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豫剧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
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
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
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
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
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
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
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
剧传统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
的演员。
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 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
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
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
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
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
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
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
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
"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
(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
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