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人教版历史课程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课程内容
1、概述
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
的地区之一。(当指河姆渡与半坡。炎黄战蚩尤、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尧舜禹等,神话与传说成分较浓,考古证据不足)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此乃夏朝的地位,另外,它还创立了王位世袭制)。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指“三代”,夏、商、西周)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
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
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期的历史,堪称唯物史观的经典演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
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在社会意识上得以充分展现。)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
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可以作为专题
进行课程整合),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与罗马帝国同时)。东汉的版图大致与
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外戚与宦官专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自220年三国开始,至589年隋朝统一南北,中间除了西晋280—316年短暂的36年统一外,基本
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长达300多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如西晋时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医学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
法(华佗与张仲景),天文学、数学(祖冲之)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2、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训练
历史时期基础知识
历史思维训练
旧石器时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传说与神话时代中华文明的诞生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夏朝国家的产生商朝甲骨文、青铜器西周
分封制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变法运动,“百家争鸣”,兼并战争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析铁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分析、概括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西汉刘邦建汉,“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外交);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分析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秦汉时期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东汉刘秀建立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道教产生;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
分析造纸术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三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诸葛亮
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两晋
西晋的短暂统一,五胡内迁东晋南迁与淝水之战,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的民族融合,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佛教的盛行
搜集南北朝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搜集古代名家书法
中国历史朝代歌(一)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歌(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附:五节活动课
活动主题历史学科能力与素养
寻找历史明白寻找历史的途径的都哪些
编写历史小故事搜集历史素材,改编成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论从史出;大胆表达,以理服人,辩论的技巧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历史地图读图法,在地图上再现历史,古今地名的变
化
温故知新的方法和技能借助年代尺,明确时间概念;图表知识归类
三、课程实施
(一)课标提出的几条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注重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所谓“线”,前因与后果,历史发展的线索等),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