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第三课1 做人以德为先备课讲稿
第三课做人以德为先(教案).docx
![第三课做人以德为先(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dc7b153f121dd36a22d82d5.png)
第三礫做人雄德鬲丸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道德的含义和分类,了解我国公民棊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了解社会公徳和家庭道徳的基木要求,并通过道徳学习白觉转化为个人的道徳实践。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或查阅报刊,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事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课前告知学生,本次课由各小组推选代农发言,游戏比赛等活动也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竟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展示图片:孔子画像。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给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他却说不希望学生专注于技能。
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不希望学生注重掌握技术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教师导入正题:孔子办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是以德为先,所以技艺的学握反而是次要的。
【教学过程】活动一:走近道德展示图片:曹操、刘关张的画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一般会喜爱刘备、关羽、张飞,却讨厌曹操?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这是因为大家不白觉屮运用了道徳评判。
凡是善的,人们会喜爱和赞扬;凡是恶的,人们会反感和厌恶。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展示和讲解课丽各口收集的资料(课询指导其制作PPT课件),其余学生听讲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对于历史上和生活中的这些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事例,人们总是会有一个评判的尺度与标准,这就是道徳。
道徳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体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中。
活动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 爱国守法展示新闻图片:2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世界各地传递的过程中,海内外华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悄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反映屮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屮国人的爱国热情是否因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而有所下降?学生活动: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鼓励曾参加迎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学纶畅谈当吋场上的情形、气氛和个人感受。
3.1做人以德为先
![3.1做人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f89c2b274b73f242336c5ff5.png)
做人以德为先
走近道德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0分钟)
案例1:“丁丁现象”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
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通过扫瞄,发现问题;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归纳总结
(3分钟)
巩固新知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思考问题后结束本节课。
布置作业
(2分钟)
学习指导相应练习
教学反思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课件-做人以德为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课件-做人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9c226f1aa6c30c2259019e5c.png)
互动:学生“道德讲堂”
“常回家看看”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钥匙”阿姨
常州“钥匙”阿姨
职业道德
1) 2) 3) 4) 5)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道德名言
常州公民道德歌
道德在心中!
感受道德之美
——做人以德为先
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邵勇骏
走近道德
畅想空间:
如果你在校园捡到同学丢失的 一百块钱,你会做如何处理?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 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 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自觉遵守)
不道德行为——破坏自然(人与自然)
乱抛
乱挂
乱堆
道德——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常州公交司机 搀扶老人下车
“见义勇为”下水 勇救落水者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 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是以善与 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 标准的行为规范。
评价道德
互动空间:校园道德大家评
T——道德“好”“高尚”,“道 德”“正能量”
让和谐社会增添一份爱
“常州最美护士” 下班途中及时救助晕倒老人
助人为乐
“常州最有爱心人士” 雪天助人帮人推车
见义勇为
见危相助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文明出行
故宫文物差点被毁
违章带人
遵纪守法
违法跨栏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家庭美德
1) 2) 3) 4) 5)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F——道德“坏”“可耻”“不道 德”“负能量”
评价道德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ec5fd758f5f61fb7366612.png)
出示PPT课件:这是发生在一所职业学校的真实情况,指出那些是道德的,那些不讲道德?
(1)指导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你认为什么是道德?你身边的道德现象有哪些?
(2)在学生对问题发表观点后,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道德的含义。
道德含义: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团结友善:
“团结”作为公民道德规范,要求每个公民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同事和谐,邻里团结,家庭和美,民族和睦,并以此作为我们道德的准则,自觉地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
友善,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友善,就是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谅互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勤俭自强:
“勤俭”包含着两个主要的方面,“勤”就是勤劳、勤奋、勤勉;“俭”就是俭朴、俭约(俭省)、节制。概括说来,“勤俭”也就是勤劳而节俭,艰苦奋斗,劳动致富,移风易俗,建设美好家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公民对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视频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搜集与道德有关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
学生
导入
新课
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爱国守法:主要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明礼诚信:主要规范公共场合的道德行为
团结友:主要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
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敬业奉献:主要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爱国守法:
爱国,是公民首要的道德要求。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为民族尊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爱国”是排在第一位的。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说课稿 第三课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说课稿 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f2f9533367ec102de2bd89ae.png)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
我所抽取的课题为: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将就此课题展开说课讲解。
我的说课课题结构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六方面展开。
说教材部分:先请大家看看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首先,教材分析,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如下:本课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是中职生进入职场前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自我约束及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中职生顺利进入职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配有光碟及教辅材料,主要用于学生的辅助教学及练习,本说课课件里的案例,主要是本人根据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收集整理的资料。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选自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在第一单元就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进行讲解的基础上,由表及里,本单元就道德本身进行讲解。
从总体上看,本单元遵循从一般道德到职业道德,从道德规范到道德实践的逻辑顺序展开。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一篇,讲述一般道德,主题是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
本节课在本门课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首先,本节课是第一章中关于礼仪的理论回归点及道德实践的起始点。
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践行道德规范?有哪些内容?等问题在本节课中都能给予阐述。
其次,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深化学习第四课内容,即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好铺垫。
说教法部分: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本科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及各自的主要内容。
2、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进行道德修养,做有道德的人,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情感目标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有德幸福常伴课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有德幸福常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be6b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6.png)
树立行业形象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树立 行业的良好形象,提升行 业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分工的细化,职业道德逐渐从传统道德中 分离出来,形成了现代的职业道德体系。
职业道德的多元化
不同行业和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逐渐形成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 特点。
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
01
02
03
04
教书育人
以身作则,传授知识,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爱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 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教育。
严谨治学
保持学术独立性和客观性,避 免学术不端行为。
团结协作
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
救死扶伤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 民健康服务。
伦理准则。
职业道德对法律的补充
职业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为法律提供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行 为指导。
职业道德可以引导职业人自觉遵守法律规定,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实现更高 的职业操守。
职业道德还可以在法律无法涉及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通 过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03 法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CHAPTER
法律对职业道德的规范
法律通过制定规则和标准,对职 业道德进行规范,确保职业行为 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法律对职业道德的规范表现在对 职业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禁止 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维护职业
领域的正常秩序。
法律对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职业 人遵守法律,同时按照职业道德 准则行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
(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三课1做人以德为先
![(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三课1做人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bf108eaa6c85ec3a87c2c5cc.png)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节做人以德为先
一、走近道德
1道德的内涵一一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二、弘扬社会公德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弘扬家庭美德
我国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结合身边的故事谈谈对“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我国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指导学生学习“链接”内容。
五、小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六、作业
1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2、加强公民的基本道德建设的意义?
3、我国所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我国所倡导的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课堂实录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dc8be909e31433238689325.png)
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课堂实录教学目标:认知:了解道德的含义、特点;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弘扬家庭美德、培养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倡导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难点: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用书P31—P43;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PPT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收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授课过程:教师:用PPT出示三个场景:场景1:清晨的校园大门口,值日的学生与上学、上班的同学、老师互相问好,开始一天的学习、工作……场景2: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为老人、妇女让座,“谢谢”、“不用谢”回荡在车厢……场景3:家庭里,儿孙们给老人过寿,吹灭生日蜡烛,唱生日歌……设问: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集体回答)会感觉到很温暖,生活很美好。
教师:对,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一个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热情、有礼貌,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在家里,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子女孝顺,人人感受到了崇尚道德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便利。
教师: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教师:(用PPT投影)“职校学生言行大讨论”,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吗?美在何处?学生1: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是美的,这些美体现在学生的言行、穿着等方方面面,体现在经过学生辛勤劳动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教师:你愿意在这样的学校就读、生活吗?如果身处其中,你会怎样做?学生2:我愿意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通过我自身的参与,我也会成为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有道德、有修养的学生。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教案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9f56a1b14e852458fb57c7.png)
教案附:教学详案课题: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导入新课读摘选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篇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道德、认识道德、理解道德。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p34案例与生活实际围绕“人们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与“道德是什么”思考讨论并分享。
老师总结:我们在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时往往是在我们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以善恶为判断标准出发的,而道德就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它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而道德的内容也会因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学生举例分享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提供方向指导。
2.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材料:“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结果展示,讨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总结: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延伸: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结合课本p38案例说说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进社会和谐?(p39.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团结;形成共同的思想观念,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播放雷锋精神宣传片,引导学生结合雷锋精神谈谈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组织学生结合p39案例分组讨论孟佩杰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庭美德并分享个人具有的美好品质。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c94151ca50e2524de5187e75.png)
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 一、遵从职业礼仪 1、职业礼仪有讲究 2、求职礼仪——最好的介绍信 3、职场礼仪——职业成功的助力
二、礼仪为职业添彩 1、促进企业和谐——增强凝聚力 2、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
2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一、做人以道德为先 1、走进道德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社会功德和家庭美德 二、有德幸福常伴 1、道德成就人生 2、播种道德收获幸福 3、社会和谐,丛德开始
从此,“韩红爱心行动”成为公益界一个响亮的品牌,频 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韩红本人不辞辛苦,到全国各地为 老人、残障儿童送爱心。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韩红举办“韩红爱心行动”现 场募捐,呼吁全国人民献出爱心,帮助玉树灾区的人们。 2011年8月,由歌手韩红发起的“韩红爱心公益行” 在昌都举行捐赠仪式,为昌都地区捐建一所为当地老百姓 治疗白内障的复明医院。这次公益行一共20多天,由韩红 带领百人队伍,为西藏偏远山区提供约800万元的医疗及 教育援助。在行动中,车队遭遇车祸,韩红本人也因此受 伤。 2012年,韩红再次发动“韩红爱心百人援蒙”行动, 总计行程4000余公里,除了为沿途地区群众送去总计800 余万元的爱心物资。
3
做人以德为先
走近道德
为什么人们一般会喜爱刘备、 关羽、张飞,却讨厌曹操?
刘、关、张
曹操
走近道德
中国老百姓拥刘反曹是因为大家不自觉地 运用了道德评判。凡是善的,人们会喜爱 和赞扬;凡是恶的,人们会反感和厌恶。
什么是道德
中国各地响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3月28日,安徽大学的学生们用宿舍楼的灯光拼出“60+”造型。当日,在安徽 合肥,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在校园内开展“地球一小时”主题宣传活动,倡 导大家节约用电,保护环境。
教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
![教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bd54fc698762caaedc33d4c9.png)
教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教案章节名称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道德的内涵;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意识。
3、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以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各项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内容和要求难点:如何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学策略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去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得辨析道德是非的能力和标准,使学生真正地理解道德的涵义和要求,能真正的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公民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讲授教学为辅,主要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予以补充。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备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人教网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搜集整理预习【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游客在寺庙踢古钟的新闻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上周全省各中小学举行了以“文明礼貌伴我行”主题周活动,谈一谈自己在旅游时会怎么做。
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导入新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引导思考交流热点引发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生活是最好的德育老师。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活动探究完成任务A走近道德1、用PPT展示孔子、荀子的话,让学生知道古人的道德内容。
明确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2、教师小结: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准则,内容是变化的。
B公民道德基本规范1、PPT展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视频展示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be5d788cd4d8d15abe234e6e.png)
活动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活动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活动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到底应该具备哪些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 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活动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文明 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给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 等课程,他却说不希望学生专注于技能。 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不希望学生注重 掌握技术呢? 孔子办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才,是以德为先,所以技艺的掌握为什么人们一般会喜爱刘关张,却讨厌曹操?
活动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活动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从今天起,请善待你的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作业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2、加强公民的基本道德建设的意义?
3、我国所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我国所倡导的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代版图(清晰美图)
夏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以小组为单位,竞答三个镜头中不文明的语言和动作,并以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得体的动作加以演示,其他同学思考、点评。
(六)、指导学生学习“链接”内容。
附“八荣八耻”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教学重点
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提高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1、怎样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加强公民的基本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节做人以德为先
一、走近道德
4、指导学生学习“链接”内容。
四、弘扬家庭美德
学生阅读材料(p33-34)
问题:1、在你心目中,和谐家庭是怎样的?
2、结合身边的故事谈谈对“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我国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指导学生学习“链接”内容。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一、导入新课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9页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许振超在学历上与我们有没有相似之处?
2、许振超为什么会成为令世界航运界敬佩的一流桥梁专家,他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二)、教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背道德的现象,启发学生谈感想。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弘扬社会公德
学生阅读材料(p33)
问题:1、谈谈你对发放“爱心卡”的看法。
2、对于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3、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道德的评判准则——善与恶
3、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道德规范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主要借助于教育宣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道德规范只有在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良心和信念时,才能得到有效贯彻。而法律规范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与约束性,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所以公民必须遵守的规范。
1、道德的内涵——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二、弘扬社会公德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弘扬家庭美德
我国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讲解 讨论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第一节做人以德为先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并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2、理解道德对于成就事业、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意义,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提高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二、做人以德为先
(一)、学生阅读材料,并谈感想。
问题:1、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在什么地方?
2、和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不足?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二)、走近道德
1、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以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定的习惯和传统,来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三)、学生阅读材料(p31),谈感想。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行为,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会。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