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最实用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精选5篇)

最实用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精选5篇)

最实用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精选5篇)最实用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篇1活动时间:第12周地点:学校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主持人:教研组长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地点:四(1)班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2、由执教者说课;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1)李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张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3)李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4)秦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照《教学课程标准》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对本堂课进行记录、分析、评议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阶段:根据陈凤老师提供的研究课例,全校教师就如何把“农村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中发现不足,带动教研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5篇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5篇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5篇↓↓更多关于“校本课程规划”内容推荐↓↓★学校建设规划活动策划方案★★学校校本培训活动策划方案★★学校筹建工作方案★★学生课外活动策划方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五篇★2021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

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

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

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

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

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从而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于是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改革,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

校本课程是农村小学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的出路,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教师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这就导致校本课程开发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只能依赖于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限制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质量。

2.教师素质不高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比较低,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只是从书本和试卷上复制内容,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认知和理解,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很多农村小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方法的全面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要求,难以贯彻到实际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加强教师培训农村小学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能力。

培训的内容既要涉及到教学理论,也要贴近实际教学,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立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农村小学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建立起合理的课程开发机制,为教师提供开发课程的指导和支持。

3.加强学校管理农村小学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完善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教学监督制度,增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和支持。

4.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校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

5.强化实践教学农村小学应该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方法的宣传,倡导实践教学,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能力。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成效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成效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成效标签: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对策;成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国家课程提供学生所必须的核心知识,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则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还可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但对于广大的农村小学特别是办学规模比较小、师资力量有限的农村学校而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一直是薄弱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有效推动和发展。

我校从2012年开始自主开发了三个系列共计10种11册校本课程。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丰富并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现总结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1.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尊重地方的差异,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不是用来炫耀作秀,迎合上级要求的。

学校应该把办学理念纳入课程管理之中,持之以恒地开发完善并实施校本课程。

同时,还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抱着为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课程开发。

实践证明,凡是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办学思想的学校都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2. 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对于农村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处于思考探索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应该选择一些师资条件具备的课程项目或者单项课程进行校本开发,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范围,以便集中优势,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课程资源相适应,也为更大范围地开发积累经验、创造师资条件。

学校决策管理、教学模式都要根据课程开发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进行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调整和改革。

3. 骨干教师团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

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

[实用参考]当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用参考]当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与推进,许多先行一步的国家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然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状况并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

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

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

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

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为民转公教师,且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其次,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与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执行指令,是课程的消费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因而缺乏相应的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的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小学是培养农村儿童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重要阵地,课程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农村特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城市小学生有很大差异。

他们的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小学生也有所不同。

农村小学的课程建设需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他们成长的特色课程。

2、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通过农村特色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增强农村小学的办学实力农村小学要在教育教学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

只有建设好校本课程,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1、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农村小学生与农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比如田园诗鉴赏、田园美术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

2、关注农村教育热点的课程农村小学要关注农村教育的热点问题,比如农村扶贫、农村环保等问题,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实用技能的课程农村小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建设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课程,比如农业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4、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在农村特色课程建设中,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开设农村文学、农村地理、乡村美德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感恩、乐于助人,走上热爱农村、回报农村的道路。

1、建立师资支持体系农村小学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首先要建立师资支持体系。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精选3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精选3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精选3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1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课程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基础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已逐步在学校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实际自主实施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适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决策过程。

其次,根据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这是教育系统中权利和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们学校位于农村。

将来,一些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

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体验农业劳动,树立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师和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加工和利用都有感性的认识。

从技术角度看,花椒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易懂,群众和家长更了解。

花椒也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我们最终将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和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备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思想、通过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一部分セ椒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华明娇的美丽孝顺的女孩上山找药治疗她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为了救几个兄弟,也有人说是她的未婚夫)。

她接受了白胡子老人的指导。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随着教育发展的进步,农村小学数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重视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应用。

例如,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应该强调有关农业和农村生活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大部分农村小学生都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有关农村生活的数学知识。

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应该从农村生活出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

其次,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由于农村小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薄弱,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应该从学生能够接受的简单问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此外,课程必须灵活性和多样化,以配合学生的学习速度。

第三,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需要开发与老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

这些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社区、教学视频、课后复习材料和网上教学平台等等。

通过这些资源的使用,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同时老师将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最后,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必须注重教学不仅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

农村小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通常较少,农村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环境。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家庭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的课程开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农村小学的课程开发涉及到整体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为了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开发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

策略一:关注农村小学实际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们在开发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

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注重农村文化、农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来设计课程,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策略二:鼓励农村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提高课程实效性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实施者,他们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情况。

我们应该鼓励农村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中来。

策略三: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条件和背景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我们需要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策略四:加强课程评估,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开发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课程评估,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反馈等途径,对课程进行有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地进行课程评估和改进,才能够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真正满足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发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实效性。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3篇)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3篇)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3篇)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通用3篇)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篇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

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1、制订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和育人目标相结合,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利于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的了解,对文化的传承与更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广大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停留在“计划有,实际无。

课表有,课堂无”这样的状况。

各个学校在课程编排上每个班级都安排了校本课程,而实际上很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好这一课。

有些学校虽然也投入了人力、物力印制了教材,编写了教案,但是还是没有真正的开设起来。

一、实施现状(一)社会对学校实施校本课程不了解。

当今社会,在党的号召扶持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学校配备了大量的硬件设施,尽最大可能缩短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在学习环境上的差距。

社会中的好心人士,也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劳心出力。

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力量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特别想支持,但缺乏对校本课程的了解,不知道从何帮起,有劲儿使不出;一种是由于身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加上人文风貌受限,一些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认为学生去调查访问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

例如我校新开发的“古韵新声”“巧手坊”“腰鼓”“衍纸”社团,孩子们非常喜欢,但在每次活动时,人们对此活动褒贬不一,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怀疑。

从课程开发来说,它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

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难以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将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部向外延伸到教育系统外部的领域,它要求把支持教育改革视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再一次提出了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问题。

(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淡薄。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校贯彻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开展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等系列化建设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校本研究为起点,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了学校特色化建设的进程。

一、结合实际,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很广阔的空间。

我们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礼仪、安全及热爱家乡方面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

二、搭建校本教研平台,研究开发学法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我们以学法研究为突破口来扎实落实新课程精神。

我们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基本形式,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现专业成长。

1、校长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带头人。

在实验研究的不同阶段,校长给老师们做理论上的辅导和实践中的指导。

校长深入到教研组内和老师一同进行备课研究;到课堂上做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确定编写思路,拿出具体的课时内容,指导教师怎样定准学法,怎样将学法指导的过程阐述清楚。

校长定期召开课程编写组会议,听取老师的汇报,教给老师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们解除疑虑和困惑,鼓励老师们大胆开展工作。

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充分发挥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作用。

给老师们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全体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自觉地成为研究的主体。

2、管理者是学习的排头兵。

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率先学习研究。

从校本课程理论到实践操作等都进行深入学习,每个人都担当起培训主讲人的任务,全程参与学法的研究与指导。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确保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下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1.了解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村小学的师生数量、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教学设施状况、学生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地制定校本课程。

在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方案。

2. 针对特殊需求:考虑到农村小学生面临的特殊问题,如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师资不足等,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课程设计。

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实践教学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4. 教师专业培训: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估方法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

5.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电脑、互联网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增加课外活动: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活动、科技竞赛、文化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7. 与社区合作: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8.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教育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需要全面考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主要包括教师素质不高、资源匮乏、地区特色不足等方面。

而要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之一是教师素质不高。

在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会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质量。

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校本课程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很难有效地得到实施和落地。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还表现在资源匮乏方面。

相比于城市学校,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材料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农村小学想要开展校本课程,也会受到资源的限制。

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还在于地区特色不足。

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校本课程无法融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实际需求,就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如何结合农村小学的地区特色,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水平,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和资金支持,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条件。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小学的地区特色和优势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

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努力之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来。

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可以参与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帮助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教学。

建设美丽乡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目标。

美丽乡村校本课程是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乡村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教育融合发展。

二、实施内容与方式1. 积极开展乡村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融入乡村社区,参与农耕、农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乡村的了解和关注。

2. 设立乡村创新课程:根据乡村特点和学生需求,开设相关科目,如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管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3. 引入乡土文化课程:通过开设乡土文化、民俗艺术等课程,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4. 推进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开展环境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乡村生态的责任感。

5. 启发农村创业精神:组织创业讲座、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机会与创新创业思维,鼓励他们在乡村发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实施步骤与计划1. 确定目标群体和合作伙伴:明确实施对象为中小学乡村学生,与农村社区、农业科技部门、当地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

2. 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根据学生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乡村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3. 培训教师队伍: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乡村校本课程。

4. 开展课程实施:按照计划,开展乡村实践活动、设立乡村创新课程、引入乡土文化课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监测与评估: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对乡村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

四、资源保障与宣传推广1. 落实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为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善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场所。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一、特色与需求分析: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以及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等特点,以便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和学习困难。

也可以通过调查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志向,了解他们的特长和潜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合的课程。

二、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即便是在相同年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进行灵活的教学。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三、强调实践性: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更加接地气,他们更善于通过实践学习。

在课程开发中,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设计。

在数学课上安排实地测量、田野考察等实践活动;在自然科学课上结合农田观测、植物栽培等实践内容;在文学课上展开乡土创作、村史研究等实践项目。

四、融入当地文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民生活习惯,将当地的农业、农民文化融入到课程中。

通过学习当地的农耕知识、农民文化和乡土传统,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和热情。

五、发展综合素质:课程开发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特色课程、俱乐部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也应该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程开发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既有挑战性,又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农村小学课程的开发需要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因材施教、实践性教学和当地文化的融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能力。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策略【摘要】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策略。

需要制定适合农村小学的课程标准,注重实践教学和生活技能培养。

要开展师资培训与课程更新,加强与社区合作,开展课程外拓展活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课程开发。

结论部分强调了重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指出农村小学课程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并呼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生活技能、师资培训、课程更新、社区合作、课程拓展活动、现代科技、课程开发、发展、合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相比城市的学校,农村小学在师资、教材、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与城市学校相比也存在差距,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发展的要求。

而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也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制定适合农村小学的课程标准,注重实践教学和生活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培训与课程更新,开展与社区合作和课程外拓展活动,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课程开发等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现状农村小学在课程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缺乏注重实践教学和生活技能培养,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课程开发和更新的能力,导致课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淮安区白马湖中心小学何红亮 23号
2017年2月,有幸随培训班来到北京,聆听了专家关于课程建设的报告,走进了北京的几所名校,感受了各校在课程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我受益匪浅,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我所在的学校身处农村,规模较小,师生百十人,深感课程建设无从入手。

现就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状况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

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

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

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

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为民转公教师,且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其次,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与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执行指令,是课程的消费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因而缺乏相应的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

即使部分学校开发
了校本课程,也不过是聘请有关专家或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攻关”而成,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因此绝大多数教师的课程素养是相当匮乏的。

最后,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普遍负担过重,学校也很难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更难以让教师比较连续地参与课程开发。

如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落实新课程,一味地硬性派给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或参与本职工作之外的决策活动,弄不好会使教师的工作过分紧张,反而使原来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三)、缺乏全社会支持的氛围和条件。

从课程开发来说,它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

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难以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将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部向外延伸到教育系统外部的领域,它要求把支持教育改革视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再一次提出了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各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数量极少,图书设备有限,加上有的还要创收经营,学生更无法免费进入。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待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课程设计的再好,也总是空中楼阁。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氛围,改进机制。

要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就必须营造一种大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氛围。

学校应广泛征求社会、家庭、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尊重家长、教师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考虑课程的多种实施途径特别是社会、家长的广泛参与等。

同时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学校还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不断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创造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教学系统也要和课程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内部反馈和激励机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学校还必须有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国家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管理方式或手段来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能用类似于外部统一考试等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除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中介机构的评价外,还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地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

激励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转变角色,积极参与。

首先是校长角色的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第一责任人。

那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人物的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呢?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校长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不仅应扮演传统的校长角色(如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等),而且还应该扮演和课程开发与管理相关的角色。

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外部世界的联络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

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而形成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学校及其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他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和技术上都要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

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之下,教师的传统角色又怎样转变呢?根据课程改革专家傅建明博士的研究成果,教师只有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进行。

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实施者”到“指导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角色的转换。

最后是学生、家长、社会的积极参与。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是为学生而存在和发展的。

因此,学校在课程决策中要尽可能地注意学生对于不同专题的兴趣,注意建立信息收集的渠道,定期跟踪学生兴趣的变化,作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决策依据。

家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情形下,绝大多数人从未设想过对学校课程的参与。

校本课程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可以对学校课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自己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而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我国校本课程改革的关键。

社会更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大力支持。

各地有限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应向学生免费开放,要满腔热情来接待学生,服务于学生,这样校本课程开发就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