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细胞凝集反应

合集下载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1.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细胞凝集胞实验报告

细胞凝集胞实验报告

实验1.血细胞凝集Lab1.Blood cell agglutination摘要:细胞凝集指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某种凝集素的作用而相互粘连在一起的现象,最终形成大的细胞团块。

而凝集素由于可使细胞凝集而成为一种重要实验和临床试剂。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进行对兔血细胞的凝集操作,观察细胞凝集现象,并掌握凝集素促进细胞凝集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细胞凝集、凝集素前言:凝集素是一类能专一识别糖并与之非共价可逆结合的非酶非抗体蛋白质。

凝集素是指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细胞,故名凝集素。

凝集素按来源可分为植物凝集素、动物凝集素和微生物凝集素三大类;植物凝集素分为7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菠萝素家族、葫芦科韧皮部凝集素和苋科凝集素;动物凝集素按分子结构分为C-型凝集素、S-型凝集素、P-型凝集素、I-型凝集素等。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的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其反应机制如下图:凝集素在生化、医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凝集素在实验室中经常被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植物凝集素的功能是结合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动物凝集素的功能包括结合可溶性的细胞外或细胞内糖蛋白。

凝集素在实验室中经常用来分离、纯化糖蛋白。

这是由于植物凝集素能专一性地、非共价地可逆结合糖蛋白中不同类型的糖链结构,所以首先分别用凝集素亲和层析方法分离富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裂解液中的糖蛋白,从细胞裂解物中高通量的分离出N-糖苷键型糖蛋白之后,再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于被凝集素吸附的糖蛋白进行分离,最后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

2.凝集素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附选凝素是一类Ca2+依赖的、能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结合的细胞粘附分子,主要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的识别和粘附。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或融合后,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合适的培养方法,能够再生细胞壁,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发育成苗。其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脉,称30g于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500ml烧杯中。
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桨3-5min。
将上清液在3000r/min下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是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二、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01
凝集素与糖分子结合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结合价,并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有关。
01
三、实验仪器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 管、 离心管、离心机等.
用镊子撕去叶的下表皮,然后将叶放有酶液的培养皿或带盖三角瓶,每10ml酶液放2g叶片;
洋葱、小麦种子或黄豆幼根根尖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五、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 ↓ 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 用牙签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 ↓ 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 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凝集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颗粒物质凝聚成大颗粒,从而导致溶液浑浊或沉淀。

凝集反应是免疫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也是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基础。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抗原溶液、抗体溶液、生理盐水、试管、移液器、离心管等。

2. 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抗原溶液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2)将试管摇匀,使抗原和抗体充分混合;(3)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凝集物质,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抗原与抗体混合后,部分试管中出现了凝集物质,而另一部分试管中则未出现凝集物质。

这说明凝集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所致。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了溶液中颗粒物质的凝聚,从而产生了凝集反应。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凝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现象,它在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掌握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对于进一步开展免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实验材料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污染和损坏;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七、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免疫学实验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免疫学实验指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以上就是本次凝集反应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凝血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凝血

图1. 凝集素介导的细胞与分子或细胞间相互作用模型(引自Chapman and Hall 1989)。

A. 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

B. 不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本实验中,土豆块茎凝集素介导的红细胞凝集属于A 类中由上至下数第二种类型,即凝集素可溶,可以同时与两个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寡糖链结合,在两个红细胞之间形成连接。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凝集素介导的红细胞凝集反应姜政 2012/10/6实验目的:观察凝血的过程和凝血后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理解细胞间凝集反应与细胞膜表面结构的关系,了解植物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的基本原理和凝集素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凝集素(Lectins )是一种能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寡糖链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多数含糖,广泛存在于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中,其中以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 )分离到的种类最多。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防卫机制[1],识别入侵微生物和愈合伤口,在豆类植物中,凝集素还与植物与特定固氮菌形成共生有关[2];在体外,凝集素最典型的效应是引起细胞凝集。

通常认为,凝集素介导细胞凝集的基本原理是:可溶性凝集素分子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寡糖链特异性结合,使不同细胞的糖蛋白通过凝集素分子彼此连结,进而引起细胞间凝集(图1)。

红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其中一些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比如人类A 型红细胞表面的α-N -乙酰-D-半乳糖胺和O 型红细胞表面的α-L-海藻糖就分别决定了人类的A 血型和O 血型[3]。

本实验就是利用植物凝集素与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红细胞凝集。

土豆块茎凝集素(potato tuber lectin )是一种能结合几丁质的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单体分子量约50, 000,包含至少三个不同的结构域,其中富含胱氨酸的区域与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 )等几丁质结合蛋白具有同源性[1, 4]。

凝集实验的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凝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凝集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了解凝集反应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凝集实验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结合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种。

直接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指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玻片、试管、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2. 试剂:抗原、抗体、生理盐水、0.85%NaCl溶液、抗凝剂、玻片洗涤液等。

四、实验步骤1. 直接凝集实验(1)取清洁玻片,用生理盐水滴加在玻片上;(2)用移液器取抗原,滴加在生理盐水滴中,混合均匀;(3)用移液器取抗体,滴加在抗原滴中,混合均匀;(4)观察凝集现象,记录结果。

2. 间接凝集实验(1)取清洁试管,加入适量的抗凝剂;(2)加入已知浓度的抗原,混匀;(3)用移液器取抗体,滴加在抗原溶液中,混匀;(4)加入与抗体结合的颗粒性载体,混匀;(5)观察凝集现象,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接凝集实验结果:观察到的凝集现象为红细胞或细菌在玻片上形成明显的团块。

2. 间接凝集实验结果:观察到的凝集现象为颗粒性载体在试管中形成明显的团块。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直接凝集和间接凝集实验,验证了凝集反应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凝集反应可以有效地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在实际应用中,凝集实验可以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鉴定、血型鉴定、血清学诊断等领域。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2. 实验试剂和仪器需保持清洁,避免污染;3. 观察凝集现象时,注意光线、角度等因素的影响;4. 实验结果记录准确,便于分析。

细胞实验预习报告

细胞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被认为与糖的运输、储存物质的积累、细胞间的互作以及细胞分裂的调控有关。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因为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发生凝集。

大多数凝集素存在于储藏器官中,作为一种氮源;对某些植物而言,受到危害时,凝集素作为一种防御蛋白发挥作用。

凝集素与糖结合的活性及专一性决定其功能。

实验材料及试剂:1.马铃薯块茎2.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3.PBS缓冲液4.2%的红细胞液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悬液:取1ml鸡血于离心管中,加食盐水至5ml,用滴管吹打均匀,平衡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min来离心5min。

离心完毕后,将上清液倾倒再加食盐水至5ml,2000r/min,离心5分钟。

连续重复5次,最后得到的鸡血细胞再加入食盐水至5ml,即为2%的红细胞悬液。

2.取两个玻片,分别向两玻片上滴加一滴鸡血。

向其中一个鸡血玻片上再滴加一滴土豆凝集素,另一玻片不加,作为对照。

然后同时向两玻片滴加一滴PBS缓冲液,静置5min,观察血细胞的凝集反应。

注意事项:1.注意控制加入双凹片孔中的液体的量,以免双凹片的2个孔中液体混合。

2.样品加到孔中后,摇一下双凹片,并进行计时。

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现象实验目的: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将组织匀浆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的常用方法。

由于沉降系数和所受到的离心力的不同以及自身性质的不同,可用不同的转速来分离出不同的细胞器。

荧光显微技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测的一种技术。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这种光称为荧光。

红细胞凝集反应要点概括

红细胞凝集反应要点概括

红细胞凝集反应要点概括红细胞凝集反应,简称血凝反应,是一种血清学反应,属于血型鉴定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于血型鉴定、免疫学检测、临床诊断、疾病预测等领域。

下面将对红细胞凝集反应的要点进行概括。

一、定义红细胞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同种动物、人类或异种动物实验血清与红细胞混合后所引起的现象,是一种渐进性的凝集现象。

二、原理红细胞凝集反应是依据特异性抗体与血型抗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相互作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1. 血凝素型反应:红细胞面膜上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该类反应是凝集现象的基础。

2. 不完全抗体型反应:通过不完全抗体与抗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凝集反应。

三、血型抗原和抗体1. 血型抗原血型抗原分为A、B、O、Rh等,抗原分布于红细胞的表面。

人类中O型血没有表面抗原。

2. 抗体抗体分为IgG、IgM、IgA、IgD、IgE。

不同种类的抗体可导致不同的凝集反应。

四、步骤1. 血清准备:准备好已知或未知的血清样品。

2. 红细胞准备:准备与血清样品相应的红细胞,一般红细胞来自于人类或动物等实验对象。

3. 混合试验:将血清和红细胞混合,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一般来说,反应温度为37°C,反应时间为30分钟。

4. 观察和分析:观察试管中的混合物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通过凝集程度、凝集规律等特征来分析反应结果。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设备:准备好洁净无菌的试管、移液器等玻璃仪器。

2. 反应温度:温度控制应准确无误。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控制应合理,以保证反应结果的准确性。

4. 血清和红细胞的匹配:在选择血清样品和红细胞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兼容性。

6. 结论红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可靠的血型鉴定方法,通过它可以了解血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准备、操作流程的规范,以及反应结果的准确性,做好各项操作细节,从而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鉴别血型的方法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二、实验原理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红细胞膜上的不同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最后发生红细胞的溶解。

ABO血型系统根据受试者红细胞上是否含有凝集原和凝集原的种类,将血型分为A, B, O及AB型。

ABO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红细胞分别加入到标准A型血清、标准B型血清中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一次性采血针、消毒牙签、玻璃棒、标准抗A血清、标准抗B血清、75%酒精、酒精棉球、载玻片四、实验步骤1、将载玻片洗干净,擦干,不能留有水分,以防溶血。

2、在载玻片上滴上抗A血清、抗B血清。

旁边放置两个消毒牙签。

3、用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等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采血,将血液分别滴入血清中,再用牙签混合,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观察凝集现象。

五、试验结果1、只在抗A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型;2、只在抗B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B型;3、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B型;4、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无凝集反应,则血型为O型。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

X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

错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

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中。

实验三 乳胶凝集试验(LAT)

实验三 乳胶凝集试验(LAT)
学会结果观察和判定二实验原理1凝集试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其他物体乳胶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和红细胞等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试验
实验三 乳胶凝集试验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T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胶凝集试验的操作技术 2.学会结果观察和判定
四、结果判定
−:no agglutination, latex beads retain their original form; +: mild agglutination in 2 to 3 min, fine clumping when observed carefully ++: moderate agglutination in 1 to 2 min, visible small and homogeneous clumps +++:heavy agglutination within 30 s to 1 min, big clumps ++++: very heavy agglutination within 30 s, big clumps.
2、间接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 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不 溶性颗粒(统称为载体颗粒)的表面,然后与 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解质存 在的适宜条件下,所出现的特异性凝集反 应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 常用的载体: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绵 羊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白陶土、 离子交换树脂、火棉胶等。
二、实验原理
1、凝集试验 •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其他物体(乳 胶、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和红细胞等)的抗原, 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 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 集试验。 •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为凝集原,抗体为凝集素。 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凝集反应的抗原为颗粒状,在单位体积内含 量少,而抗体分子小,单位体积内含量多,易出 现前带现象,所以通常固定抗原,稀释抗体。

细胞凝集和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凝集和细胞膜的渗透性

是否 溶血
时间
结果分析
Company Logo
实验总结
溶血时间及现象的观察比较困难,可采用离 溶血时间及现象的观察比较困难,可采用离 心辅助的方法来判别兔血在哪些等渗液中最易溶 心辅助的方法来判别兔血在哪些等渗液中最易溶 血,哪些较慢,做一些定性的分析。经过离心之 哪些较慢,做一些定性的分析。 后,若上清液无色,证明在这个时间段血细胞没 若上清液无色, 发生溶血,若上清液略红,证明有溶血发生。 发生溶血,若上清液略红,证明有溶血发生。当 然这个方法不很精确,但却快速、便于观察。 然这个方法不很精确,但却快速、便于观察。
Company Logo
溶血现象
溶 血 前
溶 血 后
Company Logo
3. 兔红细胞的渗透性观察 等渗溶液( 种 等渗溶液(10种) 取试管一支加入3mL等渗溶液,再加入1~2滴 等渗溶液,再加入 ~ 滴 取试管一支加入 等渗溶液 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 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 溶血现象?为什么?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 溶血现象?为什么?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 入稀释兔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入稀释兔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Company Logo
概念区别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之间的差别,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之间的差别,除各种药物不同的理化 之间的差别 特性外,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膜是生物膜, 特性外,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膜是生物膜,而不是理想的半 红细胞膜是生物膜 透膜。它除了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外, 透膜。它除了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外,也能让其他物质通 过不同途径出入,所以应区分等渗和等张溶液。等渗溶液 过不同途径出入,所以应区分等渗和等张溶液。 不一定是等张溶液,溶液只有经生物学的方法试验以后, 不一定是等张溶液,溶液只有经生物学的方法试验以后, 才能认为是等张的。 才能认为是等张的。 简单说, 简单说,溶质分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等渗溶液就是等 张溶液。 张溶液。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

实验三ABO血型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鉴别血型的方法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二、实验原理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红细胞膜上的不同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最后发生红细胞的溶解。

ABO血型系统根据受试者红细胞上是否含有凝集原和凝集原的种类,将血型分为A, B, O及AB 型。

ABO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红细胞分别加入到标准A型血清、标准B型血清中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一次性采血针、消毒牙签、玻璃棒、标准抗A血清、标准抗B血清、75%酒精、酒精棉球、载玻片四、实验步骤1、将载玻片洗干净,擦干,不能留有水分,以防溶血。

2、在载玻片上滴上抗A血清、抗B血清。

旁边放置两个消毒牙签。

3、用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等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采血,将血液分别滴入血清中,再用牙签混合,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观察凝集现象。

五、试验结果1、只在抗A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型;2、只在抗B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B型;3、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B型;4、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无凝集反应,则血型为O型。

车辆寄售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经双方充分协商,现甲方将以下车辆寄存在乙方公司,并委托乙方代为销售,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特订协议如下:一、车辆情况(若为多辆,可填写《寄信车辆明细表》):车主姓名:车辆号牌:______________ 车辆型号:车架号:_____________车身颜色:行驶里程:______________二、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车辆的销售价格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若销售过程中实际价格低于此价,乙方必须事先与甲方电话协商确定。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多糖或脂质等大分子化合物。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免疫作用。

2.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三、实验步骤1. 制备试剂将所需试剂按比例配制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加入试剂将样品加入已经配制好的试剂中,并混匀。

4. 观察结果观察混合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 试剂的配制和消毒处理应注意卫生和安全。

3. 样品处理时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对样品造成损伤。

4. 操作时应注意洁净卫生,避免污染试剂和样品。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凝集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

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如RF因子检测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

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

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

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4.结果分析: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

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六、思考和讨论:
未溶血 溶血
植物材料马铃薯和韭菜的凝集效率差异:可用凝集细胞占总 细胞的比率、细胞产生凝集反应所需要时间作为比较依据。
下一次实验内容
“实验4 细胞骨架(微丝)的观察”
根据附录10和量得的溶液体积(韭菜研磨过滤后的溶液): (1)能否计算出达到60%硫酸铵饱和度时硫酸铵的质量(g)? (2)硫酸铵有60%饱和度提高到80%饱和度时又当如何计算?
注:硫酸铵应当一边 溶解,一边搅拌,直 至完全溶解,杜绝把 硫酸铵全部一下子都 加入溶液中。
四、实验操作 3. 细胞膜的渗透性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的渗透性
( 1 )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是一种半透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 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 着重要作用。
( 2 ) 将红细胞放入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 ,可以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 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成为溶血 (hemolysis)。 ( 3 )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 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 的指标。
实验(三)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 凝集反应与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 (2)了解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4)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
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植物凝集素 1. 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籽萃取物中发 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细 胞等作用。 2.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 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能识别 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 胞膜表面的糖基。 3. 一种凝集素具有只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通 过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使多个细 胞聚集成团块状,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发生凝集。

实验三_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三_细胞凝集反应
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 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表面的糖基。通过 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相连,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 细胞的凝集。一种凝集素只a 对某一种特异的糖基具有3
特异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A与吡喃糖基甘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糖结合,马铃薯凝集素专一结合的是N-乙 酰氨基葡萄糖二聚体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 集作用。
1、肉眼观察实验结果
图1 左边是血红细胞加PBS缓冲液;中间是 血细胞加凝集素;右边是血红细胞悬液
(如图1所示,加土豆凝集素的血红细胞在肉眼下明显可以 看到红细胞发生凝集,未加土豆凝集素的红细胞则没有变 化,加入PBS缓冲液的红细a胞可以保存时间较长。) 15
2、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a
16
未凝血
生理盐水:称取0.9g NaCl加水定容至 100ml。
3.8%柠檬酸钠溶液:称取3.8g柠檬酸钠 (或是4.33g带结晶水的柠檬酸钠)加水定 容至100ml。
a
10
五、实验步骤
1、凝集素的制备:用1/100电子天平称取2g 去皮土豆块茎,加10ml PBS缓冲液在烧杯中 浸泡2h,粗提液中即含有土豆凝集素。
2. 植物凝集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答:植物中含有的凝集素,对胃肠黏膜有
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
用。
a
23
拿出离心管时切勿震荡,不要倾倒离心管
倒上清,以免红细胞流出。清洗红细胞时 用移液器缓缓抽打,防止红细胞破裂)。
a
12
③ 在小试剂瓶中加入9.8ml生理盐水,用移 液器吸取200μl血红细胞加入小试剂瓶中, 混匀,即是2%的红细胞悬液,贴上标签备

遗传学实验 (1)

遗传学实验 (1)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2学时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细胞的凝集现象;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的糖分子相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达到细胞凝集的效果。

凝集素(1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凝集素例外)并能与糖进行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主要是由于它能与细胞外被的糖分子相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且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三、实验材料及用品⏹实验材料:1.土豆块茎。

2.2%的红细胞: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用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 r/min,离心5 min,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器材:显微镜、托盘天平、载玻片若干、滴管2支、离心管2支。

⏹试剂: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zHP04 1.48g、KH2P04 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l000 mL,调pH值到7.2。

Alsever 溶液葡萄糖 2.05g柠檬酸钠(Na9C6H5O7.2H2O) 0.89g柠檬酸(C6H 6O7.H2O) 0.05g氯化钠 0.42g蒸馏水 100ml调PH 至7.2,过滤灭菌或高压灭菌10min,置4℃冰箱保存。

四、实验步骤①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②加10 mL 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③载玻片上滴一滴土豆凝集素④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⑤静置20 min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⑦以PBS液加2%血细胞悬液作为对照实验五、实验作业1.绘制简图,表示血细胞的凝集过程;2.图示血细胞凝集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试管法是一种定量试验的经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来 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某抗体及抗体的含量。用来协助临 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操作时,将待检血清用 生理盐水连续成倍稀释,然后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释 度仍有凝集现象者,为血清的效价,也称滴度,以表示 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诊断伤寒、副伤寒病的肥达氏 反应(Widaltest)、布氏病的瑞特氏反应(Wright test) 均属定量凝集反应。
实验三
细胞凝集反应
一、实验目的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了解细胞发 生凝集反应的原因。 了解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凝集反应的 原理。
二、实验原理
红细胞凝集包括由病毒、细胞凝集素和抗体而引起的三 种类型的细胞凝集现象。 凝集素(lectin)是从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组织中提取 的糖蛋白或结合糖蛋白,因为能凝集红细胞,故名凝集 素。
三、相关理论知识
颗粒性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是一种血清学
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 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 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 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 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1.直接凝集反应
③ 在小试剂瓶中加入9.8ml生理盐水,用移 液器吸取200μl血红细胞加入小试剂瓶中, 混匀,即是2%的红细胞悬液,贴上标签备 用(注:吸取红细胞加入试剂瓶时可吸取 生理盐水清洗几次吸头,使得红细胞全部 在悬液中)。
凝集反应现象 用移液器吸取红细胞悬液,在三片载玻片 上各滴一滴,其中一片加一滴土豆凝集素, 一片再加一滴PBS缓冲液,充分混匀,另 外一片只有红细胞悬液做空白对照,盖上 盖玻片,待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 集现象(注:红细胞悬液放置一段时间会 发生沉降,取用之前应当轻轻摇匀)。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肉眼观察实验结果
图1 左边是血红细胞加PBS缓冲液;中间是 血细胞加凝集素;右边是血红细胞悬液
(如图1所示,加土豆凝集素的血红细胞在肉眼下明显可以 看到红细胞发生凝集,未加土豆凝集素的红细胞则没有变 化,加入PBS缓冲液的红细胞可以保存时间较长。)
2、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未凝血
八 、实验报告要求
绘制鸡血红细胞图1. 大豆中有没有凝集素?食用时如何去除? 2. 植物凝集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九 、思考题
思考题 1. 大豆中有没有凝集素?食用时如何去除? 答:大豆中也含有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为 一种蛋白质,加热即被破坏。食用时要加 热到100°C以上充分煮熟煮透去除大豆 中的凝集素,以防止食物中毒。 2. 植物凝集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答:植物中含有的凝集素,对胃肠黏膜有 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 用。
五、实验步骤
1、凝集素的制备:用1/100电子天平称取2g 去皮土豆块茎,加10ml PBS缓冲液在烧杯中 浸泡2h,粗提液中即含有土豆凝集素。 2、2%鸡血红细胞的制备 ① 用烧杯取5ml 3.8%的柠檬酸钠溶液,取一 只鸡的鸡血于烧杯中,不断轻轻搅拌防止血 凝。(注:一只鸡的血大约50ml左右,按 10%的用量加入3.8%的柠檬酸钠。)
② 用1.5ml的离心管取血液1ml,2000rpm 离心5min,用移液器轻轻吸取上清去除; 加入1ml生理盐水清洗红细胞,2000rpm离 心5min,重复洗2—3次(注:从离心机内 拿出离心管时切勿震荡,不要倾倒离心管 倒上清,以免红细胞流出。清洗红细胞时 用移液器缓缓抽打,防止红细胞破裂)。
鸡 血 红 细 胞 非 哺 乳 类
( )
凝血
图2 左图为红细胞未发生凝集,右图为加入土豆凝集 素红细胞发生凝集 如图左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是分散的;加 入土豆凝集素后红细胞就发生凝集,由于许多的红 细胞凝集,重叠一起使得颜色变得更深。
七、注意事项及改进 (1)离心机使用时,要将配平后的离心管对称 放置在离心机内,禁止未配平就放入离心机和非对 称放置离心管。 (2)从离心机内拿出离心管时切勿震荡,不要 倾倒离心管倒上清,以免红细胞流出。清洗红细胞 时用移液器缓缓抽打,防止红细胞破裂。 (3)红细胞悬液放置一段时间会发生沉降,取 用之前应当轻轻摇匀。 (4)红细胞长时间放置后,滴在载玻片上干了 细胞容易破裂,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所以红细胞应 改当天制备使用。
四、实验用品
1、器材和仪器 仪器:电子天平,大烧杯,小烧杯,显微镜,移液 器,离心机,玻璃棒,镊子。 耗材:10ml小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1.5ml离心 管,擦镜纸,吸头。 2、材料: 马铃薯块茎、鸡血
2、实验试剂: PBS缓冲液:称取7.2g NaCl ,1.48g NaH2PO4 ,0.46g KH2PO4 ,用蒸馏水定 容至1000ml,调pH为7.2。 生理盐水:称取0.9g NaCl加水定容至 100ml。 3.8%柠檬酸钠溶液:称取3.8g柠檬酸钠 (或是4.33g带结晶水的柠檬酸钠)加水定 容至100ml。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 关的、一定大小的颗粒状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 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介质存在的适宜条件 下,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用做载体 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质,如人(O型)和动 物(绵羊、家兔等)的红细胞、活性炭颗粒或硅酸 铝颗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 如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等。由于载体颗粒增大了可溶 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当颗粒上的抗原与微量抗体结 合后,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敏感性比直接 凝集反应高得多。
颗粒状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直接 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1)玻片法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 未知抗原。若鉴定新分离的菌种时,可取已知抗体滴 加在玻片上,将待检菌液一滴与其混匀。数分种后, 如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该法简便 快速,除鉴定菌种外,尚可用于菌种分型、测定人类 红细胞的ABO血型等。
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 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表面的糖基。通过 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相连,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 细胞的凝集。一种凝集素只对某一种特异的糖基具有
特异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A与吡喃糖基甘露 糖结合,马铃薯凝集素专一结合的是N-乙 酰氨基葡萄糖二聚体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 集作用。 另外,凝集素还具有多价结合的能力,能与 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胶体金结合 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 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