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合集下载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办法》说明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办法》说明

关于《“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办法》的说明一、制定背景党中央、国务院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把环境保护提升到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的战略位置。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将2007 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从“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

温家宝总理则指出,2006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明显回落,但污染排放仍在继续增加”。

污染减排工作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受国务院委托,去年下半年,总局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华能等6 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出台了水污染物和SO2 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去年8 月,总局会同统计局、发改委,向社会公布了2006 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督促各地加大污染物削减工作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4 月份和8 月份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每半年公布一次各省的情况。

2007年1月16日,周生贤局长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三大体系;2007年2月12日,周生贤局长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分析会会上指出,减排工作第一条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2007 年3 月1 日,周生贤局长在加快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视频会议上做了“严管源、慎用钱、质为先,加快污染减排‘三大体系 '建设”的报告。

“三大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是考核的保障,是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家总局已下发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征求意见修改稿)。

为了准确核定我省污染源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满足环境管理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需要,完成我省级各市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办法》,制定《四川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二、制定依据1、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文)(3)《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17 号)(4)《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年第369号)(5)《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6)省政府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7)国家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征求意见修改稿)(8)《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年总局28 号令)2、技术规范(1)《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申报办法》(待制定)(2)《主要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定》(总站正在组织制定)(3)《主要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总站正在组织制定)(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发〔2006〕114号)(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已有征求意见稿)(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76-2001)(7)《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检测技术规范》(HJ/T75-200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定》(总站正组织制定)(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已发布)(1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已发布)(1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和安装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1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1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1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总局正制定)(16)《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18)《环境污染治理实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总局令23 号)(19)《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试行)(20)《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 号)三、制定目的为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监测数据,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确保全省及各市州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8.16•【文号】环发[2007]124号•【施行日期】2007.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强和规范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工作,我局制定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环保总局二○○七年八月十六日“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依据《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环保总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污染减排”)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的核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域的污染减排核查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污染减排核查的内容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制定情况、采取的各项工程措施及减排计划完成情况。

污染减排核查的重点是治理工程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和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污染减排核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相关数据真实性和一致性的审核、检查,为国家考核提供依据,促进各地完成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和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桂政函[2006]183号区政府总量计划的批复

桂政函[2006]183号区政府总量计划的批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006〕18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委、监察厅、环保局、统计局:自治区环保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报请批准〈“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请示》(桂环字〔2006〕10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计划》是根据国家下达给广西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的,是国家及自治区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计划》确定分解给各地级市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均不得突破。

三、实施《计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广西的重要措施。

各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将《计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

要尽快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程措施和资金,加快治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要通过控制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使污染“总量”保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使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

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和超总量排污;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停产整治。

要强制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

四、各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计划》执行的指导、支持和监督。

自治区环保局、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要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会同自治区监察厅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

化工企业环评报告书

化工企业环评报告书

上虞市新世纪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100吨四氟系列产品和500吨2,5-二氯对苯二胺项目年产300吨2-甲基哌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石油化工设计院)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国环评证:乙字第2019号二○○九年十一月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由来------------------------------------------------------------------------------------------------- 11.2 编制依据------------------------------------------------------------------------------------------------- 21.3 评价目的和原则 --------------------------------------------------------------------------------------- 51.4 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5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91.6 评价重点------------------------------------------------------------------------------------------------- 91.7 主要保护目标 ----------------------------------------------------------------------------------------- 10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02.1 项目概况------------------------------------------------------------------------------------------------ 102.2 四氟系列产品项目工程分析----------------------------------------------------------------------- 102.3 2,5-二氯对苯二胺项目工程分析 ------------------------------------------------------------------ 172.4 2-甲基哌嗪项目工程分析 --------------------------------------------------------------------------- 182.5 建设项目污染物源强分析-------------------------------------------------------------------------- 213 污染防治对策及总量控制----------------------------------------------- 223.1 污染防治对策 ----------------------------------------------------------------------------------------- 223.2 总量控制------------------------------------------------------------------------------------------------ 234 结论与建议----------------------------------------------------------------- 244.1 评价结论------------------------------------------------------------------------------------------------ 244.2 综合结论------------------------------------------------------------------------------------------------ 251 总论1.1 项目由来上虞市新世纪化工有限公司创办于2000年11月,现有厂区位于“长三角”地区南翼,浙江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内,区域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31•【字号】宝政发[2008]5号•【施行日期】2008.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宝政发〔2008〕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现将《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宝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按照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我市2007-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一、总则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增量、削减存量,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批复(国函〔2006〕70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3)“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试行);(4)省市政府“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5)陕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3、编制原则(1)全过程系统控制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全过程角度提出综合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中府[2006]109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中府[2006]109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中府〔2006〕109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现将《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九月二十日中山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做好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污染治理工作,实现COD和S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COD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计划。

一、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和目标遵循“对环境危害大的、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严格控制”的原则,根据省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对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十一五”COD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2010年底,中山市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万吨以内,COD年排放总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

以省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为前提,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的削减计划,确保到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以内,力争有所减少。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工业园区生产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工业园区生产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前言 (1)1总论 (2)1.1编制目的 (2)1.2评价依据 (2)1.3评价总体构思 (4)1.4环境质量标准 (4)1.5污染物排放标准 (6)1.6评价工作等级 (8)1.7评价时段、范围和评价控制目标 (8)1.8 评价工作的重点 (9)1.9 评价因子 (9)1.10重点保护对象和敏感点 (10)2力宏公司现状 (11)2.1公司概况 (11)2.2生产规模及主要设备 (11)2.3主要原料、燃料消耗及工作制度 (12)2.4生产工艺 (13)2.5物料平衡计算 (15)2.5污染物治理措施及排放现状 (19)2.6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22)2.7企业搬迁时的环保要求 (22)3拟建项目概况 (23)3.1基本情况 (23)3.2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3)3.3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24)3.4项目建设内容 (24)3.5总平面布置 (26)3.6公用工程 (27)3.7主要原辅材料 (30)3.8主要设备 (32)3.9搬迁前后生产工艺和主要原辅材料变化情况 (36)3.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4工程分析 (39)4.1工程分析 (39)4.2 排污分析 (42)4.3 “三废”排放分析 (49)4.4 搬迁前后污染物排放“三本帐”情况 (49)4.5非正常工况的处置及排污分析 (50)5区域环境概况 (55)5.1自然环境概况 (55)5.2社会环境简况 (56)5.3生态环境 (57)5.4长生组团规划及长江工业园区规划简介 (57)5.5长江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简介 (58)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9)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9)6.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1)6.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2)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64)7.1 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因素 (64)7.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5)7.3 环境影响识别 (65)7.4评价因子筛选 (66)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7)8.1环境空气 (67)8.2地表水 (67)8.3声环境 (68)8.4固体废弃物 (68)9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69)9.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69)9.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2)9.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4)9.4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4)9.5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分析 (76)10环境风险评价 (77)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77)10.2 潜在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81)10.3 事故概率分析 (82)10.4 事故后果分析 (84)10.5 风险防范措施 (92)10.6 应急处理措施 (96)10.7 风险防范措施投资 (101)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2)11.1 环境保护措施 (102)11.2 环保投资 (107)12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08)12.1清洁生产 (108)12.2总量控制 (111)13 公众参与 (114)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 (114)13.2调查方式、内容与调查对象 (114)13.3调查结果分析 (117)13.4公众意见的采纳 (119)14 拟建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合理性分析 (120)14.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20)14.2《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符合性分析 (120)14.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21)14.4选址合理性分析 (122)1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23)15.1 环境保护费用 (123)15.2 环境保护效益 (124)15.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24)15.4 小结 (125)16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26)16.1 环境管理 (126)16.2环境监测制度 (127)16.3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 (128)17 结论与建议 (137)17.1评价结论 (137)17.2建议 (141)附图:附图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拟建项目周边布置、环境监测布点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图附图3 长江工业园规划、环境监测布点、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及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图附图4 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5 拟建项目公众参与照片附件:附件一:《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市)环评通[2008]005号附件二: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附件三:《重庆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渝规选[2007]南字第0468号附件四:力宏公司现有排污许可证附件五:重庆市南岸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南环(监)字[2007]第336号附件六:《关于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工业园生产基地项目新增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替代削减方案》南岸区污染物减排办公室附件七:典型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八:公众参与公告前言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宏公司)是一家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企业,该公司的生产场所原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白沙陀正街155号,该企业于2002年初正式投入生产,经过几次扩建后,目前的生产规模为年产CMC1万t/a。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相关技术规定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 检测方法》(HJ/T76-2001)
总局正在或待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
—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 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规 定设置监测点。 —火电厂和集中供热厂:除尘和脱硫设施进、 出口。
有关说明

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所 辖区内的排污单位的监督监测工作(监测站需通 过计量认证)。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实验室比对监测由市环境 监测中心负责。 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各级环保部门共 享共用。
监测技术方法

污染源自动监测
化学滴定法、库仑滴定法等。由溶液输送系 统、计量、加热回流、冷却、脱气、测定、 自动控制、数据控制、数据显示、数据打印、 数据传输等部分组成。
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系统:测定方法有光 度法、
水 流 量:流量计法,有管道式和堰板式。
监测技术方法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由采样、测试、数
污染源自动监测的相关规定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 《河北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办法》(冀环[2001] 4号) 《关于贯彻落实〈河北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办 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冀环站[2001]9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自动监控设备联网工作的通知》 (冀环办发[2006]4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环境保护污染监控体系建 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冀环办[2006]270号)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PowerPoint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PowerPoint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二氧化 硫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二氧化硫排放量计 算结果进行校正。
二氧化硫排放量=当年核算二氧化硫排放量 +∑企业非正常排放量
企业非正常排放量=企业二氧化硫产生量× 脱硫效率×(1-监察系数)
环境统计中的问题和要求
一、问题和难点 基数“逢五” 2007年初新提出减排 领导高度重视 基础薄弱
核算结果的校正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工业增加值核算COD 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 校正;使用耗煤量核算二氧化硫排放量时,用 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和校 正系数由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年度监测与监察情 况确定。
运用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逻辑校验法 等方法对排放强度法核算结果进行校验。
步审核、录入软件后于每年 1月10前报市 环保局。不要求报生活源排放情况和非重 点调查单位排放情况。
环境统计中的问题和要求
六、季报要求 各县市区环保局在收齐国控重点污染源
(占全省排污负荷排名65%以上的企业) 的 季度报表、初步审核后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 5 日前报市环保局。不要求报非问题和要求
六、数据审核 各县市区环保局审核质量不高、问
题较多,今后由信息中心和总量办联合 审核。
不妥之处请指正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1.2.1 221.2.1 2Friday , February 12, 202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2:04:04 02:04:0 402:04 2/12/20 21 2:04:0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 2.1202:04:0402 :04Feb -2112-Feb-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2:04:0402:0 4:0402:04Friday , February 12,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2.1 221.2.1 202:04:0402:0 4:04Feb ruary 12, 20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1年2月 12日上 午2时4 分21.2. 1221.2. 12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 1年2月 12日星 期五上 午2时4 分4秒0 2:04:04 21.2.12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 021年2 月上午 2时4分 21.2.12 02:04February 12, 2021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1年2月12 日星期 五2时4 分4秒0 2:04:04 12 Febr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2 时4分4 秒上午 2时4分 02:04:0 421.2.1 2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2.1 221.2.1 202:04 02:04:0 402:04:04Feb- 21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1年2 月12日 星期五 2时4分 4秒Friday , February 12, 2021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1. 2.12202 1年2月 12日星 期五2 时4分4 秒21.2.1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law/fg/gwyw/200711/t20071126_113414.htm[2009/8/30 12:33:44]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治,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 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 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 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 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 区域、海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规划目标。 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 安全。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2020/6/4
体会3
2019年统计数据的难点
• 上年“逢五” • 本年减排 • 高度重视 • 基础薄弱
2020/6/4
建议
• 认真学习领会总量减排三个办法的精神 • 学习“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 重视环境统计数据库,环年基1-2表、环年
基5表 • 做好年度工程减排的台帐、建立污染物排
放增减量的依据 • 提出年度管理减排的具体措施 • 提供年度监测减排的计划和必需的保障条
2020/6/4
排放强度法核算说明
• 核算资料: 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耗煤量数据、工业增加值 当年工业增加值数据以各地初步数,或以各地上年工业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当年GDP增长幅度为依据测算 当年耗煤量用各地初步数,或以各地上年耗煤量占GDP 的比重及当年GDP增长幅度为依据测算
• 城镇人口增长率: 以各地初步数为准,没有初步数的以各地上年城镇人口 增长率为依据测算,人口统计口径与2019年保持一致
COD核算结果校正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工业增加值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 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 计算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监测 与监察系数 •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0.5+监 察达标企业数/监察企业数*0.5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为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取值为2%, 90%及以 上的取1.8%,80%及以上的取1.6%,70%及以上的取1.4%,60%及 以上的取1.2%,50%及以上的取1.0%,低于50%的为0。
件 • 202弱0/6/4化基数、搞清增减量
2020/6/4
2020/6/4
年报 3月20日前上报
季报 季度终了 后15个工作日内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一、核算目的为规范“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认定与核算,加强对各地污染减排工作的指导,确保完成“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依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和国家环保总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制订本细则。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对各省(区、市)年(半年)度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减排量和排放量的核算。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十一五”期间实施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核算可参照本细则,并结合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确定合理的核算参数。

三、核算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核算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

要使核算数据准确反映各地区年(半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并且与经济运行和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相协调。

2、严格执行环境统计制度。

“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正式实行。

要认真做好该报表制度与“十一五”报表制度的衔接。

严格按照报表制度规定,统一调查范围,统一计算方法,统一核算系数,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3、重点核算变化量。

重点核算各地区年(半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

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核算新增排放量,以资料审核为重点,结合现场核查,对各地上报的减排工程项目逐一核实削减量,并保持半年、年度之间工程项目和核算数据的连续性。

四、核算方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工作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方基础性准备工作,二是督查中心数据核查验证工作,三是环保总局总量审核工作,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环控[1997]383号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环控[1997]383号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正文:----------------------------------------------------------------------------------------------------------------------------------------------------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环控[1997]383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被列为实现“九五”期间环境保护目标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抓紧建立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和定期公布制度。

为此,国家决定在“九五”期间对废气或废水中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等12项指标实行排放总量控制。

从而使全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为保证“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并指导各地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下简称“总量控制”)工作,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总量控制计划的分解落实“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并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的排放总量基数是根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排污系数确定的,是一种国家宏观控制指标。

采用国家宏观总量控制指标,一方面是使全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能够得到基本控制;另一方面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值与各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从引导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排污总量的削减。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6(000)024
【摘要】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管委、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和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有关意见的请示》(京环文[2006]8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各区县政府要将"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控制计划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分解落实到重点排污单位。

《计划》
【总页数】5页(P66-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 [J],
2.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西宁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3.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
案的通知 [J], ;
4.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J], 无
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计划的批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环保总局、统计局: 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关于申请批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请示》(环发〔2006〕9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确定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省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均不得突破。

三、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要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程措施和资金,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计划》执行的指导、支持和监督。

环保总局、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要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省(区、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会同监察部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国务院
二○○六年八月五日
附件: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制订本计划。

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

计划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具体是: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二氧化硫由2549万吨减少到2294万吨。

在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海域专项规划中,还要控制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总量,控制指标在各专项规划中下达,由相关地区分别执行,国家统一考核。

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环境状况,增加本地区必须严格控制的污染物,纳入本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原则是:在确保实现全国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区别对待。

四、“十一五”期间,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现役及新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

同时,要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监督执法,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新、扩、改建项目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纺织印染和食品酿造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降耗减污。

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是依照《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地要相应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制定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市(地)、县,落实到排污单位,严格执行。

在总结“九五”、“十五”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经验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执法,强化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确保实现计划目标。

六、从2006年开始,环保总局、统计局和发展改革委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2008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10年进行期末考核。

评估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十一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
单位:万吨
“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
单位: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