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

2024年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

2024年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探讨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在联系,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纲领性问题。

以下是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一些重要题目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1. 气候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对策措施: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灾害频发,如何通过调整人类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来维护生态平衡?2. 生态平衡的实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达到稳定状态,如何适应并调节气候变化来实现生态平衡?二、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矛盾与调节:资源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但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解决资源利用中的矛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2.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在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索。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1.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程度,它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功能?2. 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破坏因素的关系: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物种群、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但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以实现功能的稳定性?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1. 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2. 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改善了人类生活水平,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科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道德伦理等挑战,如何在科技发展中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上仅是2024年自然辩证法题目的一部分总结,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为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选答6题,每题5分,共30分)1、辩证法;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2、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自然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5、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6、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7、反科学;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

8、科学范式: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经典力学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理性2)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绝对时空观)——非理性9、技术共同体:指一定领域中具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维系的整体10、技术范式;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到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

11、技术异化;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复习重点指导一、名词解释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小科学、大科学:学术道德/学术失范:技术异化:科学精神:技术创新:科技(工程)伦理:科学共同体:后工业社会: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日心说(哥白尼)人工自然知识经济(社会)二、简答: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原则和基本方法多维视角的科学观技术的本质属性技术的发展动力社会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论述:1.从价值的观点,论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2. 请简要论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关系。

3. 请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来源、基本观点、对国家科技发作战略的影响等作简要论述。

4.科研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请进行简要论述。

讨论题:(选一)1.试从工程师是否要对技术的应用后果负责,对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等方面,谈谈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应如何。

2. 试从科学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科学抽象过程)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等三方面,论述自然辩证法学习对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意义?3.结合你所学专业的科学、技术(或工程)的发展史,论述你所在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注:理科研究生主要写科学发展模式,工科研究生主要写技术发展模式)4.2009年5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调查事件后,不久又有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生向该报举报,他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资料时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两篇论文除了“致谢”不一样外,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都一字不差。

请你从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对此现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5.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谈谈什么是工程?有哪些显著特点?与技术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6. 请参照世界工程组织联盟(WFEO)关于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参见教材217-218页)的叙述,谈谈你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承担哪些方面的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3.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技术创新的理解及我国怎么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删)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人定胜天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意义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表现为(1)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从而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

(2)有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3)有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自觉性,有助于加深科技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密切结合自己的科学技术工作实际更自觉地贯彻推行这些方针政策。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在许多国家发生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材料和经济条件,使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得到较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代后期的六大科学打开了机械论自然科学及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口,这六大成就包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维勒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施旺和施来登提出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这六大成就作为近代后期自然可续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证明了天变地变物种也在变,说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客观规律而不是神创造的。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代原始综合自然哲学朴素唯物辩证的观点,克服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陷,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研究内容学科性质:首先,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连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再次,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科学技术整体;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研究对象涉及到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内在的要求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存在和烟花的规律,以及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全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全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2018国贸系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3)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研究方法论。

学科性质:实践哲学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结构.(1)导言①论文:《导言》②札记:科学历史摘要③内容: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①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②札记:自然科学与哲学③内容: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①论文:《辩证法》②札记:辩证法③内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①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②札记: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③内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①论文:《运动的量度---功》、《潮汐与摩擦》、《热》、《电》②札记: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③内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体系分三部分:自然观、方法论、科技与社会。

1、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一、结构决定功能。

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

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仅不是单值的,而且也不是单向的。

自然系统的功能和其结构相比,功能是相对活跃的因素,由于系统和环境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因而功能的变化总是不断发生的。

于此相比,结构则是显得相对稳定的因素。

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本质特征:一、整体性。

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二、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

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实质上是按空间划分的物质系统随时间变化而铺展的性质。

四、层次性。

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或层次大小相互包含,或处于同级、不同级的不相包含的层次)的性质。

4、演化的方向:进化、退化所谓进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进化与退化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形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第一讲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与融合1.科学的局限性(即:科学不是万能)1)引发生态问题:当前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2)科学可能导致人的异化:➢首先,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如:“见理不见情,见利不见义”);➢其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真性、创造性;➢最后,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3)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4)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2.科学与人文的融合1)两种文化的比较:➢两种文化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决定的,人的本质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科技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的科学;➢两者比较说来科技文化可看作是关于物的文化,而人文的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

自然科学研究天然物,是自然界的观念化,技术研究人造物,提供人造物的方法和手段,是人的观念的物化;2)人文文化能弥补科学文化之不足:➢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特别是艺术解构现代科技理性➢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3. 总结:正是由于科学文化不是万能的(自身的局限性),使得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于人文文化的比较我们发现:人文文化具有可以弥补科学文化不足之处的许多优点。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具有必然性。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变1.古代自然观(本原问题)1)基本点:➢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关于物质的构成,认为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构成(四根说,种子说,元素说);➢对于天体和宇宙的认识,提出了宇宙模型,包括地心说,日心说的萌芽;➢关于生命的起源,提出了许多猜测性的很有见解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最高理想和目的不是去行动,不是去控制自然,而是静观,即深入到自然中去,领悟自然的奥秘和创造生机。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内容:其一,自然观,论及自然界的作用范畴、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自然界发展的总图景;其二,自然科学观,论及自然科学的性质、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其三,自然科学认识论,论及科学认识的来源、结构、方法、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特点。

其一、综合性其二、交叉性其三、横断性☆我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特色一立足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基本观点;二使天然自然研究与人工自然研究统一起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统一起;三重视理论传播和人才培养;四坚持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的开放性。

☆和谐的概念和特征物质或过程内各种有质的差别的部分协调共存、共进的关系。

注意:单独孤立的部分构不成和谐;有质的差别部分的无序存在不是和谐;和谐是对立面的统一和互惠。

☆自然界物质和谐的普遍性和表现形式自然界的和谐自古以来得到多少人的赞美。

自然科学以理论的形式不断在揭示这种和谐。

自然界通常的和谐表现:对称性和谐;比例协调和结构有序;运动的规律性;各物质间的相似性。

☆自然界运动变化方向规律的内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方向的,总是逐渐向某一状态靠近,无方向就无运动变化,方向又是各种各样的。

自然界运动变化方向大致可归化为如下类型:(方向表现)其一,可能方向与现实方向其二,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其三,可逆方向与不可逆方向其四,进化方向与退化方向方向规律在力学、物理学、化学等都有反映。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一远古到西周二春秋战国到秦汉前三秦汉到南北朝四隋唐宋金元时期五明代到鸦片战争前☆古希腊自然观特征一古希腊人认为复杂,多变的自然界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和统一可通过自然界一种基本的存在物来说明.二古希腊神话流行,以超自然地神来反映和憧憬人类与自然地关系,这种神学自然观到希腊后期得到光大,成为宗教的内容,以致在罗马和中世纪成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主流.三古希腊自然观受亚里斯多德有机整体自然观的影响较大.☆二、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与形而上学自然观1、近代前期科学技术发展特征16到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通过革命从神学中逐步独立;该阶段自然科学处于分门别类收集材料阶段,提出经验定理阶段;力学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其他学科的效法对象;静态、孤立的、力学的分析方法成为当时科学的基本方法。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

(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

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1.科学事实和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科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它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像等;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所设定的认识手段有关。

如压力的变化是表现为汞柱的升降还是压力指针的摆动,取决于认识手段。

二是对观察实验所作的陈述和判断。

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同一事实在不同概念系统中所做出的描述可以是不同的。

获取方法:3种:文献法、调查方法、试验方法。

1,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事实的方法,也叫文献调研法,包括查询、鉴别、组织和运用等多个环节。

2,通过现场考察获取,包括科学技术动态的社会调研,生产现场调查,野外调查。

3,是搜集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2.科学事实与事实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将事实上升为科学事实?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

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

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对已经存在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解释就可以上升为科学事实。

3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显现为突然闯入脑际的“闪念”,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实质)的掌握。

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加以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简捷地把握它。

直觉实质上是对熟悉事物的再认识,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的再认识。

灵感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过程。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数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并能举例加以说明(1)核心思想: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2)数学自然观的古希腊代表:毕达哥拉斯:“万物”已经不仅仅是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除了这些实际事物外,还有一些也是存在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美、善良等等,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水、土、火、气来解释的。

毕达哥斯时代,数还不能离开感觉的对象而独立存在。

点是1,线是2,面是3,体是4。

(3)数学自然观的近代代表——开普勒:土星轨道的球——立方体木星轨道的球——正四面体火星轨道的球——正十二面体地球轨道的球——正二十面体金星轨道的球——正八面体(4)元素周期表3、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重点:(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2)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3)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4)人与自然是分立的(来源:第一讲第30页)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考试考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考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反馈与控制方法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3、人类中心主义4、归纳和演绎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6、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7、反科学思潮8、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9、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0、科学实验的特性11、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12、自组织13、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4、绿色设计方法15、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16、生态系统规律17、人与自然的和谐18、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特征1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总体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20、科学技术价值论2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1、反馈与控制方法调控即调节和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①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②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运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

反馈调控的层次性: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的目的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反馈调控的复杂性: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乃至食物网在生态系统各层次间循环和流动,系统要素间的反馈调控作用也通过这一网链传递造就了作用和因果的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反馈调控规律对人类有几大的理论和时间意义,尤其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馈调控富有启迪。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

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不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社会需求刺激技术发明活动的信念不断被用来说明许多技术活动。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性质和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既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又是认识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⑴天文学,康德的星云假说(2)地质学地质渐变论(3)物理学,能量守恒转化定律(4)化学、原子分子论,人工合成尿素(5)生物学,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

他们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吗,物质形态是多样的,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

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因在于内部矛盾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规律观: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古希腊自然观:从自然的本身来理解自然,理解成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近代机械自然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万物,认为万物静止不变,互不联系,如果说有变化,也是数量上的增减没有质变事物变化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3、什么事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性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构(2)系统在于“系”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结构(3)“统”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来的特定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已结构为载体,并在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而又互成系统。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个对象)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与其发展规律以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发展本身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唯物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完成。

3.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p166)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证伪原则。

他认为理论虽不能被经验验证,但能被经验证伪。

他主张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问题上,证伪优于证实。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标准就在于可否证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版权归机电研10班所有,违者必究第1篇导言与自然观1、自然观的4个演化过程:神话形态的自然观1)、古代自然观原始形态巫术形态的自然观理性形态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古希腊特点: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2)、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特点:欧洲,基督教统治,神学意识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不仅人们的自然观意识是神学迷信的,甚至自然科学也成为神学的俾女。

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教色彩。

如有怀疑,便会被告密,带上异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教异端裁判所判处极刑。

3)、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特点: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一些问题的不能解释,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4)、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特点: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运动之间、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人类起源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观的划时代变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11-12)–自然观:立足于时代科学成果之上,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对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置根于社会实践基础上,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C.非线性机制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

D.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随机涨落是非平衡系统失稳的“导火线”,是非平衡有序结构的“胚芽”,是非平衡系统进化的“驱动力”。

4、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通过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改造自然物、创造出天然自然原本没有的物质存在。

天然自然:客观存在而迄今尚未被认识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有所认识尚无力进行改造的自然界。

5、生态系统三大自然规律的启示答: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循环,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

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系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

⑴闭路循环规律:a.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物理环境中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

b.转化再生与多层次分级利用。

物质的转化再生是指在物质闭路循环过程中,物质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原料或产品的称谓也在不断转换。

某一物质形式,对特定运动环节的上一环节而言是产品,对其下一环节则是原料,绝对的产品或原料在物质循环中是不存在的。

c.主体性偏差纠正。

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行为表征是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新形式。

⑵反馈调控规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稳定,达到生态平衡。

①反馈调控的层次性②反馈调控的目的性反馈调控的目的性在于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维持,它的实现关键在于外力的影响不能超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

③反馈调控的复杂性④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⑶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

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

三大规律在“过程—机制—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

6、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作用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系统是存在和演化的统一,因此系统自然观内在地包含着系统存在观和演化观两个有机关联的层面。

其中,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逻辑起点,系统性是自然界存在方式的反映,层次性是自然系统所固有的层层相包关系的逻辑开展。

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人工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人工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2)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3)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7、三大自然观之间的关系8、答:(1)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依据。

(2)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科技观1、马克思劳动与技术异化理论答:劳动异化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2)劳动者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3)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4)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劳动异化的社会根源:社会分工和私有财产。

社会分工是劳动异化的前提,私有财产既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又是劳动异化借以展开的手段,是劳动异化的实现。

要解决劳动异化问题,就必须变革机器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最终出路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又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累积,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他们的关系(包含区别、联系、一体化)(1)科学的本质特征:①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②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

③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的本质特征:①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者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既可以包括技术活动,又可以包括其最终的成果。

②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的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活动过程不同:科学是从实践到认识,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技术是从认识到实践,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2)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技术的任务是要有所发明;(3)研究方法不同:科学研究属于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属于应用研究;(4)结果和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多的产品。

(5)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同: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的价值,不一定有现实的经济效益;技术体现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军事价值;(6)发展进程不同: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与它的技术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的联系(1)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活动;(2)都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紧密相关;(3)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的联系。

科技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

(2)技术科学化:是指技术的创作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

(3)科学技术一体化:表现为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交叉。

在自然科学的的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逐渐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和系统化,逐渐向科学靠近。

3、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它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推动社会制度的转换。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

我们需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拓展未来的发展之途,而不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的前途对立起来,不被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所累。

4、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1)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科学的发展是许多绝对真命题的积累,观察次数愈多,观察范围愈广泛、愈深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愈普遍、越正确,其解释性也就越强,预见性更大,包含的错误成分也就越少。

(2)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科学研究不在于证实理论的确实性,而在于找出其中的可伪证性,而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伪证理论、批判理论的过程,其中猜想和反驳是两个最基本的环节。

波普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的伪证主义模式概括为著名的四段图式:问题,试探性理论,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