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专题之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专题之倒装句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 焉、胡、奚、曷”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不然,籍何以至此? F、项王曰:客何为者?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第三种类型:(1)用“之”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臵的 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理解能力为B级

•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宾语前臵 定语后臵 状语后臵(介词短语后臵) 谓语前臵(主谓倒装)
词,所以在该否定句中不前置。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 元《捕蛇者说》)
“是以” “以是”
“何以”
“以何”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 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臵。
“不信自”
“有之”
“不欺余”
“未闻之”
第一种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臵。
动词宾语提前条件之一:
这类句子一般含有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1、翻译下列句子:
•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 汝、尔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 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 有何罪 唯你是问 (唯问你) 唯利是图 (唯图利)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
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判 断

言 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此为何若人?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忠之属也 13、环滁皆山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中轩敞者为舱。 8、鱼,我所欲也 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夫战,勇气也 14、醉翁亭也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3、帘卷西风。
2、潇潇暮雨。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时人莫之许也。 7、会宾客大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问女何所思。 8、何苦而不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完整)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完整)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四、倒装句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为了强调谓语,加强语气(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其宾语可以提到谓语前面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其宾语可以提到谓语前面
(1)吾谁与归
(2)子何恃而往?
(3)何以战?
c.用助词“之”“是”帮助宾语提前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3)唯利是图
(4)唯你是问
3.定语后置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
(2)战于长勺
(3)祭以尉首
(4)咨臣以当世之事。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介词短语倒装句篇一(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篇二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篇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篇四(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文言文有四种基本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一、倒装句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倒装句:宾语前置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十句简单的倒装句语文

十句简单的倒装句语文

十句简单的倒装句语文
一、主谓倒装句
1. 甚矣,汝之不惠。

(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这种程度。


2. 美哉,我少年中国。

(正常语序为“我少年中国美哉”,突出少年中国的美。


二、宾语前置句
3. 何陋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为提宾标志。


4. 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前置。


三、定语后置句
5. 马之千里者。

(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之……者”为定语后置标志。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正常语序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四、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7. 战于长勺。

(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于长勺”这个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8. 受地于先王。

(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正常语序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10. 相与步于中庭。

(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哎呀呀,“甚矣,汝之不惠”,这《愚公移山》里的句子不就是主谓倒装嘛!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把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对智叟的那种批评啊!就好像你特别惊讶的时候会说:“哇塞,你咋这样啊!”一样。

2. 嘿,“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写,把“美哉”这个谓语放到前面,好像在大声赞美少年中国的美好呀!就如同你看到特别棒的事物会喊:“太棒啦,这个!”是不是很形象呢?
3. 你想想,“贤哉,回也”,这《论语》中的句子多有意思啊!它把“贤哉”这个夸赞颜回德行的词放到前面,不就像你特别佩服一个人时会说:“厉害呀,他!”一样嘛,这种主谓倒装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啊。

4. 再看“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这句话,将“悲哉”放前面,多有感染力啊!这不就跟你感叹时会说:“哎呀呀,这可咋整呀!”效果差不多嘛,更能突出秋天带来的那种悲的感觉呀。

5. “渺渺兮予怀”,苏轼在《赤壁赋》里这样写,把“渺渺兮”这个描述心情的词放开头,多像我们说“哇哦,我的心情呀!”强调了主人公那浩大的心怀呢!
6. 还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这个句子,把“宜乎”提前,就好像你惊讶地说:“不会吧,他们会这样觉得?”一样,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呀。

我觉得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真的很神奇呀,能让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和表现力呢!。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1. “何陋之有?”这不是很经典的倒装句嘛!就像我们平常说“这有啥简陋的呀”,但在文言文中就成了“何陋之有”,多有意思啊!
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哇,你看,这不是在说“没有这个人,我和谁一道呢”,用这种倒装的方式说出来,是不是感觉很特别呀!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哎呀呀,这不就是“不了解我也就罢了”的意思嘛,这样一倒装,立马就不一样了呢!
4. “忌不自信。

”这不就是说“邹忌不相信自己”嘛,文言文中这样一倒,还挺好玩的呢,对吧?
5. “宋何罪之有?”这就好比在问“宋国有什么罪过呀”,用倒装句表达,感觉好新奇呀!
6. “全石以为底。

”其实就是“以全石为底”,也就是“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这样的倒装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呢?
7. “孔子云:何陋之有?”就像我们会说“孔子说:有啥简陋的呢”,但古人就是这么有创意地用倒装来表达,神奇吧!
8. “吾谁欺?欺天乎?”这是不是在问“我欺骗谁?欺骗天吗?”,用这种倒装的句式,真的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呀!
9. “大哉问!”这不就是“这个问题真大呀”的意思嘛,用倒装来强调,真的很有感染力呢!
10. “沛公安在?”就好像在问“沛公在哪里呀”,这样的倒装句,真的会让我们对文言文更感兴趣呢!
我觉得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很独特的存在呀,让文言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呢!。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练习(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言文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文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文倒装句练习题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其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其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就是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或将其他成分放在谓语之前。

它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给文学作品增添了一种古典的韵味。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倒装句的练习题。

1.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a. 明月何时照我还?b. 人生自古谁无死?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春江花月夜,穷游何处不可。

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a.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优雅和富有韵味。

通过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倒装句也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应用,尤其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常见。

然而,我们在使用倒装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倒装句的使用要符合语境和语法规则,不可滥用。

其次,倒装句的使用要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读者。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风格,灵活运用倒装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学习和应用文言文倒装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加文言文写作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倒装句,使我们的写作更加优雅和精彩。

同时,文言文倒装句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了解,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文言倒装句是古代文言语言特有的一种句式结构,通过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常用于修饰句子的语气、语调或者突出特定的句子成分。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倒装句。

一、基础练习1. 把下列句子改为文言倒装句。

a) 雨下了一整天。

b) 他正在书房里写作业。

c) 彼岸花在悄然绽放。

d) 我们正在做实验。

2. 把下列对话改为文言倒装句。

a) "你喜欢这本书吗?"他问道。

b) "请原谅我的无礼行为。

"他说。

c) "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她请求道。

二、高级练习1. 把下列句子改为含有文言倒装句的复杂句。

a)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令人满意。

b) 如果你早点告诉我,我就不会迟到了。

c)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依旧不理想。

d) 他认为这个计划行不通。

2. 把下列对话改为含有文言倒装句的复杂句。

a) "如果你同意这个条件,我会帮你。

"他提议道。

b)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们不得不继续努力。

"她说。

c) "虽然他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他感慨道。

三、创作练习请根据以下提示,创作一段含有文言倒装句的短文。

提示:描述你参观过的一座古代城堡,包括其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参考范文:参阅过往风华,笔者聆听古今交响。

迈入城堡,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立刻映入眼帘。

高耸入云的城墙,如古龙腾盘旋,气势磅礴。

石板铺就的道路,拂袖而上,曲径通幽。

此城堡兴建于数百年前,曾经是昔日帝王的居所,保存至今。

历经风雨洗礼,文化底蕴丰沛,供人留连忘返。

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沧桑,每一挂烛台都见证着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城堡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其历史背景之中。

曾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许多佳作。

书法艺术、绘画创作、音乐演奏等,都在这里得到了自由的表达。

不仅如此,这座城堡还举办了许多文化庆典和展览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文言文中有趣的倒装句哟!你知道啥是宾语前置不?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该是“有何陋”,这里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是不是很神奇?还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应该是“吾与谁归”,“谁”这个宾语跑到前面去咯。

再来说说定语后置。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得说“千里之马”,把“千里”这个定语放到后面啦。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其实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状语后置也很有意思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是“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于蓝”这个状语被放到后面啦。

“具告以事”,原本该是“以事具告”。

主谓倒装也有呢!“甚矣,汝之不惠”,正常是“汝之不惠甚矣”。

怎么样,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很有趣呀?多去琢磨琢磨,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哦!稿子二亲!咱们一起来瞅瞅文言文中那些让人有点晕头转向的倒装句哈!先说说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本来应该是“忌不信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

还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得是“莫肯顾我”才对,“我”跑到前面去啦。

定语后置也来瞧一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这两个定语放到后面去咯。

“石之铿然有声者”,实际是“铿然有声之石”。

状语后置也别错过。

“战于长勺”,正常得说“于长勺战”。

“生乎吾前”,得是“乎吾前生”。

主谓倒装也很特别哟!“美哉,我少年中国”,其实是“我少年中国美哉”。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像个小迷宫呀?多走走,多探索,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秘密啦!你要是碰到不懂的,随时来找我聊聊,咱们一起把它弄明白!。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考倒装句汇总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三、成分冗余1.重复多余例1: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例2: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在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攻伐,国与国之间形成黑白分明的界线。

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有一位名叫孙子的军事家,他提出了“兵法”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兵者,必加思考。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是一种“先知己后知彼”的思想,是对决策的高度要求。

如果我们对自己和对手的情况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就有了制定成功战略的基础;反之,如果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情况或对手的情况,就很难做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孙子在战争中提倡“审时度势”,以便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

倒行逆施,非常谨慎,这也是孙子奉行的原则之一。

他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弱;先知己而后知彼,则胜率为半,等待战机而后发动,则胜率为三分之二。

选取正确的入手点,借助时机,多方面地协调杀伤力量,这都是能增加胜算的策略。

此外,孙子还讲到了约束士气的重要性。

在鼓舞部队斗志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消弱敌方士气的方法。

他对部队的要求是:动则以军事素食,静则以农事休息,持续进行课训。

通过教育来提高战士的技能和素质,同时也能够降低部队的进攻成本。

“攻其不备,及其所不意,出其所不意”,这是《孙子兵法》中比较著名的说法。

意思是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采取出其意料之外的进攻策略,从而达到压倒敌人的效果。

而这种战略的执行,需要优秀的军事指挥和指挥员的积极作用,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孙子兵法中的思想理念,不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对现代战争也有诸多启示。

它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手,清晰地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尊重规律,勇于创新,在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战争被限制在国家之间的冲突中,但军事思想和战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毋庸置疑,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深远。

首先,孙子的“知己知彼”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适用。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

文言倒装句练习题文言倒装句练习题文言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它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学习文言倒装句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还有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倒装句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一句式的理解。

1.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王子正在读书。

答案:读书中正在王子。

2.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答案:雨停,太阳出。

3.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他正在写作业。

答案:写作业中正在他。

4.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姐姐正在弹钢琴。

答案:弹钢琴中正在姐姐。

5.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老师正在讲解文言文的语法。

答案:讲解文言文的语法中正在老师。

6.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我正在看电视剧。

答案:看电视剧中正在我。

7.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妈妈正在做晚饭。

答案:做晚饭中正在妈妈。

8.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弟弟正在画画。

答案:画画中正在弟弟。

9.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猫正在睡觉。

答案:睡觉中正在猫。

10.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为文言倒装句:学生们正在上课。

答案:上课中正在学生们。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倒装句的基本特点是将主语与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这种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掌握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对文言倒装句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⑥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⑦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⑨唯利是图。

(唯图利)⑩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④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⑦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子)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例如: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二缚一人诣王)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⑥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③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⑦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⑧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当世之事咨臣)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

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