依题意设定解问题的解为 (,)()()u x t X x T t =其中()X x 只是x 的函数,与t 无关,()T t 只是t 的函数,与x 无关.代入方程得22()()()()()()()()T''t X''x T''t X x a X''x T t a T t X x =⇒=等式两边分别是t 和x 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要使它们相等,必须都等于一个常数,设为λ- 即2()()()()T ''tX ''xa T tX x λ==- 则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2()()0 (1)()()0 (2)T''t a T t X''x X x λλ+=+= 由边界条件有(0)0 ()0 (3)X X'l == 当0λ<或0λ=方程(2)都只有平凡解(,)0u x t = 当0λ>时(2)的解为12()cos sin(4)X x C C =+ (12,C C 为任意常数)将(4)代入(3)的第一式得1(0)=0X C =,而2C 不可能为0,再将(4)代入(3)的第二式得2(21)(21)()=0cos 022n n X'l C lππ--=⇒=⇒=⇒=(1,2,3,n =⋅⋅⋅)∴ λ只能取相应的一系列值222(21)4n n lπλλ-==(1,2,3,n =⋅⋅⋅)---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值而 2(21)()()sin2n n X x X x C x lπ-==---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函数将222(21)4n n lπλλ-==代入(1),解得(21)(21)()()cossin22''n n n n an aT t T t A t B t llππ--==+ (,''n n A B 为任意常数)∴ 22(21)(21)(21)(,)()()[cossin]sin222''n n n n n n an an u x t X x T t C A t C B t x ll lπππ---==+(21)(21)(21)[cossin]sin222n n n an an A t B t x lllπππ---=+即 11(21)(21)(21)(,)(,)[cossin]sin 222n n n n n n an an u x t u x t A t B t x lllπππ∞∞==---==+∑∑而1(21)(21)(21)(21)(21)(,)[sincos]sin22222t nnn n an an an an u x t A t B t x lllllπππππ∞=-----=-+∑任意常数n A ,n B 的确定 由初始条件有1(21)()()sin(0)2n t n n ux x A x x l lπϕϕ∞==-=⇒=≤≤∑2(21)()sind (1,2,3)2l n n A n llπϕξξξ-⇒==⋅⋅⋅⎰1(21)(21)()sin(0)22tn t n n an u x B x x l llππψ∞==--=⇒≤≤∑(21)2(21)()sind 22l n n an B lllππψξξξ--⇒=⎰4(21)()sind (1,2,3)(21)2l n n B n n alπψξξξπ-⇒==⋅⋅⋅-⎰10.3分离变量法(驻波法)求一维有界区域的热传导问题(第一类齐次边界条件):200(,)(,) (0)0 , 0()t xx x x l t u x t a u x t x l u u u x ϕ===⎧=≤≤⎪⎪==⎨⎪=⎪⎩ 其中()x ϕ为已知函数.解:依题意设定解问题的解为 (,)()()u x t X x T t =其中()X x 只是x 的函数,与t 无关,()T t 只是t 的函数,与x 无关.代入方程得22()()()()()()()()T't X''x T't X x a X''x T t a T t X x =⇒=等式两边分别是t 和x 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要使它们相等,必须都等于一个常数,设为λ- 即2()()()()T 't X ''xaT tX x λ==- 则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2()()0 (1)()()0 (2)T't a T t X''x X x λλ+=+= 由边界条件有(0)0 ()0 (3)X X l == 当0λ<或0λ=方程(2)都只有平凡解(,)0u x t = 当0λ>时(2)的解为12()cos sin(4)X x C C =+ (12,C C 为任意常数)将(4)代入(3)的第一式得1(0)=0X C =,而2C 不可能为0,再将(4)代入(3)的第二式得2()sin0sin 0n X l C n lππ==⇒=⇒=⇒=(1,2,3,n =⋅⋅⋅)∴ λ只能取相应的一系列值2()n n lπλλ== (1,2,3,n =⋅⋅⋅)---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值而 2()()sinn n X x X x C x lπ==---由定解问题决定的本征函数将222n n lπλλ==代入(1),解得2222()()n a t'ln n T t T t C eπ-== ('n C 为任意常数)∴ 222222222(,)()()sinsinn a t'ln n n nn a tln n u x t X x T t C C ex ln C exlππππ--===即 222211(,)(,)sinn a tln n n n n u x t u x t C ex lππ∞∞-====∑∑任意常数n C 的确定 由初始条件有1()()sin(0)n t n n ux x C x x l lπϕϕ∞===⇒=≤≤∑2()sind (1,2,3)l n n C n llπϕξξ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3
gi :
x
−
3
第十章习题课
三、求泊松方程的狄氏问题
1、求上半空间的狄氏问题 ∂G ⎧ Δu = 0, z > 0 → u ( M ) = − ∫∫ f ( M 0 ) dx 0 dy 0 σ ⎨ ∂n0 u f ( x , y ) = 1 M ⎩ z =0
Δg = 0, z > 0 1 | z =0 g | z =0 = − 4πr −q (1)在M1 ( x, y,− z )放 − q, 则Δ( ) = 0 , z > 0 4πε 0 r1 ε0 −q q 使 | z =0 = − | z =0 则 g = − 4πε 0 r1 4πε 0 r 4πε 0 r1
[
]
[
]
∂G ∂G ∂G =− = ∂y ∂n ∂ (− y )
2( y + y 0 ) 2( y − y 0 ) ∂G 1 ∴ − ] | y =0 = [ 2 2 2 2 y =0 ∂y 4π ( x − x0 ) + ( y + y 0 ) ( x − x0 ) + ( y − y 0 )
⎤ y0 ⎡ 1 = ⎢ 2⎥ π ⎣ ( x − x0 ) 2 + y0 ⎦
0 0
3.
−∞
∫
f ( x )δ ( n ) ( x − x 0 )dx = ( − 1) n f
n
(n)
( x0 )
δ ( x − xi ) 4. δ [ϕ ( x)] = ∑ , 其中ϕ ( xi ) = 0 i =1 ϕ ′( xi )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一、 δ 函数及其在物理上的应用
r = ( x − x0 ) 2 + ( y − y 0 ) 2 , r1 = ( x − x0 ) 2 + ( y + y0 ) 2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三、求泊松方程的狄氏问题
u ( x, y ) = − ∫
∞
−∞
∂G f ( x0 ) dx0 ∂n0
r1 = 1 { ln ( x − x ) 2 + ( y + y ) 2 1 G= ln 0 0 4 π 2π r − ln ( x − x0 ) 2 + ( y − y0 ) 2 }
M1
y
M
r1
n←
r
M 0 (x0 , y0 )
ε0
电象 : −ε 0
− ε0
ε0
r2
Wuhan University
1 1 1 1 1 1 ln ln , − ln , 2π r3 2π r1 2π r2 M3 M2 1 1 ln + g G= 1 1 1 1 1 1 1 1 2π r ln + ln ln − ln − 故G = 2π r 2π r1 2π r2 2π r3 ⎧Δg = 0 , M ∈ σ ⎪ 1 1 ⎨ 1 r1r2 | = − g ln | l l G= ln ⎪ 2π r ⎩ 2π rr
2
3
3
1 G= 4π
Wuhan University
⎡ 1 a ρ0 1 a ρ0 ⎤ )−( − )⎥ ⎢( − r1 r2 r3 ⎦ ⎣ r
第十章习题课
二、用电像法求格林函数
2、求四分之一平面的狄氏格林函数:
设M 0 ( x0 , y0 )点置有电荷ε 0,则有
象点 : M 1 (− x0 , y0 ), M 2 ( x0 ,− y0 ), M 3 (− x0 ,− y0 )
M
M1
r1
r
0
ε0 •M 0
M2
(1)确定象点 : 设M 0 ( ρ 0 , θ 0 , ϕ 0 )
则M 1 ( a2
M3
ρ0
, θ 0 , ϕ 0 ), M 2 ( ρ 0 ,−θ 0 , ϕ 0 ), M 3 (
a2
ρ0
,−θ 0 , ϕ 0 ),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ρ0 a r = = r1 a ρ1 r1 §5.3格林函数的求法 二、用电像法求格林函数 M
iax
∫
∞
iax −iωx
∫
∞
Wuhan University
是否正确?
第十章习题课
二、用电像法求狄氏格林函数
M
G (M , M 0 ) =
r
M0
1 4π r
+g
ε0
σ
⎧ Δ g = 0, M ∈ τ ⎪ 1 ⎨ g |σ = − |σ ⎪ 4π r ⎩
1 1 ln + g G= 2π r ⎧Δg = 0 , M ∈ σ ⎪ 1 1 ⎨ g |l = − ln |l ⎪ 2π r ⎩
∞
1 1 [δ ( x − a) + δ ( x + a)] = [δ ( x − a) + δ ( x + a)] ∴δ ( x − a ) = 2a 2x δ ( x) 2 在上式中取a = 0 δ ( x ) = x
2 2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3.F [δ ( x)] = ?, δ ( x)的积分表式? F [cos ax] = ?, F [sin ax] = ? ∞ iω x 1 ∞ iωx → e dω = 2πδ ( x) e dω F [δ ( x)] = 1 ∴δ ( x) = ∫ ∫ − ∞ −∞ 2 π iax ∞ e ∞ + e−iax −iωx 1 ∞ i ( a−ω ) x dx + ∫ e−i ( a +ω ) x dx] F[cos ax] = ∫ e dx = [∫ e −∞ −∞ −∞ 2 2 ∞ ∞ i ( a −ω ) x →∫ e dx = 2πδ (a − ω ), ∫ e −i ( a +ω ) x dx = 2πδ (a + ω ),
Method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第十章 格林函数法
Method of Green’s Function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 习题课 一、δ 函数及其在物理上的应用 二、用电像法求格林函数 三、用格林函数法求泊松方程 的狄氏问题
求G → 求M点电位 → 求感应电荷产生的电位
用电像法求:在像点放一虚构的点电荷,来等效 的代替边界面上的感应电荷所产生的电位。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二、用电像法求格林函数
1. 求上半球域的G 1 +g G= 4πr ⎧ Δg = 0 , M ∈ τ ⎪ 1 ⎨ |σ g |σ = − ⎪ 4πr ⎩
第十章习题课
一、 δ 函数及其在物理上的应用
1 1 [δ ( x − a) + δ ( x + a)]dx = [ f (a) + f (−a)] ( 2) Q ∫ f ( x ) −∞ 2a 2a ∞ 1 ∫−∞ f ( x) 2 x [δ ( x − a) + δ ( x + a)]dx 1 1 1 = f (a) + f (− a) ⋅ [ f ( a ) + f ( − a )] = 2a 2−a 2a
0
∫
∞
−∞
δ ( x)ϕ ( x)dx = ϕ (0)
d H ( x) δ ( x) = dx
Wuhan University
第十章习题课
一、 δ 函数及其在物理上的应用
1 ⎧ 2 2 δ (x − a ) = [δ ( x − a ) + δ ( x − a )] ⎪ 2a ⎪ 2、证: ⎨ δ ( x) ⎪ δ (x2 ) = x ⎪ ⎩ n δ ( x − xk ) 其中ϕ ( xk ) = 0, k = 1,2, L , n (1) Q δ [ϕ ( x)] = ∑ k =1 ϕ ′( xk ) 令ϕ ( x) = x 2 − a 2 则ϕ ′( x) = 2 x,
3 2
∫∫
∞
−∞
dx0 dy0
第十章习题课
三、求泊松方程的狄氏问题
2、求上半平面的狄氏问题:
∞ ⎧Δu = 0 , y > 0 ∂G u ( x, y ) = − ∫ f ( x0 ) dx0 ⎪ −∞ ∂n0 ⎨u y =0 = f ( x) ⎪ ⎩ M 1 1 1 1 1 r1 ln − ln = ln G= ε0 2π r 2π r1 2π r • M0
(2)确定g及qi : 在M i点放置 − qi则
1
r
ε0
M0
M1
3 qi 1 qi 0 Δ (∑ ( )) = 0, M ∈τ g = ∑ M i =1 4πε 0 ri i =1 4πε 0 ri 1 qi 1 而由 |σ = − |σ M 4πε 0 ri 4πr q1 1 q1 1 有: |ρ =a = |ρ =a = − |ρ = a ∴ q = −ε a 1 0 a π r 4πε 0 r1 4 ρ0 4πε 0 r ρ0 a 1 q2 1 |σ = − |σ (Qσ : r2 = r ) ∴ q2 = −ε 0 显然, q3 = ε 0 ρ0 4πε 0 r2 4πr
且由x 2 − a 2 = 0有x1 = a, x2 = −a 2 δ ( x − xk ) 2 2 故有δ ( x − a ) = δ [ϕ ( x)] = ∑ 2 xk k =1
δ (x − a ) =
2 2
1 [δ ( x − a ) + δ ( x + a )] 2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